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合集下载

病毒感染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病毒感染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标本中的细菌或真菌等生长繁殖。尽量及时接种,如不能当时接种, 标本应保存在-70℃低温冰柜或液氮中。
• 供血清学检测的标本采集原则
– 取急性期(发病初期)和恢复期(病后1个月)双份血清,动态观 察双份血清抗体效价
二、病毒的分离
三 大
动物接种-动物模型
培 鸡胚培养

方 法
细胞培养
原代细胞培养 二倍体细胞培养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征:
– 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ogenic effect, CPE)
•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退形性变,表现为细胞皱 缩、变圆、出现空泡、死亡和脱落。
• 普通光学倒置显微镜可观察
正常细胞
CPE
– 红细胞吸附现象
• 带有血凝素的病毒(如流感病毒)感染细胞后, 细胞膜上可出现病毒血凝素,能与加入的脊椎动 物(豚鼠、鸡、猴等)红细胞结合
第25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一、标本采集与送检: • 供分离病毒、检出核酸及抗原的标本采集原则
– 采集时间:发病初期(急性期)采集标本 – 标本类型:在感染部位采取,不同感染取不同部位的标本 – 标本运输:尽快冷藏送检,标本在处理、接种前切忌反复冻融 – 标本的处理与储存:采集标本时注意无菌操作。使用抗生素以抑制
减毒活疫苗:
Sabin脊髓灰质炎疫苗、风疹疫苗 麻疹疫苗、水痘疫苗、腮腺炎疫苗 甲型肝炎疫苗、乙型脑炎疫苗
其他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 等
• 人工主动免疫
– 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特点
免疫持续时间 保护力(与自然感染接近程度) 免疫球蛋白产生 粘膜免疫产生 细胞介导免疫产生 毒力回复 疫苗病毒运输和使用中的扩散 受宿主其他病毒干扰 室温稳定性

(22、24)病毒的基本性状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22、24)病毒的基本性状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enveloped viruses

裂解(Disintegration)
naked virus
复制周期 (replication cycle)
病 毒 的 复 制 过 程
(二) 异常增殖与干扰现象
1. 异常增殖

顿挫感染(abortive infection):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 缺乏病毒复制所需的酶、能量和原料,不能复制出 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或虽合成部分或全部病毒成 分,但不能组装和释放出有感染型的病毒颗粒。

有包膜的为包膜病毒;无包膜的为裸露病毒。
病毒体结构模式图
包膜子粒
包膜
壳粒
包膜 病毒
衣壳
核衣壳
核心
基本结构

衣 壳

核心(nucleic acid):位于 病毒体的中心,由一种 核酸构成。病毒复制、 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 衣壳(capsid):包绕在核 酸外的蛋白质外壳,由 壳粒组成,具有Ag性、 保护核酸和传染性。
急性感染后1年或数年,发生致 寻常病毒 麻疹病毒 死性的并发症。如麻疹病毒 prion
1) 杀细胞效应 (cytocidal effect)
病毒在感染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的裂解死亡
正常细胞
细胞病变作用(CPE)
2) 稳定状态感染 (steady state infection)
新抗原
为特异性Ag或 CTL细胞识别
多核巨细胞
多核巨细胞
3) 包涵体 (inclusion body)
隐性感染
病毒进入机体不引起 临床症状的感染
显性感染
病毒感染后引起疾病
感 染 过 程 时 间
急性感染
病毒进入机体后,在细胞 内增殖,经数日至数周的 潜伏期后发病。 病毒在机体持续存在数月 至数年,甚至数十年。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液中。 (8)尸检标本:应在死亡后尽早采取,
采集各种器官时要分开使用器械和
容器。
最新课件
10
(二)标本的运送和保存
标本采集后注意无菌、冷冻、保湿、 立即送检。
分离培养病毒的标本要尽快送到实 验室处理和接种。如不能及时送检,可 在4℃冷藏数小时,如需较长时间保存则 应 置 -70℃ 。 放 置 在 -20℃ , 病 毒 容 易 灭 活,冻存液中需加入甘油或二甲亚砜等 作保护,避免反复冻融使病毒灭活。
应部位采取标本,处理标本时要考虑病
毒的生物学特性。常见分离病毒标本的
选择见教材P64表4-2。
(1) 心脏疾病
(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3) 先天或新生儿感染
(4) 胃肠道疾病
(5) 呼吸道感染
最新课件
6
3.常见标本的采集方法
(1) 血液:以无菌手续抽取抗凝血10ml, 抗凝剂可选用100u/ml肝素钠。为了血清 学检查的需要,应抽取另一管5ml血液, 不抗凝送检。
程度上取决于标本的恰当采样和处理,为了保 证标本质量,应注意以下问题:
1.采样时间 尽可能在发病的初期,急性期 或患者入院的当天进行,越早越好,最好在治 疗之前。疾病后期体内产生免疫力,病毒量减 少或消失。
最新课件
5
2.标本种类的选择
根据临床感染的症状及流行病学资
料,判断可能感染病毒的种类,选择相
清学实验;后者主要是核酸杂交与PCR 及现代免疫学技术。
最新课件
3
病毒分离培养
病原学诊断 形态学检测
病 毒
分子生物学技术——病毒核酸

补体结合试验

中和试验

血清学诊断 血凝抑制试验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真菌产物isochromophilones Ⅰ和Ⅱ及其衍生物能抑制 HIV 包膜表面 gp120 与 T 细胞表 面 CD4 分子结合,阻止病毒吸附和穿入细胞;放线菌产物chloropeptinsⅠ和Ⅱ也能有
效抑制 HIV gp120与 T 细胞 CD4 分子结合;新霉素 B 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作
3. 蛋白酶抑制剂:沙奎那韦、茚地那韦、利托那韦、替拉瑞韦、波普
瑞韦、西咪匹韦 4. 整合酶抑制剂:拉替拉韦、艾维雷韦
5.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干扰素和干扰素诱生剂
1. 干扰素(IFN)
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毒性小,使用同种IFN无抗原性,主要用于 HBV、HCV 人类疱疹病毒和乳头瘤病毒等感染的治疗。
用病毒复制中的调控因子,阻断 RNA 与蛋白质的结合,从而干扰病毒 RNA 的复制。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五、治疗性疫苗
是一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新型疫苗,主要有 DNA 疫苗和抗原抗体复合物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prevention of viral infection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一、人工主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品
1. 灭活疫苗(inactivaed vaccine) 通过理化方法将具有毒力的病毒灭活后制成灭活疫苗,这种疫苗失去了感染
性但仍保留原病毒的抗原性,常用的有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狂犬病疫苗、甲型
炎病毒VP1结构蛋白、HBsAg及狂犬病病毒刺突糖蛋白等。
4. 基因工程疫苗(genetically engineering vaccine) 采用DNA重组技术,提取编码病毒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插入载体,并导入细
菌、酵母菌或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纯化后制成的疫苗。例如目前已广泛使用的重

24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感染与检查方法

24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感染与检查方法

显性感染
显性感染是病毒侵入机体后,引起明显的临床症 状,即病毒性传染病。
1.急性感染
一般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 2.持续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指病毒在宿主细胞内持续数月至数十年、 甚至终身。可出现也可不出现症状,但长期携带病 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持续性病毒感染可分为三种:
(1)慢性感染:病毒感染机体后,病毒长期存在 体内,机体表现有临床症状,病程持续时间较长。 如艾滋病、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软疣等。
抗病毒治疗
目前常用无环鸟苷、阿糖腺苷、金刚烷胺等
谢谢观赏
普通显微镜检查 电子显微镜检查
免疫标记技术
病毒核酸的检测
五、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人工自动免疫 1.灭活疫苗
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狂犬病疫苗和流感疫苗。
2.减毒活疫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 苗、甲肝疫苗。
3.基因工程疫苗 乙型肝炎重组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
人血清丙种球蛋白、胎盘丙种球蛋白、转移因子
鸡胚培养
鸡胚对多种病毒敏感。根据病毒种类不同,可 将标本接种于鸡胚的羊膜腔、尿囊腔、卵黄囊或绒 毛尿囊膜上。
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最常用于培养病毒,根据细胞的来源, 染色体特性及传代次数又可分为下列类型:原代和 次代细胞培养,二倍体细胞株和传代细胞系。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可引起细胞形态学改变,称为 细胞病变效应( CPE)。常见的 CPE 有细胞圆缩、 空泡、聚集、拉丝、脱落、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形成包涵体等。
指病毒进入机体后在细胞内增殖,导致宿
主细胞溶解、死亡的作用。
2.细胞膜改变 有些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并不使细胞发生溶解、死 亡,而是引起宿主细胞膜的改变: ①细胞融合 ②细胞膜上出现新抗原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五章和第二十六章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五章和第二十六章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五章和第二十六章复习题及答案第二十五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查的标本递送要求是:A.孵箱保存B.室温保存C.加入防腐剂D.冷藏速送E.加入含抗生素和蛋白质的运输培养基中冷藏速送2.细胞病变效应不包括:A.细胞圆缩.脱落B.细胞融合C.形成包涵体D.干扰现象E.胞裂解3.可用于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的理化因素是:A.紫外线B.甲醇C.甲醛D.乙醇E.乙醛4.IFN-γ的产生细胞主要是:A.活化的T细胞B.活化的B细胞C.白细胞D.成纤维细胞E.巨噬细胞5.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A.使用抗生素B.使用抗病毒化学疗剂C.使用中草药D.使用疫苗E.使用抗菌药物6.下列关于减毒活疫苗缺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偶尔可能恢复为毒力株而致病B.进入人体偶尔引起并发症C.对人体免疫系统刺激过强而引起免疫麻痹D.可能活化其他的潜伏病毒E.偶尔可能引起持续感染7.病毒的致病因素是:A.内毒素B.外毒素C.侵袭力D.表面结构E.以上均不对8.下述药物对治疗病毒感染无效的是:A.干扰素B.抗生素C.聚肌苷酸D.黄连.黄苓E.三氮唑核苷9.灭活疫苗的缺点不包括:A.需多次注射B.免疫维持时间短C.疫苗成本高D.诱导细胞免疫反应差E.可发生干扰现象降低免疫效果10.人工被动免疫最常用的制剂是:A.转移因子B.干扰素C.免疫核糖核酸D.免疫球蛋白E.白蛋白11.机体在抗病毒感染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干扰素B.中性粒细胞C.致敏T细胞D.中和抗体E.抗毒素二、多项选择题1.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有:A.CPEB.干扰现象C.红细胞吸附D.细胞培养液浑浊E.免疫荧光法可检测到病毒抗原2.细胞病变包括:A.变圆B.坏死C.溶解D.脱落E.融合3.送检标本分离病毒应做到:A.冷藏.速送B.加入石碳酸防治污染C.60℃加热灭菌D.置50%甘油盐水保存运送E.加入青霉素.链霉素抗菌4.能抑制病毒核酸合成的药物是:A.金刚烷胺B.阿糖腺苷C.阿糖胞苷D.无环鸟苷E.三氮唑核苷5.临床上常取粪便标本作为检测材料的病毒是:A.甲型肝炎病毒B.狂犬病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D.乙型肝炎病毒E.EB病毒6.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特点包括:A.有种属特异性B.间接作用C.发挥效应早D.广谱抗病毒作用E.低毒性三、名词解释1.CPE2.减毒活疫苗3.亚单位疫苗4.IFN四、简答题1.比较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异同?2.目前可用疫苗预防的病毒性疾病有哪些?3.其抗原性不同,人类IFN分为几种?各自有何特点?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E2.D3.C4.A5.D6.C7.E8.B9.E 10.D 11.C二、多项选择题1.ABCE2.ABCDE3.ABD4.BCDE5.AC6.ABCDE三、名词解释1. CPE(细胞病变效应):在体外实验中,通过细胞培养和接种杀细胞性病毒经过一定时间后,可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变圆.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现象,称细胞病变效应。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e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e

9

Viral Growth and Cell culture Viral Detection Viral Identification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results
10


People Animals: cows, chickens, mice,rats, suckling mice Embryonated eggs Organ and tissue culture Organ culture Primary tissue culture Cell lines: diploid Tumor or (immortalized )cell line
.
1

Blood, Urine, Stool, nasal washing, nasal swab , throat swab, saliva , sputum, rectal swab, vesicle fluid( scraping or swab), tissue ,brain biopsy, cerebrospinal fluid, et al.

Characteristic histological changes:inclusion

bodies in the nucleus or cytoplasm, margination of chromatin Syncytia: multinucleated giant cells caused by virus-induced cell-cell fusion
11



CPE Hemadsorption Interfere Metabolize of cell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六章 病毒的基本特性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六章 病毒的基本特性
干扰现象的意义:能终止病毒感染,使机体康复, 属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一部分;给机体接种病毒减毒 活疫苗可阻止毒力较强的病毒感染;使用各种病毒性疫 苗预防接种时应避免发生干扰现象以提高免疫效果。
四、病毒的抵抗力
病毒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可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 1. 物理因素:病毒耐冷不耐热,经加热56℃30分钟
2. 免疫病理损伤 体液免疫的病理损伤 细胞免疫的病理损伤 免疫抑制 免疫耐受性
二、抗病毒免疫 (一) 固有免疫
屏障作用 吞噬细胞和NK细胞作用 体液中的抗病毒物质
(二)适应性免疫
特异性体液免疫作用 特异性细胞免疫作用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一、标本采取与送检
(一)标本采集的原则和要求 1.临床评估及病程采集不同标本 2.无菌操作 3.早期采集 4.由感染部位采集 5.血清学检查的标本采取
(四)防治原则
1.人工主动免疫 ①灭活疫苗 ②减毒活疫苗 ③基因工程疫苗
2.人工被动免疫 免疫血清、人血清丙种球蛋白等
3. 干扰素治疗 4 .化学药物治疗 5 .中草药治疗
第二篇 病原微生物
第六章 病毒的基本特性
第一节 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第二节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病毒(Virus)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的非细胞型微生物。主要特点是其基本结构由 白质与核酸组成,基因组只含一种核酸(DNA 或RNA),缺乏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对抗生素 不敏感,只能寄生在敏感的宿主细胞内以复制 方式进行增殖。
或100℃几秒钟即可被灭活。病毒在 pH6.0~9.0的 范围内比较稳定;X射线、紫外线等均可破坏病毒。 2. 化学因素:包膜病毒对脂溶剂敏感。病毒对过氧化 氢、高锰酸钾、含氯石灰、碘和碘化物很敏感,卤素 类化学物质是病毒的有效灭活剂。抗生素对病毒无抑 制作用,某些中草药如板蓝根、大青叶等对某些病毒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病毒基本性状、感染与免疫、诊断与防治【共58张PPT】

病毒基本性状、感染与免疫、诊断与防治【共58张PPT】
• 病毒体形状和大小
• 病毒体形态结构
• 对脂溶剂敏感性
二、病毒分组
• DNA病毒
• RNA病毒
• DNA 和RNA 逆转录病毒
• 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sviridae) • 逆转录病毒科( Retroviridae )
三、亚病毒
1. 类病毒(Viroids)
• 很小 (250~400nt) ,杆状 RNA 分子,有二级结构
– 装配(assembly) – 成熟(maturation) – 释放( release )
1. 吸附和穿入
• 接触→结合→特异性吸附(病毒配体位点与细胞膜特异受体结合)
融合 --- 包膜病毒
• 穿入
胞饮 --- 无包膜病毒
HIV
2. 脱壳
--病毒在细胞内必须脱去衣壳,其核酸方可在宿主细胞中发挥指令作用 --多数病毒在穿入时已在细胞的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壳并释放出病毒的基因组 --少数病毒的脱壳过程较复杂。这些病毒往往是在脱衣壳前,病毒的酶已在起转录 mRNA的作用
目录
• 病毒的基本性状
–第一部分 病毒形态、结构和基因组特点
–第二部分 病毒的增殖 –第三部分 病毒的分类
• 病毒感染与免疫
•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一、病毒的增殖特点
• 必须中活细胞中进行 • 敏感细胞
• 增殖方式为自我复制(self replication)
二、病毒的复制(Replication of viruses)
3. 核衣壳(Nucleocapsid)的对称形式
核衣壳:核心+衣壳
•螺旋对称型(Helical Symmetry)
•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型( Icosahedral Symmetry )

(7)病毒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

(7)病毒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

• 二倍体细胞培养(Diploid cell cultune)
• 原代细胞只能传2-3代细胞就退化,在多数细胞 退化时,少数细胞能继续传下来,且保持染色体 数为二倍体,称为二倍体细胞。二倍体细胞生长 迅速,并可传50代保持二倍体特征,通常是胚胎 组织的成纤维细胞。
• 二倍体细胞一经建立,应尽早将细胞悬 浮于10%二甲基亚砜中,大量分装安瓿 贮存于液氮(-196℃ )内,做为“种 子”,供以后传代用。目前多用二倍体 细胞系制备病毒疫苗,也用于病毒的实 验室诊断工作。
• (一)尽早采取
• 在发病初期(急性期)采取,较易检出 病毒,越迟阳性率越低。
• (二)部位适宜
• 由感染部位采取,如呼吸道感染采取鼻 咽洗漱液或咯痰;肠道感染采取粪便; 脑内感染采取脑脊液;皮肤感染采取病 灶组织;有病毒血症时采取血液。
• (三)冷藏速送
• 病毒离活体后在室温下很易死亡,故采得 检材应尽快送检。若距离实验室较远,应 将检材放入装有冰块或干冰的容器内送检。 污染检材,如鼻咽分泌液、粪便等应加入 青霉素、链霉素或庆大毒素等,以免杂菌 污染细胞或鸡胚,而影响病毒分离。
• 原代细胞培养(Primary cell culture)
• 用胰蛋白酶将人胚(或动物)组织分散成单细胞, 加一定培养液,37℃孵育1-2天后逐渐在培养瓶 底部长成单层细胞,如人胚肾细胞、兔肾细胞。 原代细胞均为二倍体细胞,可用于产生病毒疫苗, 如兔肾细胞生产风疹疫苗,鸡成纤维细胞产生麻 疹疫苗,猴肾细胞生产脊髓灰质炎疫苗。因原代 细胞不能持续传代培养,故不便用于诊断工作。
• 含轮状病毒的粪便标本经热变性处理,点 到膜上,使用轮状病毒体外转录的放射标 记探针做斑点杂交,敏感性高于ELISA (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肠道病毒也可 用互补的DNA探针做斑点杂交。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2)第24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2)第24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2.重点
(1)干扰素定义、种类及抗病毒机理和特点。 (2)中和抗体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机制。 (3)病毒的培养方法。
3.难点:
(1)干扰素诱生、抗病毒作用机理。 (2)病毒在细胞培养中的增殖指标。 (3)抗病毒药物作用机制。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教学媒体选用、板书、互动设计等):
新抗生素、治疗性疫苗、治疗性抗体、基因治疗剂。
媒体选用
采用具体的举例和多媒体、彩色投影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
板书设计
(1) 抗病毒免疫。 (2) 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 (3) 抗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4) 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教学小结
干扰素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 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IFN 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发挥抗病毒效应;病毒 中和抗体指针对病毒某些表面抗原的抗体,其作用机制为直接封闭与细胞受体结合的病毒抗原表位,或改 变病毒表面构型;阻止病毒吸附、侵入易感细胞;感染细胞内病毒的清除主要依赖于细胞免疫,构成病毒 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主要效应因素是:CD8+ CTL 和 CD4+ Th1 细胞;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与是否是全 身性病毒感染、病毒血清型种类和是否易发生变异有关。
(2) 熟悉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3) 了解细胞免疫抗病毒作用特点及机理;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1. 主要知识点
(1) 抗病毒固有免疫。 (2) 抗病毒适应性免疫。 (3) 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 (4)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5) 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6) 病毒感染的治疗。

病毒感染和抗病毒免疫

病毒感染和抗病毒免疫
降解病毒mRNA
抑制病毒蛋白合成
抑制病毒组装、释放 ↓
抑制病毒复制 ↓
中断病毒感染;限制病毒扩散
• 生物学活性: 广谱的抗病毒作用;抑制病毒感染、阻止 病毒在体内扩散、促进痊愈; 调节免疫功能;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 IFN作用特点: 产生早; 中断受染细胞的病毒感染,限制病毒扩散; IFN诱导的抗病毒蛋白,只对病毒起作用, 不影响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
• 非显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 病毒侵入机体内,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感染 • 形成原因:病毒毒力弱、机体防御较强,病
毒不能大量增殖,未造成细胞、组织严重损 伤;或最终不能侵入靶细胞。 • 意义:获得免疫力;
隐性感染者、病毒携带者成为感染源;
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
• 病毒感染后,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可表现为局部和全身感染;
NK:非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特点:不受MHC限制、不依赖Ab;
可通过多种途径活化; 杀伤机制:NK→接触靶C→释放穿孔素、TNF
→破坏受染C
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特异性Ab - 中和Ab、非中和Ab; - IgM、IgG、IgA;
中和Ab作用机制: i. 改变病毒表面构型,阻止吸附细胞; ii. 病毒+中和Ab→IC→易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iii. 包膜病毒+中和Ab→IC→激活补体,溶解病毒;
IgM、IgG、IgA特点比较: IgG: MW小,可通过胎盘;
出现较晚,维持时间长; 中和能力比IgM强; IgM:MW大,不能通过胎盘。 出现最早; 中和能力不如IgG强,固定补体能力强。 IgA:分泌型IgA(SIgA),粘膜固有层浆细胞 产生,在局部中和病毒,阻止病毒从局部 粘膜侵入,局部免疫起主要作用。

第22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22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22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一、标本采集原则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三大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 鸡胚接种 动物接种 细胞病变效应(CPE) cytopathic effect:有些病毒在细胞
内增殖时可引起特有的细胞病变,称 CPE。可出现细胞内颗粒增多、圆缩、 聚集、坏死、溶解、脱落,也可导致细 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有的可形成 包涵体。
三、血清学诊断
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
中和抗体 血凝抑制抗体 非中和抗体
四、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病毒感染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治原则

免疫预防 1、人工主动免疫:疫苗 2、人工被动免疫:免疫血清、丙球、胎球、细胞因子等
疫苗名称 脊髓灰质炎疫苗 麻疹疫苗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风疹疫苗 甲型肝炎疫苗 人用狂犬病疫苗 乙型脑炎疫苗 森林脑炎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 疫苗种类(培养细胞种类) 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Vero细胞) 减毒活疫苗(鸡胚细胞) 减毒活疫苗(鸡胚细胞) 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 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 灭活疫苗(地鼠肾细胞) 灭活疫苗(地鼠肾细胞) 灭活疫苗(地鼠肾细胞) 基因工程疫苗(酵母菌表达)


药物防治
1、抗病毒化学制剂: 核苷类、非核苷类、蛋白酶抑制剂等 2、新抗生素类: 真菌产物、放线菌产物,新霉素B
3、干扰素和干扰素诱生剂:
poly I:C、细菌脂多糖、灵芝多糖等 4、治疗性疫苗 5、基因治疗剂 6、中草药

第24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第24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7
1.动物接种
应用:尚无敏感细胞的病毒培养 动物:兔、鼠、黑猩猩、猴等 优点:结果易观察,可建立动物模型 缺点:有饲养条件要求,费用高,动物
体内常带有潜伏病毒
2、鸡胚培养
优点:易管理,不带微生物,成本较低 缺点:操作程序复杂
9
鸡胚培养
采用孵化9~14天的鸡胚
接种部位
绒毛尿囊膜(allantocherion) 痘苗病毒、人类疱疹病毒
包涵体:某些病毒感染的细胞内,在光镜下可见在浆内或 核内出现嗜酸性或嗜碱性,大小、形态、位置不等的圆形或不 规则团块结构。
20
(1)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
①细胞变圆、聚集、坏死、溶解或脱落
(1)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
呼吸道合胞病 毒感染细胞
第24章 病毒感染的 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电镜直接观察
直接依据
病毒颗粒 光镜检查包涵体
检测内容
病毒抗原 查病毒
病毒核酸
分离培养
病毒酶类:如逆转录酶
查特异性抗体 间接依据
2
病程与病毒感染标志物的检测
病程 潜伏期 前驱症状期 发病时 急性期 恢复期 痊愈期
病毒成分 不常检出 可能检出 多可检出 可以检出 难以检出 不能检出
病毒+鸡红细胞=凝集(血凝试验) 病毒+特异性抗体+鸡红细胞=不凝集
(血凝抑制试验)
3、特异性抗体检测
1、单份血清检测:
IgM
IgG
2、双份血清检测:
IgG 恢复期/早期 4:1
32
ELISA用酶标仪
33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病毒学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讲义

病毒学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讲义

•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三、病毒感染的诊断
(一)形态学检查
1. 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病毒形态和大小
(李凡主编的第 8 版医学微生物学 图 27-1,258 页)
•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三、病毒感染的诊断
(一)形态学检查
2. 光学显微镜检查:病毒形成的包涵体、合胞体等
(李凡主编的第 8 版医学微生物学 图 33-2,314 页)
(二)病毒的鉴定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1. 病毒感染的常用鉴定方法
(2)病毒血清学鉴定:用已知特异性抗体对病毒进行种、型和亚型的鉴定
•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二)病毒的鉴定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1. 病毒感染的常用鉴定方法
(3)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对病毒的蛋白抗原和核酸进行检测,方法包括 蛋白印迹技术、核酸扩增、核酸杂交、基因芯片和基因测序等
•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三、病毒感染的诊断
(二)病毒成分检测
1. 病毒蛋白抗原检测 用已知特异性抗体对病毒抗原进行早期诊断,常用方法酶免疫测定
(enzyme immunoassay,EIA)、免疫荧光测定(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蛋白印迹(Western blot)
•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一)病毒的分离培养
1. 动物接种
(1)应用:无敏感细胞培养的病毒 (2)优点:结果易观察,可建立动物模型 (3)缺点:要有饲养条件,费用高,可能有潜伏病毒,对许多人类病毒不敏感
•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一)病毒的分离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生物制品
动物免疫血清
(biological products)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防治和诊断感染性疾病
灭活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 活疫苗(living vaccine) 重组载体疫苗(recombinant carrier vaccine) 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
应用:
①采取标本分离病毒为时已晚 ②目前尚无分离此病毒的方法或难以分
离的病毒 ③为证实所分离的病毒的临床意义 ④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等
病毒+中和抗体 病毒失去感染性
特点:特异性高,抗体维持时间长 应用:人群免疫情况的调查
临床诊断少用
用已知病毒可溶性补体抗原检测病人血 清中相应的补体抗体
特点:特异性低,抗体出现早,消失快 应用:近期感染指标。
1.细胞培养
分类
单层细胞培养(monolayer cell culture) 悬浮细胞培养(suspended cell culture)
细胞种类
原代细胞(primary cell) 二倍体细胞(diploid cell) 传代细胞系(continuous cell line)
细胞培养瓶
单层细胞
1.细胞培养
核酸扩增 核酸杂交 基因芯片 基因测序
(三)病毒数量与感染性测定
1.血凝试验:病毒总量(活病毒+死病毒) 2.蚀斑形成试验
(plaque formation test) 感染性病毒量
3.50%组织细胞感染量 (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ous dose, TCID50)
核酸类型的测定 理化性状的检测 形态学鉴定 血清学鉴定 基因测序和生物对比
体内常带有潜伏病毒
(二)病毒的鉴定
1.病毒增殖鉴定
(1)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 )
①细胞变圆、聚集、坏死、溶解 或脱落等(多数病毒);
②形成多核巨细胞或称融合细胞 (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呼吸道合 胞病毒等);
③在培养细胞中形成包涵体 ( 狂 犬病病毒、麻疹病毒等)。
1. 分离病毒的标本和作血清学诊断的标本 各有何要求?
2. 常用组织培养法有几种?各有何应用速诊断方法有哪些?
5. 预防病毒性感染有哪些人工自动免疫制 剂?
6. 诊断病毒的核酸技术有哪些?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剂
其他抗病毒药物
干扰素和干扰素诱生剂
中草药 基因治疗剂 治疗性疫苗
反义寡核苷酸 干扰RNA 核 酶 ( ribozyme )
HSV/VZV
无环鸟苷(NA)
病毒胸苷激酶 NA一磷酸
宿主细胞激酶 NA三磷酸 (缺乏糖环3’-OH基)
病毒DNA聚合酶 核酸链延伸被迫终止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
病毒感染的检查
检测内容
电镜直接观察 病毒颗粒 光镜检查包含体 病毒抗原 分离培养 查病毒 病毒核酸 病毒酶类:如逆转录酶 查特异性抗体
原则基本与细菌相似,但应注意:
1.标本用“双抗”或两性霉素B处理 2.低温保存,尽快送检 3.血清学诊断采双份血清
(一)病毒的分离培养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 鸡胚接种(egg inoculation) 动物接种(animal inoculation)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一般程序:
无菌处理
标本
动物接种 指标阳性 鸡胚培养 细胞培养 指标阴性
病毒鉴定 盲传2~3代
指标阴性
病毒阴性
(一)病毒的分离培养
化学提取或人工合成疫苗 重组疫苗(recombinant vaccine) 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
免疫球蛋白 血清丙种球蛋白
细胞免疫制剂 IFN-α、β、γ
细胞因子 IL-2、IL-6、IL-12 TNF 、CSF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LAK细胞
核苷类药物
抗病化学制 剂
特点:①对多种病毒敏感 ②不带异种蛋白(人源性) ③不带病毒,无致瘤潜能 ④可传50代左右
1.细胞培养
(3) 传代细胞培养
特点:①对多种病毒敏感性高 ②繁殖能力高,传代时间长 ③有致癌危险,不能用于疫苗生产
2.鸡胚培养
采用孵化9~14天的鸡胚
接种部位
绒毛尿囊膜(allantocherion) 痘苗病毒、人类疱疹病毒
(1)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
①细胞变圆、聚集、坏死、溶解或脱落
(1)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
呼吸道合胞病 毒感染细胞
麻疹病毒 感染细胞
②形成多核巨细胞或称融合细胞
(1)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
inhibition test)—正粘病毒型与亚型鉴定
病毒+鸡红细胞=凝集(血凝试验)
病毒+特异性抗体+鸡红细胞=不凝集 (血凝抑制试验)
(2)免疫标记法(FIA、EIA、RIA) ——多种病毒鉴定
(3)凝胶免疫扩散试验(gel immunodiffusion test) ——多种病毒鉴定
抗原变异病毒基因的鉴定
数小时内出结果 病毒颗粒 病毒成分(抗原或核酸) 早期抗体检测(IgM)
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 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
包涵体
1.病毒蛋白抗原检测 免疫标记技术
2.病毒核酸检测 核酸扩增技术 核酸杂交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测序
可诊断急性感染 特异性IgM抗体:孕妇感染风疹病毒
EBV早期抗原抗体 EAV核心抗原抗体 早期抗原的抗体 EAV衣壳抗原抗体
埃可病毒
CPE(-)—风疹病毒(+) 埃可病毒(-)
CPE(+)—风疹病毒(-) 埃可病毒(+)
(4)细胞代谢改变
细胞代谢变慢 pH变化减慢
电子显微镜:设备、操作复杂,应用受限 光学显微镜:可见大病毒(痘类病毒),
对一般病毒检测意义不大
鉴定病毒种、型、亚型 (1)血凝抑制试验(hemagglutination
③形成包涵体(inclusion body)
(2)红细胞吸附(hemadsorption)
病毒囊膜表面血凝素(HA) +
红细胞表面HA受体
腮腺炎病毒感染细胞
(3)干扰现象(interference)
风疹病毒+人胚肾细胞 病毒增殖,CPE(-) 埃可病毒+人胚肾细胞 病毒增殖,CPE(+)
风疹病毒? +人胚肾细胞
尿囊腔(allantoic cavity) 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
羊膜腔(amniotic cavity) 流感病毒的初次分离
卵黄囊(yolk sac) 嗜神经病毒
2、鸡胚培养
优点:易管理,不带微生物,成本较低 缺点:操作程序复杂
3.动物接种
应用:尚无敏感细胞的病毒培养
动物:兔、鼠、黑猩猩、猴等 优点:结果易观察,可建立动物模型 缺点:有饲养条件要求,费用高,动物
(1)原代和次代细胞培养
组织 剪碎
蛋白酶
组织块
分散的单个细胞
培养基
单层细胞 (原代细胞)
传代培养 单层细胞
(次代细胞)
1.细胞培养
(1)原代和次代细胞培养 特点:①对多种病毒敏感
②生长能力有限, 获取成本高 ③可携带潜伏病毒
1.细胞培养
(2)二倍体细胞培养
体外分裂50~100代仍保持二倍体染色体 数目,可用于病毒分离和疫苗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