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研究

摘要王志信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其创作扎根于民族音乐沃土,体现出民族性、时代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曲风。目前对于王志信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润腔技巧的运用、题材和体裁的评述和选择等方面,本文从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演唱中声音运用、速度快慢、力度强弱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演唱者更好地演绎王志信的声乐作品提供借鉴。

关键词: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演唱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王志信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十六岁入中央歌舞团,两年后进入新建立的中央民族乐团至今,历任声乐演员、钢琴伴奏、作曲、指挥等职。数十年来,王志信致力于民族音乐研究,创作了一批喜闻乐见的民族声乐作品,如《木兰从军》《孟姜女》《兰花花》《送给妈妈的茉莉花》,许多作品被高等艺术院校选入教材,或多次用于音乐会、电视大奖赛演唱曲目,而且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歌唱演员,并出版了书籍《母亲河》和教学光盘《民族声乐教学》。

一王志信作品演唱风格的把握

若想演绎好歌曲,首先要对歌曲的演唱风格有所了解。王志信在民族声乐创作中,将许多民间音乐元素融汇在其作品里,对于进行二度民歌创作的演唱者而言,务必抓住作品民族风格特点,并领会创作者意图,熟悉创作素材。

1 原生民歌改编的歌曲

当演唱者演唱王志信改编自原生态的民歌歌曲时,务必把握好其原生态民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风格,且把它恰到好处地融进整个作品的演唱中。只有掌握了王志信改编的原生音素,方能将作品中交融的不同音乐元素贯通一体。比如,流传于陕北延安及绥德等地区的陕西民歌《兰花花》便是传统的信天游。王志信编创第一部分时,基本采取了原民歌曲调,仅把原曲2/4拍改成4/4拍,因此强化了旋律的开阔感与赞美性。为了便于适合更多人演唱,王志信把原降b调改为g调,而未影响《兰花花》音调嘹亮、高亢的特点。所以,演唱作品时,遵循科学发声此共性基础上,需善于吸收传统的山歌演唱的艺术特征,保持原民歌音调的演唱风格。

2 泛地方风格改编的歌曲

对地域性风格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且令再创作作品超出具体地域性并将浓郁的民族特色融入歌曲中的升华手法,被称为泛地方风格歌曲。王志信常常依此种选材手段,不依具体剧种、曲种及歌曲为依托,而是由更广地域音调风格相融汇,创作了一系列有的隶属江南、有的兼融南北、有的接近东北平原的鲜明民族特色及浓郁乡土风格的作品。此种非直接引用民间原形创作的方法,扩大了作者想象与创作空间,让作品更具有受众面。依据江南音乐风格创作的《送给妈妈的茉莉花》就是此类型歌曲,而王志信则由江苏民歌《茉莉花》入手。演唱此类作品时,要求演唱者务必要掌握此地域音乐风格的精髓,可又不囿于此,让作品糅进的更多元素相融合,

这就要求演唱者一定要由创作的根本上去把握演唱风格,更好地将作品带给观众。

3 以戏曲改编的歌曲

以王志信改编的豫剧《花木兰》为例。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表演的《花木兰》红遍大江南北。属于北方民间音乐的豫剧,演唱的豪放气势风格与作品自身人物特征相吻合,王志信选择豫剧《花木兰》作为再创作基础,显然非常成功。王志信将豫剧唱腔里非常典型的慢板与二八板进行改造、提练及糅合,使其更贴近作品。演唱者充分了解改编的素材音调唱法之外,要掌握王志信在改编歌曲的叙事性与抒情性及戏剧三方面去细心体悟,并在演唱过程中将三方面融合为有机整体,达到完美的展现歌曲内涵,将曲中人物丰满的形象带给观众,也就抓住了歌曲的演唱风格。

二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演唱技法

王志信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无论从体裁、题材、结构上来说都是丰富多彩的,在演唱技法上更是要有深、高、精的标准。目前对于王志信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润腔技巧的运用,题材、体裁的评述和选择等方面,在声音如何表现作品方面的理论评述还较少。在此,笔者以王志信一些喜闻乐见的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分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对作品中对比的使用风格、润腔的使用风格、方言音的使用风格、速度的使用风格、节奏的使用风格等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作品中对比的使用风格

王志信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民族声乐作品,其中大部分均为独唱作品,这些作品风格、体裁各异,演唱时应该抓住作品中对比手法的使用。

(1)演唱音量使用的强弱对比

第一,乐句间的强弱对比。在歌曲《中国的春天》后半段的副歌部分“这是春天的中国,这是中国的春天”,这里好像是一句话说了两遍,特别要注意音量上的强弱使用,第一句要用发自肺腑的刚声音演唱,第二句要用转为阴的色彩声音演唱,这样就赋予了歌曲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第二,段落层次间音量强弱对比。例如:歌曲《送给妈妈的茉莉花》这是一首体现女儿对母爱的博大深情诉说的曲子,整首歌曲是二段式的结构,在歌曲的前半段“摘一朵茉莉花……轻轻飞舞飘洒”演唱时不宜把声音灌得太满,应以较为柔和的音量和亲切地语气去演唱,犹如女儿回忆幸福童年、亲切地与母亲叙说心里话的感觉,而到了后半段“啊,妈妈”至结尾句时要注意控制气息下沉,喉咙、口腔较之前半段要打开,声音有激情并饱满,但是此首由于“啊”母音较多,注意在第二段推强声音时,切忌把声音不要唱得太大、太空,而应该注意声音的集中、靠前,这样才能让声音统一,更好地把对母亲的爱推向高潮。适合注意段之间强弱对比的歌曲还有《母亲河》、《遍插茱萸少一人》。

(2)乐句中断和连的对比

王志信作品很讲究乐句中“断”即“断音不断气”和“连”即“声

连气连”的对比,在作品中常用“休止符”和“连线下使用休止符号”的形式来提示此处需要“断音”和“断音不断气”。如歌曲《中国的春天》,曲调欢快、明朗,歌颂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到处一片新气象,在歌曲句首的前16小节的4个乐句中,演唱时要把握好每一乐句前部分以稍断唱,后部分连惯着唱;在27至30小节一个乐句中演唱时把握住前部分连贯着唱,后部分断着唱,能很好地把词曲作者的创作“祖国经历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后大江南北、塞内塞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的意图给予表达出来,给听众很亲切的感受和美的享受。这样连和断对比性很强的歌曲还有《母亲河》、《槐花海》、《昭君出塞》等。

2 作品中润腔的使用风格

润腔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对比唱

腔加以美化、装饰、润色的独特技法。一般情况下,中国的民族声乐作品乐谱在创作时只写出曲调的框架,演唱者在演唱时,需要对骨干音调进行润色,也即称之为“润腔”。在王志信创作的许多民族声乐作品中,大量使用了不同形态的、丰富多彩的润腔技法,使得这些润腔对歌唱语言的准确、情感的表现及风格特征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装饰音的润腔技法

在王志信的大量民族声乐作品中,运用得最多的是前倚音、后倚音、上波音、下波音、上滑音、下滑音等装饰音。倚音在王志信作品中常见的有《孟姜女》、《槐花海》、《天池夜歌》、《兰花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