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大型无对白纪录片《轮回》分析
纪录片轮回观后感
纪录片轮回观后感引言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艺术形式,通过真实记录和展示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等不同领域的现象和事件,传递着真实和真实感。
纪录片《轮回观》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它通过深入探索人类灵魂的复杂性和轮回的哲学概念,让观众思考人类的存在和意义。
本文将从纪录片的选题、结构、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分享我的个人观后感。
选题与主题《轮回观》以其独特的选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纪录片探讨了如何借助科学技术实现对人类生命轮回的观察和研究。
这一选题不仅具有科学性质,更涉及到人类存在和意义的诸多哲学问题。
通过展示不同的观点和故事,纪录片试图唤起观众对于生命起源和未来的思考。
结构与叙事手法《轮回观》采用了多样化的叙事手法和结构,使观众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思考纪录片所表达的观点。
整部纪录片分为三个章节,分别是“生命起源”、“人类灵魂”和“轮回”。
每个章节都通过一系列有代表性的个案和对话来展示不同的观点和主题。
叙事手法上,《轮回观》采用了访谈、纪实、实验和影像美学等多种方式。
访谈环节呈现了众多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化人物的观点和见解,使观众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科领域对于生命和灵魂的研究。
纪实部分则以具体案例和故事的形式,为观众展现了生命起源和轮回观的实际应用。
实验和影像美学则通过科技手段和艺术手法,将晦涩的科学概念和哲学思考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
主题的探讨《轮回观》通过多元的主题和观点,引发观众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启示。
纪录片首先探讨了生命起源的问题,从进化论角度解释了生命从无机物到有机体的转变。
通过介绍环境适应和遗传变异等机制,观众对于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纪录片以人类灵魂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心灵、意识和记忆等复杂的心理现象。
通过采访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观点,观众可以思考人类灵魂是否存在的问题,以及它与大脑活动之间的关系。
最后,《轮回观》以轮回观为核心,让观众思考生命的无限延续和转化。
通过展示国际上各种对于轮回观的研究和应用,观众可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否局限于这个世界。
纪录片《轮回》中视听语言的运用
纪录片《轮回》中视听语言的运用作者:张蒙来源:《新闻世界》2015年第07期【摘要】纪录片作为电影艺术中一个特殊的门类,以真实的影像和声音记录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界内部的各种联系与发展。
美国纪录片大师罗恩·弗里克游历25个国家、耗时5年完成的纪录片巨作《轮回》以无旁白的方式通过大量纪实的镜头语言真实展现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震撼的画面唤起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生命轮回的本质揭秘。
【关键词】纪录片《轮回》视听语言人与自然一、纪录片的特点电影艺术作为20世纪诞生的一种全新艺术类别,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画面与声音为媒介,在运动着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银幕形象,反映和表现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
作为世界第七大艺术门类,电影艺术根据其表达的内容和方式可以分为故事片、文艺片、动作片、西部片、伦理片、纪录片等等,这其中纪录片以其对客观事物真实的反映和大量纪实性视听语言的运用而独树一帜,虽然没有过多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绝伦的刺激画面,记录片仍然以其写实的拍摄风格叩击着人们心灵,让人们能够走进真实的客观世界而对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所思考。
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纪实性,它与电视上比较热播的新闻片不同,新闻片注重事物的新闻性,是根据对事物真实记录后有选择、有目的的剪辑播出,而单纯的纪录片就是完全的尊重事物本真不加修饰的反映客观真实,这往往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与思考。
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等实验性的影像记录开创了世界电影的先河,然而这些最早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也就是说电影艺术最原始的功能就是纪录。
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最早的一些镜头,包括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片断和历史人物李鸿章等,是由外国摄影师拍摄的。
纪录片又可以分为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不管哪种纪录片形式都是对客观事物真实的反映,都能够凭借纪实性的视听语言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论纪录片《轮回》:多重美学风格调剂下的精神之旅
论纪录片《轮回》:多重美学风格调剂下的精神之旅
金明明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16(000)009
【摘要】一、影像风格的双重建构轮回中的影像以唯美主义为最突出的特点,它以高超的摄影技术和光影色的大胆运用,大量采用大广角、大远景的拍摄,将缅甸的蒲甘古城佛塔群、土耳其的古墓遗址、非洲的原始部落、纳米比亚的国家公园、南美洲的原始丛林、中东的广阔油田、
【总页数】3页(P103-105)
【作者】金明明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纪录片《二十二》的纪实美学风格与多重价值功能 [J], 刘念
2.徐童“游民”纪录片的美学风格 [J], 王莉莉
3.21世纪以来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美学风格解析 [J], 张晓明
4.纪录片《风味人间》的美学风格探究 [J], 吴迪;
5.张同道儿童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特征及美学风格 [J], 张又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纪录片《轮回》:多重美学风格调剂下的精神之旅
论纪录片《轮回》:多重美学风格调剂下的精神之旅作者:金明明来源:《电影评介》2016年第09期一、影像风格的双重建构轮回中的影像以唯美主义为最突出的特点,它以高超的摄影技术和光影色的大胆运用,大量采用大广角、大远景的拍摄,将缅甸的蒲甘古城佛塔群、土耳其的古墓遗址、非洲的原始部落、纳米比亚的国家公园、南美洲的原始丛林、中东的广阔油田、迪拜哈里发的高塔等唯美壮丽的场景带到观众面前,带领观众展开了一次美轮美奂的影像世界之旅。
但唯美化并不是弗里克在本片中的终极目标,对影像零度回归的探索以及对影像风格后现代的追求才是其向往的目的地。
(一)“零度写作”式的影像探求《写作的零度》是罗兰巴特关于“写作是什么”的一本论著。
在书中,巴特指出,写作是被其社会性目标所转变了的文学语言,它是束缚于人的意图中的形式,从而也是与历史的重大危机联系在一起的形式。
[1]巴特反对社会意识形态和权威对写作的影响,他希望摆脱权威对作家和学者思维形式创新所加予的约束和限制。
提出了一种脱离社会实践的文学伦理观,即所谓“对语言形式之责任”。
《轮回》中,弗里克把影像置身于一个超越人类历史、超越社会意识形态的维度里,对人类史前及人类现状展开一次客观的俯瞰。
从火山喷焰昭示着的生命起源,到记忆着时间沉淀的自然现象,再到人类生命中的生到死,最终到达循环于生死的轮回中。
这种叙述时间上的无限张力,无疑是将人类的历史以及社会属性放置到一个有限的边界。
而导演想要表达的视野是自然界的,是超越人类历史和人类社会的。
除此之外,在片中,镜头涉及到的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作者都拒绝将他们放置到各自的社会形态中加以表述,而仅仅把他们当作一个自然的人来看待。
这都表明了弗里克一种超越历史、超越社会意识形态的叙述态度。
另外,全片拒绝故事、拒绝人物化的创作,这与巴特对当代法国实验派的“反故事”小说的推崇一脉相承。
巴特推崇诗写作,因为在他看来,当诗的语言不诉诸话语的内容,也不触及一种意识形态的沉淀来讨论自然时,就不在有写作了,此时之存在风格,人借助风格而随机应变,并不需通过历史的或社会性的任何形象而直接地面对着客观世界。
解读纪录片《轮回》的现实意义
解读纪录片《轮回》的现实意义内容提要:纪录片《轮回》以自然变迁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场景变换构建自然与人类之间的桥梁,以冥想的形式引导观众去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
关键词:社会与自然死与生原始与现代富与贫自由与禁锢战争与和平《轮回》是一部大型无对白无解说的纪录片,是导演罗恩·弗里克继《天地玄黄》之后时隔20年的又一大作,《samsara》是《轮回》的原名,是藏语里“生命如同不停旋转的车轮流转循环”的意思。
本片历时5年拍摄,足迹遍布五大洲25个国家,荣获2012年读柏林国际电影节影评人最佳纪录片奖。
《轮回》属于人文类纪录片,其拍摄内容以人类社会为主,间杂自然景观。
导演罗恩·弗里克是长镜头和慢速摄影方面的大师,影片运用大量的长镜头,高超的摄影技巧,尖端的摄影设备,使自然的云层变化、火山喷发亦或是人造景观——缅甸(蒲甘王朝)的佛塔寺庙群、印度喀什米尔邦的ThikseyMonastery 寺庙、法国凡尔赛宫镜廊等,每个镜头场景都如画般唯美而完整。
而被风沙、海啸等自然灾害冲击过的人类遗迹,也充分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社会可以互相转化的轮回本质。
影片虽是社会题材与自然美学风格的结合,其主角仍是现实社会中的人。
从乙醇浸泡过的儿童尸体,到圣保罗萨尔瓦多教堂接受洗仪式的婴儿,又回到意大利西西里岛上卡普其尼修道院里存放了90多年的女孩木乃伊干尸,无言的镜头诉说着生死轮回的生命过程。
死亡的世界我们无从知晓,生活着的人类世界在导演的镜头下又有了原始与现代的分别,从裸露上身的神秘土著,到繁华的现代都市。
巨大的生活压力笼罩下的人类丧失了自然原本的生机和活力,人如同机器般麻木地活着,巴黎的自虐表演艺术家以震撼的表演形式表现出现世人类扭曲变态的精神状态,日本的高仿真机器人似乎在嘲笑拥有灵魂的人类和没有灵魂的自己没有差别。
迪拜的高楼、鱼骨状的填海住宅群彰显着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人们沉浸在无尽的物质追求和肉体享受之中,待到超出身体负担时再次进行如同日本仿真充气娃娃工厂逼真的空气人偶进行手术塑造,使得尽情舞动的泰国人妖与人偶之间有了一种莫名的联系,虚无艰苦的精神世界从妆容精致如同人偶的悲伤的日本艺妓眼神中流露无疑。
轮回记录片观后感
轮回记录片观后感《轮回记录片》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纪录片,通过生动而真实的镜头金能够将观众带入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
影片以宗教教派轮回和重生的概念为中心,以一个男子在一系列生命中重生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生命的无常。
观看完《轮回记录片》,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对自己的生活和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该片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展现了一个男子多世轮回的经历。
影片采用了多种手法,包括纪实摄影和真实访谈,使观众感受到类似于观察者的角色。
这样的叙事方式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故事中,更加贴近主人公的情感和经历。
同时,影片还通过剪辑手法将不同时期的故事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展现了轮回和重生的概念。
整体叙事结构紧凑而清晰,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个复杂而令人着迷的观念。
影片的主题是生命的意义和无常。
通过主人公在不同生命中的经历,观众感受到了人类存在的无常和不确定性。
每个生命都有起伏不定的时刻,有喜有悲,有成功有失败。
然而,每一次经历都为主人公带来了不同的智慧和成长。
在多次重生中,观众可以看到主人公逐渐从迷茫和困惑中走出来,开始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和珍贵。
这种对生命深度思考的触动也同时发生在观众身上,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影片还通过宗教教派轮回和重生的概念,给观众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宗教信仰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宗教信仰也多种多样。
《轮回记录片》将轮回和重生的概念融入到主人公的故事中,使观众对宗教信仰和生命轮回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多个故事线的交织和相互呼应,影片传递出了对宗教和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观众可以看到,每一次重生都是一个机会,一个机会去反思和改变,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这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待,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希望和勇气,让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
除了思考生命的意义和无常,影片还对人类社会的演变和文化多样性进行了反思。
通过不同生命中的故事,观众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和宗教在生活中的影响和塑造力量。
纪录片轮回观后感
纪录片轮回观后感《纪录片轮回观后感》是近期我观看的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人类社会长期以来的发展和演变,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轮回循环。
观看后,我深感受益匪浅,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全新的思考。
首先,这部纪录片生动地展示了人类社会的起源。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和发现,我们了解到人类最早的活动记录可以追溯到几万年前。
从最初的石器时代到农业革命的兴起,人类开始从狩猎采集转向农业生产,这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纪录片展示了不同文明古国的兴衰史,诸如埃及、希腊、罗马等,这些古老的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纪录片提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轮回循环。
人类社会历史上一次次的崛起和衰落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的循环规律。
纪录片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社会问题和发展趋势,揭示出了这种循环的模式。
例如,在繁荣与衰退之间的循环中,贪婪、腐败和权力集中是常见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最终引发社会的崩溃。
纪录片提醒我们要警惕这些问题的再次出现,努力避免历史的重演。
第三,纪录片让我认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历史对于理解现在和预测未来的重要性。
历史并非只是一堆过去的事件和事实,而是一本教科书,记录着人类社会的成长和经验教训。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智慧和教训,为未来规划和决策提供宝贵的参考。
正如纪录片中所言:“不了解历史,我们将无法看清未来。
”此外,纪录片还提到了人类社会的文化多样性。
不同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无论是艺术、哲学、宗教还是法律制度,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贡献。
这种文化的多样性不仅丰富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也促进了各文明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纪录片呼吁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各个文化,共同构建一个包容和谐的社会。
最后,纪录片还提出了对未来的思考。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思考未来的走向。
纪录片通过总结历史的循环和教训,提出了一些对于未来的建议和思考点。
轮回纪录片观后感
轮回纪录片观后感前言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名为《轮回》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以人生轮回为主题,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于人生的轨迹和轮回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悟。
人生轨迹的扭转在纪录片中,我们跟随着不同的人们,见证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
有的人平凡而普通,努力奋斗却仍然过着朴素的生活;有的人生活在贫困和困苦之中,但他们乐观向上,努力改变命运;还有的人拥有一切,但却内心空虚,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通过这些人的故事,我深刻意识到人生轨迹是可以改变的。
纪录片中有一位年轻女性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
她来自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曾经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
然而,她没有因此放弃,她努力学习,考上了大学。
在大学期间,她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锻炼了自己的领导才能。
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希望能够改变家乡人们的命运。
通过她的努力,她建立了一个农民合作社,帮助当地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她的故事让我深受鼓舞,让我相信只要有梦想和努力,人生轨迹就可以扭转。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观看纪录片《轮回》,我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的思考。
纪录片中展现了各种各样的人生故事,有人为了追求权力和财富而不择手段,有人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还有人经历了重大的打击和挫折,但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通过这些故事,我明白了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不同的选择和经历塑造了每个人独特的人生轨迹,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纪录片中的人们通过坚持和付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所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
反思与启示观看《轮回》这部纪录片给我带来了很多反思和启示。
首先,纪录片让我意识到人生轨迹是可以改变的,无论我们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和境地,只要我们坚持努力,付出努力,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其次,纪录片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我们需要通过思考和探索,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纪录片《轮回》中视听语言的运用
这 种 大 全 景 和 大 特 写 里克这 是即其《 失衡生活》 、 《 巴拉卡》 、 《 天 本 歌 姬 的含 泪心 酸 ,
纪录片最 大的特点就是纪实性 , 它 与 电视上 比较热播的新闻片不同 , 新 闻片注 重事 物的新闻性 , 是根据 对事物真实记 录 后有选择 、 有 目的的剪辑播 出 , 而单纯 的 饰 的反映客观真实 , 这往往更 能引起观众 的共 鸣与思 考 。 1 8 9 5 年法 国路易 ・ 卢米埃 尔拍摄 的《 工厂 的大 门》 、 《 火车进站》 、 《 婴 儿 的午餐 》 等实验性 的影像记录开创 了世 界 电影 的先河 , 然而这些最早 的电影都属 于纪 录片 的性质 , 也就是说 电影艺术最原 始 的功能就是 纪录。 中国纪录 电影 的拍摄
为 了将 人与环境 的关 系表现得更 加深入
具体本 片先大量 采用全 景镜头且 节奏较
慢, 为 的是 突 出 自然 的神奇与 浩瀚 , 随着 内容越 来越 向人类 靠近拍摄 手法 也趋于 中景和 近景 , 节奏也 明显加快 。 然 而本片
想感 情 。 作为世 界第七 大艺术 门类 , 电影
能深入 人心。 同时本片为 了更好 的利用 画 面诠释 主题 在运 动镜头 和构 图方 面也十
纪录片就 是完全 的尊重事 物本真 不加修 工作 已经过 了《 失衡生 活》 和《 巴拉 卡》 的 历程 , 我准备从技术科哲学两个 角度继 续
钻 研 我 喜 欢 的 主题 : 人 类 永 恒 的关 系 ” , 的
时采用推 镜头 和延 时摄影 的手法 将 日月 星河 中的金字塔雕 像表 现得极具 历史沧 桑感, 一 幅岁 月变迁 的景象跃 然于脑海 。 紧接着 在对沙漠 中仅存 的一 间小 屋 的表
BBC大型无对白纪录片《轮回》分析教学文案
轮 回
而纪录片《阴阳》的导演康健宁也认为“解 说词这些非视觉画面的东西是片子构成的外在因 素,会使《阴阳》本身生活的原形态失去意义, 会使作品本身的、应有的生活厚重感被破坏,因 而纪录片材料对象本身的许多生活元素都将被破
坏。”
轮
回
摆脱形式主义
长期以来,
国内纪录片在
政论与文化之
轮 回
细节分析
轮
大型无对白纪录片
轮 回
轮
回
影片信息
导演:罗恩·弗里克 年代:2011 国家:美国 语言:无对白 片长:120分钟
轮
回
罗恩·弗里克 Ron Fricke
美国电影导演 编剧 制片人 摄影师,被 认为是慢速摄影和大型场景电影的大师。
主要作品:《失衡生活》《巴拉卡》
《天玄地黄》《时空》 关于他的工作他说道:“我觉得我的
轮
回 关于解说词地位的讨论
当有学者问张以庆《舟舟的世界》解说词写得特别讲 究,精致,为什么到《英与白》《幼儿园》却放弃使用解 说词?他回答:“当你用画面表达,达不到的话,就要靠 文字和解说来补充。如果你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再说就没 有看得那么丰富了。虽然幼儿园也可以作点解说,可一解 说,就会损失同期声的东西。我重视情感和情绪性东西, 实际上就像作诗一样,‘啊’一声叹息,什么都不用说了。 而且,《幼儿园》也在说啊,是用对话来完成的,有的片 子不用说或许比说要好,你得找到那种方式。而且它还具 有多义性,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感受去判断,我觉得 会更丰富一些。”
天地玄黄
轮
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间的风景
导演: 汤姆·劳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新西兰 语言: 无对白 上映日期: 2012 片长: 52分钟 又名: 令人震撼窒息的画面
纪录片《轮回》的符号隐喻研究
一、纪录片《轮回》主题隐喻纪录片《轮回》是一场跨越25个国家的视觉之旅,罗恩·弗里克花费了五年时间捕捉各种文化中令人震撼的场面,以旁观、冷静的视角展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片名“Samsara”一词来自藏语,表示生命流转循环的意思,罗恩·弗里克使其诉诸逻辑的文学意义被影视文本的镜头所替换和改写。
索绪尔曾把符号视为能指与所指的结合,通过符号载体,人们能够对特定对象事物进行概念联想。
在片中,导演从技术和哲学的角度不断讲述着生与死、人类与地球、生存与环境、宗教与文明相互轮转循环的主题,将观众不断带入到冥想当中,并运用大量非生命体元素符号的交织来呼应现代社会文明与冲突之间的主题。
如影片中的大量宗教仪式活动,社会学认为仪式性事件表现为那些行为高度程序化、形式化,并具有非功利性目的的集体活动,而宗教信仰正是最早的一种仪式性活动。
人们通过仪式性的活动来唤起个人的集体记忆,因此各种具有代表性的宗教仪式活动在影片中反复出现,象征着人类各自的身份认同和文化。
人们通过宗教背后所潜藏的象征和隐喻,将其凝聚成作为集体表象的神话,而属于群体性的宗教,往往也标志着一种文明的诞生。
人类自有部落意识开始,就产生图腾,人类文明的诞生也无不伴随着宗教,宗教与文明总是互相交织,因此导演通过各类宗教仪式的镜头表现着人类的共性与文明。
影视作品中,相对持久而稳定的隐喻可以被称为象征。
纪录片《轮回》中反复出现川流不息的人群、车水马龙的城市,将受众立即带入到人类的现代世界中。
机械化的生产,流水线的运作是现代文明的象征,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镜头符号,如原始部落原住民质朴的生活,与现代社会发展格格不入,不禁让观众反思自己的生存环境,同时呼应现代社会文明与社会冲突的主题。
二、纪录片《轮回》视听语言隐喻(一)视觉隐喻爱因汉姆曾说:“电影是一种手段,但它并不一定产生艺术效果。
”①电影之所以具有艺术性,是因为其通过银幕上运动的画面和声音表达审美意识形态。
轮回纪录片观后感
轮回纪录片观后感《轮回纪录片》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导演通过对人们生活中的轮回现象进行记录和观察,揭示了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观看完纪录片后,我对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轮回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纪录片中,导演首先展示了生与死这一最基本的轮回。
镜头切换到一家医院,人们在医生的救治下一次次从死亡边缘挣脱。
有的患者心脏骤停后被紧急抢救,有的被手术刀拯救于危难中,有的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康复。
这些场景让我感受到人类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也让我意识到每一次生与死的轮回都是一次重生,生命的可贵和无限可能。
接着,导演将视线转向了人类社会中的精神轮回。
他深入到一个精神病院中,记录了一些患者在疯狂和理智之间不断徘徊的状态。
这些患者的精神轮回像是一场无法停止的循环,他们时而追逐着他们脑海中的幻象和幻想,时而又陷入绝望和孤独中。
观看这一幕,我不禁思考人类精神世界中的轮回是否能够被打破,人们是否能够真正解脱出这种精神的牵绊。
纪录片还展示了人类社会中的贫富轮回。
导演前往一个贫困地区,记录了那里贫穷人们的生活状态。
无论是艰辛的劳动还是贫困的生活环境,这些人们仿佛陷入了一个无法逃脱的循环,他们的孩子也注定将会继续这样的生活。
而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现代社会,这种贫穷的轮回也让我感受到社会不公和人们命运多舛的无奈。
观看完纪录片后,我深深地意识到人类社会中的轮回现象并非个例,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种轮回让我对人生和命运有了新的理解。
首先,生命的轮回告诉我们,每一次生命的诞生和消逝都是一次重生的机会。
无论我们经历多少次死亡的边缘,只要我们还活着,就有机会重新站立起来,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我们要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生活。
其次,精神的轮回告诉我们,我们要努力保持理智和清醒的头脑。
生活中会有种种困扰和诱惑,但我们不能被它们所左右,要学会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避免陷入精神的轮回,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轮回纪录片观后感
轮回纪录片观后感引言近日,我观看了一部名为《轮回》的纪录片,该片讲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主题——生命的轮回。
在观看过程中,我被片中呈现出的独特视角和生生不息之力所震撼。
本文将概述纪录片的主要内容,并分享我的观后感和思考。
纪录片简介《轮回》是一部由知名导演制作的纪录片,它以生命的轮回为主线,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生物的生命历程,探讨了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片中通过多个不同的故事线聚焦于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命周期,并通过科学解释和人物访谈等手法引导观众思考生命的本质。
独特的视角《轮回》在纪录片中采用了独一无二的视角,通过微距镜头和高速摄影等技术手段,呈现了生物从诞生到消亡的过程。
在片中可以看到花朵绽放的美丽瞬间、昆虫孵化的奇妙过程以及动物繁衍后代的艰辛旅程。
这些细节和画面使观看者对生命的韧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生生不息的力量这部纪录片以生生不息的力量为主题,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的繁衍过程,向观众传达了生命力的无穷魅力。
我被片中展示的一棵小树苗,从萌芽到成长茁壮,再到风雨过后再生的过程所打动。
尽管面临了无数曲折和困难,但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在环境的限制下,都会展现出生命力的顽强与奇迹。
这种力量让我深思:我们是否也能像大自然中的生物一样,对抗逆境,保持希望并不断发展?生命的循环《轮回》以轮回的循环为线索,描述了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生物的互相依存和复杂的生态系统反映了生命的不断流动和无限延续。
在本片中,我们看到了动物的食物链,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这些都向我们展示了生态系统的精妙之处。
通过这种循环和依赖,每个个体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形成了一个巨大而融洽的整体。
对生命的思考观看《轮回》这部纪录片给了我很多思考的机会。
生命的出生和死亡,无论是对人类还是对其他生物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过程。
生命的轮回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
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在这个循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纪录片《轮回》赏析
纪录片《轮回》赏析第一篇:纪录片《轮回》赏析纪录片《轮回》赏析历时5年拍摄,足迹遍布五大洲25个国家,才成就了一部可以称为经典的纪录片《轮回》(Samsara),影片中纪录和捕捉了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中震撼人心的画面,构成了一幅视觉之旅,同时也是一场关于人生,关于人与自然的思考之旅。
本片是由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和摄影师——罗恩·弗里克(Ron Fricke)执导并拍摄完成的,他被认为是慢速摄影和大型场景电影的大师,曾凭借一部纪录片《天地玄黄》(Baraka)引发巨大反响,此次时隔20多年,罗恩·弗里克又一次带给人们惊喜,耗资400万美元完成了这部《轮回》。
片名“Samsara“来自藏语,大意是指生命流转循环,即汉语中轮回之意。
罗恩·弗里克用精彩绝伦的画面来诠释这一词义,运用哲理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叙述其想要表达的思想,正如他所说过的:“我准备从技术和哲学两方面角度,更加深入地钻研我最喜欢的主题:人类永恒的关系”。
一、镜头和画面影片中长镜头的运用,使时空变得连续有较好的完整性,完整的记录了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令人感到真实感和亲切感。
在影片中,导演大量使用航拍和俯拍,拍摄了壮观而动人心魄的火山喷发的画面、庞大的缅甸蒲甘寺庙群、荒芜的沙漠、繁华喧闹的都市等等,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给人灵魂上的震撼力。
而为了表现时间上的变化,导演在影片中也大量的使用了定格动画摄影,把自然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变化浓缩为数秒的瞬间,这样使得时光有一种可视感,让人感觉生命的仓促和短暂,造成一种心理荡漾,使人更好地理解影片主题。
比如在拍摄土耳其内姆鲁特山国家公园、约旦佩特拉古城、纳米比亚卡曼斯科小镇和Naukluft国家公园等自然奇观,和都市夜景中的车流、地铁和街道上的人流、工厂内人们的工作等人类活动。
特写镜头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本片中的特写镜头大多运用在人物的眼神上,如拍摄平凡的女工、迟暮的老人、悲伤的艺伎、凝固的雕像等,无需什么动作,一个眼神足够震撼人心。
[美国][纪录][轮回][蓝光720版BD
[美国][纪录][轮回][蓝光720版BD 展开全文
◎译名轮回
◎片名Samsara
◎年代2011
◎国家美国
◎类别纪录片
◎语言无对白
◎IMDB评分 8.4/10 (1,525 votes)
◎片长102 mins
◎导演Ron Fricke
◎简介
《轮回》是一场跨越25个国家的视觉之旅,Ron Fricke花费了5年之间捕捉每种文化中令人震撼的场面,试图建立人类与自然的桥梁。
影片的名字“Samsara”来自藏语,Frricke希望借此诠释其独特的视觉风格。
全片使用70mm胶片拍摄,才得以保证影像如此细腻丰富的质感。
轮回是藏语,意思是“生命,一个概念既亲密和广阔的,明显,斜,为电影制片人马克Magidson和罗恩弗里克谁拥有完善的学科敬畏与世俗精美的画面我们更加转轮;制片人与一离奇的能力,揭示了宇宙的互连,通过与我们的生活运行难以捉摸的电流。
既哲理和技术上轮回将建立在球队的前期工作。
扩大在互连和超越的主题,他们在巴拉卡发展(1992),轮回将集中在出生,死亡和轮回从许多文化的角度。
无论是传统的纪录片,也不是游记,轮回将采取一种非言语的,引导冥想形式,将改变世界各国的观众,因为他们席卷了心灵之旅沿线。
通过强大的图像,影片将照亮人类与大自然的其他部分的联系,展示了我们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地球的节奏。
轮回将成为一个21世纪神话的一部分,揭示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拍摄危及地球部分。
它将结合舞蹈,以及其他当代艺术形式的原始和土着音乐。
花絮
本片是曾以《天地玄黄》带来无言震撼的导演Ron Fricke时隔20年之后再出的新作
◎影片截图
欢迎转贴,您转贴越多下载越快!。
方与圆的轮回
方与圆的轮回《轮回》的大名早有听闻,导演似乎很擅长并喜爱用美奂的镜头来不加思索地创作纪录片,对于这种创作我不置可否。
视觉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热衷于以影像资料代替文字资料作为历史的记录文本,而视觉的直观性也使得影像纪录的方法仿佛更具有客观性。
但可以肯定的是,视觉也具有欺诈性,其含糊程度与文字记录相差无几。
而这种对画面美感的追求,极可能增大影像的欺诈性(我们必然承认美的追求是不含糊的,而美的概念与美感的镜头并不总是同步而行)。
这使得我回忆起这部影片,虽觉印象深刻,但又空空无感。
轮回取自于佛教用语,色界的生死交替不止,如轮盘般转动,而又受三世因果支配。
影片想传达的,显然是交替不止的状态,虽然并没有很好地传达。
对于影片的前一部分,信息处理上掌握得还是很考究,其三个元素构建出了轮回之感。
一是对称构图,对称构图的使用并非传统意义的表现恢弘大气,仅是规规矩矩的对称,来产生轮回的含义,杂乱的东西从来不给人轮回感;二是缓慢且匀速的镜头运动,自下而上的法老像,自俯而仰的佛陀像,都是将读者抽离出来产生严肃的情绪;三是镜头内容的选择,大量的方形、类方形以及圆形、类圆形的物件与建筑具有强大的压迫力,而宗教场所与废墟的则补充了读者对轮回的知觉(据我所知,影像中展现出的宗教几乎都有关于轮回的构想,古埃及人认为时间是循环的,佛教更不必言说),另一方面,沙的出现也带来了浓重的时间轮回之感。
包括结尾部分又重新回到这些元素,那人头攒动的朝拜采用大远景是非常合理且美妙的,微小的人体拟化成沙粒旋转不息,以及超广角镜头的畸变带来的球状感,轮回毕现。
整部影片最令我感动的就是方与圆的运用,不得不承认,这些画面确实给我带来了某种情绪(我个人认为感情经验是作为客体经验的补充且先于客体经验,我倾向于把感情经验称为情绪)或者某种永恒的体验。
而令人失望的是25分钟之后开始的大段大段描述镜头。
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失去了情绪的体验和意义。
这些镜头中掺杂了大量凝视镜头,我们通过眼神传递情绪,这点没有疑问,但突如其来的凝视并没有给情绪带来任何意义,突兀且模糊。
BBC大型无对白纪录片《轮回》分析
细节分析
唯美
高超的摄影技巧,尖端的摄影设备,使 每个镜头都如画般唯美。
现代
快速的内部生活节奏,加之快速的镜头 剪辑和镜头运动,展现了真实的现代生活。
震撼
影片用同样简洁而······ 无需语言 , 无需动作, 一个眼神足够震撼 人心······无不传达出一种平等的态度。
影片简介
本片画质极佳,画面干净细腻,锐度惊人! 配乐同样优美。随手截图,绝对可以做电脑桌 面! 为拍摄本影片,劳开着他的丰田敞篷小 卡车奔走于美国西南部,历时两年。雄伟壮观 的延时摄影,真实纪录了美洲的国家公园!如 果你没体验过斗转星移,日夜星辰......这部延 时摄影能让您在家里亲临体验着令人窒息的雄 伟壮观的美洲国家公园,其中包括阿拉斯加、 优胜美地、大峡谷、大索尔、冰川、大提顿、 锡安、布莱斯峡谷、拱桥等国家公园。
而纪录片《阴阳》的导演康健宁也认为“解 说词这些非视觉画面的东西是片子构成的外在因 素,会使《阴阳》本身生活的原形态失去意义, 会使作品本身的、应有的生活厚重感被破坏,因 而纪录片材料对象本身的许多生活元素都将被破
坏。”
摆脱形式主义
长期以来,国内纪录片在政论与文化之间、纪实与写 意之间摇摆,热衷表面形式的追随模仿,仰仗玩弄技巧标 新立异,缺乏形而上的哲理性思考和向提升人类思维能力 的深度和广度开拓的终极追求。可以说关于解说词地位和 形式的争辩就是中国纪录片历史的一个缩影。解说词主导 的纪录片火了,模仿, 无解说的纪录片火了,模仿。理论 的滞后和批评的麻木,加上媒体宣传性的炒作,使得最有 可能“百花齐放”的纪录片创作,忽冷忽热, 与人们的期 望值渐行渐远,趋于社会文化生活的边缘。判断一部纪录 片价值的标准是哲学、思想、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而 绝非解说词这一单一元素,更不是解说词的多与少,优与 劣。传达对生活的认知,即对人类生命过程及生存状态的 呈现与诠释才是编导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已为经典 纪录片所证明。
循环的冥想——评析新纪录电影《轮回》
循环的冥想——评析新纪录电影《轮回》
高文
【期刊名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22)001
【摘要】纪录片《轮回》是美国电影导演和摄影师罗恩·弗里克继纪录片《天地玄黄》之后的突破性力作.作为一部新纪录电影,《轮回》既没有对白和旁白,也没有字幕,甚至连人声都被去除.尽管没有语言叙事,但画面却意蕴观点,且层次清晰.在生与死的循环往复之间,映射出三重命题:人的自身价值、人类文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一一作出真实的表达.透过延时摄影、移轴摄影、人像摄影的表现手法,糅合超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轮回》以独特的构图视角和美学张力诠释了"生命如同不停旋转的车轮流转循环."
【总页数】4页(P121-124)
【作者】高文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株洲 412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
【相关文献】
1.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冥想诗评析 [J], 刘婧
2.亲亲相隐,历史的轮回还是时代的进步——兼对中西法律中容隐制度的考察和评析 [J], 郭蔚冉
3.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冥想诗评析 [J], 刘婧;
4.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冥想诗评析 [J], 刘婧
5.新纪录电影:走向中国“作者电影” [J], 李道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轮回》纪录片观后感--初醒
《轮回》纪录片观后感--初醒
《轮回》作者第一次从俯看苍生的角度,历史5年,跨越60多个国家,无声无字幕但令人震撼的一部纪录片。
它的震撼不是蝇营狗苟,不是几个罕见的镜头,不是单纯的雄浑壮阔。
关上电脑,回忆出这几个场景:
1)、部落、寺庙、葱郁茂密的树木、静谧的绿色生活。
2)、现代化都市、高楼林立、整洁的城市、密集匆忙的人流、拥挤的地铁。
3)、工业、化工厂房。
机械式的工人,垃圾堆积如山和捡垃圾的人们,住在肮脏拥挤的平民窟。
4)、都市办公室里没人说话,只听见敲键盘的声音。
行为艺术家,把嘴蒙上、眼睛蒙上、耳朵蒙上、最后面目全非。
镜头给中国的最多(1)西藏拉萨
(2)中国军人徐徐走了,威武刚强、但绝不冷漠。
(3)中国武术学校的孩子,朝气蓬勃,生生不息。
(4)中国的饺子和火腿肠工厂
5)、监狱里的犯人。
跳起来街舞。
作者无声胜有声,无国界、无知识水平高低之分、无文化差异之分、无先进与落后之分、无生命与物体之分。
任何一个人看过,包括一字不识的农民考过,都会思考。
我思考两点(1)环境如何维护、(2)人应该怎么活
人为万物之灵。
善于思考、有智慧和情感。
我们是否营营役役、辛苦劳累一生。
2015.3.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演:罗恩·弗里克 年代:2011 国家:美国 语言:无对白 片长:120分钟
罗恩·弗里克 Ron Fricke
美国电影导演 编剧 制片人 摄影师,被认 为是慢速摄影和大型场景电影的大师。
主要作品:《失衡生活》《巴拉卡》
《天玄地黄》《时空》 关于他的工作他说道:“我觉得我的工
作已经过了《失衡生活》,和《巴拉卡》 的历程。我准备从技术和哲学两方面角度, 更加深入地钻研我最喜欢的主题:人类永 恒的关系”。
放映结束 谢谢观看
而纪录片《阴阳》的导演康健宁也认为“解 说词这些非视觉画面的东西是片子构成的外在因 素,会使《阴阳》本身生活的原形态失去意义, 会使作品本身的、应有的生活厚重感被破坏,因 而纪录片材料对象本身的许多生活元素都将被破
坏。”
摆脱形式主义
长期以来,国内纪录片在政论与文化之间、纪实与写 意之间摇摆,热衷表面形式的追随模仿,仰仗玩弄技巧标 新立异,缺乏形而上的哲理性思考和向提升人类思维能力 的深度和广度开拓的终极追求。可以说关于解说词地位和 形式的争辩就是中国纪录片历史的一个缩影。解说词主导 的纪录片火了,模仿, 无解说的纪录片火了,模仿。理论 的滞后和批评的麻木,加上媒体宣传性的炒作,使得最有 可能“百花齐放”的纪录片创作,忽冷忽热, 与人们的期 望值渐行渐远,趋于社会文化生活的边缘。判断一部纪录 片价值的标准是哲学、思想、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而 绝非解说词这一单一元素,更不是解说词的多与少,优与 劣。传达对生活的认知,即对人类生命过程及生存状态的 呈现与诠释才是编导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已为经典 纪录片所证明。
绚烂之极,归于平静 展现了生命轮回的真实历程,世界的本 质,表现了信仰的肃穆。
同期声与解说词
整部影片没有一句解说词与人物对白, 却保留了部分自然声(如风声)使影片显 得独特而新颖,又不减画面容量,反之为 画面增添一种神圣,凝重,肃穆之感,很 好的契合了影片的主题—信仰。表现出对 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敬重之请。从而 达到一种看似无声胜有声的奇妙效果。
题材分析
社会题材与自然美学风格的结合。既有 较强的时代性,新鲜性,复杂性和形象性, 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展现了时代中人们不 熟悉的一面。又有自然美学风格赋予的与 自然题材所表现出的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 较强形式感类似的特点。
长镜头 同期声 解说词
长镜头
影片大量长镜头的运用使时空变得连续 有较好的完整性,给人很强的真实感和亲 切感,同时较完整的记录了原生态的生活。 影片长镜头特点:
影片简介
本片画质极佳,画面干净细腻,锐度惊人! 配乐同样优美。随手截图,绝对可以做电脑桌 面! 为拍摄本影片,劳开着他的丰田敞篷小 卡车奔走于美国西南部,历时两年。雄伟壮观 的延时摄影,真实纪录了美洲的国家公园!如 果你没体验过斗转星移,日夜星辰......这部延 时摄影能让您在家里亲临体验着令人窒息的雄 伟壮观的美洲国家公园,其中包括阿拉斯加、 优胜美地、大峡谷、大索尔、冰川、大提顿、 锡安、布莱斯峡谷、拱桥等国家公园。
细节分析
唯美
高超的摄影技巧,尖端的摄影设备,使 每个镜头都如画般唯美。
现代
快速的内部生活节奏,加之快速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头 剪辑和镜头运动,展现了真实的现代生活。
震撼
影片用同样简洁而凝固的镜头,记录下 平凡的女工,迟暮的老人,悲伤的艺妓······ 无需语言 , 无需动作, 一个眼神足够震撼 人心······无不传达出一种平等的态度。
关于片名轮回
影片的名字来自藏语,意思是“生命, 一个既亲密和广阔的概念,它是对自然与 人类的致敬是也对影片主题的最好诠释。 同时罗恩弗里克希望借此诠释其独特的影 片风格。
主题—信仰
一部优秀的影片如果要成为经典那么它 一定需要个够永恒的主题。而本片的主题 信仰便和爱情一样被奉为人类永恒的主题 和关系。只是相比爱情,信仰要更为深刻, 新颖,集中。这也是正是影片的过人之处。 导演花费了5年时间跨越20多个国家,捕捉 每种文化中令人震撼的场面,试图建立人 类与自然信仰的桥梁。
平凡的女工
迟暮的老人
悲伤的艺妓
个性的青年
神秘的土著
幸存的士兵
微影评
无论你有信仰与否,或信仰是什么,世 界不过是场轮回,再美好或再丑陋的事物 终究要回归原点。因此在你或追求或迷失 的过程中请别忘保持自我,不过分执着。
时间的风景
天地玄黄
时间的风景
导演: 汤姆·劳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新西兰 语言: 无对白 上映日期: 2012 片长: 52分钟 又名: 令人震撼窒息的画面
关于解说词地位的讨论
当有学者问张以庆《舟舟的世界》解说词写得特别讲 究,精致,为什么到《英与白》《幼儿园》却放弃使用解 说词?他回答:“当你用画面表达,达不到的话,就要靠 文字和解说来补充。如果你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再说就没 有看得那么丰富了。虽然幼儿园也可以作点解说,可一解 说,就会损失同期声的东西。我重视情感和情绪性东西, 实际上就像作诗一样,‘啊’一声叹息,什么都不用说了。 而且,《幼儿园》也在说啊,是用对话来完成的,有的片子 不用说或许比说要好,你得找到那种方式。而且它还具有 多义性,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感受去判断,我觉得会 更丰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