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1]
《史记》人物刻画艺术
《史记》人物刻画艺术一、《史记》人物形象的特征:从司马迁开始,采取以写人物为中心即用记录人物一生事迹的办法来反映历史,这样就更能充分、更集中地刻画人物性格,并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命运。
这就使《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具有浓重的文学特征。
1、历史人物形象化:《史记》写人物不是一般地、概括地叙述,而是通过对人物生活经历的具体描绘,即通过人物的言行,通过人物活动场面的具体描写,来再现历史人物的生动面貌,这种对历史人物具体、形象地描写,增强了其文学色彩。
《鸿门宴》通过紧张、复杂的情节描写,揭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先看项羽,当曹无伤派人将刘邦“欲王关中”的野心告诉给项羽时,项羽大怒,准备“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可是在鸿门宴上,刘邦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席温顺言语对项羽讲过之后,他不但不杀刘邦,而且竟然说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天真、幼稚、轻信,缺乏最起码的政治斗争的意识,是个莽撞汉。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张良将刘邦的卫士樊哙叫进来,进来后“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这种剑拔弩张的情势,项羽丝毫没有看出来,反而称赞樊哙是个壮士,并赐给酒食。
樊哙又将一番巧言动听的话说给项羽,项羽则“未有以应”。
曰“坐”。
可以看出在刘邦、樊哙的巧言愚弄下,竟然感到惭愧和内疚的情态。
再看刘邦,当得知项羽要来攻打时,虚心听取了张良的建议,想利用项伯度过难关。
刘邦问张良何以与项伯有故,了解关系的深浅,考虑是否靠得住。
接着又问项伯的年纪,想出一套逢迎项伯的办法。
精细老练、会拉拢人、会利用人,表现出刘邦机智权变的性格。
刘邦鸿门宴脱险后,立即诛杀了内部的叛徒曹无伤;可是,项羽对项伯的通风报信、吃里爬外的做法不闻不问,表明两个人政治警觉的差异。
通过这个戏剧性的情节,成功地展示了项羽和刘邦两个历史人物的个性:一个豪爽、无谋和轻敌;一个机智、老练和精细。
2、人物形象个性化:作者根据他对某一历史人物的主要思想、主要贡献的认识而对历史材料进行精心地取舍,把能够表现人物主要特征的事件加以详细地记述和描写,把不能表现主要特征的事件加以摒弃或简单带过,这样就使得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突出出来,而且一般都能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史记_的史学价值,文学特点[1]
《史记》的艺术成就《史记》不仅是“史家之绝唱”,也是“无韵之《离骚》”,具有高度的文学成就。
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史记》描写人物多,范围广,形神兼备,大多具有典型性。
《史记》写人上至帝王将相、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下至学者、商人、妇女、游侠、医生、卜者、方士、倡优等,各行各业都有,比先秦史书更加广泛。
《史记》写及人物四千有余,个性突出与完整者不下百人。
《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首先得力于对历史人物特征的准确捕捉和精心选材。
司马迁笔下的历史人物大都有鲜明的特征,如李斯自私、刘邦隆准、项羽重瞳、李广善射、扁鹊擅医、邓通爱钱、信陵君好客、石奋恭谨、韩信能忍、王温舒残酷等等,他还常常抓住一个人物的几个特征,甚至不避人物特征的缺陷,如周昌口吃、张良瘦弱等。
在诸多人物特征中,他最注重的是性格特征,其他方面的特征及传记选材大都是围绕性格特征精心进行的。
为此,他在选取人物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大事刻划人物性格特征的同时,也不排斥小事。
此外,为表现人物性格,他在选材、安排上还十分注意互见法的运用,即把某一人物的部分材料,并不写入他本人的传记里,而写入他人的传记中。
如“鸿门宴”一事,在《项羽本纪》中详写,在《高祖本纪》中略写。
其次,《史记》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和虚实相生手法刻划人物。
前者如“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描写,东廷辩论(《魏其武安侯列传》)的描写,都是通过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后者如《鸿门宴》,作者只实写了项羽、刘邦一席,而对其他人物包括诸侯王及主要将领,并没有形诸笔端,但通过被写实人物的语言行动,读者明显可以感到他们的存在。
此外,《史记》还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映衬等来刻划人物,如《魏公子列传》中信陵君迎侯生的经过,便突出地将三者综合在一起来表现人物性格。
2、叙事和场面描写悲壮慷慨,诙谐滑稽。
《史记》塑造的人物多是具有悲壮之美的悲剧人物,与此相应,其叙事与场面描写多具有悲壮色彩。
《史记》写人的特点
《史记》写人的特点一.全面性首先是指史记所写的人物面广,全方面反映生活,《左传》《国策》记人侧重政治、军事、外交人物,不重在下层,而《史记》记载方方面面的人物,描绘了一个生动的世界,上至帝王将相、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下至学者、贫民、商人、妇女、游侠、医生倡优,还有农民起义的领袖。
其次是记叙评价人物较为全面、公允,例如《李将军列传》《酷吏列传》。
司马迁蹲过监狱,受过宫刑,他对于封建社会的酷吏严法是深有体味,且深恶痛绝之的。
在《酷吏列传》中,司马迁一口气写了十个酷吏,充分揭露了他们严刑峻法,好杀伐不爱人的罪恶,以及不依律令而专门看着皇帝眼色行事的做法,但是,司马迁尽管对酷吏恨之入骨,可是在文章中,仍然肯定酷吏在“方略教导,禁奸止邪”方面的作用和一些酷吏廉而不贪的品格。
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司马迁能够突破感情的浪潮,实事求是地写出历史人物的正反两面,是极不简单的。
一部《史记》,记录了四千多个人物,其中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有一百多人。
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往往代表了社会上的某一类人,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有的达到了一定的典型化的程度。
如杜周、张汤是酷吏的典型;郭解、朱家是游侠的典型; 聂政、荆轲是刺客的典型;邓通、李延年是佞幸的典型;淳于髡、优孟是滑稽家的典型;石奋是恭敬小心的官僚典型;叔孙通、公孙弘是阿谀逢迎的典型;张释之、汲黯是刚直官僚的典型;廉颇、韩信是良将的典型;樊哙是勇猛的典型;张良是权谋的典型。
此外如项羽的直率、豪爽,刘邦的狡诈、无赖,吕后的嫉妒、残忍,屈原的耿介孤高,勾践的卧薪尝胆,伍子胥的忍辱报仇,范蠡的功成身退,魏公子的礼贤下士,鲁仲连的见义勇为,李斯的自私自利,等等,也都是很典型的。
另外,司马迁在塑造了许多某一方面的典型人物的同时,还注意写出同类人物的差异之处, 而且写谁像谁,没有重复,不见雷同,都是独具风采的“这一个”;如同为帝王,汉高祖的无赖,汉惠帝的软弱,汉文帝的仁厚,汉景帝的刻薄,汉武帝的多欲,写得各有各的特点;同为谋臣,范增性情暴躁,事不成则好怒,而张良则沉着镇定,虽临大事,却不慌不忙,从容定计,司马迁把两人的面目写得各异。
《史记》的写人艺术
《史记》的写人艺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对《史记》的中肯评价,它道出了《史记》这一鸿篇巨制文学和史学的双重价值。
其文学价值表现为:同其它文学名著一样,高度的思想性与高度的艺术性相一致——虽是写史却能引人渐入佳境、探奇揽胜、留恋往返、如沐春风。
而《史记》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结构的构造,语言的运用,人物的塑造等几个方面。
其中人物描写艺术最为突出,最能显示出《史记》不朽的艺术魅力,最为后人所称道。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此加以试述。
一、把握人物性格准确深入选择历史材料精心细致《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作者司马迁对历史人物性格特征的精确深入细致地把握住和对历史材料精心精细地挑选。
作者在深入研究充分占有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犀利的目光,敏锐的思维,捕捉、挖掘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故书中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智勇双全、胸怀宽广”,廉颇“精忠报国、知错就改”,《项羽本记》中的项羽豪爽直率,才气过人,勇有余而谋不足,目光短浅,不善用人;《高祖本记》中的刘邦精明细致,能忍辱负重,知人善用,但阴险狡诈奸毒;《魏公子列传》中的信陵君仁而下士,不耻下交,谦恭有礼;《李将军列传》中的李广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制军简易。
作者司马迁在抓取挖掘出人物性格特征之后,并没就此理会,而是精心精细地挑选历史材料回去整体表现注重人物的几件大事,有的却用生活中的琐事小事。
属前者的如作者在《项羽本记》中分散笔墨,挑选了关中起兵,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等历史大事注重了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气质和气概;在《廉颇蔺相如本纪》有关廉颇蔺相如部分,作者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合”三件事,把蔺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脱而使颇,名重泰山。
其处智勇,可以并任谓之”的性格特征整体表现得独特注重,同时对廉颇知错就改的豪放气概和风骨胸怀也给与了称赞;《李将军本纪》中对李广一生所历七十余战,作者详细地旁述了其中的三次(李广为上郡太守,率为百骑追赶匈奴射雕者,突遇匈奴军设计脱逃的事;李广出来雁门箭匈奴,兵大败阵亡,飞身夺下骑著驰走之事;李广跟从大将军卫青出来定襄箭匈奴,以四千人遭匈奴右贤王四万骑著的围困,他和亲振强弓射箭匈奴副将,始终意气自如的事。
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 它的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前104—101)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 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秉笔直书, 是我国宝贵的史学传统,司马迁的《史记》对此有很好的发挥。所谓秉笔直书,就是史学 家必须忠于历史史实,既不溢美,也不苛求,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撰写历史。《史记》明 确表示反对那种“誉者或过其失,毁者或损其真”的作法。项羽是司马迁心目中的英雄, 因此,司马迁以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爱记述了项羽的伟业。但对于项羽的骄傲自大和企图 以武力征服天下的致命弱点,司马迁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于先秦的法家和秦代的暴政, 从感情上司马迁是愤恨的,但他做到了不因憎而增其恶。相反,对法家的改革和秦代统一 中国的历史作用,他都予以充分的肯定。正因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才使《史记》以信史 闻名于世。《史记》还贯穿一条重要线索,即重视人的历史作用。司马迁是反天命的。强 调人是历史的中心。因此,他在写帝王将相的同时、注意为社会上的各种人立传,尤其是 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放到与王侯功臣以及封建社会的圣人孔子同等的地位来写。 所以在《史记》中,既有战国七雄的世家、萧丞相(萧何)。留侯(张良)的世家、孔子 的世家,同时也有《陈涉世家》。司马迁也很重视物质生产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把经济 状况同政治上的治乱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还强调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以史为镜、鉴 往知来的思想。由于司马迁在历史编纂学上的伟大创造精神,他的进步的史学思想和严谨 的治史方法,使《史记》成为我国史学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司马迁也赢得了“中国史学 之父”的美名。
《史记》既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历史,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它的文采历来 为我国文学界所称颂,它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司马迁像一个出 色的画家,以他那十分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 物画像;又像一位善于捕捉瞬间的雕塑家,以他那锋利的刻刀,为我们 塑造了一个个风采各异的雕像。在《史记》这座人物画廊里,我们不仅 可以看到历史上那些有作为的王侯将相的英姿,也可以看到妙计藏身的 士人食客、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为知己者死”的刺客、已诺必诚的 游侠、富比王侯的商人大贾,以及医卜、俳优等各种人物的风采,给人 以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司马迁创造性地把文、史熔铸于一炉,为 我们写下了一部形象的历史。所以,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班彪和班固曾指责司马迁说:“是非颇谬于圣 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 势力而羞贫贱.”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这恰恰是对他的作品的高度评价。 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古代浩瀚的史著中,《史记》拥有的读者量是首屈 一指的。
《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资料讲解
《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资料讲解《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的代表作之一,是司马迁所著,主要记录了中国历史从夏到汉朝的篇章,包括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记载的著作,更是一部有着丰富的写人艺术特点的文学作品。
下面将会就《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进行详细的资料讲解。
一、塑造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史记》以史为骨,以人为肉,将历史事件与人物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言辞风采等,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栩栩如画。
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项羽,不仅仅是一位英雄豪杰,还刻画了他的演说风采、狂妄自大的性格,使读者对项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以事论人,以人论事《史记》注重通过人物的言行来推动历史的发展,以另类的方式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通过人物的对话、行动和决策,反映了历史背景下人的意识、动机、选择和行动,揭示了历史的深层内涵。
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以刘邦的形象来论述他当初的策略和决断,以及他的领导风范,间接凸显了刘邦成功的原因和伟大的领袖才能。
三、善于对比和矛盾《史记》将不同人物或不同时期的对比和矛盾巧妙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人物形象的鲜明性更加突出,故事情节更加紧凑。
通过对比和矛盾的安排,使读者在阅读中更易于理解,也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史记》中将刘邦与项羽的形象进行对比,突出了他们的个性和命运之间的差别。
四、审时度势的叙述手法《史记》在叙述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时,善于把握时代的脉络和人物的特点,以及事件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巧妙的叙述手法,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人物的作用。
例如,《史记》在叙述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时,都注重表达出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
综上所述,《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主要包括:塑造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以事论人,以人论事,善于对比和矛盾,以及审时度势的叙述手法。
这些特点使得《史记》成为一部独具风格和魅力的文学作品。
《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
《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史记》是我国古代历史著作之一,由司马迁所著。
它以纪传体的形式,纪录和记述了自黄帝时期到西汉末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被誉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在写作风格和人物描写方面,它展现出了许多独特的艺术特点。
首先,《史记》以纪实性为基础,力求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事实。
在记事部分,司马迁注重收集各种史书和史实资料,尽量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他通过调查研究和查证,力求准确地记述历史,避免主观臆断和夸张虚构。
本书对历史人物的描写注重真实性,避免过分美化和贬低,力求对人物的描述准确客观。
其次,《史记》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传记式的叙述手法。
在描写各类历史人物时,司马迁注重个人特点和形象形成的过程,他通过史事记载、对话交流和他人评价等方式,深入展示人物的思想品质、行为特点和性格特征。
通过这种传记式的叙述手法,他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
此外,《史记》在人物描写上注重主观评价和客观叙述相结合。
在史记中,司马迁对历史人物除了进行客观的叙述外,还注重表达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观点。
但他的评价并不仅仅停留在善恶对错的二维划分上,而是从历史发展、政治道德和文化价值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仅使历史人物栩栩如生,更使读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最后,《史记》的艺术特点还表现在多样化的描写手法和精湛的叙述技巧上。
司马迁巧妙运用了众多的描写手法,例如用典、直接描写、比喻、夸张等,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他善于运用对比、并置、对话等叙述技巧,使故事情节更具张力和魅力。
这样的叙述技巧和描写手法,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乐趣。
总之,《史记》具有独特的写人艺术特点。
它以真实的历史事实为基础,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历史人物形象,并通过多样化的描写手法和精湛的叙述技巧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通过《史记》对历史人物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历史,感受到历史人物的伟大和深刻。
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
史记的写人艺术引言《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作为一部历史著作,其中的写人艺术尤为突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探讨其在描绘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和展现历史风貌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1. 描绘人物形象《史记》以纪传体形式呈现了丰富多样的历史人物形象。
作者司马迁通过精心构思和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个人物的外貌特征、身世背景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首先,在描绘外貌特征方面,《史记》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
比如,在描述刘邦时,作者称其为“髦士”,这一词语既表达了刘邦豪爽大气、机智过人的性格特点,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描写项羽时,则使用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形象,以突显其狡黠多变的个性。
其次,在揭示人物身世背景方面,《史记》通过详细的家世和官职背景介绍,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成长环境和历史地位。
例如,在描写刘邦时,作者详细叙述了他的出身贫寒、曾经做过小吏等经历,使读者对刘邦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霸业一统天下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在展现人物关系方面,《史记》通过对人物之间亲友、师徒、敌对等关系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个人物在历史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和影响力。
例如,在描写项羽与刘邦之间的关系时,作者生动地展现了二人既是战友又是死敌的复杂情感,让读者对两位历史巨擘之间错综复杂的纠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塑造人物性格《史记》不仅描绘了丰富多样的历史人物形象,还通过精准的心理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塑造了每个人物独特的性格特点。
首先,《史记》通过对人物言行举止和内心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个性特征。
例如,在描写刘邦时,作者通过描述他豪爽大气、喜欢饮酒作乐的行为举止,展示了他乐观开朗、善于交际的性格;而在描写项羽时,则通过细腻地刻画他的忧愁沉郁、多疑敏感等心理状态,表现出他内心深处的复杂性格。
其次,《史记》通过对人物与历史事件之间关系的揭示,突显了他们在历史进程中所扮演角色背后隐藏的性格特点。
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
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摘要:一、史记的地位和影响二、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1.精巧的剪裁和安排2.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3.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4.细节描写刻划人物性格5.互见法描写人物形象6.外貌、神情描写揭示人物性格7.通过对话和富有个性的语言描写人物正文:《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史书,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它以纪传体的形式,记载了上至黄帝、尧舜,下至汉武帝的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等多个领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史记》的写人艺术堪称一绝,它通过丰富多样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
首先,史记在写人时,精巧地进行了剪裁和安排。
作者司马迁在撰写人物传记时,会选择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来突出表现,而其他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种方法被称为互见法。
这样的安排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其次,史记善于运用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性格。
在《史记》中,有许多紧张的斗争场面,人物在这些冲突中展示各自的形象,表现各自的性格特征。
例如,史记中描述刘邦与项羽的斗争,通过二者的对比,刻画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此外,史记在刻画人物性格时,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进行。
通过许多紧张的斗争场面,把人物推到矛盾冲突的尖端,让人物在矛盾冲突中展示各自的形象,表现各自的性格特征。
同时,史记还善于用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性格,经过作者选择提炼的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体现人物风神和个性。
史记还采用了互见法来描写人物形象,全面展示性格特征。
通过外貌、神情描写,使人物形象具有可视性;通过对话和富有个性的语言揭示人物性格。
这些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得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分析
《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分析答案解析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
《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它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
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
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它人物的传记中表现。
“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
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
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
《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文/魏娜
摘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对《史记》的中肯评价,它道出了《史记》
情节进行细致入微地描述,从而把信陵君“仁而下士”和侯生傲岸的性格鲜明突出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正面描写信陵君和侯生的言行、神情之外,还描写了其他人对这件
事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信陵君礼贤下士的性格。
三、通过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史记》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如,在《鸿门宴》中,作者写范增命项庄
舞剑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在支配别人时,故称:“若属”,等到他在项王面前发脾气:“吾属今为之虏也,”这时脱口而出,自己也不能置之不理,则称“吾属”。
写范增,则使用很爽直而坚决的口吻:“此道矣臣请人与之同命!”写到张良的口吻,则表现为缓和。
写刘邦对于自己的谋臣张良,也运用了笼络的手腕,在鸿门宴前称张良为“君”,“孰与君少长”?而在鸿门宴脱逃时,情势紧急,则对张良称“公”,“公为我献之”。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这些都可以看
---文章来源网络。
浅析《史记》写人的艺术手法
浅析《史记》写人的艺术手法浅析《史记》写人的艺术手法陈荃荃《史记》开创了中华民族文化“写人”艺术的先河,无愧于鲁迅所赞“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
全书共有一百一十二篇人物传记,记录了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黔首,乃至医仆倡优等四千多个人物。
作者司马迁以记实的著史原则,运用娴熟的写作技巧,将各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人物个性鲜明丰富。
《史记》之前的史书重于叙事记言,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但到了司马迁,他写的《史记》中却出现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个个活灵活现,如在眼前,恰似电影电视剧一样,美不胜收。
一、人物个性化的细节描写“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没有生动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司马迁善于通过细微而又典型的情节描绘,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例如,《陈涉世家》的开头,“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选择陈胜在田间耕作时与伙伴的对话、感叹,仅简括的两句,就写出了陈胜人虽卑微却胸怀大志的英雄形象;而陈胜与吴广共谋起义的对话,则表现了他的卓越的政治见解;起义的动员令,突出了陈胜的组织领导能力,至此人物形象十分鲜明了。
特别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更显示陈胜雄伟的气魄,铿锵有力,扣人心弦,因而成为千古名句。
又如,《留侯世家》的开头,写张良为桥上老人拾鞋:“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在这一段文字中,司马迁抓住几个细节:老父“堕其履圯下”,“谓良取”,张良“愕然”,“欲殴之”,但“强忍,下取履”。
青年时代的张良,本是一个血气方刚的豪侠人物,他不惜家财为韩报仇,遂有博浪沙行刺秦始皇之壮举。
司马迁在这里却通过张良遇见桥上老人这样的细节,刻画了张良的隐忍,这是张良性格的另一个侧面,这个性格对张良以后协助刘邦平定天下兴国安邦至关重要。
论述《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特色
论述《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特色第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
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
第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司马迁善于使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有不同篇章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有正反对比。
扩展资料:《史记》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6岁终。
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民国,鲁迅)。
司马迁是西汉夏阳龙门人。
夏阳(今陕西韩城南),县名,靠近龙门。
所以司马迁自称司马迁出生地韩城位置“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
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
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
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
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
当地名胜古迹很多。
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5年)司马迁生于龙门。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六岁,在故乡读书。
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
《太史公自序》:“谈为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公元前136年(建元五年)十岁,在故乡。
《太史公自序》:“耕牧河山阳,年十岁,则诵古文。
”按:司马迁十岁左右,即在故乡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公元前135年(建元六年)十一岁。
窦太后死,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重新发动尊儒。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元光元年)十二岁。
是年董仲舒上“天人三策”。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司马迁时在夏阳耕读,时在长安求学。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十九岁,从夏阳迁居长安。
《史记》写人的特点
《史记》写人的特点一.全面性首先是指史记所写的人物面广,全方面反映生活,《左传》《国策》记人侧重政治、军事、外交人物,不重在下层,而《史记》记载方方面面的人物,描绘了一个生动的世界,上至帝王将相、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下至学者、贫民、商人、妇女、游侠、医生倡优,还有农民起义的领袖。
其次是记叙评价人物较为全面、公允,例如《李将军列传》《酷吏列传》。
司马迁蹲过监狱,受过宫刑,他对于封建社会的酷吏严法是深有体味,且深恶痛绝之的。
在《酷吏列传》中,司马迁一口气写了十个酷吏,充分揭露了他们严刑峻法,好杀伐不爱人的罪恶,以及不依律令而专门看着皇帝眼色行事的做法,但是,司马迁尽管对酷吏恨之入骨,可是在文章中,仍然肯定酷吏在“方略教导,禁奸止邪”方面的作用和一些酷吏廉而不贪的品格。
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司马迁能够突破感情的浪潮,实事求是地写出历史人物的正反两面,是极不简单的。
二.典型性一部《史记》,记录了四千多个人物,其中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有一百多人。
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往往代表了社会上的某一类人,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有的达到了一定的典型化的程度。
如杜周、张汤是酷吏的典型;郭解、朱家是游侠的典型;聂政、荆轲是刺客的典型;邓通、李延年是佞幸的典型;淳于髡、优孟是滑稽家的典型;石奋是恭敬小心的官僚典型;叔孙通、公孙弘是阿谀逢迎的典型;张释之、汲黯是刚直官僚的典型;廉颇、韩信是良将的典型;樊哙是勇猛的典型;张良是权谋的典型。
此外如项羽的直率、豪爽,刘邦的狡诈、无赖,吕后的嫉妒、残忍,屈原的耿介孤高,勾践的卧薪尝胆,伍子胥的忍辱报仇,范蠡的功成身退,魏公子的礼贤下士,鲁仲连的见义勇为,李斯的自私自利,等等,也都是很典型的。
另外,司马迁在塑造了许多某一方面的典型人物的同时,还注意写出同类人物的差异之处,而且写谁像谁,没有重复,不见雷同,都是独具风采的“这一个”;如同为帝王,汉高祖的无赖,汉惠帝的软弱,汉文帝的仁厚,汉景帝的刻薄,汉武帝的多欲,写得各有各的特点;同为谋臣,范增性情暴躁,事不成则好怒,而张良则沉着镇定,虽临大事,却不慌不忙,从容定计,司马迁把两人的面目写得各异。
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
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
摘要:
:
一、史记的写人艺术
1.史记的人物描写
2.史记的人物刻画技巧
3.史记的人物形象塑造
接下来,我将按照,详细具体地写一篇文章。
正文:
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的写人艺术也被誉为卓越。
史记共有一百三十篇,其中涉及到的人物繁多,包括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各种性格的人物,而史记对他们的描写也各具特色。
史记的写人艺术主要体现在其人物描写上。
史记的人物描写不仅追求形似,更注重神似。
在史记中,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都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史记的写人艺术也体现在其人物刻画技巧上。
史记采用了多种手法来刻画人物,如对比、烘托、白描等。
比如,史记中的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就是在与其他人物的对比中得以塑造出来的。
同时,史记也善于运用烘托手法,通过周围人物的言行来刻画人物形象。
最后,史记的写人艺术还体现在其人物形象塑造上。
史记的人物形象塑造不仅追求真实,更注重深刻。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既有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也
有虚构的人物,但是无论是哪种人物,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特色
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特色《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动传神的个性化语言《史记》中的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化,能够准确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例如,项羽的豪爽直率,刘邦的机智狡猾,樊哙的勇猛果敢,都在其个性化的语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种语言风格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也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2.精细入微的描绘方式《史记》在人物塑造上非常注重细节描绘,通过对人物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的细致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例如,对于韩信、管仲等人物的外貌特征,司马迁进行了精细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这些历史人物的形象。
3.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心理描写《史记》中的人物心理描写极为出色,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格和情感世界。
例如,对于刘邦在面临生死抉择时的矛盾心理,司马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
4.互见法的运用互见法是《史记》中一种重要的人物塑造方法,通过在不同篇章中呈现同一人物的不同方面,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具有层次感。
例如,对于项羽的描述,既在《项羽本纪》中展现了其英勇善战的一面,也在其他篇章中呈现了他的性格缺陷和悲剧结局,这种多角度的描写方式使得项羽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悲剧英雄。
5.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史记》在人物塑造上不仅注重叙事,还融入了大量的抒情元素,通过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人物形象更加感人。
例如,对于屈原、项羽等人物的描写,司马迁在叙述其生平事迹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感慨和评价,使得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情怀。
综上所述,《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通过生动传神的个性化语言、精细入微的描绘方式、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心理描写、互见法的运用以及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等多种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立体、丰满、具有深刻历史背景和人文内涵的人物形象。
《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试结合作品分析《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
答:从文学的角度看,叙事艺术和写人的艺术是《史记》最值得重视的部分。
《史记》以记人为核心,把叙事和记人紧密结合在一起,相辅而相成。
先从总体上简要提示一下《史记》的传写人物的成就:①以独创的“互见法”记写人物的主要经历和重要特征。
这是《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
以写刘邦为例。
《高祖本纪》自然以写刘邦为主。
写其起义、战斗、开国的经历,写其知人善任,雄才大略,以及得天下后仁爱保民、稳固政权的政绩等等,显然都是正面的描写。
毕竟刘邦是本朝的开国帝王。
刘邦性格中狡诈、阴刻、残忍、无赖的一面,司马迁并不放过,只是另有安排。
在其他人物的传记如《项羽本纪》、《萧相国世家》、《淮阴侯列传》等中毫不客气地如实写来。
如在《项羽本纪》。
不仅通过范曾之口写刘邦“贪于财货,好美姬”,更着重写刘邦的无情和无赖:(楚军)围汉五三匝。
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
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
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 ”于是遂得脱。
……(楚汉在广武对峙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
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此外,《萧相国世家》还写了刘邦如何猜忌功臣,《淮阴侯列传》记叙他不断以阴谋手段削夺韩信兵权,以及诛杀功臣的阴刻残忍。
通过本传和其他人物传记的补充描叙,刘邦完整的经历及其多侧面的性格特征就充分表现出来。
《史记》“互见法”的使用,既让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结合作品,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
结合作品,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一、史记的概述《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史学巨著。
全书共130篇,分为本纪、书、世家、列传四部分,作者司马迁以严谨的历史观、独特的写作手法和精湛的文学素养,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古代社会历史画卷。
二、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1.人物形象的立体性《史记》在人物塑造上具有鲜明的立体性。
作者不仅关注人物的英勇事迹,还深入挖掘他们的日常生活、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如项羽,既有英勇善战、豪气干云的一面,又有儿女情长、优柔寡断的一面。
2.人物性格的深刻挖掘《史记》善于通过具体事件、言行举止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曹操,通过描绘他决策果断、机智过人、善于用人等优点,使读者感受到一个英勇智慧的领导者形象。
同时,也不回避曹操的缺点,如疑心重重、残忍无情等,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3.人物关系的丰富展现《史记》在描绘人物时,注重展现他们之间的关系。
如《孟子荀卿列传》中,孟子与荀卿的学术争论,既展现了两位儒家大师的才华,又揭示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与尊重。
这种丰富的人物关系,使史记的人物世界更加多姿多彩。
4.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史记》注重表现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
如李斯,从一介草民攀爬至秦国宰相,权倾一时,最后却因赵高陷害而身败名裂,被五马分尸。
这种大起大落的人生际遇,使人物形象更具戏剧性。
三、史记中的代表性人物分析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韩信,文章通过描绘韩信忍辱负重、善于策划、英勇善战等特点,展示了韩信作为一位军事家的卓越才能。
同时,通过对韩信与刘邦、项羽等历史人物之间的互动,展现了韩信在楚汉争霸中的重要地位。
四、史记写人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史记》的写人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人物形象的立体性、性格的深刻挖掘、人物关系的丰富展现以及命运的跌宕起伏等特点,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如《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均可见到《史记》的影子。
五、总结《史记》作为一部史学巨著,其写人艺术独具匠心。
结合作品,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
结合作品,论述史记的写人艺术(原创实用版)目录1.史记的概述2.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3.史记写人艺术的具体表现4.史记写人艺术的影响和价值正文【史记的概述】《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历史巨著,作者是西汉的历史学家司马迁。
全书共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约 3000 年的历史。
在《史记》中,司马迁不仅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详尽的叙述,更以其独特的写人艺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使得《史记》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史记》的写人艺术具有以下特点:1.真实性:司马迁在刻画历史人物时,力求真实,不虚美,不隐恶。
他以客观的态度,全面地展现了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和行为举止。
2.个性化:司马迁在描绘历史人物时,注重个性化,使得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
他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立体性:司马迁在刻画历史人物时,注重历史的纵深感,将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展现了人物的立体形象。
【史记写人艺术的具体表现】在《史记》中,司马迁的写人艺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表现:1.生动的肖像描写:司马迁善于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的描写:“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通过这一描写,展示了项羽的英武和勇猛。
2.传神的言行举止:司马迁在描绘人物时,注重人物的言行举止,通过具体的事件和言行,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陈涉世家》中陈胜的号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言行,充分展现了陈胜的豪情壮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3.深刻的心理描绘:司马迁擅长深入人物内心,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如《滑稽列传》中,司马迁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绘,成功地展现了滑稽人物的智慧和机智。
【史记写人艺术的影响和价值】《史记》的写人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历史文学作品提供了典范。
同时,《史记》中生动的人物形象,也为后世的文学、戏剧、影视等艺术形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结合作品分析《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
答:从文学的角度看,叙事艺术和写人的艺术是《史记》最值得重视的部分。
《史记》以记人为核心,把叙事和记人紧密结合在一起,相辅而相成。
先从总体上简要提示一下《史记》的传写人物的成就:
①以独创的“互见法”记写人物的主要经历和重要特征。
这是《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
以写刘邦为例。
《高祖本纪》自然以写刘邦为主。
写其起义、战斗、开国的经历,写其知人善任,雄才大略,以及得天下后仁爱保民、稳固政权的政绩等等,显然都是正面的描写。
毕竟刘邦是本朝的开国帝王。
刘邦性格中狡诈、阴刻、残忍、无赖的一面,司马迁并不放过,只是另有安排。
在其他人物的传记如《项羽本纪》、《萧相国世家》、《淮阴侯列传》等中毫不客气地如实写来。
如在《项羽本纪》。
不仅通过范曾之口写刘邦“贪于财货,好美姬”,更着重写刘邦的无情和无赖:
(楚军)围汉五三匝。
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
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
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 ‛于是遂得脱。
……(楚汉在广武对峙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
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此外,《萧相国世家》还写了刘邦如何猜忌功臣,《淮阴侯列传》记叙他不断以阴谋手段削夺韩信兵权,以及诛杀功臣的阴刻残忍。
通过本传和其他人物传记的补充描叙,刘邦完整的经历及其多侧面的性格特征就充分表现出来。
《史记》“互见法”的使用,既让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但《史记》令人赞叹的是:在非“互见”的情况下,即在同一篇传记里,也做到了这种对人物性格的多侧面刻画,如《项羽本纪》。
记中写项羽,既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如揭竿而起,率领天下英雄兴兵灭秦;又有儿女情长,如与虞姬悲歌死别;既义重如山,如与部下同甘共苦,财物分享;又吝啬小气,如刻好的官印却迟迟不发给得到分封的功臣;有时果敢决断,如杀宋义而自立,有时又优柔寡断,如鸿门宴上不忍杀掉刘邦。
总之,经过司马迁精心选材,通过多种材料详略互异的穿插描述,在一篇传记里就使项羽这个人物丰满生动,个性鲜明。
②善于使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有重要人物之间的对比,对比之下,相互映衬。
也有一般人物和重要人物之间形成的烘托性的对比,烘托主要人物的性格。
例如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狡诈机智的刘邦形成鲜明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都说过一句意愿相同的话,只是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两个人先后都入驻秦都咸阳,刘邦听从张良、樊哙的谋议,不入秦宫室,封存其资财府库,与地方父老约法三章,约束兵士,秋毫无犯。
项羽则屠杀烧掠,得其财宝、
美女而东归。
有人劝说项羽称霸关中,项羽不听,却因人家嘲笑他“沐猴而冠”而杀之。
这样,刘邦的深谋远虑,项羽的识见短浅,便刻画而出。
又如《平原君列传》的赵公子赵胜,《信陵君列传》的魏公子无忌,都是战国时期喜好延揽宾客的名公子,但是他们对待士的态度却很不一样。
无忌“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赵胜虽然也“喜宾客,却并不能做到彻底的谦下恭敬。
无忌可以为得到“夷门监者”而亲自驾车骑恭迎,赵胜有时却“爱色而贱士。
”无忌为了解救赵国危难,矫命夺取兵权而救赵,因此滞留赵国多年。
其间,无忌得以与久闻大名的赵国处士毛公、薛公交游,赵胜听得此事后却颇有微词,以为无忌“妄从博徒、卖浆者游,”也是一个“妄人。
”这样的对比叙写,使同类人物的不同性格昭然呈现。
除了重要人物之间的对比之外,《史记》还往往描写一些次要人物,形成对主要人物的比衬。
如《项羽本纪》中老谋深算而坚忍的范增之与简单直率又卤莽的项羽,《高祖本纪》中经常从容不迫的张良之与时时窘迫栖皇的刘邦之间。
《孔子世家》中的隐者长沮、桀溺、接舆之与热心救世的孔子之间等等。
③把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加以塑造。
这是司马迁写人艺术的又一重要方法。
《项羽本纪》的“鸿门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字。
宴会之前,项羽得知刘邦要称王关中的消息,大怒,急欲进兵剿灭。
当时,刘邦仅有兵将十万,而项羽却拥兵四十万,情势十分紧急。
项羽的叔父项伯,因与张良交好,深夜前来劝张良逃走。
张良迅速告知刘邦,刘邦随即召见并收买了项伯,请项伯代为转达自己不敢称王之意。
并听从项、张二人的建议,决定到项羽军中表明“心迹”。
暗藏杀机的“鸿门宴”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参加宴会的双方,一方是暴躁耿直的项羽和阴鸷刻深的范增,以及无所知悉的项庄和充当和事老的项伯;一方是奸诈圆滑的刘邦和老谋深算的张良,还有貌似卤莽却颇有机算的樊哙。
一方拥兵自重,一方势单力孤。
这样,“鸿门宴”就成为一场斗力与斗智的激烈角逐。
刘邦一方想要胜利,就必须转斗力为斗智,化不利为有利。
这场交锋,刘邦一方虽处于明显劣势,而每个人都头脑清醒,团结一致;项羽一方虽处于明显优势,却是除范增外,都糊涂懵懂,心思各异。
就在如此危险、微妙的情势下,司马迁充分展示出各自的性格。
开始,项羽剑拔弩张,,气势夺人,而刘邦战战兢兢,卑言恭行,加之以项伯的调和,终于取得了项羽的信任。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范增屡次暗示,让项羽杀掉刘邦,令刘邦一方心惊胆战。
而项羽却满腹妇人之仁,下不了决心,刘邦暂时免除了危险。
范增一计不成,再施一计,叫项庄舞剑助酒,伺机杀死刘邦。
形势急迫,张良赶快去叫樊哙进来,使千钧一发的局势得以缓解。
最终使刘邦借机逃脱。
在这场力与智的较量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张良的善于谋划,樊哙的勇猛机智,以及项伯的温和憨愚等等,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④善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深入刻画人物性格。
司马迁写人物,除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外,还以富于表现力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的特征。
好的细节描写,对传达人物性格的某些本质特征,能够起到点睛传神的作用。
如《酷吏列传》写张汤讯鼠的细节,表现出张汤从小就熟悉治狱,具备残忍的特性。
其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
还,而鼠盗肉。
其父怒,笞汤。
汤掘窟,得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
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
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
这个细节,表现出张汤从小就熟悉治狱,熏陶出一种残忍的特性。
《史记》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
它或是通过人物独白,或是以他人的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点拨,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吕太后本纪》:
七月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
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留侯子张辟强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
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强曰:“帝毋(无)壮子,太后畏君等。
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
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
”丞相乃如辟强计,太后说,其哭乃哀。
⑤善于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史记》许多篇章中的人物语言描写,都能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神情风貌。
“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诈;“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陈涉世家》),质朴无忌,传达出乡民初见王宫的艳羡和惊讶;“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张丞相列传》),写周昌口吃,急怒交加的神情,表现他刚直的性格。
《史记》的人物对话,也有不少能够传达人物的性格,如:
陆生至,尉佗结箕踞见陆生。
陆生因进说佗曰:‚……‛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因问陆生曰:‚我孰为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
‛复曰:‚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皇之业,统理中国。
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王何乃自比于汉?‛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吾居中国,何渠不若汉?‛
这一段对话,把尉佗的傲气和豪气,陆贾的不卑不亢和使臣气节都表现了出来。
总之,<史记>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的刻画人物形象,呈现其不同的性格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