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工业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加快呼伦贝尔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快呼伦贝尔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相 比,原煤产量增长 1 . 3倍;发 电量增长 1 . 4 倍 ;水泥增长 3 - 2倍;乳制品增 长 1 . 9倍 ;机 制纸及纸板增长 5 . 6 %;铅精 矿含铅量 、锌精 矿含锌量分别增长 8 2 . 6 %和 7 3 . 1 %。 2 、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注重经济 结构调整 ,促进三次产 业协调 发展 。非公有 制经济占全市 G D P的 比重达到 5 0 . 1 %。三次 产业 由2 0 0 5年的 2 7 . 5 : 3 0 . 5 : 4 2 . 0调整 为 2 0 1 0 年的 l 9 . 6 :4 2 . 1 :3 8 - 3 ,工业 占 经济 总量的 比 重 由2 3 . 9 % 提 高到 3 6 . 2 %,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
问题作些分析与思考。


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 一 )我市- r _ , t 经 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 十一五” 时期, 是我市 工业经 济发展进程 中极不平 凡的五年 ,在 市委 、市政 府的正确 领导下 ,坚持美丽与 发展双赢 战略 ,团结带 领全市各族 人民 ,积 极应对金 融危 机等诸 多 困难和挑 战,转变经济 增长方式 ,培育优势 特色产业 ,依托 资源优 势 ,策划建 设了一批 水平 高、转化能力强 、具有我市特 色的工业 项 目,确保 全市工业经 济持续 、快 速发展 , 工业经济运 行各项指标 创历史最好 水平 ,工 业对全市经济增 长的贡献 率明显提高。
业。
1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全市 规模 以上 工
业企业 由 2 0 0 5年 的 1 6 7户增加到 2 0 1 0年 的 4 2 7户,全部工业增加值 由 2 0 0 5年的 6 9 . 6 4 亿元增加到 2 0 1 0年的 3 3 6 . 9 3亿元, 按可 比价 格计算,年均增长 2 4 . 4 %。2 0 1 0年与 2 0 0 5 年

关于做大做强青川县肉牛羊产业的几点思考

关于做大做强青川县肉牛羊产业的几点思考

|四川农业与农机/2021年6期|>>>杨政国政协青川县委员会,四川广元摘要:广元市青川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等实际,大力发展肉牛羊产业,推动肉牛羊产业突破性发展。

笔者就目前青川肉牛羊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青川农户稳定增收,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肉牛羊产业;对策广元市青川县认真贯彻市委决策部署,结合本地资源优势,下定决心大力发展肉牛羊产业,铆足干劲扛红旗、争第一。

青川县域面积大、载畜能力强,回民数量多,有得天独厚的饲养条件和良好的消费市场。

1发展现状1.1有一定基础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县出栏肉牛0.66万头、肉羊4.27万只;2020年,全县出栏肉牛1.19万头、肉羊8.00万只,分别增长80.30%、87.35%。

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县肉牛存栏3.85万头(其中,能繁母牛1.39万头),出栏1.12万头,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3.33%;肉羊存栏6.24万只(其中,能繁母羊2.86万只),出栏7.84万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4.46%。

全县肉牛养殖场(户)达4236个,其中,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9个,年出栏5~100头适度规模养殖户427个;肉羊养殖场(户)达3669个,其中,年出栏3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46个,年出栏30~300只的适度规模养殖户575个。

预计2021年全县出栏肉牛1.36万头、肉羊8.71万只。

1.2有一定规模2016年以来,在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一系列奖补政策激励下,肉牛羊规模养殖比例逐年提升,全县现有肉牛规模养殖场29个、肉羊规模养殖场46个,培育肉牛羊养殖专合社44个、家庭农场112个,其中,市级以上示范社4个、示范家庭农场6个,涌现出了思原、大荒山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肉牛羊养殖企业。

1.3有一定创新思原、昌泰等肉牛羊养殖企业、专合社通过“企业+农户”“专合社+农户”发展模式,带动了本村及周边乡镇的农户从事肉牛羊养殖,使他们走上了养牛(羊)致富的道路。

对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的几点思考

对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的几点思考

对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的几点思考胡连军【摘要】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近些年科右前旗的发展也证明,工业难则全旗经济难,工业兴则全旗经济兴。

工业主导地位既要喊得响,更要抓得实、抓到位。

基于这样的思维,笔者就科右前旗如何实施好工业主导地位战略谈点思考意见:【期刊名称】《实践(党的教育版)》【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1页(P26-26)【关键词】业主;经济发展;科右前旗;财政收入;工业【作者】胡连军【作者单位】科右前旗旗委办公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33.3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近些年科右前旗的发展也证明,工业难则全旗经济难,工业兴则全旗经济兴。

工业主导地位既要喊得响,更要抓得实、抓到位。

基于这样的思维,笔者就科右前旗如何实施好工业主导地位战略谈点思考意见:立足旗情,准确定位。

科右前旗是一个农牧业大旗,农牧业对于财政的贡献是相对稳定的,但旗域经济要想有大的发展就必须依靠工业的振兴。

实践证明,要实施工业主导战略,必须对旗域工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有清醒的认识、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发挥优势、趋利避害、健康发展。

发挥优势,发展工业。

科右前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新能源方面,首先是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形成了西起桃合木东至察尔森和额尔格图的东西狭长200余公里、南北宽50公里的风带。

期间可安排两个“百万千瓦”风场的建设项目;光伏发电和抽水蓄能项目正在逐步探索。

科右前旗的农牧业资源非常丰富,共有耕地近300万亩,大小牲畜一直保持在320万头(只、口)左右。

近年来科右前旗加大了农牧业产业化的引导力度,投资6000万元,带动民间资本2个多亿,农牧业的基础地位正在夯实。

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和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一些新型企业纷纷入驻,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政策可以进行有效对接,发展潜力与希望巨大。

围绕水资源和科右前旗周边的煤炭资源,重点在阿力德尔、大石寨和归流河三角地带发展煤化工项目。

做强工业的几点思考(一)

做强工业的几点思考(一)

做强工业的几点思考做强园区经济建立工业强县——关于凤翔县工业园区建立的调查与思考工业向园区集中是世界通用的方法。

近年来,凤翔县工业园区经济开展态势强劲,初步形成了“一区七园”的格局。

今后五年,凤翔县工业经济将重点建立“四个百亿、四个十亿”和20个亿元企业。

进一步规划完善“一区七园”,开展壮大园区经济,奋力打造工业经济强县,是当前凤翔县加快经济社会开展的战略课题。

回忆过去:强劲态势令人振奋凤翔县紧紧围绕撤县建市、跨入西部百强县、建立关中明星城市的奋斗目标,按照“推进四化建立四县,构建绿色和谐新凤翔”的战略部署,把工业园区建立和产业集群开展作为率先实现工业化的重要载体,以电力能源、医药化工、机械电子、建材造纸、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七大产业集群开展为重点,突出招商引资和工程建立,狠抓环境整治和根底设施建立,长青、柳林、长虹、陈村、县城新区和六营六大工(产)业园区建立初具规模,川口河建材工业园正在建立之中,七大园区框架根本形成,工业布局日趋合理,园区环境进一步优化,根底设施逐步配套,工业主导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经济核心区地位已经凸显,实现了以工业为龙头带动整体开展和构造转型的历史性跨越。

“七大园区”累计占地面积44.25平方公里,园区内拥有各类企业230户,其中东岭、国电宝二电等规模以上企业21户,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户,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户。

园区总投资第 1 页共7 页突破2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到达82亿元。

投资46亿元的国电宝二电二期、投资64亿元的甲醇、投资10亿元的750千伏变电站等一批重大工程落户长青,投资16亿元的宝平高速和投资24亿元的麟北运煤专线工程已列入规划。

长青工业园成为全省最大的煤电化循环经济开展园区,进入全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点产业园和率先突破的园区。

总投资10亿元、一期投资4.7亿元的天柱水泥工程成功落户建材工业园,实现了凤翔干部群众振兴水泥产业的夙愿。

柳林园区恢复酒厂14户,地方白酒年产量到达9000吨,与1988年酒业鼎盛时期持平,省市期望,全县期待的白酒产业振兴重现新机。

工业发展心得(通用5篇)

工业发展心得(通用5篇)

工业发展心得(通用5篇)工业发展心得篇1工业发展心得: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日益发展,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名关注工业发展的人,我从中学到了很多。

首先,工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就业,促进贸易,增加国内生产总值(GDP)。

例如,智能制造可以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其次,工业是创新的重要源泉。

工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例如,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可以促进企业间协同创新,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

再次,工业是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

工业的发展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例如,绿色技术的推广可以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

最后,工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产生大量的废弃物。

例如,循环经济的推广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绿色发展。

总之,工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创新、生活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可以继续关注工业发展,推动工业的持续进步。

工业发展心得篇2工业发展心得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作为一名从事工业发展工作的人员,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工业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在过去几年中,我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积累了很多关于工业发展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工业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

在工业发展中,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只有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其次,工业发展需要注重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够提高产品的性能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我们需要注重技术创新,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此外,工业发展需要注重人才培养。

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一、引言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建议。

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1.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是我国工业的主体,但受制于技术和市场等因素,存在着低端化、同质化、低效率等问题。

因此,需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手段,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培育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

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机制等手段,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

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1.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和基础。

需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并建立完善的科研评价机制。

2.推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机制等手段,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1.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需要通过优化产业链、提高产品质量等手段,提高企业竞争力。

2.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

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

五、促进绿色发展1.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绿色发展的核心要素。

需要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升级。

2.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手段。

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机制等手段,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六、加强国际合作1.深化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工业发展。

2.加强国际交流国际交流是加强合作的重要手段。

需要通过举办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展览等活动,加强国际交流。

七、结语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建议,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发展、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对提升我市工业产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对提升我市工业产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对提升我市工业产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提升工业产业竞争力是每个城市发展的关键,以下是几点思考:
1.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鼓励技术创新和
新产品开发。

建立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的技术创新平台,提供专业的科研支持和资金
扶持。

2. 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工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协调,形成完整的产业
链条,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

发展新的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提
高整体竞争力。

3.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培
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培训员工,提高员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
场竞争力。

4. 强化金融支持和优惠政策:加大对工业企业的贷款和融资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多
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制定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扩大生
产规模。

5. 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开展国际合作和合资项目。

提供国
际市场情报和对外贸易政策支持,降低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风险和成本。

6. 改善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维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和竞争优势。

总之,提升工业产业竞争力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
展机制。

加强政策支持和服务,培育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工
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工业发展问题与建议

工业发展问题与建议

工业发展问题与建议工业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国家的增长、就业和技术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工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本文将重点关注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严重影响了大气和水资源的质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一些建议如下:1.加强污染治理力度:对于工业企业,应该要求其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规,通过加强污染物处理设备的投入和维护,减少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

2.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可再生能源。

3.加强环境教育宣传: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动整个社会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二、资源消耗问题工业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资源支持,然而资源消耗过大也给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压力。

我们应该找到可替代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决资源消耗问题的一些建议如下:1.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鼓励工业企业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降低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2.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制定并执行更为严格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装备,减少能源消耗,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排放。

3.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工业生产技术含量,增加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

三、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当前我国工业结构仍然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相对薄弱。

产业结构升级是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的重要任务。

解决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的一些建议如下:1.鼓励新兴产业发展: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提供财政资金支持、优化创业环境等,鼓励企业积极转型升级。

2.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使得我国工业发展更加具有竞争力。

关于转变观念进一步推动桂林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_姜路

关于转变观念进一步推动桂林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_姜路

《经济师》2012年第3期●区域经济摘要:桂林市工业经济越来越成为支持桂林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桂林市随着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到来已经到了发展的关键机遇期,要使桂林抓住机遇,突破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就必须实现从思想观念到工作方法的重大转变。

文章从工业规划指导、工业产业布局、工业发展方式、政府管理服务、企业自身发展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转变观念的必要性和实践方式方法的思考,以此来推动桂林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桂林工业经济发展思考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212-03广西桂林作为传统的风景旅游城市闻名于世,但整体经济发展较全区和外省其他同规模城市而言发展速度较慢,发展模式在争论中也未得到很好定位。

近几年桂林市确定把工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突破口以来,工业经济各项主要指标均以两位数的增幅增长,桂林工业加快发展的成效逐渐显现。

“十一五”期间桂林工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全市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507.2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263亿元,年均增长20%,高于“十五”年均增速3.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80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427.6亿元,年均增长18.9%,高于“十五”年均增速4.9个百分点。

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8.6%,比2005年提高8.2个百分点,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3.4∶36.5∶40.1调整为2010年的18.3∶45.3∶36.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4%,对财政贡献率达到50%以上,工业化率由“十五”末的2.0提高到2.2,工业化进程迈入中期阶段。

由此可见,桂林工业目前正处在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和经济发展周期的上升阶段。

如何抢抓机遇,继续加快桂林市工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改变有基础、没实力,有产品、没规模,有特色、没产业,有资源、没优势的现状,在三产旅游为主导的中小城市如何实现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达到产业转型,从而完成城市现代化改造,实现产业发展和旅游经济互为补充,突破城市发展瓶颈,这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工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工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工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工业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快,工业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制定合理的思路和对策来推动工业发展。

以下是我对工业发展的一些思路和对策: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科技创新是工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国家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优化科研环境。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益。

此外,还应鼓励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为了提高工业竞争力,国家应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鼓励其加入高新技术产业链,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三、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人才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

国家应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培养和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加强对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力度。

同时,推动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鼓励人才流动和交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此外,还应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

四、优化外部环境,提升产业竞争力国家应该积极拓展对外开放,加大对外贸易的支持力度。

同时,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进入,增加外贸出口收入。

此外,还应加强对外合作,扩大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工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提升产业竞争力。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业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国家应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处罚,推动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工业发展。

此外,还应加强对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推动能源结构优化。

六、加强政府引导,推动工业协同发展政府在工业发展中应发挥更加积极的引导作用,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产业政策。

加快呼伦贝尔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几点论文

加快呼伦贝尔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几点论文

关于加快呼伦贝尔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二五”期间,呼伦贝尔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发展,是摆在我市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分析与思考。

一、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一)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美丽与发展双赢战略,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等诸多困难和挑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依托资源优势,策划建设了一批水平高、转化能力强、具有我市特色的工业项目,确保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经济运行各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1、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167户增加到2010年的427户,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69.6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36.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24.4%。

2010年与2005年相比,原煤产量增长1.3倍;发电量增长1.4倍;水泥增长3.2倍;乳制品增长1.9倍;机制纸及纸板增长5.6%;铅精矿含铅量、锌精矿含锌量分别增长82.6%和73.1%。

2、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注重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0.1%。

三次产业由2005年的27.5:30.5:42.0调整为2010年的19.6:42.1:38.3,工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3.9%提高到36.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3、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引进了国网公司、华能、大唐、华电、神华、中国黄金、江苏雨润、瑞士雀巢、云南驰宏、东方希望等40多家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初步构建了煤炭、电力、化工、农副食品、石油、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建材、绿色食品、特色种养加工等十大产业集群。

关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铅、 锌冶炼 也 完成 了 淘汰落 后产 能 的任 务 。产业 集
1 我 国有 色金属工 业取得辉煌 成就
11 有 色金属 工业生产持 续快速增 长 .
中度 进一 步提高 , 目前 精炼铜 排前 1位 企业 产量 占 0 全 国总产 量 比例 达 到 7%, 6 电解 铝排 前 1位企 业产 0 量 占全 国总产 量 的 比例达到 6%, 7 形成 了若 干个铝 、
经 济 结 构调整 发 生新 变化 , 球需 求结 构 出现 明显 全 变 化 , 种 形 式 贸 易 保 护 主义 抬 头 , 各 围绕 资 源 、 能 源 、 场 、 术 等 方 面 的竞 争 更 为激 烈 。应 对 全球 市 技 气 候 变 化 , 少温 室 气 体排 放 的新 形 势 , 有 色金 减 使
通 过 自主创 新 和联 合技 术攻 关 , 功研 发 了一 成 大 批 行 业 共性 、 关键 技 术 并 用 于 生 产 , 著提 高 了 显
技 术装 备水 平 , 大增 强 了我 国有 色金 属工 业 的 国 大
际竞 争力 。

足 国 内需 求 , 极 发 展有 色 金 属新 材 料 , 力发 展 积 大
的发 展机遇 , 也面 临着 严 峻挑 战 。
度 明显提高 ; 单位产品能耗进一步降低 , 重金属污 染 得 到 有 效 防控 ; 积极 推 动 境外 资 源开 发 , 一 步 进
增 强 资源保 障程 度 。
33 主要 任务 . 331 大力调整 产业结构 ..
从 国 际环 境 看 , 世界 经 济 正 在缓 慢 复 苏 , 发展 中 国家 , 尤其 是 新 兴 经 济体 快 速 发 展 , 些 发 达 国 一 家 再 工 业 化 , 有 色 金 属 工 业 提 供 了持 续 发 展 空 为 间 。经 济全球 化 深入 发展 , 利 于我 国企业 参 与全 有

工业经济发展建议

工业经济发展建议

工业经济发展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工业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我在这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创新能力创新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因此,政府应制定更加激励和支持创新的政策,并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科研和技术开发。

此外,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激发创新潜能。

2. 优化产业结构当前,我国工业经济结构仍然以传统产业为主导,新兴产业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

因此,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此外,应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构建更加平衡的产业结构。

3. 提升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我国工业技术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应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技术企业。

此外,要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吸引国际优秀科技人才来华工作。

4. 完善产业链产业链的完善可以提高经济集聚效应和综合竞争力。

政府应加强产业链规划,推动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协同效应。

建立产业园区和科技园区,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

5. 促进绿色发展在工业经济的发展中,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是重要的问题。

政府应加强环境管理,推动企业实施绿色生产,加大对环境友好型工业的扶持力度。

同时,加强资源管理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6. 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制定更加精细化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

同时,要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支持工业经济的发展。

以上是我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通过加强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完善产业链、促进绿色发展和加强人才培养,可以推动工业经济实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工业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学习“强工业 兴产业” 专题交流研讨发言稿

学习“强工业 兴产业” 专题交流研讨发言稿

学习“强工业兴产业” 专题交流研讨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事:大家好!我今天的发言题目是“强工业兴产业”。

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题和挑战,也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我将分别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于这个话题的思考和建议。

一、要认识“强工业”的现实意义强工业是指在国民经济总体中,以工业经济为基础,发挥工业的支柱和龙头作用,促进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

强工业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长期繁荣的关键。

我国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决定于我们是否能把握好“强工业”的方向和重要性。

只有重新盘活工业这个国民经济的主力军,才能有效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第二,是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强工业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出路和发展前景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重构。

推进智能制造、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对于提高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是巩固和强化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战略地位。

在国际竞争的大赛场上,强工业可以为中国赢得更大的战略主动权和话语权,促使我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话语权。

二、要探究“强工业”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路径工业是中国经济走向强盛、崛起的重要标志和路径。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需要总结和发扬工业的核心价值和内在逻辑,进一步加强工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促进工业和服务的深度融合,打造一代又一代新型企业家和革命性的创新领袖。

要实现“强工业”的内在逻辑,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要加强工业技术的创新和智力的引领。

国家需要投资建立一批国际领先的工业创新中心,支持企业加强基础技术研究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工业技术和智能制造的发展。

第二,要优化工业供应链和生产体系的配套建设。

需要统筹考虑资源、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多个方面,打造工业科技新型产业生态圈和工业链条的协同发展机制。

对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对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明确工业产业发展向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对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经过“十五”、“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县第二产业在全县的经济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世纪90年代末不足30%上升到2011年的64.5%,全县初步形成了由钒钛磁铁矿采选、钒钛及稀有金属、建材、机械制造、非金属矿制品以及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构成的产业结构。

但由于我县长期以来以农业为支柱,工业化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属于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依赖型经济体系。

然而,在这个思路决定出路的新时代,许多没有资源的地区和城市的发展速度往往超越了资源丰富的地区,我县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资源,要摸清产业现状、明确产业方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工业经济现状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33户,其中年产值过10亿元的2户、过5亿元的6户、过亿元的17户。

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13.8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45.23亿元。

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64.5%,工业对全县GDP增长的贡献率达80.9%;工业年增速达18%;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2.9︰46.5︰30.6调整为2011年的11.8︰64.4︰23.8。

2011年全年生产铁精矿800万吨、钛精矿80万吨、氧化球团300万吨、金红石钛白粉3.75万吨、脱硝催化剂载体二氧化钛6150吨、五氧化二钒1690吨、钒铁1779吨、镍铁851吨、钼铁95吨、钴708吨、铸钢件4080吨、水泥70万吨、花岗石板材86万㎡、饲料3万吨。

从以上情况分析,全县工业产业呈现出两大特点:1、产业层次低、产业链短,精深加工能力薄弱,矿产资源采、选业仍占主导。

规上工业企业中,钒钛磁铁矿采、选企业达12家,超过总数的1/3。

2、产品档次低、附加值高的产品少,全县钛白粉生产企业、钒深加工企业、机械制造企业分别仅有1家,其产量均偏小。

二、对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我市在《攀枝花市千亿元产业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2015年矿业达到原矿开采1亿吨、铁精矿3500万吨、钛精矿300万吨的生产规模,机械制造业达到汽车零部件120万吨、工程机械零部件50万吨、轨道交通零部件100万吨的规模,钒产业达到冶金用钒制品5万、钒铝合金2000吨的生产规模,钛产业达到富钛料150万吨、钛白粉100万吨、海绵钛5万吨、钛锭3万吨、各类钛合金材料1.5万吨的生产规模。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讨论总结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讨论总结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讨论总结
经过大家的积极讨论和深入交流,我们对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有以下几点总结:
1. 创新驱动:新型工业化的推进需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

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
升科技人才培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从传统工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型,提高整体创新能力。

2. 绿色发展:新型工业化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

在产业布局上,要优先发展清洁能源、环保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推动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 产业升级:新型工业化要重点推进产业升级。

通过发展现代制造业、数字经济、智
能制造等高附加值产业,提高产业链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企业竞争力。

4. 人才培养:新型工业化需要加强人才培养。

通过加大高端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激
励人才创新创业,提高整体创新能力。

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更多技术工人和
高技能人才。

5. 政策支持:新型工业化需要政策支持。

政府要加大对新型工业化的扶持力度,减少
行业准入门槛,提供税收和资金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综上所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当前和未来的重要任务。

我们要以创新驱动、绿色
发展、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和政策支持为重点,加强各方合作,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
更加明显的成效。

工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工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工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工业发展思路和对策,我认为概括起来要做到五个方面:即“围绕一个目标,实现两大任务,突出三个重点,坚持四个原则,推进五大举措”。

围绕一个目标:即围绕工业强市发展目标不动摇,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以园区建设为主战场,招商引资为主抓手,产业集群为主攻点,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举全市之力把XX打造成产业特色鲜明、企业实力强、经济效益高的工业强市。

实现两大任务:一是工业经济翻番任务。

工业生产总值和工业创造的税收到“十二五”末,要比“十一五”末翻一番;二是工业载体建成任务。

到“十二五”末,全市六个工业基地,要全部基本建成,并形成规模,使全市形成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的产业格局。

突出三个重点:即工业载体建设、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三个重点。

三个重点互相关联,互相支持,要齐头并进,狠抓落实。

坚持四个原则:一要追求好。

招商引资要引进好的项目,以招大引强选优为目标,瞄准国际国内500强、央企、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和落实一批“科技型、创税型、环保型、规模型”企业。

二要力争快。

园区建设要加快。

要加快推进全市六个工业基地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园区建设档次和水平,壮大园区工业实力。

三要实出新。

全市各级各部门发展工业的思路要创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企业强则工业强,工业强则经济强”的理念,全力为工业企业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四要立足干。

要始终坚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精神发展工业,积极主动、奋发有为,掀起工业发展的热潮。

推进五大举措:即包括推进工业载体建设、招商引资工作、重点项目建设、工业发展壮大、服务方式转变等五大举措。

(一)构建工业发展平台,强力推进工业载体建设。

实行“引凤筑巢”和“筑巢引凤”相结合原则,分类指导各园区建设。

一是引凤筑巢。

由投资商出资建设的工业园区,督促投资商加快工业基地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加快完成基地“七通一平”,为招商引资搭建良好的承接平台,实现引凤筑巢再引凤。

关于加快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看发展变化思差距潜力想思路举措

关于加快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看发展变化思差距潜力想思路举措

关于加快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看发展变化思差距潜力想思路举措看发展变化思差距潜力想思路举措————关于加快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当前是铜陵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保持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为“334”目标提供强力支撑,我想从三个方面谈一点个人想法,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一组数字看变化——科学判断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增强我市工业争先进位,提升在马芜铜经济带中地位的信心和勇气。

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扩张,效益质量不断改善,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工业对全市经济贡献率逐年提高。

从规模内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一组数字看:资产总额:XX年底270.3亿元,较98年增长80%,位居全省第5。

XX年突破313亿元。

经济运行先行指标全市工业用电量:XX年底18.15亿千瓦时,较98年增长44.2%。

XX年25.47亿千瓦时,增幅21.48%;工业现价产值:XX年底145亿元,较98年增长93%,居全省第7。

XX年214亿元,增速49.1%,较上年增长45%左右;其中12月份当月完成20.1亿元。

自今年五月份开始,月度工业增加值连续八个月稳定在6亿元以上,12月份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6.2亿元。

工业增加值:XX年实际完成41亿元,是98年2.6倍,总量居全省第9。

XX年65.3亿元,较上年总量增长56%;总量居全省第7,位次前移两位,同比增速27.14%,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位居第六。

销售收入:XX年底164亿元,较98年增长1.1倍,居全省第5。

XX年273亿元,同比增长56%,较上年增长66%左右;利润:XX年盈亏相低后5.63亿元,较98年减亏增利8.3亿元,XX年份盈亏相低后12.92亿元,较上年增长89%左右;经济效益综合指数:XX年116.6,较98年提升65点,XX年152.69,同比提高36点,创历史最好水平。

利税:随着生产强劲增长和效益质量提高,工业企业利税快速增长,XX年规模内企业利税总额12.3亿元,较98年增长31.4倍,XX年利税总额22亿元,是上年同期1.7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新邵新型工业化的几点思考“无农不稳,无工不富”。

在加速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以其增强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产业化,进而促进财政增收、就业增加、居民增收作用,而被置于首要位置。

从我县的现实情况看,作为曾经的“五小工业强县”,新邵有着雄厚的工业发展基础,拥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

企业改制后,通过招商引资,盘活了闲置资产,并借此关停淘汰了一批落后企业,为县域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纵向看,2011年我县工业增加值26.1亿元是2007年9.36亿元的2.79倍,年均增长22.8%;2011年全县工业入库税金2.62亿元是2007年1.04亿元的2.52倍,年均增长20.3%,成绩斐然;但横向比,我县较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在工业总量、产业结构、科技含量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如何抓好工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振兴老工业基地,便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一)要立足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不遗余力抓项目。

目前,我县工业发展暴露的最直接的问题是新上项目总量不够,尤其是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导致工业发展后劲不足。

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观念,以项目保增长,以项目调结构,以项目促转型,坚持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内引与外联并举,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不断激发工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一要狠抓招商引资,加大项目引进力度。

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眼于招大招强,利用各种关系,接触有实力的大企业、大公司和大集团,争取引进国际国内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来新邵投资发展。

今年元月,我们成功引进了国家高新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高性能碳基复合材料项目,为今年的项目引进工作开了个好头。

目前,投资100亿的铜冶炼项目正在洽谈中。

全年,我们要力争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1亿元以上项目2个。

二要狠抓工作重点,加大项目建设力度。

一是着重抓好资源型企业扩能。

突出抓好新龙矿业尾砂坝建设,保障新龙矿业可持续发展;抓好云翔矿业的技改扩建,使云翔矿业的生产能力提高3倍以上;抓好辰州锑业的整体搬迁,新增氧化锑生产线,使公司生产精锑能力翻番,并生产精锑和黄金。

二是突出抓好战略投资项目的调度。

重点调度湾田煤业、强盛纺织、湖南金汉机械制造、心连心冷冻物流、阳光电化引资合作、兴肥公司节能减排、广惠电工年产1万吨光面绝缘板生产线等项目,确保按进度投产运行。

三要主动跟踪服务,加大项目协调力度。

各级各部门要明确专门的班子负责,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个项目一个干部具体抓,切实抓好项目报批、财税支持、土地供应、要素保障等全方位的服务,全程跟踪抓落实、争分夺秒抓推进,确保申报项目早审批、签约项目早落地、在建项目早投产、已建项目早达效。

要通过项目建设,有效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形成新的积极增长点。

要重点跟踪对接多肽健康产业园、九兴控股皮革工业园、奥托高科技产业园、瑞泰高温耐火材料等项目,并争取项目早日落户新邵。

(二)要立足全方位的“窗口示范”,不遗余力抓园区。

工业园区是改变企业布局分散无序、遍地开花的零散局面,促进企业集聚发展,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平台,抓好园区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要有明确的目标。

我县“一基地五园区”的空间布局已经形成,我们要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五个乡镇工业园区”为配套,充分利用区位交通、外部环境等多方面优势,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围绕优势产业、骨干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催生出产值上30亿元的产业群。

大坪开发区力争入园工业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0%,年产值过亿元的规模企业新增1-2家。

坪上工业园要促成湾田集团和瑞泰耐火材料公司在年内建成并投产,并极力引进投资5000万元企业2个以上。

其它4个乡镇工业园区力争年内分别完成园区投资1000万元以上,引进项目1-2个,完成产值2000万元以上。

二要有明显的特色。

当前,我们要找准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定位,引导园区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形成专业突出、产业集聚、集约经营格局。

大坪经济开发区要大力发展高科技、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现代物流等新型产业,加快形成规模和带动效应;坪上工业园要立足耐火材料,走高新建材集聚之路;雀塘废旧粒子加工要进一步做精做强;龙溪铺工业园,要作响石材品牌;陈家坊工业园要加大服装行业集聚;寸石工业园要紧扣食品加工,进一步扩大影响。

三要有明显的优势。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功能完善、优势互补的硬件优势;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创新园区的管理体制,提高产业承载能力,打造园区软件优势。

(三)要立足全方位的协调发展,不遗余力抓创新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牢牢把握资源与环境、质量与数量协调发展的总思路,以“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既全力保障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稳定,又着力在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上迈出新步伐、在推进自主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取得新成效,实现工业经济总规模和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

一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进一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发挥大企业主力军作用,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统计显示,我县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平均比重偏低。

湖南广信、仁海科技、新印机、三良泵业等大型骨干企业一定要咬定科技创新这座青山不放松,继续加大投入,主攻各自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争取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广大中小微型企业也要重视对自主创新的投入,要积极创立技术研发中心,在此基础上,扩大我县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数量。

二要加强产学研结合。

要加强不同部门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作,促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结合,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的结合,促进产业发展与人才教育培养的结合,促进科技研发成果与现实生产力的结合。

努力打造科技高地、建设要素盆地和人才洼地,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

广信特高压纸板和绝缘件成型件项目已被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入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201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2011年重点建设项目,进入了湘西地区开发省规划产业项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给予企业较大的政策支持。

三要增强品牌观念。

质量和品牌是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赢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

自主创新,必须与实施品牌创建、质量兴工结合起来,不断增加我县名牌产品数量,积极引导同产业企业向产品成套化、配套化方向发展,加速品牌扩张,实现同产业企业品牌等资源共享,扩大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引导企业强化质量管理,不断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重点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中心,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012年,争取湖南广信成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争取大成科技、仁海科技、三良泵业等3家企业成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四要增强工业“两型”发展意识。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协调发展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我们要加大节能预警调控力度,努力遏制“两高一低”和产能过剩行业过快增长,实施有保有压措施,重点调控高耗能企业用电;要加快推广新技术在有色、化工、建材等能耗较高的传统产业中的应用,积极探索发展企业内外资源循环的崭新模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实施煤气综合利用、粉煤灰综合利用等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工程,加速金龙、广源、大源纸业、德信公司、云岩水泥等传统产业提质升级;要围绕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目标,完善季度考核制度,关闭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四)要立足全方位的保障服务,不遗余力抓落实“三分战略,七分执行”。

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再好的战略也是空谈,再好的机遇也要错过。

各级各部门要不断加大执行力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加大服务力度,牢固树立“服务就是生产力,服务就是竞争力”意识,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深化服务举措。

要建立健全统一思想、确定目标、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督查考评、激励约束、责任追究、情况反馈等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要继续把推新工作纳入到全县“两重点三主要”责任目标管理体系中,成立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继续坚持县级领导跟踪项目责任制和乡镇工业目标责任制等制度;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项目、跑资金、搞协调,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工业经济的发展;要继续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的帮扶制度,并根据项目特点制定相应帮扶政策,积极组织开展“一对一”、“多帮一”支帮促活动,形成齐心协力促发展的强大合力;要继续推行督查讲评制度,对推新工作实行一季一督查、一季一讲评、一季一排队,将推新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优化发展环境。

要切实加大对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敲诈勒索、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无理取闹、阻工闹事等影响企业生产的违法行为,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消除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要以政务中心为平台,改进项目审批方式,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全程代办,着力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创造让企业家和项目投资商安心、舒心、称心的工作、生活和施工环境。

三是加强人才培训。

要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加快培育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和国际化运营能力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

切实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力度,鼓励支持创新创业,加快打造一支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队伍。

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大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加紧造就一支适应新型工业化需要的庞大技工人才队伍。

对有突出贡献的经济功臣要从舆论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并继续实行重奖。

四是加强要素供给。

要抢抓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机遇,积极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银企沟通联系机制,搭建银企信息沟通交流平台,积极向银行推介有效益、有市场、有发展潜力的大企业、大项目,吸引信贷超常规投入;要充分利用我县交通优势,不断完善园区、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的硬环境;要健全煤电油气运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调煤保电工作力度,科学调整电力供给,及时协调解决各种突出问题,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