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身边的逻辑学

合集下载

读书笔记《逻辑学》_三年级作文

读书笔记《逻辑学》_三年级作文

读书笔记《逻辑学》
读书笔记(二)《逻辑学》
魏凤琴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精论:演绎推理
:推理的结论与假设命题具有一致性,即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结论
例如a∈c,b∈a
则必然b∈c。

归纳推理
:ABC具有同样的特征,根据经验将其对比归纳进行推理
例如常见的概率计算等数学问题。

随想:
该书为教材版,固然注重理论的讲解,通篇以“命题”贯穿,说简单点逻辑就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命题的真假,研究过程必然涉及到数学的证明方法(直接证明法、假设证明法、反证法等),论证方式(直接论证、间接论证)体现了思维的严谨性,颇有咬文嚼字之嫌,另外个人认为这也是造成思维定势的源头之一!
第1页共1页。

清晰思考离不开逻辑学——读《身边的逻辑学》有感

清晰思考离不开逻辑学——读《身边的逻辑学》有感

清晰思考离不开逻辑学——读《身边的逻辑学》有感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说“逻辑没有爱情的一半重要,但它能证明事情。

”逻辑能证明人们是不是在跟你胡扯,这样你就能知道真相。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这句取自《圣经》的箴言镌刻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总部的大厅内墙上。

由此可见,唯有清晰思考才能认识真理,洞悉现实,了解事物的真貌。

伯纳·派顿(Bernard M. Patten)的这本《身边的逻辑学》是写给普通读者的逻辑学入门书,它通过引用我们身边的大量实例,不仅说明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教人如何清晰思考和理性生活,目的是让我们辨别出充斥于政治、经济、广告等等之中那些看似合理、实际是谎言的说辞。

书中用传统逻辑学的理论分析了日常交谈、投资建议、传媒宣传等诸多领域的“谎言”:过度概括、模糊定义、错误类比、片面拣选证据、集体思维、回避问题等等。

这本书条理分明又不失幽默,解说深入浅出,举例广泛遍及社会各个领域。

每一章节后还设计了小练习,这让读者阅读时兴趣十足。

最后一章以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故事重温全书的重点。

联系到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本书可谓亲切通俗、简单实用。

下列略举一二。

(一)广告中的过度概括在数学上,从概括到特定的推理称为演绎推理,从特定到概括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

找到反例,就能证明概括有误。

所有科学原则都是暂定的。

比如,光速不变原理是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出发点之一,但2011年9月2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研究结果,科研人员在让中微子进行近光速运动时,其到达时间比预计的早了60纳秒(1纳秒等于十亿分之一秒),对此,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意味着这些中微子是以比光速快60纳秒的速度运行。

如果这一发现被验证为真,将颠覆支撑现代物理学的爱因斯坦相对论。

科学原则尚且如此,我们欣赏过的广告又如何呢?广告中的不合理因素有很多,作者重点研究了过度概括,指出:广告的概括合理必须建立在证据上,而证据必须包括公平的样本,而非刻意挑选的例子。

逻辑学读书笔记

逻辑学读书笔记

逻辑学读书笔记逻辑学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逻辑学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逻辑学读书笔记篇1近来从网上看到一本小书,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不足150页,但读起来感觉越来越厚,不得不佩服外国作者的魅力了,甚至连本书的编辑也感慨:越不凡,越平凡!这本书书如其名,就是《简单的逻辑学》。

本书将逻辑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是准备,为成为一个逻辑思考者而要搭建的必要思想框架。

第二、三章是逻辑的核心,如何建立正确的逻辑思考。

第二章阐述了引导逻辑思考的基础事实,第三章重点是“论证—逻辑思考”的外在表现形式。

第四章,探讨导致非逻辑思考的态度及思维模式。

第五章围绕“谬误—非逻辑思考”的细节展开。

逻辑,作为一个整体,是个宽广、深奥、精彩纷呈的领域,这本书既没有刻板的理论论述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这是一本现实应用的指南,对那些初次接触逻辑的人介绍逻辑的基本原理。

它期待造就实践者,而不是理论家。

通读全书,我比较感兴趣的是逻辑学四大原理之一的“充足理由律”(或称因果原理),即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存在就是合理”。

它告诉我,事物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们都有其自身的根源。

当然“问题”,比如质量问题、投诉问题、收费问题等等,作为事物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理论上,产生其的根源是存在的,也是值得每个人去追寻探究的。

所谓原因,它必能导致我们所观察到的结果,并在结果上留下特定的印记;每一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反映出其根源的特性。

首先,在具体探寻问题根源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从结果出发。

每一个问题必然与其结果之间存在必然的相似之处,是我们要遵循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探寻某个原因的时候,我们不能知道产生某种原因的结果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前面的结果得到关于它的间接的知识。

通过统计、评估结果的强度、分布、性质,我们可以推测出原因的部分特性,这些知识将指引我们继续探寻的方向。

2018-生活中的逻辑学的例子-实用word文档 (8页)

2018-生活中的逻辑学的例子-实用word文档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生活中的逻辑学的例子篇一:生活中的逻辑:结合逻辑学的理论,谈谈生活中的逻辑故事。

生活中的逻辑:结合逻辑学的理论,谈谈生活中的逻辑故事。

(一)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一、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二、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例如:前一段时间看的一部侦探小说。

一个杀人案件发生后,警方通过调查找到了3个嫌疑人A、B、C。

这三个人中有一位就是凶手且哪一位有作案时间则他就是凶手。

换言之,若A有作案时间,则A就是凶手,经调查,A并无作案时间,所以A不是凶手;B也无作案时间,所以B不是凶手。

而根据规则,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都是无效的。

而A和B都没有作案时间,所以AB都不是凶手,那么根据前面所知,这三人中有一位就是凶手,所以C就是凶手,C就有作案时间。

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一、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二、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例如:前面所说的杀人案,只有有作案动机,才会是案犯。

警方调查了C和D,发现D没有作案动机,D不是案犯,而C是案犯,所以C肯定有作案动机。

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二)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从特殊推向特殊的推理。

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给出两个词语,然后选出一组答案,例如:阳光:紫外线A.电脑:辐射 B.海水:氯化钠 C.混合物:单质D.微波炉:微波根据阳光与紫外线的关系,可以得出两者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B海水与氯化钠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故选B。

逻辑学的读书笔记

逻辑学的读书笔记

逻辑学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逻辑学的书,真给我带来了不少有趣的思考和发现。

这可不是那种枯燥乏味、让人昏昏欲睡的书,而是充满了各种新奇观点和实用方法的知识宝库。

书里提到的逻辑概念和方法,让我回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那是一个周末,我和几个朋友约好了一起去商场逛街购物。

那天商场里人特别多,热闹非凡。

我们几个在一家服装店,我看中了一件白色的衬衫,款式简约大方,觉得特别适合自己。

朋友 A 却说:“这衬衫看着太普通了,没啥特色。

”朋友 B 则表示:“白色容易脏,不好打理。

”这时候,按照以往,我可能就会被他们的意见左右,然后放弃这件衬衫。

但因为读了逻辑学的书,我开始用逻辑思维来分析这个情况。

我先想,朋友 A 说衬衫普通没特色,可“特色”这个概念太主观啦。

对我来说,简约就是一种特色,而且它能百搭各种裤子和裙子,适合多种场合,这难道不是一种实用的特色吗?再看朋友 B 说白色容易脏不好打理,这确实是个问题。

但我仔细一想,我平时也不是那种特别邋遢不小心的人呀,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及时清洗,应该不至于让它变得脏兮兮的。

而且,就算真的弄脏了,现在也有各种强力的洗涤剂能帮忙解决问题。

这么一分析,我发现朋友们的观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并不能完全否定我对这件衬衫的喜爱和它对我的适用性。

他们的看法只是基于他们自己的偏好和一些常见的担忧,而没有充分考虑到我的具体需求和生活习惯。

逻辑学教会我,不能轻易被别人的观点带偏,要学会独立思考,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和合理性。

就像这次选衬衫,如果我盲目听从朋友的意见,可能就会错过一件自己真正喜欢又适合的衣服。

我们接着逛,走到了一家鞋店。

我试了一双高跟鞋,样子很漂亮,穿上显得腿特别修长。

朋友 A 又发表意见了:“这鞋跟太高了,走路会很累的。

”朋友 B 也跟着说:“而且价格有点贵,不太值。

”我又在心里默默运用起逻辑学。

朋友 A 说鞋跟高走路累,可我又不是要穿着它去跑马拉松,只是偶尔参加一些重要活动或者聚会时穿穿,累一点也能忍受,为了美嘛。

身边的逻辑学知识

身边的逻辑学知识

1111
- 归纳推理:根据已知的事实或观察到的现象,推断出一般规律或结论。

例如,我们通过观察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推断出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 演绎推理:根据已知的一般规律或原则,推导出具体的结论。

例如,我们根据数学中的勾股定理(a^2+b^2=c^2),可以推导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 假设推理:通过提出一个假设,并根据这个假设推导出结论,如果结论与事实相符,那么假设就可能是正确的。

例如,在科学研究中,研究人员通常会提出一个假设,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是否正确。

- 逻辑谬误:指的是在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不合理的推理方式。

例如,“以偏概全”就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即根据个别事例或局部现象,得出普遍结论。

学习和运用逻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避免出现逻辑谬误,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生活中的逻辑学

生活中的逻辑学

生活中的逻辑学
生活中的逻辑学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做出决策的能力。

逻辑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帮助我们理清头绪,做出明智的选择。

在生活中,逻辑学的应用无处不在。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客观事实和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做出决策。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也需要运用逻辑学来理解别人的想法和行为,以及做出适当的反应。

而在日常生活中,逻辑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做出正确的选择。

逻辑学的应用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不被情绪和主观偏见所左右。

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盲目跟风、冲动行事,而是通过理性分析和思考来做出决策。

逻辑学还可以帮助我们辨别真假信息,避免被谣言和欺骗所蒙骗。

然而,逻辑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需要运用不同的逻辑思维方式。

有时候,我们需要运用归纳法来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有时候,我们需要运用演绎法来推理、分析问题。

逻辑学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

总之,生活中的逻辑学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做出决策的能力。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做出明智的选择。

逻辑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让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更加清晰地思考、更加明智地行动。

《身边的逻辑学》读书报告

《身边的逻辑学》读书报告

《身边的逻辑学》读书报告对于《身边的逻辑学》这本书,刚开始看的是PDF版的,后来读着感觉挺不错的,又加上自己曾经是个理科生,也比较喜欢逻辑这个东西,于是在后期便买了这本书的纸质版。

买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稍微留意下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伯纳派顿,曾任贝勒大学医学院神经肌肉疾病部主任……总之就是神经科方面的医生。

我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神经科的医生,不去写医学方面的书,来写逻辑学,能写的好吗?这不是误人子弟吗!于是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确实不怎么样。

当我慢慢进入这本书的时候,渐渐的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思维方式存在许多漏洞,在许多情况下不能清晰的思考,不能理性的分析问题,更不能清楚的看到事情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这才发现这是经常错误的思考习惯所导致的,而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个矫正思维角度的作用。

虽然在这本书中,作者有时说话也是自我矛盾,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一本不错的逻辑学书籍。

就像戴维罗森菲德医生所说的那样:“这本书讨论了神经学、政治学、经济学与社会学,除了带有自助读物的活力外,也不失哲学与逻辑学的本色……对逻辑学、哲学、政治学以及如何在职场生存有兴趣的人,会觉得这本书是相当有趣且极具娱乐价值的作品。

”以上是对这本书的大致感觉,下面我来具体谈谈读完这本书的感受。

导论:简单的真理不简单“我们有大脑,却为什么不能清晰思考、理性生活?”书的第一页就突然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这么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是的,每个人都有大脑,每个人的大脑都能具有思考的能力,当然,排除一些确实有思维障碍的人;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还会有人,因为一时冲动杀害了自己岳父一家?为什么还会有一些人不能认清真相,老老实实的把钱交给骗子?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人不能做正确的事,以及正确的做事?原因虽然不是极其肯定,但也占了绝对的比例:我们不能清晰的思考!为什么不能清晰的思考?因为我们懒,因为我们懒得去仔细思考,我们习惯于依赖长久以来建立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就像是动物的应激性。

逻辑学的读书笔记

逻辑学的读书笔记

逻辑学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逻辑学的书,真给我带来了不少新奇的想法和深刻的体会。

这书开篇就讲了逻辑的重要性,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之前遇到的一件事儿。

有一回,我和几个朋友约着一起出去旅游。

我们计划得那叫一个周全,路线、景点、住宿,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可谁知道,刚到目的地,就出了岔子。

我们订的酒店居然跟网上的描述完全不一样!房间又小又暗,还散发着一股奇怪的味道。

这可把我们气坏了,大家决定去找前台理论。

我这人吧,平时还算能说会道,就自告奋勇地冲在了前面。

我跟前台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这房间跟我们在网上预订时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啊!网上的照片那么明亮宽敞,还有漂亮的装饰,可这实际的房间又小又破,这不是欺骗消费者吗?”那工作人员倒是不慌不忙,一脸淡定地回答:“亲,网上的图片只是参考,具体以实物为准哦。

”嘿,我一听这话就来气了,这算什么回答呀!我立刻反驳道:“参考也不能差这么多吧!这差距也太大了,你们这就是不讲逻辑!如果都像你们这样,那随便放几张好看的图片,实际提供完全不同的东西,那还有什么诚信可言?”这时候,我的朋友们也在旁边附和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不满。

可那工作人员还是坚持他们的说法,还说我们要是不满意,可以选择退房,但定金是不退的。

这下我们可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不退房吧,住着实在憋屈;退房吧,定金又打了水漂。

就在大家纠结的时候,我冷静下来仔细想了想。

我发现,他们的这种做法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

他们用虚假的宣传吸引我们预订,然后又以不合理的规定来限制我们的选择,这完全是在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于是,我再次找到了前台,这次我换了一种方式跟他们沟通。

我没有像之前那样激动和愤怒,而是有条有理地跟他们分析这个事情的逻辑错误。

我跟他们说:“首先,你们在网上的宣传和实际提供的服务严重不符,这违背了诚实信用的原则。

其次,你们所谓的‘以实物为准’的说法是不合理的,如果这样的话,那任何商家都可以随意夸大其词,而消费者的权益就无法得到保障。

《逻辑学》读书笔记

《逻辑学》读书笔记

《逻辑学》读书笔记《逻辑学》读书笔记(优秀5篇)你是不是也在找《逻辑学》读书笔记的资料,那就对了,作者精心整理这篇《逻辑学》读书笔记文章,应该可以解答你的疑惑,更多《逻辑学》读书笔记相关的资料,可以右上角搜索。

《逻辑学》读书笔记篇1《逻辑学》读书笔记日期:2023年6月15日书名:《逻辑学》X页数:100-120页【读书心得】《逻辑学》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逻辑学的本质和重要性。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逻辑学不仅仅是推理和论证,它还是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

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逻辑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概念、推理、证明等,让我受益匪浅。

【主要内容】1.逻辑学的定义和作用:作者介绍了逻辑学的定义,即研究推理和论证的学科。

逻辑学在哲学、科学、法律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2.概念的定义和分类:作者介绍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概念是逻辑学的基础,正确理解和使用概念是推理和论证的前提。

3.推理的规则和方法:作者介绍了推理的基本规则和常用的推理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等。

正确运用推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得出可靠的结论。

4.证明的定义和步骤:作者介绍了证明的基本定义和步骤,即通过一系列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

证明是逻辑学的重要应用领域,正确证明论点是科学方法和法律论证的基础。

【思考问题】1.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学?2.逻辑学在科学方法和法律论证中的应用是什么?3.逻辑学的发展前景如何?【建议与改进】1.增加案例分析:建议作者在书中增加一些案例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逻辑学的应用。

2.强调实践操作:建议作者在书中强调逻辑学的实践操作,如写作、辩论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逻辑学的方法。

《逻辑学》读书笔记篇2《逻辑学》读书笔记今天我阅读了一本名为《逻辑学》的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逻辑学的理论和实践。

作者通过对逻辑学基本概念的阐述,阐述了逻辑学的历史和现代应用,并探讨了逻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作者详细阐述了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如命题、推理、论证等。

2024年身边的逻辑学读后感

2024年身边的逻辑学读后感

2024年身边的逻辑学读后感近年来,逻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它不仅在学术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为一位对逻辑学感兴趣的人,我非常庆幸能够阅读到2024年身边的逻辑学这本书,它不仅令我对逻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启发了我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

首先,这本书对逻辑学知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涵盖了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逻辑学的起源、发展和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认识到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规律和推理方法的学科,它帮助人们正确运用思维,准确地判断和推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决策,通过运用逻辑学的原理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清思路,减少错误判断的可能性。

其次,这本书不仅介绍了逻辑学的理论知识,还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例来说明逻辑学的应用。

这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逻辑学的实际意义。

例如,书中提到了一个关于谬论的案例,让我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别有用心的人故意使用谬论来误导我们的思维,通过学习逻辑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辨别和应对这些谬论。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关于推理和演绎的实例,让我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具体。

这些案例和实例的引用使得逻辑学的知识更加生动有趣,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再次,这本书还对逻辑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为我提供了很多启发。

逻辑学在科学研究、法律、商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逻辑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科学研究中的数据和证据,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在法律领域,逻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案件的事实和证据,减少错误的判决和冤假错案的发生;在商业领域,逻辑学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和决策,提高经营的成功率。

这些领域的应用实例让我认识到逻辑学并不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工具。

最后,这本书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逻辑学的知识。

《生活中的逻辑学》读后感

《生活中的逻辑学》读后感

《生活中的逻辑学》读后感篇一《生活中的逻辑学》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超有意思的书,叫《生活中的逻辑学》。

这一路读下来,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一开始,我觉得逻辑学这东西,肯定特别高深莫测,枯燥乏味。

但翻开这本书之后,我发现我大错特错啦!它就像一个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神秘魔法师,悄悄地操控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

书里讲了好多有趣的例子,比如说那个“白马非马”的辩论。

我就在想,也许这世界上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简单直接。

就像有时候我们觉得某个决定肯定没错,可按照逻辑学一分析,可能就漏洞百出。

读着读着,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平时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经常是想到哪儿算哪儿,毫无逻辑可言。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我才会经常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比如说买东西的时候,只看到打折便宜,就冲动地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回家才发现“哎呀,我咋这么傻!”不过,我觉得这本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比如说,有些例子解释得太复杂了,让我看得云里雾里的。

我就在想,难道就不能说得更简单易懂一点吗?但反过来一想,可能正是这种有点难度的挑战,才能让我更努力地去思考,去理解。

总之,读了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好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这一路,真好!我知道了要更加严谨地思考问题,不能再稀里糊涂的啦!篇二《生活中的逻辑学》读后感哇塞!读完《生活中的逻辑学》,我真的是感慨万千啊!说实话,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逻辑学?这能有多有趣?”可没想到,越读越上瘾,就像发现了一个宝藏!书里那些关于推理和论证的内容,让我恍然大悟。

原来我们平时随口说的话,随便做的决定,背后都可能隐藏着逻辑的漏洞。

比如说,有人说“吃水果对身体好,所以要拼命吃水果”,这听起来好像有道理,可仔细一想,也许这逻辑就不对呀,啥东西过量了都不好,对吧?我自己也反思了一下,以前和朋友争论问题,总是争得面红耳赤,觉得自己肯定是对的。

现在才明白,可能我那时候根本就没有用对逻辑,只是在盲目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读书笔记1】身边的逻辑学

【读书笔记1】身边的逻辑学

身边的逻辑学读后感在序言中,作者的论证语言和思维都十分的华美,让人一眼看上去既赏心悦目,又意义无穷。

清晰思考能够让我们洞察现实,而不是事物的理想面貌,避免我们陷入危险的境地。

在现代社会中,有些时候人的性格是“一往无前”的,比如最近很火热的“黄晓明学”,起因是他只想自己想做的,而不管别人的意见。

而作者在序言中也给出答案:一厢情愿的思考是行不通的,它还可能带来危险。

作者用飞行员的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一厢情愿的思考掌权,轻则带来不便,重则会有生命危险。

而黄晓明在中餐厅一意孤行的热点事件也给他本人的名誉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也印证作者提出的“异常自满且从不怀疑自己的人容易出错”的原则。

在同龄大学生中,现在有不少人开玩笑说要做“一个不会思考的快乐肥宅”,而作者狠狠地鞭挞这种思考,因为在他看来:“无论如何,清晰思考利多于弊”,并且这思考的意义不仅仅只停留在表面,他所说的思想是颠覆与革命的、破坏与恐怖的,并且可能会带来麻烦。

对此,我认为作者过于深入,脱离了他所讲的“思想”主题。

之所以会出现“快乐肥宅”现象可能只是因为思想懒惰,我们不想强迫自己做持续性的思考,除非Deadline来临。

而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人们坚持思考这件有趣的事情。

最近几月的香港事件沸沸扬扬,国内外的媒体都有选择性的报道。

所以在此我非常认可作者提出的“当心电视与大众媒体”。

我曾关注过国外主流媒体对废青事件的报道与国外网友的评论,画风清奇,且与国内媒体南辕北辙。

很好的地说明了媒体只选择让人们看到媒体让他们看到的事件。

评论下方也是一群无脑外国人抨击民主自由的阵地。

作者提出要当心电视与大众媒体,因为它们是清晰思考的敌人。

美国媒体人士自诩美国社会是一个自由进取、个人主义与理想主义并存的社会,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空话,美国只不过是一种集中管理的工业文化,背后的来源则是物质主义,人道主义只是一种不起眼的点缀。

美国电视的主要所有者和控制者是大财团,那可想而知给民众塞的新闻会是为谁服务?我想反正不会是真相。

身边的逻辑学读书笔记

身边的逻辑学读书笔记

身边的逻辑学读书笔记这本书主要讲述了逻辑学的原理与重要性,揭示了生活中一些在逻辑推理下为误的事实与做法,例如过度概括,模糊定义,错误类比,片面拣选证据,集体思维,诈骗,回避问题等等,同时本书提出了正确运用逻辑学去思考的许多原则,并在书的最后选取《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片段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际分析。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这条原则:电视与大众媒体容易让人变笨。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这么一个警告:当心电视与大众媒体。

它们是你的敌人,是清晰思考的敌人,通常也是任何思考的敌人。

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考虑,因为电视与大众媒体的受众多而广泛,所以它们阐述事情时必然要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

然而有些事情,并不是简简单单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的。

电视与大众媒体为了使资讯通俗易懂,易于被受众接受,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必然会使人们对事件持有不同程度的误解。

而且在它们的措辞中,有时又含有明显的于它们有利的舆论导向,便极容易引导受众往其想要的方向发展,推动舆论。

而这些媒体的受众,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变成了被利用的一颗颗棋子,任人摆布而不自知。

因此,我想说,当心大众媒体,更要剖析大众媒体的舆论导向,保持理智,静观事态,而不是把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有一句话说得好:让新闻飞一会儿。

意思就是说,当有件大新闻在各个媒体平台上被炒作得红红火火时,不要不明事理就去下结论,而是让事件继续被跟踪报道下去,待到事件水落石出时在盖棺论定也未尝不可。

托马斯·杰裴逊针对时下大众媒体的发展说了这么一句话:比起读报纸的人,不读报纸的人知道的东西更多,因为他们的脑子里不会塞满错误信息。

马克·吐温与所见略同,他认为真正造成伤害的,不是他不知道的事情,而是他已知的事都是不真实的。

两位伟人言下之意当然不会是劝我们远离大众媒体,而是告诫我们,在接受大众媒体传播的信息时,要保持清晰思考,凡事多问问,为什么是这样,这件事情是真的吗?等等。

若想在大众媒体横行的今天,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的思考实属不易。

逻辑学读书笔记

逻辑学读书笔记

逻辑学读书笔记【篇一:实用逻辑学读书笔记】《实用逻辑学》读书笔记—zxm12【篇二:简单逻辑学读后感】《简单逻辑学》读书笔记清晰高效地思考,与人顺通的沟通,正确的思想来自正确的逻辑,从逻辑学原理到基本根源和主要形式。

逻辑学给你清晰高效的最强大脑,让你从容处置一切事物。

第一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解剖逻辑学,从客体开始,首先,确认一个物体和事实,即书中所说的确认事实和观念及对象,再次,留意其本源,追根溯源,将观念联系事实,之后确认事实,将其付诸语言,进行有效沟通,此过程还要保持全神贯注的意念,避免模糊和多以的语言,将想表达的真相还原。

第二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逻辑学的基本原理有四:1):同一律 2):排中律 3):充足理由律 4):矛盾律,其中,最重要的是矛盾律。

基本原理解释了逻辑学的基本要求与内容。

逻辑学中,有灰色地带和人为灰色地带,无法看清事实真相的我们,正处于灰色地带中,但此时我们无须慌张,要满怀希望地走出去。

万物总有其根源,我们需要刨根问底的精神去探寻,还要区分原因,才能明白事物的本质。

逻辑学中的直言命题和普通命题教你如何客观去描述事物的范围和定义,定义术语让你跟准确的表达事物和想法。

第三章:论证:逻辑学的语言论证就是一个程序,首先,建立一个论证,然后,从全程到特称,从特称到全称两种方式去论证去断言即将谓项附于主项一个命题。

特别要注意否命题中的全程否命题和特称否命题。

如果有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去定义一件事,最好用肯定命题。

比较,人脑善于比较,再去论证相同属性。

要等得出论证需要正确的我结构和内容,这需要我们关注事实,联言论证也好,条件论证也好都是,都要关注前提想关性,一般论证都有三段式结构。

第四章:非逻辑思维的根源怀疑论中有极端怀疑者和中度怀疑者。

两者都是片面的。

不可知论者不否定真相的存在也不认为他遥不可及,只是认为人们认识的真相甚少。

要求我们应该去探索浩瀚的知识,而不是逃避不可知论。

就像玩世不恭和盲目的乐观主义都是不可取,这些人都眼光狭窄,他们属于情绪论证中一种吧。

简单的逻辑学优秀读后感

简单的逻辑学优秀读后感

简单的逻辑学优秀读后感简单的逻辑学优秀读后感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简单的逻辑学优秀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简单的逻辑学优秀读后感1逻辑学不仅仅是辩论社会里的利器,更是日常生活中表达阐述自己的手段,像极了血肉人类的骨骼。

刚入职场年轻人需要用逻辑阐述表达自己,老练的管理者更需要用逻辑清晰的传达自己的命令。

只有先定好目标基调,才能一步步的完善细节,用最短的时间向着共同的目标大步迈进。

在工作中,逻辑能力强的同事,总能把事情讲解的非常清楚,而逻辑能力弱的同事,需要我们引导之后,才能把工作汇报清楚。

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情况,后者占多数。

我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逻辑和辩论的训练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讲不太多,但我们工作中更多的是学习西方国家的管理理论来经营公司,因此需要多多训练自己的逻辑能力,才能在沟通中得心应手。

逻辑学更给了我们质疑的勇气。

越长大越对于常态的事情,只要多数人支持,我们就收起了我们的言语,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质疑。

任由他们玩弄混淆前提结论,向我们投递着这样那样的信息垃圾。

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五分钟就能浏览一个小新闻,俩分钟能够看完一个小视频,掐头去尾不用逻辑质疑,只能让千百个人都成为网络机器。

就像那句话,我不知道网上戾气为何那么重,喷子那么多,是网友不出门还是身边人不上网?同时由于自己的无知,我们不敢接受质疑,甚至不能面对问题,只能对咨询的人冷嘲热讽,大吼着存在即合理,逼迫着别人接受。

简单的逻辑学优秀读后感2之前有阅读过哲学和逻辑学,按照正式的书面语言表述的话:逻辑学和哲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如果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你也可以将它们定义为一项技能。

而我通过比较,个人认为逻辑学理论比哲学更好理解,而且实用性更强,范围也更广。

哲学是一门教会你如何认知世界,如何思考。

而逻辑学,更像是一个认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逻辑学是什么---读书笔记

逻辑学是什么---读书笔记

逻辑学是什么---读书笔记第一篇:逻辑学是什么---读书笔记逻辑的原意是言语、概念、思想、理等。

作为哲学术语逻辑指世界的普遍规律,思维的规律、规则,思维的形式及规律;客观事物的规律及过程;指一个人做事严谨有章程,或生活中一些固定不变的习惯。

逻辑起点是经过反复抽象出来的本学科源头的核心,是连接本学科系统内与系统外各概念和范畴的关键点。

综上所述;逻辑起点就是,某事物的源头、理论的基础和关键点,再结合逻辑学的原理加以连接和指导概况,所形成的系统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思维性表达。

逻辑起点是最简单、最抽象的规定;揭示对象最本质的规定;第二篇:《逻辑学是什么》读书笔记《逻辑学是什么》读书笔记上个月在旧书店看到了《逻辑学是什么》这本书。

我觉得这本书很不错,于是就做了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逻辑启蒙书,沿着两条线索进行叙述:一条是历史的线索。

作者在每一章的序言部分都向我们介绍一个哲人,让我们与那些伟大的逻辑学家们面对面的交谈,从而了解到他们的性格与贡献,同时也了解到逻辑学的来龙去脉与历史发展。

我想,这种历史性地介绍是大有裨益的,它会让我们对逻辑学有更加系统的认识,而且这种历史的厚重感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任何一门学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条线索就是逻辑学的体系构架和基本内容,这也是全书的重点所在。

作者用生动幽默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逻辑的起源、逻辑是什么、命题逻辑、词项逻辑、谓词逻辑、归纳逻辑、批判性思维以及逻辑学的地位等内容。

作者在第一章“逻辑起源于理智的自我反省”中向我们介绍了几个著名的悖论——说谎者悖论、芝诺悖论、半费之讼和麦加拉疑难。

还介绍了公孙龙的论断和逻辑的基本规律,让我们对逻辑有了一种感性的认识。

接着,作者在第二章则揭示出逻辑的本质,即“逻辑是关于推理和论证的科学”。

通过读书,我了解到欧洲中世纪发生过关于信仰和理性关系问题的论战,一方是极端信仰主义,另一方是理性护教主义,他们用若干理性的论断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边的逻辑学读后感
在序言中,作者的论证语言和思维都十分的华美,让人一眼看上去既赏心悦目,又意义无穷。

清晰思考能够让我们洞察现实,而不是事物的理想面貌,避免我们陷入危险的境地。

在现代社会中,有些时候人的性格是“一往无前”的,比如最近很火热的“黄晓明学”,起因是他只想自己想做的,而不管别人的意见。

而作者在序言中也给出答案:一厢情愿的思考是行不通的,它还可能带来危险。

作者用飞行员的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一厢情愿的思考掌权,轻则带来不便,重则会有生命危险。

而黄晓明在中餐厅一意孤行的热点事件也给他本人的名誉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也印证作者提出的“异常自满且从不怀疑自己的人容易出错”的原则。

在同龄大学生中,现在有不少人开玩笑说要做“一个不会思考的快乐肥宅”,而作者狠狠地鞭挞这种思考,因为在他看来:“无论如何,清晰思考利多于弊”,并且这思考的意义不仅仅只停留在表面,他所说的思想是颠覆与革命的、破坏与恐怖的,并且可能会带来麻烦。

对此,我认为作者过于深入,脱离了他所讲的“思想”主题。

之所以会出现“快乐肥宅”现象可能只是因为思想懒惰,我们不想强迫自己做持续性的思考,除非Deadline来临。

而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人们坚持思考这件有趣的事情。

最近几月的香港事件沸沸扬扬,国内外的媒体都有选择性的报道。

所以在此我非常认可作者提出的“当心电视与大众媒体”。

我曾关注过国外主流媒体对废青事件的报道与国外网友的评论,画风清奇,且与国内媒体南辕北辙。

很好的地说明了媒体只选择让人们看到媒体让他们看到的事件。

评论下方也是一群无脑外国人抨击民主自由的阵地。

作者提出要当心电视与大众媒体,因为它们是清晰思考的敌人。

美国媒体人士自诩美国社会是一个自由进取、个人主义与理想主义并存的社会,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空话,美国只不过是一种集中管理的工业文化,背后的来源则是物质主义,人道主义只是一种不起眼的点缀。

美国电视的主要所有者和控制者是大财团,那可想而知给民众塞的新闻会是为谁服务?我想反正不会是真相。

那么,我们可以据此推断,废青们早已被外国媒体异化的自由民主思想或许是此次暴动的渊源。

所以作者认为清晰思考才能做到正确,才能让人了解到隐藏信息,从而避免一叶障目,用全面的复杂的辩证的思维去扳正歪曲的思考,在思考与灾难的竞赛中获得胜利。

对事物的真实本质,科学家可能一无所知。

科学的主要局限就是人们往往高估科学知识,过于高估科学赋予的力量与控制。

鉴于目前科学的无知程度,当固有的科学定律被日益发展的理解认识推翻时,我们感到的应是高兴,并非害怕与惊讶。

作者说概括技巧是思考的核心,但它也涉及到过度简化,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所有、一切”等具有绝对意义概括化的词语,不要相信任何总括性的保证,不要遵照总括性的保证行事。

微博上经常会有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引爆舆论关注,比如:“魏则西事件”、“华农兄弟”,你总会在评论的下方看见两大主阵营,“感性派”和“理性派”,大家各执一词,谁也不会屈服于谁,甚至于引起骂战。

这种现象便是作者所说的“非黑即白的思考”,如果不能思考反面证据或反面立场,则是一种推理错误。

当然作者的逻辑思维是行得通的,但我觉得作者的论断有失公允,因为只有在不同思维中碰撞出来的火花才能引发出变革的动力,我们不能让所有人都站在反面思考,那样的海纳百川不会对社会发展有长久裨益。

关于“模糊定义”,作者解释道:每个陈述都有两个含义---公开含义和隐
含含义,我们应用精神分析去解释隐藏含义,避免其带来的危险。

简单的字词也会有丰富的含义,特别是那些模棱两可的词语。

从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溢美之词和错误表述中挖掘出真相与现实,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优势,就能享受清晰思考所带来的力量。

小时候的我们一定听过老人家说的“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我在懵懂无知的时候是非常深信这句话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累积,我也明白了其中的谬误。

与此项对应的是作者提出的原则“在时间中接续的两件事物,不一定有因果关系。

”所以就算一个事件接着另一个事件发生,也不能假定他们有因果关系。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情绪的俘虏,比如“经历一周的辛苦学习后,周末时我因为校车没等我,就生气不想去上二专。

”但很少有事情像我们希望的那么简单。

情感越多,理性的能力就越少。

不去上二专的后果就是可能会被点名,平时分会低,所以尽管不安,但保持怀疑的态度或许比盲从感情来得有用。

不管到哪里,意见都只是意见。

情绪越激动,越无法清晰思考。

所以最后还是会选择去上二专,毕竟学习至上。

关于诱导性问题,经过阅读后我发现经常在心机深成者或官场老手中上演,而我经常不敌同龄心思细腻者,作为被诱导一方跌过许多坑。

所以以后一定要留意暗示或未明示的假定,变被动为主动。

如果是急性子或者大大咧咧之人,经常会“拿着半截就开跑”,与这样的人相处是必须得小心再小心,叮嘱再叮嘱,因为我班班长就是这样的人,与她共事必须得费神想到她想不到的地方并且提醒她,经常容易忧虑过甚。

所以我必须得让她看到这一章节。

作者说道要学会评估所有相关且适当的可得证据以判定真理。

证据必须直接关联结论,并且必须在数量、种类与重要性上足以支持结论。

在你处理某件事物之前,务必确定它具有重要性。

首先问自己:那又如何?谁在乎呢?如果答案是你不在乎,以及这项信息与你无关或不适用在你身上(包括电视上99%的内容),那就忘了这件事,去做其他有趣的事。

如果答案是你在乎,那么就处理这项信息,测试证据的相关性与适当性。

总的来说,对逻辑学的固有印象就是是一门复杂的学科,但这本书深入浅出,简单易懂,道理深刻,说教意味过重却瑕不掩瑜。

虽然作者举例大部分都是国外的,但自己吸收内化后也能与国内实事联结起来,并且将之运用在自己与周围人的生活中,是一本对自己大有裨益的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