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教学内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全部教案3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全部教案3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全部教案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文中率真质朴的童话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插图和文章细节,感受安徒生小时候家庭生活虽然艰辛,但乐观的父母让家中充满了温馨,充盈着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多积累童话语言,体会安徒生小时候的生活感受。
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都非常喜欢安徒生这位童话大师的作品,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的童年是怎样的呢出示课件:(安徒生童年时居住的破旧的小房子)2、同学们请看,安徒生就出生在这个窄小破旧的小屋里,这个家庭会给他留下什么样的童年回忆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3、导入新课,出示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名词。
如:地名——-欧塞登,人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对于这些地名和人名反复朗读加强记忆)对”拉封丹”和“霍尔堡”这两个人和《天方夜谭》这本书可略做介绍。
三、再读课文,感悟作品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说说安徒生的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点拨、归纳。
如:窄小、破旧、贫穷、温馨、美好、有生机等等。
四、品读课文,感悟理解找一找文中的那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句子一带而过,有些要细细品味。
学生谈到父亲、母亲时教师用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感悟形象)可以重点感受以下语句:涉及到父亲的:1、好在墙上挂满了画,抽屉里也满是漂亮的玻璃杯和装饰品。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5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5教学目标: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
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
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
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习作)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
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
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
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6【教学目标】1、认识“融、泞、迈、虔、佑”5个生字。
理解并积累6个词语:“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篇》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篇》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古诗三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基本结构和意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静夜思》中描写的夜晚景色。
2. 分析古诗《登鹳雀楼》中的写景手法和意象。
3. 通过理解古诗《月下独酌》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古诗三篇》课文。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 教辅资料:与《静夜思》、《登鹳雀楼》、《月下独酌》相关的图片和解读资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创设情境:播放夜晚的自然景色和月亮照耀的画面,引导学生联想到夜晚的静谧和美丽。
2. 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夜晚的特点和感受,并提问:“你喜欢在夜晚做什么?”研究《静夜思》1. 教师朗读《静夜思》,帮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古诗的基本结构,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和意义。
3.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模仿,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研究《登鹳雀楼》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鹳雀楼的外貌和所在的环境。
2. 聆听教师朗读《登鹳雀楼》,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写景手法和意象。
3. 分组讨论,交流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研究《月下独酌》1. 展示月亮的图片,帮助学生想象月亮下的景象和情感。
2. 教师解读《月下独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
3.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在夜晚时分的情感和想法。
小结与表达1. 教师总结所学内容,强调古诗的美感和表达方式。
2. 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或创作一首类似的小诗。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与诗歌的互动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朗读表达等。
2. 收集学生的自由表达作品,并针对其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文物馆或古建筑,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说课稿尊敬的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授课教师。
今天我来给大家作一下这节课的说课稿。
一、教材选取思路本节课教材选取了三首古诗,分别是《静夜思》、《登鹳雀楼》、《悯农》。
这三首诗虽然是同一个时期的作品,但是每一首诗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感悟都不尽相同。
因此,这三首诗的综合教学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古人的哲理、风雅之气,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基础知识和语言规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2)了解三首古诗的基本背景、作者以及文本意义;(3)掌握古诗基本结构、韵律、意象、修辞等方面的知识;(4)锻炼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5)能运用所学知识,rewrite三首古诗,增强学生语感和文化底蕴。
2、情感态度:(1)懂得欣赏古诗体现的韵律、意境和感情;(2)了解古人的生活和情感经验,感悟人生哲理;(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与对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古诗的欣赏、理解和创作,掌握古诗的基本结构、韵律、意象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领会古人的思想感情,感受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意义。
四、教学设计教学结构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导入情境,引发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第二环节:通过详细的讲解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第三环节: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的兴趣,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视角出发,自由发挥。
利用班级朗诵和分享的方式,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五、授课方案(一)导入情境,激发兴趣课前我将张贴几幅与古诗有关的图片,如月夜、楼阁、农田等,并且放一些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绪。
(二)引入课程内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我将对每首诗做简单的介绍,包括概括作者、基本背景和文本意义。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共两课时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共两课时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共两课时一、教学目标1.仔细观察图画,教给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形象思维的能力;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真阅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怎样一步步描写燕子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特点:⑴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群山、湖面、稻田;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燕子的。
通过看图,知道画的是春天的景色,明确燕子与春天的关系。
⑵着重观察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停歇时的情形。
三、教学难点通过美的语言,体会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四、课前准备1.图片2.生字词卡片。
3.课文录音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燕子(看图学文)2.提问:谁能介绍一下有关燕子的情况?(燕子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我们这儿来。
燕子的特点:翅膀很长,尾巴象张开的剪子,背部的羽毛是黑色的,肚皮上的羽毛是白色的。
常在屋檐下衔泥做巢居住,捕捉昆虫。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1.仔细观察这幅图,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山、湖、稻田、桃花、柳树、燕子。
)2.请你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的景色。
再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说说燕子的外形和燕子飞行、停歇的情形。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⑴图画上画的是春天的景色。
有远山、小湖、稻田、粉红色的桃花、黄色柳丝、各种色彩鲜艳的花。
⑵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燕子。
近处的一只燕子横掠湖面,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平静的湖面荡起了一圈圈的波纹。
另一对燕子正越过湖面飞向柳树。
有一只燕子已飞到高柳之下。
远处有几对燕子停在电线上,远远看上去有几个小黑点。
这些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机,使春天更加充满蓬勃向上的活力。
有了它们,春天显得更加美丽可爱。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编排了《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3首古诗和《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3篇课文,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
《古诗三首》呈现的是古代诗人眼中美丽的春夏景象;《燕子》一文简笔勾勒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展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荷花》一文细腻地描写了荷花的姿态,把一池荷花描绘成“一大幅活的画”;《昆虫备忘录》则描写了有趣的小昆虫,将昆虫写得情趣盎然。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 教学目标 古诗三首2 1.会认28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7个字,正确读写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
默写《绝句》。
3.能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4.能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找出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下来。
5.能仿照课文中的片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燕子2 荷花2 昆虫备忘录 1 口语交际 1 1.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的活动。
2.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
习作 2 1.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2.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语文园地 2 1.能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
2.能运用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认识“援、掷”等9个生字。
识记“救援、投掷”等9个词语。
3.能辨析近义词,并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
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绝句》。
3.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识字:引导学生在初读古诗时读准字音,再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或“加一加”等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 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2. 教学难点。
- 理解课文中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如“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1. 有关燕子和春天的图片、视频资料。
2.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1. 播放春天的视频,展示春天的美景(桃花盛开、绿草如茵、柳树发芽等画面),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2分钟)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 正音:“伶”读“líng”,不要读成“lín”;“纤”是多音字,在“纤细”中读“xiān”。
- 识字方法:- 加一加:“凑”=“冫”+“奏”;“拂”=“扌”+“弗”。
- 换一换:“杆”把“木”换成“扌”变成“秆”。
- 开火车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3. 指导书写生字。
- 重点指导:“聚”:上下结构,下面部分的笔画较多,要写紧凑;“倦”:左窄右宽,“亻”的竖要写直。
-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燕子的?2.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总结:课文从燕子的外形、飞行、停歇三个方面描写燕子。
3. 让学生找出描写燕子外形的段落(第1自然段),并读一读。
提问:“从这一自然段中,你觉得燕子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抓住“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等语句,体会燕子外形的活泼可爱。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讲解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
《绝句》
作者:杜甫
内容:描述了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青天。
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而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的万里船。
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语言特点:运用了对仗、色彩鲜明的描写,使画面生动、形象。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内容:描述了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主题: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喜爱。
语言特点:用词简练,意象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三衢道中》
作者:曾几
内容:描述了梅子黄时,日日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着小船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主题:通过对山间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语言特点:用词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2024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 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意。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古诗的字词认读和书写;- 古诗大意的理解和背诵。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将诗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古诗的音频、图片等辅助资料;- 学生提前预习材料,包括生字卡片、古诗原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三首有趣的古诗。
2. 播放古诗音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呈现1. 学习第一首古诗《绝句》。
-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学生自读,圈出不认识的字词;- 教师讲解生字,学生书空练习;- 结合图片,理解诗意;- 学生试背,教师点评。
2. 学习第二首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 同上步骤,注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小组合作,讨论诗意并分享。
3. 学习第三首古诗《三衢道中》。
- 继续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教学;-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诗意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 生字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2. 小组内互相背诵古诗,检查掌握情况;3. 开展古诗接龙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3. 布置课后作业:抄写古诗并背诵给家长听。
五、板书设计《古诗三首》《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古诗三首》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包括三首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晓》。
这三首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文字婉转动人,而且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力。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静夜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通过抒发自己在深夜时思乡的感受,展现了作者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诗中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的形象描写,表达出李白在夜晚思乡的感觉,并且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的表达方式,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李白思乡的情感。
此外,这首诗还运用了“对仗句”、“描写性修辞”等修辞手法,为学生们打开了古典诗歌的大门。
其次,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通过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所看到的美景,表现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
诗中通过描绘山川河流、城市建筑、各种文物风景,表达了王之涣对祖国文化繁荣昌盛和劳动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
此外,这首诗还采用了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为学生们带来了阅读、理解古典诗歌的亲身体验。
最后,是《春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通过描绘清晨时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生机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烈情感。
诗中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的形象描述,向读者展现了春天美景和活力充沛的生命力。
此外,这首诗还运用了“设问句”、“拟人化修辞”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能够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和修辞手法,鉴赏和欣赏传统文化的美感,提高对语言的感知力和解读能力。
此外,这三首古诗还具有较强的人文情感,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关爱人生,爱祖国,同时也加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
另外,老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将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相结合,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思考,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
综上所述,《古诗三首》是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也是学生开启古典文学修养之旅的第一步。
三年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三年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小燕子》这篇课文的内容,了解小燕子的故事情节,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小燕子》,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小燕子的故事情节。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诗意表达。
2. 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创设一个小燕子在天空飞翔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主题。
2. 教师导读,学生跟读。
教师可以先快速阅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跟读,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和语言表达。
3. 分段理解,学生朗读。
教师可以将课文分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并让学生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师生互动,学生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情感体验,学生表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表达对小燕子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6. 总结归纳,作业布置。
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小燕子》这篇课文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也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心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三首古诗的内容、结构及特点。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古人智慧,培养学生热爱
祖国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三首古诗的内容;
2.理解古诗的结构及特点;
3.比较三首古诗的不同之处。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古诗三首的课文;
3.古诗的结构分析表格;
4.课堂活动材料。
四、教学过程:
1.热身: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感受古诗的魅力。
2.讲解:让学生跟读古诗,并分析古诗的结构及特点。
3.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诗的不同之处,并以此展开讨论。
4.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堂活动材料,进行古诗配对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5.作业:让学生把古诗背诵出来,并分析古诗的结构及特点。
(完整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完整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准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准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相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课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课题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
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
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但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很多小动物们。
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4.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出色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出色教案简介本教案适用于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的教学。
通过本教案的引导和活动设计,学生将能够了解并欣赏古诗的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古诗三首》的基本内容和背景知识。
2. 能够正确理解并朗读《古诗三首》中的古诗。
3.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2. 黑板、彩笔、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3.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的古诗文本教学过程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扩展他们对古诗的认识。
探究- 给学生逐一介绍《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简要讲解其内容和意境。
- 利用问答、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词句和意象。
-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理解。
欣赏- 分角色朗读《古诗三首》中的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美,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创作- 鼓励学生以《古诗三首》为主题,进行个人或小组创作。
- 可以采用填空、补充词句、创作随笔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 组织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到的知识和体验。
-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研究收获和不足之处。
课后作业1. 背诵《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
2. 家庭读书时间:与家人一起欣赏古诗,交流感受。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导入、探究、欣赏、创作和总结等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感受《古诗三首》中的古诗,并培养其阅读和语文表达能力。
同时,创作环节的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的提问,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同时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和表达。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课题 1.古诗三首三衢道中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减”,会写“梅、溪”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学习重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
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古诗文描绘的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感受深刻,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那不同寻常的美。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春天,桃红柳绿,鸟语花香一派勃勃生机。
那初夏的景色又有何迷人之处呢?今天我们跟随诗人曾几的脚步,领略初夏时景色的魅力。
学习任务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朗读古诗。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准节奏。
(2)教师范读,指名读,正音。
(3)同桌合作,借助注释和资料了解古诗大意。
2.走近作者。
曾几(1085年--1166年),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南宋诗人。
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3.解读诗题。
《三衢道中》,三衢,地名,在今浙江衢州一带。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三衢道中》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发了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4.梳理字词。
(1)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梅、溪、泛、减。
(2)自主识字:读一读这些生字,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准地识记生字?这些生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3)重点指导“溪”“减”字,注意生字的结构、偏旁、笔顺及书写注意事项。
(4)“梅”,左右结构,木+每=梅(梅子梅花望梅止渴),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右部中横长。
5.整体感知。
(1)读古诗,结合课本插图,说说诗人在去“三衢”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结合注释和资料,了解古诗大意。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
2.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课件出示25)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
(课件出示26)(1)作者是在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的?他的行程路线怎样?(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和注释进行想象,并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学生填空:日日晴),给人以之情(喜悦)。
(板书:梅黄一日日晴)(2)读第2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板书:溪—泛、山—行)“却”在这里是“再”的意思。
(3)哪句话是写作者沿途所见?(出示3、4句)想象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不减”“添”分别解释成什么?(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添:增添)(板书:不减一添)正当诗人有些失望的时候,却看到树上黄鹂的美丽,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
齐读后两句。
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填写后两句。
绿阴不减来时路,(不但)添得黄鹂四五声。
(而且)【设计意图:用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就是理解感悟的过程。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绝句·迟日江山丽》是杜甫写于成都草堂的一首五言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全诗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
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的篇章。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的题画诗。
诗歌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结合诗句意思,想象画面,用自己的 话说说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吧!(课后第2题)
梅子(黄了)的时候,诗人乘(小舟)沿着 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 (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 )的树,与来 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 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让我们借助图画和关键词背一背这首诗。
晚 河豚
景
课堂演练 一、连线,把汉字和相关读音连起来。
huì chónɡ tún
lú
yá
豚芦芽
惠
崇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
_____竹__林__外__两__三__枝__桃__花__初__放__,__鸭_子__在__水__中__游__戏__,___ _它__们__最__先__察__觉__了__初__春__江__水_的__回__暖__。__河__滩__上__已__经__满___ _是__蒌__蒿__,__芦__笋__也__开__始__抽__芽_,__这__些__可__都__是__烹__调__河__豚___ _的__好__佐__料__,__而__河__豚__此__时__正_要__逆__流__而__上__,__从__大__海__回___ _游__到__江__河__里__来__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的感觉
迟. 日. 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春天的景物
结合注释
大意: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 清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这幅春景图好美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迟日/江山丽. , 春风/花草香. 。
伴读音乐:
朗读指导
速度可以缓慢一点儿。 句尾的“丽”和“香”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整理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整理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暖风送香,桃红柳绿,群鸭戏水,黄鹂鸣唱。
当诗人的笔触与春夏时节相遇,便勾勒出一幅幅有声有色、清新明丽的图画。
《绝句》为我们描绘了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迷人景色;《惠崇春江晚景》让我们感受到了明媚的春光,暖暖的春意;《三衢道中》带领我们畅游了山清水秀的三衢,让人心旷神怡。
一、三首古诗学法简单导读学习时,可以借助注释、插图理解有难度的字词,再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将主要景物串联起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边读边想象这些景物组成了怎样的画面,再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头脑中的画面。
学习《绝句》时,抓住“迟日、花草、燕子、鸳鸯”等词语,感受春天的美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学习《惠崇春江晚景》时,抓住“竹、桃花、鸭、蒌蒿、芦芽”等字词,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江南初春的景象,感悟诗人热爱生活、热爱春天的情感。
学习《三衢道中》时,先找出描写时令和行程的诗句,然后了解诗人沿途所见的景物,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
二、一类字和二类字的学习本课中要求我们认识“鸳、鸯”等6个生字,但是其中的5个都是要求会写的,所以总的来说需要我们认识的只有一个“豚”字。
进入三年级之后,明显要求会书写的生字比二年级多了很多,而且难度也有所加深,不过家长朋友们不需要担心,跟随橙子老师的脚步慢慢前进。
13个一类字当中小朋友们容易写错的还蛮多的,比如说“融”,这个字很多小朋友习惯性的会把左边下框中写成两横;“惠”字小朋友们会把末尾的点忘记了;“减”字中间有一个短横,右上角还有一个点也是容易遗忘的地方。
除了这几个容易写错的字之外,还有几个汉字在结构上比较复杂,不太好进行书写,或者说书写出来不够美观。
“鸳、鸯”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在书写上都要求上部分扁宽,下部分窄长;“梅”字是左右结构,在书写上要求左窄右宽,“母”字的竖折与横折钩右下边交叉、折钩下边稍向左拉;“溪”字也是左右结构,在书写上左边三部分都要扁,“爫”头四笔紧凑、首撇要短,“幺”字要窄,“大”字要扁宽。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
学习古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 生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增强文化自 信。
课程背景
01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 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 要资源。
02 小学阶段是学习古诗的关键期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和认知能力发 展的关键期,此时学习古诗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 言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06
古诗的现代意义与价值
传承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通过学习古诗,可以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传承中华民族的优 秀传统文化。
古诗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思想,通过学习古诗,可以让学 生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华文 化的精髓。
古诗中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理解和认同。
THANKS
感谢观看
曾几的诗歌以轻快活泼、清丽 俊美见称,多反映生活琐事和 自然景物。
曾几的诗歌风格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影响,被后人誉为“江西 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04
古诗的艺手法
对比手法
对比手法是通过对比两种或多种事物,以突出其差异和 特点,从而强调作者的情感和观点。在三年级下册第一 课的古诗中,对比手法常常被用来突出事物的不同特点 和情感色彩。
提高审美能力
01
古诗具有独特的韵律和美感,通 过学习古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 语言的韵律之美,提高对文学艺 术的鉴赏能力。
02
古诗中描绘的自然风光、人物形 象和情感表达,可以让学生更好 地理解艺术的本质和美感,培养 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燕子》的教案设计【教学要求】一、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三、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四、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课前准备]:一张剪纸。
一张燕子的剪影。
一张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
范读课文。
自学课文。
讲读课文一、二两节。
第二课时:复习生字。
讲读课文三、四节。
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
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
四、自学课文。
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
(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五、指导看图。
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
(出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
深蓝的底色,黑色的燕子,犹如燕子在蓝天飞翔。
如右图)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观察后口述。
(结合学生回答,教学"剪尾""双翼""两翼""翼尖",并根据学生回答,点明观察顺序。
)六、讲读课文。
第一节.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
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2.指名朗读第一节。
3.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羽毛翅膀尾巴)4.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5.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6.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
(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ooooooo)7."俊俏"是什么意思?"俊俏"即"样子好看"。
8.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
(示范)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9.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
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不过那"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10.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11.现在我们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这些量词的用法。
第二节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
(出示放大插图)2.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
(由近远;由上下)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
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
(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
)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
(教师提供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
"进行语言训练。
)5.学生口述。
6.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
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
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7.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雨风柳草叶花8.请小朋友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三月,下过雨。
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我请一位同学念念是,并说说感觉。
9.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
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三月","阳春三月","阳春"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
这是春天最好的一段时间。
△"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细雨""蒙蒙的细雨")加上一个"细",一个"蒙蒙的"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风吹拂着柳",(通过逐步递加附加成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长句的含义。
)①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
"微风吹拂着柔柳"加上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动起来了。
课文上它写出柔柳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
②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柔柳?("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什么颜色的眉眼?"黄绿"的色彩,使我们感到柔柳是那样青嫩。
)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柔柳也有眉有眼,这样一定就把柔柳写活了,而且好像是才睡醒了一般,舒展开眉眼。
)③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真是美极了。
(板画:春风杨柳)④朗读全句,指导节奏:"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⑤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阳春三月,细雨蒙蒙,微风轻轻,柳枝飘荡。
课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可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既表示色彩又表示姿态的,甚至数量的,课文上?quot;各种鲜艳的花",你也可以具体说说什么花怎么样:( )草______________( )叶______________( )花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现在你们想,我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这春天的花儿草儿色彩?("光彩夺目",明亮的色彩非常耀眼。
)△这么多美丽的花儿一起开了,好像在比谁最美,我们又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百花争艳""艳":色彩鲜明而好看;"争":比。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上用了一个什么比喻?(_____ ______ ______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释:"赶集",本来是指农民们带着各种农副产品,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一个小镇上来卖,这叫"赶集"。
这里的"集"主是指"集市"。
是"赶集",注意这个"赶"字,有一种唯恐落后的意思。
你们看这一句运用了几种修辞手法?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我们觉得怎样?教师小结:这样一比喻、一拟人,好像我们也看到了花儿、草儿,一下子都赶到春天里来了。
这就写了春天树木的茂盛,花草的繁多,充满了生气,一下子赶到春天里来了。
△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这些词语和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读时要突出些。
不过突出并不是等于用重音,要根据描写的事物状态的不同,决定轻读还是重读。
如"蒙蒙的""细雨""微风""柔柳"是轻柔的状态,应该怎么读呢?而"像赶集似的""百花争艳",又应该怎么读呢?(结合示范)△学生练习10.你们这些小燕子看到这样的美景,心里想说什么?("赶")△"赶来做什么"?赶来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注意是"盛会",盛大的集会:什么的盛会?百花争艳的盛会。
?quot;百花争艳的盛会"这一组词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启发学生回忆在春天里观察的景象,进行想象,然后加以表达。
教师提供导语: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
)△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小燕子也赶来参加了,为什么说"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呢?释:生趣,很有生气,很有情趣。
指点:注意这儿是"增添生趣"。
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了,所以说是"增添生趣"。
11.指导朗读。
这一段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我们怎么来朗读呢?欣赏读,把好词佳句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句的:~~~~~~~~~~)12.现在我们大家再看看图,再体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请一个小朋友朗读。
13.指导背诵。
△理清层次,一共四句,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了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
练习背诵。
七、练习。
扮演角色口述。
(通过表演,在情境中对话,以巩固新课。
)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
要求从春天来到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美景。
注意学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最后说到春天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俏(俊俏)、伶、俐(伶俐)、唧(唧的一声)、偶(偶尔)复习朗读;轮读一、二两节,读一遍。
二、讲读课文。
第三节.1.导入:课文第一节写了小燕子的形状;第二节写了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那么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三、四两节。
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
2.指导看图我们先看正在飞行的燕子。
图上画了有在高处飞的,也有低处飞的,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呢?(由上下)高处的燕子在怎么飞;低处的燕子又在怎么飞呢?3.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谁能用最少的字,概括出燕子飞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