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
人物简介
1 Mathew Arnold马修·阿诺德【Mathew Arnold】(1822-1888)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评论家兼诗人。
他所倡导的“文化批评”理论在西方文学史及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阿诺德自称为“英国文化的倡导者”,后人尊他为“文化使徒”。
作为英国19世纪思想领域的代表人物,阿诺德将社会道德批评与文化理想结合起来,对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英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作为19世纪人文知识分子,阿诺德把文化作为直接进行社会批判的武器,认为文化是恢复社会、实现个体完美的主导力量。
阿诺德的文化观全面、系统地反映在1867-1868年连续发表的6篇批评文章中。
后来,这6篇文章于1869年结集出版,被冠名为《文化与无政府状态》,在该书的前言中,他宣称:“全文的意图是大力推荐文化,以帮助我们走出目前的困境。
在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所有问题上,世界上有过什么最优秀的思想和言论、文化都要了解,并通过学习最优秀知识的手段去追求全面的完美。
我们现在不屈不挠地、却也是机械教条地遵循着陈旧的固有观念和习惯;我们虚幻地认为,不屈不挠地走下去就是德行,可以弥补过于机械刻板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但文化了解了世界上最优秀的思想和言论,就会调动起鲜活的思想之流,来冲击我们坚定而刻板地尊奉的固有的观念和习惯。
”“目前的困境”是指当时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生产空前扩张却缺乏理想,一派社会稳定、科技进步的繁荣景象下掩盖的自满、庸俗和物质崇拜。
19世纪的英国社会盛行着地方主义、功利主义和庸俗风气,表现出一股狭隘的岛气。
诞生在这样一个时期的社会批评家马修·阿诺德提出了人类全面、和谐、普遍地走向“完美”的目标,并倡导以“美与智”的文化作为追求人类完美的途径和手段,以期抵制个人主义与工业主义所导致的混乱与迷惘的无政府状态。
在定义什么是文化时,阿诺德指出,文化的动因中既有科学求真的精神,又有道德向善的热情;文化既致力于获取知识,又重视采取行动,它渴求的是美好与光明的统一。
汤因比——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汤因比——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介绍中文名称: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外文名称:Arnold Joseph Toynbee别名:汤因比国籍:英国出生地:伦敦出生日期:1889年4月14日逝世日期:1975年10月22日职业:历史学家、哲学家毕业院校:温切斯特学院、牛津大学信仰:基督教主要成就: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代表作品:《历史研究》、《人类与大地母亲》、《展望21世纪》前妻:罗莎琳德·默里(1890~1967)后妻:维罗尼卡·汤因比(1894~1980)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汤因比对历史有其独到的眼光,他的12册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
由于他的伯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专门研究经济发展史,也叫阿诺德·汤因比,为了区分两者,人们通常都称呼二人的全名,以免混淆。
汤因比出生在伦敦一个历史学世家,其父哈里‧汤因比(Harry Toynbee)是一位医生,也是一位热心的社会工作者;其母莎拉‧马歇尔(Sarah Marshall)是英国早期获得大学学位的女性之一,也是一位历史学家。
汤因比的伯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专门研究经济发展史。
这位伯父也叫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1852年~1883年),汤因比的名字正是为了纪念他这位早逝的伯父而起的。
在这样良好的家庭背景下,汤因比从小就热爱历史,并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曾就读温切斯特学院(Winchester College)和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Balliol College, Oxford)。
阿诺德·汤因比
他把美国人在广岛和长崎制造的原子弹灾难指斥为人类盲目地玩弄大自然力量的“法厄同行为”。法厄同是希腊神话里太阳神福玻斯之子,这位小神祗因玩弄其父的太阳车最终被毁灭。汤因比从此看到了人类非理性力量的严重后果,他认为西方现代文明的内在机制必然导致全面的毁灭性后果,从而开始寻求人类未来的文化模式,他认为西方文明及其相关的宗教体系不具备拯救大地母亲和人类的力量,他曾希望借助于古希腊文化(工业文明的自然母胎)、中国文化(具五千年之久的强大凝聚力和连贯性)以及犹太文化(无政治中心的分散性的民族统一)的融合与优势互补重建新的信仰和世界共同文化模式。
四是儒教与佛教所共有的合理主义。
五是东亚人对宇宙的神秘性具有敏感,认为人想要支配宇宙就会遭到挫败,汤因比认为这是道教的最宝贵的直感。
六是这种直感是佛教、神道与中国哲学的所有流派(除已灭绝的法家)所共有的。人的目的不是支配自然,而是与自然保持协调。
七是在过去的军事与科技对抗中,西方虽占了优势,但东方各国可以打败他们。
这是怎样一个老头呢?一袭风衣,清瞿的面容,饱满的额头下一双睿智的眼睛。这是一位西方的智者,可让我想起了郑板桥笔下的竹,是竹韵,竹子一样的风骨韵味,是适合他的。燕谈4 L9 E% p! }) d; d1 b4 f- u7 x. G
阿诺德·汤因比,英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历史研究》的作者,在西方思想界拥有广泛的影响。这是我所崇拜的学者之一。我说崇拜,是的,这个世界能够让人崇拜的人和事越来越少了。而汤因比,正是我所遥遥礼拜的人物之一。% ^" M) Q9 R2 [4 D, k# ]
老人的视线是世界性的,也是穿透性的。他那历史学家所特有的思想之光穿透厚厚的历史帐幔,直达社会发展的本质,为人类文明未来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他曾经对池田大作说:如果有来生,我愿意生在中国。因为我觉得,中国今后对于全人类的未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是生为中国人,我想自己可以做到某种有价值的工作。1 d' W1 n6 U5 Q6 B
辅导员推荐书目
辅导员推荐书目《历史研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推荐人:基础医学院管圆圆作者简介: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他的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
主要内容:汤因比在本书中将人类史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以极其宏大的视角展现了诸多文明的成长、碰撞、融合的历程,在这一令人着迷的历史画卷中,作者以其博大精深的历史学识和哲学睿智为读者带来了吸收知识和进行思考的快乐。
推荐理由: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历史书,这是一个历史学家一不小心做了哲学家该做的工作后得出的奇怪成果。
阅读指导:建议仔细认真阅读第一章,汤因比集中阐明了这样的观点:“历史思想,深受思想者所处社会环境中的主导体制的影响”。
认真读好了第一章,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很有益!《季羡林自传》‖季羡林‖推荐人:基础医学院张晓娜作者简介:季羡林,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和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
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主要内容:本书讲述了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及感悟。
推荐理由: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去世后,由其子季承首次授权出版的季羡林文集图文珍藏版。
在本书中,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一个贫苦孩子一步步成长为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及感悟,帮助读者了解季老从一个农村的苦孩子成长为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所走过的路。
阅读指导:读《季羡林自传》,仿佛在倾听一位老人在给我们讲述着他的故事。
他的语言像老百姓那样的朴实无华。
聆听的时候觉得他很普通,很率真,就像自己身边的父辈们,但掩卷沉思,其中有很多的东西让人终身受用。
《情绪自我调控ABC》‖多丽丝·沃尔夫罗尔夫·默克勒‖推荐人:基础医学院张萌作者简介:多丽丝·沃尔夫,德国文学家,有《情绪自我调控ABC》等著作。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
1. 以中华文化为主的东方文化和西 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是人类 未来最美好和永恒的新文化。 2. 汤因比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主要是指中国的文化尤其是儒家 思想和大乘佛教引领人类走出迷 误和苦难,走向和平安定的康庄 大道。
《历史研究》
文明具有两个特点
• 第一,都经历起源、生长、衰落、 解体和死亡5个发展阶段。 • 第二,文明和文明之间具有一定的 历史继承性,或称“亲属关系”, 就像几代人生命的延续,每一个文 明或者是“母体”,或者是“子 体”,或者既是母体又是子体。
《历史研究》
6000年的21个成熟的文明 1. 原始社会产生的第一代文明 :埃 及、苏美尔、米诺斯、古代中国、 安第斯; 2. 第二代亲属文明:玛雅、赫梯、 巴比伦、古代印度、希腊、伊朗、 叙利亚、阿拉伯、中国、印度、 朝鲜、西方、拜占庭、俄罗斯、 墨西哥、育加丹。
宗教现象
• 三种崇拜:自然崇拜、人的崇拜、超越者的崇拜。 • 超越者的崇拜是高级宗教,现今存在的所有的文 明都与高级宗教有关,高级宗教是第三代文明诞 生的前提,它是文明的蛹体和精神凝聚力的中心。 • 七种现今仍然存活的高级宗教:有三种属于印度 系,即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印度教;有四种属 于犹太系: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伊 斯兰教。儒学被当作一种试图成为宗教的哲学, 没有被列入高级宗教。
《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
自我中心
• “自我中心不仅是人类,而且是地球上所有 生物都具有的一种内在的限制和缺陷” . • 自我中心首先是必须的(否则个体无法存 活),又是罪恶的。它既是理智的错误 (因为你不是中心),又是道德的错误 (你也不应该成为中心)。对自我中心的 坚持直接导致狂妄自大,甚至使光明天使 (Lucifer)“放纵、犯罪、自暴自弃、妄 自尊大以至堕落”,成为魔鬼(教父们称 堕落前的撒旦为Lucifer,光明者)。
读汤因比《历史研究》的个人心得.doc
读汤因比《历史研究》的个人心得.doc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出生于1889年4月14日逝世于1975年10月22日,著有《历史研究》等对后世有巨大影响的历史学专业书籍。
他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他的12册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26个主要民族文明的兴起与衰落,从历史哲学的角度讨论了很多事情。
这本书也成为我历史学的启蒙书籍。
本书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通史书籍,阅读本书必须在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对各种事实的见解,不然的话很多东西都无法理解,尤其是作者在举例子的时候。
所以我第一遍读的,大概只能理解书中关于中国史、日本史、希腊、西欧的部分,对于印度、埃及我不是很熟,所以有很多东西完全理解不了,因此需要第二次阅读。
但是就在第一次阅读的基础上,简单的讲诉一下本书的内容。
首先,本书以思想为重。
全书的脉络不是按照时间,而是按照解决一个问题的前后来的。
这个问题就是文明。
文明是什么?怎么对文明做定义?在这个定义之上有几个文明?这些文明的兴衰是否是决定的?如果不是,那么文明何以产生、发展、衰微和灭亡?然后去回答历史学的意义是什么。
这就是本书的大致脉络,那么,作者对于以上这些问题的看法是什么则组成了本书的内容。
文明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首先需要思考为什么要研究文明而不是研究国家的历史。
作者的观点认为国家的历史是割裂的,朝代的兴衰是有继承性的,一个文明之内有它共同的特征,这种特征的存在使这个文明独立于其他的文明。
作者主要用三种人类形态将文明分类,希腊模式——文化统一到政治统一然后走向衰微;中国模式——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犹太模式——以共同精神为纽带的流散社会。
基本上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可以由以上三种的一种、两种或者三中的任意组合。
根据地区和历史,作者划分出来几种文明:独立的文明——中美洲、安第斯、苏美尔阿卡德(叙利亚文明)、埃及文明(非洲文明)、爱琴(希腊文明)、印度河(印度文明)、中国文明、/东正教文明、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从属于叙利亚文明和希腊文明)。
人类与大地的母亲汤因比读后感
人类与大地的母亲汤因比读后感【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人类与大地的母亲》的作者及背景2.内容概述:概述汤因比的观点及人类与大地母亲之间的关系3.观点分析:分析汤因比的观点,包括人类文明的发展、大地母亲的角色等4.思考与启示:讨论汤因比的观点对我们的启示和思考5.结论:总结全文,强调人类与大地母亲关系的重要性正文《人类与大地的母亲》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所著的一部作品。
在这本书中,汤因比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人类与大地母亲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汤因比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大地母亲的滋养。
大地母亲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基础,如土地、水源、食物等。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不断地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从而推动了文明的进步。
同时,大地母亲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当人类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时,便会遭到大地母亲的惩罚,如自然灾害、资源枯竭等。
汤因比强调,人类应该认识到自己与大地母亲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在发展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汤因比还提倡人们应该具有全球视野和大局观念,关注全球性问题,如环境保护、资源分配等。
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在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汤因比的观点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提醒我们要珍惜大地母亲的恩赐,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全球性问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总之,《人类与大地的母亲》这本书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珍惜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伟大的剑桥大学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预言中国将统一全世界,以及我对汤因比及文明史观的认识。
最伟大的剑桥大学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预言中国将统一全世界,以及我对汤因比及文明史观的认识。
阿诺德.汤因比(ARNOLDTOYNBEE)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
他的20卷巨著《历史的研究》与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及更早期吉朋的《罗马帝国的兴亡》列,堪称为“巨型的历史博物馆”,被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哲学教授李维誉为对人类文明“最看透底蕴的和最持续不变的沉思录”。
他与斯宾格勒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洞见了西方文明进入二十世纪后的衰败。
但他并没有象斯宾格勒那样,为西方描绘了一个可怕的毫无希望的前景,他则试图以基督的救世精神来拯救西方。
他的研究方法继承英国的经验主义,而其核心观念则深受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影响,而他的灵感则来源于德国的歌德。
他早期对古罗马的研究,使他产生了一种全球整合的观念,使他相信人类的统一性,因此被称为“全球统一的预言家”。
下面,我将摘录他晚年与日本社会活动家池田合著的对谈录:《展望二十一世纪》,看看他是如何预言世界统一的:"中华民族的美德,就是在那屈辱的世纪里,也仍然继续发挥作用。
特别在现代移居世界各地的华侨个人活动中也都体现着这种美德。
东亚有很多历史遗产,这些都可以使其成为全世界统一的地理和文化上的主轴。
依我看,这些遗产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华民族的经验。
在过去二十一个世纪中,中国始终保持了迈向全世界的帝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地区性国家的榜样。
第二,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步培育起来的世界精神。
第三,儒教世界观中存在的人道主义。
第四,儒教和佛教所具有的合理主义。
第五,东亚人对宇宙的神秘性怀有一种敏感,认为人要想支配宇宙就要遭到挫败。
我认为这是道教带来的最宝贵的直感。
第六,这种直感是佛教,道教与中国哲学的所有流派(除去今天以灭绝的法家)共同具有的。
人的目的不是狂妄地支配自己以外的自然,而是有一种必须与自然保持协调而生存的信念。
第七,以往在军事和非军事两方面,将科学应用于技术的近代竞争之中,西方人虽占优势,但东亚各国可以战胜他们。
阿诺德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1889年~1975年)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汤因比对历史有其独到的眼光,他的12册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
共有六部代表性著作,分别是《历史研究》、《人类与大地母亲》、《经受着考验的文明》、《世界和西方》、《人类必须抉择》、《汤因比论汤因比》。
可以把两部最主要的代表作:《历史研究》和《人类与大地母亲》看作一个单元。
前者为历史哲学思想,后者则偏重于历史叙述。
当然,二者都是把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作为研究对象的。
并且,他们还相互印证。
《历史研究》中的历史哲学思想以《人类和大地母亲》中所描述的历史事实为事实依据,从这些历史事实中概括得出;《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所描述的史实则以《历史研究》中的历史哲学思想为理论依据描述人类历史。
《经受着考验的文明》、《世界和西方》和《人类必须抉择》为一单元。
这三部著作集中展现了汤因比对人类现当代文明的思考、忧虑和对人类未来的谋划与憧憬。
《汤因比论汤因比》为一单元。
这部以对话录集成的著作是汤因比在生命末年对自己一生学术思想的自我总结和介绍,对于理解他的历史哲学思想很有助益。
书名:历史研究
作者:(英)阿诺德〃汤因比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社
书名:人类与大地母亲
作者:(英)阿诺德﹒汤因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书名:汤因比论汤因比
作者:(英)阿诺德〃汤因比出版社:商务印书版。
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一.生平简介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早年曾在牛津大学接受古典教育,并成为希腊罗马史和近东问题的专家。
1919—1955年,汤因比长期担任英国伦敦大学教授,并多次参加政治和社会活动。
他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汤因比对历史有其独到的眼光,他的12册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
由于他的叔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专门研究经济发展史,也叫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1852年~1883年),为了区分两者,人们通常都称呼二人的全名,以免混淆。
汤因比出生在伦敦一个历史学世家,其父哈里‧汤因比(Harry Toynbee)是一位医生,也是一位热心的社会工作者;其母莎拉‧马歇尔(Sarah Marshall)是英国早期获得大学学位的女性之一,也是一位历史学家。
汤因比的叔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专门研究经济发展史。
这位叔父也叫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1852年~1883年),汤因比的名字正是为了纪念他这位早逝的叔父而起的。
在这样良好的家庭背景下,汤因比从小就热爱历史,并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曾就读温切斯特学院(Winchester College)和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Balliol College, Oxford)。
这些都为他在历史学上取得丰硕成果,并成为一代历史学巨匠奠定了基础。
二.哲学思想在历史研究的文明史学观中,汤因比坚决反对历史学界盛行的根据国别研究历史的做法。
他认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应该是比国家更大的文明。
应该把历史现象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比较和考察,这种更大的范围就是文明。
文明是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联系的某一群人,可以同时包括几个同样类型的国家。
汤因比《历史研究》简介
汤因比《历史研究》简介汤因比《历史研究》简介一、《历史研究》简介作者:(英国)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1889-1975年)类型:历史学论著成书时间:1939-1961年二、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生平汤因比,英国著名历史学家。
出生在伦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
他的母亲是英国第一代女大学生,也是一位历史学家,在母亲的影响下,汤因比从小就喜爱历史。
他7岁学习拉丁语,8岁学习希腊语,曾先后就读于温契斯特公学和牛津大学。
一战期间,他在英国外交部情报局工作,1918年作为英国代表团的顾问参加巴黎和会。
1919年担任伦敦大学教授。
1920年开始主编《国际事务概览》,1937年被选为英国皇家科学院研究员。
二战期间,担任英国外交部研究司司长。
1947年赴美国讲学。
1955年,牛津大学和伯明翰大学同时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
1975年,汤因比因病去世。
推荐阅读版本: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三、《历史研究》内容摘要汤因比的宏伟计划是要比较各种文明的历史,从大历史的角度来发现它们兴衰的原因和过程。
他反对把民族国家当作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而应当从文明的角度去考察历史。
因为国家正是在文明的怀抱中诞生和消亡的。
什么是文明?汤因比认为,文明是指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的某一群人类所构成的社会整体,这个整体包括若干同样类型的国家。
据此,他从人类近6000年的历史发展中,划分出26个文明形态,其中21种得到了发展。
它们是:西方基督教文明、东正教文明、伊朗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远东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叙利亚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米诺斯文明、苏美尔文明、赫梯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安第斯文明、墨西哥文明、于加丹文明和玛雅文明。
另外五个停滞发展的是:波斯尼亚文明、爱斯基摩文明、游牧文明、奥斯曼文明和斯巴达文明。
每一种文明都有某个占统治地位的倾向,如古希腊文明的倾向是美学,古印度文明的倾向是宗教,古中国文明的倾向是伦理道德。
汤因比《历史研究》
汤因比《历史研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1889——1975)是当代影响最大的英国史学家之一。
他出身学术世家,其叔父阿诺德·汤因比就是牛津大学的经济学家兼历史学家,并以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著称,他对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紧张关系深感忧虑,曾参与调解劳资纠纷,主张国家重视社会福利并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这对小汤因比后来形成对“西方文明”与现代性的批判立场有潜在的影响。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专长希腊-拜占庭史与现代国际关系史,在这些方面有公认的学术造诣,但在此之外他更以知识渊博出名。
与叔父一样,他也不是个纯粹书斋型学者,他曾数次进入英国外交部工作,作为英国代表团成员参加过巴黎和会,搞过情报工作,当过《曼彻斯特卫报》的战地记者,还担任过英国皇家国际事务学会外交研究部主任与外交部研究司司长。
这些经历使他成为一个——借用以塞亚.柏林的话说——“刺猬”与“狐狸”兼于一身的人物。
汤因比的著作种类不算很多,但篇幅堪称等身。
他的《历史研究》开始酝酿于1921年,1927年起撰写,后因担任公职与时逢战争而断断续续,在1934———1961年间先后出版了12卷,但按其设想仍属未完之稿。
1946、1957年D.C.索默维尔将当时已发表的前10卷缩写成两卷的简本问世(后来的曹未风等中译本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卷出版)。
到1966年,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汤因比在无法完成宏大计划的遗憾中以出版《变革与习惯》一书为这一著述工程作了总结,这时距他着手此巨著已有45年之久。
缩写者索默维尔曾这样总结汤因比的心路旅程:“作者出生在维多利亚晚期的乐观主义时代,在壮年时期身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深深感到在他自己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和古代希腊社会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他所受的主要教育又正是古代希腊式的。
这就在他的心中引起了这样的问题:文明为什么会死亡?古代希腊文明的命运是否也就是现代西方文明的命运?结果,他的探索便扩大到了包括所有已知文明的衰落和解体问题,以作为研究这个问题的佐证。
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读书笔记
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读书笔记篇一:《历史研究》的读书笔记作为一个学历史的人,是不应该不知道汤因比的。
而知道汤因比的人,又是最应该研读汤因比鼎鼎大名的鸿篇巨制《历史研究》的。
汤因比,英国人,1889年生于伦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他的母亲萨拉〃汤因比是一名历史学家。
他的叔伯老阿诺德〃汤因比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而另一位叔伯佩〃汤因比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文学家。
正是在这样良好的家庭背景下,使汤因比接受了完善的古典教育。
他称“希腊、罗马的语言、艺术、历史乃至时代精神气质对我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后希腊时代西欧的文化对我的影响”。
青年时,汤因比已经成为一名希腊史、罗马史专家。
1914年一战爆发,汤因比在给学生讲授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时领悟到:我们在当时的世界上所感受的经验,修昔底德在他所处的世界中早已经历过了。
他深感有必要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
1920年,汤因比萌生了撰写一部宏观性多卷本《历史研究》的念头。
1921年他拟出大纲,1934年完成前三卷,到1961年最后一卷付梓,1972年由他手订的节录本出版,前后历经几十年,可以说倾注了他一生的心血。
在这部巨著中,他对近6000年来人类历史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各种文明形态的起源、生长、衰落、解体的一般规律,从而发展了文明形态史观,汤因比也因此书成为文明形态史观的集大成者。
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宏观结构体系。
他在该书自序中这样说:“我试图把人类的历史视为一个整体,换言之,即从世界性的角度去看待它”。
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做了整体性与综合性的考察继承”。
汤因比继承了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史学”并发展了这一学说,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其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是“文明”|汤因比摒弃了以前的研究世界史狭隘的国别视角,而代之以更宽泛的“文明”概念。
他认为,历史研究中最小的单位不应是民族国家,而是一个个文明形态。
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
2025年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1、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希罗多德B、修昔底德C、色诺芬D、亚里士多德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形成?A、罗马帝国的灭亡B、查理曼帝国的建立C、奥托王朝的兴起D、诺曼征服英格兰3、以下哪位历史学家提出了“历史循环论”?A、希罗多德B、马克·布洛赫C、阿诺德·汤因比D、卡尔·马克思4、中国传统历史文献分类中,经部主要收录的是哪一类型的经典文献?A、史书类文献B、文学类文献C、哲学、宗教文献D、经典著作、儒家经典5、下列哪一事件不属于中国古代军事变革的重要标志?A、宋代的火药广泛应用B、明朝的卫所制度C、清代的八旗制度D、唐朝的安史之乱6、中国古代史书中最早记载完整的帝王世系和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是?A、《春秋》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7、以下哪一位思想家被称为“历史之父”?A、希罗多德B、修昔底德C、色诺芬D、亚里士多德8、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怎样的历史著作?A、民族史著作B、地方志编纂C、纪事本末体通史D、编年体通史9、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世界历史的理论”,其中将人类历史分为几个形态?A、原始形态和生产方式形态B、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形态C、共产主义形态和资本主义形态D、自然经济形态和商品经济形态10、关于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基本方法?()A. 历史唯物主义B. 历史实证主义C. 历史唯心主义D. 历史比较法11、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现代历史学之父”?()A. 霍布斯鲍姆B. 马克·布洛赫C. 威尔·杜兰特D. 贾雷德·戴蒙德12、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A. 郡县制的建立B.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C.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D. 宋元时期的海禁政策13、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其中“五胡”之一,在西晋后期迁入中原,并建立了许多国家,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阿诺德-汤恩比文句精选
Quotations of Dr. Arnold Toynbee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文句精选China’s past achievement and historical experience have endowed it with the qualifications that the West so conspicuously lacks. On the strength of that achievement, China has a more promising chance of shepherding mankind into political unity than any other country.中国过去的成就和历史经验,已使其具足统一世界的资格;这正是西方所显著缺乏的。
在这种成就的力量上,中国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有希望,带领人类政治走向大一统的世界。
◎汤恩比博士简介(Biography of Dr. Arnold J. Toynbee): 阿罗德.约瑟.汤恩比(1889-1975)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
他毕业于牛津大学,任伦敦大学的希腊语和历史学教授。
曾代表英国政府参加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会议。
他发表过约三千篇论文著作,主要学术贡献是十二册的巨著《历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从社会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历史。
他认为,社会文明的衰落源于无法胜任道德与宗教的挑战,而非物质与环境的挑战。
(1) The religions that can salvage mankind拯救人类之宗教:“… the founders of the less crude religions and philosophies have perceived that the nature of divinity is not power but love, benevolence, and humanity. The Buddha, the Bodhisattvas, and Christ stand not for the exercise of power but for self-abnegation and self-sacrifice. Confucianism and Shinto stand for a harmonious co-oper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aoism for letting nature takes her course, undisturbed by impertinent and clumsy human interference. Surely the Weltanschauung that follows from these more perceptive and less aggressive religious and philosophical traditions is the one that now offers the most promising hope of salvagingmankind. The injunction to “subdue,” which modern man has taken as his directive, is immoral, impractical, and disastrous.”Source: Toynbee, Arnold, 1973, The Genesis of Pollution, Horizon, V olume 15, No. 3, summer issue, pp.4-9.译文:一些较为文明的宗教和哲学的创始人认为,神性的本质并非权威,而是爱、仁慈与人道。
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阿诺德汤因比是一个英国的历史学家,他也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最具世界性影响的历史学家。
他曾经两次造访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他接受访谈,预言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而是中国。
大家知道当时我们中国还处于文化大革命的时期,状况相当之艰难。
所以阿诺德汤因比的预言无疑是极其惊人的,那么他应比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惊人的预言?他表示,如此高度评价中国。
与其说是由于中国在近现代史上比较短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不如说是由于意识到在这以前两千年期间所建立的功绩,和中华民族一直相持下来的美德的缘故。
也就是说汤因比实际上是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礼赞,预言了当时正处于低谷的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的伟大复兴。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所拥有的崇高世界历史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国传统文化又有怎么样的地位?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第一。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悠久,而且至今任富有极强生命力的文化。
我们经常会说四大文明四大文明或者说四大古文明。
这实际上是十九世纪以后才出现了一种说法。
那么在世界各地的历史教科书中间,百度这么说,但具体的所指不尽一致。
所以流行的观点认为,四大古文明是指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产生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产生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以及产生于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
世界四大古文明对人类文明所做的发展都做出过巨大贡献,都很伟大,都很辉煌,相互之间其实没有什么比较可言,也无须比较。
但是如果我们从生命力是否顽强这个角度看,四大文明还是有某种可比性。
到今天以我们中国并称的其他三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
那么在历史的沧河中间,要么已经消亡,要么已经中断,构成吸引文明核心的民族文化已经在世界文化市场逐渐淡出,让位于其他新型民族的文化放眼四大文明体系,唯有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
华夏文明绵延五千年而未有中断。
我们都知道,近代以后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空前巨大的挑战。
尽管如此,他仍旧焕发出了极强的生命力。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人物简介
• 参与各种历史研究和学术活动
1924年至1946年担任伦敦大学历史教授
• 创立伦敦大学历史研究所
• 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历史学家
• 对英国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汤因比的主要成就和荣誉
01
1921年出版《历史研究》
• 对传统史学进行了深刻批判和革新
•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历史研究方法和理论
04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的历史影响与遗产
汤因比对英国历史学的影响及其在学术界的地位
汤因比对英国历史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对传统史学进行了深刻批判和革新
•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历史研究方法和理论
• 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历史学家
汤因比在学术界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
汤因比认为历史发展是由文明形态的演变推动的
• 提出了一种历史形态理论
• 将历史划分为多个文明形态
汤因比的历史形态理论对全球史观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为全球史观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
• 对后世历史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汤因比的历史形态理论对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产生了革新
•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历史研究方法
• 对后世历史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英国历史学家人物
简介
01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的生平与背景
汤因比的出生和家庭背景
01
1889年出生于英国伦敦
• 父亲是一位律师,母亲是一位音乐家
• 汤因比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
02
学历史学的名人
学历史学的名人
以下是一些学历史学的知名人物:
1. 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美国第26任总统,同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和作家。
他的学术作品主要涉及美国历史和政治。
2. 阿诺德·托因比 (Arnold J. Toynbee) - 英国历史学家和国际关系学家,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
他的著作《历史的研究》被视为历史学的经典之作。
3. 阿尔诺·约瑟夫·托恩拜 (Arnold Joseph Toynbee) - 英国历史学家,专注于国际关系和全球历史。
他对历史的研究涉及宗教、文化和社会因素。
4. 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美国第32任总统,也是一位历史学家。
他在就职前曾任教于哈佛大学,并出版了一些关于美国历史的书籍。
5. 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 美国政治学家和外交家,曾任美国国务卿。
他研究并撰写了关于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的重要著作。
6. 费尔南德斯-阿尔曼多·索拉纳 (Fernand Braudel) - 法国历史学家,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
他的著作《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在时空中的变化》被视为历史学的经典之作。
这只是一小部分学历史学的知名人物,历史学领域有许多其他重要
的学者和研究者。
史学大师汤因比
史学大师汤因比
韩兵;杨风华
【期刊名称】《社会观察》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bee)是20世纪西方思辨历史哲学的主要代表,也是西方20世纪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
他于1889年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颇
有学养的中产阶级家庭,两个叔叔分别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汤因比和著名语言
学家佩·汤因比,母亲是英国第一代女大学生,也是位小有名气的历史学家。
在家
庭的熏陶下,汤因比从小受到良好的古典文化教育。
他早年进入温契斯特公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韩兵;杨风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35.615.8
【相关文献】
1.史学"奇葩"与大师风范——著名史学家赵俪生教授的史学研究及其贡献述评 [J], 葛金芳
2.史学大师钱穆课堂教学风格--以《中国史学名著》为例 [J], 张墨农;任仲书
3.德国艺术史学家奥托·菲舍尔与中国国画大师齐白石 [J], 王晓丹
4.论史学大师关于古蜀研究的真知灼见 [J], 吕卫梅
5.物理学家教育家科学史学家堪称大师中的大师探索求真做学问建一流大学重在弘扬科学精神 [J], 王渝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汤因比在这部著作中,以文明为研究单位,从一个宏大的视角出发,将人类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
对已知的至少三十一种文明,汤因比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对文明的起源、成长、衰落、解体加以描述;同时,大一统国家和大一统教会的建立也进入作者的视野;在此基础上,汤因比还广泛地考察了历史长河中各个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碰撞、接触和融合。
汤因比闻名遐迩的挑战—应战模式贯穿全书并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为什么要从整体上研究历史呢?汤因比认为这是“现实需要”。
由于技术上日新月异的进步,人类逐步消除了在空间上的距离,但这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天下一家”的和谐状态。
汤因比在有生之年(1889—1975)曾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两次世界大战,他不仅看到战争给人类文明造成的巨大破坏,而且深感人类的相互残杀给后世带来的紧张、不安、沮丧和暴力正将人类推向自我毁灭的危险境地。
“为此,我们必须相互熟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逐步熟悉彼此的历史,因为人类并非仅仅生存于直接的现在。
”正是出于这种对人类文明的深切忧虑和对人类文明的无限希望,汤因比怀着一颗“好奇心”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其杰出的智慧、孜孜不倦的热情,为我们这个时代及后世留下了这笔精神财富。
此外,汤因比不仅从时间的纵向层次考察了人类历史,而且还在各个文明地理分布的横向层面保持了“一种公允的、平衡的全球观点”。
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
”这种看待历史和各个文明的宽广视野,自然不同于那些将整个人类历史仅仅看作西方历史的狭隘偏见。
的确,随着考古的发现,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历史得以再现,从而使这些地方的文明“可以同其他地方的文明并列”。
另外,东亚地区各个时期社会经济史,特别是中华文明也成为汤因比关注的焦点之一。
晚年的汤因比对中国的未来寄予了深切的期望:中国有可能自觉地把西方思想与传统文化熔为一炉,“如果这种有意识、有节制地进行的恰当融合取得成功,其结果可能为文明的人类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起点”。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采用的这种“大历史”的宏观叙述手法,是对二十世纪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发展的史学界分工日益细化的回应。
在本书的第一章“历史思想的相对性”中,汤因比集中阐明了这样的观点:“历史思想,深受思想者所处社会环境中的主导体制的影响。
”由于各个文明所处的环境不同,那种试图在历史文献的故纸堆中发现人类历史整齐划一轮廓的努力,只能是徒劳的。
在十二卷本的《历史研究》中,汤因比把六千年的世界史分为二十六种文明。
他的理论核心是所谓“文化形态史观”,或称为“历史形态学”。
其主要论点是,(1)的文化是通过对环境的“挑战”的应战所遭受的考验而产生的。
(2)文化的生长是由那些“退隐”和“复出”的少数伟大人物的历史活动所决定的。
(3)文化的衰落来自于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人相应地撤回了他们的支持与模仿,整个社会失去了新的应战能力。
(4)文明的解体在于社会体和灵魂的分裂。
犹太文化和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两个主要来源。
它们彼此之间的接触,导致了西方文明的产生。
1897年描绘的历史画卷将1868年以前的日本历史、1839年以前的中国历史、1746年以前的印度历史、1694年以前的俄国历史统统排除在历史之外。
它还将整个佛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历史排除在外,尽管在1897年,象在1973年一样,它们是拥有最多信徒的四大宗教中的三个,而佛教和伊斯兰教还是进行传教活动的三大宗教中的两个。
它们的传播范围与基督教不相上下。
1897年的历史画卷还将基督教四大教派中的三个教派排除在外。
这就是聂斯脱利教派、基督一性论派和东正教派。
尽管在1897年,东正教拥有的信徒在数量上与新教和天主教当时拥有的信徒相差无几。
这一历史画卷的其他特征更为不可思议。
犹太人从公元70年以后被排除在历史之外,这一年罗马人一度摧毁了耶路撒冷;希腊人从公元451年以后被排除在外,这一年基督教希腊神学家起草了卡尔西顿会议信纲。
(从1821年起,希腊人又重新得到承认,因为他们在这一年发动起义反对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谋求成为西方社会的一员。
)
如何看待公元后5世纪罗马帝国的历史,始终是最令人费解的难题。
在这100年里,罗马帝国在一直是其人口和经济重心的东方省份得以幸存,而在相对落后的西部诸行省却陷于崩溃。
然而,由于帝国西部孱弱的末代皇帝于公元476年被废黜,流行于1897年的历史航图就对自此以后的罗马帝国不屑一顾,尽管帝国在东部地区依然存在,依然在人类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一直延续到12世纪末为止。
的确,流行于1897年的航图对于公元476年这一时期从希腊到中国,从中国到中美洲和秘鲁的整个文明世界全都不屑一顾。
从公
元476年起,这种荒谬绝伦的航图只对那些建立在罗马帝国西部省份残破江山上的蛮族国家大加青睐。
时至1973年,事情已经十分明了:曾被置之不顾的大量历史事实,其任何部分都不能再被人们视作无关紧要而一笔勾销。
例如,人们曾认为,中美洲文明早已被科尔特斯一伙一举毁灭。
但是,这种文明今天已在墨西哥和危地马拉支离破碎的西方化虚怖下,显示出再现于世的迹象。
至于东亚的历史,目睹1973年中国和日本现状的任何人都会认为,这两个国家的历史,其重要性自东亚进入新石器时代以来,决不稍逊于当代西方的历史。
1897年的历史学家也许会弃之不顾的东西,到1973年已成为历史的重要内容,无法置之不理了。
现在他不得不把它们重新拾起,并与那些把西方带进1897年的残渣碎片重新结合起来。
1897年流行的历史航图中保留的,其实就是这样一些残渣碎片。
人们可以选择任何事情加以叙述。
人类的才智尚不足以在一种全景视野中将所有的事情兼容并蓄,必须有所选择,但选择必然是武断的。
而且,用以选取的信息越丰富,对研究者作出的选择就越有争议。
例如,1897年所选择的历史事件,在当时看来言之有理,但到1973年就可能显得荒诞不经。
在本书中,我没有象传统的西方世界史研究那样对西方文明及其历史给以过分的突出,但我也尽量避免相应的错误,而仍对西方及其历史给予应有的重视。
尽管如此,本书的中国读者可能会觉得,我仍然使西方显得过于重要;而一个西方读者则可能觉得,我在努力为我们祖先的文明确定地位的时候"走了另一个极端"。
在一部撰写于1973年的叙事史中,与人类历史的开端和最近阶段相比,中间阶段更为难于驾驭。
在旧石器时代早期(时间上约占人类历史的15/16),生活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人类交往非常缓慢,变革的步伐更为缓慢。
在最近的5个世纪中,人类居住的地区尽管还没有在政治方面融为一体,但已在技术与经济方面融为一体,因为交往速度的加快,已经超过了不断加快的变革步伐。
但在中间的阶段,特别在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到公元1500年的4500年间,变革速度快于交往速度,其结果导致各地区间生活方式的差异在这一时期达到极点。
即使在这一时期,也仍有人类居住的地区大规模相互联接起来的时候。
我总是试图抓住这种机会进行全景式的考察。
使旧大陆的地平线得以扩展的实例有:公元前6世纪精神生活的新发展,希腊文明在亚历山大大帝赫赫战功之下的广泛传播;公元13世纪蒙古征服者对旧大陆几乎横贯东西的政治统一。
安第斯历史上与之相应的时期则以查文文化和蒂亚瓦纳科文化的"地平线"为代表。
但是,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1500年期间的大部分时期,人类所居住的每一个地区是彼此分离,单独发展的。
相互隔离、彼此区分,多于相互交往和彼此同化。
各个地区性文明同时并存却互不相干。
这就是一部叙事史著作所反映的历史事实。
历史作家所面临的问题是,他不得不记录下同时发生的许多事件。
笔者只得模仿杂耍艺人在空中同时抛掷几个小球的技艺。
我让每个地区的历史依次抛起又落下。
当我论及每一个特定地区的历史时,不更多拘泥于地区历史的连续性,这样才得以大致按编年顺序使世界历史形成一个整体。
叙事体形式与分析比较的形式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缺陷。
以叙述形式对人类历史作一宏观鸟瞰,即是笔者向读者奉献本书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