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身边的逻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边的逻辑学读后感
在序言中,作者的论证语言和思维都十分的华美,让人一眼看上去既赏心悦目,又意义无穷。清晰思考能够让我们洞察现实,而不是事物的理想面貌,避免我们陷入危险的境地。在现代社会中,有些时候人的性格是“一往无前”的,比如最近很火热的“黄晓明学”,起因是他只想自己想做的,而不管别人的意见。而作者在序言中也给出答案:一厢情愿的思考是行不通的,它还可能带来危险。作者用飞行员的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一厢情愿的思考掌权,轻则带来不便,重则会有生命危险。而黄晓明在中餐厅一意孤行的热点事件也给他本人的名誉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也印证作者提出的“异常自满且从不怀疑自己的人容易出错”的原则。
在同龄大学生中,现在有不少人开玩笑说要做“一个不会思考的快乐肥宅”,而作者狠狠地鞭挞这种思考,因为在他看来:“无论如何,清晰思考利多于弊”,并且这思考的意义不仅仅只停留在表面,他所说的思想是颠覆与革命的、破坏与恐怖的,并且可能会带来麻烦。对此,我认为作者过于深入,脱离了他所讲的“思想”主题。之所以会出现“快乐肥宅”现象可能只是因为思想懒惰,我们不想强迫自己做持续性的思考,除非Deadline来临。而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人们坚持思考这件有趣的事情。
最近几月的香港事件沸沸扬扬,国内外的媒体都有选择性的报道。所以在此我非常认可作者提出的“当心电视与大众媒体”。我曾关注过国外主流媒体对废青事件的报道与国外网友的评论,画风清奇,且与国内媒体南辕北辙。很好的地说明了媒体只选择让人们看到媒体让他们看到的事件。评论下方也是一群无脑外国人抨击民主自由的阵地。作者提出要当心电视与大众媒体,因为它们是清晰思考的敌人。美国媒体人士自诩美国社会是一个自由进取、个人主义与理想主义并存的社会,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空话,美国只不过是一种集中管理的工业文化,背后的来源则是物质主义,人道主义只是一种不起眼的点缀。美国电视的主要所有者和控制者是大财团,那可想而知给民众塞的新闻会是为谁服务?我想反正不会是真相。那么,我们可以据此推断,废青们早已被外国媒体异化的自由民主思想或许是此次暴动的渊源。所以作者认为清晰思考才能做到正确,才能让人了解到隐藏信息,从而避免一叶障目,用全面的复杂的辩证的思维去扳正歪曲的思考,在思考与灾难的竞赛中获得胜利。
对事物的真实本质,科学家可能一无所知。科学的主要局限就是人们往往高估科学知识,过于高估科学赋予的力量与控制。鉴于目前科学的无知程度,当固有的科学定律被日益发展的理解认识推翻时,我们感到的应是高兴,并非害怕与惊讶。作者说概括技巧是思考的核心,但它也涉及到过度简化,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所有、一切”等具有绝对意义概括化的词语,不要相信任何总括性的保证,不要遵照总括性的保证行事。
微博上经常会有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引爆舆论关注,比如:“魏则西事件”、“华农兄弟”,你总会在评论的下方看见两大主阵营,“感性派”和“理性派”,大家各执一词,谁也不会屈服于谁,甚至于引起骂战。这种现象便是作者所说的“非黑即白的思考”,如果不能思考反面证据或反面立场,则是一种推理错误。当然作者的逻辑思维是行得通的,但我觉得作者的论断有失公允,因为只有在不同思维中碰撞出来的火花才能引发出变革的动力,我们不能让所有人都站在反面思考,那样的海纳百川不会对社会发展有长久裨益。
关于“模糊定义”,作者解释道:每个陈述都有两个含义---公开含义和隐
含含义,我们应用精神分析去解释隐藏含义,避免其带来的危险。简单的字词也会有丰富的含义,特别是那些模棱两可的词语。从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溢美之词和错误表述中挖掘出真相与现实,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优势,就能享受清晰思考所带来的力量。
小时候的我们一定听过老人家说的“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我在懵懂无知的时候是非常深信这句话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累积,我也明白了其中的谬误。与此项对应的是作者提出的原则“在时间中接续的两件事物,不一定有因果关系。”所以就算一个事件接着另一个事件发生,也不能假定他们有因果关系。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情绪的俘虏,比如“经历一周的辛苦学习后,周末时我因为校车没等我,就生气不想去上二专。”但很少有事情像我们希望的那么简单。情感越多,理性的能力就越少。不去上二专的后果就是可能会被点名,平时分会低,所以尽管不安,但保持怀疑的态度或许比盲从感情来得有用。不管到哪里,意见都只是意见。情绪越激动,越无法清晰思考。所以最后还是会选择去上二专,毕竟学习至上。
关于诱导性问题,经过阅读后我发现经常在心机深成者或官场老手中上演,而我经常不敌同龄心思细腻者,作为被诱导一方跌过许多坑。所以以后一定要留意暗示或未明示的假定,变被动为主动。
如果是急性子或者大大咧咧之人,经常会“拿着半截就开跑”,与这样的人相处是必须得小心再小心,叮嘱再叮嘱,因为我班班长就是这样的人,与她共事必须得费神想到她想不到的地方并且提醒她,经常容易忧虑过甚。所以我必须得让她看到这一章节。作者说道要学会评估所有相关且适当的可得证据以判定真理。证据必须直接关联结论,并且必须在数量、种类与重要性上足以支持结论。在你处理某件事物之前,务必确定它具有重要性。首先问自己:那又如何?谁在乎呢?如果答案是你不在乎,以及这项信息与你无关或不适用在你身上(包括电视上99%的内容),那就忘了这件事,去做其他有趣的事。如果答案是你在乎,那么就处理这项信息,测试证据的相关性与适当性。
总的来说,对逻辑学的固有印象就是是一门复杂的学科,但这本书深入浅出,简单易懂,道理深刻,说教意味过重却瑕不掩瑜。虽然作者举例大部分都是国外的,但自己吸收内化后也能与国内实事联结起来,并且将之运用在自己与周围人的生活中,是一本对自己大有裨益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