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热力学概念名词解释

热力学概念名词解释

传热学名词解释一、绪论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3.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称为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外表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

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

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

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

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二、热传导1.温度场:某一瞬间物体内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

一般来说,它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函数。

2.等温面(线):由物体内温度相同的点所连成的面〔或线〕。

3.温度梯度:在等温面法线方向上最大温度变化率。

4.热导率:物性参数,热流密度矢量与温度降度的比值,数值上等于1 K/m的温度梯度作用下产生的热流密度。

热导率是材料固有的热物理性质,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

5.导温系数:材料传播温度变化能力大小的指标。

6.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7.非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8.傅里叶定律:在各向同性均质的导热物体中,通过某导热面积的热流密度正比于该导热面法向温度变化率。

热力学名词解释

热力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工程热力学1、热机:是将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统称为热力发动机,简称热机。

2、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3、开口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4、绝热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

5、孤立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又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6、平衡状态: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工质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7、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这一结论称做“热力学第零定律。

8、准平衡过程:由一系列连续的平衡态或无限接近平衡状态的点组成的过程称为准平衡过程,也称为准静态过程。

9、弛豫时间:从非平衡状态趋向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不是很长,这段时间叫弛豫时间。

10、可逆过程:。

热力学系统由某一状态出发,经过某一过程到达另一状态后,如果存在另一过程,它能使系统和外界完全复原,即使系统回到原来状态,同时又完全消除原来过程对外界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则原来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11、耗散效应:对于热和力平衡过程中不存在摩擦,粘性扰动,温差传热等消耗功或潜在做工能力的损失。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能:工程热力学所涉及的热力系统的储存能能主要有2类:一类是取决与热力状态的热力学能。

2、储存能:储存于热力系统的能量称为热力系统的储存能。

3、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热能与其他形式的能转换过程中能的总量不变。

4、稳定流动:工质在流动状况不随时间而改变,即任一流通截面上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而改变,各流动截面的工质的质量流量相等,且不随时间变化。

5、流动功:工质在热力设备中,必须受外力推动,这种推动工质流动的功叫流动功。

6、技术功:在稳定流动能量方式中。

第三章理想气体的性质与热力过程1、理性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非常大,分子的体积与气体的总体积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服务女子之间无作用力,分子之间的碰撞以及分子与容器壁之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

关于热力学的名词解释

关于热力学的名词解释

关于热力学的名词解释热力学是研究热量与能量转化的物理学科。

它探讨了热能如何在物质之间传递,以及在不同物质之间如何进行能量转化的过程。

热力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太阳能、动力系统、自然界中的能量转化等众多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解释一些与热力学相关的基本名词来概述这一学科的重要概念和原则。

一、热力学系统热力学系统是指研究对象,可以是任何有特定边界的实际物体或虚拟物体。

根据与外界的能量和物质交互情况,热力学系统可以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和孤立系统。

开放系统是与外界能量和物质交换的系统。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个开放的杯子,热量可以通过边界进入或离开系统。

封闭系统是不与外界物质交换的系统,但能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

例如,将热咖啡倒入一个杯子,并将其封闭。

在这个系统中,只有热量可以通过杯子与外界交换,而咖啡则不能进入或离开系统。

孤立系统既不与外界物质交换,也不与外界能量交换。

例如,一个装满热水的高真空热水瓶就是一个孤立系统。

二、热力学过程热力学过程描述了系统从一个状态转换到另一个状态时的行为和能量交换。

常见的热力学过程包括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压过程和等体过程。

等温过程是指系统在恒定温度下进行的过程。

在等温过程中,系统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但温度保持不变。

例如,当我们将一杯热咖啡放在室温下冷却时,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热量交换使得咖啡的温度逐渐降低。

绝热过程是指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过程。

在绝热过程中,系统的热量不改变,而能量仅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转移,如机械工作。

例如,当我们迅速挤压一块泡沫材料时,系统受到的外界压力使其内部温度升高,而在挤压过程中没有热量交换。

等压过程是在系统的压力保持恒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过程。

这种过程可以通过加热或冷却来实现。

例如,当我们在平底锅中加热水时,系统中的压力保持不变,而温度上升。

等体过程是在系统的体积恒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过程。

在这种过程中,系统不会对外界做功,因为体积没有改变。

例如,当我们在一个坚固的容器中加热一瓶气体时,气体的温度上升,但体积保持不变。

物理化学名词解释

物理化学名词解释

物理化学名词解释
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科学领域,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物理化学名词解释:
1.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学科,主要关注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如热容量、热力学平衡和热力学循环等。

2.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质变化速率和机理的学科,涵盖了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和反应机理等内容。

3.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度量,通常通过测量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出现的速度来确定。

4.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的指标。

平衡常数可以用于预测反应的方向和平衡位置。

5. 活性能:活性能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反应能力,通常用于比较不同物质的反应性能。

6. 离子化能:离子化能是指将一个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从其原子轨道或分子轨道中移除所需的能量。

7. 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催化剂通过提供新的反应路径或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实现加速反应的目的。

8. 物质的态:物质的态指的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的态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来改变。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物理化学的名词解释,物理化学作为一个广泛的学科领域,涉及到许多其他的名词和概念,如分子动力学、量子力学、电化学等等。

通过研究这些名词和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和理论。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专题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专题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专题第一章——基本概念1、闭口系统:热力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2、开口系统:热力系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3、绝热系统:热力系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

4、孤立系统:热力系与外界没有物质和热量交换的系统。

5、热力学状态:系统中公质在某瞬间所表现的热力状态的总和。

6、热力平衡状态:热力系在没有外界作用的情况下其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内外同时建立起平衡的状态。

7、准静态过程:如果造成系统状态改变的不平衡势差无限小,以致该系统在任意时刻均无限接近于某个平衡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8、热力循环:热力系从某一状态开始,经历一系列中间状态后,又回复到原来状态。

9、系统储存能:是指热力学能、宏观动能、和重力位能的总和。

10、热力系统: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把用某种表面包围的特定物质和空间作为具体指定的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

11、可逆过程:系统进行正反两个过程后,系统与外界均能完全恢复到初始状态(过程没势差,没有耗散效应)。

第二章——气体的热力性质1、理想气体:分子本身不具有体积、分子间没有作用力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实质为实际气体在P →0,比体积υ→无2、定压比热: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作单位温度变化时相应的焓的变化。

3、定容比热: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比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作单位温度变化时相应的热力学能的变化。

4、迈耶公式及使用条件:g v p R C C +=00,适用于理想气体。

5、比热的定义和单位: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无摩擦内平衡的特定过程中,做单位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6、气体常数与通用气体常数:气体常数:等于波尔滋蔓常数与每千克气体所包含的分子数的乘积。

通用气体常数:1mol 气体的气体常数。

7、实际气体的临界状态:纯物质的气、液两相平衡共存的极限热力状态。

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当热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时,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材料热力学名词解释

材料热力学名词解释

材料热力学名词解释
材料热力学是研究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热力学性质和相变行为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材料热力学名词解释:
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的原理,即能量不会被创造或消失,只会转化为其他形式。

2. 状态函数:与材料的当前状态有关的物理量,如温度、压力和体积等。

状态函数的值只取决于系统的当前状态,与过程的路径无关。

3. 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了能量转化的方向和过程的不可逆性。

其中最著名的表述是开尔文-普朗克表述,即不可能从单一热
源吸热使之完全转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4. 焓:表示了系统内部能量和对外界所做的功之和。

在常压下,焓变可以看作是系统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5. 熵:描述了系统的无序程度,是一个衡量系统混乱程度的物理量。

熵的增加表示系统的无序程度增加,熵的减小则表示系统的有序性提高。

6. 自由能:描述了系统可用能量,分为内部能和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

自由能的变化可以用来预测系统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是否会进行某个过程。

7. 平衡态:指系统的各种性质在时间上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即系统的宏观性质保持不变。

8. 相变:材料在一定条件下从一种相态转变为另一种相态的过程,如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汽化等。

9. 等温过程:系统在恒定温度下进行的过程。

10. 等压过程:系统在恒定压力下进行的过程。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材料热力学名词解释,对于理解材料热力学和研究材料相变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热力学与热平衡

热力学与热平衡

热力学与热平衡热力学是研究物体热现象与能量转化规律的科学,它与自然界中的热平衡密切相关。

热平衡是指当物体间无能量交换或能量交换达到平衡时,物体间的温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本文将从热力学的概念、热力学定律以及热平衡的含义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热力学概述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与能量转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物质的热力现象、热力平衡以及能量转化等规律。

热力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对于了解自然界中的能量变换和守恒至关重要。

二、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是热力学研究中的基础定律,它们对于分析热平衡状态以及能量转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热力学定律主要包括以下几条: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能量在物体间的转换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总能量守恒。

这个定律在能量转移与热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中一个重要的定律,也称为熵增定律。

它说明自然界中的某些现象是不可逆的,系统的熵会不断增加。

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度量,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于研究能量转化的方向和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热平衡的含义和应用热平衡是指物体间无能量交换或能量交换达到平衡时,物体间的温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热平衡是热力学的重要概念,它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热平衡的含义: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当物体间无能量交换或能量交换达到平衡时,物体间的温度保持恒定,称为热平衡。

在热平衡状态下,物体内部的能量转换和交换均达到平衡状态。

热平衡的应用:1. 热力学实验设计在进行热力学实验时,热平衡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需要将系统中各个物体达到热平衡状态,以消除外界干扰和温度梯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工业生产与能源利用在工业生产和能源利用过程中,热平衡的控制对于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和降低能量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热平衡状态,可以减少系统的能量损耗,提高生产效率。

热力学名词解释

热力学名词解释

自然对流传热:由于流体内部存在着温度差,使得各部分流体的密度不同,温度高的流体密度小,必然上升;温度低的流体密度大,必然下降,从而引起流体内部的流动为自然对流。

这种没有外部机械力的作用,仅仅靠流体内部温度差,而使流体流动从而产生的传热现象,称为自然对流传热。

、对流换热:.运动的流体与固体壁面在温差作用下所发生的热传递现象。

卡诺循环:由两个可逆的等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的绝热过程所组成的理想循环。

光谱辐射力:与辐射力单位差一个长度单位,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的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所有方向发射出去的在包含λ的单位波长范围内的辐射能。

辐射强度:点辐射源在某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传送的辐射通量,记作I,即I=dΦe/d,式中d Φe是d立体角元内的辐射通量。

灰体:把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的物体称为灰体焓:热力学中表示物质系统能量的一个状态函数,常用符号H表示。

数值上等于系统的内能U加上压强p和体积V的乘积,即H=U+pV。

焓的变化是系统在等压可逆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的度量。

平衡状态:系统内工质各点相同的状态参数均匀一致的状态。

可逆过程:当一个过程进行完了以后,如能使工质沿相同的路径,逆行回复至原来状态,并使整个系统和外界全部都回复到原来状态而不留下任何改变。

相对湿度:湿空气的实际绝对湿度ρv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绝对湿度ρ″(最大湿度)之比,称为相对湿度,用φ表示,它表示湿空气的干湿程度。

绝对湿度:每1m3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kg数),用ρv表示。

自然流动:凡是由于流体内部因温度不同造成密度不同而引起的运动强制流动:凡是受外力影响如泵,鼓风机的租用所发生的运动准静态过程:热力过程中任何一个中间步骤都在无限接近平衡状态下进行的过程。

热力学系统在变化时经历的一种理想过程。

准静态过程中的每一中间状态都处于平衡态。

边界层:又称附面层是一个流体力学名词,表示流体中紧接着管壁或其他固定表面的部份。

含湿量:是指湿空气中与一千克干空气同时并存的水蒸气的质量(克)。

热力学名词解释

热力学名词解释

热力学名词解释热力学是研究热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一门科学。

其基础概念如下:- 热量(Q):能使物体温度升高的能量。

热量(Q):能使物体温度升高的能量。

- 功(W):通过对物体施加力而移动物体的能量。

功(W):通过对物体施加力而移动物体的能量。

- 内能(U):一个系统所有粒子的动能和势能总和。

内能(U):一个系统所有粒子的动能和势能总和。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方式转化为另一种方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方式转化为另一种方式。

-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而需要某种外部操作才能实现。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而需要某种外部操作才能实现。

- 热容(C):单位质量物体温度变化单位热量的比例系数。

热容(C):单位质量物体温度变化单位热量的比例系数。

- 压强(P):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

压强(P):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

- 体积(V):一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体积(V):一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 焓(H):系统内所有能源的总和,即 U + PV。

焓(H):系统内所有能源的总和,即 U + PV。

- 热力学第三定律:在绝对零度时,理论上所有物质均无内能。

热力学第三定律:在绝对零度时,理论上所有物质均无内能。

- 熵(S):描述系统热力学不确定性的量,即一个系统处于的可能微观状态数目的自然对数。

熵(S):描述系统热力学不确定性的量,即一个系统处于的可能微观状态数目的自然对数。

- 自由能(F):系统可供使用的能量,即系统内在能量减去因系统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的不可逆性而失去的能量。

自由能(F):系统可供使用的能量,即系统内在能量减去因系统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的不可逆性而失去的能量。

热力学名词解释的基本定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能量转化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探索各种能源的应用和创新。

热工学的名词解释

热工学的名词解释

热工学的名词解释热工学,又称热力学,是研究热量与能量转换关系的科学。

它是物理学的一支重要分支,也是工程领域必备的基础知识。

热工学包括了很多专业术语和概念,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能量守恒定律,是热工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表明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在闭合系统中,能量的增加等于从系统中获得的热量减去对外做功的能量。

这个定律在能源转化和储存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描述能量流动方向的定律。

它断言热量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这个定律对于能量转换过程的效率和可逆性的评估非常重要,也是热工学应用中必须考虑的理论依据之一。

三、热机与热泵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根据热力学的原理,热机工作的基本流程包括吸热、做功和放热。

蒸汽机、汽车发动机和蒸汽轮机都是常见的热机。

热泵则是将热能从低温环境吸热并传递到高温环境的装置。

热泵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和家庭领域,例如空调和热水供应系统。

四、熵熵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热力学量,用来描述系统的有序程度。

熵的增加代表着系统的混乱度增加,即有序程度降低。

熵在热力学中被广泛应用于系统能量转换效率的评估,以及各种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特性分析。

五、焓焓是描述热力学系统总能量的物理量,通常用表示。

它等于系统的内能加上系统外界对内部施加的压力所做的功。

焓的概念在热工学中被广泛应用于反应热、燃烧热和能量守恒等问题的计算。

六、热容和比热容热容是指物质在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时,温度的变化程度。

热容量的大小是物体性质的一种体现。

常见的热容单位是焦耳/开尔文(J/K)。

比热容则是在单位质量下的热容,常用符号。

热容和比热容在材料研究和能量转换系统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七、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等温过程是指在恒定温度下进行的过程,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热交换是保持在恒定温度下进行的。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PERSONAL RESUME热力系统: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这种人为分隔出来的研究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

简称系统。

边界:分隔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作用:确定研究对象,将系统与外界分隔。

外界:边界以外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

系统与外界作用通过分界面进行,有三种形式:功交换、热交换、物质交换。

闭口系统:没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

又称为控制质量系统。

开口系统: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

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的系统。

热力状态: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

简称状态。

热力状态反应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平动特征O平衡状态: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内外同时建立了热和力平衡,这时系统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描述工质状态特征的各种物理量。

基本状态参数: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仪表测量出来的参数。

比容:单位质量工质所具有的容积,称为工质的比容。

密度:单位容积的工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工质的密度。

温度:描述热力平衡系统冷热状况的物理量。

温度的数值标尺简称温标。

压力:垂直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力。

(也称压强)P二F/A相对压力(表压力)二大气压力+绝对压力:以作为基准所表示的压力。

绝对压力:以绝对真空作为基准所表示的压力。

状态参数。

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气体总压力为P,等于各组成气体分压力Pi之和。

分容积:假象混合气体中组成气体具有混合气体相同温度和压力时,单独占有的容积。

准静态过程:由一系列非常接近平衡态的状态所组成的过程。

(是理想化过程)可逆过程:当系统进行正反两个过程后,系统与外界均能完全回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

反之为不可逆过程。

(理想化过程)可逆过程实现条件(特征):1•过程势差无限小,即准静过程。

2•没有耗散效应。

体积功:2于系统体积发生变化而通过界面向外界传递的机械功。

(体积增大为膨胀功,体积减小为压缩功)热力循环:工质从某一初态出发,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状态变化,又回复到原来状态的全部过程。

热力学的名词解释

热力学的名词解释

热力学的名词解释热力学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热力学来造句?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热力学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热力学的意思热力学(thermodynamics)全称热动力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热现象中物质系统在平衡时的性质和建立能量的平衡关系,以及状态发生变化时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包括能量传递和转换)的学科。

工程热力学是热力学最先发展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热能与机械能和其他能量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及其应用,是机械工程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热力学(thermodynamics)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热量和功之间的转化关系。

[1]热力学是研究物质的平衡状态以及与准平衡态,以及状态发生变化时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包括能量传递和转换)的物理、化学过程的学科。

热力学适用于许多科学领域和工程领域,如发动机,相变,化学反应,甚至黑洞等等。

热力学,全称热动力学,是研究热现象中物态转变和能量转换规律的学科;它着重研究物质的平衡状态以及与准平衡态的物理、化学过程。

热力学是热学理论的一个方面。

热力学主要是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研究物质的热性质,它揭示了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时遵从的宏观规律。

热力学是总结物质的宏观现象而得到的热学理论,不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

因此它是一种唯象的宏观理论,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普遍性。

热力学三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理论。

热力学造句欣赏1、从非平衡热力学的角度,分析了纯金属深过冷条件下的均质形核问题。

2、在分析氨络合体系六方BN表面化学镀镍的热力学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影响镀覆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规律。

3、分析表明过量热力学函数与结合常数K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4、本文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出发,概要地总结了论证“最大功原理”的方法,进而讨论了热力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5、在过去发表的非平衡热力学文献中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对熵产生的速率重新加以定义,其目的在于确保熵产生的速率为非负值。

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名词解释

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名词解释

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名词解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在探索物质运动规律的过程中,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概念不可或缺。

它们分别涉及了热量和力的研究领域,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详细解释。

1. 热力学热力学是一门研究热和功与物质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这一领域中,我们探索热量是如何转化为功的,以及物质在受到热力作用时的性质和行为。

热力学的研究使我们能够了解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例如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和温度对物体的影响等。

在热力学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我们了解。

首先是热量(heat),它是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当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时,热量会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物体,以达到热平衡。

其次是功(work),它是由于力的作用而使物体发生移动或变形的能量转化过程。

热和功是热力学研究的核心。

热力学还包含了一些定律和规律。

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任何一个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则探讨了热量的自然流动方向,也被称为熵增定律。

这个定律说明了自然界中熵(系统的混乱程度)总是增加的趋势。

2.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科学。

它关注的是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和所受的力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动力学的研究,我们可以预测物体在给定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并探索物体受力时的性质和反应。

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质量、力和加速度。

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它决定了物体对力的响应程度。

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或运动的原因,它能够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加速度则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速度改变的量度。

在动力学中,有一些重要定律需要我们了解。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石,它描述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会保持原来的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外力使其发生变化。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则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热力学能名词解释

热力学能名词解释

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能量传递的科学领域。

在热力学中,有许多与能量相关的术语和概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热力学能名词解释:
1. 热能(Thermal Energy):物体由于其分子和原子的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温度有关。

2. 内能(Internal Energy):物体分子和原子在其微观层面上的总能量,包括其热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

3. 动能(Kinetic Energy):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表达为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函数。

4. 势能(Potential Energy):物体由于其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可以表达为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和高度的函数。

5. 焓(Enthalpy):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函数,表示系统的内能和对外界做的功的总和。

6. 熵(Entropy):用于衡量系统的无序程度或混乱程度的物理量,也可以理解为系统能量的分散程度。

7. 自由能(Free Energy):在热力学中有两个常见的自由能概念,即吉布斯自由能(Gibbs Free Energy)和哈密顿自由能(Helmholtz Free Energy)。

它们是描述系统的可用能量或能量变化的重要指标。

8. 等温过程(Isothermal Process):在过程发生期间,系统保持恒定的温度,即系统与外界保持热平衡。

9. 绝热过程(Adiabatic Process):在过程发生期间,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即系统的热量不变。

10. 等压过程(Isobaric Process):在过程发生期间,系统保持恒定的压力,即系统与外界保持压力平衡。

这些术语和概念在热力学中非常重要,帮助我们理解能量转化和系统行为。

物理化学名词解释

物理化学名词解释

物理化学名词解释物理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性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到热力学、力学、电化学、量子化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对一些物理化学常见名词的解释。

1. 热力学:研究物质的能量转化和热现象的学科。

热力学描述了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规律,包括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等。

2. 动力学:研究物质转变和反应速率的学科。

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度、反应机制和反应的影响因素。

3. 状态方程:描述物质在一定压力、温度下的状态的方程式。

常见的状态方程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范德瓦尔斯状态方程。

4. 化学平衡: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反应物和产物浓度(对于气体为压强)保持一定比例的状态。

化学平衡满足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5. 催化剂:能够增加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但在反应结束时不被消耗。

催化剂通过提供反应路径的不同机制,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6. 电化学:研究物质在电场和电流作用下的性质的学科。

电化学包括电解和电池的研究,主要应用于能源存储和转换领域。

7. 晶体学:研究晶体结构和晶体学原理的学科。

晶体学通过分析晶体的对称性和结晶结构,研究物质的晶体性质。

8. 光谱学:研究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光谱学用于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并且可以提供关于物质能级和相互作用的信息。

9. 量子化学:利用量子力学理论研究化学现象的学科。

量子化学通过计算和模拟原子和分子的结构、能量和性质,探索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的本质。

10. 界面化学:研究物质界面上发生的化学现象和表面性质的学科。

界面化学关注液体-固体和气体-固体等界面上的吸附、扩散、反应等过程。

这些名词是物理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对它们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研究物质和化学反应的性质和行为。

热力学概念名词解释

热力学概念名词解释

热力学概念名词解释————————————————————————————————作者: ————————————————————————————————日期:ﻩ传热学名词解释一、绪论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3.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称为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

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

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

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

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二、热传导1.温度场:某一瞬间物体内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

一般来说,它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函数。

2.等温面(线):由物体内温度相同的点所连成的面(或线)。

3.温度梯度:在等温面法线方向上最大温度变化率。

4.热导率:物性参数,热流密度矢量与温度降度的比值,数值上等于1 K/m的温度梯度作用下产生的热流密度。

热导率是材料固有的热物理性质,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

5.导温系数:材料传播温度变化能力大小的指标。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是从工质的观点出发,研究物体的热力性质、能量转换以及热能的直接利用等问题。

2、传热学: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过程规律的科学。

热量传递过程是由导热、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基本热传递方式组成。

3、孤立系:与外界无功量、热量和物质交换的系统。

即与外界不发生任何相互作用。

4、稳定流动系:当设备处于正常稳定工况运行时,工质的流动基本上是稳定的,热力系统内各点的参数(如温度、压力、比容、流速等)基本不随时间而变化,或周期性变化规律不随时间而变,则该热力系统可视为稳定流动系统。

简称稳流系。

5、可逆过程:如果系统完成一个热力过程后,能使工质沿相同的路径逆行而恢复至原来的状态,同时外界也恢复原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这种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6、定熵过程:过程中的熵保持不变的可逆的绝热过程。

7、多变过程:理想气体可逆过程中气体基本状态参数满足pv n=const关系式的过程。

8、迈耶公式: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容和定容比热容相差一个气体常数。

9、比热容:单位物量的物质升高1℃(或降低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0、卡诺定理:在两个不同温度的恒温热源之间工作的所有热机中,以可逆机的效率为最高。

11、孤立系的熵增原理:孤立系中的一切实际过程总是朝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12、黑体:如果物体能全部吸收外来的热辐射,即吸收比α=1.13、灰体:物体的吸收比只与自身特性有关,而与投入的辐射情况无关。

14、黑度:实际物体的辐射力E与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Eb之比,称为发射率又叫黑度。

15、对流换热:流体流过与其温度不同的固体壁时的热量传递过程。

16、辐射换热:物体间相互辐射和相互吸收的能量传递过程。

热工的名词解释

热工的名词解释

热工的名词解释热工学是研究热力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主要涉及能量转化和传递的过程以及相关的技术应用。

在热工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需要我们去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热工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热工学领域的基本概念。

1. 热力学:热力学研究系统的宏观性质,如能量、功、热量等。

它描述了能量转换和传递的规律,通过研究能量守恒、热力学循环等,揭示了自然界中能量转化的规律。

2. 等温过程:等温过程是指系统在恒定的温度下进行变化的过程。

在等温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保持热平衡,能量的转移主要以热传递形式进行。

3. 绝热过程:绝热过程是指在没有热量交换的情况下系统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绝热过程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的交换,能量转移主要以机械功的形式进行。

4. 等压过程:等压过程是指系统在恒定压力下进行变化的过程。

在等压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保持压力平衡,能量的转移除了热量传递外,还包括机械功的转移。

5. 等焓过程:等焓过程是指系统在恒定焓(即:等于系统内能加压力乘以体积的乘积)下进行变化的过程。

在等焓过程中,系统与外界维持焓守恒。

6. 等熵过程:等熵过程是指系统在熵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进行变化的过程。

在等熵过程中,系统的熵保持不变,通常与绝热过程相结合。

7. 热容:热容是指物体在摄取或放出一定热量时,温度的变化量与该热量之比。

简单来说,热容越大,温度的变化越小。

8.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传递。

当物体的两个部分温度不一致时,热量会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导到温度较低的部分,直到两个部分达到热平衡。

9. 热对流: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流动来传递的过程。

当物体表面与流体之间的温度差异存在时,流体会形成对流循环,通过流动将热量从热源传递到较冷的区域。

10. 辐射传热:辐射传热是指热量通过电磁辐射形式进行传递。

所有物体在温度不为零时都会发射热辐射,这种辐射的能量会被其他物体吸收,从而实现热量的传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对流传热:由于流体内部存在着温度差,使得各部分流体的密度不同,温度高的流体密度小,必然上升;温度低的流体密度大,必然下降,从而引起流体内部的流动为自然对流。

这种没有外部机械力的作用,仅仅靠流体内部温度差,而使流体流动从而产生的传热现象,称为自然对流传热。


对流换热:.运动的流体与固体壁面在温差作用下所发生的热传递现象。

卡诺循环:由两个可逆的等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的绝热过程所组成的理想循环。

光谱辐射力:与辐射力单位差一个长度单位,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的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所有方向发射出去的在包含λ的单位波长范围内的辐射能。

辐射强度:点辐射源在某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传送的辐射通量,记作I,即I=dΦe/d ,式中dΦe是d 立体角元内的辐射通量。

灰体:把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的物体称为灰体
焓:热力学中表示物质系统能量的一个状态函数,常用符号H表示。

数值上等于系统的内能U加上压强p和体积V的乘积,即H=U+pV。

焓的变化是系统在等压可逆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的度量。

平衡状态:系统内工质各点相同的状态参数均匀一致的状态。

可逆过程:当一个过程进行完了以后,如能使工质沿相同的路径,逆行回复至原来状态,并使整个系统和外界全部都回复到原来状态而不留下任何改变。

相对湿度:湿空气的实际绝对湿度ρv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绝对湿度ρ″(最大湿度)之比,称为相对湿度,用φ表示,它表示湿空气的干湿程度。

绝对湿度:每1m3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kg数),用ρv表示。

自然流动:凡是由于流体内部因温度不同造成密度不同而引起的运动
强制流动:凡是受外力影响如泵,鼓风机的租用所发生的运动
准静态过程:热力过程中任何一个中间步骤都在无限接近平衡状态下进行的过程。

热力学系统在变化时经历的一种理想过程。

准静态过程中的每一中间状态都处于平衡态。

边界层:又称附面层是一个流体力学名词,表示流体中紧接着管壁或其他固定表面的部份。

含湿量:是指湿空气中与一千克干空气同时并存的水蒸气的质量(克)。

平衡状态,是指气体的平衡状态指在无外界影响的条件下,气体的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

卡诺循环: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所构成的循环成为卡诺循环。

(卡诺循环包括四个步骤: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绝热压缩。

即理想气体从状态1(P1,V1,T1)等温膨胀到状态2(P2,V2,T2),再从状态2绝热膨胀到状态3(P3,V3,T3),此后,从状态3等温压缩到状态4(P4,V4,T4),最后从状态4绝热压缩回到状态1。

这种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所构成的循环成为卡诺循环。


多变过程:在一般的实际过程中,气体的状态变化往往遵循一定的规律。

此时,过程方程式可通过实验,测定过程中一些状态点的p、v值而近似整理成pv=定值的形式。

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内部存在着温度差,使得各部分流体的密度不同,温度高的流体密度小,必然上升;温度低的流体密度大,必然下降,从而引起流体内部的流动为自然对流。

熵:是一种测量在动力学方面不能做功的能量总数。

辐射换热:两个温度不同且互不接触的物体之间通过电磁波进行的换热过程。

傅里叶数Fo:用于热传导的一个无量纲数,是非稳态导热计算时确定导热系数的准数,定义为:Fo=α·τ A2/V2=α·τ/L2,
示工图:在活塞式机器的一个循环中,气缸内气体压力随活塞位移(或气缸内容积)而变化的循环曲线。

循环曲线所包围的面积可表示为机器所作的功或所消耗的功,故称为示功图。

热导率:又称导热系数,是反映材料导热性能的物理量。

毕渥数:是固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与单位面积上的换热热阻之比,传热学术语。

反映了物体在非稳态导热条件下,物体内温度场的分布规律。

Bi=δh/λ
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达一个孤立物理系统处在不同温度,压力,化学势等平衡后的趋势。

通常表述为,热量可以自发地从较热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较冷的物体传递到较热的物体(克劳修斯表述);也可表述为:两物体相互摩擦的结果使功转变为热,但却不可能将这摩擦热重新转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格拉晓夫数Gr:自然对流浮力和粘性力之比,控制长度和自然对流边界层厚度之比。

努赛尔数Nu:是传热系数h与特征长度L的乘积除以流体热导率λ所得的无量纲数,表示流体层流底层的导热阻力与对流传热阻力的比例,一个反映对流传热强弱的无量纲数。

Nu=h·L/λ
普朗特数Pr:由流体物性参数组成的一个无因次数(即无量纲参数)群,表明温度边界层和流动边界层的关系,反映流体物理性质对对流传热过程的影响,它的表达式为:Pr=ν/
α
雷诺数Re:一种可用来表征流体流动情况的无量纲数,以Re表示,Re=ρvr/η,其中v、ρ、η分别为流体的流速、密度与黏性系数,r为一特征线度。

例如流体流过圆形管道,则r为管道半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