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第一节地理课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初一地理第一节课教案初一地理第一课讲解(3篇)

初一地理第一节课教案初一地理第一课讲解(3篇)

初一地理第一节课教案初一地理第一课讲解(3篇)初一地理第一节课教案初一地理第一课讲解篇一一、学生现状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展的阶段,具有肯定的抽象思维力量和初步的系统思维力量,同时初中已开头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根底学问,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头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简单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

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学问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动身,学会发觉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根底上的递进。

初一学生从思维进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消失留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准时精确的完成。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本章属于教材的绪论局部,第一节为“我们身边的地理学问”,其次节为“我们怎样学地理”。

分别从情感和技能两个方面让学生感知地理,说明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本章的教学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预备,引导学生喜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教材通过“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立”、“地理与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地理学问的奇异与亲切,既能让学生感受地理学问的实际意义,又能激发学习地理的剧烈兴趣,表达出“地理学问无处不在,地理学问到处有用”的特点。

而其次节中“我们怎样学地理”则通过引导学生画学校地图开头,从实际应用动身把握地理学习的根本工具—地图的使用,表达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使学生不会感到地理仅仅是一门学科,同时是一项人生的技能。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索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则将兴趣与方法、情感与技能恰当的融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好玩、有用、值得学、能学好的课程。

其次章地球的面貌本章教材主要包括熟悉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局部。

初中地理八上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八上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八上复习教案课程目标:1. 巩固和掌握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其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2. 气候特点:中国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3. 自然资源:中国的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及其利用和保护。

4. 农业发展:中国的农业特点、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5. 工业布局:中国的工业特点、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6. 人口和城市:中国的人口特点、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中国的城市化特点及其影响。

7. 区域差异: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特点及其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为新学期的复习做好铺垫。

二、复习知识点(20分钟)1. 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a. 中国的地理位置:纬度、经度、海陆位置。

b. 地形特点: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

c. 地形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分布等。

2. 气候特点:a.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

b. 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大陆性强、高原气候独特。

c. 气候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农业生产、人类活动、生态环境等。

3. 自然资源:a. 类型: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

b. 分布: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黄河流域、东北地区、西南地区。

c. 利用和保护: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加强保护。

4. 农业发展:a. 特点: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地区差异明显。

b. 地区差异: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c. 影响因素:气候、地形、水资源、土壤、市场需求等。

5. 工业布局:a. 特点:沿海地区、沿江河地区、内陆地区。

b. 地区差异: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地理中考综合复习教案七篇

地理中考综合复习教案七篇

地理中考综合复习教案七篇地理中考综合复习教案七篇地理中考综合复习教案怎么写?在加强野外调查和观测的同时,更加注重应用空间统计、对地观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技术手段,建立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为决策和管理服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地理中考综合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地理中考综合复习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并能运用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PPT,地图教学过程(双边活动)(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一想,回忆一下,待会请一个同学来回答。

(播放世界地图) (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一个既邻海又有广阔大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具有优越性。

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一下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授新课: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

(播放中国地图)同学们都找好了吗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大家一致。

(生)阅读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即73°40′E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2.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4.认识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

5.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6.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要求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

学生对照知识点看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了更方便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1、地轴:地球自转轴。

2、两极: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的纬线都是园;②不等周长,赤道最长,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相等);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划分:①最长纬线是赤道,称为零度纬线。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逐渐增加,至南北两极增大到最大,为90度。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用“S”表示。

②国际上把00 -300称为低纬度,300-600称为中纬度,600-900称为高纬度。

③0000S)。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对于文科生来说,地理科目会相对更难一些,也是很多学生最容易丢分的科目。

你的地理成绩怎么样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第三节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A、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B、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数比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图文)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图文)

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1、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没有寒带,光热充足。

2、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4、课本p3第二段四至点,p5图:A、我国领土东西端晨昏差异的原因:我国东西经度跨度大。

B、我国领土南北部季节差异的原因: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

5、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在我国的西北部,简称市新,黑龙江是我国最北的省级行政单位,简称黑,广东省简称粤,南回归线穿过,首都北京,简称京,我们所在河北省,简称冀。

7、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14个见图。

和隔海相望的6个见图。

8、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云桂粤台,黄河依次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长江依次流经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9、陆上国界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四大海域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近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领海范围从海岸基线算起向海上延伸12海里,渤海和琼州海峡是内海。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3.40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的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

3、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我国人口分布以黑河和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占92%,其它55个少数民族共占8%,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集中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数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满回苗藏维彝土家蒙。

上好初中地理第一课教案

上好初中地理第一课教案

上好初中地理第一课教案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结束后,进入初中阶段的第一节地理课。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简单的地图和文字,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常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经纬网、半球、时区等基本地理概念。

2.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经纬网、半球、时区的概念。

2. 经纬网的构成及作用。

3. 地球仪的制作和运用。

教学难点:1. 经纬度的划分及计算。

2. 半球和时区的划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外观特征。

2. 提问:你们对地球有哪些了解?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纬网、半球、时区等基本概念。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及作用。

2. 讲解半球和时区的划分及意义。

3. 举例说明经纬度的计算方法。

四、实践操作1. 让学生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2. 学生演示地球仪的使用方法,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并强调重点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提问:你们能运用经纬网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吗?二、课堂讲解1. 讲解地球的运动及地理现象。

2. 讲解如何利用经纬网查找地理位置。

三、案例分析1. 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经纬网解决问题。

2. 学生分享案例分析心得,教师点评。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并强调重点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经纬网、半球、时区等基本地理概念,学会读图、用图的能力。

同时,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提高,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地理复习专题复习课件

初中地理复习专题复习课件

初中地理复习专题复习课件篇一:初中地理专题复习专题一全国领先个性化教育品牌专题复习一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一、知识梳理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6371千米。

大小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5.1亿平方千米。

作用:便于了解地球面貌及地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地轴:人们遐想的地球自转轴两极:地轴与地表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点。

概念: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形状为圆;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概念:给纬线标定的度数。

纬度分布规律:以赤道为00,南北各分作900 表示方法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

地球仪点和线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

概念: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特点:形状为半圆;长度都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概念:给经线标定的度数。

经度分布规律:以本初子午线为00向东西各分作1800表示方法:°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

°经线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

经纬网概念: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作用:确定地面某一点的地理位置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概念: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一天,约24小时昼夜更替;地理意义出现地方时差:较东地点的地方时刻较早平运动方向发生偏向南半球左偏全国领先个性化教育品牌概念: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公转周期:一年约365日6时9分10秒1、昼夜长短的变化 2、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理意义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4、四季的变化 5、五带的划分考点知识梳理考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2、关于地球大小的一些数据:赤道半径_______Km,极半径______ Km,平均半径_______ Km,赤道周长_______ Km,地球表面积_______亿Km2.归纳整合: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①麦哲伦环球航行;②海上远处驶来帆船,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的底部;③“登高望远”、“月食”现象;④卫星在太空拍摄地球的照片。

高中地理第一课:上好第一节课

高中地理第一课:上好第一节课
高中地理第一课
翁扬洋
欢迎同学们 “走进高中地理课”
进入一段新的学习阶段
一、你们觉得什么是
地理
定义: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 关系(人地关系)的科学 。
大气、水、岩石、地形、生物等等 自然地理:
地理
人文地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等
二、你们认为地理重 要吗,为什么要学习 地理
初中:是什么? 高中:为什么?
例如:珠穆朗玛峰 是怎样形成的,长 江又是怎样形成的?
四、高中地理怎么学习
自然地理:重规律,要理解 人文地理:重方法,要识记 区域地理:重地图,要熟练
决胜之道
改变心态 讲求策略 重视地图 题不在多 关注生活 热爱地理 释放智慧 无图不理 而在于精 快乐学习
相信自己定能成为地理达人
1、素质修养
谁知道古代人怎样 形容博学多才的人
上知天文、 下晓地理
2、生活需要
老鼠搬家 鸡飞上树 鸭不下水 鱼儿惊慌水面跳 老猫叼着小猫跑
可能会发生什么?
10岁小女孩用她的知识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006年, 世界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一个10 岁的英国小女孩缇丽。海啸来临当天,她正在 与父母在泰国普吉岛海滩享受假期。就在海啸 到来前的几分钟,缇丽的脸上突然露出惊恐之 色。她跑过去对母亲说:“妈妈,我们必须离 开海滩,我想海啸即将来临!”她说她看见海 滩上起了很多泡泡,然后浪就突然打了过来。 这正是地理老师曾经描述过的有关地震引发海 啸的最初情形。老师还说过,从海水渐渐上涨 到海啸袭来,这中间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
雅丹地貌:择位置
角度
3、爱国需要
4、发展需要
GPS
全球定位系统

如何上好高中地理第一节课

如何上好高中地理第一节课

如何上好高中地理第一节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育心理学也强调:“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通过十多年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到第一节课的重要性。

特别是给互不相识的学生上第一节课,给学生的印象非常重要。

上的效果好,学生就会盼着下一节课的到来,效果差,学生可能从心里会把你赶走,那就更不要说把地理学好了。

下面就我的实际情况谈一谈个人的体会。

首先,做简短的个人介绍,就自己的实际情况说明在带过的几届毕业班中经过师生等共同努力,高考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并且欢迎同学们课后到办公室去和我一起探讨地理方面的问题。

看似老师在炫耀,其目的是为了博得学生的信任,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以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其次谈谈学习高中地理的必要性和高中地理的学习内容。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地理这门课程,为什么在高中又要学习地理呢?高中的理由必修三册,选修一册。

第一册侧重于自然地理,第二、三册侧重于人文地理。

地理二字可以拆开来,我们初中学的是“地’”即自然地理现象,高中学“理”,即用理论来解释现象。

这样就能学到一些更实际的知识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而且通常人们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某个人知识丰富。

一些大型工程的建设要用到地理知识,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

包括现在的一些电视节目如“开心辞典”、“幸运52”等等也在向人们传播一些地理知识,如果我们学好地理,还可能会有上镜的机会。

并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时时处处用到地理知识。

可以就学生们生活中熟知的一些事物入手,比如我们这里的工业园区位置的选择,穿过我们这里的国道是否合理,小区楼房的朝向,汽车站的迁址,随着冬季的来临教室里窗帘的利用率为什么越来越高,理论上来说太阳能的支架角度是否全国的都一样,南方北方建筑特点等等,通过这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的重要性,知道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地理。

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学好地理。

学习高中地理,不仅可以对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所了解,还可以使我们学习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树立人和自然协调的课持续发展观念,促进空间思维的发展,提高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第3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第3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第3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球仪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学习了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地球形状和地球仪使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掌握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地球形状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仪的形状和构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的构造及作用。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和地球形状的理解。

5.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地理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7.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初一地理复习教案5篇

初一地理复习教案5篇

初一地理复习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对”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开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养教育为根本宗旨,以造就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和自学实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拟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我带来的初一地理复习教案内容,盼望能协助到您!初一地理复习教案1一、教学内容分析: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其次节。

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宏观的角度,对世界有所了解。

第四章就是在此根底上,相识有关世界“人”的特点,为下学期学习世界分区地理奠定根底。

课标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由此可以看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比拟简洁,主要任务是造就学生的读图实力。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感还不是很强,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只是初步学会了看图的根本方法,还不太娴熟,甚至还有一局部学生没学会;二、三章的学习是对学生读图实力的进一步造就;学习第四章时,本学期已接近尾声,学生应比拟娴熟的驾驭读图的实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根底。

所以,本节课的任务重点是造就学生的读图实力,对于这一任务学生是可以比拟轻松完成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学问与实力:①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②说出世界三大宗教极其分布地区。

③举例说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④通过读图分析,造就学生的识图、析图实力、分析推理实力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运用图表、分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注意造就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实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学习,造就学生酷爱祖国语言,敬重其他语言。

2、使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异,树立无神论的观念。

【初中地理】如何上好初中第一节地理课

【初中地理】如何上好初中第一节地理课

【初中地理】如何上好初中第一节地理课有人以为,初中第一节地理课”既不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要点,也不会统考,一般地讲讲就可以了。

第一节地理课,是地理课程的开宗明义之篇,是地理老师的亮相,是地理课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最重要的一节课。

那么如何上好它呢,下面我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通过自我介绍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幽默的自我介绍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所以,第一节地理课上,老师在做自我介绍时,要尽可能地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展示出来,把自己的教学特色展示出来,把自己的优势所在展示出来,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二、减轻学生思想负担,让学生穿轻装上阵在小学时,学生所学科目较少。

进入初中后,一下子增加了许多新的学科:历史、地理、生物……学生一方面很兴奋,一方面又担心自己能否学好。

所以,在第一节地理课上,我就明确地告诉他们:第一,地理学科不需要大量的背诵、记忆。

第二,只要同学们上课注意听讲,每堂课的作业不会超过10分钟。

这样讲了,就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思想负担。

三、结合学生的优势,鼓励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地理这一学科都是第一次接触,所以不存在基础的好、坏的问题,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性不很强,所讲解的内容又是一些生动有趣的问题,所以我告诉学生,只要认真学习,就一定能学好。

四、通过一系列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第一节地理课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概括地了解地理这一学科的学习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方面要通过丰富、有力的例证使学生了解地理课的意义,使学生从心里重视这门课程,初步产生学好这门课的愿望。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地理,兴趣较浓厚,好奇心较强,学好地理的愿望较强烈。

因此,我首先抓住这个教学的有利条件,点燃学生学习地理的第一束火花。

我提出了一些趣味性强、易引起学生思考和联想的问题。

比如:太阳为什么每天东升西落?我们当地,一年里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为什么赤道附近气温高,终年炎热,两极地区终年寒冷?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的山顶上发现了海洋鱼类的化石?为什么在酷寒的南极大陆却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说到地形,为什么有的地方是山,有的地方却是平原?为什么有的地方是森林,有的地方是草原?为什么我国北方种小麦,南方种水稻?这些问题能让学生产生疑惑,他们听了之后,很想知道答案,这就激发了他们对地理的强烈好奇心。

七年级地理老师复习计划(五篇)

七年级地理老师复习计划(五篇)

七年级地理老师复习计划一、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内容与章节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____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共计六个教学班,每班____余人。

任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

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

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

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五、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

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七年级地理老师复习计划(二)一、情况分析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由原计划三个课时减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

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国土与居民 第1课 中国的疆域

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国土与居民 第1课 中国的疆域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国土与居民第1课中国的疆域一.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3,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二.疆域①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近50 度,长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度,长约5000千域米;②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陆上疆界22000多千米。

临海。

①四海一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②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③海岸线及岛屿:海岸线长约18000多千米,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海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1.四至点: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1)陆上临国共有14个,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2)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为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南北跨纬度很广,气候差异大、类型多,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东部沿海多优良海港,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与众多临国发展边境贸易。

第2课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划:基本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省级行政: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省是: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台、粤|桂|云或滇)。

记住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北京市京北京天津市津天津上海市沪上海重庆市渝重庆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西藏自治区藏拉萨四川省川或蜀成都甘肃省甘或陇兰州;贵州省贵或黔贵阳陕西省陕或秦西安云南省云或滇昆明;福建省闽福州江西省赣南昌安徽省皖合肥浙江省浙杭州山东省鲁济南河南省豫郑州湖北省鄂武汉山西省晋太原湖南省湘长沙广东省粤广州海南省琼海口河北省冀石家庄辽宁省辽沈阳吉林省吉长春黑龙江省黑哈尔滨青海省青西宁江苏省苏南京台湾省台台北。

怎样上好一节地理课

怎样上好一节地理课

怎样上好一节地理课对于地理老师来说,应该怎样上好一堂课呢?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怎样上好一节地理课的方法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怎样上好一节地理课(一)一、设计开场白好的开场白能够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开场白: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地理教师,“有缘千里来相会”,因为有缘,所以同学们相聚在一起,因为有缘,所以我与你们成为师徒,愿同学们惜缘,珍惜时光,努力向前,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

当好讲完我的开场白后,我发现同学们情绪激动,有的同学眼里还闪动着泪花。

二、创设问题利用生动的地理课程资源,创设诱人思考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例如,讲到“解开地理之谜”时,我提出了问题:我们这个地方一年经历春、夏、秋、冬四季,那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发生火山、地震呢?为什么全球的人们都在关注环境问题呢?为什么中东地区战火不断呢?等。

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认识到地理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强化学生地理学习动机。

三、联系生活实际在地理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地理就在身边,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例如,讲到地理与日常生活时,我让学生思考,本地的传统民居,为什么屋顶是斜的,房屋的朝向大都是朝南?让学生联系本地的气候加以解答,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鼓励积极探索,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

四、引入乡土地理内容乡土地理中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与当地的生产生活关系更为密切,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更为感兴趣,易被学生理解接受,运用乡土地理知识的实例能让地理课堂充满活力。

例如,讲到“地理与生产建设”时,我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为什么我们浮梁的茶叶能深受青睐?”,有的说出我们这个地方降水多,气温适宜、土壤肥沃适合茶叶的生长,有的说茶叶历史悠久,曾多次荣获国际大奖,有的说我们这个地方生的茶叶出口国外,价钱高,市场广阔等等,这样引入乡土地理内容,将课堂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给学生以直观的感性认识,更符合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地理课更具有乡土性、实用性、趣味性和信服力,学生更喜欢上地理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主要介绍了天气的定义、天气的多样性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地理知识,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天气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弱。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天气有直观的感受,但缺乏系统的理解和科学的描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天气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定义、天气的多样性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描述和解释简单的天气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天气变化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的定义及多样性2.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天气现象的描述和解释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实例和视频资料。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户外观察的场地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一张美丽的日出图片,让学生描述当时的天气状况。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的定义、天气的多样性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如:通过PPT呈现不同的天气现象,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和讨论天气现象的特点和成因。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度的划分等基本地理知识。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认识,为学生后续学习地理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知识基础差异。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需要对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学生应具备观察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度的划分,掌握使用地球仪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经纬度的划分以及使用地球仪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制作原理、经纬度的划分及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分组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地图、地球仪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地球仪模型为导入,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思考。

2.地球的形状:通过观察地球仪模型、地球图片等,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理解地球仪的概念。

3.地球仪的制作原理:讲解地球仪的制作原理,让学生理解经纬度的划分及应用。

4.经纬度的划分:讲解经纬度的划分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查找地理位置。

5.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地球仪制作和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力 注意力 记忆力 思维力 想象力 分析判断能力 应变能力
考试是限时进行 的,对短时间记 忆、处理复杂信 息的能力要求高。 所以高智商的人 考试时特别占便 宜。 学数学锻炼数字 计算、空间想像、 逻辑推理能力, 用语文、英语、 史地等锻炼词汇、
记忆能力。
“五多开发法” 多用右脑: 速听、速看、 速读、速记 多学习 多实践 多思考 多激励
记忆与遗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00%
学后不习,
忆记
学的知识
慢慢就忘了
50%
9月30日学习1小时到11月8
பைடு நூலகம்

100%
学后,
忆记
隔一段时间 复习一次,
50% 学习 温习 温习 温习
30分钟1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9月30日 10月1日 10月8日 到11月8日
学的知识 记得就越多 越牢固
地理课要求:请准备好地理课堂测验本
美国斯坦福大学最新提出的公式中: 成功=20%(IQ)+40%(EQ)+40%(SQ)
子曰:“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智商(IQ) 情商(EQ) 速商(SQ)
胆商(DQ)
智商(IQ)的认识与开发
内涵
能力
应用
方法
智商是IQ (IntelligenceQ uotient的简称), 即智力商数,具 体是指数字、空 间、逻辑、词汇、 记忆等能力。也 称智慧、智能。 是人们认识客观 事物并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防
中日东海油气之争
卫星定位
导航
2.你觉得什么是地理
定义: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 关系(人地关系)的科学 。
地理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3s
岩石、水、大气等等。 名族、语言、饮食、服饰等等。
GPS、GIS、RS
地理环境: 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层
初中:是什么? 高中:为什么?
例如:珠穆朗玛 峰是怎样形成的, 长江又是怎样形
成的?
地理=地理位置+地理原理和规律
只要是科学,就一定能讲出道理,如果讲不出道理,让大 家死记硬背,那就一定不是科学。地理是一门科学,因此这就 涉及到今后我们地理课的学习方法了,地理课的学习一定要把 重点落在“理”上,一定要注意分析每个地理问题的原因,如 果没有弄清楚原因就不要去记。今后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如果 我讲不出原因,只有两个原因:一、地理学家还不能正确的解 释,需要大家以后研究,二、我自己都搞不懂,我没有办法说 清楚。
房子大多面向南面,这是为什么?
我国的北方建筑和南方建筑有哪些区别,为什 么?
水圈与人类活动
悉尼人为什么能捡到阿根廷人的漂流瓶?
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 有什么区别呢
例如:世界最大的黄土地貌?世界最长的 运河?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世界海拔 最高的河流?世界最高的大咸水湖?世界 最低的盆地?最高的山,最长的河……?
情商(EQ)的认识与开发
内涵
能力
应用
方法
情商,是一种 自我情绪控制 能力的指数, 由美国心理学 家萨洛维于 1991年创立。 “情商”指的 是“信心”、 “乐观”、 “急躁”、 “恐惧”、 “直觉”等一 些情绪反应的 程度。
自知力 自控力 上进心 通情达理 和谐相处
情商是决定命运的 情商主要与非理性 因素有关,它通过 影响人的兴趣、意 志、毅力,加强或 弱化认识事物的驱 动力。
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 成的复杂系统
人地关系: 有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 天人合一、和谐论、可持续发展等理论。
你们认为地 理重要吗 非常重要
通过地理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大气圈与人类活动
大型客机飞行,在低纬要2万米左右、中纬1万米以上、高 纬1万米左右就可以。为什么?
3.11日本大地震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呢?
2013年7月四川汶川泥石流图片
灾害防治:
老鼠搬家 鸡飞上树 鸭不下水 鱼儿惊慌水面跳 老猫叼着小猫跑
地理学学科体系
地理学史 历史地理学
地名学 方志学
地理学
理论地理学 应用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数量方法
自然地理学
区域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地理很重要
构建情感课堂教 学 开展校园文化活 动 开展社会实践活 动 训练学生希望心 理 培养学生乐观品 质 实施“挫折教育” 实施强优管缺教

“速商(SQ)”的培养与开发
内涵
能力
应用
方法
“速(SQ)” 的概念最早 由美国提出, 意指一个人 在单位时间 内对外界信 息获取、理 解、分析、 判断并作出 决策的能力。
关注力 判断力 适应力 控制力 决策力
“学生面临巨 大的学习压力, 作业多,题量 大,需求高, 当孩子面临这 么多学习压力 的时候,最需 要做的就是提 高学习速度, 学习效率。也 就是提高孩子 的“速商 (SQ)”。
为什么在国际长跑中来自东非高 原的选手常能够取得好成绩?
因为东非高原
地势较高,大气 中氧气含量较低,
那儿的人们适应 了缺氧的环境, 无氧耐力具有优 势,适合中长跑 运动。
自古以来,我国的江浙一带就盛产 名贵的丝绸,为什么不是其他地方?
因为江浙
一带气候温 暖湿润,适 合桑树的生 长,桑叶是
桑蚕的食物, 桑蚕吐的丝 就是生产丝 绸的原料。
1、素质修养(人文) 2、生活需要 3、发展需要 4、高考要求
春雨贵如油
华北地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我国南方地区)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长江中下游地区) 以上诗句写的是我国什么地方的情况?
你知道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是怎么形成的? (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大家观察我们的教学楼,已经周边的民居,房子的 面向有什么特点?
怎样上好第一节地理课
1.看到“地理”二字,
你们想到什么
旅游欣赏: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哈尔滨
三亚
雅雅丹地丹貌地:貌干旱地区盛行
风沿地面不断吹蚀形成一 种的地貌。
生物圈与人类活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
角度
为什么在沙特阿拉伯可以把床 安排在屋顶上?我们贵港可否?
因为沙特阿
拉伯为热带沙 漠气候,终年 炎热干燥,降 水稀少,所以
床铺可以安排 在屋顶;
而贵港是亚热 带季风气候,夏 秋季节降水丰富
,所以不可以将 床铺安排在屋顶
为什么日本人爱吃鱼,在市 场上也以海产品为主?
因为日本 是岛国,有发 展渔业的良好
自然条件,日 本渔获量世界 第一,销售海
产品的市场很 多,人们也有 喜食海产品的 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