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焦虑心理
焦虑产生的社会心理分析
2001年3月宁夏社会科学No.2,Mar.2001第2期(总第105期)Social Sciences in Ningxia G en.No.105焦虑产生的社会心理分析付 翠摘要:文章认为社会心理因素对焦虑心境的形成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文章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入手,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焦虑的产生进行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焦虑 自我不一致 归因 认知失调 社会支持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92(2001)02-0095-05一般来说,焦虑是指人们在面对危险和威胁情境时,感到紧张、不安和害怕等心理体验,这是人们在应激状态下身心机能被唤起的表现。
正常情况下,危险或威胁一经解除,焦虑也就随之缓解,但是当危险或威胁长期存在时,就会形成焦虑心境。
本文中的焦虑就是指一种长时期的焦虑也就是焦虑心境。
一、自我不一致理论分析心理学家Higgins在他的“自我不一致”理论中指出,人们当中普遍的焦虑源于这样两个问题之间的不一致,即我们认为我们实际上是什么人与我们认为我们希望是什么人之间的不一致。
对自己实际是什么人的看法就是自我概念,而希望是什么人的看法称之为自我导向。
Higgins认为自我导向总是超越于自我概念,两者间小小的差异或者说不一致对个人可能是一种鼓舞,但是如果差异过大,而且个体本身又意识到了这种差异,那么他就会感到情绪上的不舒服,进而还会使其在情绪上产生骚乱和挫折感,从而引发焦虑。
社会中所有的人,在其自我概念和自我导向之间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不一致,没有哪个人是完美无瑕的。
然而,当面对着或大或小的自我不一致时,并不是所有人都遭受着焦虑或与焦虑有关的痛苦,其原因在于(根据Higgins的观点),自我不一致在情绪上的结果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不一致的数量。
不一致的地方越多,情绪上的困扰越大。
第二,对不一致的察觉。
个体意识到的不一致越多,情绪上的波动也就越大,而影响个体对自我不一致的观察的重要因素就是自我意识。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识别和应对焦虑和恐慌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识别和应对焦虑和恐慌焦虑和恐慌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职业生涯中,焦虑和恐慌都可能会影响我们的表现和生活情感。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社会心理学知识,帮助你识别和应对这些心理问题。
一、认识焦虑和恐慌焦虑是指一个人面对一些潜在的威胁或未知的情况,因此出现的紧张和不安。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出现心理压力、身体不适、心悸和失眠等症状。
相对于焦虑而言,恐慌是一种更为强烈的情绪,其表现为剧烈的恐惧和惊慌。
恐慌常常与某些物体、场景或情境相关。
二、焦虑和恐慌的影响焦虑和恐慌的影响非常明显。
一方面,它们会影响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在职场中,焦虑和恐慌可能会影响个人的判断力、创造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另一方面,焦虑和恐慌也会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
长期的焦虑和恐慌可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心血管疾病、肌肉骨骼疾病等身体症状。
三、如何面对焦虑和恐慌3.1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
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是认知行为疗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认识情绪的过程中,尝试去找出情绪的原因,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感受情绪的程度。
通过这个过程,你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以及情绪的起因和症状。
3.2学会放松技巧学会放松技巧是缓解焦虑和恐慌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习放松技巧有很多种途径,例如通过深度呼吸、冥想、瑜伽等方法来放松身体和思维。
这样可以使你的身体和大脑更好地转换到一种较为平静、放松和稳定的状态,从而缓解焦虑和恐慌。
3.3寻求帮助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焦虑和恐慌症状过于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建议你积极寻求帮助。
可以考虑和家人、朋友、心理咨询师等进行谈话,以便寻求认知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等不同的治疗途径。
这样可以有助于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缓解焦虑和恐慌的症状。
3.4培养积极情绪和心态培养积极情绪和心态也是缓解焦虑和恐慌的有效途径。
你可以尝试多关注一些积极、乐观的消息和事件,并且避免过多负面的信息和事件。
社会心理学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和群体行为的科学。
它探究个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过程,以及社会环境对个人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我们的行为经常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社会心理学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影响1: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指个人为了符合群体的期望而受到的压力。
在一个群体中,人们经常会采取与大多数人相同的行为方式,以避免受到排斥和批评。
这种行为称为从众行为。
由于害怕被孤立或被认为是不合群的,许多人会否定自己的想法和信念,为了自我保护,选择从众。
在临床实践中,人们经常用这种方式来治疗某些病症,如临床抑郁症、强迫症等。
影响2: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指试图从另一个人的角度来看待事情或问题。
尝试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的动机和情感,并使我们更有同理心。
换位思考可以减少歧视和冲突,提高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群体和谐。
影响3: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指当个人的信念、价值观或行为与已有知识、观念或经验不一致时,会产生焦虑、抵触、困惑或恐惧等不适情绪。
认知失调可以促使我们对自己的信念进行修改或自我修正。
这种修正可以改变我们的自我观念,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
影响4:对立效应对立效应是指当一个群体或个体遇到与自己理念相反的人或情况时,会表现出激进和不合作的行为方式。
这种效应可以降低群体的效率和决策的正确性,导致团结和合作的破裂。
避免对立效应可以通过尊重和理解其他人的观点,以及尝试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来实现。
影响5:自我实现的预言自我实现的预言是指个人对自己或他人的预测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促使预言成为现实。
例如,当人们认为自己很有信心并预测自己会成功时,他们的行为可能变得更加自信和积极,从而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相反,当人们预测自己会失败或不能完成任务时,他们的行为可能变得更加消极,失去自信和动力。
自我实现的预言提醒我们注意自己或他人的言行举止,以及避免意识形态的刻板印象。
心理学视角下的社会焦虑与适应问题
心理学视角下的社会焦虑与适应问题社会焦虑在当代社会中广泛存在,给个体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通过心理学的视角,探讨社会焦虑的概念、原因以及如何进行适应。
一、社会焦虑的概念及表现社会焦虑是一种对社交场景中潜在评价、尴尬或负面评价的过度担忧的心理状态。
它可以表现为对与他人交往的恐惧、对社交场合的回避以及持续的紧张感。
社会焦虑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心跳加速、出汗、胃部不适以及对他人的过度关注。
二、社会焦虑的原因1. 社会因素:现代社会的日益竞争激烈,社会压力增大,人们面临就业、婚姻、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社会焦虑的增加。
2.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不良的家庭关系、缺乏支持和安全感等因素,可能导致个体对社交场合的恐惧和焦虑。
3. 个体因素:个体的性格特点、自尊心以及对自己能力的不确定感也可以影响社会焦虑的发展。
三、应对社会焦虑的适应策略1. 接受自己:尽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不要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
2. 改变思维方式:学会分析和纠正自己对社交场合的误解,不要过度夸大他人的评价和意见。
3. 寻求社会支持:与亲密的朋友、家人或专业心理咨询师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寻求支持和建议。
4. 学习应对技巧:通过参加社交技能培训、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减少焦虑感。
5. 谨慎使用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可能增加个体对他人评价的敏感性和焦虑感,适度使用并保持与现实社交的平衡。
结语:社会焦虑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但通过心理学的视角和适应策略,我们可以积极应对社会焦虑,提升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
重要的是要接受自己,改变思维方式,并寻求社会支持。
同时,谨慎使用社交媒体,保持与现实社交的平衡,有助于减少社会焦虑的发生和影响。
以上是关于心理学视角下的社会焦虑与适应问题的论述。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洞察和启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焦虑。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焦虑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焦虑社会焦虑指的是个体对社会环境的一种负面感受,包括对社会状况的担忧、对未来的不安和对自身的悲观。
社会焦虑是一种主观感受,并不是真实存在的问题,但却会对个体的生活和行为产生影响。
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焦虑的成因、表现和缓解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社会焦虑的种种问题。
社会焦虑的成因社会焦虑的成因有多种,其中最显著的是社会变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全球化、科技革命、人口增长、自然灾害等事件改变了社会和个体的生活环境,而这些变化难以预测和控制,从而引发了社会的不安和个体的焦虑。
此外,社会比较也是社会焦虑的重要成因,个体会通过对他人和自己的社会地位的比较来形成自己的社会身份认同,如果发现自己比他人处于一个低社会地位的环境中,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安,这也被称为社会考验。
社会焦虑的表现社会焦虑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个体对社会环境产生的焦虑反应也不同。
其中常见的表现包括:1. 态度消极:社会焦虑者对自己和他人的未来抱有悲观态度,对改变和创新持怀疑和反对态度。
2. 社交障碍:社会焦虑者常常对社交场合感到不适,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害怕与人交流。
3. 强迫症状:社会焦虑者会反复思考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是否得当,想方设法避免出错,这种行为往往会引起强迫症状。
4. 躯体症状:社会焦虑者常常感到紧张和不安,有时会出现心悸、头痛、胸闷等躯体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神经衰弱。
社会焦虑的缓解方法社会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缓解社会焦虑对于个体的生活和幸福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缓解社会焦虑的方法:1. 接受现实:接受身处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中,尝试学会应对挑战和风险,增强个人抗压能力。
2. 改变思维模式: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摆脱负面思维和焦虑,学会积极乐观地看待问题。
3. 寻求帮助:如果社会焦虑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不要背负过重的压力和责任,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
4. 改变生活方式: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增强身体健康和心理稳定性。
焦虑的心理学观点从心理学角度看待焦虑
焦虑的心理学观点从心理学角度看待焦虑焦虑是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焦虑是指个体对未来或现实中的一种威胁或挑战感到内心不安、紧张和担忧的情绪状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焦虑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
一、焦虑的定义焦虑是一种普遍的情绪反应,它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潜在的危险,也是一种预先准备的机制,帮助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做出应对。
焦虑可以成为一个问题的源头,也可以是一个问题的结果。
焦虑情绪可以表现为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
在心理层面上,个体可能会感到紧张、烦躁、焦虑和不安。
在生理层面上,焦虑可能伴随着心悸、胸闷、出汗、呼吸急促等身体不适感。
这种强烈的情绪状态可能会干扰个体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焦虑的影响因素1. 基因和遗传因素:研究发现,焦虑往往与个体的基因有关。
某些人可能天生就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焦虑。
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个体对压力的反应和应对能力。
2. 环境因素:环境也对焦虑的产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个体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可能更容易感到焦虑和压力。
同时,曾经的负面经历、家庭教育方式、人际关系等也会对焦虑情绪产生影响。
3. 个体特质:个体的性格特质也与焦虑有关。
一些人可能天生就比较敏感、紧张,更容易感到焦虑。
而一些人则具有更强的抗压能力,不容易受焦虑情绪的影响。
三、应对焦虑的策略1. 认知重建:焦虑的产生往往与个体的思维方式和信念有关。
通过认知重建,个体可以正视负面的思维模式,并试图以积极、务实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避免过度担忧和负面预期。
2. 深度放松:深度放松是一种通过放松身心来减轻焦虑的方法。
深度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以及冥想等技巧可以帮助个体放松身体和思维,从而减轻焦虑。
3. 寻求社会支持: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焦虑情绪,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孤独感。
同时,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也可以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
理解心理学为什么我们会产生焦虑和抑郁
理解心理学为什么我们会产生焦虑和抑郁理解心理学:为什么我们会产生焦虑和抑郁焦虑和抑郁是人们在生活中普遍遇到的心理问题,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要理解为什么我们会产生焦虑和抑郁,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一、人类情绪的本质人类情绪的本质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它们往往是对外界刺激和内心感受的自然反应。
焦虑和抑郁作为两种情绪,通常是人们面对压力、挫折和困扰时的典型表现。
二、个体差异及生活事件的影响每个人面临的生活事件和个体差异都可能对焦虑和抑郁产生影响。
人们的性格特征、基因遗传、童年经历以及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都可能增加或减轻一个人产生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三、认知偏差与情绪扭曲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和抑郁往往与认知偏差和情绪扭曲紧密相关。
认知偏差指个体在面对负面情境时,对信息进行过度解读和评价,产生消极情绪。
情绪扭曲则是指个体在情绪情感上的一种不合理和不恰当的过度反应。
四、不良应对机制和应对方式人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可能采取不良的应对机制和应对方式,如逃避问题、自我指责、消极思维等,这些不健康的应对方式会加剧焦虑和抑郁的产生。
五、社会压力和现代生活方式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经济压力、社交压力等都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信息过载、社交媒体的普及等因素都可能加剧焦虑和抑郁的发生。
六、心理治疗和心理支持理解焦虑和抑郁的产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面对和处理这些情绪问题。
心理治疗和心理支持,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心理学干预等,是帮助人们理解和应对焦虑和抑郁的有效途径。
结语总之,理解心理学对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会产生焦虑和抑郁至关重要。
个体差异、认知偏差、不良应对机制、社会压力等多种因素都会对焦虑和抑郁产生影响。
通过心理治疗和心理支持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自己或他人理解、面对并克服这些心理问题,实现身心健康的平衡。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是一种心理上的困扰,常常出现在人们面对社交场合时。
这种心理现象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并且有很多理论和研究试图解释其原因和机制。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
一、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的定义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是指个体在社交交往中体验到的一种明显的紧张和不适感。
社交焦虑通常表现为对他人的评价、批评或拒绝的过度关注和担忧,导致个体回避或回避与他人的互动。
社交恐惧则更为严重,个体对社交场合感到极度恐惧和不安,可能导致出现心理和生理上的症状,如心悸、出汗和呼吸困难等。
二、生物学解释根据生物学研究,个体存在一种遗传倾向,容易对社交情境产生焦虑和恐惧。
这是因为个体的大脑中有一种称为杏仁核的结构,它在恐惧和焦虑的产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杏仁核对社交场合的危险性进行评估,过度敏感的杏仁核会导致个体对社交情境产生过度的应激反应,从而引发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
三、认知解释认知解释认为,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是由于个体对社交情境中的负面评价和过度自我关注引起的。
个体对自己的表现和他人的反应存在过度的担忧,他们怀疑自己会被他人嘲笑、拒绝或看不起。
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导致了个体在社交场合中感到紧张和不安。
四、社会心理解释社会心理学将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解释为社会情境对个体的压力和期望所引起的。
社交场合常常存在一定的规则和期望,个体需要符合这些规则和期望,才能够在社交中取得成功和认同。
对于那些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缺乏自信的人来说,这种压力和期望可能变得不可承受,导致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的出现。
五、心理治疗与应对方法对于个体而言,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是一种困扰和限制,需要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和应对方法。
其中,认知行为疗法被广泛应用于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的治疗中。
该疗法通过帮助个体纠正认知上的偏差和改变行为习惯,来减轻社交焦虑和恐惧的症状。
此外,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焦虑症的社会心理学影响因素分析
焦虑症的社会心理学影响因素分析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它对患者的社会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焦虑症的影响因素。
首先,个体因素是焦虑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个体的人格特质和心理素质对焦虑症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个体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如果具有较高的神经质、低的自尊和自信,以及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恐惧感,更容易患上焦虑症。
此外,个体的认知方式和应对策略也与焦虑症密切相关。
消极的思维方式、过度的自我关注和对负面事件的过度解读,以及应对问题的回避和逃避,都可能导致焦虑症的发生和加重。
其次,社会环境是焦虑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竞争压力和信息爆炸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社会角色的期望和社会评价的压力也是焦虑症的重要影响因素。
例如,工作中的竞争压力、学生的学业压力以及家庭和社交关系中的期望和责任感,都可能使人感到无法承受的焦虑。
此外,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感也对焦虑症的发生和缓解起着重要作用。
缺乏社会支持和缺乏归属感的人更容易感到孤独和焦虑。
第三,文化因素也对焦虑症的社会心理产生影响。
不同文化对焦虑症的态度和认知方式存在差异,这可能影响焦虑症的发生和治疗。
例如,一些文化中对焦虑症的认知和接受度较低,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将焦虑症视为个体的弱点或缺陷,而不是一种疾病。
这种文化观念可能导致人们对焦虑症患者的歧视和排斥,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焦虑。
最后,家庭因素也对焦虑症的社会心理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环境的稳定性和亲子关系的质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起着决定性作用。
研究发现,家庭中的冲突、暴力和不良的亲子关系与焦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家庭成员的焦虑症史和家庭对焦虑症的态度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焦虑症的社会心理学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个体因素、社会环境、文化因素和家庭因素都对焦虑症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焦虑症,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焦虑症的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心理学与心理治疗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与心理治疗的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复杂。
许多人在面对压力、焦虑、抑郁、挫败和孤独等情绪问题时,会选择寻求心理治疗帮助,以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变得更加愉快、健康和成功。
而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它与心理治疗的应用也日益紧密。
一、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性社会心理学是一种研究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如何思考、感觉和行动的学科。
它探索了人们是如何与他人互动、如何形成群体、如何产生态度、如何制定决策和如何变得更决定的。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对于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国际政治、公共政策、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等。
在心理治疗中,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治疗焦虑和抑郁症时,治疗师可以使用认知重构和思维精神治疗的技巧来帮助患者改变他们的思考方式和面对问题的态度,增强对自己因缺陷感到难过的理解。
治疗师还可以教授患者更加积极有效的沟通技巧,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工作压力。
二、社会心理学在治疗心理问题中的应用心理治疗的种类繁多,然而许多治疗都能够综合运用社会心理学以更加有效地进行。
1.认知行为疗法(CBT)CBT是一种基于理解认知与感觉之间关系的心理治疗方法。
它独特的理论基础具有社会心理学特色。
治疗师通过协助患者学习如何区分自己的负面思维模式,以及如何掌握和实施对消极情绪的比较积极的卡氏反应,来帮助患者克服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和倾向。
这种治疗方法在治疗抑郁和焦虑症时特别有效。
2.社会支持治疗社会支持治疗是一种利用社会资源和人际关系来帮助患者调节负面情绪的治疗方法。
尽管这种治疗不是社会心理学专有的方法,但它仍然与社会心理学密切相关。
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理解保持和建立身边朋友和家人间紧密关系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区活动。
3.群体疗法群体疗法是一种治疗方法,多由多位患者和一位心理治疗师共同参与。
焦虑心理学读后感集锦5篇
焦虑心理学读后感集锦5篇焦虑心理学读后感集锦5篇焦虑心理学读后感1有心理学就有心理医生,作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学医生,或者说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倾听。
心理咨询师要用全身心来倾听,脑子要不停的运作,用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期间酌情插少许的提问,使求助者在倾诉的过程中,宣泄自己的情绪,通过咨询师的帮助,逐渐自己发现症结所在,而不是直接告诉她问题处在哪里。
心理咨询师的有效倾听,化解了求助者的症结。
在一次谈话节目中,一位女性听众咨询自己为什么老师学不好英文,不能跟外国人是很好的交流,而她的专业又恰恰是医疗英语。
在经过交流后才发现,这位女士因为当初一段美好的跨国恋情被阻断之后,出现了一种抵触的清洁,不愿再说英语,尤其是不愿听到外国异性对她说英语,实际上她碰到的是一个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全新的聆听求助者的倾诉,要聪明的问问题,要关注她自己的意识不愿意承担的那部分,而不要将太多的精力放在树立自己的业界权威上。
还有一种是,咨询人员听到求助者说自己好了一点了,就高兴了,觉得自己有能力。
其实,这时候很多心理咨询师不明白,求助者正在为他们服务,这是求助者特别容易办到的一件事。
心理咨询师就像家长、老师一样,求助者希望让心理咨询师高兴,这样心理咨询师才能对他好,他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
所以,求助者就希望让心理咨询师高兴一点。
这说明,人人都是生活中的求助者,只是在于角色转换之间。
还有,在与求助者探讨问题时,心理咨询师很同意把应该放在求助者身上的关注转移到求助者所说的“我想使什么什么改变。
”上,这时需要让求助者明白,心理咨询师只能帮助他本人。
比如,以为母亲很担心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很焦虑,此时心理咨询师应该抓住母亲与儿子的关系。
其实母子,父子的关系就像在跷跷板上,父母想改变孩子未来的平衡跷跷板,心理咨询师要告诉他们,孩子是无法改变的,只有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孩子行为的认识,然后做出对孩子的.行为的反应,这样孩子才有可能改变。
《社会心理学(第3版)》课件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基本理论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学说
Sigmund Freud Museum 维也纳 弗洛伊德在此生活工作47 年之久,目前是欧洲最大 的精神分析图书馆。
S.Freud的两部人格理论(潜意识和 前意识系统)和三部人格理论(自 我-本我-超我)
Id: pleasure principle Ego: reality principle Superego: ego-ideal
第三节 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的理论渊源 社会认知的一致性理论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社会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观点 社会认知理论的新发展
第四节 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论是美国社会学领域中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理 论成就,其思想背景是美国20世纪初的实用主义哲学 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符号互动论扎根于经验世界,在互动过程中探究自我、 情境、社会与意义等范畴的真实内涵,它强调行动者 对符号意义的理解力与创造力,以及人际互动所产生 的复杂交错和多重意义的沟通网络。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论关注人们在互动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和获得的酬 赏。在交换论的视野中,无论这种过程是有形的还是无形 的,也无论其报酬或代价的大小如何,都可将人际间的社 会互动或社会交往视为一种至少是在两个人之间进行的交 换活动。
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危机 欧洲社会心理学的重建
社会认同 社会表征 话语分析
彼得·布劳(Peter Michael Blau)
交换论者霍曼斯和布劳认为,人们的社会互动就 是一种交换关系。
霍曼斯将交换解释为如下命题:成功命题;理性 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 侵犯、赞同命题。
霍曼斯( Homans George Casper)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应对心理压力和焦虑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应对心理压力和焦虑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和焦虑。
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经济压力等各种压力和焦虑扰乱了我们的心灵平衡,影响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应对心理压力和焦虑,以保持健康的心态,本文将提供一些解决方法和建议。
1.接受现实,保持积极心态在面对压力和焦虑时,首先要学会接受现实。
我们不能控制各种自然和社会变化,但我们可以控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态度。
保持积极的心态对情绪调整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正面看待问题,采取乐观、平和的心态来对待事物,以减少自己的压力和焦虑。
2.放松自己,缓解压力当我们面临压力和焦虑时,放松自己也是非常必要的。
平时,我们可以通过听音乐、做瑜伽、打乒乓球等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放松。
此外,呼吸练习、渐进性肌肉松弛练习和冥想等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
3.与身边人交流,申述心声与身边的人交流是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的另一种方式。
与配偶、朋友或家人交谈,倾诉心中的苦衷和想法,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会让压力和焦虑得到缓解。
但要注意,在交谈时,我们需要尽量避免犯别人的隐私、不恰当的言辞和敏感话题等。
4.设立规划,把握自己我们也可以通过制定个人规划来抵消压力和焦虑。
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并为之不断努力。
我们可以制定一些具体而可行的目标,慢慢实现它们。
在争取目标过程中,我们必须记住,失败不是终点,而是探索更好方法的机会。
恰当的规划帮助我们全面认识自己,增加信心和自尊心。
5.运动和饮食较少运动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引起心理压力和焦虑的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身体健康,改善饮食习惯,保持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多接触自然景观,亲近动物和植物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结在周期性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不可避免地遭受一些精神压力和焦虑。
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运用这些方法的一些有益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我们保持清晰,稳定。
学会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对我们长远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的幸福感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揭示如何正确应对压力和焦虑
心理学揭示如何正确应对压力和焦虑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压力和焦虑。
无论是工作上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烦恼,还是种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焦虑,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
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思维、情感与行为的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我们正确应对压力和焦虑。
本文将通过介绍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技巧,为您分享一些有效的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
一、认知重构:改变思维方式人们在面对压力和焦虑时,常常会陷入负面的思维模式,自己设下了许多虚幻的负面预期,从而加重了情绪的压力。
认知重构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转变负面的想法和观念,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1. 寻找证据:当我们感到焦虑或者担忧时,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担心是真实的。
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缺乏客观而准确的证据支持我们的担忧。
因此,我们可以试着寻找相反的证据,从而平衡我们的思考。
比如,当我们担心自己工作会失败时,可以回想一下过去的成功经历,以此来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
2. 重新评估:我们经常会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和危险性,这会导致我们过度焦虑。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评估真实的情况,设定合理的期望。
例如,当我们感到压力山大时,我们可以问自己,“这个问题真的如此糟糕吗?它会对我的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通过重新评估,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看待问题,减轻焦虑的情绪。
3. 替代思维:替代思维是指用积极的、真实的观点来替代负面的观点。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是消极的时候,可以尝试用更积极的、建设性的观点来代替。
比如,当我们对自己能否胜任一个新工作感到怀疑时,可以告诉自己:“我虽然面临挑战,但我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来应对。
”二、放松训练:舒缓身心压力放松训练是心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
通过学习和运用各种放松技巧,我们可以有效地舒缓身心压力,增强心理韧性。
1. 深呼吸:深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放松技巧。
当我们感到紧张或焦虑时,可以尝试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深呼吸几次,并尽量将呼气时间延长。
焦虑症的社会心理学解释与治疗
焦虑症的社会心理学解释与治疗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主要症状为持续和强烈的担忧与恐惧感,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
而现在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在面临生活和工作压力时,更加容易患上焦虑症。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焦虑症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一、社会压力引发的焦虑症社会心理学认为,焦虑症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其中一个重要的成因便是社会压力。
现在的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许多人不得不面临着来自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巨大压力。
这些压力来自不同方面,如工作中的角色冲突、以及来自周围环境和社交圈子的期望等,当这些压力无法得到缓解时,就会出现焦虑症的症状,如担忧、紧张、睡眠障碍等。
二、个体心理素质引发的焦虑症在成因分析中,社会压力固然重要,但个体心理素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个体心理素质包括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评估、人际关系的处理等。
个体认知偏向消极,以及对自身存在较高的负面评价,都容易导致这些个体出现焦虑症状。
三、心理治疗是治疗焦虑症的首选方法按照国际惯例,心理治疗是治疗焦虑症的首选方法。
心理治疗的灵活性大,而且不会带来药物副作用,治疗过程中会有专业心理医师与患者在个人内部心理认知与社会压力的因素方面相互交流。
目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人际治疗、情景思考训练等。
这些方法要求患者要积极参与疗效评估,并且有信服自己能从治疗中获益的观点。
它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症状、抵抗行为和自我管理策略。
采用人际治疗方法,则帮助患者重建健康的自我感觉和身份。
四、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另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在患者的自觉症状或患者不能积极与心理医师配合治疗时,药物治疗会是种比较好的选择。
治疗焦虑症的药物主要为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其中抗焦虑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药物、丙咪嗪类药物、倍宜宁类药物等。
药物治疗的主要措施是将患者的焦虑症状降低到一定水平,并建立起患者的积极治疗信心。
总之,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在面对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压力时,越来越容易患上。
心理学人类社会焦虑的根源
心理学■人类社会焦虑的根源1、面对不确定因素例如: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之中,一名员工的去留取决于上司对自己的看法,但是多数情况下我们对上司对自己的态度又感到无能为力。
再比如:男孩追求女孩时,往往很难准确知道这一女孩是不是也喜欢自己。
再比如:我们中国人总是习惯于依靠子女来为自己养老,但是多年之后,自己的子女是否具备给自己养老的实力,却总是一个未知数。
这也正是当今社会众多家长为孩子择校的根源所在。
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应该转移我们的关注点,把关注点转移到我们可以把控的事情之上,并坚守〃管它风吹浪打,我自会闲庭信步”的心态;或者去选择一种宗教信仰,把自己的心灵寄托在“神灵"之上。
2、看不到希望人类社会的努力或奋斗,应该是我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树上的苹果;如果我们无论怎么跳(或采取任何办法)都不能摘到树上的苹果,那么我们就会感到焦虑。
更何况我们有时候并不知道树上到底有没有苹果,我们仅仅是听信了他人的言论或是在他人的要求下去摘那虚幻中的苹果。
针对这种情况,长此以往,摘果之人必然会产生焦虑。
3、没有退路我国有一句话叫做"前怕狼后怕虎〃,换言之这句话也可以解释为:如果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狼,向后推守本来也是一种保全性命的选择,可惜,后面又来了一只老虎挡住的后退的道路。
其实,在我们的人生之中,拥有着大量的没有退路的事情。
正比如一个人20多岁选择错了婚姻,再过二十年后决定离婚再婚时,我们就会有很多顾虑,这是因为"哥已不是当年的哥"了!4、无助人类本来是群居动物,群居的目的就是可以实现相互帮助。
另外,家庭的出现其实也包含了互助的内涵。
但是,有时候我们的人生就是那样的无助!上述为一个个个体产生焦虑的原因,综合起来就是社会性的焦虑。
社会性的焦虑往往来自于变革,其中最严重的是潜移默化的文化(包含三观等要素)的变革,令人无所适从。
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心理活动的学科,而社会心理学则更关注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种种变化和压力都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改变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以及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各种影响。
1. 社会归属感对心理的影响社会归属感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身份和认同感。
身处一个积极、建设性的社会集体中,个体往往会对自己的价值和自尊感到满足,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然而,若缺乏社会归属感,个体可能会感到孤单、失落和无助,甚至引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社会压力对心理的影响社会压力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受到的各种不利刺激。
例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等都可以给个体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甚至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 社会支持对心理的影响社会支持指个体从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积极支持、关心和帮助。
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个体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并促进心理健康。
例如,亲人、朋友及社会团体的支持可以帮助个体克服困难、减轻心理负担,增强自信和满足感。
4. 社会角色对心理的影响社会角色是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的不同身份和角色。
不同的社会角色要求个体具备不同的能力和行为方式,从而对个体的心理产生影响。
例如,担任领导职位的个体可能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而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个体则可能更为自由和满足。
5. 社会期望对心理的影响个体在社会中所面临的期望和要求会对其心理产生影响。
社会期望可能包括对个体外貌、能力、行为等方面的要求。
个体若无法满足这些期望,可能会感到自卑、焦虑甚至抑郁。
因此,重要的是要培养个体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以应对社会期望对心理的影响。
总结起来,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旨在研究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社会归属感、社会压力、社会支持、社会角色和社会期望都能够对个体的心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如何通过积极心理学来减轻压力和焦虑心理学专家的建议
如何通过积极心理学来减轻压力和焦虑心理学专家的建议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许多人都面临着压力和焦虑的问题。
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困扰。
所以,如何通过积极心理学来减轻压力和焦虑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心理学专家提供的几种方法和建议。
1. 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们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思维方式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因此,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是减轻压力和焦虑的关键之一。
专家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积极思维的转变:首先,要认识到负面思维的影响。
当我们陷入消极思维时,往往会放大问题的严重程度和不利因素,从而加重了压力和焦虑。
因此,我们需要成为自己思维的观察者,注意到消极思维模式的出现。
其次,要学会转变思维方式。
一旦我们意识到了消极思维的存在,就可以尝试用积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案。
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改变对待问题的态度,减轻负面情绪。
最后,要坚持练习。
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需要时间和坚持。
我们可以通过反思和记录来帮助自己保持积极的思维模式,从而逐渐减轻压力和焦虑。
2. 建立良好的情绪调节机制情绪调节对于减轻压力和焦虑非常重要。
心理学专家认为,人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帮助自己建立良好的情绪调节机制:首先,学会自我放松。
放松的练习,如深呼吸、冥想和温水浸泡等,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和焦虑,调整情绪状态。
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对于身心健康都非常重要。
这些习惯可以提高我们的抗压能力,减轻压力和焦虑。
再次,寻求社交支持。
与亲朋好友进行交流和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可以减轻我们面对压力和焦虑时的心理负担。
最后,要学会调整期望值。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过高的期望和压力会导致焦虑的出现。
合理地调整期望,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可以减轻压力和焦虑。
3. 寻找积极的情感来源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情感来源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压力和焦虑,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认同与社会焦虑的心理学研究
社会认同与社会焦虑的心理学研究引言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对于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有着强烈的关注和认同需求。
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人们对社会身份和集体价值观的接纳和认同。
而社会焦虑则是指个体对于社会环境和他人评价的担忧和不安。
社会认同和社会焦虑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社会认同与社会焦虑的心理学研究进行探讨。
社会认同的心理机制1. 社会认同的定义和构成要素社会认同是人们对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包括个体对社会身份、群体特征和集体价值观的接纳和认同。
社会认同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个体的身份认同、群体认同和价值认同。
1.1 身份认同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所属社会群体身份的接纳和认同,例如性别、年龄、职业等。
身份认同的形成与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和身份角色的建构密切相关。
1.2 群体认同群体认同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的接纳和认同,例如民族、宗教、地域等。
群体认同来源于个体对于群体特征的接纳和认同,同时也受到环境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1.3 价值认同价值认同是指个体对于社会集体价值观的接纳和认同,例如道德观念、政治信仰等。
价值认同是个体与社会文化系统之间的关系,个体通过接受社会的价值观念来形成自己的价值认同。
2. 社会认同的心理机制社会认同的形成和维持涉及多个心理机制的共同作用。
其中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比较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心理过程。
2.1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于自身与他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的认知和理解。
个体通过观察和评价他人的行为和态度来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身份,从而形成对自己的社会认同。
2.2 社会比较社会比较是指个体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确定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个体常常通过与同一群体成员或其他群体成员的比较来评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并决定是否接受和认同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
2.3 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恐惧症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恐惧症的社会心理学分析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体验到强烈、持久的恐惧感,使他们无法正常生活。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恐惧症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一、恐惧症的社会心理学定义和分类恐惧症是一种焦虑障碍,其主要特征是对特定对象、情境或活动产生非理性和持久的恐惧反应。
根据恐惧的对象不同,恐惧症可分为特定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两大类。
特定恐惧症是指对特定物体或情境的恐惧,如恐高症、恐鸟症等。
社交恐惧症则是指对社交场合产生过度恐惧,包括公众演讲、社交聚会等。
这两类恐惧症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恐惧症的发生原因恐惧症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
首先是遗传因素,在家族中有恐惧症患者的人群更容易患上恐惧症。
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比如亲身经历的创伤、暴力、恐怖事件等,都可能引发并加重恐惧症的发生。
此外,个体的个性特点、儿童期的经历等也会对恐惧症的形成产生影响。
三、恐惧症对个体的影响恐惧症对个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状态和社交功能。
在身体健康方面,恐惧症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和紧张的状态,在长期恐惧的影响下,身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失眠、消化不良等。
这些身体症状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在心理状态方面,恐惧症患者会感到持久的恐惧和无助感,这使得他们难以集中注意力,影响到工作和学习的进行。
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在社交功能方面,社交恐惧症患者更容易受到社交场合的限制,他们可能避免与他人互动,甚至在公共场合感到不安和恐惧。
这种情况对他们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四、恐惧症对社会的影响除了对个体造成负面影响外,恐惧症还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恐惧症患者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社交恐惧症患者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难题,因为他们往往无法胜任需要面对大量人群的职业。
这不仅是对个体就业权益的损害,也影响到了社会劳动力的适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焦虑心理问题
文章摘要:当代社会,大学生不同程度的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
以焦虑心理最为突出。
焦虑心理作为一种消极情绪,往往会导致大学生一系列的
身心问题和行为问题,并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社会发展。
本文通过对一系列大学生
焦虑现象的分析,揭示造成当代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原因,并从当代大学生产生焦
虑心理的根源出发,提出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焦虑心理原因分析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焦虑心理的表现及影响
(一)焦虑心理的表现
当下社会,是一个大转型的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面临巨大改革,巨大
进步的社会。
而进步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各行业各个
而大学生是最敏锐的感受到层次的人都需要适应转型时期的各种紧张性刺激。
【1】
这种时代信息的社会群体,正是由于这样的不确定性,使得当代大学生面临较于
常人更大的心理压力,更易产生焦虑心理。
大学生焦虑心理主要体现在学习、工
作以及恋爱生活中出现紧张、厌烦、恐惧、焦躁等心理现象。
(二)焦虑心理的影响
焦虑是个体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危险出现而自觉难
以应付时,由紧张、焦虑、烦恼、恐惧、焦急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适度的焦虑在一般生活场景中具有积极意义,而持续严重的焦虑会导致机体【2】
免疫机能下降,内分泌调节紊乱,从而损害身心健康。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当代
大学生心理情绪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焦虑心理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
响是巨大的。
现实迫切的要求我们了解大学生心理现状和分析焦虑心理产生的原
因来及时有效地缓解当代大学生的焦虑心理,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
遗传因素、成熟水平、身体健康状况和个体人格特质等身心方面的因素对当
代学生焦虑心里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而家庭、学校以及其他的外在社会因素对
焦虑心理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值得我们关注!
(一)社会大环境影响
1、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中国经济的腾飞,使得不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他们能够体会到父母亲为自己上学赚钱的来之不易,同时大学生打工也能部分减轻家庭经济方面的负担。
但同时,伴随着市场经济而派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颓废思想也给很多大学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不少大学生迷失了方向,他们开始崇拜优越舒适的生活,追求名牌,热衷吃、喝、玩、乐。
然而有限的经济来源与高消费欲望互相冲突,使得很多大学生把很大精力投入到挣钱创收上,结果处理不好经商、家教、打工等活动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考试前临时抱佛脚,顾此失彼,导致焦虑,值得我们深思。
2、生活节奏加快对大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学习、工作与生活节奏加快,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在高校,这种发展趋势对于大部分同学的社会适应性以及学习适应性都造成了影响。
高节奏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标准要求,使得同学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
而许多当代大学生为了增加在学校及以后在工作中的机会,纷纷通过不同手段增加自己身上的“砝码”。
这些同学中,不少同学以下很难适应如此高强度的要求,出现了应激方面的问题,感到紧张、焦虑、不安和疲劳。
(二)人际关系的影响
人生没有单行道,孤立的个人在生活的海洋中是不堪一击的。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好坏已成了影响学生情绪,引起其焦虑不安的重要原因。
1、社会及学校大环境因素
大学生的集体生活为同学们的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也构成了矛盾的源泉。
每天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期望得到良好的人际关系。
但是,大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个人经历,性格,兴趣爱好都不相同,同时,大学生们的独立的个性特征,又使他们缺少合作、宽容精神,每个人都希望让别人容忍自己,矛盾摩擦由此产生。
此外,现代社会生活使得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尤其是社会上的一些诸如:尔虞我诈、自私自利等在大学生的交往中也有体现,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很坏影响。
2、个性心理因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在人际交往中,自己对他人有无正确的认识,是否存在嫉妒、猜疑、傲慢、固执等不灵心理状态,是否有不尊重他人、苛求人的行为,特别是有没有伪装的情绪表现,情绪表现是否适当,对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及焦虑心理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三)恋爱心理的影响
当今高校中,大学生恋爱一事一件很普遍的事了。
爱情本身是美好的,但这美好的感情会由于大学生的不成熟导致他们的爱情只能存在与理想中,一但与外界接触,便丧失了它的魅力。
爱情使人类中最复杂,最微妙的感情。
恋爱是异性之间择偶和培养感情的过程,其中的快乐与痛苦、甜蜜与不安、痴迷与疑惑等情感反应,强烈的震撼着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心。
许多大学生自己都未真正成熟,对爱情也没有正确的理解,有的只是为了感情的需要而去谈恋爱,从未考虑过将来怎么办,极易导致爱情的失败。
由此而引起的失恋悲观情绪问题,以及因为恋爱而浪费时间、金钱、精力等问题,均可引起大学生心理上的焦虑反应。
这个问题,得我们深思!
(四)学习与工作苦恼
1、学业的困扰
学习是学生立足之本,是学生用来证明自己的主要形式,大学生亦然。
然而学业却成为引起大学生焦虑心理的重要原因。
主要体现在:学习上的不适应,考试焦虑,专业学习与兴趣冲突等。
从中学的被动式学习方式,到大学后主动的学习为主的方式的转变是很多同学感到不适应,成绩下滑。
因此,他们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感到担心,陷入忧虑之中。
考试焦虑是由于担心考试失败或渴望取得好成绩而产生的忧虑、紧张的心理状态。
一些大学生由于某种原因,所学专业与兴趣不符,专业不感兴趣但又不能丢弃,处于这种左右为难的同学常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2、就业与择业的困扰
可以说,理想的职业,丰厚的收入以及个人才能的施展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梦寐以求的愿望,但事事不可能都如人意,有的同学这山望着那山高,表现出迟疑、犹豫的心态;有的和他人盲目攀比而患得患失、忧心忡忡。
当今社会,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下岗人员不断增加,就业压力增大。
另一方面,如何选择到适合
自己专业的工作,也是许多大学生面临的问题。
事实上,现在的大学生比以往任
因此,在面对以上情况时,大何时代的大学生都面临着更多的职业选择冲突。
【3】
学生普遍感觉自己尚无心理准备,感到茫然、困惑和焦虑不安。
(五)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早期所受的教育来自于父母,来自于家庭。
而他们父母的文化层次、
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心理素质等各不相同,这决定了他们的教养方式,不正确
的教养方式可以使他们的子女成为大学生甚至工作以后,难以用正确的态度来面
对社会,面对人生,面对困难与挫折,并引起他们诸多不良情绪包括焦虑情绪的
产生。
三、应对策略
(一)社会和学校:消除不良影响,搞好文明建设
社会和学校有责任都有义务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引导工作。
首先,社会应该努
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其次,学校
要敏锐了解社会上不良思潮,及时向学生说明,将其消极影响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学校中,要搞好校园文明将设,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要。
再者,学校积极【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群体心理调整。
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适当配专
业老师通过多种方式的引导学习,是大学生掌握心理调节方法,优化其心理素质。
最后,学校可以广泛的开展心理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大学里的心理咨询活动对
于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也具有很好的作用,积极地心理咨询活动能使学生的心理
障碍得到疏导、调理和矫正,直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改善!(二)大学生自身的调节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的焦虑心理,主要还需依靠自身积
极的应对措施,因为,内因才是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1、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自我认识的肤浅是大学生产生焦虑的原因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
狂妄自大,觉得怀才不遇而愤世嫉俗,另一些人则过分自卑,自觉在社会中毫无
价值。
这两类人都是不可取的,大学生要坚信自己是最独特的,不管自己有什么
样的优缺点,都应该接受自己,热爱自己。
2、学会情绪的自我调控
稳定而良好的情绪状态,使人开朗、乐观、轻松,对于学习和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对身体健康起积极作用;而焦虑、悲伤、愤怒等消极情绪则会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因此,当大学生由于失恋、考试失利、求职受挫而出现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时,应该敏感的意识到并设法调节控制情绪。
我们可以通过倾述,想象自己快乐的事,运动,听音乐等来稳定自己的情绪。
总之,我们要在不同的情境以合理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自己一片美丽、宁静的心情!
参考文献:
[1] 引自赵峰《青少年成长急需解决的16个问题》北京:民族出版社
[2] 引自胡启先、易法建等《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江西人民出版社
[3] 引自“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拓维文化》第22页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