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18341902)讲过一个分粥的故事
分粥的故事-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
让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 好的制度让坏人做好事, 坏的制度让好人做坏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成立一个四人分粥委员会和一个三人监督 小组,形成监督和制约。 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 常提出许多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 扯皮完毕,粥早就凉了!
每个人轮流分粥,但 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 个领粥。 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 里的粥每次都一样多。每 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 ,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 ,他确认无疑将享受那份 最少的。
分粥的故事
7个人住一起,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每天粥都不够
每天抓阄决定一个人来分粥。 很快大家发现,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 碗里的粥最多。
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 中只有一天能吃饱。
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 开始这位德高望重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 强权产生腐败!大家为了讨好他,不久小团 队就被搞得乌烟瘴气。
(完整word版)分粥的故事之启示
分粥的故事之启示(2009-06-26 22:45:39)转载标签:y理论分粥的故事效益原则成本效益阿克顿财经文/开心言分粥故事的最大意义应该是使人们从中认识到管理活动中监督对权力的制约作用和成本限制,进而得到监督机制设计和公司治理结构构建等方面的一些启示。
一、分粥的故事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1834-1902)讲过一个分粥的故事。
故事大意是,有七个人组成的小群体,每个人都是平凡且平等的,他们没有险恶害人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
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分食一锅粥,但却没有称量工具,为此他们尝试过多种分粥方法。
第一种方案: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
可是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
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稠。
第二种方案: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这就等于承认了个人为自己分粥的权利,同时也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饥肠辘辘。
第三种方案:大家选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负责分粥。
开始这位德高望重的人还能公平地分配,但不久他便开始为自己和讨好他的人多分。
第四种方案: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
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方案确定了,粥却冷得不能喝了。
第五种方案:每个人轮流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
在这个制度下,七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
分粥故事产生后即广为流传,甚至有人冠之以“全球流行的故事”,并产生了一些变体,但故事的本质和主要情节大致无二。
分粥故事简练概括,对现实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寓意性,一系列的分粥方法和效果带给人很多的启发,读罢不禁令人掩卷遐思。
有人用它来分析公权滥用的腐败问题,也有人用它来分析社会制度,但它更多的是以管理小故事的身份展现在人们面前。
从管理学的视角来看,分粥故事带给我们哪些启发呢?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下这些分粥的方法吧!二、无监督下的权力滥用前三种方案都是由某一人来独自掌管分粥事宜,这个手握大权的分粥人可以是大家指定的,可以是后来替换的,也可以是由制度规定轮流担当的,甚至是群众选举的“德高望重”的,但是,不管哪一种产生方式,都带来了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只要有机会,分粥人就会给自己分配更多。
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七个人分粥的小故事有七个人住在一起,他们每天都要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天。
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再后来,大家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有个人出个主意: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个人都尽量将粥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最后,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产生了不同的风气。
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的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
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者值得深思和需要考虑的问题……毛泽东—生酷爱读书,不管走到哪里,总是书不离身,手不释卷。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这样。
毛泽东知识渊博,思维敏捷,谈古论今,皆成文章—次毛泽东问身边的工作人员:“你看过《三国演义》吗?”工作人员回答说:“在济南读书时看过。
”毛泽东又问:“你知道关羽姓什么?”工作人员随口回答说:“姓关。
”毛泽东说:“不是,关羽原来不姓关,也不叫羽。
因为关羽生性仗义,在家乡杀了人,被官兵追捕。
他逃到潼关,但出关要登记姓名,签字画押。
为了安全,他便指关为姓,以羽为名,比喻自己像鸟—样飞出潼关。
所以后来就叫关羽。
”毛泽东的话引起了工作人员考证关羽原来姓名的兴趣,特地查阅了鲁迅写的《古代小说史考》,也问了历史学家,都没有找到答案。
关羽原来到底姓甚名谁,人们至今也不清楚。
还有—次,毛泽东爬玉皇山。
那时,山顶上的庙里有周武王、姜太公和哪吒、玉皇大帝等塑像,都是《封神演义》中的主要人物。
毛泽东看了塑像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封神演义》你看过没有?”工作人员回答说:“在家读中学时看过。
七人分粥故事
七人分粥故事七个人共处,每餐共享一锅粥,人多粥少,竭力争抢,彼此抱怨,于是迫切需要为能公平合理地分粥,制定一项制度。
他们试验了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方法,通过抓阄定出一个人来分粥。
很快大家发现,谁主持分粥,这个人就给自己分得最多,其余人自然有怨言。
第二种方法,大家轮渡主持分粥,每人一天,一周刚好一轮,这总该公平了。
但事实上每个人在一周里只有一天能吃饱,就是他本人主持分粥的那一天,其余六天都饥饿难挨。
第三种方法,推选出一个品德尚属上乘的人来分粥。
开始这人还能公平分粥,但没多久,他开始给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第四种方法,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和制约机制。
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最后又变成相互扯皮,而且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第五种方法,在第二个办法上(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附加一个条件,谁主持分粥谁最后一个领粥。
只是小小的一个改进,效果却截然不同。
在这个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几乎都是一样多,偶有不均。
因为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此后,七个人彼此和气,其乐融融,一扫先前的阴霾。
这个故事佐证了合理制度(即第五种分粥办法)的作用:一来有效解决了切实问题,二来无形中形成了和谐的氛围。
可见,合理的制度本身就是有助于积极风貌的形成。
这个故事的另一层内涵更长久地影响着我:有些事情之所以会有天壤之别,有时只因为看似不起眼的一步,当然这一步总是智慧的一步,这就是成败的距离。
好比水烧到九十九度,也不是开水,唯有再坚持一度,才是开水,而这一度,却起了质变的作用由此,在班级管理中,我总是告诫自己,再多想一点,再多走一步,让班级制度清晰而精妙,简洁而高效,为创设有制度的有序氛围打下坚实基础。
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向没有制度的有序迈进,达到“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的理想境界。
管理与创新之分粥的故事
分粥的故事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 三人的分 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 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 全是凉的。
分粥的故事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 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 完后拿剩下的最后 一碗。为了 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 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 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 ,日子越过越好。
❖ 理财新知
❖ 名家语录
❖ 欢乐开怀
❖ 趣味生活
每
周
❖ 时尚美食 发至您邮箱
❖ 休闲旅游
❖ 培训剪影
❖ 行走职场
❖ 管理与创新
❖ 好书共享
断 不
内容 期期精采
订阅精彩互动电子报
❖ 订阅方式: ❖ 发送姓名、单位名称、部门、职务、邮箱、
手机至邮箱 ,注明“订阅精彩互动电子报”即 可”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 建立一个象“轮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样合理的游戏规则 ,让每个员工按照游戏规则自我管理。
游戏规则要兼顾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要让个人 利益 与公司整体利益统一起来。责任、权利和利益是管 理平台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
管理智慧
缺乏责任,公司就会产生腐败,进而衰退;缺乏权利 ,管理者的执行就变成废纸; 缺乏利益,员工就会积极 性下降,消极怠工。只有管理者把“责、权、利”的平台 搭建好,员工才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管理与创新之分粥的故 事
2020年4月19日星期日
分粥的故事
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 一桶粥,显然粥每天都不够。一 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 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 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 分粥的 那一天。
分粥的故事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 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 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 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 乌烟障气。
案例分析
英国学家阿克顿(1834-1902)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叫分粥的故事:有七个人组成的小团体,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且平等的。
他们没有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
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或有刻度的容器。
这里有几种不同的分配方法:①.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
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
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阿克顿的结论是: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
②.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为自己分粥的权利,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的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饥饿难挨。
大家认为这种办法造成了资源浪费。
③.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
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④.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
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⑤.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
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七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于是,确定每天轮流值日分粥作为最终固定的分配制度。
故事对人们的启示是: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制度才是好制度?好制度的标准又是什么?第五种分粥制度是好制度,其原因是它与前四个制度相比,显得既公平,又有效。
而前四个制度,要么是如第一和第三个制度,有效率而无公平;要么是如第四个制度,有公平而无效率;要么是如第二个制度,既无公平,又无效率。
由此可知,有效、公平就是好制度应具备的两个基本特征。
这是一个管理学的典型案例。
中心任务是“解决吃饭问题”,围绕分粥要——确定好目标(公平吃)——把握好对象(七个人)——研究规则、办法(怎样分)——实施控制(避违规、达目标)。
分粥的故事
分粥的故事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又是自私自利的。
他们想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在没有计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的状况下分食一锅粥。
大家发挥聪明才智,试验了很多种办法,多次博弈后形成了以下诸种规则:规则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成为专业分粥人士。
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一个人。
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这碗稀粥中体现得一览无余。
规则二: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名监督人士,起初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力合作”,于是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分到的粥最多。
这种制度失败。
规则三: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又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人在一周中只有1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
大家认为这一制度造成了资源浪费。
规则四:大家民主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
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开始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以后他就有意识地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大家一致认为,不能放任其腐化和风气的败坏,还得寻找新制度。
规则五:民主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主监督与制约机制。
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此制度效率太低。
规则六:对于分粥,每人均有一票否决权。
这有了公平,但恐怕最后谁也喝不上粥。
规则七: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一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
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这就是规则。
规则的确至关紧要,它比技术更重要;规则是人选择的,它是不断博弈与交易的结果。
“七人分粥”带来的制度启示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分粥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分粥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1、珍惜粮食:粥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粮食,它的出现给我们
带来了滋补的精神和营养,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粮食,不要浪费,以免影响到其他人的生活。
2、精打细算:粥的出现也证明了人们的精打细算,从一些剩
余的粮食中拼凑出一种美味可口的粥,这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节约,少花钱,少浪费。
3、团结协作:粥的出现也证明了人们的团结协作,它是一种
由众人共同拼搏的成果,也提醒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取得成功。
分粥的故事
分粥的故事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
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
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手表定理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
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
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你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彼得原理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群体性事件处置责任制虚化问题
然而在一些群体性事件的责任追究上,目 前还存有大量争议。 一些地方政府领导由于没有履行责任制或 者责任制执行不到位而被问责,但不久后 却“悄悄的复出”或者明目张胆的异地为 悄悄的复出” 官,使得问责制在事实上变成了异地做官 官,使得问责制在事实上变成了异地做官 之前的“问责秀” 之前的“问责秀”,这种行为不仅使地方 领导责任制变得“形式化” 领导责任制变得“形式化”,而且会极大 的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因此,必须明确维护一方社会稳定是地方 领导首要职责。具体对策措施包括: 1、主动排查本地社会不稳定因素,做到心 中有数,应对有策; 2、将群体性事件作为改善地方各项工作的 契机; 3、完善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机 制,切实增强地方政府责任; 4、完善地方政府自身激励约束机制; 5、大力改进地方特别是基层政府的干部选 拨和培训机制。
一级政府的领导人,政府部门的负责人, 实际上就是行政首长,对所属地方、部门 决策失误或领导无方,以及下属人员的工 作严重失误、失职渎职等,引发群体性事 件,应负有领导责任,即使不违法不受法 律追究,也需承担政治责任,接收人大及 其常委会的质询、调查,乃至引咎辞职或 罢免。
(二)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政府责任追究制, 切实增强政府责任 由于目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尚不完善,使得我们 的一些地方政府领导缺乏应有的政治责任意识, 对所主管的事务范围内出现的问题,只要不明显 违法,则强调客观原因多,习惯于向下或向上推 卸责任,很少自责和引咎辞职。 在许多情况下,政府履行职责出现差错或行政首 长不能尽职尽责,很少受到权力机关的质询和罢 免。 责任制的欠缺,导致无法从制度层面保证政府官 员对人民的责任心,造成行政首长体察民意、为 民排忧解难的动力不足,一些亟待解决的社会问 题久拖不决,直至酿成群体性事件。
七人分粥的故事及启示
七人分粥的故事及启示七人分粥的故事及启示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显然粥每天都不够。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启示——“七人分粥”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情境——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又是自私自利的。
他们想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在没有计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的状况下分食一锅粥。
那么,如何分食这一锅粥?多次博弈后这7个人的小团体形成了以下诸种规则,但是规则形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连带产生一些问题,网上有帖子对这些规则作了经典评论,虽然跟上面的故事不是一一对应,但也很值得学习:规则一:指定一人负责分粥事宜,成为专业分粥人士。
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最好,于是又换一个人。
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这碗粥中体现得一览无余。
规则二: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名监督人士,起初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力合作”,于是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分的粥最多。
这种制度失败。
规则三: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人在一周中只有1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
大家认为这一制度造成了资源浪费。
规则四:大家民主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
这位道德高尚的人开始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以后他就有意识地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第八章公共行政学行政监督
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 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 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这里,孟德斯鸠从 历史经验、权力本质、人性等方面揭示了人类政治生活的 一条真理:权力必须受到制约。
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在任期间肆无忌惮地任用 亲信,为其滥用职权打开通道,利用权力帮助他 人招揽工程或干预基建项目,起用了石家庄市建委 主任,然后通过他将大量的基建项目转移给南京来 的建筑公司,所谓公开招标不过是一个幌子。
原广西玉林市委书记李乘龙说:我的权力太大,监督 机构对我形同虚设。
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说:我当上副省长以后,天马 行空来去自由。
理查德.尼克松 (Richard Nixon) 总统试图以行政豁免权
为由撤销传票。但最高法院8名大法官一致裁决必须交出录音带,因为 法院认定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即使美国总统也不例外。司 法机关有合法权力判定政府关于自己行政特权主张的是非,大法官华
伦.伯格 在随后出具的意见书中写道:“分权的原理、高层人员 交谈保密的需要,单单如此都不足以支持总统在任何情况 下享有绝对的、不受限制的司法豁免权。” 1974年8月8日 尼克松辞职。继任的福特总统赦免了尼克松。
广义的行政监督泛指 执政党、国家权利机关、 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等多 种社会力量对国家行政机 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
特征:
(1 )行政监督的主体是享 有行政监督权的国家行政机关 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 )监督的对象是行政机 关的行政行为和行政工作人员 的职务行为。
(3 )其性质是一种法治监 督。
在国家三大权力(立法、行政和司法)中,唯有行政权 在实质上还有三种职能或三种责任。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18341902)讲过一个分粥的故事
(3)机会平等
指制度安排中其基本权利对于 社会公众是同等对待,不论他们 之间存在什么差别,都有获得地 位、权利和财富的同等机会
4、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 就社会制度而言,平等与效率又都可以 是特定社会制度所要达到的目的 * 就市场经济而言,平等与效率是相互依 存的关系 * 企业生产而言,效率优先
二、制度的公正
3、制度的公正与正义
各得其应得、各得其所 ——公正 有利于人、有利于社会发展——正义
(1)制度的正义
广义的制度正义是指对 制度最高道德价值追求和要 求
狭义的制度正义
指补偿正义,就是在制度公正 的基础上,对公正带来的社会问 题的矫正和补偿,也称矫正正义
。
(2)公正与正义的关系
* 公正是正义的一部分,一个不公正的制 度绝不是一个正义的制度
1、定义
制度公正是指社会阶层和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在社会分配 过程中的合理确认。
2、制度公正的基本内容
* 制度的实质公正 -- 分配的 公正,是指制度安排中对社 会资源、要素及权益的分配 结果的合理与正当
实质公正 * 制度的实质公正原则主要是 “按贡献分配”
*制度的程序公正
也称形式公正,主要是 指制度安排的分配规则在 制定和适用过程中的正当 和公道
*完善法制—完善立法程序、司法独立、 以法保障自由权利
五、制度的信用与公开
制度的信用就是指通过特定组织的一系 列规范要求和机制,来保证契约、合作得 以履行的规则和体系
1、政府的信用
制度信用建设的关键是政府信用的建 立,即是通过制度保障和制约政府及其部 门对政策、规则、契约的履行与践约
政府的信用
(1)责任政府
(2)法制政府 (3)信用政府
财务管理与价值创造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 资本运作
第二层次:财务经理财务
财务分析
资金运作
第一层次:财务人员财务
会计与税务
现金管理
会计工作 Accounting
财务工作 Finance
(二)什么是会计?
分录 登账 编报
(三)什么是税务?
税法 行为科学
(四)什么是现金管理?
存款管理 理财管理 结算管理 集中管理
(七)什么是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 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 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 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 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 与沟通、内部监督。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 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2009年4月17日福建水泥发布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决议公 告:
一、推选李建寅先生为公司董事长。 二、通过了《关于调整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关成员的议案》 因公司董事长变更,同意相应调整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关成员组
成,由李建寅先生担任原由前任董事长担任的董事会战略委员会 和预算委员会主任成员,其他成员情况不变。
公司治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公司治理, 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 与制衡机制。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 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 部治理;广义的公司治理则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 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 与所有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供应者、雇 员、政府、社区)之间的利益关系。公司治理的 核心是权利安排问题。
天堂和地狱分粥的故事
天堂和地狱分粥的故事
在天堂和地狱⾥,有同样的⼀桶粥,同样长的⼀个勺⼦。
在地狱⾥,每个⼈争前恐后地去拿这个勺⼦取粥给⾃⼰吃。
可这勺柄太长了,⽆论如何也吃不上⾃⼰喂的粥,结果是谁也吃不到粥。
在天堂⾥,⼀个⼈拿勺⼦取到粥喂给另⼀个⼈,这样⼤家互相喂对⽅,结果是每个⼈都有粥吃。
点评:相同的资源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表明,合作的背后意味着双赢或多赢。
能够把⼀个⼈的赢,变成双赢或多赢,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
如果不合作,即使能赢也就是⼀个⼈赢,不可能双赢,更不可能多赢。
财务管理与价值创造
(七)什么是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 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 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 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 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 与沟通、内部监督。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 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财务管理与价值创造、利润表 的粉饰与识别
一、财务管理与价值创造
企业财务管理整体框架 什么是会计? 什么是税务? 什么是现金管理? 什么是财务分析? 什么是资金运作? 什么是内部控制? 什么是公司治理? 什么是资本运作?
(一)企业财务管理整体框架
财务管理工作
第三层次:CEO财务
方面已涉嫌违规,是明显的盈余管理或利润操纵行为,并涉嫌损 害中小股东利益。
2008年报显示,截至2008年底,福建水泥持有的兴业银行3207.92 万股,占兴业银行0.64%的股权。期末以2008年12月31日兴业银 行股票收盘价14.60元/股计量,确认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 公允价值468 356 320元。2009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 日,福建水泥持有的兴业银行3207.92万股,占兴业银行0.64%的 股权。期末以2009年6月30日兴业银行股票收盘价37.11元/股计量, 确认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1 190 459 112元。
案例1:制度的重要性
世间的问题,极复杂的原可以用极简单的事例加以说明。一位 叫阿克顿(1834-1902)的英国历史学家讲过一个分粥的故事,可以 给从事企业管理的人士一些感性的体悟。
领导科学概论笔记
领导科学概论笔记领导科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领导属性和领导本质领导活动是由特定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是领导者率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下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一、领导活动的构成要素领导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即: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目标、客观环境。
(一)领导者领导者是指在正式的社会组织中经合法途径被任用而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履行特定领导职能、掌握一定权力、肩负某种领导责任的个人和集体。
领导者是职务、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统一体。
领导者是矛盾的焦点。
(二)被领导者被领导者是相对于领导者来说的,是指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处于被领导地位的人员。
被领导者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被支配者,同时对领导者具有监督作用。
(三)领导环境领导环境是指领导者实施领导所面临的周围境况。
领导环境可分为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两种。
微观环境是指领导者所处的具体工作环境,如群体组织、人际关系、物质条件、人员素质等。
宏观环境是指领导者所处的自然状况、时代特征和社会环境,如地理、天气、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思想、道德、制度、传统、习俗等。
四)领导目标(领导愿景)领导目标是指领导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二、领导活动的二重属性领导的自然属性是指领导活动中的指挥和服从关系的属性,领导的社会属性是指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经济、政治等利益的对立或一致关系的属性。
从自然属性看,任何领导都是社会组织中的一种特殊劳动,是社会管理中的一种高层次劳动,是领导者进行统率和引导的活动过程。
统率和引导是领导的最一般本质。
从社会属性看,不同历史条件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领导者的产生方式、领导观念、领导方式和方法等又无不受到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因而又是各不相同的,从而表现出鲜明的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所有领导活动所共有的。
2、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
3、社会属性比自然属性更为重要。
三、领导活动的本质所谓领导活动的本质,就是领导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内在规定性。
分粥的故事
分粥的故事
王丽杰
【期刊名称】《印刷经理人》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分粥的故事,是哲学家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中讨论社会财富时所用的
比喻。
一锅粥,一群人,如何分?罗尔斯罗列了5种分法:1.指定一个人全权负责,结果可能是谁负责,谁就会受到主观意愿的影响,比如为自己分的最多。
2.大家轮流坐庄,每人一天。
结果以权谋私的问题没解决,还可能会导致冤冤相报。
3.选举一个大家信得过的人,
【总页数】1页(P1)
【作者】王丽杰
【作者单位】《印刷经理人》主编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分粥故事看制度设计
2.分粥的故事
3.从七人分粥的故事所想到的
4.分粥故事
的启示5.从分粥故事看机制的功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义---社会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
公正与正义的优先性?
哈耶克、罗尔斯——公正优先于正是制度的基础道德 *不能以正义的名义侵犯公正的制度 和程序 * 正义对制度公正具有导向作用
三、制度的民主
1、定义 制度民主主要是指 一种政治管理体制, 是指由广大人民管理 和参与决策的国家管 理制度
程序公正
制度的程序公正首先就是要订 立公正的规则和法规,防止制度 的漏洞所造成的社会的不平等和 不公正
辛普森由于前妻的被害而受到 指控。1995年10月2日,在地区检 察官向加州高等法院提起的刑事 诉讼中,由12名陪审员组成的陪 审团却做出了辛普森无罪的裁决 ,而在1995年2月4日,12名陪审 员却又认定辛普森对受害人之死 负有责任,裁决其赔偿受害人家 属3350万美元的民事赔偿。
第二节 制度伦理与文化支撑
收银机的故事 美国南北战争后不久,俄亥俄州的一家 杂货店的老板深为店员在收银时候的贪污 行为犯愁,其儿子开的咖啡店也经常出现 此类问题。父子俩决定发明一种机器可以 纪录交易金额,于是收银机就这样发明出 来。从此,店员的贪污行为不再出现。
想一想:中国人碰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做?
(1)责任政府
(2)法制政府 (3)信用政府
2、经济的信用
经济信用主要由企业信用、银行信用 和个人信用构成
企业信用制度
*合理的产权制度
*合理的竞争机制 *合理的信用体系
征信制度
*法律的完备
*征信管理机制的建立 *征信机构的民营化
3、制度的公开
*依法保障制度的公开
*建立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 *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
第六章 制度伦理:视角的转换
想一想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1834—1902)讲 过一个分粥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其中每个人都 是平凡而且平等的。他们想通过制定制度 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 但并没有称量用具。
* 你能想出好的办法吗?
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但很 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 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 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 好。这一制度安排的结论是:权力 会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 对的腐败。
民主与法治 民主的法治化的第二步, 就是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 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四、制度的自由 1、定义
从制度的角度而言,自由是一种权 利,是一种通过各种客观化的实体来赋 予和保障公民的自主性、独立性的权利
2、制度自由的基本内容
*积极的自由—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按照 自己的意志去行动
*消极的自由—社会和国家不干涉个人的自 由,并要求国家和社会对个 自由的领域留出空间和权利
课堂讨论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了多年,2005年因还贷 违约情况严重而被大多数银行叫停,曾有数据 显示部分地区还贷违约率高达20%。对此,中 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认为,由于社会信用 体系不完善,在学生就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有 些学生还款意识不强,因而造成办理助学贷款 过程中银行操作成本高、风险大,这是推行助 学贷款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3、制度的公正与正义
各得其应得、各得其所 ——公正 有利于人、有利于社会发展——正义
(1)制度的正义
广义的制度正义是指对 制度最高道德价值追求和要 求
狭义的制度正义
指补偿正义,就是在制度公正 的基础上,对公正带来的社会问 题的矫正和补偿,也称矫正正义
。
(2)公正与正义的关系
* 公正是正义的一部分,一个不公正的制 度绝不是一个正义的制度
2、民主的方式
*形式的民主——制度上确立民主的 方式、手段和渠道 *实质的民主——人民真实地参与国 家管理和政治决策中,真正对政治 管理和决策产生影响
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
* 直接民主—广大公众直接参 与国家管理与政府决策
* 间接民主—通过代表或代议 制的形式实现对国家管理与政 府决策的参与
多数人原则与精英政治
3、基本内容
*无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如何,都应 该享有其应得的基本权利
基本内容
* 平等是机会的平等、过程的平等, 而不是结果的平均
(1)起点平等
指制度在设置基本权利时, 应使每个人获取最基本的权 利,并保证规则的一致
(2)过程平等
指在制度设定中,对参与竞争者 在整个进程中的手段、规则及要求 是相同的
*中国文化—社会本位:忽视个人权利 国家至上 *西方文化—个体本位:重视个人权利 怀疑国家权威
4、人治社会与法治社会
*中国文化—人治社会:德治、清官情结 *西方文化—法治社会:法制、重视规则
二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1、农业文明到商业文明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小农意识向公民意识的转化 人情主义向契约意识的转化
制度自由的基本内容
* 经济自由 —— 经济的自主权、交换 的自由等 * 政治自由 —— 政治权利的自由、思 想、言论自由等 * 法律自由 —— 以法律的形式确保自 由的实行
3、制度自由的实现 *经济体制的改革—产权的自主、政企分 开、消除行业垄断 *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宪政、实行民主、 保障言论自由
一、 制度伦理与中西文化
1、人性善与人性恶 *中国文化—人性善:人性可以改变, 反求诸己, 求诸德性 *西方文化—人性恶:人性不可改变, 外求他径,求诸制度
2、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
*中国文化—熟人社会:农业文明、 人情至上、忽视契约
*西方文化—陌生人社会:商业文明、 人情淡漠、契约至上
3、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
1、定义
制度公正是指社会阶层和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在社会分配 过程中的合理确认。
2、制度公正的基本内容
* 制度的实质公正 -- 分配的 公正,是指制度安排中对社 会资源、要素及权益的分配 结果的合理与正当
实质公正 * 制度的实质公正原则主要是 “按贡献分配”
*制度的程序公正
也称形式公正,主要是 指制度安排的分配规则在 制定和适用过程中的正当 和公道
(3)机会平等
指制度安排中其基本权利对于 社会公众是同等对待,不论他们 之间存在什么差别,都有获得地 位、权利和财富的同等机会
4、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 就社会制度而言,平等与效率又都可以 是特定社会制度所要达到的目的 * 就市场经济而言,平等与效率是相互依 存的关系 * 企业生产而言,效率优先
二、制度的公正
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 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 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 天都饥饿难挨。这一制度安排虽然平 等,但并不公正,并且还造成了资源 的浪费。
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 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 人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开始 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这 一制度安排表明没有监督机制, 仅仅依靠个人的德性是有漏洞的, 不可靠的。
2、人治向法治的转化
以德治国到依法治国
期盼清官到依靠法律
3、国家主义到以人为本
国家至上向国家权力制衡的转变 忽视个人利益向以人为本的转换
试一试:制度安排一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2005年12月13 日开庭,公开审理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 山受贿一案。检察机关起诉指控,1995年 至2003年期间,被告人田凤山利用其担任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国土资源部部长 的职务便利,利用其职权、地位形成的便 利条件,多次收受他人给予的款项共计人 民币400余万元。
*
如何从制度安排的角度,设计信用的制度, 防止信用危机?
故事给你了什么启示?
邓小平同志指出: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 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 走向反面。
制度伦理
是指对社会性组织为主体的 规范体系和运行机制的伦理思考 和道德要求。
第一节 制度伦理的内容
一、制度的平等 1、定义
平等—— 人们在人格或权利方面的
无差别
制度平等的定义
指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等 制度安排使公众享有基本同等的 地位和权利
2、制度平等的诸领域
经济平等——是指经济制度的安排应
保障人们享有平等劳动和平等竞争 等权利。
政治平等
是指政治制度的安排要保障公民享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担任国家公 职的权利,有参政、议政的权利等
法律平等
是指人人享有法律上所规定的权利 和应履行的义务,在违反法律时不论 地位高低,都同样受到法律的制裁和 惩罚
选择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 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正和 民主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 员会常常提出种种议案,分粥委员 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 早就凉了。这一制度安排表明,制 度还必须是有效率的,最好的制度 是低成本而又有效的制度。
分粥的那个人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 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 都是一样多。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 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 享用那份最少的。这一制度安排既有效率 又保证了公正。
*完善法制—完善立法程序、司法独立、 以法保障自由权利
五、制度的信用与公开
制度的信用就是指通过特定组织的一系 列规范要求和机制,来保证契约、合作得 以履行的规则和体系
1、政府的信用
制度信用建设的关键是政府信用的建 立,即是通过制度保障和制约政府及其部 门对政策、规则、契约的履行与践约
政府的信用
*多数人原则————表决式的民 主,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
* 精英政治—--通过选举精英 组成一个管理阶层,对公共事 务进行决策
3、民主的建设
•完善和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建设
•提高民众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
4、民主与法治
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法治化的 第一步就是要实现宪政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