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课:手拉手好朋友教案及反思
2024年手拉手好朋友教学课件讲义
2024年手拉手好朋友教学课件讲义一、教学内容本讲义基于《数学课程标准》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分数”的内容,具体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重点围绕第三节“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展开,涉及教材第56至第63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加减运算规则。
2. 能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合作能力,通过小组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加减运算中异分母的处理以及分数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运算的基本法则,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PPT演示文稿、分数加减运算示例图卡。
2. 学具:学生每人一套分数加减运算卡片,彩色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利用PPT展示“手拉手好朋友”主题班会活动,活动中学生们分享了水果和零食。
提出问题:“如何平均分配这些食物?”引导学生进入分数的学习。
2. 新知识传授(15分钟)详细讲解分数的定义,通过示例图卡展示分数的加减运算,解释异分母的处理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例题,指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加减运算,并示范解题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运算卡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合作活动(2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分数加减法计算,并派代表分享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数加减运算的法则,包括同分母和异分母的处理方法,以及实际问题的应用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课后练习第3、4题。
(2)应用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2个苹果,他们一共分给5个小朋友吃,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多少苹果?2. 答案(1)见教材课后答案。
(2)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1个完整的苹果,以及剩余的2个苹果平均分,即每个小朋友得到额外的$\frac{2}{5}$个苹果。
小班科学教案好朋友手拉手
小班科学教案好朋友手拉手小班科学教案:好朋友手拉手一、教学目标:1. 让小班幼儿了解友谊的重要性和团结合作的意义。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幼儿科学教育课本。
2. 实验器材:一些小球、绳子、纸杯等。
3. 图片或照片:展示一些合作和友谊的场景。
4. 幻灯机或投影仪:播放展示图片。
5. 笔、纸:用于记录幼儿的观察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友谊和合作的视频或动画,向幼儿们介绍友谊的概念,并与他们一起分享一些友谊和合作的场景。
然后,问幼儿们一些问题来引导他们思考友谊的意义,例如:你和朋友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为什么友谊对我们来说很重要?2. 实验活动(30分钟)接下来,教师带领幼儿们进行一项实验活动,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和思考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3-4人。
每组的任务是用绳子把小球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每个人只能用手拉着绳子,不能用其他方法。
教师在实验开始前可以给出一些提示,如如何拉绳子,并鼓励幼儿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办法。
3. 观察和总结(15分钟)实验结束后,教师和幼儿们一起观察整个实验过程,并让幼儿们回答一些问题,如:你们是如何合作的?有没有遇到困难?你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们总结出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合作所带来的好处。
4. 小结和评价(10分钟)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给予合适的评价和鼓励。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例如:你们觉得本节课有什么收获?你们觉得团队合作有什么好处?你们以后会怎样对待朋友和合作者?四、延伸活动:1. 绘画活动:让幼儿们用画笔和颜料画出自己和朋友手拉手的场景,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和观点。
2. 故事分享: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关于友谊和合作的故事,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的友谊故事或观点。
手拉手 交朋友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手拉手交朋友》教案一、课题名称《手拉手交朋友》二、课程课时1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本课题旨在引导一年级新生适应新环境,认识新朋友,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材通过图片、儿歌等形式,展示了小学生在学校里交朋友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友谊的温暖和重要性。
四、核心素养目标1.健康生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应新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责任担当: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实践创新:通过各种活动,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交往,尝试新的交友方式。
4.人文底蕴: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交友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主动与他人交往,学会交朋友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害羞、胆小等心理障碍,勇敢地与他人交流。
引导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活动课。
2.主要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环节:播放儿歌《找朋友》。
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听了这首儿歌,有什么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手拉手交朋友》,一起认识新朋友,感受友谊的美好。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
“儿歌很欢快。
”“想认识新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儿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对交朋友产生兴趣,期待后续学习。
2.认识新朋友(15分钟)教学环节:结合课本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教师活动:“大家看课本上的这些小朋友,他们在互相介绍自己。
现在我们也来做一个自我介绍的活动吧。
请同学们站起来,大声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爱好等。
谁先来呢?”学生活动:学生积极举手,进行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小明,今年六岁了,我喜欢画画。
”“大家好,我叫小红,我七岁了,我喜欢唱歌。
”教师活动:“非常棒!同学们都介绍得很精彩。
《手拉手好朋友》课件20231207002935.
《手拉手好朋友》课件20231207002935.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手拉手好朋友》这一主题,教材对应章节为《数学乐园》第三单元“图形与几何”中的第三节“平面图形的对称性”。
详细内容将围绕平面图形的对称轴、对称点和对称图形的概念,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对称美,理解对称性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对称轴、对称点及对称图形的定义,能够识别常见的对称图形。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对称性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培养审美情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对称轴、对称点及对称图形的定义和识别。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对称性原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剪刀、彩纸、对称图形卡片。
2. 学具:剪刀、彩纸、对称图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蝴蝶图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觉得这个蝴蝶图案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蝴蝶图案是对称的。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对称图形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对称轴、对称点及对称图形的概念。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出示例题,讲解如何找出对称轴、对称点,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对称图形。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答例题,加深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对称图形卡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找出对称轴、对称点,判断对称图形。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动手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剪刀和彩纸制作对称图形,体验对称美。
教师点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手拉手好朋友》2. 内容:对称轴: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对称点: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对应点能够重合,这些点就是对称点。
好朋友手拉手教案反思
好朋友手拉手教案反思
教案标题:好朋友手拉手教案反思
教案反思:
在编写教案时,我深入研究了“好朋友手拉手”这个主题,并结合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指导。
以下是我对教案的反思和评估:
1. 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教案中,我明确了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和重视,并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发展社交技能、合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的选择:
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我选择了适合他们年龄和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
对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学生,我强调友谊的概念和重要性,并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友谊的意义。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我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冲突的技巧。
3. 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教案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和角色扮演等。
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并促进他们的互动和交流。
同时,我也注重了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4. 教学评估的设计:
为了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我在教案中设计了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和小组项目等。
这些评估方式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
情况,并为我提供反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提供更好的指导。
总结起来,我的教案“好朋友手拉手”能够满足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需求,并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评估设计,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中班科学教案好朋友手拉手
中班科学教案好朋友手拉手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幼儿园中班科学》第五章节,主题是“好朋友手拉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好朋友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好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好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2.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好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难点: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视频、手工材料。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两只小兔子之间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好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2. 观察与讨论(10分钟)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的好朋友是如何相互帮助的。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好朋友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3. 操作活动(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制作出自己心中的好朋友。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4. 展示与交流(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并分享自己心中的好朋友。
引导学生与人交流、合作。
六、板书设计好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与人合作与人交流七、作业设计1. 画一画你的好朋友,并写一写你们之间的美好时光。
答案:略2.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与好朋友相处,并在家长的帮助下,制定一份与好朋友相处的计划。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发现更多的好朋友之间的美好瞬间,并记录下来,在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细节补充1. 情景引入:在设计情景时,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如两只小兔子之间的故事,让学生能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进入对本节课主题的思考。
2. 观察与讨论:在观察课件中的图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好朋友之间的互动细节,如一个好朋友在另一个好朋友遇到困难时,是如何伸出援手的。
手拉手交朋友教案
手拉手交朋友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交朋友,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了解交朋友的重要性,学会主动交朋友,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害羞、恐惧等心理障碍,积极参与交朋友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通过简单的游戏或歌曲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2.认识新朋友: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每个小组都需要有一位“新朋友”,大家轮流自我介绍并分享兴趣爱好,从而打破僵局,增进彼此了解。
3.拓展朋友圈:教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和朋友的故事,可以是和现在的好朋友,也可以是曾经的伙伴,让学生感受友谊的力量。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维护友谊。
4.分享感受:经过前面的活动,学生和教师都分享一下交朋友的感受和经验,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了解和亲近感。
5.制定交朋友计划:教师引导学生制定个人交朋友计划,包括交多少个新朋友、如何维持友谊等,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讨论、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介绍课程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交朋友的重要性和基本技巧;接着,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加深彼此了解;最后,通过个人反思、分享感受等环节,让学生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交朋友计划。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练习,掌握交朋友的技巧和方法。
2.作业:教师布置相关作业,例如制定个人交朋友计划,写下想要了解和交朋友的同伴的名字等。
3.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个人作业的完成情况。
同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在交朋友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本课程可以辅助使用一些教学资源,如PPT演示文稿和相关视频等。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第四章《我们都是好朋友》,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手拉手的概念、学习手拉手的作用、了解手拉手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手拉手的意义,知道手拉手可以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帮助。
2. 培养幼儿与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团队意识。
3.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手拉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重点:掌握手拉手的概念,学会与人合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拉手图片、故事书、挂图、卡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手拉手,一起走”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手拉手带来的乐趣。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向幼儿讲解手拉手的概念和作用,并示范如何与他人手拉手。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卡片,让幼儿判断卡片上的场景是否适合手拉手,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手拉手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手拉手。
5.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讨论手拉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经验。
六、板书设计1. 手拉手的概念2. 手拉手的作用3. 手拉手在生活中的应用4. 团结协作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手拉手的画,并写一段话描述画面内容。
2.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两个小朋友手拉手,背景是阳光明媚的公园。
描述:这两个小朋友在公园里手拉手一起玩耍,他们玩得非常开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部分幼儿在手拉手时动作不够自然,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等场合,主动与他人手拉手,体验团结协作的乐趣。
同时,开展“手拉手,共成长”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拉拉手交朋友》教学反思9篇
《拉拉手交朋友》教学反思9篇《拉拉手交朋友》教学反思9篇教学反思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也十分重要,它可以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需要教师有对于教学的细心观察、思考和录像、总结的习惯,仔细分析学生的反应、反馈和学习表现。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手拉手好朋友》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手拉手好朋友》教学反思【篇1】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材中从最常见最熟悉的小朋友们手拉手玩耍的场景开始,发酸学生思维构想手拉手的多种姿态。
课堂中我先请个别同学上来,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你的好朋友?他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大家学习。
并展示和好朋友手牵手的姿态。
再增加学生数量,请他们展示手拉手的姿态。
通过同学们的展示,启发了全体同学的思维。
再次请全体同学一起参与。
这里要求学生不仅要和自己的好朋友手牵手,一排的同学同位之间也可以手牵手做朋友,从而达到本课的情感价值观目标,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和谐互助的精神。
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和同学手拉手的情景,人物的动态是本课的难点部分。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不适宜将成人的绘画法则强加给学生,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同学们的作品来想象绘画技巧。
有些动作适合从正面绘画,有些动作适合从侧面绘画,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会发现从不同角度去绘画能表现出各种动态。
最后的学生作品呈现出来,发现同学们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出手拉手的情景。
但部分同学的作品构图太小,不够饱满,这是长期以来养成的绘画习惯,这一点还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逐步强化观念,欣赏构图方式,多看多分析。
《手拉手好朋友》教学反思【篇2】《手拉手,好朋友》是一节手工课,在新教材中和《剪花边》安排在一个单元,这两课有很大的联系。
我觉得只要学生学会剪花边,对于《手拉手,好朋友》就不难,我把这两节课安排在一起上。
由于在剪花边这一课中,我比较注重技法的引导,因此,对于本节课我比较注重学生对人物的刻画。
小学美术《手拉手好朋友》教案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任务分工,培养他们沟通协作的能力,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手拉手好朋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和朋友手拉手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手拉手动作在美术创作中的奥秘。
其次,色彩搭配方面,学生们虽然能够运用基本的色彩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同学还是显得有些拘谨。我觉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色彩搭配案例,鼓励学生们大胆尝试,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他们在交流想法、分享观点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沟通和表达能力。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今后可以继续加强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手拉手好朋友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通过创作过程中的思考与表达,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2.教学难点
(1)如何运用线条描绘人物动态,使画面具有生动感;
(2)掌握色彩搭配技巧,使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第19课手拉手好朋友
第16 课手拉手好朋友教学目标:1、认知:感知人物的特征, 能大胆地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2、能力:培养观察能力。
3、情感:通过画自己的好朋友, 增进同学间的了解, 培养朋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好朋友。
教学难点:抓住同学的头形、五官、发式、表情等的共性和个性特征。
师生课前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等。
学生课后活动:1、以“我们的故事”为题画画与好朋友之间的事情。
2、你自己的家人画下来介绍你的新朋友。
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学生不敢大胆发言、展示,不懂正确的观察方法,创作速度过慢,对此,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应给予及时鼓励、启发、引导。
教学评价:1、是否对美术课感兴趣。
2、是否大胆的表现自己的好朋友。
3、是否积极参与本课的游戏活动。
4、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对他人、自己作品的意见。
5、能否在活动结束时自己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教学。
☆本教学环节重难点:有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
☆本教学环节评价:能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课堂。
二、体验性实践1、教师导言:同学们,大家都是一年级小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好多好多的本领,大家高兴吗? 今天,我是同学们的老师。
现在互相认识一下,请同学们起立,下面我做一个自我介绍,我要看看在自我介绍以后,你有什么表现,会有什么反应?我姓王,我是王老师,也是大家的大朋友。
(看到小朋友的礼貌表现及时表扬。
)2、展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人物的脸部特征。
(1)找特点:男女、脸型、发式、五官特征、神态、动作等不同。
(2)在解决怎样整体观察这个难点上时,采用“对号入座”的游戏:当老师指着某一种脸型时,这种脸型的同学就站起来,其他同学可以评议是谁站错了,他应该与哪一种脸型对应。
在分析五官特点时也用这种游戏方式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将自己的特点归类。
3、欣赏大师们画的人物头像。
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2篇
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精选2篇(一)教案:课题:手拉手教学目的:1. 让学生理解并可以运用线条来描绘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
2. 白纸、铅笔、彩色铅笔。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几幅手拉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绘这些画作是怎样的。
2. 引导:引导学生发现手拉手是一种友谊、团结的象征,提问学生,你们可以找到哪些地方用手拉手来表达友谊?如: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家人之间等。
3. 示范: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如何画一对手拉手。
首先,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轮廓;然后,用线条细节来描绘手部的形状和姿势;最后,加上适当的阴影和色彩,使画作更加生动。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假设干个小组,每组由两名学生合作完成一幅手拉手的画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观察,用铅笔勾勒出人物轮廓和手的形状,最后用彩色铅笔上色。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交流合作。
5. 展示和评价:每组完成后,让学生将作品贴在墙上,进展互相欣赏和评价。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这幅画传递了什么样的情感?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这种情感?教学反思:这堂课,学生们兴趣浓重,积极参与其中。
他们通过观察和想象,成功地完成了一幅手拉手的画作。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合作默契度也得到了进步。
但是,由于时间较短,有些学生的画作还不够精细,下次课可以适当延长时间,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
另外,我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线条和色彩运用的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情感。
总之,学生们在这堂课上得到了艺术的启发,也体验到了合作创作的乐趣。
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精选2篇(二)教案:中班美术公开课《五彩鱼》教学目的:1. 让学生理解鱼是什么样的动物,以及鱼身体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模拟的才能。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才能,欣赏美丽的鱼的形象。
4. 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十六课 手拉手好朋友 ︳湘美版
《手拉手好朋友》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线条的多样性,学会用线条表现人物动态,创作一幅关于好朋友的画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友谊的情感,增强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线条表现人物动态,创作一幅关于好朋友的画作。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表现人物动态和情感,使画面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PPT、绘画工具等。
2. 学生准备:绘画纸、铅笔、彩色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玩“手拉手好朋友”游戏,引导学生感受友谊的美好。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学习(1)教师展示教材中的画作,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画作中的人物是如何表现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教师讲解线条的多样性,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线条及其表现力。
(3)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表现人物动态,强调线条的流畅和生动性。
3. 学生练习(1)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自己的画作主题和表现内容。
(2)学生在绘画纸上用铅笔画出人物轮廓,注意线条的流畅和动态表现。
(3)学生用彩色笔填充画面,突出人物特征和情感表达。
4. 评价与展示(1)学生互相评价作品,从线条、色彩、创意等方面给出建议。
(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欣赏和学习。
(3)组织学生进行“手拉手好朋友”画作展览,让家长和其他同学共同分享友谊的美好。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学生是否能较好地掌握线条的表现技巧?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意?3. 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4. 针对学生的表现,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六、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家长了解孩子在美术方面的进步。
托育园公开课好朋友手拉手教案
托育园公开课好朋友手拉手教案教案标题:托育园公开课《好朋友手拉手》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的能力。
2. 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如分享、合作和互助。
3. 通过互动和合作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身体和认知发展。
教学内容:1. 好朋友的特征和友谊的意义。
2. 分享和互助的重要性。
3. 合作和团队合作的概念。
4. 手拉手游戏和活动。
教学准备:1. 幼儿故事书或图片,以展示友谊的意义和好朋友的特征。
2. 游戏道具,如彩色纸条、球等。
3. 音乐播放器和适合儿童的友谊歌曲。
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 通过展示故事书或图片,介绍友谊的意义和好朋友的特征。
- 与幼儿进行简短的讨论,引导他们分享自己的好朋友经历。
2. 正式教学:- 向幼儿介绍分享和互助的概念,并讲解其重要性。
- 通过互动游戏,如“分享彩色纸条”或“传球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分享和互助的乐趣。
- 引导幼儿讨论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加深对分享和互助的理解。
3. 拓展活动:- 向幼儿介绍合作和团队合作的概念,并讲解其重要性。
- 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如“搭建积木塔”或“合作画画”,鼓励幼儿共同努力完成任务。
- 引导幼儿讨论游戏过程中的合作经验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 结束活动:- 播放友谊歌曲,与幼儿一起唱歌和跳舞,强化友谊的概念。
- 鼓励幼儿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评估方法:1. 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表现。
2. 听取幼儿在讨论环节中的回答和观点。
3. 通过幼儿的表现和言语,判断他们对友谊的理解程度。
教案扩展:1. 给幼儿提供友谊故事书,鼓励他们在家中与家人分享。
2. 组织幼儿参与社区活动,如义工活动或社区清洁日,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的安全性,避免幼儿发生意外。
2.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幼儿参与活动。
3. 在活动中注重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手拉手好朋友反思
《手拉手好朋友》教学反思《手拉手好朋友》是综合实践与应用领域中的手工剪纸与添画课。
本课需要达成的目标是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剪出一组手拉手的作品并能简单的对其进行添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手拉手团结友爱的精神,上完课后,我针对课堂教学所达到的教学效果进行了一些反思。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一开始,我用“变魔术”的方式激趣导入,先剪出一个人,然后变出一组手拉手的人,从孩子们那充满好奇的眼神中我知道我已经达到了我预期的设想,成功的导出新课《手拉手好朋友》。
这时我趁热打铁,用幻灯片演示三种不同形式的制作过程,一种正确的,两种错误的,让学生试着剪一剪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孩子们自然而然的懂得了如何才能剪出手拉手的作品,为接下来的自己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整节课的教学节约了时间。
在接下来的自己创作环节中有些学生还创新的剪出了不同于老师示范的拉手样式,但从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在绘制过程中各条线之间距离没有掌握好,造成粗细不同,看上去不够整齐,细的地方也会容易拉断,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必须在示范过程中和学生交待清楚,特别在画时要和学生强调好,为的是使作品的效果更漂亮。
在教学中我特别对于程度弱的学生还个别对他们进行指导,也可以利用互帮互助的方式,让会的学生去教不会的,从中也发现问题,并纠正他们的错误,这样也不仅大大减少了老师的负担,而且也发扬了手拉手团结友爱的精神,让每个学生都能扎实的掌握手拉手的基本制作方法,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漂亮作品。
还有个别学生的打开时过于急,也会造成拉断或者没有完全打开,拉起来没有达到该有的效果,有待在示范时加以强调指出。
活力课堂是本次赛课着重点,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很多活动穿插在教学中,使课堂生动而活泼,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玩中发现问题,并能快乐的解决问题。
课堂中我通过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各族人民手拉手团结友爱的图片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发扬这种精神。
学生们认真的思考回答使的本节课的思想教育也成功的得到发扬。
《手拉手好朋友》教案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第16课
《手拉手好朋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珍惜友情;
技能目标:能画出自己和朋友玩耍的样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画出自己和朋友玩耍的样子;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创作油画的工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友谊吗?我们如何表达自己的友谊呢?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手拉手好朋友》;
二、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33页几幅美术作品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说一说,这些作品有哪些特点?你的感受是什么?。
2024年手拉手好朋友教学课件讲义
2024年手拉手好朋友教学课件讲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数学乐园》教材第四单元“图形与几何”中的第3节“2024年手拉手好朋友”。
详细内容包括探讨平面图形的对称性,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并运用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对称的概念,识别常见的对称图形。
2. 学生能够通过操作活动,发现对称轴,并描述其特点。
3. 学生能够运用对称性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几何图形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称轴的确定及对称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对称概念的理解,对称图形的识别和对称轴的寻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对称图形卡片。
学具:直尺、剪刀、彩纸、对称活动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生活中含有对称元素的图片,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课件介绍对称的概念,讲解对称轴的定义。
结合教材,让学生观察和讨论对称图形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教材例题为载体,演示如何找出对称轴,并解释对称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例题的解答。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件上提供的随堂练习题,巩固对称轴的识别和对称性质的应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实践活动(2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彩纸、剪刀等学具,制作对称图案。
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并发现对称图形的美。
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对称的定义2. 对称轴的特点3. 常见对称图形4. 对称性质的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找出生活中的三个对称图形,并说明它们的对称轴。
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对称图案,并标注对称轴。
2. 答案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示例:窗户、蝴蝶、心形图案。
学生自行设计的对称图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班社会手拉手好朋友教案
小班社会手拉手好朋友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目的是帮助小班学生了解和认识身边的朋友,掌握与朋友相处的方法,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增强社交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朋友,掌握与朋友相处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增强社交技能。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好相关资料和器材,如故事书、图片、玩具等,并了解学生的背景和需求。
同时,安排教学时间和场地,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2. 导入课程:通过引用相关例子或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介绍教学内容。
例如,讲述关于友谊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3. 知识点讲解:详细讲解与朋友相处的方法。
首先,要相互尊重,尊重朋友的意愿和感受;其次,要懂得分享,与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再次,要懂得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最后,要懂得合作,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4. 小组互动:组织小组互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自身优缺点,并掌握更好的沟通技巧。
例如,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完成任务。
5.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布置与教学相关的练习题,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例如,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互动,观察学生的表现并给予指导。
6. 总结反馈: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点,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故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
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本教案的课堂练习和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解与朋友相处的方法后,可以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自己与朋友的相处经历,或者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互动练习。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观察法、口头反馈、作品评价等方式进行。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发展潜力,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16.手拉手好朋友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画出好朋友手拉手在一起玩的情景。
2、能留心观察生活画面,训练形象记忆组合。
3、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结友爱、和谐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如何调动学生对生活影像的形象记忆和思维。
教学难点:能画出不同角度拉手的人物动态。
教学准备:课前组织学生以“手拉手好朋友”为主题的游戏活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感知
1、播放歌曲《找朋友》并谈话:今天咱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看谁是秦老师的好朋友。
2、伴随音乐做“火车钻山洞”的游戏。
板书课题:手拉手好朋友
二、画法探究
1、教师出示游戏的情景照片,引导学生回忆。
师:观察小朋友们的手是怎样拉在一起的?你能和旁边的小朋友拉拉手吗?(学生两人或四人小组进行拉手活动。
)从学生中选出几组上台表演。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态。
小结:手拉手,一起走,同游戏,好朋友。
2、示范画拉手动作。
师:刚才我们用了很多种形式手拉手,那怎么把这些拉手动作画下来呢?请看老师怎么做。
(用油画棒把人物的各部分画好,画手时请一名学生上台帮忙:手怎么拉在一起?)
3、出示几个不同方向的人物身体,师生共同比较分析,学生上台添画手臂。
4、课件出示马蒂斯作品《舞蹈》对比观察。
5、欣赏小朋友的画。
三、自主创作
1、出示活动要求。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评价小结
1、自评:说说你画里的故事。
2、学生互评。
五、拓展延伸
1、欣赏大师的画。
2、合唱《手拉手》下课。
板书设计: 16. 手拉手好朋友
手拉手好朋友教学反思
秦敏
《手拉手,好朋友》这是一年级上册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一堂美术课。
课的一开始我以找朋友的游戏导入,让学生在一阵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开始内容的学习。
导入课题后我出示各种游戏图片,帮助学生回忆并亲身体验各种拉手方式,让学生在“动中学”。
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体现新课程中提倡的“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
这一环节的设置也主要是为了体现新课程中“自主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关键。
这一环节设计思路我想应该是正确的,但在实际的课堂中特别要把握好当时的课堂纪律,因为是学生在上面示范制作并讲解,难免声音会比较轻,当时的课堂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和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有关,当然更多的我想是我自己在课堂上没有更有效地强调纪律也有关。
只顾及到了一部分学生,而没有顾及全部学生。
我想这是在以后的课堂中需要我特别注意的。
在拓展制作部分我让学生欣赏了一些图片,这样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
最后学生的作业也较为丰富多彩。
总的说来,这是一节还算比较顺利的课。
这一课,让我经历一次比较完整的准备及上课过程,希望以后自己能做到每一次都能比上一次进步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