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钢件热裂的产生和防止
分析铸造热裂缺陷形成的原因及改进对策
分析铸造热裂缺陷形成的原因及改进对策铸造热裂缺陷是铸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缺陷形态,会对铸件的性能和质量造成重大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成因,并制定改进对策。
本文将从铸造热裂缺陷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为铸造工艺提升提供思路和指导。
一、铸造热裂缺陷的形成原因铸造热裂缺陷通常在铸件冷却过程中产生,以下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1. 温度梯度引起的应力集中铸件冷却过程中,由于各部分温度变化不一致,会导致内部产生温度梯度,从而引起局部局部应力集中。
当材料的强度无法承受这种应力时,就会发生热裂缺陷。
2. 晶粒的收缩行为铸件在凝固过程中,晶粒会出现收缩。
若凝固过程中晶粒收缩不一致,就会引起内部应力的不平衡,从而产生热裂。
3. 液态膨胀引起的应力铸造过程中,液态金属体积较大,当其冷却凝固时,体积会缩小,引起内部应力。
若应力超过材料的承载能力,就会发生热裂缺陷。
二、改进对策为了解决铸造热裂缺陷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对策:1. 优化铸造工艺参数通过调整铸造温度、冷却速度以及铸件尺寸等参数,使得整个铸造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减小温度梯度和晶粒收缩不一致性,从而减轻应力集中的程度,降低热裂的风险。
2. 控制液态膨胀行为合理控制铸造合金的成分,通过合金设计等方法来调整材料的液态膨胀行为。
降低材料在冷却凝固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减少热裂的概率。
3. 采用合适的铸型材料选择合适的铸型材料也是防止铸造热裂缺陷的关键。
材料的导热性能和热传导能力会影响铸件冷却的速度,因此在选择铸型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其导热性和热传导性能。
4. 进行合理的余热处理通过对已铸造完成的铸件进行合理的余热处理,使其内部温度均衡分布,减少应力集中和热裂的风险。
此外,适当的余热处理还能改善铸件的织构和力学性能。
5. 严格控制冷却速度合理控制冷却速度是防止铸造热裂缺陷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对冷却介质的选择以及冷却方式的优化,可以实现对冷却速度的有效控制,降低热裂的风险。
铸钢件热裂的产生和防止
铸钢件热裂的产生和防止摘要分析了熔模铸钢件热裂产生的原因和过程,论述了防止热裂的工艺措施,并介绍了自割内浇口转移热裂及其设计方法。
关键词:熔模铸造铸钢热裂热裂是熔模铸钢件常见的缺陷之一。
随着熔模铸造的发展,复杂件、薄壁件越来越多,型壳的强度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熔模铸钢件中热裂缺陷的比例也随之上升。
如何防止热裂成了熔模铸造技术工作人员关心和棘手的问题。
1 热裂产生的原因当铸件某个部位的应力达到或超过其材质的强度极限时,铸件该部位将会产生裂纹。
铸件的裂纹分为热裂和冷裂两类。
如果裂纹是在凝固过程中形成,则此裂纹称为热裂。
热裂的裂口断面呈氧化色,裂口粗糙,其微观组织为晶间断裂。
如果裂纹是在铸件完全凝固后形成的,则此裂纹称为冷裂。
铸件在凝固时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当此收缩受铸型的阻碍或受铸件其余部分的牵制,则会产生应力。
而铸件材质在凝固阶段的强度极限极低,因此应力很可能达到或超过其强度极限而使铸件局部产生裂纹。
如果裂纹是在凝固前期形成,而此时仍存在着较大比例的液相且具有良好的流动充填性,则裂纹被液相焊合。
但当裂纹在凝固后期形成(一般指固相率>0.7),此时固相骨架已经比较致密,所残余的液相难以充填弥合裂纹,则裂纹将会进一步发展并残留下来,热裂形成点大致在固相线附近。
热裂往往产生在铸件“弱点”部位,所谓“弱点”即铸件凝固过程中结壳最薄部位。
这些“弱点”通常是铸件壁连接的内角或浇注系统引入部位等一些局部过热部位。
热裂的产生过程大致如下:铸件凝固初期,在其平面和圆柱表面部位以及外圆角部位凝固结壳而具有了一定强度和刚度。
之后在内圆角部位也凝固结壳而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
同时结壳因凝固冷却而产生收缩,此时结壳将受到与其相连的铸型型壁的阻碍而产生应力,特别是铸件的突起部位。
随着凝固的进行,结壳增厚,浇注金属的比强度增大,结壳的总强度也增大。
但是由于铸型型壳受热产生膨胀、烧结而使铸件的收缩受阻增大,引起了凝固结壳中应力增大。
铸件裂纹和六种铸件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方法
热裂热裂是裂纹外形弯弯曲曲,断口很不规则呈藕断丝连状,而且表面较宽,越到里面越窄,属热裂其机理是:钢水注入型腔后开始冷凝,当结晶骨架已经形成并开始线收缩后,由于此时内部钢水并未完成凝固成固态使收缩受阻,铸件中就会产生应力或塑性变形,当它们超过在此高温下的材质强度极限时,铸件就会开裂。
热裂纹的形貌和特征热裂纹是铸件在凝固末期或凝固后不久尚处于强度和塑性很低状态下,因铸件固态收缩受阻而引起的裂纹。
热裂纹是铸钢件、可锻铸铁件和某些轻合金铸件生产中常见的铸造缺陷之一。
热裂纹在晶界萌生并沿晶界扩展,其形状粗细不均,曲折而不规则。
裂纹的表面呈氧化色,无金属光泽。
铸钢件裂纹表面近似黑色,而铝合金则呈暗灰色。
外裂纹肉眼可见,可根据外形和断口特征与冷裂区分。
热裂纹又可分为外裂纹和内裂纹。
在铸件表面可以看到的热裂纹称为外裂纹。
外裂纹常产生在铸件的拐角处、截面厚度急剧变化处或局部疑固缓慢处、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地方。
其特征是表面宽内部窄,呈撕裂状。
有时断口会贯穿整个铸件断面。
热裂纹的另一特征是裂纹沿晶粒边界分布。
内裂纹一般发生在铸件内部最后凝固的部位裂纹形状很不规则,断面常伴有树枝晶,通常情况下,内裂纹不会延伸到铸件表面。
热裂纹形成的原因形成热裂纹的理论原因和实际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是铸件的凝固方式和凝固时期铸件的热应力和收缩应力。
液体金属浇入到铸型后,热量散失主要是通过型壁,所以,凝固总是从铸件表面开始。
当凝固后期出现大量的枝晶并搭接成完整的骨架时,固态收缩开始产生。
但此时枝晶之间还存在一层尚未凝固舶液体金属薄膜(液膜),如果铸件收缩不受任何阻碍,那么枝晶骨架可以自由收缩,不受力的作用。
当枝晶骨架的收缩受到砂型或砂芯等的阻碍时,不能自由收缩就会产生拉应力。
当拉应力超过其材料强度极限时,枝晶之间就会产生开裂。
如果枝晶骨架被拉开的速度很慢,而且被拉开部分周围有足够的金属液及时流入拉裂处并补充,那么铸件不会产生热裂纹。
相反,如果开裂处得不到金属液的补充,铸件就会出现热裂纹。
铸件热裂缺陷的成因及防止措施
密性和 内部 质量直 接影 响到发动机 的工作效率 。 我 公司现 为某 主机厂生产 的进气歧 管最大轮 廓尺
寸 为7 5 4 mm ×1 5 1O 3 mm X lmm,重 量 3 k ,材 质 . g 4 牌 号 为 L 2 。该 铸 件 壁 厚 偏差 大 ,最 厚 处 壁 厚 达 M 7
代表性的氧化色 。值得注意的是 ,缩裂的断 I有时 = 1
也 会 显 示 出这 种颜 色 。 有 些 时候 ,热 裂 和 缩裂 极 其 相 似 ,人们 只 能 在
所采取的措施取得成效之后 ,才能确定该缺 陷究竟 属于哪一种。实践 中应反复考虑产生这两种缺 陷的
各 种可 能 性 ,以 免混 淆 。 笔者 结 合 多 年 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 产 实 践 经 验 并 参 阅 有 关 资 料 ,谈 谈 铸件 热 裂 的产 生 原 因及 其 防止 措 施 。
2 模样 .
()铸件 内圆角大小不合理 ,其责任可能是设 1 计人员,也可能是木模工 。如果只在截面内侧交角 做出圆弧 ,而其外侧交角仍是尖角 ,会更容易产生
热 裂 。解决 办法 是把铸 件 模样 的外 侧拐 角修 圆。 ( )防 裂 筋 和 拉 筋 过 小 、过 大 或 位 置 不 当会 2 产 生 热 裂 。防 裂 筋过 大 ,会 引起 内应 力 ;防 裂 筋过
热 裂 倾 向大 的 金 属 。 浇 注温 度 低 ,则 不 能将 砂 型 或 砂 芯 中 的 粘 结 剂 烧 掉 , 以 使 其 适 度 溃 散 。 另一 方 面 ,若 浇 注 温 度 太 高 ,则会 在 截 面 不均 匀的 铸 件 中 形成 较 大 的 温 度梯 度 。 因此 ,在 保 证 金 属 液 有 足够 热量 烧 掉 砂 型 ( 或 砂 芯 ) 中粘 结 剂 的 前 提 下 ,浇 注 温 度越 低 越 好 。如
铸件热裂原因
铸件热裂原因
铸件是一种制造零件的主要方法,但它往往会受到热裂的影响。
热裂是指在液态到固态相变过程中,由于内部应力的形成和积累导致
铸件表面或内部出现裂纹。
造成铸件热裂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将重点
介绍以下几种主要因素:
1.低熔点气体:铸件的材料中往往含有一些低熔点的气体,例如
氢气和氧气。
当铸件冷却时,这些气体会扩散到材料的内部,形成孔
洞和空洞,导致内应力的积累,从而引起裂纹的形成。
2.过快的温度变化:在铸造过程中,铸件经历了从液态到固态的
相变,温度变化非常快。
如果铸件冷却过快或者过慢,都可能导致内
部应力的积累,从而导致铸件热裂。
3.结构设计不合理:铸件的结构设计不合理也可能导致铸件热裂。
例如,如果铸件表面或内部存在锐利的角度和边缘,容易出现应力集中,从而导致裂纹的形成。
同样,如果构件的两个部分之间存在过度
薄或过度宽的连接部分,也可能导致热裂。
4.金属成分的变化:铸件的金属成分对铸件的热裂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硅、铜、锰等元素的含量过高,会导致内部应力的增加,从而导致铸件热裂。
5.冷却方式不适当:铸造过程中冷却方式不合理也常常是引起热裂的原因之一。
如果冷却过程中所用的冷却剂温度过低或过高,或者冷却的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导致铸件内部产生应力,从而引起铸件热裂。
综上所述,铸件热裂的原因复杂,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在铸造中要避免热裂,需要在制作工艺与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上进行不断地思考和改进。
树脂砂铸钢件产生热裂缺陷的原因及其防止措施有哪些
树脂砂铸钢件产生热裂缺陷的原因及其防止措施有哪些?用树脂砂生产薄壁、形状复杂的铸钢件时,最容易产生的一种缺陷是热裂。
其原因有三:1、使用树脂砂流动性好,易紧实;树脂加入量少,砂粒上包覆的粘结剂膜薄,这样砂粒受热膨胀,砂芯、砂型的热膨胀率会比水玻璃砂芯(型)高。
2、树脂砂受热后,在还原性气氛下树脂炭化结焦而形成坚硬的焦炭骨架,能提高砂芯热强度(如1000℃时树脂砂的抗压强度是水玻璃砂的5~10倍),严重阻碍砂芯(型)退让。
呋喃树脂中糠醇的含量越高(氮含量越低),铸件的热裂倾向越大,因为糠醇提高了树脂的热分解温度,降低了树脂的热分解速度,从而降低了砂型或砂芯的溃散性,使砂型或砂芯更加阻碍铸件收缩,造成铸件热裂倾向加重。
由于铸钢凝固时液一固两相区的区间较宽,因此呋喃树脂砂铸钢时更易产生热裂缺陷,尤其是框架结构件。
3、用呋喃树脂砂时,采用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会增硫,从而加大热裂倾向性。
高温金属凝固时产生的收缩受到砂芯(型)较大的阻力,使铸件产生应力和变形,而合金表面增硫,又降低了抗热裂的能力。
当应力或变形超过合金在该温度下的强度极限或变形能力时,就会形成热裂。
为使树脂砂,尤其呋喃树脂砂避免或减少热裂,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合金方面(1)控制铸件的含硫量,宜在0.03%以下,并且避免铸件中出现Ⅱ型硫化物。
(铸钢件中的硫化物呈三种形态,即Ⅰ型、Ⅱ型和Ⅲ型,其中Ⅱ型的硫化物沿晶界分布,呈断续状,容易引起铸件热裂。
)通过调整锰硫比来改变硫的分布型态。
(2)对于碳钢件,应使S+P≤0.07%,因为硫与磷的叠加作用,使热裂倾向性增加。
(3)用A1脱氧时,应将铝的残留量A1残留控制≤0.1%;过高的A1残量,有利于形成A12S3,甚至可能形成A1N,使钢的断口呈现“岩石状”,大大降低铸钢件的抗热裂能力。
(4)使钢的晶粒能细化。
如在钢液中加入稀土和硅钙,既可脱氧、脱硫,又可以细化晶粒。
对NiCrMoV钢的测定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经稀土+硅钙处理的钢液,较之未处理的钢液,其抗裂能力高2倍以上。
铸件开裂的原因
铸件开裂的原因
铸件开裂是在铸造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问题,可能会造成产品质量下降甚至损坏。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析铸件开裂的原因。
温度控制不当是导致铸件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铸造过程中,如果铸件冷却过快或温度变化过大,容易造成内部应力过大,从而导致铸件开裂。
因此,对于不同材料和结构的铸件,需要合理控制铸造温度和冷却速度,避免温度梯度过大造成应力集中。
金属液体的浇注方式也会影响铸件的质量。
如果浇注速度过快或浇注过程中存在气泡和气体混入,会导致铸件内部存在气孔和夹杂物,降低铸件的强度和韧性,容易发生开裂。
因此,在铸造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浇注方式和控制浇注速度,确保金属液体充分填充模具且不受气体污染。
金属合金的成分和熔炼工艺也会影响铸件的质量。
如果金属合金成分不均匀或存在杂质,会导致铸件内部组织不均匀,容易出现晶粒过大或过小的情况,从而影响铸件的力学性能,导致开裂。
因此,在选择合金材料和熔炼工艺时,需要严格控制合金成分和熔炼温度,确保合金均匀混合且无杂质。
模具设计和制造也会对铸件开裂产生影响。
如果模具设计不合理或制造精度不高,会导致铸件表面粗糙或存在凹凸不平的情况,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和裂纹产生。
因此,在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
考虑铸件的结构和形状,确保模具表面光洁度和精度要求,减少铸件在脱模过程中的变形和损伤。
铸件开裂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问题,需要在铸造过程中综合考虑温度控制、浇注方式、合金成分、模具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避免铸件开裂的发生,提高铸件的质量和性能。
只有在铸造过程中严格控制每个环节,才能确保铸件的质量和稳定性,避免开裂等质量问题的发生。
铸件热裂纹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铸件热裂纹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热裂纹常发⽣在铸件最后凝固并且容易产⽣应⼒集中的部位,如热节、拐⾓或靠近内浇⼝等处。
热裂纹分为内裂纹和外裂纹。
内裂纹产⽣在铸件内部最后凝固的地⽅,有时与晶间缩孔、缩松较难区别。
外裂纹在铸件的表⾯可以看见,其始于铸件的表⾯,由⼤到⼩逐渐向内部延伸,严重时裂纹将贯穿铸件的整个断⾯。
宏观裂纹:由于热裂纹是在⾼温下形成的,因此裂纹的表⾯与空⽓接触并被氧化⽽呈暗褐⾊甚宏观裂纹:⾄⿊⾊,同时热裂纹呈弯曲状⽽不规则。
微观裂纹:沿晶界发⽣与发展,热裂纹的两侧有脱碳层并且裂纹附近的晶粒粗⼤,并伴有魏⽒微观裂纹:组织热裂纹形成的温度范围熔模铸件的热裂纹到底是在什么温度下发⽣的,长期以来说法不⼀.到⽬前为⽌归纳起来仍有两种:其⼀,热裂纹是在凝固温度范围内但接近于固相线温度时形成的,此时合⾦处于固-液态;其⼆,热裂纹是在稍低于固相线温度时形成的,此时合⾦处于固态。
热裂纹的防⽌措施1.提⾼铸件在⾼温时的强度与塑性(1)合理选材选材是⼀项极为复杂的技术和经济问题。
所渭合理选材就是选⽤的材质应该同时满⾜铸件的使⽤性、⼯艺性和经济性。
对于铸件⽽⾔,主要是铸造⼯艺性(热裂性、流动性和收缩性等)。
如果该材质的铸造⼯艺性能不佳,热裂倾向性⼤,那么浇注出来的铸件产⽣热裂纹的废品率就⾼。
(2)保证熔炼质量在铸钢合⾦成分中,最有害的化学成分是硫。
当wS>0.03%,以O.05%的临界铝含量脱氧,硫化物以链状共晶形式分布时,塑性很低,易引起热裂纹。
在熔炼时,可以加⼊适量的强脱硫剂稀⼟元素,以减少合⾦中的含硫量。
只要稀⼟元素的加⼊⼯艺合理,其脱硫效果为40%~50%:并且稀⼟元素能细化晶粒,改变夹杂物的形态与分布,从⽽减轻了热裂纹的程度(指裂纹的⼤⼩与深浅)和降低了热裂纹的数量。
另外,分布于铸钢晶界的低熔点夹杂物将降低它的强度和塑性,并且随着夹杂物的增多,强度和塑性下降,促使形成热裂纹。
在熔炼时,应选⽤⼲净、清洁的炉料;采⽤合理的熔炼⼯艺,加强操作,才能保证熔炼质量。
铸钢件热裂纹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铸钢件热裂纹的成因与对策分析摘要:铸钢件热裂纹会对铸钢件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而应对热裂纹成因进行全面分析,并选择高效可行的对策对热裂纹加以补救与预防,将铸钢件质量有效提高。
本文分析了热裂纹的形成机理,论述了铸钢件热裂纹的成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热裂纹;成因;铸钢件;对策引言:在凝固过程中,铸件极易存在热裂情况,进而导致铸造缺陷的存在,应选择恰当的策略加以补救。
如果热裂纹情况严重,会导致产品报废,进而对于铸造工作顺利进行带来严重影响。
因而应提高对热裂缝成因的重视程度,并加强分析与研究,探究出行之有效的对策避免热裂纹的产生。
一、热裂纹的形成机理对于铸钢件而言,热裂纹以拉裂纹以及缩裂纹为主。
根据图1可知,缩裂纹通常存在于圆角R部分,在周围也会存在部分微小孔洞。
之所以会存在这种情况,主要由于圆角部分一般为热节位置,热节需要更长的凝固时间,进而增加了该位置存在应力集中情况的可能性,并且未能通过钢液对圆角部分进行填充,进而导致缩裂纹的出现。
图1 缩裂纹的形成对于铸钢件而言,拉裂纹一般在具有相对较大壁厚差的部分。
在浇注钢液的过程中,表面部分会最先凝固,进一步形成凝固层。
凝固层强度会持续提高,且逐渐构建出枝晶骨架时,因温度相对较低,会导致骨架存在收缩情况,并且由于铸件有着相对较大的厚薄差值,难以确保各部分收缩的一致性[1]。
与此同时,由于型芯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导致在收缩时会形成一定的拉应力。
如果拉应力超过金属断裂强度的时候,就会导致拉裂纹的存在。
二、铸钢件热裂纹的成因铸钢件热裂纹通常在铸件凝固糊状部分,如果液体在即将凝固时会存在应力抵触以及收缩等情况,进而导致热裂纹的存在。
例如,某T型热节如图2所示,a部分为在型腔内浇注钢液时,由于钢液存在收缩与流动现象,进而导致氧化膜存在卷入以及折叠等情况。
b部分为基于高温条件下,因反应形成的气体,再加上夹杂因素而产生界面层。
c部分为凝固环节,因收缩问题导致微小变形,基于阻碍作用下产生的应力超过材料具体断裂强度的时候,会造成微裂纹。
铸造裂纹产生的原因和避免的措施
在所有的铸造缺陷中,对产品质量影响最大的是铸造裂纹,按照其特征可将其分为热裂纹和冷裂纹,它们是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1)热裂纹热裂纹是铸件在凝固末期或凝固结束后不久,铸件尚处于强度和塑性都很低的高温阶段,形成温度在1250~1450℃,因铸件固态收缩受阻而引起的裂纹。
热裂纹的主要特征有:•在晶界萌生并沿晶界扩展,形状粗细不均匀、曲折不规则;•通常呈龟裂的网状;•裂纹的表面呈氧化色,无金属光泽,铸钢件裂纹表面呈近似黑色;•裂纹末端圆钝,两侧有明显的氧化和脱碳,有时有明显的疏松、夹杂、孔洞等缺陷。
按照热裂纹在铸件中的形成位置,又可将其分为外裂纹和内裂纹。
•在铸件表面可以看到的热裂纹为外裂纹,外裂纹常产生在铸件的拐角或局部凝固缓慢、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位置,其特征是:表面宽,心部窄,呈撕裂状,有时断口会贯穿整个铸件断面。
•内裂纹一般发生在铸件内部最后凝固的部位,其特征是:形状不规则,裂纹面常伴有树枝晶。
通常情况下,内裂纹不会延伸到铸件表面,内裂纹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冒口切除后根部所显露的裂纹。
热裂纹的形成原因可归纳为:1.浇铸冷却过程中收缩应力过大;2.铸件在铸型中收缩受阻;3.铸件冷却不均匀;4.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几何尺寸突变;5.有害杂质在晶界富集;6.铸件表面与涂料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
(2)冷裂纹冷裂纹是铸件凝固结束后继续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因铸件局部受到的拉应力大于铸件本体的破断强度而引起的开裂。
冷裂纹的主要特征有:1.总是发生在承受拉应力的部位,特别是铸件形状、尺寸发生变化的应力集中部位;2.裂纹宽度均匀、细长,呈直线或折线状,穿晶扩展;3.裂纹面比较洁净、平整、细腻,有金属光泽或呈轻度氧化色;4.裂纹末端尖锐,裂纹两侧基本无氧化和脱碳,显微组织与基体的基本相同。
冷裂纹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1.铸件结构系统设计不合理,铸件壁厚不均匀会导致铸造应力,有时会产生冷裂纹,刚性结构的铸件,由于其结构的阻碍,温度降低导致的收缩应力容易使铸件产生冷裂纹,薄壁大芯、壁薄均匀的铸件非常容易产生冷裂纹;2.浇冒口系统设计不合理,对于壁厚不均匀的铸件,如果内浇口设置在铸件的厚壁部分时,将使铸件厚壁部分的冷却速度更加缓慢,导致或加剧铸件各部分冷却速度的差别,增大了铸造热应力,容易使铸件产生冷裂纹,浇冒口位置设计不当时,也会直接阻碍铸件收缩,使铸件容易产生冷裂纹;3.型砂或型芯的强度太高,高温退让性差,或舂砂过紧,使铸件收缩受到阻碍,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导致铸件产生冷裂纹;4.钢的化学成分不合格,有害元素磷含量过高,使钢的冷脆性增加,容易产生冷裂纹5.铸件开箱过早,落砂温度过高,或者在清砂时受到碰撞、挤压等都会引起铸件的开裂。
铸钢件裂纹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方案
环球市场/施工技术-170-铸钢件裂纹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方案王 雪 周宇航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摘要:熔模铸造由于工艺的特殊性,受到工艺流程、造型方法、铸型特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开设复杂的直浇道、横浇道、冒口,也无法加冷铁、发热块等。
因此,合金在冷却凝固过程中,金属液的补缩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加上铸钢合金的熔点又很高,铸件极易产生热裂缺陷。
同时,当铸件冷却到弹性状态的温度或至室温时,铸件某部分的铸造应力大于金属的强度极限时产生的裂纹,这就叫做冷裂纹。
所以本文主要就对铸钢件裂纹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铸钢件;裂纹;形成原因;预防1铸钢件裂纹的形成原因1.1热裂产生的原因当铸件某个部位的应力达到或超过其材质的强度极限时,铸件该部位将会产生裂纹。
铸件在凝固时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当此收缩受铸型的阻碍或受铸件其余部分的牵制,则会产生应力。
而铸件材质在凝固阶段的强度极限极低,因此应力很可能达到或超过其强度极限而使铸件局部产生裂纹。
如果裂纹是在凝固前期形成,而此时仍存在着较大比例的液相且具有良好的流动充填性,则裂纹被液相焊合。
但当裂纹在凝固后期形成(一般指固相率>0.7),此时固相骨架已经比较致密,所残余的液相难以充填弥合裂纹,则裂纹将会进一步发展并残留下来,热裂形成点大致在固相线附近。
热裂往往产生在铸件“弱点”部位,所谓“弱点”即铸件凝固过程中结壳最薄部位。
这些“弱点”通常是铸件壁连接的内角、壁厚变化较大部位或浇注系统引入部位等一些局部过热部位。
热裂的产生过程大致如下:铸件凝固初期,在其平面和圆柱表面部位以及外圆角部位凝固结壳而具有了一定强度和刚度。
之后在内圆角部位也凝固结壳而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
同时结壳因凝固冷却而产生收缩,此时结壳将受到与其相连的铸型型壁的阻碍而产生应力,特别是铸件的突起部位。
随着凝固的进行,结壳增厚,浇注金属的比强度增大,结壳的总强度也增大。
但是由于铸型型壳受热产生膨胀、烧结而使铸件的收缩受阻增大,引起了凝固结壳中应力增大。
铸造热裂原理与防控
防止措施: 1.选择有效结晶温区小、收缩小的合金 2.细化晶粒,球化处理等 3.控制熔炼工艺,改进脱氧工艺,尽量去除有害杂质 (二)铸型影响 1.铸型、砂芯阻力: (1)退让性越大,收缩阻力越小,热裂越小 湿型>干型 有机粘结剂砂型>非有机砂型 (2)退让时刻:粘土砂>1250℃具有较好的退让性 2.铸型与金属的作用: 化学粘砂及机械粘砂作用越强,热裂越大
铸件的应变 合金的应变
铸件应变与断裂应变的关系:
T
f T
不产生热裂纹
产生热裂纹的临界条件
产生热裂纹
分析:合金的热裂倾向性
是由热脆区、应变和断裂应变综合决定的。热脆区越大,金属低 塑性时间越长,越易形成热裂。热脆区内金属断裂应变越低,铸 件的应变越大,则越容易产生热裂。
第四阶段:
合金处于固态,在固相线附近合金的塑性好,在应力作用下,很 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形成裂纹的几率很小。
合金热裂倾向与晶间液体的相关关系: 晶间液体铺展液膜时,热裂倾向显著增大;晶间液体呈球状而 不易铺展时,合金热裂倾向明显减轻。 晶间液体的形态受界面张力和固液界面张力的平衡关系支配:
SS 2 SL cos
沿晶分布;产生于铸件内部最后凝固的部位,也出现在缩孔附近 或缩孔尾部。 热裂的危害: 严重影响机械性能;严重裂纹扩展使铸件断裂。 热裂补救措施: 外裂——补焊 内裂——无良好办法
一、热裂形成的温度范围
10-2 热裂形成的温度范围及形成机 理
碳钢产生热裂的温度是在固相线附近,随硫磷含量增高而降低
热裂纹是在固相线以上形成,且其形成温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加 而升高
2.强度理论 铸件在凝固末期,固相骨架已经形成并开始线收缩,由于线收缩 受阻,铸件中产生应力和变形。当应力或变形超过合金在该温度 下的强度极限或变形能力时,铸件便产生热裂纹。
铸件开裂及防止
铸件开裂及防止
铸件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落砂、清理虽决定不了铸件的本质特征,但也影响铸件的质量,为了杜绝开裂现象的发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 铸件打箱时间要合理制定,认真执行,不可提前,且打箱之后不得将铸件放在过堂处。
高锰钢铸态组织是奥氏体和碳化物,由于碳化物的存在,此时钢的强度不高脆性很大,因此,打箱、搬运过程不得碰撞,不得浇水,以防由应力和激冷造成铸件开
裂。
2) 铸件上窑加热前,小铸件的易割冒口用锤敲掉,大铸件浇冒口需气割时,由于局部突然受热,产生很大的应力,往往在冒口根部产生裂纹。
因此,只得割去5/ 6 ,其余量水韧处理后去除。
同时注意切割过程,不得有钢液流到铸件上,否则同样会发生铸
件开裂。
3) 铸件上窑加热前,需将内腔及表面砂清理干净,打掉飞边、毛剌。
若其过厚,可用气割割除,但须留适当余量。
若条件允许,最好用砂轮切割机。
4)铸件水韧处理完毕,要在水下割除冒口余量,并要求切割处水面流动(可设置1~2 根水管喷水) ,以保证冷态切割,此时仍需要留出6 mm~7mm余量。
非加工面上的余量最后用碳弧气刨清除,砂轮磨光。
探讨铸造热裂缺陷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探讨铸造热裂缺陷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铸造热裂缺陷是铸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缺陷,它在铸件中形成裂纹或裂缝,对铸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铸造热裂缺陷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一、铸造热裂缺陷的形成原因1. 温度梯度引起的应力在铸造过程中,由于铸件的不均匀冷却和收缩,容易产生温度梯度。
温度梯度会导致铸件不均匀收缩,形成内部应力。
当应力超过材料的承受能力时,就会产生热裂缺陷。
2. 冷却速率引起的收缩应力铸造过程中,铸件从高温变为室温或低温,会发生收缩。
快速冷却会导致铸件收缩应力增大,如果超过了铸件的承受能力,就会产生热裂缺陷。
3. 材料的热脆性某些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会表现出热脆性,也就是在高温和低温之间产生脆性断裂的倾向。
这种热脆性也会导致铸造热裂缺陷的形成。
二、铸造热裂缺陷的预防措施1. 优化浇注系统铸造过程中,合理设计浇注系统可以帮助铸件更均匀地冷却,减少温度梯度的产生。
例如,合理设置浇口、冷却器和冷却垫等措施,可以提高铸件的冷却均匀性,降低热裂缺陷的风险。
2. 控制冷却速率合理控制铸件的冷却速率可以减少收缩应力的产生。
通过改变冷却介质或调整冷却周期等方法,可以使铸件的冷却过程更加平缓,降低热裂缺陷的发生概率。
3. 选择适当的材料对于存在热脆性的金属材料,可以选择具有更好耐热性和耐脆性的材料。
例如,添加合适的合金元素,调整材料的成分,改善材料的热稳定性,从而减少热裂缺陷的风险。
4. 加强预热处理在铸造前进行适当的预热处理可以改变铸件的组织结构,提高材料的抗裂性能。
通过加热铸件,可以减轻材料内部的应力,预防热裂缺陷的生成。
5. 控制冷却过程中的应力在铸件冷却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应力的产生和释放,避免应力积累导致热裂缺陷。
例如,采用合适的保温措施、调整冷却速率等。
总结:铸造热裂缺陷是铸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缺陷,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温度梯度引起的应力、冷却速率引起的收缩应力以及材料的热脆性。
分析铸钢件裂纹的成因与控制措施
环球市场工程管理/-279-分析铸钢件裂纹的成因与控制措施吕 威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摘要:铸钢件在铸造生产过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会出现裂纹,严重时会给铸件造成至命的破坏而报废。
特别是一些大型铸钢件,由于零件尺寸大,重量重,运输很不方便,在现场安装时发现裂纹,通过制定合理的焊补措施使之得到修复,达到使用性能要求,是很有意义的。
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铸钢件裂纹的成因与有效控制措施,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铸钢件;裂纹;成因;控制1、铸钢件热裂控制热裂是铸钢件处于塑性变形的状态下产生的,由于铸件处于高温状态,裂口断面被严重氧化而呈氧化色,当铸钢件缓慢冷却时,裂口的边缘尚有脱碳现象,有时还可以发现树枝状结晶。
存在于铸件表面的热裂纹,裂缝较宽而成撕裂状,裂口粗糙,其微观组织为晶间断裂,与冷裂纹有显著区别。
热裂纹一般分为三种,即外热裂纹、内热裂纹和皮下热裂纹。
外热裂纹存在于铸件表面,一般肉眼能看到。
而后两种热裂纹隐藏在铸件内部,无法目视检查到,只能在加工后才能看到。
在三种热裂纹当中,外热裂纹最为常见,它与冷裂纹的明显区别是其形成在铸件的表面呈单条或多条裂纹,裂纹长度短,走向扭曲,互不连续,裂纹表面呈现黑的氧化色。
针对铸钢件热裂,我们主要采取的控制如下:1)选择热裂敏感小的铸造合金,严格控制有害元素S 的含量。
不同铸造合金,对热裂的敏感性也不同。
凡是凝固过程中收缩系数较小,凝固时形成的固相的强度较高的合金,其热裂敏感性较小。
因此凡有利于提高固相线附近结壳高温强度和降低结壳收缩率的因素都有利于减缓热裂的产生。
表1所示为某些合金钢在固相线以上30~40℃时的高温强度。
2)严格控制型砂强度及含水量。
以水玻璃脂自硬砂铸造为例,型砂强度一般在在3.5-3.8范围内。
强度过高,导致型壳退让性降低,使收缩受阻加大了热裂倾向,铸件更易形成裂纹;强度太低,型砂在浇注是易脱落、粉化,造成砂眼气孔,进而导致铸件在凝固过程中因受力不均造成热裂。
铸钢件裂纹产生的原因
铸钢件裂纹产生的原因
铸钢件裂纹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冷却速率不均匀:铸钢件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厚度和形状的不同,冷却速率会有差异。
如果冷却速率不均匀,就会导致内部应力不平衡,从而产生裂纹。
2. 金属收缩:铸钢件在冷却过程中会发生金属收缩,而不同部位的收缩率可能不同,从而造成应力积累,引发裂纹的产生。
3. 温度梯度:铸钢件在冷却中,表面与内部的温度梯度较大,由于这种温度不均匀性,会导致内外部的收缩速率不同,产生内部应力,从而产生裂纹。
4. 熔体不洁净:如果铸钢件的熔体中存在杂质、氧化物、夹杂物等不洁净物质,它们会在凝固过程中成为裂纹的起始点,导致裂纹的产生。
5. 金属结构不均匀:铸钢件的组织结构不均匀,如晶粒较大、夹杂物较多等,也会降低其强度和韧性,增加了裂纹的产生风险。
6. 内部应力:如果铸钢件在冷却过程中存在过高的应力,或者由于工艺上的原因、设计上的缺陷等引起应力集中,就会导致裂纹的产生。
综上所述,铸钢件裂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冷却速率不均匀、金
属收缩、温度梯度、熔体不洁净、金属结构不均匀和内部应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导致的。
高锰钢热处理工艺与裂纹的防治
一、高锰钢铸件如何防止裂纹的产生?针对生产高锰钢铸件的各个主要环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预防裂纹的产生。
1、铸件的结构设计铸件的壁厚相差太大、壁厚过渡不当、铸件圆角过渡太小等结构问题均容易产生裂纹。
因此,铸件设计应密切与铸造工艺相结合,尽量避免铸件设计不合理。
例如可以将“+”字断面改为“T”形断面等。
2、铸造工艺设计(包括各种工艺因素及浇注系统)在铸造工艺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铸型的退让性,其次是砂箱设计不合理。
例如箱筋阻碍收缩可以产生裂纹,因此,箱筋距铸件及冒口要有一定的距离。
浇注系统设计不当,分散导人的多条内浇道往往因阻碍铸件收缩,而在与内浇道联结处开裂。
应该特别指出,在铸件内浇道导入处,局部温度高而最后凝固,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补缩,收缩应力使铸件开裂,所以一般在内浇道处要设置冒口补缩。
3、高锰钢铸件的冒口及冷铁设置高锰钢铸件的冒口设置以不用普通顶冒口为原则,因为用乙炔焰切割冒口时容易造成裂纹。
所以最好采用侧冒口及易割冒口,冒口一般用锤打掉。
铸件设置冒口对热节进行补缩,使铸件不产生缩孔及缩松,是防止内裂的有效措施,但冒口设置又产生了接触热节,其它工艺措施要与其配合得当。
如合理地使用冷铁,就可做到既防止内裂又不会产生外裂。
冷铁可以调节铸件各部分凝固速度,可以使铸件的缺陷发生位置迁移,同冒口配合可以扩大冒口的补缩范围。
但是冷铁使用不当,例如使用弯曲变形的冷铁时往往会在不适当的冷铁长度范围内因铸件凝固速度不均衡而造成裂纹。
冷铁之间间隔大也可造成裂纹,高锰钢铸件对此很敏感,所以工艺设计时应特别注意。
4、化学成分及熔炼工艺在高锰钢中,碳和磷对裂纹的产生影响最大。
含碳量越高,铸件越容易产生裂纹。
钢液的还原精炼对高锰钢铸件裂纹的影响也要引起重视。
在高锰钢的冶炼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炉渣中FeO+MnO之和不大于1.2%,因为随着渣中FeO+MnO之和的提高,钢液中FeO+MnO也必升高,凝固后在晶界上析出,会使钢变脆。
铸钢件裂纹缺陷及预防措施
铸钢件裂纹缺陷及预防措施铸钢件裂纹缺陷及预防措施裂纹分为热裂和冷裂。
热裂主要由S引起,多为不规则形状,裂口处金属表皮氧化;冷裂主要由P引起,裂口较直,开裂处有金属光泽,有时出现轻微氧化色。
部分铸钢件采用水爆清砂工艺,亦可导致裂纹。
裂纹的预防措施:(1)提高砂型和砂芯的退让性。
(2)严格控制炉料及钢水中的S、P含量。
(3)铸件壁厚尽量均匀,避免壁厚的突然改变,条件允许时,可适当设置加强筋,两截面交接部位采用圆角连接,以减少应力集中。
(4)调节铸件各部位冷却速度,避免铸件局部过热,在厚大断面或热节处放置冷铁,内浇道适当分散,使铸件各部位温度趋向均匀,浇冒口当应阻碍铸件的收缩。
(5)铸件浇注后,开型不能过早,采用水爆清砂工艺的铸件应掌握好温度和时间。
铸钢件粘砂、砂眼、缩孔、夹砂、裂纹缺陷及预防措施2017-03-19 16:35 | #2楼在铸件表面上,全部或部分覆盖着一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与砂(或涂料)的混(化)合物或一层烧结构的型砂,致使铸件表面粗糙,难于清理。
粘砂多发生在型、芯表面受热作用强烈的部位,分机械粘砂和化学粘砂两种。
机械粘砂是由金属液渗入铸型表面的微孔中形成的,当渗入深度小于砂粒半径时,铸件不形成粘砂,只是表面粗糙,当渗入深度大于砂粒半径时,就形成机械粘砂,化学粘砂是金属氧化物和造型材料相互进行化学作用的产物,与铸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粘砂的预防措施:(1)选用耐火度高的砂,以提高型砂,芯砂的耐火度,原砂的sio2含量在96%(质量分数)以上,而且砂粒应对粗些。
铸钢件的浇注温度越高,壁厚越厚,对原砂中sio2含量的要求越高。
(2)适当降低浇注温度和提高浇注速度,减轻金属液对砂型的热力学和物理化学作用。
(3)砂型紧实度要高(通常大于85)且均匀,减少砂粒间隙;型、芯修补到位,不能有局部疏松。
(4)采用在高温下不开裂、不烧结成熔洞的涂料铸钢件砂眼缺陷及预防措施砂眼缺陷处内部或表面有充塞着型(芯)砂的小孔,砂眼是一种常见的铸造缺陷,往往导致铸件报废。
灰铸铁件在浇注中热裂的特征、原因及防止方法
灰铸铁件在浇注中热裂的特征、原因及防止方法
特征:裂纹处,带有暗色或几乎是黑色的氧化表面。
原因:1. 砂芯和砂芯的退让性差,灰铸件收缩受到阻碍。
2.芯骨吃砂量太小或沙箱箱带离铸铁件太近,阻碍铸件收缩。
3.内浇道设置过分集中,局部过热,增加应力。
4.铸件的飞边过大,飞边处的裂纹,延伸到铸铁件上
防止方法:1.砂型紧实度要求适宜,并在型砂中可加入适量的锯末。
2.改用较小的芯骨,使吃砂量适宜,并选用合理的砂箱。
3.内浇道布置应适当分散。
4.在铸铁件厚,薄交界处,可增设收缩助力。
5.正确选择分型面位置,并使合箱时,尽量密合。
温馨提示:沧州同和重工机械公司以生产铸铁件,球墨铸铁件、灰铁件、大型机床铸件、平板量具系列(平台量具)、机床床身铸件、覆膜砂铸件、铸铁平板、基础平台为主,我厂工艺精湛,生产和检测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钢件热裂的产生和防止摘要分析了熔模铸钢件热裂产生的原因和过程,论述了防止热裂的工艺措施,并介绍了自割内浇口转移热裂及其设计方法。
关键词:熔模铸造铸钢热裂热裂是熔模铸钢件常见的缺陷之一。
随着熔模铸造的发展,复杂件、薄壁件越来越多,型壳的强度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熔模铸钢件中热裂缺陷的比例也随之上升。
如何防止热裂成了熔模铸造技术工作人员关心和棘手的问题。
1 热裂产生的原因当铸件某个部位的应力达到或超过其材质的强度极限时,铸件该部位将会产生裂纹。
铸件的裂纹分为热裂和冷裂两类。
如果裂纹是在凝固过程中形成,则此裂纹称为热裂。
热裂的裂口断面呈氧化色,裂口粗糙,其微观组织为晶间断裂。
如果裂纹是在铸件完全凝固后形成的,则此裂纹称为冷裂。
铸件在凝固时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当此收缩受铸型的阻碍或受铸件其余部分的牵制,则会产生应力。
而铸件材质在凝固阶段的强度极限极低,因此应力很可能达到或超过其强度极限而使铸件局部产生裂纹。
如果裂纹是在凝固前期形成,而此时仍存在着较大比例的液相且具有良好的流动充填性,则裂纹被液相焊合。
但当裂纹在凝固后期形成(一般指固相率>0.7),此时固相骨架已经比较致密,所残余的液相难以充填弥合裂纹,则裂纹将会进一步发展并残留下来,热裂形成点大致在固相线附近。
热裂往往产生在铸件“弱点”部位,所谓“弱点”即铸件凝固过程中结壳最薄部位。
这些“弱点”通常是铸件壁连接的内角或浇注系统引入部位等一些局部过热部位。
热裂的产生过程大致如下:铸件凝固初期,在其平面和圆柱表面部位以及外圆角部位凝固结壳而具有了一定强度和刚度。
之后在内圆角部位也凝固结壳而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
同时结壳因凝固冷却而产生收缩,此时结壳将受到与其相连的铸型型壁的阻碍而产生应力,特别是铸件的突起部位。
随着凝固的进行,结壳增厚,浇注金属的比强度增大,结壳的总强度也增大。
但是由于铸型型壳受热产生膨胀、烧结而使铸件的收缩受阻增大,引起了凝固结壳中应力增大。
当铸件凝固结壳的“弱点”部位处的应力达到了浇注金属的强度极限,则在“弱点”部位产生裂纹,此裂纹穿透了“弱点”部位结壳的整个厚度。
在此裂纹形成的同时,应力将相应缓解。
随着凝固的继续进行,在断裂点形成了新的凝固结壳,应力又将重新产生和增大,且集中在原断裂点的相对部位。
当此“弱点”部位的应力再次达到浇注金属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则会再次断裂。
如此裂纹继续发展直到贯穿铸件“弱点”部位整个截面。
但是如果型壳表面层过热超过1 100~1 200 ℃以后产生软化,则能激烈降低收缩应力,裂纹的发展也会中止。
提高模壳退让性!2 热裂的防止由上可知,热裂的产生部位是在铸件的“弱点”上,此“弱点”可以是铸件结构不合理引起的,例如铸件壁的连接结构不合理,内圆角半径过小等。
也可以是铸造工艺不合理引起的,例如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局部过热而形成“弱点”。
本文主要是从铸造工艺角度来分析探讨如何防止熔模铸钢件的热裂缺陷。
2.1 选择热裂敏感小的铸造合金,严格控制有害元素S的含量不同铸造合金,对热裂的敏感性也不同。
凡是凝固过程中收缩系数较小,凝固时形成的固相的强度较高的合金,其热裂敏感性较小。
因此凡有利于提高固相线附近结壳高温强度和降低结壳收缩率的因素都有利于减缓热裂的产生。
表1所示为某些合金钢在固相线以上30~40 ℃时的高温强度。
ZG20虽然其凝固时的高温强度较高,但由于其凝表1 合金钢在固相线以上30~40 ℃时的高温强度[1]Table 1High temperature strength of alloy steel over solidus 30~40 ℃钢的牌号Mn13 1Cr13 T10 ZG55 ZG35 30CrNiMo 工业纯铁 ZG20 1Cr18Ni9Ti 高温强度/MPa 0.3 0.4 0.5 0.7 1.2 1.2 1.4 2.1 2.5固时会发生δ→γ的相变而产生大的线收缩,因此该合金仍然具有较大的热裂敏感性而较容易产生热裂。
硫是钢中有害元素。
图1所示为不同浇注温度时硫对钢高温强度的影响。
钢在凝固时,由于硫的存在,在晶界处出现FeS和Fe的低熔点共晶,而使钢在高温时的强度降低。
因此含硫高的钢,其热裂敏感性大。
图1 含硫量对钢在结晶温度附近的强度影响[1]Fig.1Strength of steel nearby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withS content表2所示为含硫量与铸件热裂产生的关系。
由表可知,含硫量高时铸件中形成热裂多。
因此用稀土对钢冶炼时进行纯化处理,降低钢中含硫量是防止熔模铸钢件产生热裂的有效措施之一。
表2 含S量与铸钢件热裂的关系[2]Table 2Hot tear of steel casting with S content铸钢件热裂含S量/%碱性电炉钢酸性平炉钢没有0.002~0.008 0.024不多0.015~0.020 0.024多0.020~0.028 0.0332.2 低温钢水红壳浇注中碳钢在结晶温度附近的强度极限值很低,大约为0.5~2.0 MPa。
图2所示为中碳钢结壳的强度极限与图2 中碳钢结壳强度与其平均温度的关系[1]Fig.2 Strength of forming shell for medium-carbon steel withaverage temperature其平均温度的关系。
提高浇注温度将降低凝固时结壳的强度。
对于ZG35,当浇注温度由1 580 ℃降低到1 530 ℃,其在热裂危险期的结壳强度将提高31%,因而有利于防止热裂产生。
但是降低浇注温度,特别是对于薄壁铸件,很容易产生冷隔、浇不足等缺陷,因此必须提高浇注时型壳的温度。
一般对于水玻璃型壳希望浇注时型壳温度大于600 ℃,即要求红壳浇注。
提高型壳温度到600 ℃以上还可以避开石英砂(粉)在573 ℃的β→α的相变膨胀(0.82%),并有利于内层型壳出现1 100 ℃以上的软化,从而减缓了型壳对铸件“弱点”的收缩阻碍。
因此低温钢水红壳浇注是熔模铸件防止热裂产生的有效措施。
2.3 薄壁铸件采用扁宽浇口,浇口的模数大于铸件的模数随着熔模铸造的发展,熔模铸造薄壁铸钢件的品种、数量呈增长趋势。
由于熔模铸钢件浇注系统设计长期以来采用以补缩为主的原则,薄壁铸钢件的内浇口厚度习惯上不小于薄壁件的壁厚,加上浇注温度较高,导致铸件浇注系统引入处局部过热而成为“弱点”。
这些局部过热的“弱点”凝固收缩时,其四周的铸件薄壁本体已经凝固,因此过热的“弱点”的收缩受到铸件薄壁本体的牵制,收缩受阻,因而往往在铸件的内浇口附近出现热裂。
避免这类热裂的方法就是将内浇口改为扁宽内浇口。
内浇口厚度一般可取铸件壁厚的1/2。
为了不降低浇注速度,避免局部过热,增强模组的装配强度,内浇口宽度比正常值增大1~2倍。
扁宽内浇口有利于缓和浇注系统引入部位过热而防止热裂产生。
图3所示为板手铸件的浇注系统设计方案。
图3a为改进前的方案,该铸件在内浇口附近出现热裂。
图3b将内浇口厚度减薄一半,宽度增宽一倍,热裂基本消除。
图3 板手精铸件浇注系统方案示意图Fig.3Scheme of the gating system for the investment casting of spanner2.4 浇注金属应尽量均匀充填型腔,避免因浇注金属冲击型腔固定点后分流而形成“热点”浇注金属进入型腔的流向、速度受内浇口的设置位置、大小、形状的限制。
不合理地设计内浇口的设置点、大小、形状可以导致浇注金属冲击型壳某个部位,然后分流,使受冲击部位局部过热而成为“热点”,此“热点”也即是容易产生热裂的“弱点”。
图4所示拐臂精铸件由某厂携压型来我厂进行生产,原浇注系统设计如图所示有两个内浇口A和B,浇注金属液从B内浇口进入型腔后冲击型腔K处然后分流,使K处过热,导致铸件相应该处成为“弱点”而产生热裂。
我们去掉了B内浇口,并适当增大内浇口A的长度后,此热裂随即消除。
图4 拐臂精铸件原内浇口方案及液流示意简图Fig.4Scheme of the former gate and liquid-flow forthe investment castingof corner-arm2.5 浇注系统设计应尽量避免框形结构熔模铸造技术人员对具有两个热节的精铸件或长精铸件往往设计两个内浇口,于是使得铸件-内浇口-直浇道成为一个框形结构系统,这类结构最容易出现收缩受阻,而很容易在内浇口附近产生热裂,也容易产生变形,因此应尽量避免框形结构。
图5a所示为这类铸件-内浇口-直浇道系统框形结构示意图。
铸件A 和B处局部厚大形成两个热节,为了保证A和B热节的补缩,在A和B 部位设置两个内浇口,内浇口附近过热而成为“弱点”,其收缩受铸件本身以及c处型壳的阻碍,“弱点”部位很容易产生热裂。
如将浇注系统改为图5b所示楔条形结构,则浇注金属从整个楔条进入型腔,而不是从两个热节部位集中进入,因而降低了原内浇口附近的过热程度,同时楔条增大了铸件散热面积,提高了凝固结壳强度,c处型壳的阻碍收缩也得以缓和,因此减缓了热裂的产生。
如果再采用低温钢水红壳浇注,基本上可避免这类铸件的热裂产生。
图5 铸件-内浇口-直浇道系统框形结构示意图Fig.5Scheme of frame structure forthe casting-gate-sprue system2.6 设置防裂工艺肋如果用户允许铸件结构改进,可以在易产生热裂的部位设置防裂工艺肋。
防裂工艺肋不仅可以提高铸件热裂部位的强度,更主要是可起散热片作用,改善散热条件,也可使浇注金属合理分流,从而减缓“热点”集中程度,缓解热裂的产生。
因此防裂工艺肋不宜厚,一般为相应部位壁厚的1/3左右,但为保证浇足,厚度应大于2 mm。
图6所示为防裂工艺肋设置举例。
如果用户不同意改变铸件结构,可以在铸件退火消除应力后去除工艺肋。
图6 防裂工艺肋设置举例Fig.6Exemple of technical rib for preventing hot tear2.7 热裂的转移——自割浇口的应用设计浇注系统时可以采用控制浇注系统各组元凝固速度的方法,让热裂转移到内浇口或工艺肋上。
图7所示为热裂往内浇口上转移的设计实例。
这类浇注系统称为自割浇口。
自割浇口还能减少浇口切割工作量,特别是对于大型精铸铸钢件能大大减轻铸件清理、切割工作量,很有推广价值。
图7 自割浇口的设计结构示意图Fig.7Scheme of structure for the self-cut-gate图7所示为自割浇口的设计结构示意。
图中内浇口处设置了过热套4。
过热套采用导热性差的耐火材料混合成水玻璃砂经硬化制成。
制作蜡模时将过热套嵌在压型中,使过热套与蜡模成为一个整体,经制壳、脱蜡、焙烧后,过热套成为型壳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