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史记》人物刻画艺术
![《史记》人物刻画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99b8342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9.png)
《史记》人物刻画艺术一、《史记》人物形象的特征:从司马迁开始,采取以写人物为中心即用记录人物一生事迹的办法来反映历史,这样就更能充分、更集中地刻画人物性格,并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命运。
这就使《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具有浓重的文学特征。
1、历史人物形象化:《史记》写人物不是一般地、概括地叙述,而是通过对人物生活经历的具体描绘,即通过人物的言行,通过人物活动场面的具体描写,来再现历史人物的生动面貌,这种对历史人物具体、形象地描写,增强了其文学色彩。
《鸿门宴》通过紧张、复杂的情节描写,揭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先看项羽,当曹无伤派人将刘邦“欲王关中”的野心告诉给项羽时,项羽大怒,准备“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可是在鸿门宴上,刘邦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席温顺言语对项羽讲过之后,他不但不杀刘邦,而且竟然说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天真、幼稚、轻信,缺乏最起码的政治斗争的意识,是个莽撞汉。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张良将刘邦的卫士樊哙叫进来,进来后“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这种剑拔弩张的情势,项羽丝毫没有看出来,反而称赞樊哙是个壮士,并赐给酒食。
樊哙又将一番巧言动听的话说给项羽,项羽则“未有以应”。
曰“坐”。
可以看出在刘邦、樊哙的巧言愚弄下,竟然感到惭愧和内疚的情态。
再看刘邦,当得知项羽要来攻打时,虚心听取了张良的建议,想利用项伯度过难关。
刘邦问张良何以与项伯有故,了解关系的深浅,考虑是否靠得住。
接着又问项伯的年纪,想出一套逢迎项伯的办法。
精细老练、会拉拢人、会利用人,表现出刘邦机智权变的性格。
刘邦鸿门宴脱险后,立即诛杀了内部的叛徒曹无伤;可是,项羽对项伯的通风报信、吃里爬外的做法不闻不问,表明两个人政治警觉的差异。
通过这个戏剧性的情节,成功地展示了项羽和刘邦两个历史人物的个性:一个豪爽、无谋和轻敌;一个机智、老练和精细。
2、人物形象个性化:作者根据他对某一历史人物的主要思想、主要贡献的认识而对历史材料进行精心地取舍,把能够表现人物主要特征的事件加以详细地记述和描写,把不能表现主要特征的事件加以摒弃或简单带过,这样就使得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突出出来,而且一般都能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史记》写人的特点
![《史记》写人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d4c8ce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1.png)
《史记》写人的特点一.全面性首先是指史记所写的人物面广,全方面反映生活,《左传》《国策》记人侧重政治、军事、外交人物,不重在下层,而《史记》记载方方面面的人物,描绘了一个生动的世界,上至帝王将相、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下至学者、贫民、商人、妇女、游侠、医生倡优,还有农民起义的领袖。
其次是记叙评价人物较为全面、公允,例如《李将军列传》《酷吏列传》。
司马迁蹲过监狱,受过宫刑,他对于封建社会的酷吏严法是深有体味,且深恶痛绝之的。
在《酷吏列传》中,司马迁一口气写了十个酷吏,充分揭露了他们严刑峻法,好杀伐不爱人的罪恶,以及不依律令而专门看着皇帝眼色行事的做法,但是,司马迁尽管对酷吏恨之入骨,可是在文章中,仍然肯定酷吏在“方略教导,禁奸止邪”方面的作用和一些酷吏廉而不贪的品格。
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司马迁能够突破感情的浪潮,实事求是地写出历史人物的正反两面,是极不简单的。
一部《史记》,记录了四千多个人物,其中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有一百多人。
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往往代表了社会上的某一类人,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有的达到了一定的典型化的程度。
如杜周、张汤是酷吏的典型;郭解、朱家是游侠的典型; 聂政、荆轲是刺客的典型;邓通、李延年是佞幸的典型;淳于髡、优孟是滑稽家的典型;石奋是恭敬小心的官僚典型;叔孙通、公孙弘是阿谀逢迎的典型;张释之、汲黯是刚直官僚的典型;廉颇、韩信是良将的典型;樊哙是勇猛的典型;张良是权谋的典型。
此外如项羽的直率、豪爽,刘邦的狡诈、无赖,吕后的嫉妒、残忍,屈原的耿介孤高,勾践的卧薪尝胆,伍子胥的忍辱报仇,范蠡的功成身退,魏公子的礼贤下士,鲁仲连的见义勇为,李斯的自私自利,等等,也都是很典型的。
另外,司马迁在塑造了许多某一方面的典型人物的同时,还注意写出同类人物的差异之处, 而且写谁像谁,没有重复,不见雷同,都是独具风采的“这一个”;如同为帝王,汉高祖的无赖,汉惠帝的软弱,汉文帝的仁厚,汉景帝的刻薄,汉武帝的多欲,写得各有各的特点;同为谋臣,范增性情暴躁,事不成则好怒,而张良则沉着镇定,虽临大事,却不慌不忙,从容定计,司马迁把两人的面目写得各异。
《史记》人物的心理描写艺术
![《史记》人物的心理描写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d8fca90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4.png)
《史记》人物的心理描写艺术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可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为传记文学名著,《史记》记录了四千多个人物,其中给人深刻印象的有一百多人,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往往代表了社会上的某一类人,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有的达到了一定的典型化的程度。
《史记》之所以成功地描写了众多的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司马迁善于观察人、研究人、揣摩人的内心情感,而且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把人物的内心世界精微细致地刻画出来。
对于《史记》人物的心理描写艺术,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第一,通过个性的人物语言来描写人物心理,是《史记》人物心理描写艺术的一个方面。
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流露,极易展示人物的心理。
司马迁能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让人物在对话中显现特定环境下的某种心理状态和内在的思想感情。
如:陈胜、项羽、刘邦是秦汉之际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都有过取得天下统治权的表示。
《史记》中三人的性格不同,语言不同,展示各人的心理也不相同。
陈胜是:“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是佣耕出身,有强烈的反抗天命,反对封建皇权的农民起义英雄渴望掌握自己的命运,渴望建功立业的心理表露。
同是见到秦始皇,项羽的话是“彼可取而代之”。
这是勇猛盖世,才气过人,同秦有着深仇大恨的贵公子的口吻。
其雄心万夫、目空一切的心理,粗率坦荡毫不掩饰的性格,都昭然若揭。
刘邦的话是“大丈夫当乃如此”,这是一位既自命不凡又穷困潦倒的泗水亭长的表白,其老于世故,企求显达的心理状态亦刻画得惟妙惟肖。
第二,通过内心独白来描写心理。
内心独白是人物心声最真实的记录,易于酣畅淋漓地表现人物不便告人的隐衷,它发自人物的内心深处,能够使人物的内心活动得以自然流露。
司马迁出色地利用他那擅长的抒情文笔,披露人物的心理,因而内心独白显现出真挚浓郁的抒情性。
这种真实而深刻的心理描写在《李斯列传》中表现得尤为集中明显。
论司马迁《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
![论司马迁《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9f44908c7cd184254b3535d3.png)
论司马迁《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论文摘要: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不但是我国史坛上罕见的鸿篇巨制,同时更是我国古代文学中难得的绚烂瑰宝。
《史记》开创了我国人物传记文学的先河,第一次以人物为中心,记载人的历史活动。
《史记》以人为本,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鲜明三大特点。
它以大量的个人传记组成一部宏伟的历史,其中流传悠久、脍灸人口的人物形象,诸如项羽、刘邦、张良、韩信、荆轲等等,就有近百个。
这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是整部《史记》文学价值的生要组成部分。
因此,研究古代文学、研究《史记》,其人物传记是必须研究的内容。
鉴于《史记》人物传记的重要性,本文试结合具体篇目、具体实例,来粗略地论述一下司马迁《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文学价值传记人物塑造《史记》既是历史著作,又是文学著作,达到了历史和文学的高度统一。
司马迁以严谨的态度,真实记载了历史上曾有之人,实有之事,但又并不满足于冷漠介绍和平淡叙述。
他积极地调动一切手法,对各种历史人物进行生动,具体地描写,从而使著作中诸多形象富有立体感、血肉丰满、神态各异、呼之欲出,构成了一个令人顾而忘返的神奇画廊。
纵观司马迁从物传记,大体有以下五点艺术成就:第一,善于选取然典型事件来反映人物性格的主导方面。
《史记》作为史学著作,当然不能像文学创作那样去虚构和夸张。
它要受历史事实的限制,要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去表现它、反映它,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历史著作是过去时代一切史事记帐簿,历史人物的履历表。
它可在材料的取舍上进行认真仔细地选择。
司马迁写作人物正是如此,他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典型化的方法,抛弃那些历史人物生活中某些次要的非本质的东西,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和思想襟怀的材料,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将他们生动地再现出来。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写蔺相如大智大勇、先公后私的高贵品质,作者选择了“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三个典型事例。
《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资料讲解
![《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资料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3fc7c3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3.png)
《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资料讲解《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的代表作之一,是司马迁所著,主要记录了中国历史从夏到汉朝的篇章,包括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记载的著作,更是一部有着丰富的写人艺术特点的文学作品。
下面将会就《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进行详细的资料讲解。
一、塑造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史记》以史为骨,以人为肉,将历史事件与人物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言辞风采等,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栩栩如画。
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项羽,不仅仅是一位英雄豪杰,还刻画了他的演说风采、狂妄自大的性格,使读者对项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以事论人,以人论事《史记》注重通过人物的言行来推动历史的发展,以另类的方式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通过人物的对话、行动和决策,反映了历史背景下人的意识、动机、选择和行动,揭示了历史的深层内涵。
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以刘邦的形象来论述他当初的策略和决断,以及他的领导风范,间接凸显了刘邦成功的原因和伟大的领袖才能。
三、善于对比和矛盾《史记》将不同人物或不同时期的对比和矛盾巧妙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人物形象的鲜明性更加突出,故事情节更加紧凑。
通过对比和矛盾的安排,使读者在阅读中更易于理解,也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史记》中将刘邦与项羽的形象进行对比,突出了他们的个性和命运之间的差别。
四、审时度势的叙述手法《史记》在叙述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时,善于把握时代的脉络和人物的特点,以及事件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巧妙的叙述手法,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人物的作用。
例如,《史记》在叙述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时,都注重表达出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
综上所述,《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主要包括:塑造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以事论人,以人论事,善于对比和矛盾,以及审时度势的叙述手法。
这些特点使得《史记》成为一部独具风格和魅力的文学作品。
《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0afb92d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6.png)
《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也是十分出色的。
首先,《史记》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比喻的形式描绘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描写孔子时,作者将他比作“温润如玉”,表达出他温柔和蔼的性格。
又如,描写刘邦时,作者将他比作“虎狼之师”,表达出他勇猛和坚强的性格。
其次,《史记》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对比的形式描绘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描写晋文公时,作者将他与其他人相比,表达出他的谦虚、温和、慷慨的性格。
又如,描写楚王时,作者将他与其他人相比,表达出他的高傲、蛮横、残暴的性格。
再次,《史记》采用了“抒情”的手法,以抒情的形式描绘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描写屈原时,作者用抒情的语言描绘出他的忠贞、悲壮、英勇的性格。
又如,描写项羽时,作者用抒情的语言描绘出他的骄傲、豪爽、英勇的性格。
总之,《史记》采用了“比喻”、“对比”、“抒情”等多种艺术手法,准确而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史记文学短评
![史记文学短评](https://img.taocdn.com/s3/m/b9996ee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6.png)
《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中国历史的第一部百科全书”。
以下是对《史记》的文学短评:
1.精妙独特:《史记》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风格,呈现出精妙绝伦的文学艺术。
作者司马迁以严谨的态度和敏锐的洞察力,通过纪传体的史料整理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历史人物的形象,以及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2.情感沉浸:《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感人肺腑的文学作品。
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情感经历和内心世界,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情感沉浸。
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忠诚与背叛、奋发与懈怠,使历史不再是冰冷的记载,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动形象。
3.神采飞扬:《史记》在描写历史事件和人物时,语言生动、形象丰富,给人以神采飞扬之感。
作者运用富于想象力的比喻、形容和修辞手法,赋予了历史人物和事件更加鲜活的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历史之中。
4.叙事独特:《史记》采用纪传体的写作方式,既记述了历史事件的经过,又详细描绘了英雄人物的性格和行为。
这种叙事方式独特鲜明,使得历史变得具有故事性和戏剧性,更加引人入胜。
5.影响深远:《史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影响了后世许多文学创作,成为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基石。
它不仅对于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综上所述,《史记》以其精妙独特的叙事方式、情感沉浸的文学艺术、神采飞扬的描写特点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一座不可磨灭的里程碑。
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
![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003ea77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4.png)
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摘要:一、史记的地位和影响二、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1.精巧的剪裁和安排2.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3.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4.细节描写刻划人物性格5.互见法描写人物形象6.外貌、神情描写揭示人物性格7.通过对话和富有个性的语言描写人物正文:《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史书,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它以纪传体的形式,记载了上至黄帝、尧舜,下至汉武帝的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等多个领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史记》的写人艺术堪称一绝,它通过丰富多样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
首先,史记在写人时,精巧地进行了剪裁和安排。
作者司马迁在撰写人物传记时,会选择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来突出表现,而其他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种方法被称为互见法。
这样的安排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其次,史记善于运用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性格。
在《史记》中,有许多紧张的斗争场面,人物在这些冲突中展示各自的形象,表现各自的性格特征。
例如,史记中描述刘邦与项羽的斗争,通过二者的对比,刻画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此外,史记在刻画人物性格时,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进行。
通过许多紧张的斗争场面,把人物推到矛盾冲突的尖端,让人物在矛盾冲突中展示各自的形象,表现各自的性格特征。
同时,史记还善于用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性格,经过作者选择提炼的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体现人物风神和个性。
史记还采用了互见法来描写人物形象,全面展示性格特征。
通过外貌、神情描写,使人物形象具有可视性;通过对话和富有个性的语言揭示人物性格。
这些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得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史记》的艺术特色
![《史记》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1944e97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6.png)
《史记》的艺术特色
一、人物刻画
1. 个性鲜明
- 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顾全大局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事件得以展现。
他面对强秦,毫不畏惧,凭借智慧和勇气保住和氏璧,在渑池之会上又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而廉颇的知错能改也通过他负荆请罪的情节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 多面性描写
-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
像刘邦,他既有豁达大度、善于用人的一面,如他能够任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才成就帝业;同时也有狡诈、无赖的一面,在彭城之战失败后,为了逃命,他甚至将自己的儿女推下车。
这种多面性的描写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3. 人物互衬
二、叙事艺术
1. 结构宏大且条理清晰
2. 情节曲折生动
3. 详略得当
三、语言特色
1. 简洁生动
2. 富有文采
3. 雅俗共赏。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d0af78d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f.png)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
《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人物描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特色。
以下是对《史记》人物描写的几点论述:
一、人物形象鲜明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等方面的描写,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例如,项羽的英勇善战、刘邦的机智多谋、韩信的忍辱负重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
《史记》中的人物性格各异,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
例如,勾践的卧薪尝胆、吕后的残忍无情等,都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三、注重人物命运的描写
《史记》中的人物命运各异,作者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
例如,韩信的命运多舛、项羽的英雄末路等,都让读者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无情。
四、注重人物形象的对比和衬托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往往通过对比和衬托来展现其个性特点。
例如,项羽和刘邦的对比,展现了两位英雄的不同性格和命运;吕后和戚夫人的对比,展现了两位女性在政治斗争中的不同表现。
这些对比和衬托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总之,《史记》的人物描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
同时,《史记》的人物描写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历史人物的重要途径,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例谈《史记》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
![例谈《史记》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aac0f83f33d4b14e84246830.png)
历史人物形象的画廊——例谈《史记》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不仅记载了王侯将相,也将许多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揽入其中,诸如刺客、游侠、商人等;司马迁笔下的人物姿态万千,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即使同一类人物,形态也绝不雷同;善于抓住人物基本特征、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方面,进行恰如其分地雕刻。
一言以蔽之,《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数量众多、类型各异、个性鲜明三大特点。
笔者结合其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刻画,简要地谈谈《史记》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
一、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把人物放在矛盾斗争的激流之中,最能展现其精神世界和个性特征,从而塑造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
例如《鸿门宴》是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是漫长“楚汉相争”的序幕,自始自终都充满着矛盾。
宴会开始黑云压城、危机四伏,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是矛盾斗争的酝酿开端与上升阶段。
项王听到曹无伤的告密,顿时火冒三丈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后又听项伯进言沛公乃有功之人,击之不义,于是放弃了攻打刘邦的良机。
由此,不难看出项羽刚愎自用,轻信且又不善用人。
而刘邦能屈能伸,极善用人;宴中项庄意在沛公的剑舞,樊哙的突然闯入,双方一度剑拔弩张,让人倒吸了口凉气,把紧张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默不应”,足见项羽自矜功伐,优柔寡断而坐失良机;宴后尴尬的收场,可以看出项王缺乏清醒的头脑,没有长远的眼光,听不进诤言。
而刘邦能够从谏如流,机智果敢,相机而动。
司马迁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将人物放置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栩栩如生展现了项羽和刘邦的不同个性。
二、在充分的对比映衬中凸显人物对比映衬法是通过两个人物之间的相互对照、比较,来衬托其中一个人物的表现方法。
司马迁在《史记》中刻画人物时,经常借其中一个人物来强调他所要凸显的中心人物。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5b15fc491711cc7931b71631.png)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文/魏娜
摘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对《史记》的中肯评价,它道出了《史记》
情节进行细致入微地描述,从而把信陵君“仁而下士”和侯生傲岸的性格鲜明突出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正面描写信陵君和侯生的言行、神情之外,还描写了其他人对这件
事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信陵君礼贤下士的性格。
三、通过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史记》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如,在《鸿门宴》中,作者写范增命项庄
舞剑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在支配别人时,故称:“若属”,等到他在项王面前发脾气:“吾属今为之虏也,”这时脱口而出,自己也不能置之不理,则称“吾属”。
写范增,则使用很爽直而坚决的口吻:“此道矣臣请人与之同命!”写到张良的口吻,则表现为缓和。
写刘邦对于自己的谋臣张良,也运用了笼络的手腕,在鸿门宴前称张良为“君”,“孰与君少长”?而在鸿门宴脱逃时,情势紧急,则对张良称“公”,“公为我献之”。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这些都可以看
---文章来源网络。
《史记》的艺术特点
![《史记》的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ca91faba8114431b80dd852.png)
Q:结合作品分析(叙事艺术和人物描写)(《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史记》是一部通史,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开创了记传文学。
因此,《史记》的崇高地位不仅是在史学界,它还在文学界上享有盛名。
史记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三方面,它的叙事艺术,人物刻画及整体风格特征。
第一,《史记》的叙事艺术。
(创纪传体的叙事结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是它的独特叙事艺术,传主非常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因而他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另外,《史记》的章法、句式、用词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别出心裁,不循常规,摇曳回荡,跌宕有致,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神奇的效果。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本文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第二,人物描写的艺术手法(“互见法” 矛盾细节神情对话)在《史记》当中,司马迁就是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特写结合起来,即“互见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的,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
例如,《项羽本纪》中“巨鹿之战”部分以极为精彩而有气势的情节与文字,生动展示出项羽勇猛善战,所向披靡的将帅神威;“垓下之战”则通过帐中别姬、东城快战、乌江拒渡、“为德”自刎等情节,描绘出项羽性格的多个侧面:或英雄气短,慷慨悲歌;或愤懑不平,决死快战;或叱咤阵前,神威不减;或兵败自刎,坦荡磊落。
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刻画了一个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烦的英雄人物的形象---李广。
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
![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3f609b6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14.png)
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纪传体通史。
它由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共分为十二卷,记载了从上古到西汉初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史记的叙事艺术独特,具有鲜明的特点。
史记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史记运用了纪传体的形式,将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详细的记述和评价。
司马迁以他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来评价历史人物,使得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记载的书籍,更是一部具有思想性和文学性的作品。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言行举止以及才德品行都得到了深入的描绘。
史记的叙事风格简练明快,用词精准,语言生动。
司马迁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通过描绘细节和情景,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事件的发生。
例如,在史记中描述项羽的形象时,司马迁写道:“项籍脸长而白,髯髯然,目若朗星,姿貌雄伟。
”这样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形象地想象出项羽的英武形象。
史记还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得叙事更加生动有趣。
在史记中,司马迁经常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来凸显人物的特点和历史的变迁。
例如,在史记中对比了商汤和周武王的治国策略,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时期的差异和变化。
史记的叙事艺术还体现在对历史事件的安排和组织上。
司马迁在史记中按照时间顺序和主题将历史事件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和分章。
他将历史事件进行了分类和归纳,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规律。
同时,史记还采用了多种叙事手法,如事实叙述、引用文献、演讲对话等,使得整个史书的结构更加丰富多样。
史记的叙事艺术在中国古代历史书籍中独树一帜,对后世的历史书写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成为了后世历史学家的写作范本,也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戏剧创作中。
史记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历史信息,成为了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书,并且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和文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史记作为中国古代史书的代表作,其叙事艺术独具特色。
通过纪传体的形式、简练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对比的手法以及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史记成功地将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评价,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人物的特点。
史记的艺术手法
![史记的艺术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7a602ce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9.png)
史记的艺术手法
《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长篇纪传体史书,它具有丰富的艺术手法,包括以下几点:
1. 纪传体叙事:《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即将历史上的个人传记和涉及整个国家历史的纪事并列叙述,使叙事更加生动有趣。
2. 重视情感描写:司马迁在《史记》中注重刻画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真实性。
3. 对比手法:充分利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意义。
例如,对比秦始皇和汉高祖刘邦的各自才能和得失,突现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4. 辞章之美:《史记》的文笔优美,辞章华丽。
运用了古人以辞章见才思的传统,来展示作者的才情和对历史事件的思考。
5. 叙事方法的灵活运用:司马迁在《史记》中采用了多种叙事方法,如铺陈、释义、评点等,以丰富叙事手法,使作品更富有层次感和魅力。
总之,《史记》的艺术手法独特多样,使得史书不仅仅成为史料的堆砌,而是具有文学性,并且富有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10e45a6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5.png)
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出色的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深受读者喜爱。
首先,史记刻画人物形象时,采用了模仿实例的方法,也就是把某个人物的行为、言论等比喻成典故中的实例来进行描写。
比如,《孙子兵法》中说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史记将其比作“虞卿之改功于昭阳,苏秦之修文于瞿塘”,以此来形象地展示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精神。
其次,史记对人物的刻画采取了“经世致用”的方式,即从某个人物的行为和言论中,反映出他们在某种情况下的态度和行为,从而使读者对人物有更深刻的了解。
比如,史记中记载的朱熹,他在学问上的用心勤奋,他在谈话中的实事求是,他在阐述文章时的深邃博大,描绘出了一副博学多闻、慎言勤政的形象。
最后,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还包括对人物形象的点睛之笔式的描写,即从中画出一副生动的人物形象,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
比如,朱熹的家世背景、教育经历、言行举止等,都在史记中有精彩的描述,而其中最终把朱熹塑造成一个谦虚温和、深谋远虑的学者形象的,则是史记中对朱熹的“自谦而勿夸”的评价。
史记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史记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ec7ce68a227916888586d73c.png)
《史记》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史记》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摘要】《史记》开创了史书纪传体的先河,以其在人物描写上所达到的水平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探讨了《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法,它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特写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它将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展现出各自鲜明的个性;它使用互见法,既使人物个性鲜明突出,又不损害其性格的完整性,也保持了历史的真实,不溢美,不隐恶;它运用比较法,在交错比照中展示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更显人物风姿;它“成一家之言”,对人物的看法不盲从不偏激,合理评价,客观中肯,在此基础上精心选择材料,选材为人物描写服务。
司马迁以锐利的眼光渊博的学识独到的笔法在书中描摹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史记》人物描写互见法一家之言《史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以完整的体例成为正史之祖,开创了史书纪传体的先河,并且以其在人物描写上所达到的水平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明确的表示了他写作《史记》的目的和要求——“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成一家之言”,自然不是否定前人的成就,而是继承优良传统并发扬光大,既有继承性,又有独创性。
司马迁创造了史书纪传体的新体例,在书中描绘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对后世产生了显着的影响。
一、注重语言,细节描写“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这是陆机在《文赋》里总结的写作经验。
传记文学中写人物的对话也是如此。
有时候,将最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对话,放在最紧要的地方,画龙点睛,整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就刻划出来了。
司马迁在人物对话的描写上也是颇具匠心的。
《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所讲的“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用人物自己的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也是作者司马迁提炼的,最能表现蔺相如思想境界的内在美的精粹语言,是蔺相如精神品质的升华,是他一切行为思想基础,是全篇中最关重要的一名话。
论《史记》的叙事艺术
![论《史记》的叙事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2ac0104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4.png)
论《史记》的叙事艺术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一直读着《史记》,但对其精神内核却知之甚少。
在当代社会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眼里,《史记》叙事艺术完全具备伟大的理论价值、高超的创作技巧和丰富的审美价值。
本文从叙事角度分析《史记》的叙事艺术。
《史记》叙事艺术的三大特征:一是将人物置于广阔社会背景下来塑造;二是将故事情节组织得曲折有致;三是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里主要讨论第一点。
一、故事情节选择的得当性。
《史记》中的许多故事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司马迁在进行素材收集时,注重故事的情节的起伏变化,描写的手法也十分多样,有些情节比较平淡,有些情节惊心动魄,有些情节荒诞不经,但每个故事总是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印象,让人拍案叫绝。
例如《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等。
故事的选择或离奇,或古怪,或夸张,都能吸引读者。
这就是它们的艺术魅力所在。
二、将故事情节组织得曲折有致。
《史记》对于情节的安排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顺叙。
即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又可以称为时间型结构。
例如《五帝本纪》、《秦始皇本纪》等。
二是倒叙。
即先写出人物的结局或遭遇,再追溯其起因或缘由,又可以称为情节型结构。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等。
三是插叙。
即在叙述事件过程中,插入另外一些与事件有关的人物或事件的记叙,又可以称为事件型结构。
例如《孔子世家》、《报任安书》等。
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的叙事结构外,还有一种称为补叙。
“非虚构”的叙事与“纪传体”结构相辅相成。
《史记》中所有重要人物,只要见诸正史者,皆是“实录”,没有杜撰。
他们大都是某个王朝真实历史的见证者,而他们的生平事迹,则基本上是采取“实录”的态度去记述的。
从司马迁的叙述中,不难看出他对当时的官僚制度和社会风气极端厌恶,他想通过这部书告诫后人,以期警醒后世,不要重蹈覆辙。
作者不断地发出这种自觉的反省和警示,于是他把那些政治性的事件融入一般的人事记述之中,并且把笔触伸向人类社会各个阶层,使《史记》中的人物成为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
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特色
![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97600b4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c.png)
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特色《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动传神的个性化语言《史记》中的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化,能够准确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例如,项羽的豪爽直率,刘邦的机智狡猾,樊哙的勇猛果敢,都在其个性化的语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种语言风格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也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2.精细入微的描绘方式《史记》在人物塑造上非常注重细节描绘,通过对人物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的细致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例如,对于韩信、管仲等人物的外貌特征,司马迁进行了精细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这些历史人物的形象。
3.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心理描写《史记》中的人物心理描写极为出色,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格和情感世界。
例如,对于刘邦在面临生死抉择时的矛盾心理,司马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
4.互见法的运用互见法是《史记》中一种重要的人物塑造方法,通过在不同篇章中呈现同一人物的不同方面,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具有层次感。
例如,对于项羽的描述,既在《项羽本纪》中展现了其英勇善战的一面,也在其他篇章中呈现了他的性格缺陷和悲剧结局,这种多角度的描写方式使得项羽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悲剧英雄。
5.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史记》在人物塑造上不仅注重叙事,还融入了大量的抒情元素,通过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人物形象更加感人。
例如,对于屈原、项羽等人物的描写,司马迁在叙述其生平事迹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感慨和评价,使得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情怀。
综上所述,《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通过生动传神的个性化语言、精细入微的描绘方式、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心理描写、互见法的运用以及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等多种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立体、丰满、具有深刻历史背景和人文内涵的人物形象。
《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
![《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d3e8e0d15abe23482f4d8e.png)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试结合作品分析《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
答:从文学的角度看,叙事艺术和写人的艺术是《史记》最值得重视的部分。
《史记》以记人为核心,把叙事和记人紧密结合在一起,相辅而相成。
先从总体上简要提示一下《史记》的传写人物的成就:①以独创的“互见法”记写人物的主要经历和重要特征。
这是《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
以写刘邦为例。
《高祖本纪》自然以写刘邦为主。
写其起义、战斗、开国的经历,写其知人善任,雄才大略,以及得天下后仁爱保民、稳固政权的政绩等等,显然都是正面的描写。
毕竟刘邦是本朝的开国帝王。
刘邦性格中狡诈、阴刻、残忍、无赖的一面,司马迁并不放过,只是另有安排。
在其他人物的传记如《项羽本纪》、《萧相国世家》、《淮阴侯列传》等中毫不客气地如实写来。
如在《项羽本纪》。
不仅通过范曾之口写刘邦“贪于财货,好美姬”,更着重写刘邦的无情和无赖:(楚军)围汉五三匝。
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
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
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 ”于是遂得脱。
……(楚汉在广武对峙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
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此外,《萧相国世家》还写了刘邦如何猜忌功臣,《淮阴侯列传》记叙他不断以阴谋手段削夺韩信兵权,以及诛杀功臣的阴刻残忍。
通过本传和其他人物传记的补充描叙,刘邦完整的经历及其多侧面的性格特征就充分表现出来。
《史记》“互见法”的使用,既让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既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历史,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它的文采历来 为我国文学界所称颂,它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司马迁像一个出 色的画家,以他那十分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 物画像;又像一位善于捕捉瞬间的雕塑家,以他那锋利的刻刀,为我们 塑造了一个个风采各异的雕像。在《史记》这座人物画廊里,我们不仅 可以看到历史上那些有作为的王侯将相的英姿,也可以看到妙计藏身的 士人食客、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为知己者死”的刺客、已诺必诚的 游侠、富比王侯的商人大贾,以及医卜、俳优等各种人物的风采,给人 以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司马迁创造性地把文、史熔铸于一炉,为 我们写下了一部形象的历史。所以,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班彪和班固曾指责司马迁说:“是非颇谬于圣 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 势力而羞贫贱.”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这恰恰是对他的作品的高度评价。 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古代浩瀚的史著中,《史记》拥有的读者量是首屈 一指的。
再次,《史记》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 侧显法。
《李将军列传》中,公孙昆邪声泪俱下地说:“李广 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足以说明李广“乃 难得之才将也”。又“广居右北军,匈奴闻之,号 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里,不敢入右北军”, 匈奴们超乎寻常的反应也足以看出李广的影响力, 他一定是一位英勇善战、战功显赫、名声威震的英 雄啦!而当李广自刎的那一刻,“广军士大夫一军 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 涕”,也足见李广他深受爱戴,品质高尚,而且深 得人心。
第七,刻画人物详略得当,效果颇佳。
其次,精彩的行为描写,以环境渲染 来衬托人物。
《项羽本纪》中,在鸿门宴的情节惊心动魄,先是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珏以示之”,接着是 “庄公舞剑,意在沛公”,情况紧急,樊哙“侧其 盾以撞”,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 上指,目眦尽裂”。。在这样的紧张气氛中,人物 之间矛盾却没有进一步显现,樊哙尽也从良而坐了。 这才使得沛公得以逃脱虎口,紧张的行动场面使得 人物的性格一一凸现。又《项羽本纪》中,“项王 瞠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虽有 些许的夸张,但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四面楚歌,刘 邦军霸天下,而项羽却仍有如此之能耐,足见他的 威性之大,神态可怕了。
第四,《史记》从整体上客观分析, 辩证地对待历史人物。
《史记》中的人物复杂繁多,但都描绘的很形象。司马迁对人物的刻画不是简单的扁平人物的描写,而 是多维透视,人物显出其饱满的性格特征。《史记》中包含了不同阶层的各色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 至市井细民,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应有尽有。司马迁阅历丰富,对各色人物的把握都恰如其分。《平 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与楚王商谈联合抗秦一事,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还没结果。毛遂进去,楚王 大声呵斥说:“胡不下!无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这真是符合楚王的身份啊!然而更精彩的还在 后面,毛遂按剑而前,说:“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 之命悬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合纵者为楚.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他言辞激烈,但符合 他的身份,一个赵国使臣,在楚君面前掌握了说话的主动,实属不易。他用的是激将法,但却极具说服 力,使两国很快就达成了联合抗秦的协定,他的爱国精神和卓越的才识令人佩服。 对待人物客观辩证,书中的人物,读者很难光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判断,也不像《水浒传》 中人物都能用一两个词概括出人物性格,每一个人仅凭他的外号便能知道得八九不离十。《史记》中的 人物不是简单的扁平人物描写,他往往突出人物的多维性。比如:在写到李将军时,我们的感觉是:天 下无双,英勇善战,箭法如神。但文中还有一个细节,当李广再次被召为右北平太守时,他“即请霸陵 尉与俱,至军而斩之”。这样,李广神圣的形象不免受损,原来李广的气度如此之小啊!但这不正是李 广吗?《项羽本纪》中体现的就更为明显了。《钜鹿之战》,项羽行事果断,当断即断,斩杀了宋义, 有勇有谋,出令军中,说:“宋义与齐谋反秦,楚王阴令羽诛之。”有军事指挥才能,他率领大军,破 釜沉舟,取得了钜鹿之战的胜利,堪称英雄。然而,在《鸿门宴》上,却暴露了他性格中致命的弱点: 优柔寡断。项羽是一个英雄,但他并不完美,《淮阴侯列传》中借韩信之口道出了项羽的为人:“项王 喑恶叱咤,千人皆废,……”对《史记》有了整体的印象后,你肯定不会再仅以“英雄”一词来对项羽 这一历史人物进行评价.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承认作品是宏观文本与微观文本的综合,水乳交融,我们应 该综合地来把握它.
关键词:
《史记》、司马迁、文学、白描、行为描写、 渲染、侧显法、辩证、抑扬法、互衬、详略 得当、互见法。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 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 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全书 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 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 者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 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 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 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 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 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 的历史。
《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 它的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前104—101)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 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秉笔直书, 是我国宝贵的史学传统,司马迁的《史记》对此有很好的发挥。所谓秉笔直书,就是史学 家必须忠于历史史实,既不溢美,也不苛求,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撰写历史。《史记》明 确表示反对那种“誉者或过其失,毁者或损其真”的作法。项羽是司马迁心目中的英雄, 因此,司马迁以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爱记述了项羽的伟业。但对于项羽的骄傲自大和企图 以武力征服天下的致命弱点,司马迁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于先秦的法家和秦代的暴政, 从感情上司马迁是愤恨的,但他做到了不因憎而增其恶。相反,对法家的改革和秦代统一 中国的历史作用,他都予以充分的肯定。正因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才使《史记》以信史 闻名于世。《史记》还贯穿一条重要线索,即重视人的历史作用。司马迁是反天命的。强 调人是历史的中心。因此,他在写帝王将相的同时、注意为社会上的各种人立传,尤其是 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放到与王侯功臣以及封建社会的圣人孔子同等的地位来写。 所以在《史记》中,既有战国七雄的世家、萧丞相(萧何)。留侯(张良)的世家、孔子 的世家,同时也有《陈涉世家》。司马迁也很重视物质生产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把经济 状况同政治上的治乱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还强调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以史为镜、鉴 往知来的思想。由于司马迁在历史编纂学上的伟大创造精神,他的进步的史学思想和严谨 的治史方法,使《史记》成为我国史学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司马迁也赢得了“中国史学 之父”的美名。
《史记》作为一部具有 文学色彩的史书,其表 现人物的艺术着实令人 惊叹!
首先,白描手法的运用,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人 正面描写 物。
垓下之围,项羽眼看就要败亡.“自度不得脱”的他,谓其骑曰:“令诸君知天亡我,非 战之罪也。”他为了证明实为天意,不是因为他不能战,说:“愿为诸君快战.”于是, 重摆阵势,再度冲杀,斩将刈旗.“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项王瞠目而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 骑”。 项羽的“大呼”、“瞠目而叱”、“斩”、“杀”等神态动作写出了项羽的勇敢善 战、气势逼人。语言丰富精炼,寥寥数语便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项羽这一人物被刻画得 栩栩如生.其间暗含着司马迁对项羽的同情与敬佩.在他的笔下,项羽堪称是英雄.何先 生从史记评价人物的角度指出司马迁主张“不以成败论英雄”,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项 羽乌江自刎,笑傲死亡,一方面让我们对他豪迈的意志、骄傲的尊严、无畏的勇气赞不绝 口,一方面又渗透了司马迁对他致死不悟的深切同情,使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更具悲剧意 味. 《田单列传》中,“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泯王出奔,已而保苣城.……田单走安平,令 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也只几句话,便将田单的智慧体现 得淋漓尽致!言如其人,从人物语言入手,对表现人物有很大作用。毛遂自荐说:“臣乃 今日请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现而已。”话少,但听者异之。 像这类的描写在《史记》中俯拾皆是,而且都堪称经典,有时决定着人物命运,有时推动 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韩信曾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临斩,韩信言:“上不欲就天下乎?何 为斩壮士!”虽只一句,可谓“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他站在刘邦的角度,为自己脱险。 深知刘邦想得天下的野心,从刘邦的心理出发,所说之言正中要害,精彩之极!《廉颇蔺 相如列传》中,相如见秦王没有割城给赵国的意思,便上前说:“璧有瑕,臣请示王。” 试想,假如他不以计取璧,而是向秦王解释、请求,结果会怎样?简短的话语蕴含了多少 的智慧呢!人物描写成功之处也就在这种地方。
第六,妙用互衬法,深刻表现人物形 象。
孙膑曾经和魏国人庞涓一起练习兵法,庞涓自知不及孙膑。等到庞涓在 魏国做了大将军,他就暗中派人把孙膑召到军中,“以法刑断其两足而 黥之”。后来齐国使者遇到孙膑知道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便“窃载与之 齐”,田忌“善而客待之”。同是对待贤人,不同的人却各不一样。这 样安排描写,让我们对其中人物了解更深刻了。庞涓妒贤害能,阴险毒 辣,这种人注定要身败名裂,自取灭亡。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 齐国求救。田忌打算率军队直接去救赵国,孙膑说:“夫解杂乱纷纠者 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孙膑在军事上 的才能很容易就被忖托出来了。再看刘邦与项羽,当秦始皇游会稽时,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则说:“大丈夫身当如此。”这种精 彩的话语,只有在这种时候才更显其人物性格。李广,“惜乎,子不语 时”,一生为国征战,却白首未封,他大发感慨:“岂吾相不当侯邪? 且固命也?”陈涉小时候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长大后又呐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真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情况,说什么样的 话,相互对比忖托,精彩片断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