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 一语文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 一语文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主题:生命的诗意第一部分:单元教学教材分析课文编排:《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田梦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

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主题指向:生命的诗意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语文素养:1.在反复诵读和想象中感受、欣赏古代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2.了解古代诗词的特征,掌握古代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3.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理解文学作品丰富的内涵和语言的独特表达,提升审美能力。

4.尝试写文学短评。

第二部分:单元教学课时设计第一课时以声传情——诵出诗人情怀教学目标:1.指导诵读的方法技巧,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引导学生掌握诵读技巧。

2.借助经典诗歌片段,在辨析中引导学生学会批文入情,寓情于景,以音传情。

教学环节:1.多组学生展示朗诵本单元自己爱读的诗歌,朗读者说明自己爱读的原因,解读自己用何种方式来更好地朗诵这首诗歌,使用这种方式技巧的原因。

2.学生评点同一首诗歌的不同读法,探究不同读法的优劣。

活动中,渗透古体诗、五言、七言诗的基本读法,涉及停顿、节奏、重音、语调的探讨。

以《短歌行》《梦游天姥》《登高》《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任一首为例,分析诗歌情感的变化,指导诵读的语气、语调的变化,指导学生怎样更准确地以音传情。

3. 观看名家诵读视频,结合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再次诵读,说明本次诵读的变化点及依据;观察名家朗诵时的体态语,学习借助肢体动作辅助表达感情的方式。

4.朗诵展示;师生点评。

第二课时多样愁情中的独特生命表达教学目标:1.体会并分析八首诗中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愁情,评价不同愁情中所反映的诗人的情怀,探讨愁情原因。

2.梳理诗歌中抒发愁情所借助的方式(或手法、手段),理解典型意象、用典在抒情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1.速读诗歌,分享八首诗中反映诗人情感的诗句,发现共性情感——愁,学生分析八首诗歌中具体的愁的表现,梳理几类不同类型的愁情。

生命的诗意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生命的诗意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二、我之所以关注此问题是因为(请分条陈述原因)。
三、我计划按照以下步骤来论述这一问题(请列出写作纲要)。
四、为证明我所要论述的观点, 我通过查询、搜索, 收集了以下资料作为论据(请注明论据出处)。
文学短评写作准备任务单二
文学短评是怎样一种文体? 它与“读后感”“文学鉴赏”有什么区别? 如果你是老师, 你会从哪些方面来评价一篇文学短评呢? 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通过阅读相关文本, 将短评与读后感、文学鉴赏区分开来, 逐渐厘清文学短评的文体特征, 形成相应的评价标准, 设计一张“文学短评评价量表”。
2.学习者分析
(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学习者鉴赏目的分析:曹操一直都在做真实的自己,做一个有血有肉的追梦者:胸怀梦想,直面现实,勇于担当。面对浩瀚的光阴,感慨人生短促,心忧天下;面对光耀的梦想,迸发生命能量,执着前行。悟出了生命的厚重与苍凉,留下光辉灿烂的痕迹。我们青年一代更应志存高远,牢记时代使命,勇于追梦圆梦,成为新时代的追梦者、圆梦人。
辛弃疾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表二
诗题
本诗相关知识
基础知识
短歌行
乐府建安文学
1.字音
2.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3.文化常识
归园田居
田园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古体诗(乐府)
登高
近体诗(律诗、绝句)
琵琶行并序
新乐府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婉约派、易安体
表三: “生命的诗意”学习活动之“相知”
曹操在《蒿里行》中这样记载:“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却不得,由此发出深沉的忧叹。正因为生命有限,他才更懂得珍惜光阴,干出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来。

第三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整体框架与课时分配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单元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课时分配——共9课时主题内容安排课时春江秋月冬冰雪吟到深情字字金《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群文阅读2天簌自足天趣成好诗不过近人情《登高》组诗,鉴赏阅读 1《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比较阅读1 《琵琶行》《听颖师弹琴》和《李凭箜篌引》拓展阅读1云锦神机匠意明剪裁刀尺任我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群文阅读2橙黄橘绿寻雅意含英咀华探文心文学短评写作2二、单元目标(一)语文素养1.明晓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提炼古诗词的情感;学习古诗词的鉴赏的基本方法,品读诗词中语言的精炼,领略诗词中景物描写和音乐描写的精妙;尝试学写文学短评。

2.理解八首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异同,体会生命的诗意;培养学生对古诗词中展示出的不同的人生状态、不同的人生际遇和不同的情感世界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层次。

3.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古诗词的意境,把品读诗中意境的过程变为审美方法训练的过程,欣赏诗歌的独特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二)单元目标1.在反复诵读和想象中感受、欣赏古代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体会古诗词音韵美。

2.了解古诗词的形式特征,包括对偶、平仄、押韵等语言形式,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基本方法。

3.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理解文学作品丰富的内涵和语言的独特表达,提升审美能力。

4.尝试写文学短评,学会梳理、积累个人的阅读经验,领悟创作、鉴赏的规律,提高文学审美能力。

依据1:基于课标分析,基于核心素养。

1.喜欢欣赏文学作品,能整体感受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能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做出自己的评价。

在文学鉴赏中,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追求高尚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的意愿。

生命的诗意——第三单元诗歌“单元学习任务”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生命的诗意——第三单元诗歌“单元学习任务”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生命过程
是否 实现
任务一:探究生命过程
作品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 一)》
《梦游天姥吟留 别》
《登高》
探究“生命过程”学习任务表
诗句
对生命过程的认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时光飞逝,生命短暂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一去三十年
时光飞逝,生命短暂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生命的诗意
--第三单元诗歌“单元学习任务一”品赏
学习目标
1、明确“生命意识”的概念 2、借助品读比较诗词作品和知人论世的方法,感受四 位诗人生命的诗意。 3、认识古代诗歌的价值,加深对个体生命的认识和理 解,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初识生命意识】
对生命 长短的 认识
生命价值
有无 理想
生命 意识
对死亡 的看法
课 大地上。”——德国诗人荷尔德林 堂 小 诗意地栖居不是独享逍遥, 结 而是永远地追寻与投奔,
并且总在黑夜中。 ——《病隙碎笔》
课后作业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生命充满劳绩,仍当诗 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结合曹操、陶渊明、李白、杜 甫的经历和人生选择,请写一段300字的文字,表述你 对“生命的诗意”的思考。
猛志
李白《代寿山答孟 少府移文书》26岁
杜甫《奉赠韦左丞 丈二十二韵》23岁
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 积极入世,建功 寰宇大定,海县清一 立业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积极入世, 使君贤风淳
曹操
生 命 陶渊明 数 轴 李白
年龄不详:君圣臣贤, 国富民组的统一国家
54岁,孙刘抗衡, 未实现一统天下 66岁 卒
作品
诗句
人生选择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生命的独特发现与表达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设计理念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

全单元共有八首诗词作品,围绕单元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创设学习情境,再以若干专题的形式完成单元教学,按照三篇课文的分组设置教学单位,把整个单元分成魏晋诗歌、唐诗三首、宋词三首来组织教学,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二、单元任务说明1. 古诗词中常常寄寓者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

2.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在班级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

3. 学习欣赏诗歌中蕴含的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细加品味。

三、单元学习目标1. 通过本单元作品学习,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2. 通过诵读涵泳,发挥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3. 学习本单元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经典诗歌作品,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能力。

4. 在学习本单元作品的基础上,联系对既往文学作品的学习,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写一篇文学短评。

四、单元核心任务本单元是古诗词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是学生自主学习,只有依靠实践性学习,才能实现深度学习的课程目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才能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五、单元课时安排(10课时)六、单元课时任务根据本单元的具体安排,可按照诗歌具体的情况,把本单元分成魏晋诗歌、唐诗三首、宋词三首来设置教学,以专题比较阅读来完成学习任务。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及学习建议】本单元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围绕“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课程目标设计的学习单元。

本单元聚焦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选编了自魏晋至唐宋时期的经典诗词作品八首,这八首诗词作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魏晋诗歌、唐代诗歌和宋词;本单元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时代、诗人、诗体、风格流派、单元人文主题等方面的因素,服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要求和目标,充分考虑学习情境,有效开展专题学习、实践性学习,才能最终实现深度学习。

【课标要求】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写作”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积累书面语感,激发想象能力,丰富情感体验,补充社会认知,满足心理愉悦,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审美趣味和精神品质。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单元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展开联想,描绘出诗歌的画面或场景。

2、学生能够通过比较诗歌在形象、思想感情、手法上的异同,把握鉴赏诗歌的角度,写作诗歌短评。

3、学生能够结合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处境,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的人生的感悟。

【主题单元核心问题】1.何谓“文学短评”?2.诗歌短评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评价?【核心任务】我校晨曦文学社拟在校刊《弘毅》开设文学评论栏目,现短篇小说评论、戏剧评论已经由高二、高三年级承担,中国古典诗词评论部分将由高一年级承担,需要我们在本单元的8首诗词中选择一首写一篇文学评论,通过班级推荐、年级推荐最终投稿至校刊。

【学习者特征分析】在统编语文教材高一上学期第一单元学生已经接触了诗词,了解了意象和意境,初中阶段也对诗歌知识有简单了解,但是,文学评论无疑对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需要学生能够对诗歌有着独特和合理的感受和理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贯穿整个高中阶段,高一阶段我们能够引导学生什么是文学短评以及诗歌短评的鉴赏角度即可。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专题学案(学生版)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专题学案(学生版)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专题学案单元学习任务1.感受诗歌意境2.体会诗作情感3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4.写作文学短评单元学科素养1、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2、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

3.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提升综合审美鉴赏力,4.在理解作品情感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尝试写作文学短评。

单元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古诗词的形式特征,包括对偶、平仄、押韵等语言形式。

在学习本单元作品的基础上,联系对既往文学作品的学习,学习写作文学短评。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单元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经典诗歌作品,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鉴赏力。

3.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诵读涵泳,发挥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本单元作品的学习,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课时安排:6课时第1课时任务一:体会志士之慨、隐士之情一、课时学习目标: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体会两首诗歌的不同情感,体察诗人不同的生命追求。

二、活动一:体会志士之慨钟嵘《诗品》评价曹操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阅读《短歌行》,找出其中的“悲凉之句”,反复诵读,说说它们对表达诗人感时伤乱、求贤建业的复杂心情的作用。

三、活动二:体会隐士之情请结合《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诗句,体会分析诗人的归田守拙之乐。

四、活动三:比较二人的人生态度读《短歌行》可知,曹操是积极入世的,是决心建立一番功业的。

而读《归园田居(其一)》可知,陶渊明是厌恶俗世的,是逃避仕途的。

请分析一下,他们二人不同的人生态度产生的原因。

五、拓展延伸:阅读陶渊明的《乞食》,思考下面的问题,乞食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名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名师教学设计学习任务群知能对标学习任务群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进一步了解陶渊明、李白等诗人的人生经历、人格魅力、创作成就。

2.较为深入地理解“诗意的生命”的内涵。

3.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古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4.学写文学短评。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1)了解并预设学情,编写活动方案。

(2)围绕活动方案设计,查找并整理文档资料、制作课件。

(3)深入研读陶、李、杜、白、苏的作品。

2.学生准备(1)查阅资料,初步领会“诗意的生命”一词的内涵。

(2)查阅资料,更多了解五位诗人的经历、创作、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任务群活动实践一、教学导入1.下面一组材料,揭示了怎样的社会制度?试作概括。

(1)诗人笔下的现实咏史·郁郁涧底松[晋]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2)史学家笔下的现实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晋书·刘毅传》悠悠风尘,皆奔竞之士,列官千百,勿让贤之举。

——干宝《晋记总论》(3)概括总结:不合理的门阀制度等,致使有才的人得不到重用。

2.总结晋代的社会污浊不堪的晋代社会。

政治腐败,社会不公。

文人失节,虚伪谄媚。

教学策略:由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梳理本单元文章的写作信息。

教学活动设计较多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尽量自主活动,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课前导入可依据学情做具体的调整,在尽量简单的沟通当中,争取让学生提升信息提取和领会理解的能力,培育批判与发现、欣赏与评价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精讲(一)了解鹤立鸡群的陶渊明1.体会陶渊明为官的心路历程:(1)陶渊明的官场经历释、思辨、推理、验证、应用”中训练了能力,提升了素养。

(2)陶渊明的官场经历说明了什么?讨论明确:陶渊明官场经历断断续续,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

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归园田居》围绕“归”,掌握“白 描”表现手法
任务请一输入·你的群标文题
比较阅读:曹诗“质朴刚健”和陶诗“平淡舒缓” 的语言风格; 曹操与陶渊明的选择:志士与隐士 ,入世与出世。
任务请二输入·你的单标篇题
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的浪漫主义: 想象 (虚写) 、夸张,豪放飘逸诗歌风格,“诗仙”。
诗题


《短歌行》 《归园田居》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
……
作者
曹操 陶渊明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生平经历(时段、代 表诗句)
创作背景
授课形式 请输入你的请标输题入你的标题
先单篇后群文
任务请一输入·你的单标篇题
1.《短歌行》 ,为何“忧”,“忧” 什么,如何表现“忧”。
任务请一输入·你的单标篇题
1.《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景 、人、情来体现“豪 放” 。《京口北固亭怀古》解读典故体会作者情感, 感受“稼轩词豪”。
任 务 情 景 活 动
任务请三输入·你的群标文题
比较:东坡词旷,稼轩词豪。 联系:《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定风波》
任务请三输入·你的单标篇题
2.《声声慢》 如何表现愁的?
任务请三输入·你的群标文题
比较: 《声声慢》 +《醉花阴》愁的程度。 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区别。
任务四请·输入朗你读的标指题 导
节奏、语速、语调、重音(表强调)、拖长音(表 疑问、思考、营造意境)、气息等
朗 诵 脚 本
任务五请·输入文你的学标题短评
1.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以“小”处 切入,叙议结合(叙要精当,议要紧密结合叙,思路清晰,态度鲜明, 见解独到。) 2.比如对于陶渊明归隐的看法。 3.引入“议论文入门知识”。

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设计——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例一:课标解读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是围绕“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课程目标而设计的学习单元。

本单元充分考虑了时代、诗人、诗体、风格流派、单元人文主题要求等多方面因素。

单元聚焦“生命的诗意”,汲取古人智慧,借先贤文论诗论,解读诗词潜藏的伟大人格、生命情调与精神气质。

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理解古诗词文化,提升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意识。

教师教学要服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根本要求和目标,充分考虑学习情境,有效开展专题学习、实践性学习,最终实现深度学习。

二:教材分析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古诗词单元,以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为双线索进行设计,单元选文为魏晋时期、唐朝、宋朝等三个时期的诗歌作品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指向“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以此为契机,学习中华古诗词,让学生以一种更集中的方式,探究古诗词传达的人生观、价值观,感受蓬勃的生命力,聚焦生命的诗意,取法千载经典,汲取古人智慧,感悟其静穆冲和的伟大力量;在浮躁的社会里烛照自己的内心,品读诗词的趣味,享受生命的丰盈。

发挥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和文化修养。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处于青春期,自我表现欲高涨,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但是古诗词鉴赏能力具有差异性,所以应该在古诗词单元学习中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展示平台,尽情表现他们的个性魅力。

通过古诗词的充分学习,让学生接触来自各个时代的声音,聆听我们中华历史上大师们的人生智慧,激发个性创作的灵感。

三: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品味涵泳,发挥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时代背景,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的人生思考和人生选择。

审美鉴赏与创造:尝试创作诗歌、撰写文学评论参加微信公众号活动,并进行分享交流,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和表达交流能力。

生命的诗意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生命的诗意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情境任务:人生如行旅,我们难免会面临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选择,不同的选择通向不同的人生之路。

学校文学社特举办“生命的诗意,寻人生导师”这一探究活动,旨在明确人生方向、人生追求和人生态度。

请同学们吟诵诗歌,品读诗句,为你喜欢的诗人打CALL,为他们写一段文学短评吧!任务一:知人论世,探诗人追求“诗言志。

”在特定的时代,诗歌创作如同当今的微信朋友圈,总是带有深深的个人遭遇、思想感悟的烙印。

我们去解读一首诗歌,就一定要结合诗人的个人际遇和时代的变幻。

“时代是一粒沙,落到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在历史的长河里,诗人用诗句堆起了一座又一座高山,让我们走进历史的尘埃中,去感受诗人身上背负的那座大山吧。

1.教师出示表格,学生完成。

2.师生归纳小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时代的腥风血雨并不能阻碍生命的怒放,反而让人在一路颠簸中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念,执着了追求。

于是,与其说这是一段无法逾越的艰难岁月,倒不如说这是一段坚毅笃定的人生历练!任务二:探究诗眼,悟诗人选择诗是语言的艺术,是饱含思想感情的语言。

诗的语言特点是“寓万于一”,即诗歌的语言精炼,但内涵丰富。

优秀的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瑰宝。

我们需关注诗歌中的关键字眼、诗眼、关键词,也能迅速感知诗歌的情感。

1.诗眼的类别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诗眼的类别。

明确:题中字、题中词、诗中句、诗中词、诗中字。

2.分析诗眼《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小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优秀的作品往往是生根于眼泪之中。

但诗人们却用泪水浇灌出倔强的生命之花。

因此,与其说这是一次心酸的血泪历程,倒不如说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突围!任务三:品读意象,物我合一之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意象作为诗人情感的载体,往往打上诗人主观情感的烙印。

诗词中的意象千姿百态,而要想解读诗词,理解文意,感悟情思,对意象的分析和想象是必不可少的。

合作探究:意象——“酒”白居易说:“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

部编版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部编版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有两大特点。

一是独特的艺术气质。

诗歌大胆运用想象和夸张,奇谲而变幻莫测,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有着一种天风海涛般的气势,充满了自由奔放的激情。

二是深刻的思想情感。

李白因“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来到山东,又准备南游淮泗,寄情山水,排遣他内心的忧愤,追求美好理想又不愿为权贵所屈。

一个的诗人表现出的这种“视名利为粪土”的反抗精神,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基于时间的原因,本节课以读带悟,重点突破第二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②熟背全诗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傲视权贵,追求人格独立、人生自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领会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配乐朗诵《将进酒》,引出作者李白。

余光中在《寻李白》一诗中曾赞叹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才高气逸的浪漫主义诗人的一首长诗《梦游天姥吟留别》,领略一下千年前“诗仙”那狂放、桀骜不驯的人格魅力。

二、推进新课(一)欣赏配乐朗诵。

(二)请学生疏理诗歌的行文思路,了解诗歌写了什么。

明确:读长诗首先要理清脉络。

“信息资料”中说:“诗境虽奇,脉理极细”。

入梦之缘梦游经历出梦长叹1.“入梦的缘”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海外仙山瀛洲虚无飘渺,而天姥山确实存在,容易寻访,而且天姥山高大雄伟,值得一访。

所以诗人希望自己踏上此行。

2.李白的“梦游经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梦度镜湖梦游山景梦入仙境梦醒长嗟(三)从“为什么”这个角度感悟这首传诵千古的名篇,真正走进不可一世的李白的内心世界。

1.诗人为什么要说是“梦游天姥”,而不让自己真正地去游天姥山呢?明确:参看课本第6页注解②。

不公的命运,感受生命的诗意——第三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不公的命运,感受生命的诗意——第三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解读诗歌文本,领悟古诗蕴含的“生命的诗意”。 教学难点: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试写文学短评。
教学资源:网络检索、推荐相关阅读资料、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知人论世,体味诗家语
活动一:了解“知入论世”的论述,树立“知人论世”的观念
活动二:从典故中窥探诗人的情感 1、理解“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周公吐哺”等典故。 2、了解典故与诗歌情感的关系 活动三:结合阅读感受,书写辛弃疾创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内心 独白 活动四:从典故到情感,从他评到我评 “我心中的曹操”之人物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既有单元目标,又具体到课时目标,围绕古诗词固有 特点,教师从语言、技巧、意象、形象和思想等方面进行教学,教学目 标清晰。
教学活动有效:始终注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写作 与表达训练,形成逻辑严密的思维认知,提高学生主观评论的写作表达, 形成高阶思维,从而实现认知深度和表达能力的双提升。
因此,在设计本单元教学时,围绕其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进行情 境设计,体会诗家语,同学们在理解时代背景前提下,理解诗人的失意 人生境遇,通过诵读和共同研讨诗人在不同生命状态下的人生选择,欣 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理解诗人的情感体悟,发现生命的诗意。在体 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中,理解、分析和评价作 品,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增强文化自信。
单元教学反思
统编版教材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需要教师角色与能力的 重构,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引领者、 指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对话者、互动者、合作者。
整体设计合理:本单元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新教材内容与编写意 图,统筹考虑了单元人文主题、单元学习目标、学习情境、学习任务与 学习过程、反思,确保本单元内部要素之间的自然协调。

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生命诗意的体现

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生命诗意的体现

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吟叹生命的诗意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本单元学习的八首古诗词的内容、艺术特点。

2.通过写作积累个人阅读经验,提高文学审美能力。

3.掌握诗歌评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写作过程中对诗词的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文学评论的写作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传统文学的灿烂,其功劳,除了要归功于文采斐然、独抒性灵的一代又一代的创作者、诗人,还要归功于谁呢?评论家!比如王国维、金圣叹们,正是他们,把优秀文学作品本质解释给我们普通的读者,引领我们走进文学的神秘大观园。

今天我们就超越普通读者,做一次“文学评论家”。

二、讲授新课:(一)写文学短评1.明确概念:短评、文学短评。

教师讲解:短评:顾名思义,“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评”是指在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它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社会评论、文学评论、艺术评论。

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评论对象,并对对象的某一点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性观点。

文学短评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论而篇幅相对短小的一类文章,主要是评论作家创作的得失,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2.掌握方法:文学短评的写作方法(1)“渠清如许有源头,识得庐山真面目”——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短评写作之前,一定要先置身作品之中,读懂作品;然后又要跳出作品,远而观之,客观超然评价作品。

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定题小巧,选准角度。

对同一作品,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就可以获得不同的认识,获取不同的短评写作角度。

要想写好文学短评,一定要精心选择好角度,切题要小。

选择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

文学短评写作的角度与内容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写文学短评可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语言特色入手,选择作品内容或者作品形式的某一个特点进行评论,定题要小而巧,做到突破一“点”,兼顾全部。

《生命的诗意》名师单元教学设计2

《生命的诗意》名师单元教学设计2

《生命的诗意》名师单元教学设计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些诗意的瞬间。

或许是做出关键人生选择时的决然,或许是对当下生命状态的感慨,或许是因人生理想落空的惆怅……人的一生,随着经历的变化与情感的起伏,总会有些诗意的感受而诗人则借助诗歌将其呈现出来。

本单元教学设计立足于单元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以体悟诗词作品中的生命诗意为大情境,通过诵读、赏析、知人论世等语文活动推动学生对诗歌中生命诗意的阅读与思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大任务:“知人论世,品味生命的诗意”专题诗歌学习活动。

学习本单元文学作品,学生不仅要深入阅读不同时代的诗歌作品,还要借助线下线上资源,查阅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与诗人生平经历,判断诗人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创作了该诗歌作品;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探究诗词作品中诗人的生命表达,深度体察诗人的情感体悟与精神追求;探讨诗人对诗歌形式的选择,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尝试写作文学短评。

本单元的教学计划由三个学习任务组成,分为9课时完成。

设计意图
本教学方案是核心任务统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突出单元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完成课程标准“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提出的学习目标,落实教材“单元学习任务”中学习写作文学短评的教学要求。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教学提示”。

二、教学内容7 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8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高/杜甫*琵琶行并序/白居易9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三、单元学习目标1. 精读古代优秀的经典诗词代表作,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在反复诵读和想象中感受、欣赏古代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增强文化自信。

3.了解古诗词的形式特征,包括对偶、平仄、押韵等语言形式,掌握古代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根据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

4. 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词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尝试古诗词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5. 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尝试写文学短评,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6.背诵本单元所有诗词作品。

四、学习过程(一)了解作家1.人物卡片将全班4人一个小组,分成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每人从以下8位古代著名诗人词人中选择两位做成“人物卡片”;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要求:包括人物的名、时、地、评、作;人生简要经历(100字以内);理想抱负或者常在诗词中表现的思想感情;风格特点;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再与全班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建议】推荐参考文章、书目: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曹操》叶嘉莹《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唐才子传》《新唐书》《旧唐书》中关于“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传记;李长之《李白传》《康震评说诗圣杜甫》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唐宋名家词赏析》等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必修上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专题教学设计单元学习任务1.感受诗歌意境2.体会诗作情感3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4.写作文学短评单元学科素养1、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2、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

3.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提升综合审美鉴赏力,4.在理解作品情感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尝试写作文学短评。

单元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古诗词的形式特征,包括对偶、平仄、押韵等语言形式。

在学习本单元作品的基础上,联系对既往文学作品的学习,学习写作文学短评。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单元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经典诗歌作品,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鉴赏力。

3.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诵读涵泳,发挥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本单元作品的学习,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课时安排:6课时第1课时任务一:体会志士之慨、隐士之情一、课时学习目标: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体会两首诗歌的不同情感,体察诗人不同的生命追求。

二、活动一:体会志士之慨钟嵘《诗品》评价曹操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阅读《短歌行》,找出其中的“悲凉之句”,反复诵读,说说它们对表达诗人感时伤乱、求贤建业的复杂心情的作用。

教师点拨:《短歌行》一诗的开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四句格调悲凉。

但这些“悲凉之句”表现的却不是及时行乐的思想,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

诗人因人生短暂,不能及时建功立业,才感到凄凉。

虽然如此,诗人的情绪并不消极,结尾表现的仍然是奋发进取的精神;虽然人生短促,但绝不因此悲观失望,自甘沉沦,而是要立马扬鞭,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虽然个人力量有限,但不消极无味,而要请天下英豪相助一统河山。

这表明了诗作的情感流向,是由悲凉转向自信,由低沉流向慷慨的。

三、活动二:体会隐士之情请结合《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诗句,体会诗人的归田守拙之乐。

教师点拨:从“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两句诗可见,陶渊明归田以后,因无世俗杂务的纠缠,闲暇的时间就显得多了。

隐居家中,无世俗杂务烦扰,自然清静。

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两句诗可见,陶渊明辞官归田,有如长期关在笼中的鸟兽又重返大自然一样。

用一比喻,其欣喜舒畅之情,溢于言表。

四、活动三:比较二人的人生态度读《短歌行》可知,曹操是积极入世的,是决心建立一番功业的。

而读《归园田居(其一)》可知,陶渊明是厌恶俗世的,是逃避仕途的。

请分析一下,他们二人不同的人生态度产生的原因。

教师点拨:1、二人人生态度的不同,源于各自的出身及地位。

曹操作为汉末军阀,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能力,他是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是创造历史的英雄人物。

处在这一位置上,自然是要把建立一番功业作为人生目标,而陶渊明出身于一般官宦家庭,家境一般,年轻时也曾胸怀大志,但动荡的社会、龌龊的官场却是他改变不了的,理想与现实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使其厌恶官场,向往自然。

2、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陶渊明和曹操的人生态度正是“穷”与“达”的体现。

虽然他们的选择不同,但归根结底,他们的“进”与“退”仍然是儒家思想在他们身上的体现。

五、拓展延伸:阅读陶渊明的《乞食》,思考下面的问题,乞食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抽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①惠,愧我非韩才②。

衔戢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注:①漂母:在水边洗衣服的妇女。

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当年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位漂母怜他饥饿给他饭吃,韩信发誓日后报答此恩。

后来韩信帮助刘邦灭了项羽,被封为楚王,果然派人找到那位漂母,赠以千金。

②非韩才:没有韩信的才能。

③衔戢: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衔,马勒于口,勒不会掉落,意为永远不忘。

戢:收藏。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把归隐后的生活写得非常恬淡美好,但读完《乞食》后我们知道,告别官场回归家园却是免不了饥饿的。

尽管如此,陶渊明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那么,在陶渊明的眼里,有什么比穷困更难忍受?由此,你对陶渊明有什么认识?请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世俗的压迫驱使陶渊明回归田园,《归园田居(其一)》中所说的“尘网”“樊笼”,都是束缚人的东西。

他不能忍受那种身不由己的、很痛苦很压抑的生活,因此他宁愿选择贫穷,和穷困比较起来,社会的动乱、官场的污浊使陶渊明更难以忍受。

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坚守节操、独善其身、宁可穷困乞食也要坚持自己的人格操守而绝不与黑暗现实苟合的诗人形象。

在物欲横流、黑白颠倒的社会中,陶渊明坚守自己精神上的一片净土,宁可忍饥挨饿,也不违背自己的内心,这更体现出他人格的可贵之处。

六、作业布置:1、请以“优与游”为话题,比较《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在表达志土之慨和隐士之情时不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技巧。

2、背诵《短歌行》。

第2课时任务二:感受不同的唐诗情韵一、课时学习目标: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三首唐诗不同的生命表达,把握诗体形式与诗人情感抒发之间的关系。

二、活动一:感受三首唐诗不同的意境三首诗中都有写景,请分别概括出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

教师点拨:李诗写景由四幅画面组成。

第一幅是清幽宁静的月夜渡湖图,画面意境的清幽宁静,则表明了李白此时内心的惬意与自足,第二幅是:山中日出图,壮丽雄奇的“海日”“天鸡”景象,预示以后的前途一片光明,豪壮的图画中洋溢着他凭诗才受宠后短暂的得意之情。

第三幅是阴森恐怖的山中夜景图。

森然恐怖、风雨欲来的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

第四幅是富丽神奇的傍晚仙聚图,这是一个瑰丽多姿、险怪神奇,而又变幻莫测、灿烂辉煌的自由极乐的神仙世界,仙境美妙衬托现实丑恶,向往神仙就是厌恶黑暗现实。

杜诗的首联和领联是写景句子,首联两句出现六个意象,勾勒出了一幅严秋肃临天下的生动图画,萧索惨淡的画面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妻凉,哀猿的啼声暗示着诗人的悲苦。

颌联勾画出一幅更广阔的长江秋景。

从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到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我们可以感到诗人浩茫而纷乱的思緒。

白诗有五处景物描写。

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叙述了江头送客时的环境。

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折地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慘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

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唯见江心秋月白”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的环境,渲染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三、活动二:比较三首唐诗不同的生命表达这三首唐诗均表达了作者各自的生命状态和精神世界。

试结合诗歌填出下表内容。

四、活动三:比较三首唐诗不同的诗体和诗风唐代三位最杰出的诗人在抒发感情时分别选用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不同的诗体形式。

请谈谈古体诗与近体诗在抒发感情方面各有哪些优势,三位诗人所选用的诗体对他们抒发感情的影响。

相关链接——古体诗和近体诗中国古代诗歌(不包括词、曲),从形式上可以大体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从时间上说,古体诗在前,近体诗在后。

古体诗指近体诗形成以前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它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篇幅长短不限。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

近体诗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它的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格律分明,所以又叫格律诗。

教师点拨:1.①古体诗不拘字数,可以让作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尽则止;押韵灵活,可以让作者根据所写内容与表达的情感适时换韵,不必以文而害意;②近体诗讲究平仄格律,因此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平仄互间的格律美、错落有致的参差美;讲究对仗,因此具有成双成对的整齐美;字数、句数固定,因此具有凝练浓缩的精致美。

2.①李白选择了古体诗形式中的七字歌行,以七言为主,杂用四言、五言、八言等句式,句子长短不齐,换韵自由,适合笔随兴致、自由奔放的情感表达,适合李白才华横溢、放纵不羁的个性。

②杜甫选择了近体诗中的七律形式,这种诗体结构严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语言精练,讲究对偶,适合表达沉郁悲慨之志,适合杜甫严谨、深沉的个性。

③白居易也选择了古体诗的七言歌行体,相对于李白的杂言,白诗是整齐划一的七言体,适合自由流畅的情感表达,但在自由中又不失规整与严谨,适合白居易情感开合有度,收放自如的特点。

五、拓展延伸:诗评家们评论李白诗“豪迈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白居易诗“通俗鲜明”,请分别举出诗句予以说明,(课文所选诗词除外)六、作业布置:1、《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属于古体诗,《登高》属于近体诗(律诗),诗体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

结合这三首诗,做简要分析。

2、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

第3课时任务三:品味宋词的豪放和婉约一、课时学习目标:二、比较词作的风格差异,深入体会词作感情,把握词人的生命思考和精神追求。

三、活动一:比较三首豪放和婉约词的不同四、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三首词,请读后分析,三首词的豪放或婉约的风格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教师点拨:1. 从题材上看,苏词描写的是古战场情形,表现作者对古代豪杰的凭吊,字里行间透露出豪壮雄浑之感;辛词由京口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李词则以眼前庭院内秋景写出了处境的冷清,心境的清冷,悲苦愁绝。

2. 从主题上看,苏词反映了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尽管壮志难酬,但词中并未露出哀婉之情;辛词表达了雄心犹在但不受朝廷重用,难以尽展其才的苦闷心情;李词则流露出强烈的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偏居之苦。

3.从表现手法上看,苏词和辛词都是借古抒怀,托古喻今:李词则用细腻的白描、委婉抒情。

4.从语言上来看,苏词和辛词都是读来豪气干云,壮丽之情油然而生:李词读来感伤婉转、是一种怨苦凄悲之感。

五、活动二:比较豪放风格之间的异同六、《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都是豪放风格的词作,试比较它们在豪放风格上的异同。

教师点拨:1.相同点:①景物方面。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所写景物都雄奇伟壮,场景都气势恢弘,意境都雄浑壮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