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肺纤维化的认识与治疗
肺纤维化:中医治疗可控可逆
肺纤维化:中医治疗可控可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随之而来的是污染的加重,相伴随的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多,其中,肺纤维化的发病率也就明显增多了。
肺为什么纤维化,肺纤维化到底是什么?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在肺泡上或肺泡之间起了不少的“老茧”。
起了老茧,其肺泡的弹性、舒缩功能下降或者弥散功能降低,这势必要影响肺的呼吸功能。
呼吸功能减低,影响血氧交换功能,一走路就喘促。
目前,国内外医学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中医在治疗慢性病还是有独到之处,能带来明显的治疗效果,那么中医对肺纤维化又有哪些治疗方法呢?肺纤维化离你并不远在呼吸系统疾病有着40余年临床治疗经验的老中医陈银魁主任在肺纤维化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他解释说,肺纤维化中医叫做“肺痿”和“肺痹”。
肺纤维化这个医学名称并不是指单纯的一种病,而是多种疾病的统称,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多种肺部疾病,随着病情的演变,会发展到肺纤维化。
如多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大多数病例就诊时并没有肺纤维化,但有的会逐步发展出现肺间质病变。
在临床上,肺纤维化常常通过胸片或者肺部CT检查出来,临床根据患者的体征综合分析,得出临床诊断。
肺纤维化还有一个与之关系非常密切的医学名词叫做“肺间质病”或“间质性肺病”。
肺间质病所涵盖的范围更广,其中就包括尘肺。
简单来讲,呼吸系统疾病可分几大类,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肺心病、支气管扩张等气道疾病为一大类,呼吸道感染如肺炎、肺结核等为一大类,各种肺部肿瘤及放化疗引发的为一大类,除此之外,易感人群及小儿长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易患间质性肺炎,如治疗不彻底的也可患间质性肺纤维化。
导致肺纤维化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环境、职业、物理和化学因素等,例如石棉、矿物粉尘、化疗药物、放射损伤、有害气体吸入等。
接触鸽粪、动物皮毛、发霉枯草等引起的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也可导致肺纤维化。
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红斑狼疮、顽固性银屑病等,亦可伴发肺间质炎。
肺纤维化中医治疗进展
肺纤维化中医治疗进展1病因病机肺间质纤维化多归属“咳嗽”、“喘证”、“肺胀”、“肺痿”、“肺痹”等范畴]。
吴银根以络病理论为指导,认为肺纤维化的病位在肺络武维屏指出特发性肺纤维化以“肺痹”命名,继发性肺纤维化以“肺痿”命名更为合适,并可参照“肺胀”、“咳嗽”辨证施治刘建秋认为主要发病机制是气虚血瘀、痰热互结、痹阻肺络,病性属本虚标实,肺肾气阴亏虚为本虚,外邪、痰浊、瘀血、热毒为标实,常见证型是痰热壅肺型和气虚血瘀型吴之煌等认为,由于久病劳欲、气虚血瘀、兼有伏痰,致气机升降失常、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瘀互结、阻塞气道和肺络,使肺失清肃而发病。
崔红生等认为病因病机为毒损肺络、外受毒邪,致络伤血瘀、升降出入失司,内毒常发生于内伤杂病的基础上,多由诸邪蓄积、胶结壅滞而成。
张纾难等认为肺间质纤维化属于先天阴虚禀赋不足是发病基础,阴虚生内热,肺燥津伤,清肃之令不行,致肺叶失于濡养、焦萎不用而发病。
姜良铎等认为,反复感受外邪为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诱因,环境毒邪为其发病外因,肺肾亏虚为发病内因。
郭素芳叫认为,或因禀赋不足及饮食劳倦内伤,先有肺肾两虚或肺脾两虚的基础,而复感外邪、宣解不彻、邪气郁肺;或反复感邪,肺气先伤,日久累及脾肾,故病程久,缠绵难愈。
郑洁等认为病位重点在肺脾肾,病机关键在气虚血瘀2辨证论治刘玉庆等n认为肺纤维化的发病初期即见肺脾两虚、肺肾气虚,正气不足尤其是肺气亏损贯穿疾病始终,常用补肺益气方玉屏风散。
并应注重活血法的运用。
殷明伟等H根据缓解期、发病期的不同,分别采用扶正祛邪或攻补兼施的治疗方法。
缓解期以滋补肺肾为基本治法,祛瘀化痰兼而行之;发病期宜清病机特点是寒热易变,因此应辨别虚实寒热,观其舌脉随证治之。
王会仍提出治疗宜清肺不宜燥肺,宜甘寒不宜苦寒,宜滋阴不宜助阳。
而对疾病晚期出现阴阳俱虚或出现脱证的呼吸衰竭,则宜补气不宜破气,宜降气不宜升气。
吴银根认为以肺络痹阻是基本病机,提出络虚最宜通补,络虚属阴血虚者宜滋阴养血,络虚属阳气虚者宜甘温益气。
中医如何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的机理
中医如何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的机理肺部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在中医理论中,对于肺部纤维化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
肺脏如同一个“气机枢纽”,负责调节全身的气的运行和交换。
当肺脏出现纤维化时,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气的运行不畅,呼吸功能减弱。
从病因病机来看,肺部纤维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外邪侵袭是常见的诱因之一,如风寒、风热、燥邪等。
这些外邪侵袭肺脏,导致肺气郁闭,宣发肃降失常。
长期的邪气留恋,损伤肺气,使肺的正气逐渐虚损。
情志失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过度的忧思、恼怒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肝气的疏泄,进而导致肺气的运行失常。
气郁化火,灼伤肺阴,使得肺的津液亏损,影响其正常的濡养功能。
此外,久病体虚也是导致肺部纤维化的原因之一。
其他脏腑的疾病,如脾、肾的亏虚,会影响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运化,进而累及肺脏。
脾为后天之本,脾气虚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无以滋养肺气;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虚则不能纳气,影响肺气的肃降。
在治疗上,中医强调从肺论治,注重整体调理。
首先,要疏散外邪。
根据外邪的性质,选用相应的解表药物,如麻黄、桂枝等,以宣通肺气,驱散邪气。
其次,要调理肺气。
肺气不宣者,常用桔梗、杏仁等药宣发肺气;肺气不降者,用苏子、半夏等药降气平喘。
同时,注重补肺益气,选用黄芪、人参等药物,增强肺的功能。
再者,滋养肺阴也是重要的治疗方法。
对于肺阴亏虚者,使用麦冬、沙参等药物,以滋养肺阴,恢复肺的润泽。
在方剂的运用上,如麻杏甘石汤常用于治疗外邪袭肺、肺气郁闭的病症;百合固金汤则适用于肺肾阴虚的情况。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注重生活方式的调理。
建议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过激;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之物,以防损伤肺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增强肺气。
另外,中医的针灸疗法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肺纤维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肺纤维化的中医治疗方法肺纤维化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随时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被誉为“不是癌症的癌症”。
该疾病会出现干咳少痰或少量白痰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蜂窝肺”的形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对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都造成了严重威胁。
专家说,肺纤维化现在主要靠中医治疗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们来看看肺纤维化的中医治疗方法:西医治疗此病以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但副作用较大,患者痛苦。
中医古代文献中无此病的记载,近年来一些研究报道中称此病为“短气”、“咳嗽”、“肺萎”、“肺胀”等。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病理改变特点,将此病称为“肺痹”。
痹者,痹阻不通之意也。
从其微观的变化看,肺间质慢性炎症、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肺间质,成纤维细胞和胶原蛋白增生最终导致肺组织破坏,此乃痹阻于肺的毒邪。
由于毒邪闭阻于肺间质,肺络不通,肺失宣降,失于主气,故而出现呼吸困难、气不得吸、气短动则加重、干咳、喘憋等症状。
该病呈慢性进展,临床表现出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感染常为急性发作的诱因又是病情加重的条件。
缓解期症状表现为气虚血瘀、络脉不通、肺失宣降的特点;急性发作期以湿热瘀阻、肺失宣降为特点。
由于患者体质因素及病程长短,常伴有气虚、阴虚等不同,此外该病还与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状态有关。
中医辨证治疗主要分为湿热内阻、肺络不通型,气虚血瘀、肺失宣降型,阴亏血瘀、肺气闭郁型等,辨证治疗常选择现代药理中具有明确的逆转肺纤维化的药物及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相结合,能够做好这种多方面治疗的只有“磁药叠加调节免疫疗法”。
磁药叠加调节免疫疗法是以中医腧穴理论为基础,通过拔罐、药物熏蒸、针灸、外贴等多种手法对疾病进行综合的治疗和调理。
通过这种特殊的治疗方法,以绿色(不产生副作用,不伤及其他器官功能)、自然(按照事物的变化规律)为治疗原则,让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又达到了“治未病”的目的。
磁药叠加调节免疫疗法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症状和体质在进行调整,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治疗和药物方法组合,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肺纤维化中医药研究进展
肺纤维化中医药研究进展什么是肺纤维化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肺部组织中纤维化程度增加、弹性减弱和肺功能下降。
它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疾病有关,如结缔组织病、肺部感染、肺毒性物质损伤等。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将肺纤维化归为不治之症。
因此,寻求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已成为肺纤维化患者和医学界的共同关注点。
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现状肺纤维化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西医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是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和止咳祛痰等药物。
然而,这些药物往往存在许多副作用,且不能完全消除肺纤维化病变。
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草药治疗肺纤维化中草药治疗肺纤维化是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很多中草药具有抑制氧化应激、抗炎、抗纤维化的作用,如越橘、丹参、黄芪、何首乌等。
这些中草药可以调节免疫系统、降低炎症反应、促进纤维化组织分解,从而有效地防止和抑制肺纤维化的进展。
针灸治疗肺纤维化针灸是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肺功能、促进纤维化组织分解、减缓氧化应激反应等。
针灸治疗肺纤维化的具体方法包括:选用相应的穴位、控制刺激强度和频率、采用长针留置、定期进行针刺操作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纤维化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纤维化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该方法通过结合中西医的优势,综合使用药物、针灸、拔罐、艾灸、推拿等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提高疗效、减轻痛苦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争议和展望与西医药物治疗相比,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仍存在争议,主要在于其临床证据不足、治疗效果难以量化等方面。
当前,国内外中医药学家和医学界都在大力推进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进展和创新。
例如,加强中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发新型中药提取物,从中药多成分中筛选出相关治疗因子,建立中医药防止和治疗肺纤维化的标准和新技术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和临床意义。
间质性肺炎的-肺纤维化的中医防治
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的中医防治
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在中医中被称之为肺痿。
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痹症》、《素问﹒五脏》、《素问﹒玉机真脏论》,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明确指出“肺痿”之名,并对病因病机、辩证施治予以精确的论述,但临证取效极其微小。
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病机为:正气虚为本,风、寒、暑、湿、躁、火、气、痰、瘀毒九邪损伤肺络为标,本病最大的特点是虚和标贯穿于始终。
正气虚是诱发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发病的内在因素,《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中医认为,正气充足,卫外固密,病邪难于侵犯人体,疾病则无从发生,或者有外邪侵犯,正气亦能抗邪而不至于发病。
小结:以上所述,笔者提出以调节阴阳平衡学说为总纲,以维持人体阴阳平衡、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为宗旨,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治疗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十位一体”综合疗法,并成为中国中医科技推广中心面向全国推广项目。
知识拓展:肺络的释义,络指络脉,有网络的含义,经是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有一定的循行路线,而络脉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从经脉分出的支脉为别络,从别络分出逐层细化的脉络为细络和孙络。
温馨提示:“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中医防治”,本文已经为您介绍得很详细,对大家认识疾病、及时治疗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得了肺纤维化,也不要过于紧张,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采用养阴益肺通络疗法治疗肺纤维化有独特的疗效,已经成功治疗了万例患者,是您肺纤维化治疗的最好选择。
中医如何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疾病
中医如何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疾病肺部纤维化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其特征为肺部组织的纤维化改变,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对于肺部纤维化疾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当各种因素导致肺的生理功能失调时,就可能引发肺部纤维化疾病。
从病因病机来看,肺部纤维化疾病的发生多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
外感六淫之邪,如风、寒、暑、湿、燥、火,尤其是燥邪和寒邪,最易侵袭肺脏,损伤肺气,导致肺失宣降,津液输布失常,进而聚湿生痰,痰瘀互结,痹阻肺络,形成纤维化。
内伤七情,如忧思恼怒、悲哀过度等,可使气机郁滞,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气血运行不畅,久则瘀阻肺络。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煿之品,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聚湿生痰,上渍于肺。
劳倦过度,久病体虚,可导致肺气不足,无力推动气血津液的运行,从而形成痰瘀,阻于肺络。
在治疗方面,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证型有肺气亏虚证、肺阴亏虚证、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证等。
肺气亏虚证,表现为咳嗽无力,气短声低,自汗畏风,容易感冒等。
治疗以补肺益气为主,常用方剂如玉屏风散加减。
药物如黄芪、白术、防风等,可增强肺气,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肺阴亏虚证,常见咳嗽少痰,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等症状。
治疗以滋阴润肺为主,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其中沙参、麦冬、玉竹等药物,能滋养肺阴,润肺止咳。
痰热壅肺证,多有咳嗽,咯痰黄稠,气喘,胸痛,发热等表现。
治法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常用方剂为清金化痰汤加减。
黄芩、栀子、知母等药可清热泻火,瓜蒌、贝母、桔梗等能化痰止咳。
痰瘀阻肺证,往往咳嗽,痰多质稠,色白或黄,胸部刺痛,唇甲紫绀。
治疗当化痰祛瘀,宣肺通络,可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半夏、陈皮化痰,桃仁、红花、当归等活血化瘀。
中医如何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的治疗策略
中医如何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的治疗策略肺部纤维化,是一种令人忧心的肺部疾病,它会导致肺部组织逐渐变得僵硬、失去弹性,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对于肺部纤维化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策略,强调从肺论治,通过整体调理,达到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
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
肺部纤维化的发生,往往与肺气不足、肺阴亏虚、痰瘀阻肺等因素密切相关。
从病因病机来看,外邪侵袭,如风、寒、暑、湿、燥、火等,可首先犯肺。
若邪气留恋不去,损伤肺气,可导致肺气亏虚。
肺气亏虚则无力推动气血运行,易致血瘀;肺失宣降,津液输布失常,聚而成痰。
此外,情志失调、劳倦内伤、久病体虚等因素,也可导致肺气、肺阴不足,或使痰瘀内生。
在治疗肺部纤维化时,中医注重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和舌脉象等,分为不同的证型进行治疗。
对于肺气亏虚证,常见症状有咳嗽无力、气短而喘、自汗、易感冒等。
治疗以补肺益气为主,常用方剂如补肺汤加减。
药物常选用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等,以增强肺气。
肺阴亏虚证的表现为干咳少痰、口干咽燥、潮热盗汗等。
治疗则以滋阴润肺为法,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等药物,可滋养肺阴,润燥止咳。
痰瘀阻肺证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胸闷胸痛、唇舌紫暗等。
治法为祛痰化瘀、宣肺平喘,常用方剂如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半夏、陈皮、茯苓祛痰,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还有多种外治疗法辅助治疗肺部纤维化。
比如,艾灸疗法可通过温热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平衡。
常选用肺俞、膻中、足三里等穴位,起到补肺益气、止咳平喘的作用。
针灸治疗则通过针刺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
对于肺部纤维化患者,可取肺经、大肠经的穴位,如太渊、列缺、合谷等,以疏通经络、调理肺气。
中药贴敷也是常用的外治法之一。
将具有温阳散寒、止咳平喘等作用的中药制成贴剂,敷贴于肺俞、定喘等穴位,通过皮肤吸收药物,发挥药效。
肺纤维化中医治疗怎么治
肺纤维化中医治疗怎么治
肺纤维化是肺疾病的终末期改变,很多肺纤维化患者的病因都是比较复杂的,甚至有的病因不明,在临床上,肺纤维化的中医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一般中医治疗肺纤维化是可以采用针灸的。
1.中医治疗肺纤维化是采用拔罐、药物熏蒸、针灸、外贴等多种手法,结合中药综合治疗,肺纤维化属于免疫性疾病,激素治疗可以控制病情,但是容易产生副作用,建议采用更为健康的中医方法治疗。
2.中医治疗肺纤维化在消除表面症状的同时,注重对引发疾病的内因,即人体自身机体脾、肾、肺、心功能的调理和恢复的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功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真正做到全面系统科学针对性的治疗。
如果结合平时的护理和预防措施,可以很好的控制发病。
3.治疗肺纤维化的而中医偏方:疗法将中药、针灸、药物拔罐、针刺、中药敷贴渗透、熏蒸吸收,内病外治等疗法综合应用,从咳、痰、喘着手,辨寒热虚实,以肺、脾、肾论证,辨阴阳虚实。
在临床中根据对患者疾病辨证求因结合患者病情轻重、症状体征采用“中药汤剂”以清肺化痰,使肺的宣降功能得到改善;健脾扶正,使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培元固本,使肾的纳气功能得以恢复。
并结合“中药穴位激活疗法”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三穴五针”以舒筋通络,“药罐、熏蒸”以加压渗透,进而增加药物吸收及疗效、促进肺部微循环、解除呼吸道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减少痰液生成、使患者症状得以控制,减少复发,甚则治愈。
肺纤维化治疗方法
肺纤维化治疗方法作者:陈银魁肺部有些纤维化严重吗?专家说:肺纤维化很严重,它分很多种,病源性的算是轻点的要是那种特发性的肺纤维化就更严重了会发展的很快有的人从查出来到去世最快的就几十天,查出肺纤维化千万要引起重视,这种病感冒一次会加重一次而且不可逆转。
属疑难病症,不是癌症的癌症,甚至比癌症还可怕。
你知道肺纤维化有哪些治疗方法吗?专家解读肺纤维化有哪些治疗方法:(1) 中医治疗:发病早期肺纤维化中医治疗强调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为大法血管病患者多因外感湿热毒邪,留滞经脉血络,烁伤气血,病久则内伤脏腑,出现各种临床表现。
故在治疗上特别强调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尤其在发病初期,不主张一味补气养血,因有恋邪之患,易致毒热之邪久恋不去,使疾病缠绵难愈。
发病中后期肺纤维化中医治疗善用大剂温阳活血散瘀之药。
若患病日久,出现阳虚寒凝,血脉闭阻,瘀血形成之象者,则善用大剂温阳活血散瘀之药,我们认为,阳虚是此时病机之中的重中之重,活血散瘀全在温阳,阳复寒去则其血自活,其脉自通。
(2)西医治疗:西医对肺纤维化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趋化作用,减少炎症细胞的聚集,从而减少胶原的合成,但其同时也抑制了胶原酶的产生。
其次还选择免疫抑制剂来减轻免疫反应,缓解病情。
主要通过激素治疗来达到目的。
但激素类药物存在巨大危害。
服用激素类药物治疗肺纤维化的危害:服用激素类药品常见的副作用为头痛、胃肠不适、皮肤瘙痒过敏、占时性的肝脏功能数值异常等,至于肌肉病变(如肌炎、肌肉疼痛或无力等)或横纹肌溶解症之布朗反应,发生率不高,但一旦发生,严重者可能致死。
磁药叠加调节免疫疗法,是我国著名肺病专家陈银魁教授经过十余年的临床研究而独创的肺病中医治疗最新疗法。
它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国家中医发明专利的肺病治疗方法。
该疗法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深入剖析肺部疾病的致病本源,以绿色(不损伤其它脏器机体功能)、自然(按自然变化规律来平和五脏阴阳)为治疗理念,以"内埋外疏"、"因人而异"、"因症施治"为治疗原则,以"拔、熏、炙、针、贴"等多种手法为治疗手段,在对肺部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解决了中药效果慢和西药副作用大的弊端,将肺病治疗推到了一个新的医学高度,被中华疑难病医学会推荐为"国家绿色安全健康疗法"。
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
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肺纤维化?肺纤维化的西医治疗主要运用激素,由于其无法避免的副作用而为许多患者惧而远之。
经临床观察,中医药治疗本病,可以缓解症状,使病情稳定,从而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同时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感冒次数,可以防止因感染而致病情恶化而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下面是中医治疗肺纤维化的优势总结:
中医治疗肺纤维化,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无副作用中医讲究过犹不及,任何药物使用过量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肺纤维化治疗主要是以补益药物和活血化瘀药物配合使用为主。
补益药物性温或热,能够补益肺肾,恢复机体正气,但过量使用则会成为机体之阳邪,耗损津液。
活血化瘀药能够温经通络、散寒,驱散凝滞之邪,使经脉舒通、血活瘀化。
西医临床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扩张血管,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环的功用。
但是过量使用易耗血动血,甚至引发出血。
中医治疗肺纤维化,“中医药逆转肺纤维化”可信传统医学对肺纤维化的辨证多为气阴两虚、肺肾不足、气虚血瘀、痰瘀互阻、痰热蕴肺等。
通过益气养阴、补肺益肾、宣肺解毒、活血化瘀、益气活血等方法治疗,可延缓纤维化的进程,提高患者的生存
质量。
而所谓逆转是指在肺纤维化初期即处于肺泡炎阶段时,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有希望实现肺纤维化逆转的。
温阳祛寒通络法治疗肺纤维化体会
温阳祛寒通络法治疗肺纤维化体会标签:肺纤维化;温阳祛寒通络;乌梅丸;小青龙汤肺纤维化是一种进行性加重,以咳嗽、呼吸困难、胸闷、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是多种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和最终结局,也是肿瘤疾病放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而特发性肺纤维化是其中最常见的肺间质疾病。
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有效根治手段,且疗效不理想,而中医药则有其独特疗效。
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笔者在治疗肺纤维化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经验,现介绍如下。
1 对肺纤维化的认识笔者通过查阅古代文献,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观察,认为肺间质纤维化属中医学“肺痹”范畴,肺痹贯穿肺间质纤维化始终,晚期可导致肺痿,因痹致痿[1]。
目前,“肺痹”与“肺痿”都可作为肺纤维化中医病名,二者反映了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病机特征。
因临床存在由“肺痹”至“肺痿”的病理演变过程,二者相互影响,故可见痹中有痿、痿中有痹的复杂病情。
2 病因病机由于正气不足,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或肺脏对某些邪气(风寒湿邪)的特殊易感性,导致肺阳不足,阴寒内生,痹阻肺络,肺失宣降,故可见咳嗽、咯痰、咳喘上气、恶寒、呼吸不爽、鼻腔干燥等症状。
肺失宣降,肺气郁滞,阳气不通,郁而化火,或痰瘀之邪郁久化热,可出现烦满、胸痞等。
本病总属阴阳失衡、寒热虚实错杂之证。
其主要病机为肺阳不足,阴寒内生,痹阻肺络。
阳虚为本,阴寒痰瘀之邪为标。
后期可导致肺阴亏损、肺阳亏损或肺阴阳俱亏,发为肺痿。
从现代医学角度而言,在肺组织的形态学方面,肺是由肺实质和肺间质组成,肺实质维持肺脏的正常功能,肺间质维持肺脏基本形态。
在病理上,肺间质纤维化是肺间质大量增生,成纤维细胞灶大量增殖,导致肺实质结构受到破坏,形成蜂窝肺,肺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
根据中医阴阳理论,维持机体脏腑组织功能者属阳,维持机体脏腑组织形态者属阴,据此,笔者认为,肺实质属阳,肺间质属阴,肺纤维化形成是肺阴阳之间的失衡,肺阴偏盛,肺阳功能受到制约,阴寒内生,痹阻肺络[2]。
肺纤维化中医治疗案例
肺纤维化中医治疗案例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肺部疾病,其病因复杂,病情严重,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传统中医治疗在肺纤维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我将结合临床案例,介绍中医治疗肺纤维化的经验和方法。
患者李先生,55岁,因长期接触粉尘工作,出现干咳、气促、胸闷等症状,经CT检查确诊为肺纤维化。
患者在西医治疗无效后,转向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肺纤维化的关键在于清热化痰、活血化瘀、调理气血。
首先,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采用中药清热化痰,以生地、麦冬、玄参等药物为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其次,运用活血化瘀的方法,选用当归、川芎、赤芍等药物,活血化瘀,改善肺部循环,减轻纤维化病变。
最后,通过调理气血,选用人参、黄芪、桑椹等药物,调理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延缓病情进展。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坚持中药煎煮服用,每日定时定量,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
经过3个月的中医治疗,患者的咳嗽、气促等症状明显缓解,肺功能检测指标得到改善,CT复查显示肺部纤维化病变有所减轻。
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工作和生活恢复正常。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中医治疗肺纤维化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对肺纤维化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特点进行个性化治疗,因材施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总之,中医治疗肺纤维化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治疗方案,为肺纤维化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更多的肺纤维化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
完全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标准化和规范化
随着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不断 深入研究,未来有望实现诊断标 准和疗效评价标准的统一,推动 中医药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 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生活质量。
综合治疗模式
将中医药治疗与现代医学治疗相结 合,形成综合治疗模式,发挥各自 优势,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02
中医药对肺纤维化认识与 辨证分型
中医对肺纤维化病因病机认识
01
02
03
正气不足
中医认为肺纤维化患者多 存在正气不足,包括气虚 、阴虚等,导致机体抗病 能力下降,易感受外邪。
外邪侵袭
外感六淫之邪,如风寒、 风热等,侵袭肺卫,导致 肺气宣降失常,痰瘀互结 ,形成肺纤维化。
痰瘀互结
肺纤维化患者体内多存在 痰瘀互结的病理变化,痰 浊与瘀血相互交结,阻塞 肺络,加重病情。
推广应用前景及社会价值
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疗效逐渐得到认可,未来有望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应用,造福更多患者 。
社会价值巨大
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对于缓解医疗资源紧张、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应用也将产 生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治疗一个月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减轻,能够正常进 行日常活动,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经验总结
针对患者呼吸困难症状,采用中医药治疗能够迅速缓解症 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配合氧疗和呼吸训练,有 助于增强肺部功能。
案例三: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复发率
中医对肺纤维化的认识
中医对肺纤维化的认识在中医传统著述中没有与肺纤维化相关的病名,但多数医家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为“肺痿”[12],近年来面对肺纤维化发病率和发现率逐渐升高而治疗乏术的窘境,国内外中西医学者均寄厚望于中医药!肺痿1乃是中医学中独有的一个病名,是肺脏的一种慢性虚损性难治病,晁恩祥等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认为肺痿的定义为“由各种原因所致的以肺脏萎缩为基本病理特征,以咳喘唾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虚损性难治病,预后不佳。
”明确提出肺痿与现代医学各种原因所致的肺纤维化相关。
阴津亏耗或肺气虚损所引起的肺叶萎废不用是肺痿的证候学特征。
其常见主症为咳嗽、喘息、唾涎沫。
肺痿多因肺燥津伤、肺气虚冷而始,一俟发病可致瘀血内阻、痰浊热毒蕴结,若失治误治以及气候变化、情志失常、烦劳过度等因素均可诱发本病。
对于本病明代朱楠《普济方·咳嗽门》对此有较为全面的论述:“有劳嗽一证,皆因肺虚,或苦风寒暑湿,及劳逸抑郁,忧思喜怒,饮食饥饱,致脏气不平,积微成著,以致渐成肺痿肺痈者。
”指出本病是在肺虚的基础上,因于外界各种因素的诱发而成。
仲景所论肺痿其病位在肺,其性属虚,其证候分肺热津亏之麦门冬汤证与肺气虚冷之甘草干姜汤证。
对此认识后世医家几乎无其右者。
晁恩祥认为,由阴(伤)及于气、血,由肺及于脾、肾乃是肺痿病机转化的必然结果。
从而概括了肺痿的病机实质,强调肺痿的病位不唯在肺,尚及脾肾;病性不唯属虚,尚见虚实夹杂,为本虚标实。
虚者有气虚阴虚阳虚之分,多责之于肺、脾、肾;实则以瘀血、痰浊、热毒为多。
虚热证燥热伤阴,长期不愈,阴损及阳,则成肺虚寒冷证。
肺中冷者,营卫俱虚,易受外邪侵袭,正邪相争化热,又可伤及肺阴,转化为虚热证。
虚热证和虚寒证同时出现时,就转化为寒热错杂证。
上述三者,久而不愈,皆可转化为气滞血瘀证,而气滞血瘀可见于各类证中。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肺气虚,运化无权,水液停聚为痰,遂成痰湿阻肺证,而痰郁化热,又可演变成痰热壅肺证。
肺间质纤维化中西医分别怎么治疗
肺间质纤维化中西医分别怎么治疗随着空气质量的降低以及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加,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数量呈现出了不断增加的趋势。
该疾病主要是一种由复合原因导致的肺间质炎症性疾病。
这一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苦难、关节疼痛、消瘦等,且随着病程的不断推进,临床症状愈发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发展,关于疾病的治疗手段也愈发丰富,中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肺间质纤维化这一疾病的临床治疗实践中也是如此。
33岁的张女士此前出现了持续性的胸痛、咳嗽等症状,就医后被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这一疾病对于张女士来讲十分陌生,故而张女士也并不知道应当怎样对这一疾病进行治疗。
那么,肺间质纤维化中西医分别怎么治疗呢?1.肺间质纤维化西医如何治疗呢?现阶段,关于肺间质纤维化这一疾病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
如若运用西医进行治疗,则主要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方式。
经过实践研究,现将肺间质纤维化西医的治疗方法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1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最为典型的药物就是糖皮质激素,其中被得到最广泛应用的就是泼尼松,这一药物能够对免疫反应和炎症起到抑制作用,进而使肺泡炎症得以减轻,最终实现减缓肺间质纤维化进程的目的。
在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的过程中免疫反应不可或缺,故而就可以通过免疫抑制剂来帮助患者治疗疾病。
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使其服用免疫抑制剂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应当注意的是这一方式虽能帮助患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却并不能延长其生存期或者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且药物副作用较为明显。
1.2 抗纤维化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还可以运用抗纤维化进行治疗,吡非尼酮就是最为典型的一种药物。
这一药物能够减少因多种刺激而引发的炎症细胞积聚,减轻成纤维细胞因受到细胞生长因子刺激导致的细胞增殖,最终实现对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
1.3非药物治疗除却运用药物治疗肺间质纤维化外,还可以充分借助非药物治疗手段实现对患者疾病的治疗。
肺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施治
肺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施治作者:王亚南王玉光来源:《家庭医学》2022年第08期肺纤维化病因复杂,包含200余种疾病。
以活动性呼吸困难、弥漫性肺浸润、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为肺系疾病疑难重症。
大部分肺间质疾病病情持续进展,现代西医匮乏有效干预手段,尤其对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和难治性咳嗽更是束手无措。
中医辨证施治肺纤维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肺纤维化难治性咳嗽,中医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及临床体悟。
肺纤维化归属于中医“肺痹”“肺痿”范畴。
“肺痹”最早见于《素问·痹论》:“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
并论述了五体痹及五脏痹的关系,认为“皮痹”日久不愈,复感外邪,内传于脏,是为“肺痹”。
“肺痿”则首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治证》:“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日:为肺痿之病。
”目前肺纤维化归属于“肺痹”或“肺痿”仍存在争议,大部分医家认为“肺痹”及“肺痿”是肺纤维化的不同阶段。
肺纤维化进展过程是“肺痹”向“肺痿”的转化。
西医学将肺纤维化临床表型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病情可逆但也可能进展,具有自限性;另一类为病情不可逆,可能稳定、也可能持续进展。
我们在中医长期临证实践中认为,应当将肺纤维化临床表型和中医辨病相结合,将肺纤维化病情可逆的一类疾病归为中医“肺痹病”范畴,将病情不可逆的一类归属于中医“肺痿病”范畴。
肺痿病及肺痹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肺痿病。
起病隐匿,病情迁延,并持续进展。
多以呼吸困难、咳嗽为表现,发现本病时,影像学以纤维化样表现为主体(蜂窝、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网格为主,伴或不伴磨玻璃影),不适用于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经抗纤维化治疗后影像学或肺功能难于逆转。
2.肺痹病。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较短,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以“炎”症反应为主(磨玻璃、实变为主体,伴或不伴网格影),病因去除或经治疗后,影像和肺功能可逆转。
名老中医论法——治疗肺纤维化十法
名老中医论法——治疗肺纤维化十法肺间质纤维化是临床疑难病,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激素或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大,且疗效不可靠。
中医药在肺纤维化治疗方面有独到的优势。
肺纤维化的病因不外虚、痰、瘀、毒,病理为痰瘀交阻,肺络不通,终致肺用无能。
兹将治疗肺纤维化的经验总结为十法,与同道共享。
一、化痰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输布津液。
受内外邪气之扰,则津液失布,易停聚生痰,对于肺纤维化患者,痰也是其最重要的病理因素。
痰有寒热燥湿之分,化痰亦有所区别。
①燥湿化痰:药物如半夏、橘红、紫苏子;②温化寒痰:药如白芥子、细辛、干姜;③清化热痰:药如天竺黄、竹茹、栝楼、贝母、竹沥;④润燥化痰:药如枇杷叶、款冬花、紫菀、南沙参。
二、活血瘀血是肺纤维化患者另一重要的病理因素,瘀血或由气虚无力运血而成,或由痰浊闭阻,气机不利而生。
血滞于内,碍气升降,治当活血。
①养血活血:药如丹参、当归、鸡血藤、赤白芍;②化瘀活血:药如桃仁、红花、五灵脂、泽兰、苏木、茜草等;③清热活血:药如牡丹皮、赤芍、大黄、益母草;④温经活血:药如桂枝、川芎、当归等;⑤养阴活血:药如生地黄、玄参等。
三、散结肺纤维化患者多是久病积渐而成,痰瘀胶结,难以化解,直至肺体变硬,结者当散,故散结之法不容忽视。
①化痰散结:药物可选浙贝母、昆布、玄参等;②软坚散结:药物常选生牡蛎、鳖甲、鸡内金等。
四、通络肺间质纤维化(急性型除外)是多种肺疾病或肺损伤发展到晚期的一种病理变化,呈慢性、渐进性进展。
其病程较久,缠绵难愈,往往是由于正气不足所致,主要为气阴两虚。
气虚无力鼓动血行则血运迟缓,阴虚脉络失于濡养则血流涩滞,气虚气滞、血行不畅则津血凝集成痰,聚而成瘀,由此导致瘀血痰浊阻滞肺络的病理改变。
其病变过程亦由经到络、由气至血、由浅入深。
故治疗要注重通络。
①辛味通络。
明代缪仲淳曾说:“血瘀宜通之……法宜辛温、辛热、辛平、辛寒、甘温,以入血通行。
”叶天士则说:“络以辛为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肺纤维化的认识与治疗2011-04-04 14:24:36| 分类:呼吸系统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一、中医对肺纤维化的认识肺纤维化是现代医学病名,祖国医学无此病名记载,但根据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喘证”、“肺瘘”、“肺痹”等疾病畴。
其病位主要在肺,其病机为肺虚津气失于濡养所致。
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
”。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气愤郁,皆属于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素问·逆调论》曰:“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客也。
”《巢氏病源论》谓:“肺主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上气喘逆,鸣息不通。
”如《灵枢·经脉篇》指出:“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
《经》指出本病的主要症状有“不得卧、行而喘者”,“劳则喘息汗出”、“烦满喘而呕”。
《金匮要略》有“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此与本病劳力性呼吸困难颇为相似。
《景岳全书》云:“实喘之症,以邪在肺。
虚喘者,气短而不续……慌气怯,声低息短,皇皇然若气欲断,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相及,劳动则甚,而惟急促似喘,但得引长一息为快。
”又云:“水病为喘者,以肾邪干肺也。
”《医门法律》云:“肺痿者,其积渐已非一日,其寒热不止一端,总由胃中真液不输于肺,肺失所养,转枯转燥,然后成之。
……凡治肺痿病,淹淹不振,……故行峻法,大驱涎沫,图速效,反速毙,医之罪也。
”清代王九峰说“气息短促,不能接续,提之若不能升,咽之若不能降,呼吸之气,浑如欲绝”。
这些描述与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颇为相似。
本兵病机多从肺、肾入手,以气阴亏虚立论,此外有些医家认为痰、瘀与本病有关,如宋·无择云:“夫五脏皆有上气喘咳,但肺为五脏华盖,百脉取气于肺。
喘既动气,故以肺为主”;王九峰认为《经》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肺合皮毛,风邪易袭,邪气以从其合。
肺中津液不归正化,凝结为痰,屡有伤风、咳嗽气促之患,喉间作痒,金水枯燥,可以知而无疑,此不但说明本病与痰有关,而且还指出了本病容易导致感染。
而唐容川则有“瘀血乘肺,咳逆喘促”的论述,指出瘀血亦是本病的病机之一。
以上说明,肺纤维化难以用单一病机来阐释,其病位在肺、肾,病性为本虚标实,病机涉及虚、滞、毒三个方面,现分述如下:1、虚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呼吸运动主要与肺肾的功能密切相关。
肺主气、司呼吸,呼吸固然是肺的功能,其中呼气是靠肺的宣发作用,吸气是靠肺肃降作用,但是吸气的降纳,必需得到肾的摄纳作用的帮助,才能很好地完成,如清·何梦瑶云“气根于肾,亦归于肾,故曰肾纳气,其息深深”和林佩琴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等论述都表明呼吸运动也依赖肾的功能正常。
原因已明或未明的致病因子侵入人体,留滞肺,损害肺脏,造成肺气虚,在脏腑则为短气、喘促、咳嗽,在肌表则为易感冒;肺病虚损,病穷及肾,则肾气虚弱,不能纳气归元,气浮逆于上,则为喘促,动则尤甚等。
现代研究发现,肾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关系最切,肾气亏虚时免疫功能异常,CD8增多,CD4/CD8失去平衡则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病毒入侵,痰瘀互结,造成肺纤维化。
治当补肾纳气,但久病已入血络,兼之神怯瘦损,辛香刚燥之品,决不可用,选通血络宜润补之剂,勿投燥热劫液之品,治宜辛甘润补,如巴戟天、黄芪、仙灵脾、桑寄生、紫河车、补骨脂等药。
2、滞肺纤维化主要是邪毒入络导致肺肾功能失调而产生痰、瘀阻于肺络,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在水液代过程中,继“脾气散精”后,有“通调水道”之作用,若肺气亏虚,津气散布失调,潴为痰饮;肺主治节、朝百脉,助心脉而行血,若肺气不足,肺中之血凝而留止,故产生瘀血。
肾藏精,精生髓,髓生血,阴精亏虚,则血生化乏源,或阳气亏虚则血液运行无力,均可致血瘀;肾者,水脏,主津液,具有蒸化水液,分清泌浊之功能,肾虚气化无权,水液停滞为痰饮。
痰和瘀可同时而成,也可因痰而致瘀,因瘀而致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出现痰瘀同病。
痰瘀阻痹肺络则为胸闷气短、咳嗽咯痰、面暗唇紫,舌质暗或淤斑等;流注关节则可形成杵状指。
现代研究发现肺纤维化的病理特点早期系肺泡壁血管扩、渗出、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有浆液蛋白和脱落的上皮细胞,些改变与中医血瘀相关,予以活血化瘀药,治疗后炎症明显减轻,说明炎症是血瘀的表现之一。
肺纤维化乃宿疾久病,肺络中痰瘀沉锢,或经年累月,外邪留着,气血皆伤,其化为败血凝痰,混处经络,已不是一般草木之品所能取效,反易使正气耗散而病邪日益锢结,治当通络逐瘀,如三棱、莪术、半夏、南星之品,甚则可用虫类药如全蝎、蜈蚣、穿山甲、地龙等以达“血无凝着,气可宣通”的目的。
3、毒元气发于肾,通行全身,是脏腑和诸经脉生理活动的动力;卫气根于元气,有防御外邪入侵的功能。
肺纤维化患者多先天肾气亏虚,御侮能力低下,再加上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损伤机体免疫功能,易致外邪入侵,临床上多以风温热毒之邪多见,入侵之邪与体的痰瘀交结,蕴久化热,使病情加重,而出现咳嗽、痰黄、发热等症状。
临床上,肺纤维化患者常因肺反复感染而使咳喘加重,甚至成为致死的主要诱因。
目前已有较多证据证实肺纤维化为一病毒感染性疾病,与EBV、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以及引起SARS的冠状病毒感染呈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应当积极抗病毒治疗,而许多清热解毒的中药均具有较强的抗病毒的作用,如板蓝根、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穿心莲、半枝莲、山豆根、鱼腥草等皆可选用。
由于肺纤维化病机复杂,既有肺肾之气亏虚,又有邪毒羁留,痰、瘀交结之特点,故采用单一的治法组方取效很难,必须用辨病与辨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来认识本病,针对其病机,融补肾纳气、化痰逐瘀、清热解毒等多种治法于一炉,随证加减,方可达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
二、肺纤维化主要症状及诊断标准主要症状:①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呼吸浅速,可有鼻翼煽动和辅助肌参予呼吸,但大多没有端坐呼吸。
②咳嗽、咳痰早期无咳嗽,以后可有干咳或少量粘液痰。
易有继发感染,出现粘液脓性痰或脓痰,偶见血痰。
③全身症状可有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关节酸痛等,一般比较少见。
急性型可有发热。
常见体征:①呼吸困难和紫绀。
②胸廓扩和膈肌活动度降低。
③两肺中下部Vekcro 罗音,具有一定特殊性。
④杵状指趾。
⑤终末期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相应征象。
肺纤维化的诊断标准: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征、胸部X线表现,肺通气及弥散功能、病理活检、及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间质性疾病。
根据是否有外科肺活检的结果,有2种确诊标准:确诊标准1、外科肺活检显示组织学符合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的改变。
2、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排除其他已知的可引起ILD的疾病,如药物中毒、职业环境性接触、和结缔组织病等;②肺功能检查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下降;③常规X线胸片吉HRCT显示双下肺和胸膜下分布为主的网状改变或伴蜂窝肺,可伴有少量磨玻璃样阴影。
确诊标准二无外科肺活检时,需要符合下列所有4条主要指标和3条以上的次要指标。
1、主要指标:①除外已知原因的ILD,如某些药物毒性做用、职业环境接触史和结缔组织病等;②肺功能表现异常,包括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活量VC)减少,而FEV1/FVC正常或增加)和(或)气体交换障碍(静态/运动P(A-a)O2增加或Dlco降低);③胸部HRCT表现为双下肺和胸膜下分布为主的网状改变或伴蜂窝肺,可伴有极少量磨玻璃样阴影;④TBLB或BALF检查不支持其化疾病的诊断。
2、次要诊断条件:①年龄>50岁;②隐匿起病或无明确原因的进行性呼吸困难;③病程≥3个月;双肺听诊可闻及吸气性Velcro罗音。
三、肺纤维化的治疗原则治疗原则:1、糖皮质激素为本病首选药。
2、免疫抑制剂用于糖皮质激素效果不佳者或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3、中医中药治疗。
4、其他对症措施:如氧气疗法,抗生素治疗控制肺部感染等。
5、肺移植。
用药原则:1、轻症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者加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
2、重症或急性型者宜用大剂量氢化可的松作冲击疗法。
3、联合中医中药可减轻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
辅助检查:本病诊断困难,应排除致肺间质疾病的其主要原因并作相应检查。
肺活检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
1、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胸片肺部病源几乎消失。
2、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肺功能损害有所恢复,胸片病源减少。
3、未愈:症状、体征、肺功能及胸片均无改善。
西医治疗:(1)药物治疗IPF的首选治疗方案是糖皮质激素与细胞毒性制剂的联合应用。
但是,这种治疗方案不适用于年龄>70岁、极度肥胖、伴随心脏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患者。
①联合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或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
糖皮质激素一般采用强的松口服,初始剂量为每天0.5mg/kg,连续4周;第5周开始减量为每天0.25mg/kg,连续8周;第13周减量为每天0.125mg/kg,并维持治疗。
硫唑嘌呤服用剂量为每天2—3mg/kg,最大量150mg/d。
通常以25—50mg为起始剂量,每1—2周增加25mg,直至每日最大剂量。
如果没有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联合治疗时间不应短于6个月。
治疗6—12个月后,如果病情改善或稳定,则继续联合治疗。
如果病情加重,应该停药或改变治疗方案。
治疗满18个月后,是否继续治疗需要根据临床反应和病人的耐受性而作决定。
②秋水仙碱0.6mg/次,每天服用1—2次。
对于糖皮质激素不能耐受或治疗无效者可以考虑使用。
③N-乙酰半光氨酸具有抗氧化作用,长期大剂量(600—1800mg/d)应用对IPF患者可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2)肺移植科治疗无效的病人预后很差,是肺移植的适应症,多选择单肺移植,相对禁忌症为:不能适应社会心理、心、肝、肾功能不全;年龄在60岁以下。
目前肺移植的5年成活率达50%—-60%,早期多死于排异、感染或心衰。
(3)其他治疗①肺康复治疗与心理治疗②氧疗:适用于有低氧血症的患者③对症治疗:祛痰、止咳和平喘治疗能暂时缓解部分病人的症状④并发症治疗:如并发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可以给予扩血管药,如开博通等,帮助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心功能。
如并发感染则给予抗感染治疗。
截止目前,对肺纤维化缺乏令人满意的治法,据资料统计显示,治疗后一段的5年生存率<50%,10年生存率仅30%。
所以,探索防治肺纤维化的新途径,已成为中西医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医治疗概况:多年来,一些学者把中、晚期肺间质纤维化归属于“肺痿”的畴,治法以益气养阴活血为主。
近年来,另有学者发现部分中、晚期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表现为脉络闭阻,气阴不足的“肺痹”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