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生活空间研究综述
国外学生社团研究综述
国外学生社团研究综述学生社团在世界各地高校中都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国外学生社团相比国内学生社团在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学生社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期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学生社团特点和运作机制,为我国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旨在对国外学生社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国外学生社团的分类国外学生社团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
根据社团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将国外学生社团分为学术性社团、文化性社团、体育性社团等。
学术性社团主要以培养学术能力和科研兴趣为宗旨,如学术讲座、科研项目等;文化性社团主要以促进各种文化交流为主要活动内容,如国际交流社、语言交流社等;体育性社团主要以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为主要内容,如足球队、篮球队等。
还有一些综合性社团,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灵活和多样化,如综合性社团、服务性社团等。
在国外,学生社团的组织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学校社团、学生自治团体和学生会。
学校社团是由学校组织管理的,大多数都是注册在学校学生部门的注册社团,享有学校资源和管理支持;学生自治团体是由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的,不受学校管理,但可以得到必要的场地和财政支持;学生会则是由学生选举产生的代表团体,代表全体学生利益,而且在学校管理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这些不同的组织形式代表了学生社团在组织结构和权力机制上的多样性,也反映了国外学生社团在管理体制上的民主性和开放性。
国外学生社团的活动特点主要表现在内容多样化、形式灵活化和资源丰富化。
内容多样化主要指的是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既包括学术讲座、科研项目,也包括文化交流、康体活动等,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兴趣;形式灵活化主要指的是学生社团的活动形式多样,既可以是线下的集会和活动,也可以是线上的讨论和交流。
资源丰富化主要指的是学生社团可以依托学校和社会资源开展各种活动,如得到学校的经费支持、场地支持,也可以得到社会组织和机构的合作支持。
国内个人空间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个人空间研究文献综述作者:徐静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08期【摘要】文章从内涵、研究理论、影响因素、国内现有研究对个人空间研究进行梳理,笔者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有样本缺乏代表性,且研究方法单一、没有系统性,实验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差距研究主题范围小等。
【关键词】国内;个人空间;文献综述一、背景在特定空间与环境中不会紧挨着陌生人坐,心理学家把这称为尊重个人空间的适当疏远原则。
通过对个人空间研究的文献综述,笔者发现现有研究的几点不足。
二、研究现状(一)内涵上世纪六十年代,心理学家萨姆(R.Sommer),最早提出了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的概念。
他曾这样定义:个人空间是围绕一个人身体的看不见界限又不受他人侵犯的一个区域。
Horowitz(1965)扩展了身体缓冲区的想法,并通过实验证实了个人和私人空间的存在。
1959年,爱德华·霍尔(E.T.Hall)在《无声的语言》中阐明了这一观点,区分了四种个人空间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
吉福特(R.Gifford)和普赖斯(J.Price)认为个人空间有两类:A 类个人空间和 B 类个人空间。
前者是客观的,从外部可测定的距离;后者是主观经历的距离,是在社交中个人的感觉的距离,要求处在正常人际距离的个人来判断自己与他人的距离。
物理学家和自然哲学家林赛和马根脑认为,从心理学看,空间只是一种感官的知觉形式,所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叫“个人空间”亦称“私有的空间”、“心理学空间”,以示同“公共的空间”或“物理学空间”及“纯粹概念上的空间”等相区别。
(二)理论个人空间研究的理论主要有,获得理论、均衡理论、激发状态理论以及刺激模式理论。
获得理论,有关个人空间意识的获得的唯一理论就是社会学习理论。
个人空间意识个人在不断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的行为。
均衡理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包含有趋近和逃避两种倾向。
在人际中,最适宜的清醒时两股力量相互平衡而达到均衡。
研究综述:身体·性
研究综述:身体·性黄盈盈本文将从身体、性、身体与性的关系这三大领域着手对已有的研究文献、理论探讨进行回顾。
但考虑到这些文献基本上都来自欧美的相关研究,针对中国女性的相关研究非常之少,我把中外学者对于中国人的身体观,中国女性的身体、性、身体与性关系的研究文献归为一节单独介绍。
本文的文献回顾侧重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相关研究,重在梳理这些研究所体现的方法论与理论流派,以及这些研究对于我的启发意义(或赞同、或质疑);而不侧重具体细节的详细评述。
第一节“身体”研究[2]在2004年1月的《社会学研究》上有一篇关于“身体”的对话录。
冯珠娣(Judith Farquhar)在里面提到:中国是没有“身体”的。
“在中国不可以像笛卡尔那样把身体看作与精神完全分开的那种纯粹的身体。
这样的思想来源于对中医的研究与理解,身体是动态的结果,是气化的结果”,“在中国是缺少‘柏拉图’式的哲学传统背景的。
中国面临的问题是,西方哲学背景下的问题放到中国环境下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冯珠娣,2004:108-109)但比较遗憾的是,这些话并没有引起更多的讨论。
而本文在很大程度上想对这种说法进行回应与探讨。
其实,中国不是没有身体,中国也不是没有与身体有关的哲学思想。
但是正如冯所说,中国语境与西方语境是不一样的,中国语境中的身体与西方语境中的身体概念也是不一样的。
中国不但存在有关身体的哲学传统背景,也存在对于这些哲学思想中蕴含的身体观的人文研究(周与沉,2005;黄俊杰,2002),但没有像西方哲学界与社科界分析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那样,把“身体”作为一个问题摆出来,也没有形成一定的研究框架与文本供我们去探讨与批判。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身体观的社会学或人类学的探讨则更是少见。
可以说,在中国的社科界,还没有形成身体研究的学术语境。
因此,问题实际上是:散见于中国哲学史中的身体思想构成了怎样的一个理论语境?在现时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理解的身体是个什么概念?中国传统语境中的身体观以及西方语境中的身体观有没有、在多大程度上有差异?这两者又是如何介入了中国现时情境中的民间身体观的构建?本文不是西方哲学意义上的身体史,也不打算在西方的学术框架中讨论中国哲学中的身体观。
空间观念的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空间观念的文献综述作者:陈鹏飞来源:《教育界·上旬》2018年第09期【摘要】空间观念是我们应该从小学就开始培养的能力,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关键,更加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基础。
小学教师可慢慢培养小学生对空间的感知情况,培养其空间观念及想象力。
文章在综述空间观念内涵界定、基本特征以及多人建构的理论的基础上,为中小学培养空间观念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空间观念;小学数学;文献综述一、关于空间观念概述的文献综述(一)空间观念的内涵界定通过对国外的相关研究发现,空间观念这一概念是早于我国的,而我国数学教育界将“空间观念”一词引入数学课程的时间还算比较及时,但是由于《标准》中对于空间观念的描述停留在理解层面,使得教师和学生们对“空间观念”一词的内涵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任子朝等人认为:空间概念包括实物几何化、空间基本图形、具体体现以及思想等。
空间概念内容分为两层:(1)空间感。
一般认为指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力具现化的能力,以及对物体的形状、位置、相互关系等属性的直接理解;可以比较对象的长度、面积和体积。
能够使学生区分不同物体的形状特征,例如,它可以完整地叙述身边熟悉事物的基本特征,如篮球和方形纸盒的基本图形。
(2)几何对象。
空间几何的数学不是完整的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图像,而是通过对现实物体的抽象而来的。
王林全认为,学生的空间概念包括图形识别和理解能力,图形分解与组合能力,图形的构建、探究能力、鉴赏力的移动和转换以及图形几何问题解决能力的运用五个基本要素。
其中,图形的识别和理解是在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图像分解和组合能力是空间概念的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建设良好的图形和探索能力的特征空间开发的概念,锻炼与升值的图形的变换空间的概念逐渐成熟的前提下,使用几何问题解决是成熟空间概念的标志。
提到“空间观念”一词,我们很自然地就会将它和立体图形或者空间想象力放在一起比较,通过查阅发现王焕勋主编的《实用教育大辞典》中曾这样说过: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相互位置关系(方位、距离)的表象,空间想象力是在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研究综述_王如渊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研究综述王如渊(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2)摘要:城市更新是当今世界各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因而也成为包括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受实践的影响,不同的时期又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城市更新的初创时期,研究主要是对城市建设反思为主,并辅以简单改造计划的提出,研究主要集中在物质的层面,地域上以西欧个别国家为主;20世纪初到二战末,各国城市更新实践受到战争影响,因而研究只是一些个别地区改造报告的提出;二战以来,各国城市更新的实践开展得十分广泛,研究成果也十分突出,本时期加强了理论研究,特别强调对人居环境的重视,并且研究涉及的学科从单一的规划学拓展到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
关键词:城市更新;人本思想;人居环境中图分类号:TU09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65(2004)02-0001-06SUMMARY OF THE RES EARCHES ON THE URBAN RENEWAL IN WEAST-EN COUNTRIESW ANG Ru_yuan(School o f Land an d Resource,China West N ormal University,N anchon g637002,China)Abstract:Urban renew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every country today.And therefore,many subjects including planning,geography,economics,sociology,political science,pay their attention to it.But in different times,the emphases of research are different.In the early days of urban renewal,the emphases of re-search were placed on the rethinking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especially on the residence construction for the lower classes.Physical rec onstructions were the major content.And the practice and researc h were concentrated in few countries,such as England,Germany etc.From the early20th century to1950s,the research was in stagnancy because of the wars.But since then,the urban rene wal steps have been into its.golden times,and the research has gone ahead,especially since1960s.In this period,the emphases are put on the theorization, the population,health and human settlements.Key words:urban renewal;Western countries;human-oriented idea;human settlements近现代的意义上的城市更新,起源于产业革命,迄今已经200余年的历史了。
城市中的女性安全研究综述——空间研究与实践议题的发展
22 1/2021 新建筑 |安全城市城市中的女性安全研究综述——空间研究与实践议题的发展Safe Cities for and by Women: Development of the Topic in Spatial Research and Practice衡寒宵HENG Hanxiao城市空间对女性安全友好是城市发展不可忽视的议题之一。
因此,诸多空间研究者、设计者、政府和政府外组织长期以来对此进行着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并发展出了不同的侧重点。
本文将首先回顾和反思国外城市研究领域对城市环境中女性安全问题的关注,分析这些研究侧重点的发展,继而进一步探讨当前世界各地区和我国可采取的促进性别包容与安全的空间实践策略。
一 女性在城市安全议题中的早期角色20世纪60年代以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缺乏历史和人性关照、过度简化社会矛盾等弊端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
被詹克斯称为标志着“现代主义建筑之死”的普鲁伊特-伊戈住宅项目遭到拆除,其重要原因之一即是住区的环境安全弊病。
随着社会对现代主义空间发展的反思,相关学者也开始讨论女性与空间安全的议题。
在对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和更新的批判中,简·雅各布斯是一位在多方面都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一方面,她作为长期关注城市问题的研究者,通过对街道、邻里社区等城市公共空间中复杂而有规律的日常行为的观察,发现了女性在维系都市活力与安全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例如她指出,邻里对公共空间的注视,构成了保障社区安全的“街道眼”,为城市空间安全钩织了一道自发性的保护网[1]。
而这些白天能在家中留意到街道情况的居民,大多数都可能是家庭妇女。
雅各布斯自己同样是这些妇女、母亲中的本文引用格式:衡寒宵. 城市中的女性安全研究综述——空间研究与实践议题的发展[J]. 新建筑,2021(1):22-26.1 华盛顿广场公园“保卫战”a 推婴儿车的妇女在华盛顿广场公园抗议破坏公园的第五大道扩建计划(1958年)b 雅各布斯在华盛顿广场公园参加社区集会(1963年)一员。
20世纪后社区研究的理论综述
20世纪后社区研究的理论综述作者:刘玉东来源:《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第04期摘要:社区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尤其是20世纪后理论界的学术倾向迅速分化,要对这一百多年的成果进行综述,就必须为这个综述确定一个可以避免关键性疏漏的逻辑主线。
由于所有的研究都是从社区的某个方面开始的,因此将综述的逻辑主线确定在社区内涵本身所包含的构成要素上就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以此为视角则所有的理论成果可以归类到四个基本的研究主题:构成单位;社会互动;共同关系以及社区功能。
对这些成果的总结、比较和述评的价值在于为今天中国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点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社区;功能;关系;互动;构成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63(2010)04-0073-05社区的概念从产生的那天起就留下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人类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以聚居一地而形成的相互依赖和合作的社会生活形式,腾尼斯(1887)首次将这种社会生活形式概括为“社区”,相对社区以外的社会而言,社区是一个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富于人情味的社会团体,人们在那里与同伙一起,休戚与共,同甘共苦。
这个定义虽然突出伦理色彩,但涵盖的内容却更为广泛,居住地、组织关系、生活方式等尽在其中,这为以后社区研究取向的分化留下了伏笔。
20世纪后城市化和市场化的飞速发展,使社区的不同特质充分地显现出来,社区研究的主题迅速增多,已经延伸到了今天社区研究的所有领域,涉及了互动过程、团体、社会系统、地理空间、意识和态度、生活方式、目标和过程、市场等内容,各种研究中唯一完全相同之处就是社区是由人组成的。
不同的研究都是通过人类聚居生活的某些因素,证实或建立关于社区的某些变数的因果关系的理性结论。
既然所有的研究都是从社区的某个方面开始讨论的,那么回到社区内涵本身出发对社区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才能够保证这种梳理不至于出现关键性的疏漏。
乔治·希拉里在综合比较94种社区概念时发现,地理区域、共同关系和社会互动是社区的三个基本特征。
面向国土空间优化的三生空间研究进展
面向国土空间优化的三生空间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日益深入,三生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优化配置和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关于三生空间研究的进展,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未来研究的趋势和方向。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三生空间的科学、合理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三生空间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内涵与外延。
从国内外两个层面梳理三生空间研究的现状,分析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重点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三生空间优化配置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分析影响三生空间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机制。
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本文将对三生空间优化的成效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提供更加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三生空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国土空间的优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也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关注三生空间研究,推动相关领域的深入发展。
二、三生空间概念及其理论基础三生空间,即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中提出的重要概念。
这一概念旨在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域,以实现国土空间的优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生产空间主要承担物质生产功能,包括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服务业生产等;生活空间主要满足人们的居住和生活需求,包括城市、乡村等居住区域;生态空间则主要发挥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等。
三生空间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地理学、生态学和城市规划学等多个学科。
地理学为三生空间的划分提供了空间分异和空间结构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国土空间的地理特征和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三生空间的分布和演变规律。
生态学则为三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强调生态保护和生态服务的重要性,提倡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国外宜居城市理论综述
国外宜居城市理论综述周长城;邓海骏【摘要】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ity theorie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presentative foreign theories and thoughts on livable city with the theme that the city is the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huma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levels.%以城市是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为主线,以城市理论发展的历史为序,将国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城市建设理论、思想进行了梳理,阐释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和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理论以及诸多当代宜居城市的理论和思想。
【期刊名称】《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5)004【总页数】6页(P62-67)【关键词】宜居城市;理论;国外综述【作者】周长城;邓海骏【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武汉430072;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演绎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中国国家馆确立的主题是“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在世界博览会的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将“城市”确定为一届博览会的主题。
这些都昭示着城市已经成为了当代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城市发展的各种理论和思想中,目前被公认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宜居城市”理论,能够成为“宜居城市”是当今每个城市的梦想和荣誉。
“宜居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提出来的。
在国外,这一概念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人本主义思想和提倡公平正义的理念。
随着西方工业化的发展,到19世纪末,作为工业化主要阵地的城市,在居住环境、市民生活等方面出现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
欧美学术界有关城市空间分异对于健康影响的研究综述
[ Ke y wo r d s ] S p a t i a l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S e g r e g a t i o n; Ne i g h b o r h o o d ; He a l t h
地理 因素对 于健 康 的影 响 一 直存 在 , 如 地方 病 就 是指在 特定 地理 范 围流行 的疾 病 。地理 因素 对 于
健 康 的影 响主要来 源 于两个 方 面 , 一方面, 特定 地 区 的 自然环 境 影 响健 康 , 如 地方 病 与环 境 中的 微 量元 素 的地 域环境 与社 会 文化 方式 相关 , 在 不 同文化 环境下 , 行 为与 生活 方
式 的差 异也 会影 响健 康 ; 另外 , 地 域 总 是 与 一 定 的 社
的途 径 。
【 关键词】 城市空间分异 ; 隔离 ; 邻里 ; 健 康
【 中图 分 类 号 】 T U一 0 5 ; R 1 2 6 . 2 【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5 6 2 5 . 2 0 1 3 . 0 3 . 0 1 2
欧美 学术 界 有 关 城 市 空 间分 异 对 于健 康 影 响 的 研 究 综 述
杨洋 , 周玉锦 , 邱 培 媛
【 摘要】 目前 , 欧 美 有 越 来 越 多 的 有 关 城 市 空 间分 异 对 于 健 康 方 面 的研 究 , 这 是 一 个 综 合 了社 会 科 学 、 地 理 学 以及 医学 的前 沿 交 叉学 科 。 最 常 见 的研 究 主 题 有 “ 隔离 与健康 ” 、 “ 邻 里与健 康” 。相 关 的研 究 都 发 现 , 在 同一 城 市 的不 同居 住 区域 内 人群 的健 康 状 况 会 有 明 显 差 别 。综 述 了有 关 城 市 空 间分 异 对 健 康 的具 体 研 究 方 式 , 以 及 对 健 康 影 响
现代室内设计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综述范文
现代室内设计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综述范
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设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室内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空间,更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和舒适度。
在这个背景下,室内设计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室内设计研究的概况
室内设计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室内设计研究始于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关注室内设计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而不仅仅是美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室内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室内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
1. 环保和可持续性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室内设计的环保和可持续性。
在室内设计中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
2. 科技和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了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
人们可以通过智能家居系统来控制室内温度、照明和音响等设备,提
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3. 个性化和定制化
人们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室内设计。
设计师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喜好来进行设计,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室内空间。
4. 融合和多元化
室内设计不再是单一的风格,而是融合了多种元素和风格。
设计师可以将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出独特的室内空间。
室内设计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领域。
未来,室内设计将会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智能化和个性化,融合和多元化。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西方学界研究农村建设问题,最早源于19世纪40年代科尔等学者研究农村聚落的景观形态,即农民的住宅研究。
进入20世纪以后,法国学者阿·德芒戎在《法国德农村住宅》的文中对法国农村居住形式与农业职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他提出以农业职能来确定和划分农村住宅类型,随后他又在《法国农村聚落类型》一文中,首次对农村聚落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村落形成与自然、社会、人口、农业之间的关系。
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引起广泛关注后,尤其在日本,在原有村落共同体被破坏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淡漠,从而使得农村共同体的活力变得脆弱,如何重建有活力的农村成为了西方学界关于农村建设的重要研究点。
在1994年,日本学者祖田修和大原兴太郎通过分析日本现代农村后揭示了因人口的过疏而弱化了农村共同体。
他们指出,以前的农村自然管理体系的丧失招致了众多问题的发生,尽管近代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农村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还是弱化了人与自然、人与人、村与村之间的相互融合。
同时,他们认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综合实现经济、生态环境及生活的价值,要更加重视农村居民的相互交流,满足农村居民的诸多诉求,尤其是社会与文化方面。
传统农业社会的村落主要还是零散特征为主。
到了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工业体系的完善和工业产业的逐渐发达,农业的主导地位逐渐被取代,乡村集聚的趋势不断发展,以下国家为主要代表:1.美国的郊区新村化美国的新村建设主要还是以郊区为依托开始的。
在二战以后,由于私人交通工具的发达和普及,美国郊区出现了低密度、空间上无计划地扩张,由此造成了严重的交通问题和污染、空间浪费、地价和房租上涨、基础设施超负荷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开始在郊区规划了新社区或新村。
其特点是土地混合利用、布局紧凑。
2.英国农村中心村随着英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乡村地区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英国的许多地方出现了人口减少,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
国内外宜居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外宜居城市理论研究综述[摘要]随着“城市病”的蔓延,城市宜居性成为当前国际国内学术界密切关注的问题。
本文总结了宜居城市的研究进展和主要学术观点,在回顾宜居城市概念起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宜居城市研究还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宜居城市理论综述“宜居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提出来的。
宜居城市研究起源于对居住环境问题的研究。
英国工业革命后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有限的城市居住容量带来了系列的居住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田园城市”理念引导了田园都市运动,追求城市舒适、便利等职能的住宅开发方式逐渐发展起来。
一、宜居城市概念的起源宜居城市建设实践较早出现于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
它是城市发展水平进入高质量阶段的一种必然,是随同城市建设过程被逐步认识并广泛使用的概念。
回溯城市发展历史,其含义肇始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它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世界范围城市化发展浪潮而出现,旨在解决工业化对城市居住空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一系列环境问题,建设一个功能完整的城市和有机的城乡动态平衡体,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对舒适和宜人的居住环境的追求,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得到确立。
《雅典宪章》将居住与游憩、工作、交通并列为城市的四大功能。
关于城市宜居性的研究的起源,普遍认为始于20世纪60年代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在该论著中作者第一次对城市的宜居性提出质疑和探索,呼吁创建更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
二、国外宜居城市的相关研究1、国外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研究196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4个居住环境的基本理念,即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舒适性。
1976年,联合国在第一次人类住区国际会议上接受了人类聚居的概念。
目前国外对宜居城市的研究己经较为深入,美国最早对宜居城市(Livable city)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70 年代,从温哥华到华盛顿都以本地城市为研究主体,提出关于宜居城市的理念以及建设的具体措施。
英国生活空间研究综述
英国生活空间研究综述生活空间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居住的地方,包括住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等,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
在英国,人们对于生活空间的研究与探索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英国的生活空间研究综合了文化、历史、社会、政治等多个领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对英国生活空间研究进行综述,探讨英国人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变化与趋势。
一、居住环境的变迁英国的居住环境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英国的居住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由于城市扩张和土地资源有限,居住空间受到了限制,导致住房短缺和房价上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纷纷追求更加宽敞、舒适、便利的住所。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的居住环境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一方面,城市中的高楼大厦不断涌现,成为了现代城市的新地标,提供了更多的居住空间;乡村和市郊地区的生活方式也备受欢迎,人们纷纷选择在自然环境中享受悠闲的生活。
随着人们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生态居住成为了新的热点。
人们倡导借助新技术和新材料建造环保型住宅,实现生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生活方式的转变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影响,英国的生活方式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
传统的英式住房和生活方式逐渐被现代化的理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追求更加健康、高效和便利的生活方式。
在城市中,人们开始选择更加便利的居住区域,以便更好地满足工作、生活和娱乐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智能化,居家办公、远程学习、在线购物等新的生活方式也迅速流行起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交方式。
英国的生活方式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人们开始追求更加多样化、包容性的生活方式。
传统的英式下午茶、足球比赛等活动逐渐被咖啡文化、国际美食、多元化的体育运动所替代,反映了英国人对于多元文化的接纳和包容。
三、社会关系的演变在英国的生活空间中,社会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什么是真正的公共空间——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与空间公共性的判定
城市空间的资本改造——基于新马克思主义分析视角..田2在建的南京第一高楼资料来源:孙浩.南京置高楼封顶r高450柬A-g-接待砚光市民【N/OL].现代快报,2008-08_27.h印://news.xiahuanet.cort,dtravel/2008・08/27/content._9719806.htm.强烈.到处可见新生活的幻象一再被强化。
真实生活看来与我们如此接近,像是从日常生活中伸手可及,彷佛我们与镜子那头的美好真实零距离”[161。
4结论我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扩张与内部更新几乎成为每个城市的特征。
资本作用于空间本身.公共部门,制度框架、城市规划、城市文化.舆论环境等各个方面.共同完成了这些过程。
然而人们往往被资本主义空间的虚幻外表迷惑.忘记了空间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表现.以及作为具体实践的生活空间的二元分裂,忘记了谁被驱逐而谁因此获利。
当诸如拆迁冲突激化.历史街区被推平.山水资源成为有钱人的后花园等等矛盾愈演愈烈时.人们才隐约意识IN,D,里那些美好繁华的印象也许仅仅是资本主义空间展示的镜像。
穆勒(JohnStuartMill)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在富裕的国家里财富再分配比增长更重要.人口控制是比追求进一步经济增长更有效地达到消除贫困目的的途径…’。
2008年两会提出预防经济过热.表明当前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国家政策已悄然转变.改变城市空间被动于资本改造的契机已至。
这不是否定自由市场.而是说自由市场经济应被束缚在有理性的政府干预框架之下,包括城市规划。
我国城市空间的关注最终将发展成一种公民运动,让市民参与城市规划,与政府和利益集团博弈,最终重建市民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fl】张京祥,手.体制转型与中国域市空间重构【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2】经济参考报.我国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居世界之首超合理水平[N】.经济参考报,2006-03-13.【3】DavidHarvey.后现代的状况:时文化变迁之源起的研究[M】.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汪安民,等.城市文化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汪原.关于《空间的生产》和空间认识范式转换【J】.新建筑,2002(2).[6】潘泽采.空问化:一种新的叙事和理论转向【J】.国外社会科学,2007(4).【7】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8】安东尼・奥洛姆,陈向明.城市的世界——对地点的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M】.曾茂娟,任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9】JohnGavanagh,JerryManden经济全球化的替代方案[M】.童小溪,等。
空间的生产研究综述与展望
空间的生产研究综述与展望王丰龙,刘云刚(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A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THE PRODUCTION OF SPACEWANG Feng-long,LIU Yun-gang(School of Geography Sciences and Planning,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China)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needs for more detailed and comprehensive explanations of current transitions in China and the convergent merging"turns"in geography and sociology,more integrated explorations of social-spatial processes are called for to confront the complicated challenges in China.Under this background,the researches on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are becoming a central issue in Chinese human geography.To mak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revious main researches on the production of space,this paper sorts them out into three main streams and tries to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two from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s.For the macro-researches,capital flows,people and space interaction can partly explains the "special fix","scalar fix"and"gentrification".For the micro-researches,actors,network and space play important role in the"collective movements"and"everyday life practices".The philosophical researches concern the spatial epistemology,ontology and dialects.This paper focus on the first two streams.Borrowing the ideas from Castells,the authors generalize an analytic framework of the production of space,which contains the processes of territorialization and delocalization of capital flows,social actions and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Based on this framework,the authors point out that the research topics,which are suitable for China in the future,should include the"detailed process of capital circuits",the"social movements in the period of China's social transition",the"entrepreneurial governments"and"land use policies,planning and spatial justice".Key words:production of space;social network;territerialization;delocalization文章编号:1003-2398(2011)02-0013-07提要:伴随人文地理学空间概念的"社会转向"和社会学中的"空间转向",社会空间问题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空间的生产"理论则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视角,日益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所认同和运用。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现状及促进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现状及促进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引语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对社区居民参与问题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该时期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膨胀,城市社区处于剧变,城市民主运动高涨,由此许多专家对社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1965年,保罗·达维多夫(Paul"Davidoff)发表了《倡导规划与多元社会(Advocacyand Pluralism in Planning)》一文,认为在多元化的社会,规划没有一个完整的、明确的公众利益,只有不同的“特别利益”。
规划工作者不仅自己要明白,并且应当公开表达究竟其是为哪一方利益作规划,此外还要为受规划所影响的其他人发言。
1966年,社会科学家大卫·希尔斯提出,促使社区居民自觉自愿参与的主要因素就是其意识到的“义务”,当社区居民感到有义务投入到某类事务中去时,他们将会自愿参与社区活动。
美国学者凯里(Cary)认为参与须满足三个条件:拥有参与的自由、拥有参与的能力和拥有参与的意愿。
因此,只有首先将参与的权利赋予公众,调动公众参与公共事物的意愿,培养公民参与的能力,才能真正培育出一个公民参与的社会1969年,美国学者谢尔·阿斯汀(Sherr"Amstein)发表的《市民参与的梯子》一文中提出了“公民参与阶梯论”。
讨论了公民参与发展可能会出现的八个层次和三个阶段。
最底的是政府操作和宣传教育;梯子中间阶段是象征性参与形式(先是给予信息,再上是政策咨询,最后是组织形成)梯子最上是实权性参与形式(先是合作伙伴关系,再高是授予权力,最高是公民自主控制。
1978年,菲力普·隆(Philips"Long)针对社区公共参与提出六大激励公众主动参与的条件:适当的组织、能获取效益、生活方式受到威胁、义务、丰富的知识和在组织中的舒适感〔。
:3]。
1980年,麦考·查尔斯((Mc"Clusky)指出解决社区问题时,首先必须使居民对该社区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并在充分的准备工作前提下,居民才一会参与社区事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生活空间研究综述
近年来,英国生活空间研究成为了学术界和市场关注的焦点。
随着城市化的持续发展
和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居住环境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越来越重要。
英国各界纷纷
投入到探讨生活空间这一主题中,力求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就英国生活空间研究
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现状分析
英国生活空间的研究内容多样化。
以伦敦为例,研究者们对城市规划、住房建设、公
共交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力求改善城市居住空间的质量。
也有学者对乡村地区的生
活空间进行了研究,寻求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英国生活
空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英国生活空间的研究方法多样。
除了传统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越来越多的研究者
开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等手段,深入了解人们对生活空间的需
求和期望。
这种方法的应用丰富了研究成果,使得研究更加贴近实际,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英国生活空间研究的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积极借鉴研究成果,将其应用到城市规划、住房建设、社区发展等方面,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一些企
业也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对生活空间的需求,为生活空间研究注入了新的活
力。
发展趋势展望
未来,英国生活空间研究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是跨学科合作将成为主流。
随着生活空间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化,需要不同学科的专
家共同参与,共同解决现实问题。
跨学科合作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通过不同学科的交
叉融合,为英国生活空间研究带来更多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是数字化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技术在生活空间
研究中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虚拟现实、大数据分析、智能感知等技术将为研究者提
供更多的工具和手段,促进研究的深入发展。
三是关注低碳环保的生活空间设计将成为主流。
英国政府提出了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生活空间研究也将逐渐从传统的舒适性和功能性转向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
建筑
材料的选择、能源利用的方式、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将成为研究的重点。
四是社会参与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与传统的专家主导型研究不同,未来的英国生活空间研究将更加关注民众的需求和意见,注重社会参与。
这将有助于拉近研究者与民众的距离,使研究成果更加贴近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