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

合集下载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 新版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 新版

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卷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2.考生作答时,请将选出的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或按照学校要求将单项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卷所附的答题表内),其余各题按照题号答在答题卷各题的答题区域内。

一、古代诗文阅读(50分)(一)文言文阅读(2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简子·劝学》) 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学不可以已.已:停止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弯曲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D.锲.而不舍锲:刻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

B.“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

C.“君子”广见于先秦典籍,被孔子赋子了道德的含义,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

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①-必修④。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形象,也是中国传统精神价值的集中体现。

在君子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孔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君子文化,孔子的意义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转折性的、根本性的和特殊性的。

转折性,是从孔子对于君子内涵的改变角度来说的。

君子这个概念并非孔子发明的,而大体上是在社会身份和地位意义上使用,指的是那些具有崇高地位的士大夫形象.将身份君子转变为道德君子,是孔子对于君子文化的转折性意义所在.在孔子这里,作为身份意识的君子还是存在的,但最为重要的是,君子具有了道德的意义。

对孔子来说,君子重要的不是社会身份,而是能自觉承担道义。

由君子来承担道德的责任,是孔子对于君子形象最为根本性的改造。

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为什么是君子必须承担道德责任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认为是孔子思维方式最大的成功.在孔子之前,君子就是有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人。

既然有社会地位,那就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即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其实,儒家的伦理原则也非常强调对等,儒家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来讨论道德的,既然是关系,那自然是双向的、对等的。

当孔子把道德的责任置于君子之上时,就清楚地表达出了儒家道德理想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两个层面:在道德实现方式上,孔子或者说儒家并不是没有任何区别地要求所有人都以道德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要求,而是强调君子必须承担道义。

孔子就很清楚地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

2020届高一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体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的家训文化最早产生于周代,之后陆续出现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代表著作。

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

古人一方面强调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向贤德之人学习;另一方面,也身体力行,将家风形成文字,使之能够代代相承。

家训文化绵延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训家风曾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当下,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家训包含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兼及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

传统家训文化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家风重陶与个体自觉并举。

传统家训一般流传于家族内部,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家族的全体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

家训代表着祖先对后人、族长对族人、长辈对幼辈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

全族成员都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

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并用。

“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古代家训强调礼法并重,既有劝导性教育,更要加之以强制性的惩罚,以训诫没有遵循家规之人,从而维护家训的尊严。

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并重。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

这与古人在教育方面讲求以身示范、身体力行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是较为一致的。

他们都是通过言传身教,营造正面而健康的家庭氛围,以期对晚辈的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风熏陶深深融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影响颇为深远。

家训文化展现了道德的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内在一致性,弘扬家风对于引导人民群众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卷 人教版

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卷 人教版

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卷(120分钟) 2020.7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共2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一、(1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友谊.(yí)窈.陷(yǎo)咬文嚼.字(jiáo)B. 谬.论(miù)祈.祷(qǐ)战战兢.兢(jīng)C. 窥.探(kuī)目眦.(zì)间.或一轮(jiān)D. 驯.熟(xùn)胚.胎(pēi)锱.铢必较(zī)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神彩逍遥自在安然无恙B.寒喧崇山峻岭良将劲驽C.琐屑惴惴不安沸反盈天D.崎岖百无聊赖揭杆而起3.将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顺序恰当的一项是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⑥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A.③②①⑤④⑥B.③①②④⑤⑥C.①②⑤④⑥③D.②①⑥④⑤③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5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B.这种蔬菜,具有鲜嫩味美、无农药和化肥污染、保鲜期长,很受京城大饭店的欢迎。

C.中国现代小说既继承了优秀的我国古代小说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方小说的创作经验,富于民族特色和现代意识。

D.唐代散文逐渐摆脱了六朝以来骈文的浮华之风,恢复了秦汉散文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传统。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东晋诗人,一名潜,他的诗以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见长,被誉为“田园诗人”。

B.人称“小杜”的唐代作家杜牧,工诗擅文,《过华清宫》和《阿房宫赋》都是他的名作。

C.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深刻地揭露了法国社会的各种病态。

黑龙江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7月月考(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

黑龙江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7月月考(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

黑龙江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7月月考(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牡一中级高一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下列选项中,划线的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4分)A.蓦过隅(yú)头汗涔涔(cén)蟊(máo)贼B.天堑(qiàn)无涯骤(zhòu)雨初歇羽扇纶(guān)巾C.玉簪(zhān)螺髻礼节甚倨(jù)广成传(chuán)舍D.扶辇(niǎn)下除武卧啮(niè)雪持其璧睨(nì)柱2. 下列选项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4分)A.绣闼孛老鳏寡孤独惫赖B.风帘翠暮栏杆拍遍良辰好景C.雄姿英发苍皇北顾乍暖还寒D.暗香盈袖元嘉草草锋火扬州路3.下列选项中,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4分)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负:辜负,对不起B.会论虞常论:商议C.出为河间相出:离开(朝廷)D.且相如素贱人素:向来。

4.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4分)A.拜送书于庭B.法令亡常C.合契若神D.畔主背亲5.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4分)A.以精钢铸成B.间至赵矣C.空以身膏草野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6. 下列选项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4分)A.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B.武等实在C.又多豪右,共为不轨D.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7.下列选项中,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4分)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B.非汉所望也C.且庸人尚羞之D.皆为陛下所成就8.下列选项中,翻译错误的一项是()(4分)A.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翻译:我们离开亲人而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啊。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

翻译:虞常在汉朝时,向来与副使张胜互相知道,于是偷偷地去问候他。

C.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翻译: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应召。

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2019-2020学年下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善待野生动物的理念和实践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到了宋代又有了新的表现和探索,这较好地体现在诗和词这两种当时最为流行的艺术形式之中。

在宋代诗词中,一方面有围绕人类善待野生动物的方式方法进行的细致描写,另一方面还贯穿着一些具有强烈人文意识的独到理念。

宋代诗词细致描写了对待野生动物的各种场景和操作环节。

其中以和善仁爱的方式对待野生动物的活动也有不少记载,由于场合和条件不同,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

一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尽量以善心XXX对待野生动物。

XXX的《放鱼》说:“捉鱼浅水中,投置最深处。

当暑脱煎熬,翛然泳而去。

岂无良庖者,可使供七箸。

物我皆畏苦,舍之宁啖茹。

”这是XXX所记自己救鱼食素的一次生活经历。

XXX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说:“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这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能碰到的事,举手之劳可以为动物放一条生路。

虽然XXX的说法有一定宗教背景,但对普通人也有启示意义。

二是尽可能人性地看待捕捉的野生动物。

人类在和野生动物的“交往”中肯定会捉取大量野生动物。

除大部分被杀掉之外,人类还有较为“友善”地看待它们的方式办法。

宋代有大量的放糊口动,这在诗词中有很多描写。

XXX《驯鹿》讲到本人想放掉一只被网捉住的鹿,“XXX动XXX,吾欲纵尔山之傍”“饮泉啮草当远去,山后山前射生户”,他不仅但愿这头驯鹿回到适宜本人生存的山野之中,而且奉劝它避开猎户。

不过,当时墨客们关于放出产生了意见分歧。

XXX《长命洲》写道:“狐狸口腹应潜饱,就死多于日放生。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学业诊断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9:45—11:45)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注: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到下面的答题栏内。

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周礼·考工记》中有云:“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

”中国传统色彩观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就是“五色观”。

中国传统的“五色观”,结合“阴阳五行说”,从自然中生发。

同时,“五色观”并非独立静观的存在,而是一个全息式的整体思维系统,对应天地、阴阳、方位、季节、声音,牵系五脏、五味、五气,关乎内心的声色与动静。

不同的色彩,对于国人而言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例如,胭脂、月白、石青、黛色、松花黄五种中国传统颜色的名称诠释了独属于中华文化的浪漫:胭脂由“燕支”化名而来,后既是颜色也是女子梳妆用品;月白借月亮之色,月之光似白似蓝;石青似黑非黑,似青非青,一个“石”字将颜色具象化;“黛”为女子画眉的矿物,后将黛色用来形容颜色;松花黄出自松树春天的花骨朵。

研究表明,我国历朝历代的色彩名称约有400个,可谓十分丰富。

例如,仅是绿色就有松花碧、葱根绿、石绿等,红色则有桃红、洋红、珊瑚红等。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色彩的命名往往与具体的物体有关。

然而,时至今日,物名与色名如何对应仍旧是一个难题。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郑巨欣认为,人类越来越依赖语言文字表述自然的色彩,“自然的色彩”似乎离开文字和数字变得难以描述,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存在。

例如《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和“终朝采蓝,不盈一襜”。

“青”和“蓝”到底是什么关系,他通过蓼蓝染色的实验来求证,并由《楚辞》《唐宋诗词》《红楼梦》等文学作品的描述建立起物名和色名之间相关的色彩谱系,为人们探讨物名和色名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下)期末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下)期末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下)期末统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先秦”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所贯穿的一个总思潮、总倾向,便是理性主义,正是它的承先启后,一方面摆脱原始巫术宗教的种种观念传统,另一方面开始奠定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就思想、文艺领域说,这主要表现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则作了它的对立和补充。

儒道互补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思想一条基本线索。

汉文化思想来由应追溯到先秦孔学。

孔子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

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

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

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

这条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它以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结合统一为核心和基础。

孔子答宰我“三年之丧”,把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朗。

三年丧制把传统礼制归结和建立在亲子之爱这种普遍而又日常的心理基础和原则之上。

把礼仪制度予以实践理性的心理学的解释,从而也就把原来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规范,改变而为主动性的内在欲求,把礼乐服务和服从于神,变而为服务和服从于人。

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相反,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溶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伦理的社会人生中。

这也正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

与“礼”一样,“乐”也被重新作了一系列实践理性的规定和解释,使它从原始巫术歌舞中解放出来。

在这里,艺术已不是外在的仪节形式,而是(一)它必须诉之于感官愉快并具有普遍性;(二)与伦理性的社会感情相联系,从而与现实政治有关。

这种由孔子开始的对礼乐的理性主义新解释,到荀子学派手里,便达到了最高峰。

2020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五)

2020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五)

范文2020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五)1/ 82020 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五)一、选择题 1.选出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纤(qiàn)夫盥(guàn)洗解(jiě)送采撷(xié)相形见绌(chù) B、碣(jié)石累赘(zhuì) 赝(yàn)品邻(lín)居拾(shì)级而上 C、羁绊(bàn) 木讷(nè) 牛虻(méng) 渐(jiān)染溘(kè)然长逝 D、挟(xié)制失当(dàng)联袂(mèi)恪(kè)守沐猴而冠(guān) 2.下列各句中,标点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茅盾经常用“三式”读书法:第一式,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

第二式,精读式,品味作品妙处。

第三式,消化式,吸收精华。

B.学生考试达不到标准,不能给他们一个不及格就了事,必须研究学生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指导不完善呢?还是学生在资质上有缺陷,学习上有疏漏? C.全国纠风工作会议透露,义务教育将全面推行“一费制”,即在严格核定杂费,课本费(包括教科书、作业本费)的基础上,一次性统一向学生收取费用。

D.李老师对学生说:“我们在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会后退。

古语不是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吗?”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 分) A.几百年前,书生气十足的山西商人乔致庸除了有超前而洪大的商业理想,还有“兼济天下”的情怀和报负。

B.上海六所高校联合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莫衷一是。

C.海地大地震发生后,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观注,社会慈善组织积极募捐,文体明星也慷慨解囊。

D.一些地区因经济欠发达而选择了高污染企业,有关人士大声急呼: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可偏废。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考生注意:(答案在最后)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草稿纸上作答无效.............,在试题卷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论语》中孔子的正义观主要是通过“道”“义”“礼”等词表现出来的。

与柏拉图相似,孔子在讨论“道”义”“礼”等有关正义的问题时,也既包括君子个人道德方面的正义,又涵盖诸侯国政权合法性方面的正义。

他认为,当君子都以“义”作为做人行事的原则,处处不违背“礼”时,有“道”的社会才能够建成。

这与柏拉图从个人正义能够推广到城邦正义的观点是一致的。

个人伦理方面,孔子认为,人是有等级的,而有道者和无道者、君子和小人、士和鄙夫等是最简单最明显的等级划分。

阶级之间并非不能流动,而是“就有道而正焉”,到有道之人那里可以匡正自己。

“义”是君子为人处世的根基,“君子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公》),“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然后才能在行为上表现出“礼”,遵守符合其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

如果做到了“义”,那么就遵从了人之本体的正当性,便实现了个人的正义了,正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同时,君子要注意去遵从“道”的要求,以“道”作为修身立世的信仰,“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

到了国家层面,孔子认为“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也就是,符合正义的国家,其制礼作乐、兴兵攻伐都由天子来定夺,而不符合正义的国家则由诸侯来定夺。

部编人教版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检测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人教版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检测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没多久,大妈们就了解到这家新房客的情况——听说男主人找了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从乡下刚进城,结婚时欠了债,在老家挣不到钱,进城来打工挣钱。
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
没成想,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麻烦。旺旺爸骑摩托车不小心撞断了腿,治疗费用让这个小家难以承受。旺旺爸在医院久住不起,回了家,小夫妻俩夜里的哭声,隔着门都传出很远。
就个人言,《红楼梦》多次提及明四家唐寅、仇英等人的绘画。特别是苏州才子唐寅,在小说中,如草蛇灰线般若隐若现,对小说不同人物的个性塑造、言行刻画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不少学者指出,林黛玉的《葬花吟》与唐寅的《花下酌酒歌》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而唐寅在生活中也有哭花、葬花之举动。
总之,一种由晋代开启的江南性情文化传统,在明代得到大大发挥,并在清代《红楼梦》中体现出集大成的意义。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两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
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
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
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她笑呵呵地说。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高一级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儒、释、道为主体要素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邃睿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哲学性格,深刻地凸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气节所在、精神魂魄所系。

传统哲学对主体的尊重和认知,深刻反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主体人格的实现上。

主体的人格性,必然表现为主体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主动追问,对主体功能发挥的自觉追求。

比如儒家的“内圣外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圣人与我同类”“人皆可以为尧舜”“知行合一”等等,都是这种主体人格的集中体现。

经世致用的圣贤人格,为几千年来的中国人树立了一种理想人格模型。

这种理想状态或许很难达致,却可以不断追求。

这种追求,体现在哲学上就是主体人格意识的不断觉醒的过程,体现在实践中则是进取精神在积极入世中高扬的过程,进而最终实现主体人格的动态完善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传统哲学的认知意识体现在传统文化中是深厚的自省自律和强烈的批判精神。

孔子的“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孟子的“自反”“反求诸己”,庄子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等等,都是儒道对自我本体的认知和探求,这种探求进而体现为对行为和规范的自省,对品德与学识的自觉。

传统文化致力于对社会文明进程中人性本真丧失的批判,致力于对生活世界进步而意义世界蜕变的批判,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三大哲学终极命题,不断批判“小我”,成就“大我”;不断批判“自我”,成就“本我”;探求实现“本我”“真我”“大我”之终极路径。

主体与客体在认知上的和谐、在相处中的交融,是中国传统哲学孜孜以求的目标。

主体与客体不是尖锐对立的两极,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存在,而是一种“和”的“存在”和“存续”。

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流淌着和平、包容、尊重、和谐的文化血液,是“和”的哲学理念的深刻反映,充满了高度的哲学本体性。

2020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

2020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

2020年高 一 语 文 第二 学 期 期 末 考 试试 卷及 答案(一)本卷满分 16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考试号、姓名、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 卷相应位置上。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卷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鸟张开翅膀一样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A .网络是一面“镜子”,常照照有利于领导干部保持清醒头脑。

A .予分.当引决分: 按本分 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 像 对待奴仆那样又重之以修.能 修: 美好的 幽于缧.绁. 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B .间.至赵矣 间: 一会儿 永葆无疆之休. 休: 美好.禹为人敏给克.勤 克: 能 少.仲尼之闻 少: 小看C .越国以鄙.远鄙: 边邑 九山刊.旅 刊: 砍 削乃并复丰,比.沛 法 比: 和⋯⋯一样 上服度.则六亲固 度: 礼 法 D .将.顺其美 将: 扶持 蚤自来谢.项王 谢:谢罪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从: 使⋯⋯跟随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象 一蹴.而就(c ù) 鬈.曲(qu án ) 3 分) D .蹩.(bi é)进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一、( 19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B . ǎn ) C . ì)攻讦.(ji é) 干(bi ě)谄.媚(chǎn ) 肇.事(zh ào ) 3 分)包.扎(zh ā) 悄.然 (qi ǎo ) 通衢.大道(q ú) 命运多赊.账( sh ē) 泥坯.(p ēi ) 巷.道 (h àng)残羹.冷炙( zh 纤.细( qi ān ) 官员要学会从网上知民忧、察民情,在网下解民愁、疏民怨,从而赢民心、顺民意。

B.雅安震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恢复重建。

当关切逐渐淡去,生活归于平静,面对漫长的家园重建,灾区的“震后考题”其实才刚刚开始。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咸阳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中国和西方旧石器时代,先民们为了谋求基本的生存空间而促进了住宅的营造,最初出现的住宅都是用树枝和泥土搭建而成的树枝棚和洞穴。

《墨子·辞过》说:“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房屋的起源及其发展”中也说:“有些人便开始用树叶铺盖屋顶,有些人在山麓挖掘洞穴,还有一些人用泥和枝条仿照燕窝建造自己的躲避处所。

”“巢居”和“穴居”的进一步发展,即是中原大地上出现的干阑式建筑和木骨泥墙的地面建筑,以及欧洲大陆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蜂巢形石屋、树枝棚屋、帐篷、长方形房屋等。

据考古发掘和复原研究,这些住所在空间上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例如,规模都很小,形状都是圆形和方形,构成方式主要以“单间复合式”和“多间集中式”为主。

然而,中西传统居住建筑也存在不同。

中国住宅多数以院落式布局为主,通过廊或廊庑连接室内空间形成整体,空间组织讲究主从关系;而西方住宅多数以独立式布局为主,通过大厅等连接室内空间形成整体,空间组织注重序列关系。

中国住宅发展到周代,院落式布局已经基本形成,此后一直沿用到明清时期。

院落式布局由一座座单体建筑、廊或廊庑、围墙围绕着中心院落,在平面方向上向四个方位扩展和延伸的组群形式,造就了一种使建筑物依存于大地的感觉。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_人教版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_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学年语文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经典之所以对世世代代的人类都有重要意义,是因为它总是包含了深刻的思想。

深刻的思想,只有在文明成熟之后才会产生。

只有达到成熟心智,才会有深刻的思想。

简朴粗陋的语言,根本无法表达深刻的思想。

“经典”一词古已有之。

《汉书•孙宝传》载汉末大臣孙宝之言:“周公上圣,召公大贤。

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

”这里的“经典”,就是现在一般对“经典”的理解:具有永恒意义、堪为后世典范的著作。

刘知几的《史通》更直截了当地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

”不过,我们对“经典”概念本身,就像对其他许多重要概念那样,还没有深入的开掘和阐发。

西文中相当于汉语“经典”的有两个词。

一个是Canon,另一个Classic,前者原指基督教的教规,延伸为一般的规范和准则、公认的原著,尤其是经典原著。

Classic的意思是第一流的、高质量的、堪称典范的、有持久重要性的著作。

这些意思在中国的“经典”一词中已包括。

“经”和“典”都有“常道”、“准则”的意思,“典”还有“制度”、“法则”的意思。

如《尚书•尧典》中有“慎微五典,五典克从”,《古文尚书•五子之歌》中有“有典有则,遗厥子孙”。

现在,有些人往往就根据这些定义来论述何为经典。

有人提出,经典必须具备四个特点:一、经典应该具有内涵的丰富性;二、经典应该具有实质的创造性;三、经典应该具有时空的跨越性;四、经典应该具有无限可读性。

这些定义当然都不错,但略显肤浅,未及经典的内在本质。

西方学者对“经典”的概念,有比较深刻的探讨和抉发。

英国诗人艾略特在《什么是经典作品》中写道,“假如我们能找到这样一个词,它能最充分地表现我所说的‘经典’的含义,那就是成熟……经典作品只可能出现在文明成熟的时候,语言及文学成熟的时候;它一定是成熟心智的产物。

赋予作品以普遍性的正是那个文明,那种语言的重要,以及那个诗人自身的广博的心智。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_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其经历几个世纪,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词最初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了,词的产生最初源于燕乐,其作为一种与燕乐相配合的唱词,在晚唐五代以后才被人们简称为“曲子词”。

唐代诗人李白的《菩萨蛮》,以及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都属于最早的文人词作,它们标志着词体形成的萌芽状态。

这些唐代诗人在词中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优良传统,不仅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而且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唐代的这些文人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至宋初,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大体已经形成定局。

尤其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词的内容、体制、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

柳永不仅发展了长调的体制,而且还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同时,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加上北宋词人懂得音律的更多,不仅自己能调曲,而且尤善作词,因此词调大盛。

这一时期,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

北宋中期以后,苏轼首先举起改革旗帜,开创了豪放一派,不仅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扩展了词的内容,而且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并提高了词的意境。

在这之前,宋词依然流连于写作男情女爱与离愁别恨,而苏轼词的出现开始在词中强烈表现个人的建功立业愿望和明确的爱国主题,其词风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与气概,并且苏轼敢于“以诗入词”,不仅突破了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而且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这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 新目标版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 新目标版

2019学年下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四大题,22小题,满分150分,时间为150分钟。

2.所有试题均按题号把答案涂或写在答題卷相应的位置上。

3.答题前将要求填写的内容填写清楚,考生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

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

人在理智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

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

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

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

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

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

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

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

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

末流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绝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

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

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

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

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

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若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它也容易被遮蔽。

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

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

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

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

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抓手、更具体的评价机制,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却长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

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

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动心;街头驻足,白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致地在你身边神采奕奕地走过,这些都是美的窗口。

可是,肯定也有不少人认为,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

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

难怪有人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

如今,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寥寥无几;艺术品市场繁荣火爆,但泡沫也不小,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

可见,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

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

尤其是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课的开展真正重视起来,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

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摘编自赵婀娜《美育是一种刚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美是有力量的,于教育而言,就是通过美育的教育来培养人的坚强性格和独立人格。

B.培养和提升公民的审美能力长期缺少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因为社会对审美能力不重视。

C.没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就不可能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现代文明的水平。

D.全社会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尤其要靠学校把美育教有落实到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2段直接或间接引用孔子、蔡元培、乔布斯等人的名言进行论证,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

B.文章第4段采用了例证法来论证观点,既有点例又有面例,二者相辅相成,增强了说服力。

C.文章第5、6段从个人和社会两个维度论述了审美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D.文章论证思维严密,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逐层深入,环环相扣。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生的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可以说,美的即是有趣的,有趣的即是美的。

B.城市雕塑难以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多是因为市民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不能理解雕塑之美。

C.国民要想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拥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必不可少。

D.为美献身是一种精神追求,为面包而活是一种物质追求,有时精神追求比物质追求更令人幸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绿色的雨雾赵丽宏汽车沿着盘山公路缓缓地向上爬着,莫干山,它那迎面扑来的一片绿色,使我的整个身心都沉醉在一种未曾有过的清爽之中了。

到达山顶的荫山街,安排好住宿,已经是黄昏,细细观赏这秀美的山林,只能留待明天了,那一晚,枕着幽幽的林涛声睡去,梦境,也仿佛是一片绿色……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把我从梦中唤醒了。

推开窗,飘然飞进来一片透明轻柔的白羽纱——哦,是雾。

向窗外望去,只见白蒙蒙、混浊浊一片,看不见选山,看不清近处的树林,更不用说朝霞旭日了,只有那如烟如纱的雾,淡淡的,轻轻的,在清晨湿漉漉的空中飘来飘去……雾,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悄悄笼罩了群山,我不禁一阵失望,这扫兴的天气!然而几位同伴却兴致不减:“走,雾中游山,别有风味呢!”走出宾馆,是一片幽深的竹林,飘忽的雾慢中,看不清竹林的深度,只听见竹叶在晨风里絮语:沙啦啦,沙啦啦……一颗水珠滴落在我的脸上,凉丝丝,怪惬意的。

抬头望去,一族水灵灵的竹叶,含着一颗颗晶莹闪烁的露珠,像一团碧绿的翡翠,在我的头顶颤动着。

这一团翠绿,仿佛点亮了我的惺忪的眼睛:从轻悠悠流动的雾中,恍恍惚惚地闪出淡淡的绿来,一星星,一团团,一片片,就像有人在雪白的宣纸上轻轻泼洒下一片绿色,慢慢地化开、化开……沿曲折逶迤的石板小径走着,越走,这绿便显得越真切,越浓都,竹叶上的水珠,不时地滴下来,落到我的脸上,手上,流进我的颈子里,似在撩拔着游人的兴致,同伴们的头发都被雾气打湿了,眉毛和睫毛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小水珠。

走出竹林,山道开阔了,雾也变得更为透明,而且流动得更加迅速,此时的雾中山色,随着轻绡羽纱似的雾气悠然流动,远山近峦时时显露出淡青色的,隐隐约约的、飘飘忽忽的曲线,使人在神奇之中感觉到一种亲切,我似乎不怎么讨厌这雾了,我觉得自己仿佛是一个探宝者,正在这茫茫雾海中寻找着稀世的珍宝,不时地为一些突然的发现而惊喜得叫起来一当一座精巧的建筑闪烁着缤纷的色泽,突然从雾幔中探身而出的时候;当一块奇异的岩山突然横在眼前,挡住你的去路的时候;当一丛野花摇曳着露珠莹莹的花瓣,突然出现在路边的时候;当一汪清亮的泉流发着叮叮咚咚的声响,突然涌到你的脚下的时候;当你在艰难的攀登之中,突然发现峰回路转的时候……真的,这真是一种很难得的乐趣,就像人们在生活中的追求,那些被追求的目标,往往不是可望可即、一清二楚的,但它们存在着,并且永远在那里等待着,只要你不懈地寻觅,它们总会突然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出其不意地送给你一种成功的快乐。

“哗哗哗,……”一阵阵深沉雄壮的流水声,仿佛从极其遥远的地方,穿过雾的封锁传了过来。

“快到剑池了!”同伴们又是一阵惊喜,很想远远地眺望一下这莫干山中的第一名胜,然而不行,雾,依然把一切罩得严严实实,云雾弥漫的山谷显得空溟缥缈,只有那一阵阵深沉的流水声,不停地从山中飘来,与乳白的雾气搅和在一起,形成一片神秘的气氛。

在这种气氛里,很自然地想起了关于莫干山的那些神奇的传说。

当年,莫邪和干将就在这山中铸剑。

在氤氲的团雾之中,我仿佛看见他们正在剑池旁磨剑,在炉火旁炼剑。

莫邪,这美丽而又勇敢的女子,为了炼出宝剑,纵身跳进了熊熊妒火,她的衣裙,是绿色的……哗哗的流水声越来越响。

终于,一道喷溅着雪白的水花、迸发着震耳的喧响的瀑布,从雾中显露出来,就像一柄硕大无朋的宝剑从天外飞下来,直插进一个绿森森的深潭之中,整个雾中的世界,都因之而颤动起来……离开剑池踏上登山石径时,竟下起雨来,弥漫的晨雾转瞬间都凝成了雨珠,亮晶晶的雨珠滴在竹叶上,飘在泉潭中,发出许多轻微悦耳的声音。

一些游客撑起了彩色的雨伞,于是,青苍苍的雨雾里,便绽开一朵朵耀眼的小花……到达山顶,雨停了,云隙里,射下来一缕缕金黄色的阳光。

登上宽阔的观日台极目四望,绿色的远山、绿色的竹林、绿色的湖泊,一切都历历在目了。

刚才还漫山飘飞的雾和雨,仿佛都已溶化在这一片清新的绿色之中。

但愿这绿色,能长久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一九八0年秋,莫干山一上海(选自《赵丽宏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出版)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叙述细腻生动,兼用记叙、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既写出了作者游山的所见所闻,也写出了作者游山的所思所感。

B.文章插入干将和莫邪铸剑的神奇传说,与剑池流水声、雾气形成的神秘气氛相交融,既增添了莫干山的神秘色彩,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C.文章多处运用不同形式的叠音词,如缓缓、白蒙蒙、淡淡的、隐隐约约、一缕缕等,使文章洋溢着和谐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

D.文章以作者游览莫干山的行踪为线索,采用换点定景的写法,描绘了一幅幅绚丽多彩、朦胧曼妙的雨雾图,让人如临其境。

5.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6分)6.对“绿色的雨雾”,作者的情感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毕业生就业呈现新格局不再扎堆北上广深,“新一线”城市受青睐步入8月,毕业生大部分已经开启全新的职业生涯,但与以往扎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就业格局不同,蓉渝杭等“新一线”城市越来越受青昧,在就业意愿的转变与各大城市频频出招揽才的双重作用之下,中国毕业生的就业格局正呈现新的变化。

就业新宠“新一线”“宁要大城一张床,不要小城一套房”。

这曾经是毕业生就业心态的写照,而今,这样的想法则显得有些过时了。

日前,国内生活服务平台58同城发布的《2017年高校毕业生招聘报告》显示,2017年毕业生简历投递量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广州、成都、北京,重庆,深圳,郑州、上海,长沙、杭州、贵阳。

北上广深已经不是“独宠”,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2017年夏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也显示,“新一线”城市就业市场火爆,成都、西安等跻身求职者最热衷十大城市。

所谓“新一线”城市是相对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诞生的说法。

据第一财经旗下数据新闻项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榜单,今年进入“新一线”的布15个城市,包括成都、杭州、武汉、南京、重庆、天津、苏州、西安、长沙等。

其实,人才分流现象早就有体现。

据猎聘网数据,2016年人才净流入占比排名T0P20的城市中,杭州、长沙、武汉包搅前三。

猎聘网相关负责人分析,这3个城市的共同特点是:省会城市,环境宜居,雾霾少,产业比较优势突出,“比如,杭州和武汉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很发达,而长沙娱乐传煤产业独树一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