两型社会建设

合集下载

两型社会的主要任务和战略措施

两型社会的主要任务和战略措施

两型社会:一种正在成长的文明范式
2、新 的思路和 对策措施
(8)积 极调整水、 热、电、天 然气等的价 格政策
两型社会:一种正在成长的文明范式
三、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着力 点和突破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两型社会:一种正在成长的文明范式
(一)发展低碳经济助推“两型社会”建设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 耗、低污染、低排放为 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 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 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 大进步。
两型社会: 一种正在成长的文明范式
两型社会:一种正在成长的文明范式
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要全面把握“两型社会”建设的宏观背景 和基本内涵 二、要十分明确“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 和战略措施 三、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 着力点和突破口
两型社会:一种正在成长的文明范式
一、要全面把握“两型社会”建设的宏观背景 和基本内涵
两型社会:一种正在成长的文明范式
典型案例:从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 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群已成为一种主体形 态。
案例点评:选择城市群这一城市化的主体形
态来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既可避免“摊大饼” 式的城市化模式带来的“城市病”,又可避免分散 型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和资源浪费,从而实现党的十 七大报告提出的“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 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 新的经济增长极”的要求。
两型社会:一种正在成长的文明范式
典型案例:洞庭 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案例点评:建设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对 于保障长江流域水资源 安全、维持洞庭湖区及 长江的生态平衡、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生 态文明的后发优势,探 索科学发展新模式,引 领全国乃至世界大湖地 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大战略意义。

两型社会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两型社会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两型社会的基本内涵与特点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一道成功获批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什么是资源节约型杜会节约,意味着节减、节省、节俭、控制,与浪费相对;节约是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也是一种价值取向;节约不是限制消费,而是提倡健康消费、文明消费;节约更是经济学范畴,是用最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相对于资源浪费、资源过度使用的社会而言的。

本文认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同内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节约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和激励全社会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废弃物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取最大可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形态。

在传统经济社会形态中,资源是无限的,形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范式,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生态危机。

在资源节约型社会新经济形态中,资源是有限的,形成投入减量化、消费健康化、废弃物资源化的经济范式,达到经济、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多赢,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友好,意味着亲近、和睦、协调、和谐。

环境友好侧重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其根本要求就是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与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它体现了对自然价值多样性的深刻认识,以及人、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具体来说,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有序开发,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地方政府关于两型社会的建设措施

地方政府关于两型社会的建设措施
01
技术瓶颈
在某些领域,缺乏先进的节能减排 技术,制约了建设进程。
观念差异
部分企业和个人对两型社会建设认 识不足,缺乏参与积极性。
03
02
资金不足
两型社会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而地方财政压力较大。
政策配套不完善
相关政策体系尚不健全,影响了建 设工作的推进。
04
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科技创新
鼓励研发新技术,突破技术瓶颈,提高建设 效率。
地方政府关于两型社会的建设 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推广节能技术
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 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排放。
实施减排工程
地方政府应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实施减排工 程,减少污染物排放。
建立节能减排指标体系
制定节能减排指标,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对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 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02
地方政府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 角色
政策制定与执行
制定相关政策
地方政府应制定关于两型社会建 设的政策,明确建设目标、任务 和措施,为建设工作提供政策保 障。
监督政策执行
地方政府需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 ,确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同时 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执行中存在 的问题。
资源整合与优化
整合资源
地方政府应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包括 财政、技术、人才等,为两型社会建 设提供有力支持。
地方政府关于两型社会的建 设措施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两型社会概述 • 地方政府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
角色 • 地方政府关于两型社会的建设
措施
目录
• 地方政府关于两型社会建设的 成效与挑战

建设两型社会的实质、困难与出路

建设两型社会的实质、困难与出路
生 产 和 消 费 活 动 规 制 在 生 态 承 载 力 、 境 容 纳 力 之 内 . 生 环 对 产 和 消 费 全 过 程 进 行 有 效 监 控 ,并 采 取措 施 降 低 污 染 产 生 量 、 现 排放 无 害化 。 低 社 会 系统 对 生态 环境 系统 的 不 利 实 降 影响 。 建 设 两 型 社 会 是 认 识 的 理 性 回归 . 对 “ 道 多 助 失 道 是 得
担 当起 各 自的环 保 责 任 、 立足 长远 从 小处 做 起 、 视 理 论 对 实践 的指 导 作 用 是 建设 两型 社 会 的 必 然 选择 。 重
关键词: 两型 社会 ; 实质 ; 困难 ; 出路 中图 分 类号 : 1 D6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66 6 ( 0 0 0 .0 6 0 1 0 .3 5 2 1 ) 40 7 .4
在 20 O 5年 3月 1 日举 行 的 中 央 人 口资 源 环 境 工作 座 2
目的 , 即人 是 人 的 活 动及 社 会 发 展 的终 极 目的 。人 的任 何 活 动 , 根 到 底 都是 为 了 满 足 人 的 各 种 需 求 , 进 人 的 全 面 发 归 促
展 。“ 型社 会 ” 设 的终 极 目的 就是 改 善 人 的 生存 状 态 和 两 建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3 1卷 第 4期
21 0 0年 7月
云梦 学刊
J umal f nme o o Yu ng
V0 . 1.N . 1 3 o4
J 12 0 u. 01
建设 两型社会 的实质 、 困难与 出路
黎 利 云
( 南 涉 外经 济 学 院 管 理 学 院 ,湖 南 长 沙 湖 400 ) 1 2 5

建设两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建设两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建设两型社会的重大意义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1、它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

(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人均占有量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造成过量消耗资源,环境严惩污染,生态严惩破坏。

资源和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已严惩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危及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和生态,才能促进我这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续发展。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影响了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和生态,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是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也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有资源和环境作保障。

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两型社会”建设的初步构想 申报

“两型社会”建设的初步构想 申报

“两型社会”建设的初步构想坚持以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主题,走出一条传统工业成功转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和城市群联动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到2015年,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化三大目标,建设符合“两型”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人为本和环境优先的绿色宜居城市、建设较高标准和体现区域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经济示范区,重点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配套推进财税金融、城乡统筹、对外开放、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一、主要目标围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按照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发挥宜丰县自然生态的优势,以构建“碧水、蓝天、青山、美城”生态格局为目标,将宜丰县打造成人水和谐、绿色宜居、生态文明、推进鄱阳生态经济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近期目标:未来五年,有效控制住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逐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主要河流、水库III类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优良天数达到360天以上,城镇环境噪声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比2009年削减260吨,且万元GDP排放强度控制在4.5千克以内,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削减30吨,且万元GDP排放强度控制在5.5千克以内;农民化肥施用强度每年下降15公斤/公顷;生态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7%。

远景目标: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转变,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形成,有效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区域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显著增强,营造绿色健康的生活生产方式;所有乡镇(场)达到省级生态乡镇要求,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论“两型社会”建设

论“两型社会”建设

论两型社会建设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是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重大战略选择,而且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方向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

建设两型社会的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它通过运用综合措施,使资源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合理配臵、与高效、综合、循环利用,使不可再生资源、能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替代,使污染物产生量最小化,并使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实现发展与环境的双赢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建设两型社会是对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支撑,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同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和客观要求。

2.建设两型社会是中国未来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人均主要资源(包括耕地、淡水、能源、铁矿等)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到1/2。

进入21世纪,随着新一轮以重化工业拉动为特点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及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所带来的消费结构变化,我国的资源环境压力将持续增加。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要缓解资源能源的长期供需矛盾,中国必须走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和发挥比较优势的两型道路,即要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支撑快速的经济增长,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乃至现代化。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既是渐进的动态的概念,又是相辅相成的,建设两型社会将是我们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和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方向。

3.建设两型社会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本质要求。

所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都依赖于传统的工业化模式,并以不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高消耗和生活资料的高消费为基础。

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科技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生产要素的全球配臵,工业化国家在不断调整发展方向,谋求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中国的现代化,已经不具备西方工业化初期的发展环境,中国所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挑战比任何一个大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形势都更加严峻。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两型社会”建设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两型社会”建设
科 学发展 观视 野 下 的“ 型社会 " 两 建设
陈丽君 黄理稳
( 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 治学院, 东 广州 5 4 ) 广 16 o 0
【 要】科学发展观是建设“ 摘 两型社会 ” 的指导思想。“ 两型社会” 建设则是站在 时代和历 史的 高度上, 从我国的基本 国情 出
发, 落实科学发展观 , 实现科学发展 的深刻体现 。建设 “ 两型社会” 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型新兴产业。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义 必须 坚 持 和 贯彻 的重 大 战 略 思想 。建 设“ 两 用 能 够 控 制在 生 态 、 境 可 自我 更 新 的 范围 中之 内 。 体 来说 , 环 具 型 社会 ” ,就 是 运 用 科 学发 展 观 指 导 我 国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重 要 它 是 一种 以人 与 自然 和 谐 相 处 为 目标 , 以环 境 承 载 能 力 为 基 举 措 , 解 决我 国资 源 环 境 问题 的 根本 途 径 , 一种 科 学 的发 础 , 是 是 以遵 循 自然 规 律 为 核 心 , 以绿 色 科 技 为 动 力 , 持 保 护 优 坚
展模式 “ 两型社会 ” 建设与科学发展观, 都是在新的时代背景 先 , 发 有序 , 理 进 行 功 能 划 分 , 导 环 境 文 化 和 生 态 文 明 , 开 合 倡 下, 为了适应新的形式, 实现 的科学发展 , 在本质要求上一致。
“ 型 社会 ”是 资 源 节 约 型和 环 境 友 好 型社 会 的简 称 。温 两 , 追 求 经济 、 会 、 境 协 调 发展 的社 会 体系 。 社 环
科 学发展观 的核心是 以人为本 , 两型社会 ”建设同样如 “
此 。要 想 不 断 地 推进 “ 型 社 会 ” 设 , 关 键还 在 于 全 心 全 意 两 建 其

建设社会主义两型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两型社会

一、建设两型社
会的科学内涵
资源节约 型社会
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 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 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环境友好 型社会
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 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 与社会的和谐。
资源节约型社会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 节约资源
矿物名称

产量高峰年份
2060
世界能源结构中
化石燃料占88%
中国能源结构中 化石燃料占94%
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4-5.8℃
温室 气体 排放 量
温 室 气 体 排 放 量 2100年
2009年
气候变化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只 有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妥善解
决……应该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
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优化能源结构,推进
中国的GDP占全球
6%
30%
煤、铁、铝等的消耗
每百元国内生产总值消耗能源
250 200 150 100 50 0 À Ã Õ È Â µ « ¹ Ð Ö ¡ Ó ¡ Ó « Ä À Ê ú ¸ ¾ ± ú ¸ ú ¸ ú ¸ È ¶ È á ÷Ç ¶ Ä Î Ñ ÷ç Î · ç ½ ù ½ Æ 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 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奋斗目标。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 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 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 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的突出 位置。
1950年——25.25亿 1990年——53.21亿 2004年——64亿
13.5
32% 28% 14%

建设两型社会—国家大政方针

建设两型社会—国家大政方针

有立法保护和制度约束, 两型社会的建设将跑步前进



在产业转型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淘 汰退出给予必要的资金援助,对符合“两型” 社会要求的重大产业项目,尤其是新能源、环 保产业项目给予大力支持。 在资源节约方面。对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 发展、“两型”技术研发推广给予财政支持。 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加大投入。
(四)、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试验区建 设


三、国家建设两型社会 的方针政策
建设“两型社会” 国家的相关政策 及举措有哪些?
? ??? ????
国家的方针政策是我们的行动指南
(一)创新绿色科技,发展环境经济 (二)调整财税制度,推进节能减排
(三)完善环境立法,强化制度约束
(四)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试验区建设
(一)创新绿色科技,发展环境经济
一、设立绿色科技产业引导资金,加大对绿色科技技术 的研发投入。 二、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布局能源节约与 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并积极扩大实施范围, 积极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 三、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着眼优化产业结构和 地区结构,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基于资源环境利益的 调整,建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的激励和约束 机制,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将节能减排专项支付资 金主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调动地方企业节能减 排的积极性。 调整完善税制结构 ,科学制定税额标准 。
(二)、调整财税制度,推进节能减 排
建 会





起来!Fra bibliotek(三)、完善环境立法,强化制度约 束
提升《环境保护法》为基本法 修订单行性专门环境立法 加快循环经济立法

浅析“两型社会”建设的意义

浅析“两型社会”建设的意义

浅析“两型社会”建设的意义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所提出的新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论述了“两型社会”的提出和内涵,着重探析了“两型社会”建设的意义。

标签:两型社会;和谐;可持续一、“两型社会”的提出就国内而言,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土地资源学家石玉林在1992年的中科院国情研究第二号报告——《开源与节约》中,就提出了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观点,完整勾勒了“节约型社会”的规划框架。

此观点的核心就是建立一个低度消耗资源的节约型经济体系。

2004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推进资源节约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2005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

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将其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个去年规划的建议》中,也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熟读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函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1]温家宝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叶明确提出:“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动员全体人民更加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一代一代人持之以恒地惊醒下去,让我们的祖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2]之后,国务院又批复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式拉开了“两型社会”建设的序幕。

二、“两型社会”的含义“两型社会”的理解,要注意两个问题——“限制论”和“简化论”。

建设两型社会

建设两型社会

1、技术创新 2、制度创新 3、观念创新
(二) 建设节约型政府机关
1、树立节约意识,提倡节约 风尚 2、做出科学、正确、有远见 的决策 3、完善政绩考核机制
(三) 构建公众参与的机制
1、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节约意识
2、加强大众的生态道德教肓
3、加强媒体宣传 、
结束语
“两型社会”建设关系到我国 两型社会” 现代化建设大局,是武汉城市圈发 展的重大机遇,也是大悟县实现自 身发展的历史机遇。我们要充分利 用好国家建设“两型社会”的优惠 用好国家建设“两型社会”的优惠 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 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 极建设“两型社会” 极建设“两型社会”,让绿水青山 永驻,让人民富裕安康,让大悟和 谐美好!三、建设两型社会的途径
(一)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 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低 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 础的经济模式,主要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 消费 ,还包括低碳生活 、低碳社会 、低碳 家庭等社会各个领域 。发展“低碳经济” 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 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 排放。
㈠政治层面 ㈡经济层面 ㈢文化层面
二、建设“两型社会”的意义 建设“两型社会”
环境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危害 1.环境问题制约经济发展 1.环境问题制约经济发展 2.环境问题损害身体健康和公共安全 2.环境问题损害身体健康和公共安全 3.环境问题影响我国国际形象和对外 3.环境问题影响我国国际形象和对外 贸易
建设两型社会 构建和谐大悟
中共大悟县委党校 龚建
一、“两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建 设、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在经济 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 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 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 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

建设“两型社会”的演讲稿--建‘两型’社会,做‘两型’青年

建设“两型社会”的演讲稿--建‘两型’社会,做‘两型’青年

建设“两型社会”的演讲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演讲稿——建‘两型’社会,做‘两型’青年”。

“两型”社会,是指既绿色低碳型、又创新驱动型的社会。

践行绿色低碳、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在未来的社会中,我们青年一代将肩负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因此,我们应该成为新一代“两型”青年,去倡导、实践这样的社会理念。

今天,我想就此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一、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是指通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途径实现经济发展。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算,近年来中国通过推进低碳发展,可以节约的能源资金相当于15%以上,低碳经济正在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宣传举办各类低碳环保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低碳理念,让更多人积极参与到低碳生活中来。

二、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创新驱动,是指以科技创新为主要特征,以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主要途径的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正大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进“双创”等引领未来经济发展。

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挖掘新问题,积极探索新的解决办法,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学校中,我们应多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比赛活动,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同时,开放合作也是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支持自主创新,同时也应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借助各种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实现更加高效的创新发展。

三、做“两型”青年,肩负社会责任如今,我们的国家正处于世界多极化背景下,中国对世界的责任和担当也更加重大。

做“两型”青年,就是要积极肩负起社会责任,为实现“两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我们应提高环保意识,以绿色低碳为导向,从自身做起,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其次,我们应学习科技知识,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为国家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什么是两型社会[关注十七大建设“两型社会]

什么是两型社会[关注十七大建设“两型社会]

什么是两型社会[关注十七大建设“两型社会]尊敬的外国语英语第三学生党支部:某某年年10月15日至10月21日,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顺利召开,大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落实科学发展,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七大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对民生热点、经济、文化、军事、和平统一等问题作出了回答,并提出了战略政策。

面对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所面临的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不仅是构件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长期以来,中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没有注重资源和环境保护,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均存在管理粗放问题。

中国虽然已开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长期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方式使目前中国面临能源短缺问题。

电力持续短缺,今年最大缺口将达2500万千瓦;煤炭全面紧张,市价一路攀升;缺电造成燃料油和柴油发电增加;天然气出现季节性短缺……一方面对能源的需求巨大,另一方面资源有限,巨大的矛盾迫使我们走节约能源的道路,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资源的高消耗造成环境的高污染,工业污染日趋复杂,农业面临水源污染严重,环境突发事件越来越多,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道路,势在必行。

否则,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将严重阻碍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两型”社会的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

两型社会建设

两型社会建设

两型社会建设目录1内涵1.1 资源节约型社会1.2 环境友好型社会2内容3实施意义4现状5表象1内涵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损害代价,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它是一种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1]2内容资源节约型包含了探索集约用地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环境友好型则囊括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定评价指标、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和完善排污权有偿转让交易制度等。

两型社会建设就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简称。

一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转变和创新,关键在于领导思维的不断提升。

从大局出发,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跳出局部利益的思维模式,将思想统一到“两型”社会的决策和整体部署上来,提高认识,切实做好本地区的节能、环保工作。

相关行业和企业尤其是那些高耗能、重污染企业的领导,更要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经营理念,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联系起来,努力走节约型、环保型发展道路,避免陷入到争夺能源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恶性循环中去。

地方政府关于两型社会的建设措施

地方政府关于两型社会的建设措施

汇报人:日期:•两型社会概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措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措施•创新驱动与智慧型社会的建设措施目•社会公平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措施•未来展望与持续改进措施录01两型社会概述两型社会的定义与内涵定义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内涵两型社会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资源节约型社会,强调的是以节约使用、高效利用资源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则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通过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措施,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重要性意义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宣传推广地方政府应积极宣传两型社会建设的理念、政策和成果,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规划引导地方政府应制定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建设。

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支持两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措施,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信贷等,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监管服务地方政府应加强对两型社会建设过程的监管,确保各项建设措施落到实处。

同时,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持,如技术推广、人才培训、信息咨询等。

两型社会建设与地方政府的角色02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措施推广清洁能源对地方政府所辖的公共建筑、设施进行节能改造,例如采用高效节能灯具、设备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实施节能改造加强环境监管节能减排与环保措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强化资源节约宣传030201资源优化配置与循环利用推广绿色出行加大公共交通投入,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鼓励居民使用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出行。

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低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建设绿色交通设施加快城市绿道、自行车道等绿色交通设施建设,为居民绿色出行提供便利条件。

两型社会创建活动方案

两型社会创建活动方案

两型社会创建活动方案“两型社会”是指经济适度发展与文明社会建设两者同步发展的社会。

为了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创建活动方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为大家介绍一份完整的“两型社会创建活动方案”。

一、方案背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迅猛推进,我们面临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能源消耗过大等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经济转型,转变发展方式,从而建设一个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的“两型社会”。

本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制定一份可行的“两型社会创建活动方案”,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保障和支持。

二、方案目标本方案的目的是为切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节约,创建和谐社会,推进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落实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理念,使我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更加环保、清洁、可持续。

三、方案实施1.全面推进能源革命:着重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减少非常规能源的排放,推广新能源快速充电技术,全面普及可再生能源,降低用能量、能源使用成本和污染排放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2.节水减排,打造绿色城市:加强水资源保护规划,优化供水结构,对超标预警平台和处理工艺的实施进行优化升级,提高对天然水源、地下水源、海水淡化技术等技术的利用。

实施联合防治排放源和治理区域的政策,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推动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的减少,为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3.推进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实施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政策,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和食品综合利用技术,加强回收、再利用、再生利用等的资源利用环节,提高物流效益,破除资源浪费的行业壁垒,完善,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4.倡导绿色出行,营造低碳交通氛围:加强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对使用非机动车、公共交通、电动车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普及,引导居民多步行和骑自行车,落实环保优先出行的理念,逐步建立低碳出行的新兴方式。

建设两型社会怎样做

建设两型社会怎样做

建设两型社会怎样做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绿色发展和智能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科技创新的价值。

为此,我们提出了“建设两型社会”的概念,即绿色发展和智能发展相结合的新型社会模式。

一、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指以生态环境为核心,推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在绿色发展中,节能减排、清洁能源、资源再利用等环保措施得到了高度重视。

1.节能减排为了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必须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这包括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降低电力消耗等方面。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改变能源结构,从传统的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转移。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能源管理,提高效率和利用率,减少浪费。

2.清洁能源在绿色发展中,清洁能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等非化石能源。

清洁能源是一个重要的替代方案,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也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

3.资源再利用资源再利用是一个关键的环保措施。

在绿色发展中,我们需要避免浪费和过度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

这包括水的回收、废弃物的处理、矿产资源的利用等方面。

二、智能发展智能发展是指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相结合,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智能发展中,高效、便捷、智能化的服务是核心。

1.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

在智能发展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

比如,智能机器人可以替代繁重、危险或无聊的工作,智能家居可以为人们提供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务。

2.物联网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各种设备、传感器、器件连接并相互交互的网络系统。

在智能发展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和人的连接,使得生产和生活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比如,智能家电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自动化操作,智能城市可以实现交通、安防、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型社会建设
两型社会建设在房地产领域的表象
含义及核心内涵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
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

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具体内容
资源节约型包含了探索集约用地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环境友好型则囊括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定评价指标、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和完善排污权有偿转让交易制度等。

两型社会建设就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简称。

一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转变和创新
,关键在于领导思维的不断提升。

从大局出发,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跳出局部利益的思维模式,将思想统一到“两型”社会的决策和整体部署上来,提高认识,切实做好本地区的节能、环保工作。

相关行业和企业尤其是那些高耗能、重污染企业的领导,更要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经营理念,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联系起来,努力走节约型、环保型发展道路,避免陷入到争夺能源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恶性循环中去。

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发展的旧思维。

这就要求我们以“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在投资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资源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

如果长株潭城市群能够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那么对全省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全国的发展将提供崭新的样板和参考。

二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速度和质量
,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

正处于高速成长期,量的扩张还有待充分释放。

但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又好又快的发展路线。

三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激情和动力
,关键在于惠民宗旨的不断深入。

科学发展至少应该包含三个主题词:生态、节约和惠民,“两型”社会建设同样如此。

能源、环境,是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两大基础性要件,而这一切归结为人民和谐幸福的生活。

现实告诉我们,以大量消耗有限的能源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是得不偿失的,也是人民群众所不愿意看到的,只有将“两型”社会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也只有将“两型”社会建设和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让长株潭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三市人民甚至全省人民,才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终极追求。

实施意义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村庄、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吗,那么这样的“综改区”,
也就是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为核心要素的改革试验区。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

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要面临转型,即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

中部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产出地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全国来说显得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中部的改革试验区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目标,是一种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考虑。

两个中部试验区的获批,将成为“两型社会”的重要示范基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资源利用的效率依然十分低下。

据统计,中国的GDP占全球4%,而煤、铁、铝等的消耗占世界的30%以上。

而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带给地方环境的压力相当大。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两型社会”是一个涉及产业发展、消费方式、文化定位、社区生活、日常行为的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并不仅仅限于产业发展上的“节能减排治污”,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旨在开拓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方式,打造一个全新的经济社会形态,它意味并预示着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文理念的一次革命。

因此,在笔者看来,“两型社会”至少应从政府政策取向、产业技术状态、居民生活方式、资源环境状况、科技研发支撑等层面予以定义或描述,即政府制订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财税、土地、科技等政策并得到切实执行;开发并采用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技术及其设备在企业的产业行为中已形成理念上的自觉;消费“两型”产品和两型生产方式的产品以及消费方式本身的两型化成为居民的共识和偏好,厉行资源节约、注重环境保护已成为社区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居民的生活习惯,等等。

但这样的描述仍然是概念性的,我们需要结合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布的权威数据、发达国家所取得的成熟经验、专家学者的前沿研究成果、国内以及我省的实际情况制订“两型社会”的目标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对上述每一个层面都提炼出一组对应的关键变量并确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值。

两型社会建设就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简称。

一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转变和创新,关键在于领导思维的不断提升。

从大局出发,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跳出局部利益的思维模式,将思想统一到“两型”社会的决策和整体部署上来,提高认识,切实做好本地区的节能、环保工作。

相关行业和企业尤其是那些高耗能、重污染企业的领导,更要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经营理念,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联系起来,努力走节约型、环保型发展道路,避免陷入到争夺能源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恶性循环中去。

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发展的旧思维。

这就要求我们以“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在投资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资源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

如果长株潭城市群能够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那么对全省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全国的发展将提供崭新的样板和参考。

二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速度和质量,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

正处于高速成长期,量的扩张还有待充分释放。

但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子。

三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激情和动力,关键在于惠民宗旨的不断深入。

科学发展至少应该包含三个主题词:生态、节约和惠民,“两型”社会建设同样如此。

能源、环境,是经济
社会赖以发展的两大基础性要件,而这一切归结为人民和谐幸福的生活。

现实告诉我们,以大量消耗有限的能源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是得不偿失的,也是人民群众所不愿意看到的,只有将“两型”社会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也只有将“两型”社会建设和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让长株潭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三市人民甚至全省人民,才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终极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