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高中第一节地理课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7篇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7篇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
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教案模板参考,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火山的概念、组成及其形成;【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拟实验,能描述火山的形成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自然地理的神奇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火山的组成以及火山的形成。
【教学难点】火山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设置情境法、讲授法、演示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PPT展示一组日本富士山的图片同学们,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展示一组图片,大家看看图片上的地方是哪里?我听到很多同学都认出来了,说是日本的富士山,很正确,富士山是日本人的象征和骄傲。
那同学们知不知道,富士山是属于我们上节课所学的三种山岳类型中的哪一类?对,属于火山。
这节课,我就一起来具体学习一下——火山。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1、教师做演示实验,模拟火山形成过程:在桌上放一个锥形瓶,瓶中装适量白醋和洗涤剂,用滴管向锥形瓶中滴入小苏打溶液。
滴入后,瓶内产生泡沫,随着泡沫的不断增加,溢出瓶外,堆积在锥形瓶周围。
教师做实验时,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观察时注意保持安全距离,解决以下问题:(1)学生观察后,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
(2)学生运用初中所学化学知识——酸碱中和反应,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3)学生类比演示实验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推理火山的形成过程。
最后,教师总结归纳火山的形成过程: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这样形成的山体就是火山。
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的是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2、结合课本和实验后的泡沫状态,学生思考并回答:(1)火山由哪几部分组成?(2)每个部分分别对应泡沫堆的哪个部位?3、结合课本,学生回答:火山的规模范围有多大?(三)巩固拓展(1)PPT展示我国长白山天池的视频和图片。
高一地理教学思路及工作计划10篇
高一地理教学思路及工作计划10篇高一地理教学思路及工作计划(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高中地理教学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地理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为重点,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体系。
二、课程设置(一)课程安排高中地理课程采取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设置模式。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
高一下学期要完成必修二模块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2、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单元活动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3、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三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单元活动学用电子地图4、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单元活动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三、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搜集鲜活的地理教学素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乡土内容,注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把握好每一个教学单元所设置的地理专题。
在每一个教学单元教学之前,要认真进行集体备课,研究解读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把我教学方向。
在完成每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之后,要进行单元检测与反馈,及时矫正、弥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缺陷。
要构建高效课堂,高质量的上好每一节地理课。
要科学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
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应符合《课程标准》中“内容表准”的基本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切忌随意提高要求。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宇宙和地球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地球运动对季节、昼夜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地理坐标系:介绍地球的形状、结构,讲解地理坐标系的概念和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地球表面位置的表达方法,提高空间想象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宇宙中地球的地位和特点;
b.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c.地理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各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组织实地观察、天文科普讲座等活动,增加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敬畏之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追求真理。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绘制一张宇宙中地球的位置关系图,标注地球与太阳、月球等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以此加深对地球宇宙环境的理解。
2.请学生撰写一篇小论文,探讨地球运动对生活中具体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四季更替等)的影响,要求论文结构清晰,论据充分,不少于500字。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运动、地理坐标系等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一、教学目的“三圈环流”始终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本节内容空间尺度大、要素多,只凭课本中的图片,学生难以理解吃透,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现,也只能看得见,仍旧摸不着,学生也只是凭借画面去想象,难以形成空间思维的概念,最终也是晕头转向。
因此我们打算让学生动手,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以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量和规律推理力量。
二、教学思路本次试验根据试验预备――小组分工――合作互助――模型展现――教师总结这5步完成。
在试验预备阶段,由教师事先安排好试验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分工对材料进展加工,形成最终模型制作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结合课本上“三圈环流的形成”相关文字介绍,合作完成模型;最终对模型进展展现,教师对模型制作中消失的问题进展点评。
三、教学预备(1)地球仪。
每个班预备10个橡胶地球仪玩具,其大小适中,并自带经纬网,学科性强,可以在试验的同时帮忙学生加深地理熟悉。
(2)硬纸条。
以打印纸为材料,上面已经绘制了4个垂直气流、3个近地面风向和3个高空风向,只需要学生在上课时沿线剪下即可,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
同时,在设计上,高空风和近地面风是不一样的,高空风成弧形,最终偏转了90°,近地面风成直线形。
这是由于高空风向和近地面风的成因略有差异,在制作前需要给学生详细强化。
(3)透亮胶布、剪刀等。
(4)模型制作:①明确分工。
在课堂上,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
2个同学负责剪纸,2个同学负责折叠,预备出4个垂直气流、3个高空风、3个近地面风,另2个同学负责阅读课本,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②合作互助。
材料预备齐后,小组同学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模型。
第一步,赤道地区受热最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所以在赤道四周有上升的垂直气流;而极地终年严寒,空气积累下沉,所以极地四周有下沉的垂直气流。
其次步,赤道地区空气上升后,高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极地地区空气下沉后,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优秀7篇)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优秀7篇)高中地理教案篇一第一节教学目标(1)结合“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这两部分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2)在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3)了解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4)掌握并能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
2.教学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示意图的绘制;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过程1、引入唐代诗人崔护的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引出本课主题“风”。
2、风的概念。
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的水平运动。
回顾热力环流的知识,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3、风的方向。
分三种情况归纳。
(1)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时,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理想情况);(2)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时风向垂直于地转偏向力(高空);(3)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同时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呈一定夹角(近地面)。
小结。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和风有关的诗词或成语。
播放《风之谷》主题曲。
过渡:(1)给出材料“二战期间日本向美国发出的风战”,思考氢气球炸弹是如何从日本漂洋过海到达美国的?(2)讲解小故事---“马纬度”问题和咆哮西风带的出现,让学生思考原因。
引出课题----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5、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6、利用三个假设来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1)假设1:地表均匀、不考虑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和公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
形成单圈环流(2)假设2:地表均匀、考虑自转、不考虑公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形成三圈环流视频播放:“新闻--全球高温都是副热带高压带惹的祸”重点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全球7个气压带6个风带。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材教学备课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材教学备课篇一: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介绍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介绍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重新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增进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认知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折页,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折页,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视频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精心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自学,我们已经初步介绍地球就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并作了一个初步的介绍,我们高中阶段稳步对其并作进一步的了解。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边线【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探讨】指导学生写作课本p2写作材料,并融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到,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见的星星存有哪些?各存有什么特点?【学生提问】略-1-【总结传授】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光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样的月亮、轮廓模糊不清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附注:1此部分可以使用多媒体手段模拟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2.鼓励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有形式就是多种多样的。
高中地理第一课:上好第一节课
翁扬洋
欢迎同学们 “走进高中地理课”
进入一段新的学习阶段
一、你们觉得什么是
地理
定义: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 关系(人地关系)的科学 。
大气、水、岩石、地形、生物等等 自然地理:
地理
人文地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等
二、你们认为地理重 要吗,为什么要学习 地理
初中:是什么? 高中:为什么?
例如:珠穆朗玛峰 是怎样形成的,长 江又是怎样形成的?
四、高中地理怎么学习
自然地理:重规律,要理解 人文地理:重方法,要识记 区域地理:重地图,要熟练
决胜之道
改变心态 讲求策略 重视地图 题不在多 关注生活 热爱地理 释放智慧 无图不理 而在于精 快乐学习
相信自己定能成为地理达人
1、素质修养
谁知道古代人怎样 形容博学多才的人
上知天文、 下晓地理
2、生活需要
老鼠搬家 鸡飞上树 鸭不下水 鱼儿惊慌水面跳 老猫叼着小猫跑
可能会发生什么?
10岁小女孩用她的知识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006年, 世界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一个10 岁的英国小女孩缇丽。海啸来临当天,她正在 与父母在泰国普吉岛海滩享受假期。就在海啸 到来前的几分钟,缇丽的脸上突然露出惊恐之 色。她跑过去对母亲说:“妈妈,我们必须离 开海滩,我想海啸即将来临!”她说她看见海 滩上起了很多泡泡,然后浪就突然打了过来。 这正是地理老师曾经描述过的有关地震引发海 啸的最初情形。老师还说过,从海水渐渐上涨 到海啸袭来,这中间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
雅丹地貌:择位置
角度
3、爱国需要
4、发展需要
GPS
全球定位系统
高中地理第一课第一节教案及反思
高中地理第一课第一节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了解地理学科及其研究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 掌握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重点:1. 地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 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教材第一章。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地理学科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 提问:你对地理学科有什么了解?你认为地理学科研究什么内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地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2.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地理学科的研究领域和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广度和深度。
三、研究方法介绍(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2. 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具体的地理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2. 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教师逐组点评和指导。
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 学生进行简要反思,回答以下问题: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对地理学科有了怎样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设备、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展示了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有些学生可能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需要更多的激励和引导。
同时,我也会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如何上好高中地理第一节课
如何上好高中地理第一节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育心理学也强调:“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通过十多年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到第一节课的重要性。
特别是给互不相识的学生上第一节课,给学生的印象非常重要。
上的效果好,学生就会盼着下一节课的到来,效果差,学生可能从心里会把你赶走,那就更不要说把地理学好了。
下面就我的实际情况谈一谈个人的体会。
首先,做简短的个人介绍,就自己的实际情况说明在带过的几届毕业班中经过师生等共同努力,高考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并且欢迎同学们课后到办公室去和我一起探讨地理方面的问题。
看似老师在炫耀,其目的是为了博得学生的信任,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以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其次谈谈学习高中地理的必要性和高中地理的学习内容。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地理这门课程,为什么在高中又要学习地理呢?高中的理由必修三册,选修一册。
第一册侧重于自然地理,第二、三册侧重于人文地理。
地理二字可以拆开来,我们初中学的是“地’”即自然地理现象,高中学“理”,即用理论来解释现象。
这样就能学到一些更实际的知识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而且通常人们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某个人知识丰富。
一些大型工程的建设要用到地理知识,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
包括现在的一些电视节目如“开心辞典”、“幸运52”等等也在向人们传播一些地理知识,如果我们学好地理,还可能会有上镜的机会。
并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时时处处用到地理知识。
可以就学生们生活中熟知的一些事物入手,比如我们这里的工业园区位置的选择,穿过我们这里的国道是否合理,小区楼房的朝向,汽车站的迁址,随着冬季的来临教室里窗帘的利用率为什么越来越高,理论上来说太阳能的支架角度是否全国的都一样,南方北方建筑特点等等,通过这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的重要性,知道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地理。
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学好地理。
学习高中地理,不仅可以对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所了解,还可以使我们学习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树立人和自然协调的课持续发展观念,促进空间思维的发展,提高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地理信息管理和分析系统,能 够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地理空间数据。
GIS的应用领域
GIS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灾害监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为决策者 提供科学依据。
03
地理学习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学习方法介绍课堂听讲法
图像记忆法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在听讲过程中,要跟上老师的思路,做 好笔记,记录重难点和疑点。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身自 转,自转和公转形成了地球的昼 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理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
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 等,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 地理环境。
人文环境要素
包括人口、城市、交通、文化和经济 等,这些要素反映了人类对地理环境 的适应和改造。
地理信息系统
学会反思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分配好每天的学习时间 和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做题可以加深对知 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
解题能力。
对于做错的题目,要认 真分析原因,找出自己 的不足之处,及时纠正。
定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 况,总结经验教训,不 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资源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一本以地理知识为主要内 容的科普杂志,内容丰富、 图文并茂,适合高中生阅 读。
分析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地 理环境和社会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
地理研究与论文写作
选择研究主题
指导学生选择具有研究价值的 地理主题,如气候变化、环境 保护等。
进行研究
指导学生进行文献综述、实地 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工作。
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5篇
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5篇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地理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1【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教学手段】土壤标本【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3.人类活动的影响【设计思想】由于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认识,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知识,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观察,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7篇
高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7篇教学设计是为课堂教学提质服务的,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阅读!高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重难点: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导入:(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广东的气候有什么特点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
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生: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学生分析讨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地理高一知识点第一课
地理高一知识点第一课【地理高一知识点第一课】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探索地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作为地理教学的第一课,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探索地理学的基础知识。
一、地理学的定义和分类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地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
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大的学科领域。
自然地理学主要关注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陆地、海洋和大气等,而人文地理学则更加注重人类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地理学的重要性地理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从而提供保护地球和人类生存的重要依据。
其次,地理学可以揭示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分布情况,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指导。
此外,地理学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三、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索地球的各种现象。
其中,实地观察是地理学研究的基础,通过亲身走访和观察,我们可以对地球的地貌、气候和生态系统等进行深入了解。
此外,地理学还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对大范围地区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从而得出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结论。
四、地理学的主要内容地理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地球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地球的位置和运动等。
在地球的自然环境方面,地理学关注地球的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系统、生态系统等。
在人类活动方面,地理学研究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文化地理等。
此外,地理学还探索地球的位置和运动,如地球的地理坐标、地震活动、板块构造等。
五、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地理学和其他学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和互相交叉影响。
地理学与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学科有着紧密的关系,可以借助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来解释地理现象。
同时,地理学也与历史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学科相结合,共同研究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高一地理工作计划12篇
高一地理工作计划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地理工作计划12篇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也是应用写作的一个重头戏。
2024年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教学计划6篇
2024年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教学计划6篇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教学计划篇1一、本学期高一地理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严格遵守新课改的思想,在教学中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在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确保高中教育的'稳步前进。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必修一整本书和必修二的部分内容,为下学期的会考奠定基础。
必修一中涉及自然地理知识,所以有几节课特别难,比如:第一章中第三节,第二章中的第二、三、四节,这几节是必修一的重中之重,也是会考中经常考到的内容,因此对于这几章,我打算放慢速度,尽可能的让学生更加容易的掌握。
本学期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要积极辅导,及时进行单元测验,对试卷进行分析,使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高一(1)到(5)5个班级,其中(1)班是普高班,面临会考压力,而其他4个班是综重班,不需要会考,所以我在讲课时,对1班大力强调会考,并且加大练习程度。
高一年级每个班近五六十个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上一定要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巩固和提高。
针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又要进行一定的较难的作业布置和试卷布置,针对学情和特点,略讲某些章节,教学中一定要重点特出,详略得当,并以基础知识为主。
三、教学策略和措施: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在不离开教材的原则下,可以参考其他教科书,对比他们的不同之处,寻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在上课之前,应与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讨论是否行得通。
2、多听课。
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于积累经验,不在与教学时间的长短。
应该尽量多听课,听课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进行评课。
听完课后写听课心得,那些地方是自己不具备的。
务求每听一节课都要有所收获。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教学计划篇2一、指导思想按照学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开展工作。
二、奋斗目标做好学生初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衔接工作,扎实完成高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为高中毕业会考打好坚实的基础。
高中地理教案(优秀7篇)
高中地理教案(优秀7篇)高中地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述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
2.绘制褶皱构造的示意图,判断褶皱的基本类型。
3.描述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4.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初步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探究: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和“板块学说”教学,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山地形成的学习,树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山地的类型的判断。
2.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大力量,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以山岳为例来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和影响。
一、山地的形成与分类【导学与自主探究】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P73页内容,结合学案分析思考下列问题(一)山地与陆地的关系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陆地的骨架。
山的形成和发展与内力有关。
(二)山地的分类: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二、褶皱的形成和基本形式【互动讨论】请观察褶皱形成中岩层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几种类型?【总结分析】(一)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二)褶皱的基本单位──褶曲岩层向上拱起部分称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部分称为向斜。
高中地理教案范文3篇
高中地理教案范文3篇高中地理教案范文篇1【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教材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RS、GPS、GI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已成为趋势,也给地理学科发展带来了一次好的机遇,同时也是高考的必考点,因此应该高度重视该节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对比方法。
2、尝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新课引入)在区域的研究中不仅有定性的研究方法,还有定量的研究方法,其中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知识及其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板书】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3.应用——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掌握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资料,以便更好地诠释地球的宇宙环境。
2. 制作教学PPT,设计教室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探究。
3.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的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环境的基本观点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宇宙环境的整体认识。
教学过程如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并提出问题:“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宇宙环境对地球有哪些影响?”2. 讲授新课:(1) 地球的外部圈层:介绍地球的各个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互相作用。
(2) 恒星世界:介绍太阳系的基本观点和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以及行星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
(3) 月球环境:介绍月球的基本特征和月相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4) 地球的内部结构: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3. 教室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宇宙环境。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等方式,了解更多关于宇宙环境的知识。
4. 教室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宇宙环境对地球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更好地利用宇宙环境为人类效劳。
怎样学习高中地理
怎样学习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何有效地学习高中地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是每个学生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学习高中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地理是一门需要理解和记忆大量地理概念和知识的学科,因此要养成每天坚持学习地理的习惯,保持持续的学习状态。
可以通过每天定时复习地理知识,做地理练习题,提高自己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其次,要注重课堂学习和课外拓展。
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及时解决自己的疑惑。
同时,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地理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可以通过阅读地理相关的书籍、杂志和网站,了解最新的地理知识和研究成果,拓宽自己的地理视野。
另外,要注重实践和体验。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参加地理实践活动,去实地考察地理景观和地貌,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最后,要注重总结和反思。
学习高中地理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要及时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不足,反思自己的学习方
法和策略,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总之,学习高中地理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和提高的
过程。
只有通过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和不断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
地理知识水平和学习成绩,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高中地理,取得优异
的成绩。
高一地理教学目标及计划范本十篇
高一地理教学目标及计划范本十篇新的学期,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定如下计划:一、教学基本情况本学期高一学习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按课标要求,学校每周安排二课时,内容多时间紧,高质高效完成任务成为一大难题。
现在把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作如下设计:二、学科教学具体措施1、从开学初起,加紧新课程理念培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思想、改进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投入新学期教学。
学期初根据教研组计划安排,制定统一标准,落实三步六段教学法,每位任教者都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并逐一落实到教学之中。
2、继续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
本学期开学后,每星期日晚集中全备课组成员,对学案初稿进行严格审定,由主备老师对教材和教案主讲,大家集体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每周再增加一次集体讨论的机会,保证每一节课都形成贴近课标、符合新理念的统一学案和教案。
同时积极提倡二次备课,全组统一进度,统一作业,把准教学基点,发挥个体特长,运用集体智慧,达到最佳效果。
3、坚持采用学案制度,要求每一份学案均能包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延伸学习的基本内容,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反映能力的提高,既要有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又能体现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每份学案均围绕下列几部分编写:课标内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知识整合、互动探究、同步检测等,不求全但求精,凡编写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做到详实、有可操作性。
一节课一份预习案一份导学案,分课时备课。
4、要坚持教学的“五认真”,扣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
做好辅导工作。
5、作业安排是每份学案中的巩固案,请主讲老师编写。
同步检测当堂反馈,认真讲评。
课外作业是完成预习案,及时复习上节所学内容,学习组长负责检查督促。
6、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同组成员坚持每周每人互听不少于一节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上好高中第一堂地理课
摘要:高中第一堂地理课,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第一堂地理课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的基础课,也是促使学生主动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开篇课。
无疑,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字:地理学
这里讲的“第一课”,也可以称之为“地理推销课”,是高中的第一节地理课,是开宗明义的第一课,意义重大。
他将为整个地理课程学习起到“鸣锣开道”的作用。
教师要如同演员“亮相”一样,能否一下镇住“台脚”,抓住观众,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热情和欲望,以及今后地理课的教学质量。
格累哥利·那齐恩曾经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一切生物中最复杂和最神秘的。
”那么,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上好高中第一堂地理课呢?我提出自己的几点意见:
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当今社会,地理学为人类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地理科普工作却落后于时代的步伐,社会上存在的着轻视地理的现象,这甚至影响到了中学地理的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把地理定位为“副科”,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意向不浓。
因此,高中第一堂地理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打好“广告”,吸引学生对地理的关注,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从而为学生以后主动学习地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我在第一节课的导入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小品是大家非常喜欢的文艺节目。
请同学们猜猜看,他是谁?(漫画:“小沈阳”“赵本山”)。
在小品“不差钱”中有一段经典的对白(插播视频,改编对联):
上联:人一生最痛苦的事情是没学好地理;
下联:人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是地理没学好(学生对接,提升参与热情);
横批:学习我们高中的地理(课题)。
二、结合实际生活,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互相关系的科学,在现代科
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仅灌输地理常识,重视“地”,而轻视“理”。
当然,这也与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在高中阶段,学生不仅要学习地理知识,还要掌握地理技能,拥有地理素质。
因此,高中第一堂地理课,在结合实际生活的情况下,要注重地理的科学性。
例如,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已经司空见惯了。
但是选择不的旅游景点,会有不同的收获,在出门前要准备的东西也不一样,如果冬天去海南旅游,就要带好夏天的衣服,如果去东北看冰雕得做好多穿衣服的准备。
同时我还举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比如在我们湘潭如果购买底层的房子,怎样买到冬天也有阳光的底层房子。
三、树立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
经笔者调查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地理课枯燥无味、内容深奥、理解困难……大多数地理教师反映学生学习地理缺乏信心,而且地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普遍平淡。
当然,一方面原因是地理课时少,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
但是我们要认真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应该是无止境的,不同的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也是热点。
研究高中地理教材,挖掘情感教育材料,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因此,高中第一堂地理课,要恰当地进行情感引导,促使学生树立学习地理的信心。
例如我在上第一节课时,把地理和其他科目联系在一起,比如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就与化学中的溶蚀有关,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比在远日点快,就运用物理中的开普勒第三定律解释,历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德英战场中,德国屡战屡胜就是利用了洋流中的密度流等这些例子可以激发不同同学对地理的兴趣。
四、改变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动起来”
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师讲生受”,非常强调知识的灌输,应付的是考试。
这样的学习方式过分注重记忆,被动模仿倾向严重,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落后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研究式学习、交互式学习等多元化学习方式。
因此,高中第一堂地理课,要对学生进行新的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地改变传统
的学习方式,进行多元化学习。
课堂上我是这样说的,在我的课堂上你是自由的,你可以大声讲话,但不可以小声讲话,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开拓学生的思维。
“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
我们要在内涵上凸显“生活、有用、发展”的核心理念;又要在方法是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还要在形式上多样化、娱乐化。
比如在在第一节课,我设置了8个活动:事实说话(印度洋海啸中英国小女孩救人感人故事);说感受—体验地理;看热点—联系地理;吟诗句—品味地理;听歌曲—欣赏地理;本土地理;读名著—理解地理;猜谜语。
五、强调地图的作用和意义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它可以使抽象的语言形象化,能够以多种方式表达现实世界。
高中生喜欢地图,喜欢从地图中去寻找那些有趣的事物和吸引他们的地方。
如何把握好学生的地图兴致,用好地图,促进学习,是地理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因此,高中第一堂地理课,师生应共同“赏图”,学会读图,能够用图,为以后的地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心胸也会变得博大起来,同时也才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比如在第一节课中,我在黑板上就画了世界、中国、湖南以及湘潭的的轮廓图,激起学生对画地图的兴趣。
总之,万事开头难,希望各位老师共同努力,开头好、上好课,全面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