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
经济法的产生、演进与发展历程
第四,经济法规范文件垄断社会产生说, 即认为经济法的产生是指经济法作为一 个新的法律现象的产生,而其判断标准 就是国家是否制定出了经济法律规范文 件,如此,经济法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进 入垄断阶段以后才出现的。
日本著名经济法学家金泽良雄就主张, 经济法作为一个新的法律现象,其产生 的历史背景,一般是以资本主义的高度 发展现象为基础的;经济法之所以在德 国产生,正是适合了德国法学中所表现 的追求概念结构的缜密性和理论上的精 辟性的学术土壤。他谈到在德国产生的 经济法时,首先指出,“经济法”一词 在学术上开始使用时,主要是在第一次 世界大战后的德国。
第二,经济法律规范垄断社会产生说, 即认为经济法的产生是指经济法律规范 的产生,而严格意义上的国家自觉组织、 管理社会经济的经济法律规范,是在19 世纪末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垄断阶段,国 家权力大规模介入社会经济生活以后才 得以产生和发展的。
有学者认为,“尽管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很早 就有了,而我们所说的区别于民法和行政法的 经济法,则是由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垄断 资本主义以后才出现的。”经济法是随着社会 生产的发展、商品交换的出现和国家对经济干 预的产生而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一个法律现 象,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它的发展 历史可以上溯到古代”的“诸法合体”的法律 体系中;但是,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力 量的兴起,则是在人类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 会以后的事情。
复合客观条件说?有学者认为经济法在现实的各国立法体系中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该国事实上国家已担负起经济调节职能调节和影响着国民经济的结构和运行因而以国家或其代表者为一方主体而发生的国家经济调节关系发达二是该国法制特别是经济法制比较健全重视并实际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管理经济
《经济法学》教案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1.商业活动(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6)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
(7)宋元①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②随着商业的发展,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在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强.2.“市"的发展(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
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4)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市”“草市"“夜市”“晓市”(1)“市":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政府直接监管,宋代以后有所改变.(2)“草市":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地域限制。
(3)“夜市":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继续延长到夜间贸易,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4)“晓市”:也称早市,是拂晓前进行交易的市场,也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3.商业城市(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①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扬州曾经“雄富冠天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政治制度1.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 政治制度(1)禅让制:历史上把传位给贤能人的制度称为“禅让制”。
它被认为是古代社会理想的政治模式。
(2)王位世袭制①建立:禹死后,其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世袭制确立。
②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
[来源:学科网ZXXK]③方式: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④影响:“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3)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①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②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伯和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政治制度。
(3)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4)内容: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障分封制的推行。
•上图是大宗、小宗示意图,这幅图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②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③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④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和“家”紧密结合;[来源:Z*xx*]⑤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夏、商、西周的政治和经济
两者关系
①井田制和分封制成为西周奴隶制强盛的两个支柱 ②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反过来维护和巩 固井田制,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③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 适应的上层建筑 ④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 走向强盛
2.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以 血缘、姻亲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两者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 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两者将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辅之以礼乐制 度,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统治结构,起到了有效维系社 会和政治秩序的作用。
单பைடு நூலகம்一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三、夏、商、西周奴隶制国家
形成(夏)→发展(商)→强盛(西周)→瓦解(春秋) (一)夏、商、西周的更替 ◆ 知识结构板块:
1、夏朝
时间: 约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开国亡国之君:禹→启→桀 制度: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 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 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 用。‛这里主要强调( )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采邑制是欧洲封建时代,尤其是中世纪早期的一种 土地占有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是将土地及其上面的农 民一起作为采邑层层分封给有功劳的人,以服骑兵役 为条件,供其终身享用,但是不能世袭,从而造成层 层附庸的关系。以下采邑制与西周分封制相比较,正 确的说法是( ) A.两者受封的对象极为相似 B.两者都体现了政权族权二者的结合 C.两者涉及的经济性质不同 D.两者都有利于统一民族文化的形成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世界经济概论》是全国高等学校经济学专业开设的主干课之一,也是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同时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列入其它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程目录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熟悉通行的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和惯例,培养其从世界的大视角认识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中国的具体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结合之前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学习的历史、政治的知识,阅读经济发展史的相关书籍,观看一些大型的历史纪录片进行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总结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及轨迹,思考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本课程采取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及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渠道保持与学生的联系,随时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课程论文、互动式教学及平时作业三项,讲求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三、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导论【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世界经济的概念并明确其内涵;分清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关系;理解世界经济这门学科重点研究的问题、本门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世界经济的内涵;【教学内容】一、世界经济的内涵二、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三、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四、世界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特征五、研究方法六、学习本课程的意义第一篇世界经济成长的基础与历程第1章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国际分工及世界市场的相关知识;了解世界市场形成所经历的历史阶段、发展脉络及变化趋势特别是对战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及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成为高考的考查热点,建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2.中国与区域经济集团的关系,与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关系。
3.在全球化趋势下,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考纲要求: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史论共享:1.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为了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除了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外,美国还致力于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尽管美国拥有特殊地位,但三大支柱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认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3. 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世贸组织的一些决策,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它的发展,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
世界经济摩擦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趋势
【 键 词】‘ 关 经济摩擦; 发展趋势 【 中图分类号 】 l 【 Fl 3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 0426 (08 1—0 10 10— 7820 )400—4
从历 史 的视野 来 看 , 界经 济摩 擦从 属 于世 界经 济发 展 的历 史 进 程之 中 , 济摩 擦 是经 贸关 系发展 到一 定 世 经 程度的产物。但经济摩擦不是经济增长 的副产品, 而是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步骤 , 世界经济正是在反复的摩擦 中不断 发展 和 繁荣 。近年 来 , 随着 经 济全 球 化进 程 的 加快 , 世界 范 围 内的经 济 摩擦 数 量 越 来越 多 , 围越来 越 范 广, 程度越来越深 , 严重影响了贸易的 自由化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因此 , 必须科学认识世界经济摩擦 , 正确应 对经济摩擦。 本文从世界经济磨擦的外在表现形式贸易冲突和经济谈判人手 , 结合世界经济摩擦边球展 的历史 沿革 , 图找 寻其发 展 轨迹 , 试 探究 其发 展 规律 。
一
、
早期的世界经济摩擦
从 1 世纪初期开始 , 6 由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 欧洲社会 内部封建制度迅速瓦解 , 出现以市场为基础 的资本 主义萌芽 , 从此 ,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急剧发展起来。但是 , 这个时期的世界市场很狭小 , 世界贸易规模不大 , 基本集中在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内部。 这一时期的世界经济摩擦主要体现为先进 国家争夺殖 民地市场 , 以及先进 国家之间为保护本 国市场而征收高关税等方面。 如当时英 国与法 国之间就手工业品关税问 题 形成 了经 济 冲突 。 国对 法 国手工 业 品进 口征 收 7 英 %的关 税 , 国反 过来 对英 国手 工业 品征 收 6 法 %的关税 。 后 来 , 国鉴于英国输出的手工业品 日 法 益增多 , 严重 冲击法国的手工业 , 决定提高关税 , 以限制英国产 品的输入 . 英 国也对法 国手工业品征收了较高的关税加 以报复。 从 1 世纪中叶开始, 国迅速地开展 了工业革命 , 国际竞争能力很快就无人能及 。以法 国、 8 英 其 德国 、 丹麦 、 荷尔蒙兰等为代表的西欧经济先进 国家 , 为了保护本 国经济体 系, 阻止本国经济被英 国的 自由贸易所冲垮 , 都 采取 了相应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 限制英国工业产 品 自由进入本 国。但是英 国也不相让 , 制定 和推行了《 谷物 法》 等来回应。 但经济发展要求迫使 主要工业国家反复协商 , 最后签订了互惠关税协定 , 使相互 间的进 口税率降 低到平均 3 %的不平。 自由贸易政策 , 促进了英国工业 的发展 , 但是却对欧美其他 国家 的工业革命起到了较大的 阻滞作用。 西欧其他国家 , 为了防止潮水般涌来的英国工业 品的冲击 , 很快又采取了高关税政策。 后来 , 美国也 加 入 了与英 国相 对抗 的行 列 。这种 关税 摩擦 一 直持续 了近半 个世 纪 的时 间 。 在 1 纪末 和 2 9世 0世纪 初 , 国等 国家 的经 济发展 越 来越 相 对 落后 , 英 而渐 兴 的美 国 和德 国 的经济 得 到 了长 足的发展 , 其经济实力先后超过 了英国等老牌工业强 国。为争夺欧洲及世界其它市场的经济利益 , 以德国和英 国为盟主形成 了两个对立的经济军事集团, 进行了激烈 的经济和军事斗争 , 最终导致 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从经 济史角度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经济摩擦 、 贸易冲突激化的直接产物 。 新兴的美国和 日本则坐山观虎斗 , 乘机发展 经济 , 实力大大增强。 特别是美 国大做军火生意 , 大发战争横财 , 很快就取代 了英 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 国家 和世界金融中心 , 经济实力超过了其它先进 国家 。从此 , 世界经济摩擦的核心 , 开始从英 国转 向美 国。 2 世纪 2 0 0年代, 整个资本主义市场的有效需求 和供给之间的矛盾 , 终于在 12 99年 以美国为起点而全面
2021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7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Word版含答案
第7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1.背景(1)历史渊源:13世纪初,《大宪章》签署,以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2)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阶级基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
(4)政治前提: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2.标志: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王权。
3.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英国议会权力的确立大不列颠国通过“光荣革命”驯服了专制王权,使得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威。
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核心论点:英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了专制王权向民主政治的过渡,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1.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2.原则: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3.发展: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中英内阁的不同英国的内阁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而中国明代的内阁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表现,是皇权强化的体现。
三、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完善1.特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2)英国国王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实际上是国家最高行政首长。
(3)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4)首相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我们都知道历史是一门古老而又有生命力的学科,九年级的时候我们会学习很多关于世界历史的知识,你对这个知识点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重要的历史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11、文艺复兴的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a.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
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b.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与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和影响: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③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4、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①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评价拿破仑: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掌握政权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他所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但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了各国人民的财富,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7、工业革命影响:①生活方面:出现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
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由政府间通过协商缔结条约,让渡一定的国家主权,建立两国或多国的经济联盟,从而使经济达到某种程度的结合以提高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
在这个多国经济联盟的区域内,商品、资本和劳务最终能够自由流动,不存在任何贸易壁垒,并拥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监督条约的执行和实施共同的政策及措施。
广义的经济一体化即世界经济一体化,指世界各国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体。
狭义经济一体化,即地区经济一体化,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下,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等,消除国别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有机体的这一过程。
[编辑]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各参加国的具体情况和条件以及它们的目标要求,有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四种形式。
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是指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
成员国之间免征关税和取消其他贸易限制。
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为了取消彼此之间的关税或各种贸易壁垒,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而缔结的同盟。
同盟内部商品自由流通和自由竞争。
关税同盟在一体化程度上比自由贸易区进了一步。
共同市场。
指在关税同盟基础上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同盟内建立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
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完全的经济联盟。
经济联盟。
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发展目标和最高级的形式。
它要求其成员国在实现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管理机构,在国际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行使统一的货币制度和组建统一的银行机构,进而在经济、财政、货币、关税、贸易和市场等方面实现全面的经济一体化。
[编辑]经济一体化的影响1.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一体化既可以消除成员国之间贸易壁垒等障碍,同时也为市场容量的扩人和市场的深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世界经济格局及其演变
世 界 各 国 排 名 及 占 世 界 比 重
GDP
Source: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10
夜空卫星视图
进入21世纪,美、日、欧盟三足鼎立 的多极化格局依然存在,但是美国的快速 发展和新的经济强国的成长(如中国、俄 罗斯、印度、巴西等)使世界经济格局呈 现出“一超多强”的特点。
1960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为美国的百分数是:
国内生产总值——37.2%, 工业生产——41%, 出口贸易额——超过45%。
3、第三个时期(从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 后期)美、欧共体和苏联彼此抗衡、日本迅 速追赶的多极化世界 造成这一转折的关键因素是欧共体的第 一次扩大(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 加入)及其发展。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26000
23000 20400
4.2
3.7 3.29
5
6 7
巴西
加拿大 俄罗斯
20200
15600 14800
3.26
2.52 2.39
8
9 10
印度
14000
2.26
11
47132 4283 42325 40512 40591 36298 33828 10471 45888 10521 1430
(三)21世纪的世界经济新格局
5.7 5.4 3.3 2.6 2.3 2.04 2.02 1.56 1.48 1.4 1.22 1.0 0.99
14.6
国家 美国 中国 日本 德国
GDP:亿美元 146000 58000 54000 33000
GDP占世界比重%
世界排名
人均GDP
2010
23.5 9.3 8.7 5.3
第10章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
第十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科学技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不断发展、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贸易、金融等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或地区的范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进程。
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是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高新精尖产品及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增强,形成了全球性的生产体系,各国生产活动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贸易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国际贸易在范围、规模、程度等方面迅速增长,形成全球性的贸易体系。
资本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加快、数量剧增,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市场。
2.二战后国际分工的新变化①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发展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
②传统的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发展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分工。
③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发展为以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发生了更大变化,一个重要趋势是:从生产分工向科研与生产的分工发展;从制造业与初级产品的分工向高新技术产品与传统工业的分工发展。
3.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国际分工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开始发展起来,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后发展更快,特别是二战之后国际化进程更迅速。
(1)生产国际化是指一国国内的生产超出本国范围,形成国与国之间在生产要素、生产产品和生产过程等方面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格局。
(2)资本国际化是指一国国内资本的活动越出了国界,在国际范围不断运动的过程。
资本国际化是生产国际化的必然结果。
4.国际金融市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加快、数量剧增,资本全球化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市场。
第二章 世界经济学-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和历史沿革
世界经济学
8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
第二节 世界经济的形成过程
❖ 世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它的形成是跟工业社会与近代机器大工业联系 在一起的,是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资本国际化 发展的结果。
❖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以及 由此引起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它和资本主义 垄断的发展和资本输出的增长密切相关。
世界经济学
31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
二、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
❖ 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维持了两个世纪之久 ,即18世纪到19世纪。
❖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半个多世纪里,美国 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群雄中崛起并 独占鳌头,全面代替了英国当年的地位,成为新 的世界经济中心 。
❖ 1674年2月,英荷双方签定了《威斯敏斯特和约》 ,恢复了战前状态。和约规定1667年两国签定的 《布雷达条约》条约继续有效,荷兰同意给英国 80万克伦,承认英国在欧洲以外夺取的原荷兰领 地的所有权,英国则保证荷法战争的中立。
❖ 英国通过三次战争耗尽了荷兰的贸易和海军实力 ,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 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
世界经济学
19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
世界市场的形成
(1)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各种贸易组织 形式的正规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2) 黄金逐渐演变为单一的世界货币,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金本位制,是世界市场和 世界经济形成的重要标志;
(3) 19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周期 出现,标志着世界各国的再生产周期已按着统一 的世界市场机制同步运行;1825;1857;
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 之间媒介的不同
知识框架总结(经济思想史)
英国,1766-1834
《人口原理》 (1798);《政治理论 》(1820)
法国,1767-1832
《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大纲》; 《论工厂法对棉纺织业 的影响的书信》
英国,1790-1864
英国,1806-1873,科 《政治经济学原理》 学怪人,折衷主义者 (1848)
法国,1801-1850
德国,1783-1850
《孤立国》
德国,1810-1858
奥地利,1840-1921
《经济学原理》 (1871)
奥地利,1851-1926
《自然价值》(1889)
奥地利,1851-1914, 《资本实证论》 门格尔的女婿,熊· (1889) 彼特是他的门徒
英国,1835-1882
《政治经济学原理》 (1871);《煤炭问题 》(1865)
完成了经济学的第一次综合
反对谷物法
经济浪漫主义,论证了小资产阶级利益,完结了法国古 典政治经济学时代 1、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二重性 2、剩余价值论(核心),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前提 3、资本理论: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 一种运动,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 4、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5、„„
提出完全垄断、双寡头垄断和完全竞争的数学模型
托马斯·孟
科尔培尔
威廉·配第
布阿吉尔·贝尔
重农学派(20 年)
自然秩序;“纯产品 学说”,农业是财富 唯一来源;资本流通 与再生产;“自由放 任,自由通行”
18世纪50-70年代,出 魁奈 现于法国,随着1776 年《国富论》的出版 而解体 杜尔阁
约翰·诺克
诺思 古典学派的先驱 休谟
法 国 古 典 学 派 起 终 人 物
1、提出有效需求不足; 2、开创总量分析; 3、重视国家干预,财政政策为主; 4、提出乘数效应; 5、凯恩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简答
六、简答:1.“数字城市”具有哪些重要功能?答:(1)发展经济功能,即促进城市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2)强化服务功能,即为市民营造舒适优美的生活条件和提供全方位服务。
(3)改进管理功能,即以高科技手段为主进行管理并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
(4)科学规划功能,即根据城市发展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5)依法治市功能,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6)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即综合利用各种城市资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答:综合化和分化。
3.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将进一步综合化和分化综合与分化是现代科学分展的两大趋势。
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是全方位、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很难用单一学科的理论进行全面解释,更不可能用单一学科理论提出的对策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多学科的融合。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每一种学科、每一种理论又都在不断深化、细化,在具体解决某个单一问题、单一问题的某一个侧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甚至是无可替代的作用。
现代科学在发展中综合和分化并存的这种特性区域经济学也是一样的。
4.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将呈哪些重要特点?答:在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的大背景下,21世纪世界经济将呈现如下特点:(一)经济全球化构成一个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世界。
主要表现在:(1)各国纷纷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政策;(2)各国都把世界市场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3)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4)国际生产体系逐步形成,全球性联系越来越密切;(5)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全球化;(6)全球性国际问题日益增多。
总之。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1)区域经济集团将遍及全球,跨区域多边合作由“松散型”向“深层次联合”发展;(2)区域经济集团仍以发展水平和程度相近的国家为主,南北型区域性集团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3)区域一体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相辅相成,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驱动力。
高三历史时段汇总梳理(全)
一、中国古代史(公元前2070——1840年)1.先秦时期: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①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前8——5世纪)②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前5——3世纪)2.秦汉时期:公元前三世纪—3世纪(公元前221年—220年)3.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时期:3——6世纪(220——580年)4.隋唐时期:6—9世纪(581—907年)5.宋元时期:10—14世纪(960—1368年)6.明清时期:14—19世纪中叶(1368—1840年)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一)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近代史上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5.抗日战争(1937—1945)◆晚清、民国概念1.晚清:1840——1912年2.民国:1912——1949年(台湾至今还是用中华民国纪年)3.北洋军阀政府民国:1912——1928年4.南京国民政府民国:1927——1949年◆近代前期重大历史事件顺序:(西学东渐过程)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19世纪四十年代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3.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4.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90年代—1898年)5.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6.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7.新文化运动(1915—1924年)(二)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1919年——1921年)◆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国共第一次内战◆抗日战争(1937—1945年)1.防御阶段:1937.7——1938.10(南京国民政府组织了正面战场四大会战)2.相持阶段:1938.10——1945.4(南京国民政府守住了大西南、大西北国土)3.反攻阶段:1945.5——1945.8.15(国共两党配合苏、美、英盟军大反攻)◆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1.和平谈判阶段(1945.8—1946.6)2.国共第二次内战阶段(1946.6——1949.10)①1946.6—1947.6:防御阶段②1947.6—1948.9:大反攻阶段③1948.9—1949.1:三大决战④1949.4—1951年: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三、中国现代史(1949——今)◆按社会性质分:1.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1949——1956年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至今◆建国60年来可分为:1.新中国前30年:1949——1978年2. 新中国后30年:1979——至今◆历史分期: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2.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3——1956年(三大改造)①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一化三改造。
世界经济概论重点总结1
导论重点1:什么叫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第一章重点1:国际分工: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重点2:国际分工分类:(1)按照劳动本身的特点:社会生产各大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社会生产大部门内部的各个小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国际分工由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而形成的国际分工(2)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的不同: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3)▲▲按照参与国际分工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水平不同:“水平型”国际分工:指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发达国家)“垂直型”国际分工: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分工就属于这种类型。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多以此为基础)“混合型”国际分工:垂直型与水平型两者相结合的分工形式。
重点3:世界市场的含义: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世界市场的内容:国际商品流通领域: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交换活动。
国际资本流通领域:指国际金融和国际信贷(其中包括长期信贷和短期信贷)。
国际货币流通领域:指各国货币的兑换关系,主要是指外汇市场,即各国货币由于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所需要的货币兑换。
世界市场的结构:国际商品市场:可分为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和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可分为长期信贷市场和短期信贷市场。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和原因
(二)经济法产生的一般条件
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以后, 市场中“看不见的手”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要, 要解决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运作政府干预经 济的手段,来解决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所出现的矛 盾。由于政府介入经济生活,打破了过去传统的 市民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划分界线,在经济生活中 出现了一种运用单纯的公法或私法手段都不能解 决的经济关系。
一、经济法的起源
而在东方,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直接刺激了社会主义经济法的出现。
那时的经济法,功能也比较单一,即
作为国家推行经济政策、实现经济计 划的手段。
一、经济法的起源
20世纪20年代,苏联,用经济法取代民法
两种成分说 两种学派。
民法学派的经济法学:戈伊赫巴尔格; 金茨布尔格,帕舒卡尼斯 经济法学派的经济法学:拉普捷夫
二、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和原因
(二)经济法产生的一般条件
客观条件: 社会在发展中出现了需要以不同于以 往的法律原则、制度来规范的某些社会关 系,并有了相应的司法实践或成文法规。
二、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和原因
(二)经济法产生的一般条件
主观条件: 由法学家对业已出现的客观社会经济 条件和法律规范进行总结、解释和归类, 形成了有关经济法的法学理论或学说,并 在相当程度上被学界和社会所接受。
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一、经济法的起源
20世纪70-80年代,计划
商品
有计划
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实践中,经
济法与经济法学相伴而生。
二、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和原因
(一)经济法产生的一般基础 市场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 国家被动或自觉地承担起对经济加以组织 协调的职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
一、选择题
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C.垂直型国际分工D.水平型国际分工
E.混合型国际分工
2.下列属于世界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的有()。
A.国际价格机制确B.关税率机制C.资本收益率机制
D.资源配置机制 E.传导机制
3.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包括()。
A.萌芽期B.初步形成期C.最终形成期D.衰退期
4.世界市场主要包括的领域有()。
A.国际商品流通领域B.国际资本流通领域
C.国际人才流通领域D.国际货币流通领域
5.世界市场的结构主要是指各种市场的内部构成,主要包括()。
A.国际商品市场B.国际人才市场
C.国际资本市场D.外汇市场
二、判断题
1.自然条件,特别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产生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
2.世界市场为各国经济提供了全球性的竞争舞台。
这种竞争性主要表现为商品国际交换中的价格竞争上。
3.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产生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
4.“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5.世界市场是商品生产的社会分工发展为国际分工的产物,是商品交换关系突破国家和地区界限而扩展到整个世界的结果。
6.国际商品流通领域,主要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交换活动。
7.“垂直型”国际分工指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8.世界经济是个经济范畴,但不是个历史范畴。
9.世界市场是各国国内市场的加总。
10.世界经济就是国际经济。
三、填空题
1.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包括()、()和()。
2.国际分工产生的条件包括()和()。
3.按照参与国际分工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水平不同,国际分工可以分为()、()和()。
4.世界市场的结构包括()、()和()。
四、名词解释
1.国际分工:
2.世界市场:
3.世界经济中心:
4.经济全球化:
5.世界经济格局:
五、简答题
1.世界市场的涵义及特征。
2.世界经济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六、论述题
试论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成因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