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域文化资源利用看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观_以中国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

从区域文化资源利用看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观

———以中国为例*

张胜冰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 要: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具有资源型文化产业的典型特征,对资源的依赖性比较突出。资源型文化产业是

利用文化资源上的比较优势形成文化产业的主导门类和产业类型,其特点是投入少、风险低、回报快,并且同旅游

业形成相互带动的关系,比较符合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中,存在着热衷于打造人

工文化景观和文化复制物的做法,满足人们廉价的审美需要,而对真实形态的文化资源利用重视不够,体现出较强

的政绩色彩和经济利益的追求。我国应走出资源型文化产业的发展困境,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发利用

区域文化资源,推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区域文化资源利用;资源型文化产业模式;文化产业发展观;文化发展规律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5X(2012)01-0081-05

一、资源型文化产业仍是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

从全球范围来看,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普遍模式,尤其是在那些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文化资源已经成为一种重要文化生产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资源成为一种竞争力要素,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文化资源也不例外。中国文化产业具有资源型文化产业的显著特征,[1]对文化资源的依赖性比较突出,这与中国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关,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已成为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在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上形成了资源型文化产业的典型模式,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促进文化产业和区域发展的核心要素,发展文化产业就在于如何开发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使文化资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国家统计局2004年出台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把文化产业划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3个层次、9个大类、80个小类,这与其他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划分很不相同,中国的划分可谓是门类众多,涉及的范围广泛而庞杂,甚至是无所不包。这一划分其实比较偏重于从文化资源的层面进行分类,与我国文化资源状况以及与文化资源有关的产业门类具有密切关系,因此涵盖的内容比较多。这说明,目前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对资源的依赖阶段,资源型文化产业仍然是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的主导模式,各地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主要思考的还是如何加快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许多地方编制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也就成为规划的重要内容。

资源型文化产业的特点是强调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把文化资源开发看作是带动旅游业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文化资源及其产品形态去包装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业的吸引力和附加值,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形成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因此,我们看到,中国各地文化产业最具代表性的门类是文化旅游业,而且是文化产业中最大的门类,文化旅游业创造的增加值通常要占到当地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很大部分,在一些对旅游业依存度比较高的地区占的比例甚至更高。人们甚至认为,旅游产业同文化产业的结合是未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文化成为提升旅游产业品质的重要因素,而旅游

*收稿日期:2011-09-26

作者简介:张胜冰(1957- ),男,山东邹平人,教授,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系主任、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等研究。

同样成为文化产业不可缺少的载体。以云南为例,旅游业是云南省的支柱产业,是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重要性仅次于烟草业,云南的旅游业同文化产业结合得非常紧密,形成相互融合、相互带动的关系,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在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所以云南各级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比较重视,积极性也高,因为文化产业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许多文化资源在世界上具有唯一性,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大优势,云南把建设民族文化大省作为全省三大战略来实施,凸显了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性。由民族文化资源形成的民族文化产业,使得云南成为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的重要代表,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而这些都和旅游业发展有密切关系,因为旅游是它重要的载体,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需要借助旅游这个载体来实现开发的目标,这是典型的文化+旅游的产业模式。不仅在云南,在整个中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都具有这个特点,是我国资源型文化产业最具代表性的地区。

把文化产业同旅游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应该说是符合目前中国国情的一种现实选择,也是中国当前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一种基本模式,这种文化产业模式必然会促使我国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资源开发的热潮,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文化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加快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发展转化,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但我们也要看到,各地在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严重偏差,一些不顾文化发展规律的商业性开发表现得比较突出,甚至变成一种由政府主导的行为,这反映出一些地方的文化产业发展观有背离文化发展要求的倾向,值得我们警惕。这些现象的出现与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源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对资源型文化产业在我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应作深入分析,从中看出它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二、资源型文化产业利弊分析

资源型文化产业的特点在于利用文化资源上的比较优势,形成文化产业的主导门类和产业类型,进而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从有利方面看,资源型文化产业对技术条件和智力因素的要求较低,因而较容易开发利用,可以使文化资源直接变为文化产业,实现产业价值。因为资源型文化产业技术门槛较低,比较容易进入,所以我国很多地区都把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首选,这也是一种投入少、风险低、回报快的方式,比较符合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一般来讲,越是文化资源富集的地区,且具备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越容易形成资源型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我国一些文化资源大省,如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以及西南的云、贵、川等,这些地区的文化产业都是比较典型的资源型文化产业。山东省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200亿元,其中很大部分是属于与文化产业外围层和相关层有关的部分创造的,如文化旅游业、文化制造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业、包装装潢业等,这些部分都与资源状况有关。

文化制造业在我国许多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比较快,不仅成为当地文化产业的重要门类,而且还带动了相关文化产品的出口,如文具、玩具、乐器、视听设备生产、纸张、工艺品等。

中国不仅是一个工业产品的制造大国,也是文化产品的制造大国,在中国文化产品出口中,文化制造业产品占了较大比重,虽然附加值较低,但市场竞争力却很强,是长期以来中国文化贸易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之一。中国的文化制造业实际上是利用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进行加工生产,由于生产成本较低,加之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可以依托中国制造业的强大优势,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制造,形成很强的竞争力和产业优势。例如,浙江省宁波市生产的文具产品,占了中国文具出口市场的五分之一,宁波也因此被称作“中国文具之都”,文具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制造产品。再比如山东省肥城市的桃木工艺品,利用当地丰富的桃木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桃木文化产业,形成了规模化的桃木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渠道,与桃木生产加工有关的上下游企业众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性产业,肥城也因为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打造“中国桃木之乡”。广东省东莞市是中国制造业特别发达的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玩具生产基地,大大小小的玩具生产企业不计其数,构成东莞制造业的重要支撑。东莞的玩具生产和出口,被纳入到文化产业门类中,玩具生产占全球玩具市场的20%,产量非常大,由玩具业构成的产业链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体现出东莞外向型经济的鲜明特征,虽然目前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玩具业受到严重冲击,一些低端的、较小规模的玩具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面临倒闭和破产的危险,但东莞的玩具生产仍然在通过自主创新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寻求新的产业出路,延续玩具产业的辉煌。这些文化制造业都是利用我国文化资源的优势带动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中国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特有模式。

另外,依赖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也容易形成与旅游业的相互带动关系,可以有效推动旅游业的深入发展,这也符合中国许多地区重视发展旅游业的思路,形成旅游中有文化,文化中有旅游的共赢格

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