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西晋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简介
八王之乱简介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300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八王之乱简介,希望你喜欢。
八王之乱分析中文名称:八王之乱参战部队:司马宗室藩王成员战争结果:东海王司马越攫取朝纲时间:291年—306年地点:中原(司豫冀兖雍地区)人物:司马越司马伦八王之详情贾后启乱杨骏专权,贾后图之。
290年(太熙元年),晋武帝崩,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
史书记载晋惠帝智商近似白痴,无能力治理朝政,以至后来引起宗室、外戚争权夺利。
晋武帝重病之时下了诏书,存放在中书省,诏书中命汝南王司马亮及外戚杨骏共同辅政晋惠帝(注:杨骏乃现在的太后杨芷之父,但杨太后非司马衷生母,而为其生母武元皇后杨艳之堂妹,为武帝继后)。
杨骏惧怕失势,曾经从中书省借出诏书,看后不归还。
当时的中书监华廙恐惧,还亲自向杨骏索取诏书,但杨骏始终不还。
武帝病情加重时,杨骏要求让他单独辅政,帝点头默许。
杨骏召来中书监华暠、中书令何劭,口宣帝旨作遗诏,让杨骏单独辅政。
诏成后华廙、何劭二人拿给晋武帝看,帝视而无言,两日后就驾崩了。
武帝死后,司马亮恐怕杨骏要害他,逃亡许昌。
杨骏一时位极人臣。
而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是开国元老贾充之女,大司马衷两岁,貌丑而凶狠多诈,也企图操纵晋惠帝以把持朝政。
杨骏辅政时期,凡有诏令,晋惠帝过目后交于杨太后;然后直接下发执行。
杨骏知贾南风难以控制,为防贾南风碍其擅权,则任命其亲信掌管禁军,此举引起皇亲国戚及某些大臣的不满。
杨骏的二位弟弟杨珧、杨济常对他的做法不以为然,劝其小心祸患,杨骏不纳。
贾南风为阻杨骏独揽政权,秘密派人与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联络,要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
楚王司马玮从荆州带兵进入洛阳。
杨骏向来恐惧楚王司马玮,对此事不加阻止。
贾皇后有了楚王司马玮的支持,在291年3月,贾皇后设计让晋惠帝下诏书,宣称杨骏谋反,洛阳全城戒严,要楚王司马玮领军保卫皇宫,围攻杨骏府第。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之八王之乱ppt精品课件
《晋书•愍怀太子传》
陛下宜自了
不自了
吾当了之
中宫又宜速自了
不了 吾当手了之
这是胡话,司马遹就在迷湖中 抄下了。贾南风看这文字,没抄完, 补完了。于是拿给晋惠帝看。于是 下诏:
这贾南风无中生有的。到了要 宣判时,大臣们来了,说怎么办?支 持的就说处死吧。还有明白人,像 张华他们这些老臣觉得有间题,提 出质疑,双方争执。贾南风觉得不 行,于是让步了,不杀他了,废掉, 关起来。总算达到了目的。这是她
司马颖,司马越,司马偶三王 继续为争夺最高权力而征战不休。 最后司马越和司马偶都被杀,七 王没有了,只剩下东海王司马越。 至此,惊天动地的“八王之乱” 结束。
小结:
“八王之乱”是西晋王朝的皇 室兄弟间为了争权夺力而进行的相 斗想杀。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最终受伤害的都是自己的国家,
亲者痛,仇者快。 最终导致国家力量消耗殆尽, 给外人有机可趁,“五胡乱华”, 最终是使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之八王之乱
从公元291年到306年,西晋王 朝进入了最为黑暗动荡的时期,一 场空前的大动乱爆发,皇族中有八 个宗室诸王成为这场动乱的主要参 加者。由于后来的《晋书》将这 “八王”汇为一个列传,所以人们 就把这场大动乱称为“八王之乱”。
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儿子司马 衷继位(晋惠帝)。当时皇权控制在晋 武帝的皇后和其父外戚杨骏手中。这时 的惠帝的皇后贾兰风,他有着极强的权 力欲望,于是随即展开了夺取最高权力 的争夺。贾兰风先是召年轻的楚王司马 玮入京,告杨骏谋反,在逼迫无能的惠 帝下令包围了杨骏府邸当即杀死杨骏, 还大杀其亲信。于是,惊天动地的“八
《世说新语识鉴》
以 要 名 爵 乎
八王之乱..._《中华上下五千年》_原文_出处_内容
八王之乱【出处】本篇为《中华上下五千年》:西晋时期【内容】晋惠帝司马衷执政时期,国家已经出现了混乱,为了争夺皇位,司马氏的几位诸侯王你争我夺,晋惠帝也成了王侯们手中的筹码,最后还被诸侯王毒死。
参与争夺中央政权的诸侯王其实不止八位,但其他人在这场混战中没有八王影响大,因此才把这场混战称为八王之乱。
这八位诸侯王分别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
晋武帝在登基后,为了防止国家以后被外姓人抢走,在司马家族里封了很多诸侯王,不但给他们管理地方的权力,还准许他们拥有地方兵权,能各自调动军队。
这样一来,国家全部掌握在司马氏手中,可是晋武帝没有想到,这么做虽然避免了外姓人掌控朝政,可自己的后代也将生活在危险之中,同族人篡权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晋武帝临终前下诏书委托汝南王司马亮和皇后的父亲杨骏共同辅佐晋惠帝,可是杨骏想一个人掌权,于是请求晋武帝修改诏书,把司马亮的名字从辅政大臣里划掉。
晋武帝当时已经奄奄一息,只好顺从了杨骏的意思,找来官员重新写一份诏书。
没多久,晋武帝驾崩了,杨骏开始辅政。
司马亮知道杨骏不会放过自己,索性逃到许昌躲了起来。
杨骏以为这下再没人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心里不禁十分得意,然而没过几天,他就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矮小黑丑,性格暴虐野蛮,她看到朝廷大权全部被杨骏握在手里,心里很不满。
自从司马衷成为了晋惠帝,贾南风每天都想着如何利用惠帝操控朝政,既然有这种想法,当然不愿看到杨骏的嚣张模样了。
贾南风知道不能明着和杨骏对抗,想来想去,她决定拉拢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
贾南风让司马玮把荆州的兵力全部调集到洛阳,暗中把守住重要的出城路口。
杨骏听到司马玮调兵的消息,心里虽然害怕,但不敢出面阻止。
公元291年,贾皇后借惠帝之名下诏废了杨骏的官职,声称他密谋造反,然后楚王司马玮带着大军驻守皇宫,并围堵杨府。
杨骏及其家人全部被杀,还诛灭了杨家三族。
西晋之八王之乱
《晋书•愍怀太子传》
陛下宜自了 不自了 吾当了之 中宫又宜速自了 不了 吾当手了之
这是胡话,司马遹就在迷湖中 抄下了。贾南风看这文字,没抄完, 补完了。于是拿给晋惠帝看。于是 下诏:
这贾南风无中生有的。到了要 宣判时,大臣们来了,说怎么办? 支持的就说处死吧。还有明白人, 像张华他们这些老臣觉得有间题,,废 掉,关起来。总算达到了目的。这 是她惯用的嫁祸于人。
亲者痛,仇者快。 最终导致国家力量消耗殆尽, 给外人有机可趁,“五胡乱华”, 最终是使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
《世说新语识鉴》
• • • • • • • 以 要 名 爵 乎
何 能 羁 官 数 千 里
人 曰 鲈 因 见 生 鱼 思 秋 贵 脍 吴 风 中 起 的 菰 适 菜 意 羹 尔
司马伦被杀后,惠帝复位,司 马冏等人自然成了惠帝眼中的大功 臣。于是惠帝大封功臣,司马冏为 大司马,并且辅政。但是司马冏当 政后,立即大建府邸,沉湎酒色, 开始奢侈享受。这是诸侯王中当然 有人不满意了,我们都是宗室兄弟, 凭什么你一人享受。于是长沙王司 马义与司马偶,发兵攻打司马冏, 两军在洛阳展开大战,最后司马冏 战败被杀,也被夷三族。
《晋书•愍怀太子传》
遹书如此 令赐死
贾兰风的这些专横,直接引起司 马氏 诸王的警觉。司马伦首先站了 出来,向禁卫军宣布,贾皇后害了 我家的太子,这个人诡计多端,不 能留着了。于是派禁军齐王司马冏 带兵前去讨伐。士兵们包围了贾南 风。贾南风被抓起来。被毒死在金 墉城。贾南风这时应该在四十三四 岁。这人确实一生没干过多少好事, 罪有应得。
司马颖,司马越,司马偶三王 继续为争夺最高权力而征战不休。 最后司马越和司马偶都被杀,七王 没有了,只剩下东海王司马越。至 此,惊天动地的“八王之乱”结束。
西晋王朝由盛转衰的事件
西晋王朝由盛转衰的事件
西晋由盛转衰的事件当然是八王之乱。
其实西晋王朝的建立就是一种历史的反动。
秦汉王朝已经确立了商周王朝的封建制度不如郡县制度。
而司马家认为两汉的失败是没有施行封建制,因此强化了家族制和封建门阀制度,阶级固化严重。
结果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彻底毁了国家的稳定。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
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西晋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
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柏夫人给司马懿生了儿子司马伦,这个萌萌的司马伦将来是西晋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凭借其天赋异禀的猥琐和无能,把八王之乱推向不可挽救的方向,最终导致了中原凋敝,五胡乱华。
司马伦是司马懿第九子,司马师、司马昭的弟弟,小妾柏夫人所生。
历史上的司马懿可没像剧中那样纠结与张春华和柏夫人之间,晚年的司马懿专宠柏夫人,视张春华有如老狗,导致张春华想要绝食自杀。
要不是因为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陪着张春华绝食,司马懿说不定就坐视张春华饿死了,但即使如此,还是没什么好脸色给张春华看。
司马懿跟她的感情其实不怎么好司马懿活着的大部分时间内没想到自家有可能改朝换代,所以只着重培养了长子司马师来继承家业,对次子司马昭都只是捎带着培养一下,剩下的七个儿子就更别提了。
司马懿对司马伦的教育事业本不上心,加上专宠柏夫人,爱屋及乌,小时候还萌萌的司马伦就被惯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的货色。
司马炎篡位称帝后,司马伦甚至不知天高地厚,想偷司马炎的御裘穿,事发后被廷尉判了死刑,因司马炎特赦才捞回一条命;后来镇守关中,施政又弄得天怒人怨,导致关中的氐族、羌族大规模起义;被召回洛阳后,靠跪舔皇后贾南风,不但没有受罚,反而升任高官。
晋室内乱八王之乱
晋室内乱八王之乱在中国历史上,晋朝(公元265年-420年)是曹魏(公元220年-265年)灭亡后的一个重要朝代。
然而,晋朝的统一并不持久,内部的政治斗争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
本文将详细介绍晋室内乱八王之乱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一、起因晋室内乱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晋惠帝时期。
当时,晋朝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进步。
然而,晋惠帝内政腐败,政治失衡,儿子晋愍帝继位后也未能有效执掌政权。
二、过程1. 父子之争晋愍帝继位后,他的弟弟晋元帝认为自己更适合继承皇位,因此双方开始进行政治斗争。
晋愍帝一方借助权臣钟会的力量,对抗晋元帝一方的势力。
2. 群雄割据在父子之争的基础上,其他王室成员也开始争夺权力。
八位王子之间展开了一场残酷的争斗,他们分别是: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晋元帝司马睿、晋成帝司马衍、晋穆帝司马聃、晋康帝司马岳、晋哀帝司马丕和晋均帝司马汲郁。
3. 内乱与外患晋室内部的混乱导致了外族入侵的机会。
各地的豪强势力也开始兴风作浪,加剧了晋朝的动荡。
同时,游牧民族的入侵也给晋朝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匈奴、鲜卑等。
三、影响1. 经济动荡晋朝内乱不断导致了社会经济的破坏与动荡。
战乱期间,农田荒废,商业活动减少,许多城市遭到破坏。
部分地区发生了饥荒,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2. 文化萧条晋朝内乱时期,人们陷入政治的纷争和战乱中,文化教育受到严重的破坏。
学术研究和文化创作都受到了抑制,一些重要的学者和文化名人不得不流亡他乡。
3. 分裂局面的结束八王之乱是晋朝政权分裂的高潮,然而它也标志着这一乱局的结束。
在晋室内乱的过程中,晋愍帝的势力最终获得了胜利,统一了晋朝。
总结起来,晋室内乱八王之乱给晋朝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破坏。
然而,这场内乱也为晋朝结束政权分裂局面,重新实现统一提供了契机。
晋朝朝廷出现的弊病也成为了后世政治斗争的教训,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八王混战的历史故事
关于八王混战的历史故事八王之乱是中国西晋的一场动乱,起因是为了争夺皇族的中央政权。
持续了十六年之久,是中国皇室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动乱。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八王混战的故事。
八王混战晋武帝认为魏朝的灭亡,是因为没有给皇族子弟权力,使皇室孤立了。
所以,他在即位以后,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
每个王国都有自己的军队;王国里的文武官员,都由诸侯王自己选用。
他以为这样一来,有许多亲属子弟支持皇室,司马氏的统治就可以稳固了。
哪里知道这一来,反而种下了祸根。
晋惠帝即位以后,外戚杨骏用阴谋手段,排挤了汝南王司马亮,取得单独辅政的地位。
一些诸侯王当然不甘心,只是一时没有机会动手反对他。
晋惠帝不懂事,但是他的妻子贾后却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
她不愿让杨骏操纵政权,秘密派人跟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联络,要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
楚王玮从荆州带兵进了洛阳。
贾后有了楚王玮的支持,就宣布杨骏谋反,派兵围了杨骏的家,把杨骏杀了。
杨骏被杀之后,汝南王亮进洛阳辅政。
他想独揽大权,可是兵权在楚王玮手里。
两个人之间就闹起矛盾来。
贾后嫌留着汝南王亮也碍事,就假传晋惠帝的密令,派楚王玮把汝南王亮抓起来杀了。
楚王玮本来是贾后的同党,但是贾后怕他连杀两王之后,权力太大。
当天晚上,又宣布楚王玮假造皇帝诏书,擅自杀害汝南王,把楚王玮办了死罪。
楚王玮知道上了贾后的当,大叫冤枉,已经没有用了。
打那以后,朝廷上没有辅政的大臣,名义上是晋惠帝做皇帝,实际上是贾后专权。
贾后掌权七八年,骄横跋扈,胡作非为,名声坏透了。
太子司马遹(音yù),不是贾后生的。
贾后怕他长大起来,自己的地位保不住,就千方百计想除掉太子。
有一回,贾后事先叫人起草一封用太子口气写的信,内容是逼晋惠帝退位。
贾后把太子请来喝酒,把他灌得烂醉,趁太子昏昏沉沉的时候,骗他把那封信抄了一遍。
第二天,贾后叫晋惠帝召集大臣,把太子写的信交给大家传看,宣布太子谋反。
大臣们怀疑这封信不是太子写的。
贾后要大家核对笔迹。
八王之乱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八王之乱的前因后果是什么?作为历史爱好者,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八王之乱是影响中华文明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就像一个导火索,灭亡了西晋王朝,造成了五胡乱华,让苦难深重的中国百姓陷入了朝不保夕的大屠杀之中,怎么评价八王之乱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危害都不过分。
那么,这样一场开启了潘多拉盒子的灾难之源,到底是怎么发生的?经历了哪些过程?最终哪个王爷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呢?就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八王之乱”爆发的起因】西晋灭亡东吴之后,国家统一,晋武帝司马炎不思进取,反而声色犬马,在侍中贾充等人的欺骗之下,立了白痴太子司马衷为太子,开启了动乱祸国的先河。
晋武帝死后,司马衷登基,是为晋惠帝,皇后贾南风摄政,西晋王朝进入了风雨飘摇之末世。
白痴登基为帝,气坏了各个封地的王爷,他们野心勃勃,逐鹿中原,开始了长达12年的争夺统治权的大混战,八个王爷先后有七个被杀,国家动荡,生灵涂炭,史称“八王之乱”。
当坚持到最后的王爷掌握了西晋统治大权之后,前赵已经兴起,不久之后,前赵军队就攻入了古都洛阳,血洗城池,军民先后被杀20余万,司马皇族和朝廷重臣被屠杀殆尽,史称“永嘉之乱”。
【八个王爷都有谁?】给西晋王朝带来灭顶之灾的“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都有谁呢?以出场和死亡的先后顺序来介绍,他们是——第一个横死的王爷:汝南王——司马亮,晋宣帝司马懿第四子,在八个王爷里面,岁数最大,资格也最老,当然死的也最早。
汝南王司马亮被贾后召入京城辅政,后来又被贾后借助楚王司马玮的手除掉了。
(司马玮)第二个横死的王爷:楚王——司马玮,晋武帝第五子,少年雄勇,被贾后利用,成了贾南风杀害司马亮的帮凶,最后被贾后处死。
第三个横死的王爷:赵王——司马伦,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在八个王爷里面,他和司马亮同辈,属于其他王爷的叔叔辈,司马伦是个文盲,从关中进入洛阳后,与贾后沆瀣一气,篡位登基,当了几天皇帝,最后死于齐王司马冏之手。
第四个横死的王爷:齐王司马冏,是晋武帝司马炎亲弟弟司马攸的儿子,司马攸被晋武帝活活气死,司马冏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封地。
西晋皇族内乱—八王之乱(一):杨骏矫诏篡权,贾氏联合楚王夺权
西晋皇族内乱—⼋王之乱(⼀):杨骏矫诏篡权,贾⽒联合楚王夺权导语:西晋都城洛阳的皇宫内,中枢监华廙被紧急召见。
含章殿内,西晋王朝第⼀任国君晋武帝司马炎的病情突然出现恶化。
当天,晋武帝在遗诏中写道:西晋王朝的辅政⼤权将交予国丈杨骏和汝南王司马亮⼆⼈,当天晚上,含章殿内外弥漫着些许紧张的⽓氛。
⼀夜过后,晋武帝司马炎驾崩。
随着消息的传开,晋武帝在深夜拟写的诏书也公之于众,然⽽没有⼈发现,宣读的这份诏书中只有国丈杨骏⼀⼈被任命为了辅政⼤⾂,⽽对汝南王司马亮只字未提。
晋武帝驾崩之前的夜晚究竟发⽣了什么事情,是晋武帝临时改变主意,还是有⼈在悄⽆声息中篡改了诏书?公元291年⾄公元306年,西晋王朝朝政失纲持续⼗六年之久,辅政⼤⾂不断更换。
宗室司马家族⼋位王爷引领⼀位傀儡皇帝,尔虞我诈,上演了⼀幕中国历史上最⽆情的权⼒争夺战,史称“⼋王之乱”。
公元265年,西晋初建,晋武帝司马炎恢复分封制。
分封制是天⼦给予宗室或者功⾂分封领地的⼀种政治制度,封地的统治者称为藩王,三国时期,曹魏当政,分封制被废除,皇室陷⼊孤⽴,最终以司马懿为⾸的司马家族夺取政权。
鉴于前车之鉴,晋武帝在西晋王朝的版图上划分出了诸多郡国,每个郡国都拥有⾃⼰的军队,分别由同姓司马诸王统治,宗室的权⼒得以扩⼤,司马家族的统治地位也得以稳固。
⼆⼗六年后,晋武帝望着⾃⼰苦⼼经营的司马家族政权,却依旧不能安⼼的将他交予后⼈,为了祈求⾝体安康,晋武帝⼤赦天下,改元太熙。
然⽽上天并没有眷顾这位孤独的帝王,四⽉⼗九⽇夜晚,晋武帝的病情突然出现恶化。
当天夜晚,皇宫深处的东宫⾥,太⼦妃贾南风兴奋不已,⼗⼋年的太⼦妃⾝份,早已让她对皇后之位更加迫切,掌控西晋王朝政权终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
然⽽朝廷之中外戚国丈杨骏和宗室汝南王司马亮,却是她去往权⼒巅峰的绊脚⽯。
洛阳城⾥,汝南王司马亮焦躁不安,他是晋武帝的皇叔,是当时西晋王朝辈分最⾼的王爷之⼀。
先前晋武帝下达诏书,任命汝南王镇守许昌,还未出发⼜被任命为侍中,停滞洛阳,掌管洛阳禁军军权。
西晋“八王之乱”
西晋“八王之乱”公元266年,司马家族篡夺了曹魏政权,随后征服蜀和吴,结束三国乱世,建立了西晋。
统一局势形成后没多久,西晋政权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传统史书将问题的出现主要归咎于晋惠帝的愚蠢荒唐,认为他缺乏做皇帝所需的基本判断能力。
晋惠帝的无能,加上皇后贾南风的强悍,许多政事决策实质出于贾后之手,后世将乱局的原因都推卸到他们身上。
不过,除了皇帝、皇后的因素,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的是皇族与世族之间的关系。
惠帝代表的是司马氏的皇族;贾后则是出身于从东汉便开始积累势力的传统世族,所以她在宫廷里能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晋惠帝的宫廷所发生的事,我们必须通过世族的结构和逻辑来理解。
贾后没有生子,便选了一个侍妾所生的儿子立为太子。
太子亲生母亲那边的家族很明白宫廷里的现实政治,知道大权其实掌握在贾后手中。
他们为了进一步拉拢贾后,想尽办法安排太子娶韩寿的女儿为妻。
这桩婚姻的重点不在韩寿,而在韩寿的夫人贾午,她是贾后的亲妹妹。
然而,这桩婚姻进行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波折,牵涉了许多阴谋和流言,终结在复杂的宫廷斗争环境中。
太子家弄巧成拙,反而惹怒了贾后,导致贾后不仅废了太子,而且把他杀掉了。
原本就对贾后不满的赵王司马伦立即以贾后杀太子事件为由,带军队进入宫廷,杀了贾后,同时挟持了惠帝。
接着,淮南王司马允又声称站在惠帝和贾后这边,发兵讨伐司马伦。
各拥武力的司马伦和司马允一番征战下来,司马伦赢了。
趁着胜利,他干脆废了惠帝,自立为皇帝。
司马伦登基之后,大权主要落在大臣孙秀手中。
孙秀的弟弟孙恩、女婿卢循,都是“天师道”(道教教派之一)的重要人物,东晋时曾据有庞大势力。
孙秀或许也因为与“天师道”的关系,得以在司马伦身边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孙秀大权独揽,引起了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的不满,这3个人联合起来反对司马伦。
他们联合“八王之乱”不止是王室兄而汉代在邮驿系统上最大的改革,就是将邮和驿加以分别管理。
汉代以后,长途骑马传递都被称为“驿”;而短途步行传递信件的,都被叫作“邮”。
西晋“八王之乱”的结局?8个王死了7个,西晋王朝从此一蹶不振
西晋“⼋王之乱”的结局?8个王死了7个,西晋王朝从此⼀蹶不振西晋末年,中国发⽣了⼀次前后历时16年的⼤动乱,之后,西晋帝国被摧毁,中国进⼊长达273年的⼤分裂时代,南⽅先后进⼊东晋、南朝,北⽅先后进⼊五胡⼗六国、北朝,直到进⼊隋朝,⼤分裂时代才宣告结束。
这次历时16年的⼤动乱,就是⼋王之乱。
事实上,参与此次动乱的王多达⼗⼏个,只是主要⼈物有⼋个,所以被称为⼋王之乱。
这⼋个王分别为:司马乂、司马越、司马颖、司马玮、司马亮、司马伦、司马颙、司马冏。
这次动乱为什么会发⽣?具体过程是什么?晋武帝实现宏图霸业,发展壮⼤了司马集团,这时候他就开始想着要将如此荣耀地位在家族中传承下去,司马炎深知,⾃⼰的出⾝颍川司马⽒,也是名门⼤族。
经过他爷爷司马懿数⼗年的隐忍和弄权,才搞倒了曹魏政权取⽽代之。
所以,不得不防范于未然:万⼀某个后代实⼒不济,被哪个世家⼤族也玩这⼀招,⾃⼰家世代⾟苦建⽴的基业不就没了么。
司马炎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个办法来制约那些⼠族。
这⽅法就是:把⾃⼰的同宗兄弟纷纷封王。
他不仅分封⼆⼗七个同姓王以郡为国,之后还不断扩⼤宗室诸王的权⼒。
此外,他还赋予这些宗室王很⼤的政治和军事权⼒,允许宗室王在⾃⼰的封国内建⽴私有军队,允许宗室王出镇参政。
司马炎以为,这样就可以保证皇室家族的权威,得以与世家⼤族的权⼒制衡。
但他却并不知道,⼀场更⼤的危机已经埋下了不安定的种⼦……当然了,很多事都是始料未及的,⾃⼰⼈在权利与欲望⾯前便不是那么纯洁了,这是晋武帝没有想到的事情,握有兵权的诸王野⼼越来越⼤,最终酿成了祸端。
为了便于下⽂的展开,我们不妨来记个⼝诀:⼀跃淫威,两轮⽤尽。
⼀跃淫威,说的是司马⽒欺负孤⼉寡母,篡夺曹魏政权,⼀跃成为⼭河之主,得国巧妙⽽迅速;两轮⽤尽,指的是⼋王之乱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经过这两轮冲击,司马⽒的“⼀跃淫威”也被摧毁殆尽。
晋惠帝司马衷(痴帝)上位以后,司马集团的军政⼤权落到了杨太后的⽼爹杨俊⼿中。
八王之乱(历史事件)—搜狗百科
八王之乱(历史事件)—搜狗百科八王之乱图解中国西晋时统治集团内部历时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战乱。
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
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临终时命弘农大姓出身的车骑将军、杨皇后的父亲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
继立的晋惠帝是个白痴,即位后,皇后贾南风(即贾后)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权,于元康元年(291年)与楚王玮合谋,发动禁卫军政变,杀死杨骏,而政权却落在汝南王亮和元老卫瓘手中。
贾后政治野心未能实现,当年六月,又使楚王玮杀汝南王亮,然后反诬楚王玮矫诏擅杀大臣,将玮处死。
贾后遂执政,于元康九年废太子遹,次年杀之。
从此,诸王为争夺统治权,展开极其凶残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先是,统领禁军的赵王伦联合齐王冏起兵杀贾后。
永元年(301年),赵王伦废惠帝自立。
赵王伦篡位后,镇许昌的齐王冏起兵讨伦,镇邺的成都王颖与镇守关中的河间王颙举兵响应。
洛阳城中的禁军将领王舆也起兵反伦,迎惠帝复位,杀死赵王伦。
齐王冏以大司马入京辅政。
太安元年(302年)底,河间王又从关中起兵讨冏,洛阳城中的长沙王乂也举兵入宫杀齐王冏,政权落入乂手。
太安二年,河间王颙、成都王颖合兵讨长沙王乂。
司马颙命都督张方率精兵7万,自函谷关向洛阳推进;司马颖调动大军20余万,也渡河南向洛阳。
二王的联军屡次为长沙王乂所败。
次年正月,洛阳城里的东海王越与部分禁军合谋,擒长沙王乂,将其交给河间王颙的部将张方,被张方烧死。
成都王颖入洛阳为丞相,但仍回根据地邺城,以皇太弟身份专政,政治中心一时移到邺城。
东海王越对成都王颖的专政不满,率领禁军挟惠帝北上进攻邺城。
荡阴(今河南汤阴)一战,被成都王颖击败,惠帝被俘入邺,东海王越逃往自己的封国(今山东郯城北)。
与此同时,河间王颙派张方率军占领洛阳,接着并州刺史司马腾(司马越弟)与幽州刺史王浚联兵攻破邺城,成都王颖与惠帝投奔洛阳,转赴长安。
西晋八王之乱最终便宜鲜卑人
西晋八王之乱最终便宜鲜卑人赵王司马伦诛灭贾氏外戚,掌握政权,滥赏官爵,收买人心。
封文武官员数千人为侯。
才过了一年,又忍不住把晋惠帝软禁起来,自立为帝。
又大封党徒,连奴隶走卒也给爵号。
浮滥的赏赐与猛烈的杀伐互相促进,一直延续到西晋统治的消亡。
当时,官帽上都用貂尾做装饰。
因为封赏得太多太滥,库存的貂尾都用完了,只好用狗尾巴来凑数。
民间就编了歌谣讽刺道:“貂不足,狗尾续”,此即成语“狗尾续貂”的出处。
各地诸侯王听说连赵王伦这样的老废物都敢篡位称帝,均感不忿,争先恐后地前来抢夺皇位,遂引起一场长达16年旷日持久的内乱。
先后卷入血腥战争的有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长沙王司马、东海王司马越,再加上先前被杀的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共八个诸侯王,故史称“八王之乱”。
诛灭贾氏外戚,齐王司马居功不小,却不得重用,反遭忌被外调许昌,一气之下遂与成都王颖、河间王司马共谋造反,三国联军杀向洛阳,常山王半路加入。
数十万部队在朝歌(今河南安阳)到颍上(河南颍县)一带屯扎连营,赵王伦慌忙拼凑了6万多部队前去应敌,自己却躲在洛阳日夜求神拜佛。
最后在洛阳城外一场决战,赵王军队被全歼,双方混战死掉10余万人。
赵王伦向联军投降,被关进金墉城,在同一栋房子里被迫喝下他曾在此逼贾后喝过的金屑毒酒自杀。
其心腹孙秀和名将孟观等都被族诛。
联军取得政权,大封功臣,以齐王首功封为大司马,成都王颖为大将军,河间王为太尉,常山王为抚军大将军,改封长沙王,东海王越为中书令兼侍中,梁王肜生急病死了,追封为太宰。
傻惠帝前一拨大臣还没来得及认全呢,这就又换了一拨。
齐王以复辟的大英雄自居,日益骄横,遂引起其他诸侯王不满。
长沙王便又与成都王颖、河间王密谋反叛。
302年12月,河间王遣大将张方为先锋率领10万军队讨伐齐王,齐王知道长沙王与河间王关系很好,恐其为内应,故先发兵攻长沙王。
在洛阳城内混战了三天三夜,齐王兵败被长沙王活捉。
长沙王自然因功晋升太尉,而倒霉的齐王则被斩首,而劳师千里无功的河间王枉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心有不甘。
八王之乱名词解释
八王之乱名词解释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
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八王之乱五胡十六国
八王之乱西晋年间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前后历时16年。
其最终结局是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
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被认为是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
简介背景分析及参加动乱的诸王司马玮、司马越、司马颖、司马乂、司马冏、司马伦、司马亮、司马颙、八王之乱前的权争八王之乱始末贾南风与汝南王司马亮之争贾南风灭司马玮独揽大权贾南风计除司马遹;司马伦夺权称帝冏颙颖三王兵伐司马伦;冏迎衷复位独揽政权颙乂二王伐司马冏,司马乂独揽政权颙颖二王伐司马乂;司马颖夺大权越与惠帝讨司马颖挫败;司马颙乘机进洛阳司马颖兵败逃到洛阳,司马颙乘机独揽政权司马越兴兵讨伐司马颙,司马颙失势司马颖被捕缢死;司马颙欲东山再起失败怀帝继立;司马越揽大权,八王之乱告终浅谈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西晋时统治阶层历时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战乱。
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
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临终时命弘农大姓出身的车骑将军、杨皇后的父亲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
继立的晋惠帝痴呆低能,即位后,皇后贾南风(即贾后)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权,于元康元年(291年)与楚王司马玮合谋,发动禁卫军政变,杀死杨骏,而政权却落在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手中。
贾后政治野心未能实现,当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马玮杀汝南王司马亮,然后反诬楚王司马玮矫诏擅杀大臣,将司马玮处死。
贾后遂执政,于元康九年废太子司马遹,次年杀之。
诸王为争夺中央政权,不断进行内战,史称八王之乱:先是,统领禁军的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冏起兵杀贾后。
永宁元年(301年),赵王司马伦废惠帝自立。
司马伦篡位后,驻守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起兵讨伦,镇邺的成都王司马颖与镇守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颙举兵响应。
洛阳城中的禁军将领王舆也起兵反伦,迎惠帝复位,杀死赵王司马伦。
齐王司马冏以大司马入京辅政。
太安元年(302年)底,河间王又从关中起兵讨司马冏,洛阳城中的长沙王司马乂也举兵入宫杀齐王司马冏,政权落入司马乂手。
西晋八王之乱:分封制酿成祸端,开启270年乱世之源
西晋八王之乱:分封制酿成祸端,开启270年乱世之源八王之乱是一场发生在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历时十六年之久的一场政治动乱,从公元291年到公元306年,先后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和东海王司马越八方势力。
八王之乱是以贾南风为主导的外戚势力祸乱朝政的行为直接和间接影响带来的后果。
然而,古往今来类似于这种皇帝被控制,后宫势力架空皇帝后擅杀优秀皇族成员的事情并不少见,但大多都是皇族敢怒不敢言,束手待毙,如李唐时期的为所欲为制造杀戮的武则天,三国时期曹魏皇族被夷族、皇帝被随意废立,宗室成员都默默无语,只有西汉王朝吕后之乱和西晋王朝的贾后之乱才引起了如此大的波动,这是为什么呢?一切的原因都要从西晋王朝所执行的制度说起。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曹魏在高平陵之变后,因为丧失了对军队的掌控,包括皇帝在内的皇室成员都成了司马家族的板上鱼肉。
因为这件亲身经历的事带来的警示作用,晋武帝司马炎立即将宗室成员分封到全国各地建立王国,给他们在地方足够大的军政大权,俨然成为了一个个的独立王国。
由于各位藩王在自己的郡国有着很大军政自主权,俨然形成了一个个的独立王国。
这一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维系了司马家族宗室对天下的掌控,但却为后来的灾祸埋下了祸根。
贾后弄权,帝子蒙冤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的驾崩,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弱智皇帝司马衷继位,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和其背后野心勃勃的贾氏家族想要独揽大权,于是与以杨骏为代表的杨氏外戚集团注定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就在司马衷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91年,贾南风联合了与杨骏有矛盾的楚王司马玮除掉了杨氏集团。
不过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杨氏集团倒台后,贾南风并没有如愿以偿地掌控朝政,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居然成为这一局斗争中最大的赢家。
不久之后,气急败坏的贾南风又怂恿楚王司马玮攻杀汝南王司马亮和老臣卫瓘,事成之后贾后反手一招,以司马玮擅杀宗室和重臣的名义将其处死,经过这一番处心积虑的操作后,贾南风暂时掌控了朝堂,依靠族兄贾模、内侄贾谧以及母舅郭彰等亲党,同时起用具有行政经验的张华、裴頠、裴楷和王戎等名士和世族子弟出任重要职位,所以在这种“相互协作”的环境下也保持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
晋朝历史故事
晋朝历史故事历史故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曲折的故事情节还原历史的真实情景,揭露历史的动态过程,描述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丰富历史事件的内容,这对于改变历史课程的枯燥性,促进历史理论教学的深入浅出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晋朝历史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晋朝历史故事篇一:西晋八王之乱教训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留下了一个统一仅10年的庞大帝国和一个“何不食肉糜”的痴呆皇帝晋惠帝。
不幸的是,这个痴呆皇帝偏偏有一个又丑又凶、狠毒无比的皇后贾南风。
晋武帝死后第二年,贾南风就与楚王司马玮合谋,杀死了晋武帝的老丈人、辅政的太傅杨骏,由此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无情的权力争夺战、历时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的序幕。
杨骏死后,朝政为汝南王司马亮和卫瓘所主持,贾南风先是指使司马玮杀掉司马亮、卫瓘,随即又矫诏杀了司马玮。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正当贾氏一党志骄意满进而废杀太子之时,赵王司马伦与孙秀借为太子报仇之名,矫诏废杀贾南风,除尽贾氏一党。
司马伦专掌朝政后,仍不满足,索性篡位自立。
紧接着,齐王司马冏联合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起兵,灭掉司马伦一党,迎晋惠帝复位。
不曾想,司马冏独揽朝政的位子还没坐热,仅过半年就被长沙王司马乂所杀。
然而,司马乂重演司马冏故事,掌权没多久旋即被司马颙、司马颖以及东海王司马越所灭。
这一次,上位的是司马颖。
接下来更乱,先是司马颖为司马颙所败,再是司马颙在与司马越的对峙中败下阵来,“八王之乱”最后以司马越的获胜而告终。
不过,司马越也并未笑到最后。
“八王之乱”不仅耗尽了西晋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也几乎灭尽了西晋的精英集团,正当西晋内乱不已之时,刘渊等趁乱起兵,中国历史进入最黑暗的“五胡十六国”时期。
专权五年之后,司马越在一片内忧外患中死去,尸骨未寒,就被石勒剖棺焚尸,宣告曰:“乱天下者此人也,吾为天下报之,故焚其骨以告天地。
”“八王之乱”堪称中国历史上权力斗争的集中写照和缩影。
君臣反目,骨肉相残,朝政失纲,后宫失序,尔虞我诈,朝云暮雨,各色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故事:西晋八王之乱
从公元291年至306年,西晋皇室诸王为争夺政权互相攻杀。
其
主要代表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音jiōng)、长沙王司马乂(音yì)、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
(yóng)、东海王司马越。
这场战乱前后持续了2020年,史称“八王
之乱”。
“八王之乱”使社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各地流民纷纷起事,北方的少数民族又大规模内迁,这样就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晋惠
帝司马衷智力低下,只知道玩乐。
据史料记载,他有一个重要爱好,
就是趴在宫墙上听墙外池塘里蛤蟆的叫声。
天下闹灾荒,官吏向他报
告老百姓没有饭吃,他却发问:“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多吃些肉粥呢?”他没有治国水平,大权旁落。
“八王之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
下发生的。
“八王之乱”时,汤阴城南曾发生过一次重大的战争,这就是
“云村之战”。
公元304年成都王司马颖占据邺城。
东海王司马越挟
持晋惠帝攻打据于邺城的司马颖。
同年夏天,司马颖的部将石超率军
与司马越的军队在汤阴大战。
司马越被司马颖战败。
混战中,晋惠帝
的面部中了箭,正在情况危急时,侍中嵇绍冲到惠帝前面,用自己的
身体护住了惠帝,结果嵇绍阵亡。
相关史料记载,嵇绍阵亡之处在今
安阳市汤阴县韩庄乡的云村。
因嵇绍在此而殒,故人们将此地名为
“殒村”,后改为“云村”。
嵇绍死后被埋葬在汤阴城西南门外,墓冢
宏伟,高约二丈。
云村之战后,晋惠帝逃到石超军中。
石超派人护送惠
帝进邺城,司马颖率部下在道旁迎接,惠帝遂留居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