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5-1第一节植被+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植被

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1.了解植被的含义、分类及与环境间的关系。2.了解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的特点及其分布。

一、植被与环境

1.概念:在地球表面,除了极端干旱、寒冷的地方,几乎都有植物生长。数量不等的不同种的植物,共同生长在一定的地方。我们把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类型: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叫作天然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叫作人工植被。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二、森林

1.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终年高温,降雨丰沛,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2.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这里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与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没有板根和茎花现象。

3.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也称夏绿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这里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这里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发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细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三、草原与荒漠

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可以通过观察植被特点,区分草原与荒漠,认识它们的环境特征。

1.热带草原: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这里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为4~6个月,降水稀少,草类枯黄。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2.温带草原: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

带草原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3.荒漠植被:从热带至温带,气候干旱地区的植被可统称为荒漠植被。荒漠植被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如迎来合适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如智利沙漠中的雨后花海。

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会呈现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答案]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的水热条件。

2.南半球为何缺少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南纬60°附近几乎全部是海洋,因而缺少亚寒带针叶林。

探究点一植被与环境

[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它们在个体形态、生理机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别。水生植物莲和旱生植物骆驼刺的个体形态,因水分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问题]这体现了植物与其生长环境的什么关系?

[提示]植物个体对环境的适应

1.影响植物分布的因素

生物在生活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并受到环境的制约,因此,环境影响着生物的分布。气候是影响陆地上生物分布,特别是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气候决定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条件。

(1)光照是绿色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①喜光植物: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占据密林的中上层。

②喜阴植物:分布在背阳、隐蔽的地方,或生长在密林的底层。

西双版纳地区有人工多层经济林。

(2)热量和水分条件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明显。

①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2.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由于植物生长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大,而且能产生某些适应性现象与其生长的环境保持统一,因此植物对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1)植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如旗形树冠指示风向,华北“枣发芽,种棉花”等。

(2)植物对干旱地区寻找水源的指示作用。

(3)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如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的指示植物——矮牵牛。

3.生物作用于环境的主要表现形式

(1)改变原始大气成分

地球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而不是氮和氧。现今地球大气的成分,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一般认为,大气中的氧主要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果;大气中的氮,一部分是由于细菌分解各种氮化合物而被释放出来的。

(2)改变水的化学成分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受有机体的生命活动所制约。有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从水里吸收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而释放另一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例如,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残体,把二氧化碳、重碳酸盐、铝、镁、磷、硫和腐殖质送到水中,同时从水中攫取游离氧。

(3)加快岩石风化,促成土壤形成

沉积岩都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并且有一部分是由生物残骸堆积形成的有机岩,如石灰岩、煤、石油等。生物的出现,不仅加快了岩石的风化,还促成了土壤的形成,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例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内的7个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分子式或化学元素符号。

(2)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①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周围环境中的________合成________,同时把________能转变为________能,贮藏在有机体中。②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从空气中吸收________,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合成有机物,同时放出________。③植物的产物又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食物来源;被食物有机体吸收的________,在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又以________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的环境中去。④概括地说,生物出现后,不仅使自然界中的________的原有迁移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也改造了________圈、________圈和________圈。

[审题指导]此题渗透了地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在分析回答时,要着重掌握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对其形成过程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答案](1)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分别为CO2O2O2CO2N2H2O N(P或K 也可)

(2)①无机物有机物太阳化学②二氧化碳水、氮和其它化学元素氧气③动物微生物化学元素无机物④化学元素大气水岩石

(1)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2)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3)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探究点一气候与植被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