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家庭社会工作的开展需要依据一些基本的原则,如家庭处境化原则、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家庭个别化原则和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等。这些基本原则为家庭社会工作的设计和执行提供基本的指导框架,保证社会工作者准确评估家庭成员的需要,发掘家庭成员的能力,实现家庭服务活动的目标。

(一)家庭处境化原则

家庭处境化原则假设,家庭是家庭成员自然生活的场景。它要求社会工作者在观察和评估家庭成员的需要时,把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的口常生活环境中,观察和了解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家庭成员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状况,关注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只有建立在家庭自然生活场景中的观察和评估,才能准确把握家庭成员的真实需要,并且提供能够符合实际家庭处境的解决方案。

(二)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

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假设,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有效帮助家庭成员克服困难的方式是增强他们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指出家庭成员的问题并且提供直接的解决方法,这样的解决方式虽然能够克服家庭成员的困难,但并不能增强家庭成员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生活中的挑战。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家庭成员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增强家庭成员自身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和独立。当然,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能力和不足,只有准确评估家庭成员的能力和不足,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服务介入计划。

(三)家庭个别化原则

家庭个别化原则认为,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沟通交流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只有从受助家庭所处的特殊处境和方式着手,才有可能把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真实需要,提供符合受助家庭成员要求的服务。家庭个别化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避免通过裁减受助家庭成员的需要以适合预先安排的服务模式,而要求直接从受助家庭的日常生活处境出发,准确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要求,并且根据受助家庭的实际需要设计服务介入的计划。

(四)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

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是指社会工作者既要关注受助家庭成员的目前需要,也要关注受助家庭成员的长远要求,并且跟随受助家庭成员需要的变化将问题的解决和预防以及发展结合起来。如果仅仅关注受助家庭成员问题的解决,就会忽视受助家庭成员的预防和发展的长远要求而如果仅仅关注受助家庭成员的预防和发展的要求,就会无视受助家庭成员希望解决目前问题的需要,无法与受助家庭建立良好的合作信任关系。只有将受助家庭成员的问题解决的需要与长远的预防和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社会工作的服务活动真正满足家庭成员的要求。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

虽然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家庭服务时需要从受助家庭的特殊处境和互动关系出发,了解家庭成员的特殊要求,设计专门的服务介入计划,遵守家庭处境化和个别化的原则。

但就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开展的进程而言,通常经历4个阶段接触阶段、开始阶段、介入阶段和结束阶段。

(一)接触阶段

接触阶段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家庭成员初次见面,评估受助家庭成员需要,并且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初步的信任合作关系的阶段。其主要任务包括与受助家庭约定初次会谈的时间和安排、为初次会谈做准备以及安排第一次会谈等。

与受助家庭约定初次会谈的时间和安排是接触阶段的重要任务。通常,社会工作者需要预先通过电话和信件等方式与受助家庭确定初次会谈的时间、地点和其他安排等。

由于这是社会工作者第一次与受助家庭成员正式接触,给受助家庭留下一个好印象非常重要,便于以后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确定了初次会谈的地点之后,如果可能,社会工作者需要事先熟悉一下会谈地点的环境和路线,以保证准时到场。

在初次会谈之前,社会工作者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例如阅读受助家庭的有关资料或者查阅与受助家庭类似的其他家庭的一些研究文献,以了解受助家庭的基本情况。止匕外,还要为初次会谈准备需要的道具和材料,如需要评估表、机构的介绍材料、玩具、纸张和彩笔等。对于那些高风险家庭的服务,督导者需要提醒社会工作者关注家庭冲突的事件、时间以及家庭冲突压力排解的方式,以便做好家庭风险规避的准备。

在初次会谈开始,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介绍自己和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让受助家庭对社会工作者和服务机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初次会谈中,社会工作者有两项基本任务需要完成:一是初步评估受助家庭的问题;二是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基本信任关系。另外,在初次会谈的安排中还需要考虑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安全。

(二)开始阶段

开始阶段是社会工作者正式开始与受助家庭开展服务介入活动的阶段,除了与受助家庭建立稳定、信任的合作关系之外,同时还需要与受助家庭成员一起制定服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安排。在开始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包括: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全面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问题;明确服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为了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稳定、信任的合作关系,社会工作者在开始阶段需要创造良好的家庭会谈的气氛,保证家庭成员能够自由地谈论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员,让家庭成员感觉到社会工作者也是家庭中的一员。

为了准确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在此阶段需要倾听每一名家庭成员的解释,理解每一名家庭成员的要求,并且在界定问题时,让每一名家庭成员的观察视角和要求也包含在里面,尊重每一名家庭成员的真实感受。为此,督导者需要引导社会工作者学会站在家庭成员的角度倾听和呈现他们各自的要求,突出要求提出自身的经验和感受,例如,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这样的句子与家庭成员沟通,“这件事情让你觉得……”或者“你觉得这件事情是……”等,避免站在中立的立场“客观”描述事件。

此外,社会工作者还需要与受助家庭成员一起讨论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明确服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要求,并且与受助家庭成员签订服务合同。服务合同的基本内容包括①服务介入活动的目标②家庭会谈的时间和次数③家庭会谈的地点④参加会谈的家庭成员以及基本要求等。

(三)介入阶段

完成了问题的评估、服务介入目标的确定以及服务合同的签订之后,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就进入介入阶段,即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服务方法和技巧直接影响受助家庭成员的过程。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自己的专业角色并且运用专业技巧影响受助家庭成员,协助家庭成员解决面临的问题。与个案介入不同的是,社会工作者即使针对某个家庭成员开展服务,也需要把这样的服务放在整个家庭成员的关系中来考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