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合集下载

经济现代化:日本的经验与教训 20讲 泡沫经济生成

经济现代化:日本的经验与教训 20讲 泡沫经济生成
1970年至1989年的20年时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2.19倍,同期日元汇率 提高约3倍。所以到1989年,根据美元标准测算的国民总收入(GDP)、人均国 民收入、国民财富积累等项指标,已因日元升值的乘数效果而变成了6倍多。日本 国民享受了站着不动也能“收入倍增”、所谓“坐地日行八万里”(毛泽东诗词 语)的甜蜜。 但是,日元升值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压力却是真实的。为了在日元不断升值的 前提下生存,外向型企业要么是通过更加彻底地推行“合理化”降低成本以保持 出口竞争力,要么是把生产基地移向海外,要么是扩大 “内需”产品生产,总之 从产业结构到生产方式都在发生变化,企业的生存环境趋于严峻。 制造业竞争力强劲,但农业、服务业等国家保护下的弱势产业面貌未改。 国民为1987年后人均收入超过美国而陶醉,但对按购买力评价标准人均收入尚低 于美国20%的意义却无人愿意去思考。
第20讲 泡沫经济的生成 20讲
在完成国企民营化和推进金融自由化的1980年代后,日 在完成国企民营化和推进金融自由化的1980年代后,日 本出现了战后以来时期间最长的经济景气局面,通称“平成 景气”。但是这次景气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虚拟经济的“成长” 推动的,因此又存在着巨大的泡沫成分。 一、企业行为的扭曲 一、企业行为的扭曲 经济繁荣的“虚像” 二、经济繁荣的“虚像” 三、数字显示的泡沫危机
二、经济繁荣的“虚像” 经济繁荣的“虚像”
长期景气:从1986年11月起,日本发生了战后以来少见的长达54个月的“平成 景气”。 高增长率:1986至1991年,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5%,高出其他发达国家2个百 分点。 人均GNP超过美国:由于日元大幅度升值,按照美元计价的日本国民总收入、人 均国民收入、综合国力等诸项经济指标由此也被急剧提升。按照时效汇率换算, 1987 1987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美国的60%以上,人均国民产值19553美元, 60 19553 超过美国18570美元和联邦德国的18373美元。 股市繁荣:作为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80年代后一路飙升,1980年, 日经平均股价为6870日元,1985年升至12557日元,1989年12月29日升至 38915日元,10年之间增长了5倍多。 头号对外债权国: 1985年,扣除对外负债后,日本的对外纯资产额是1298亿美 元,成为世界第一债权大国。 二号资本输出国:1987年为1393亿美元,超过传统的海外投资大国英国和德国,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海外投资大国。

日本的战后复兴与经济实力的崛起

日本的战后复兴与经济实力的崛起

日本的战后复兴与经济实力的崛起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面临着一片废墟和巨大的困境。

然而,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发展能力,实现了战后复兴,并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战后初期,日本的经济状况可谓是惨不忍睹。

城市遭受了大规模的轰炸,基础设施被严重破坏,工业生产几乎停滞。

同时,日本还面临着资源短缺、粮食匮乏等问题,民众生活困苦。

但日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垮,而是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推动下,逐步踏上了复兴之路。

美国的援助在日本战后复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后,美国为了在亚洲地区建立一个稳定的盟友,对日本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物资支持。

这使得日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基础设施建设,重建工业体系。

同时,美国的市场也为日本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销路,为日本经济的复苏创造了有利条件。

日本政府在战后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经济政策。

他们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投入大量资源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日本的产业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在产业政策方面,日本政府重点扶持了钢铁、汽车、电子等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促进了这些产业的迅速崛起。

日本企业在战后的发展中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他们注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通过精益生产等管理方式,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日本企业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高品质、高性能的产品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

例如,日本的汽车产业在战后迅速崛起,丰田、本田等品牌成为了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

教育在日本的战后复兴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日本高度重视教育,普及了义务教育,培养了大量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的劳动力。

这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使得日本能够在科技研发、生产制造等领域取得突破。

科技创新也是日本经济崛起的重要驱动力。

日本在电子、机械、化工等领域取得了众多重大科技成果,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例如,日本在半导体技术方面曾经一度领先世界,为日本的电子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日本的战争经济

日本的战争经济

日本的战争经济随着二战结束后的重建,日本逐渐崛起为世界上一支强大的经济实力。

一些学者认为,这一飞跃的背后有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那就是战争经济。

本文将探讨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如何通过战争经济的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和现代化。

一、战争经济时期在二战期间,日本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以支持其战争努力。

这些政策包括发行债券、征兵、资源实施和物资生产等。

通过这些措施,日本政府迅速动员了国内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为战争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1. 债券发行为了筹集战争所需的资金,日本政府发行了大量债券。

这些债券主要由个人和机构购买,以帮助政府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战争。

这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并为后来的重建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2. 征兵和人力资源动员为了应对战争的需求,日本政府实行了全民皆兵的政策,强制征兵年轻男性参军,以增加军队的实力。

此举除了支持战争外,还削弱了国内的劳动力,并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这导致了许多国有企业的兴起,并为日本的战后重建提供了基础。

3. 资源实施和战时经济为了保证战争所需的资源供应,日本政府实行了强制的资源实施和战时经济管理。

通过对石油、橡胶、钢铁等重要资源的严格控制,日本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物资短缺的问题,并保持了较高的战斗力。

这些管理措施也为战后的经济重建奠定了基础。

二、战后发展战争结束后,日本面临着巨大的重建任务和经济困境。

然而,战时经济所获得的经验和资源管理方式,成为了日本迅速恢复和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1. 战争经济经验的转化日本政府在战后的经济重建中,充分利用了战争经济期间所积累的经验。

他们有效地转化了战时资源管理和生产能力,调整了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向轻工业和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变。

通过高效的生产方式和出口贸易,日本成功地走出了二战的阴影,成为了世界上的经济巨头。

2. 国有企业和技术创新战争经济时期,日本政府大力支持国有企业的发展。

这些国有企业在战后崛起,并成为日本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的经验和教训告诉中国什么呢

日本的经验和教训告诉中国什么呢

日本的经验和教训告诉中国什么呢?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十条:1、防止泡沫经济和大起大落日本当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日本制造”创造的辉煌成就,使政府、企业家和民心都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激情膨胀,购买美国洛克菲勒大厦这种具有象征性的经济扩展,像卫星上天一样使国民产生虚幻判断,过度的投资形成银行的巨额不良债务和经济泡沫,而一旦击鼓传花停止,泡沫瞬间破灭,一切都要清算,经济被打入冰窖,人气骤然失去,社会陷入长期低迷。

中国的经济目前正处在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房地产和汽车等也有过度投资的迹象,金融不良资产还在积聚,国民心态在海外“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的赞誉中变得浮躁和产生一些虚幻预期。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一定要接受日本的教训,防止泡沫经济和大起大落。

2、货币不要虚假升值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对外贸易中出现的多年顺差,国际上现在呼吁和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很多。

但日本的经验说明,人民币千万不要虚假升值。

二战后,日本为了稳定经济,从1949年4月25日开始,实行1美元兑换360日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这个固定汇率保持了22年之久,到1971年12月改变,在此期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

后来由于日美贸易摩擦,在美国压力下,日本从固定汇率制改为浮动汇率制,到泡沫经济时代日元汇率竟上升不到90日元就兑换1美元,日元一下子含金量如此之高,日本人到是扬眉吐气、生活水平迅速上升了,有钱人为避税都抢购古董名画,但日本商品价格的国际竞争力在很多领域也随之失去,现在为了促进出口,不得不动用巨额资金购买美元,阻止日元升值。

中国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有很多现有外汇制度的影响因素,并不完全是市场真实供求关系的反映,特别是有不少寻求机会租金的境外“热钱”进入中国,中国人不能自己昏了头。

当然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最终要走向可控的浮动汇率制,实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但要慢慢来,有一个汇率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微调的过渡阶段,以便保证经济和社会稳定。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及其特征】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及其特征】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及其特征【摘要】自从二战以来,日本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

因此,本文主要浅谈日本战后的发展及个人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日本经济;日本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经济问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课程在教员生动的讲解下结束了,我对教员所描述的日本的经济发展史有了浓厚的兴趣。

正如教员所说,日本的经济发展真是不可思议,但事物发展都有其特有的规律,我想,了解这些知识,一定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自从二战以来,日本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从日本战后经济发展轨迹谈起,分析高速发展的原因及其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进而分析日本经济模式在目前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及其走势,最后总述过去无论运作多么良好的经济体制,如果不能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最终会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桎梏。

一、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及其特征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其经济也在二战中遭受重创。

在战争的废墟中,经过近10年的艰苦奋斗,日本经济在50年代中期恢复到战前水平。

从1955年到1973年,日本经济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日本经济的奇迹得益于政府持续的贸易立国政策和企业群体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的发展战略及其增长机制。

截至2002年末,日本在三个重要领域仍居世界第一:外贸盈余达9.9万亿日元,是外贸顺差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4697亿美元,是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对外净资产(纯债权)余额达175.3080万亿日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就这样一个基础条件很差而且制造战争,遭受战争巨大破坏的国家经济发展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一)经济开始复兴的阶段战争结束后的日本经济处于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 工矿业生产水平只相当于1941年时的七分之一,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遍及全国。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一、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1、二战后日本经济状况及其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事经济畸形发展,随着日本被击败,遭到美国的空袭,二战结束时日本经济陷于濒临崩溃的边缘:以东京为首,全日本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战争的轰炸破坏的40%的城市建筑,船舶的吨位从战前630万吨下降到135万吨,煤产量减少了一半。

此外,由于战败,日本对外贸易业几乎中断了,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结果在国内农业等产业生产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严重的物资不足,进而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以1934~1936年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00,1947年就上升到了10910,提高了108倍。

1946年人均实际国民收入只是战前的55%,城市就业人口人均收入只是战前的31.2%。

在此起点上,1946-1955年的10年间日本一方面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另一方面将战时经济改组为平时经济。

恶化的经济从1947年开始好转,几经曲折逐步上升,农业生产开始恢复,粮食危机解除,工业生产恢复的同时恶性通货膨胀结束。

实际GNP增长了1.16倍,年均增长8.9%,工矿业增长4.5倍,年均增长18.2%,农业水产业生产年均增长6.3%,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提高1倍。

战后日本经济濒临崩溃,但是日本经济有战前积累的较好基础,同时有美国的扶持,以及朝鲜战争的刺激,加上政府较好的政策引导,使其在10年间就将经济恢复到了战前的最好水平。

对我们的启示是:要有效利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来发展经济,同时要把握好发展机遇,因为这样的机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才会产生,而且政府正确的引导会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2、日本经济的黄金时期日本经济企划厅1956年的白皮书有一句名言:“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标志着日本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但此时,日本GDP仅为美国1/15,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此后日本开始赶超欧美,在1956-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由此走向了经济现代化。

日本经济发展史(战后)

日本经济发展史(战后)

日本经济发展史(战后)默认分类 2010-01-20 11:25:22 阅读32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自1868年明治维新起,日本的经济发展史,是一部以发达国家为目标的追赶史。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跃居世界第二位。

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日本不仅在经济规模上仅次于美国,而且在工业技术装备水平、高精尖加工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已位居世界前列。

这些表明,作为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追赶时代在日本已经结束。

以追赶为目标建立的经济体制、生产关系以及经营思想等,面临着深刻的调整。

但是,日本似乎没有意识到大转折时期的到来。

它仍然延续过去的政策思想和发展模式,没有注意培育自主开拓发展的能力与机制。

大量的过剩资本没有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相结合,而是流向房地产和股市,制造出泡沫经济。

由此带来了难以消除的后遗症,如大量的银行不良债权,股市疲软,投资信心不足,消费低迷,巨额财政赤字等,至今困扰着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目前正处在130多年未有的大转折时期,这是由追赶型的经济增长向成熟的、开拓发展型经济增长的转变。

这种转折,如同高速行驶的列车进入弯道,行驶速度下降是很自然的事。

但是,转折的迟误和泡沫经济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大了转折的难度。

世界经济的低迷和“9·11”事件的影响,对于日本经济有如雪上加霜。

2001年日本出现经济负增长可以说毫不奇怪。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有其客观必然性像日本经济辉煌时期引起世界瞩目一样,日本近10年来的经济低迷,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实,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其客观必然性,除了日本正处在转折期之外,还有如下两方面因素。

第一,经济基数的增大。

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1/25,总人口相当于中国的1/10,然而日本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却是中国的4.44倍。

这说明,日本的经济基数已经相当大。

按照2000年中日两国GDP的比值来算,如果日本GDP增长2%,中国要在GDP绝对量的增加上与日本持平,就需要有8.88%增长速度。

从后发优势到后发劣势:战后日本的经历

从后发优势到后发劣势:战后日本的经历

从后发优势到后发劣势:战后日本的经历作者:董敏杰来源:《日本问题研究》2007年第01期一、引言对后发劣势的阐述见于杨小凯在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双周经济学会上的一篇演讲稿《后发劣势》,以及他与杰弗里·萨克斯、胡永泰合作的《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

在这两篇文章中,他认为:落后国家倾向于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而不去模仿其制度,虽然这可以导致落后国家的经济在短期内获得快速增长,但是会强化国家机会主义,给长期增长留下许多隐患,甚至使长期发展变为不可能。

后发国家应由难而易,先完成较难的制度模仿才能克服后发劣势。

他同时提出最好的制度是英国和美国的共和宪政体制。

后发劣势的观点一经提出,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争论。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是林毅夫教授在北大的演讲稿,作为对后发劣势观点的回应(林毅夫2002)。

在肯定后发优势存在后,他主张落后国家应根据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决定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

许多学者,如谢作诗(2003)、宋鸽(2004)等都认为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在现实中都是客观存在的,两者的关系正如硬币的正反两面,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要利用后发优势必然会在发展后期碰上后发劣势问题。

本文同意这一观点。

由于日本被公认为利用后发优势成功实现赶超的范例,同时日本在近二十多年经济发展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对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历程的审视有助于对这一观点的深入理解。

根据技术进步主要来源的不同,本文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阶段大致分为技术模仿阶段和自主研发阶段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从战后到1973年,在这一阶段日本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技术来实现技术进步进而实现经济增长,后一阶段从1973年至今,在这一阶段日本与欧美的技术差距已经缩小,需要依靠自主研发实现技术进步进而实现经济增长。

①按照这一划分方法,通过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简要回顾,本文试图说明战后日本带有明显赶超色彩的发展模式内生于其利用后发优势、通过技术模仿实现快速增长的实际需要。

日本治理内外部经济失衡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日本治理内外部经济失衡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援助 为 1. 95亿美 元 , 同时 ,9 9年 日本 实施道奇 路线 , 14 实施 财 政 紧缩 , 现财 政综 合 平衡 , 实 日本 银 行 在 金 融 方 面 采 取
缓 和 措 施 , 货 膨 胀 迅 速 得 到 控 制 。 9 0年 底 , 鲜 战 争 爆 通 15 朝
需求 , 而使 汇率不 升值 。 日本 当局在 制定货 币政 策时 主 从
日 本治理内 外部经济失衡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段平方
【 摘 要 】 日本 在 战 后 实行 外 向 型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 _ 在 2 纪 6 代 实现 了经 济 高 速 发 展 。但 在 2 O世 O年 0世 纪 7  ̄ 0年 08
代, 日本 出现 持 续 经 常项 目顺 差 , 上 世 界 经 济环 境 的 变化 , 致 日元 升值 、 需 下降 和 经 济 增 长 速 度 下 降 。 于 日本 宏 加 导 外 由 观 经 济 政 策 的 失误 , 导致 了股 市 、 房地 产 泡 沫破 灭 。 年 的 经 济 萧 条 。 十
保持高积 累和 大力进 行设 备投 资 ( 累在 国民生产 总值 中 积 所 占 比 重 。9 1年 ~ 9 5年 为 1 .% ,9 6年 ~ 9 3年 为 15 15 86 1 5 17
3 . , 中最高年 份 的 17 1% 其 8 9 0年 达 到 4 % ) 引进 外 国 技 术 0 ; 和 努 力 发 展 本 国 技 术 ; 口导 向 ; 行 低 利 率 政 策 , 证 产 出 执 保 业 部 门 发 展 所 需 资 金 。 这 种 “ 超 模 式 ” 15 赶 为 9 5年 以 后 日
【 键词 1 关经 济 政 策
【 中图分类号 】 12 【 F 1. 文献标识码 】 【 2 A 文章编号 】0 6 2 2 (09 0 — 0 2 0 1 0 - 05 2 0 )4 06 - 4 【 作者简介 】 平方 , 段 经济学博士 , 郑州大学商学院讲师 , 主要研 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 河南郑州 4 0 0 ) 50 2 。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业者,他们基本上属于低收入人群。

说明安倍政府的就业政策,仅仅属于摊薄了就业的大饼,增加的主要是低收入就业。

而这些人缺乏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就业与生活并不安定,致使日本国民整体生活水平并没有太大的提高。

“安倍经济学”实施已近4年,大企业利润增高,但日本企家庭的消费支出没有增加,拖累了内需的扩大。

同时,在量化宽松的刺激下,物价的上涨,使一部分民众感到生活开支的提升与压力的增大。

然而,“安倍经济学”第二支箭的成果不仅不稳定,而且,还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后果。

2013年日本政府债务已经突破1000万。

经济现代化:日本的经验与教训 19讲 金融自由化

经济现代化:日本的经验与教训 19讲  金融自由化

一、战后金融“护送船队”模式 战后金融“护送船队”
1、公私金融机构并存 、
政府系金融机构:50年代初期,日本政府先后将大臧省存款部改为资金运用部, 设立产业投资特别会计,成立进出口银行和开发银行两大政府银行,整顿或建立 了数家政府金库和公库,从而建立了所谓“2银行10公库”。 政府系银行的使命: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援助中小企业,支持和改善民间生活福 利设施。 民间金融机构:形成了银行和非银行两大系统,前者包括普通银行(都市银行、 地方银行及相互银行),长期信用银行,外汇专门银行,各种信用组合等,后者 包括各种证券、信托保险公司等。
4、有效的政府金融监控体系 、
在这一体系下,政府主要采取以下手段控制货币流量,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 官定利率; 窗口指导; 协调融资; 发行国债; 编制财政投融资计划。
战后型金融体制,是一种以保证金融安全稳定性为首要目标的内具限制性、外具 封闭性的金融体系,因而又被称为“护送船队方式”。在战后日本经济复兴、高度成 长 直至实施金融自由化之前的时期里,确实没有发生过一家金融机构破产的现象。换句 话说,这种体制曾创造战后“银行不倒”的神话。
1、为控制日元汇价上升,实施超低利率、超宽松的金融政策。 、为控制日元汇价上升,实施超低利率、超宽松的金融政策。
从1986年1月起,日本政府不断下调利率,至1987年2月利率由5%降至2.5%,此 后两年多时间保持不变。 这个利率水平不仅创造了战后日本最低记录,而且与当时其他发达国家比较也是 最低的。
2、国内金融自由化 、
存款利率的自由化。1981年后逐次引进自由利率大额定期存款(CD)和市场利率 连动型大额定期存款(MMC)制度,规定前者的最低存款限额为10亿日元,期限3 个月至2年,后又放宽到1000万日元和1个月至3年,后者的最低存款限额为5000万 日元,1987年则又取消这一制度。小额自由利率定期存款和市场利率连动型定期 存款制度始于1989年,至1993年完全实现自由化。从1992年起,又引进流动性存 款制度,到1994年,除活期存款外,流动性存款项目及其利率实现自由化。 金融业务自由化。1983年允许银行经营证券业务、窗口出售中长期国债及贴现国 债。1985年金融制度调查会成立后,对金融制度进行了全面的审议修改,自由化 速度加快。1992年颁布《关于整顿金融制度及证券交易制度关系法》,1993年颁 布《关于金融制度改革法的政、省令》,由此在法律上彻底取消了战后以来一直实 行的对金融机构的严格分业限制,允许银行和证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机构相互参 入对方业务领域乃至相互收买,允许信用组合及劳动金库等金融机构从事外汇买卖、 国债窗口出售以及债券股票的买卖业务,从而打破了分业限制的壁垒。 取消“窗口指导”。 1991年,这一战后以来颇为有效的金融监管手段被废除。

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自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由一个战争破产国家,成为一个先进工业国家。

但是,日本经济的高速成长期也伴随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日本在高速增长期间经历了“泡沫经济”,这导致了1991年的泡沫经济崩溃。

在此期间,银行与公司之间建立了暧昧的金融关系,导致了银行资产质量的下降。

为了避免金融系统的崩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并以债券进行融资。

这些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也加剧了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债务。

这个问题告诉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

在我国,银行也存在类似的金融关系。

此外,我们需要重视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以避免出现财政状况无法控制的情况。

其次,随着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原材料依赖增强,农业和服务业比例降低。

这导致了对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依赖增大。

同时,外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波动和汇率波动会对日本经济造成影响。

这个问题告诉我们,需要实现经济结构多样化,避免过度依赖制造业。

同样,我们需要关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的风险,特别是在贸易政策上。

此外,为了应对汇率波动,我们需要加强外汇储备和金融市场完善。

第三,与日本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并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

污染和资源耗竭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个问题告诉我们,应对环境和资源问题应该变得更加重视。

在发展新产业技术的同时,应该增加对环境的投资。

在管理和监管层面,我们应该引入更加严格的政策来保护环境和资源。

最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期间,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的建设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人们的福利和社会保险的不足,造成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这个问题告诉我们,应该重视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建设。

我们需要扩大社会保障与福利范围,并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提高全民素质,以缩小贫富差距。

总之,虽然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经验。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现状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现状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现状一、战后经济恢复〔1945-1955年〕1.战争对日本经济的严重破坏日本帝国主义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

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

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与1934-1936年相比,1946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为62%,人均实际GNP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制造业实际工资为30%(1947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

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2.战后初期的民主化改革和经济恢复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代了很大的成功。

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日本经济企划厅1956年的《经济白皮书》有一句名言:“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

其含义是战后经济恢复阶段已经结束了。

经济白皮书这样写道:“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

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局面。

在恢复中求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今后的发展要靠实现现代化”。

这标志着到1955年为止,日本经济已经恢复到了战前的最高水平,从此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经济高速增长〔1955-1972〕1.重新赶超的出发点1955年日本经济恢复和超过了战前水平以后,重新开始了赶超欧美的历程,这是一个新的出发点。

战前,日本经济虽然达到了与欧美各国并驾齐驱的水平,但由于战争的影响和破坏,与美国相比,日本经济的发展整整停滞了20年,与欧美各国特别是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

二战后日本的发展

二战后日本的发展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等原日本进行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日本完成了农地改革解散财阀等改革铲除了封建残余思想在日本国内的统治地位从而转轨为先进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体制为日本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扫平的道路
二战后日本的发展
二战中日本人忍受着漫长的饥荒煎熬, 妇女们在煤矿中吃力的挥舞着镐头,孩子 们在工厂里长时间的工作,老人则挖掘松 树的根来做燃料,甚至和尚们也被征去从 事军事后勤服务。日本最终作为战败国, 当然损失十分惨重,但战后的日本很快走 出了战败的阴影,制定发展的策略迅速崛 起,特别是在经济、科技、教育方面的迅 速发展。
发展概况
• 日本战后教育,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增长,从数量到质 量实现了相应的发展与改善。初期的教育改革,深受实用 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造成学力水平的下降。经 50年代 教育理论的大辩论, 批判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之后,布鲁 纳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受到重视。60年代,由于中小学教学 大纲的水平大幅度提高,脱离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接受能 力,曾导致大量落后生的出现。70年代的第三次教育改革, 不仅使高等教育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且使中小学 教育面向智、德、体全面发展的方向,既保持注重基础知 识的划一性,又有适应地区与个性特征的灵活性,力图使 教育适应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变。在数量方面 也有很大发展。
3.注意适应日本国情和世界发展的新形势、 新潮流 日本科技发展速度之快和成效之显,关键在 于不但学习西方,又时时不忘密切结合本 国国情,是科技政策充分适应日本各时期 的特点。日本是先发展成功率高的实用型 技术,再发展风险性较大的高技术,这是 完全适合日本国情的。日本科技政策不断 适应新形势和新潮流的变化,在历史发展 的各个时期都能制定相应的科技发展策略。
日本科技发展的原因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与对外投资阶段性特征及启示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与对外投资阶段性特征及启示
进 国 家 ,我 国理 应 积 极 吸 取 日本 对 外
发物价相 当稳定 ,平均上涨率仅 为 1 % 左 右 。日本的经济规模 ,1 9 6 8 年超过西德 的
GDP成为世界 第 2 位 。为抑制物价上涨趋
投 资 的经验和教 训 。 关 键词 : 日本 经济发 展
对外投 资
元 ,1 9 8 1 年2 5 6 3件 ,8 9 亿 美元 ,8年 间
为2 8 % ,同时储蓄率也 在增加 ,1 9 7 3 —
1 9 7 8 年为3 3 6 % ,1 9 7 9 — 1 9 8 3 年 为3 6 8 %,
以1 9 5 5年开始 的 “ 神武景气 ”作为 起点 , 后续 的 “ 岩户景气 ” 、 “ 伊葬诺景气 ” 接续展 开 , 以制造业为龙头 的 日本经济得 到快速 成长。日本经济年平均 增长 速度 为 9 . 1 3 %,固定资产投 资年均增长约 2 8 %左 右, 消费物价 年平均上涨率 为4 3 %, 低于
危机 时 ,日本银 行及时实行紧缩银 根的措
施 ,于 1 9 7 9年 4月到 1 9 8 0年 3月 ,五次 提 高贴现率 ,由3 I 5 %一 9 %。期 间,日本的 资本累计率 不断上升 ,1 9 7 3 — 1 9 7 8年达
3 5 9 % ,1 9 7 9 —1 9 8 3年 为 3 2 % ,1 9 8 0年

与此同时 ,国际油价大幅上升 。使能 源9 0 %以上依赖进 口的日本遭 受了空前 的
打击 ,国际收支失衡 ,国内信用膨胀严重 ,
二 战 后 日 本 经 济 发 展 与 对 夕 卜 投 资 阶 段 性 特 征 及 启 示
■ 杨凤 翔 王美桃 2( 1 、包头 医学院人文社科 学院 内蒙古包头 0 1 4 0 0 0

日本经济受挫的教训是什么?——泡沫破灭前后的制度条…

日本经济受挫的教训是什么?——泡沫破灭前后的制度条…

日本经济受挫的教训是什么?——泡沫破灭前后的制度条款和经验总结摘要日本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经历了泡沫经济的繁荣和泡沫破灭的严重衰退。

这个时期为日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关于制度条款和政策的重要性。

本文通过回顾泡沫破灭前后的情况,总结了日本经济受挫的教训,包括金融制度的漏洞、房地产泡沫的形成、资产价格的飙升和政府应对措施的不足等方面,以帮助其他国家避免重复类似的经济危机。

1. 引言日本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经历了一段高速增长和繁荣的时期,被称为泡沫经济。

然而,这个繁荣迅速瓦解,在1991年泡沫破灭后,日本陷入了长达十多年的经济衰退。

这段经济历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教训,特别是关于制度条款和政策的重要性。

2. 金融制度漏洞日本泡沫经济的繁荣主要是由于宽松的信贷政策和金融体系的漏洞所致。

在泡沫破灭之前,许多日本银行对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进行了过度融资,这导致了资金的浪费和不合理的投资。

同时,许多银行也存在监管漏洞和不良贷款的积累,这最终导致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

3. 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金融体系漏洞密切相关的是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在泡沫破灭前,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快速上升,一些地区的房价甚至超过了美国的一线城市。

这是由于低利率政策和过度投资导致的供应过剩。

当泡沫破灭时,房地产市场崩溃,价格暴跌,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4. 资产价格的飙升除了房地产市场外,股票市场也出现了资产价格的飙升。

许多公司和个人借款用于投资股票,这进一步推高了股票价格。

当泡沫破灭时,股票市场也迅速崩溃,许多人因投资失败而陷入困境。

这表明了资产价格的过度波动对经济的危害性,同时也凸显了监管部门对投资行为的重要性。

5. 政府应对措施的不足泡沫破灭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刺激经济复苏,但结果却不尽人意。

政府没有有效地处理金融系统的困境,也没有恰当地应对企业债务问题,这导致了经济衰退的延长和复苏的停滞。

日本经济大起大落带来的启示

日本经济大起大落带来的启示

[ 关键 词 ] 日本经 济 ;大起 大落 ; 革 ; 新 改 创 [ 中图分 类号 ]F 1 . [ 献标 识码 ]A [ 12 2 文 文章 编 号 ]10 0 0—94 (0 2 0 9 9 2 0 )6—0 2 —0 08 3
刚 刚迈 入 2 世 纪 , 本 官 方 就 确 认 , 后 1本 第 l l 1 3 战 3 3次 经 济 周 期 已 于 20 00年 l 达 到 景 气 上 升 过 程 的峰 顶 , 后 0月 随 陷 入 新 一 轮 衰 退 , 今 1本 经 济 仍 在 衰 退 中 挣 扎 。 这 是 1 迄 3 3 本战后最严重 的一次经济衰退 。 据 1本 政 府 20 3 0 2年 的最 新 统 计 和 预 测 , 本 名 义 和 实 3 1 际 G P增 长 率 20 年 度 分 别 为 一24 和 一09 ,0 2年 D 01 .% .% 20 度 分 别 为 一09 和 0 0 。 1本 银 行 及 一 些 重 要 国际 机 构 .% .% 3 的预 测 也 认 定 , 本 经 济 已 出 现 战 后 最 严 重 的 负 增 长 。 失 3 1 业率屡创新 高 , 是 1本经 济 衰退 空 前 严重 的重要 表 现 , 也 3 20 年 l 月 1本 的 失 业 率 达 到 55 , 按 欧 美 统 计 口径 , 01 1 3 .% 若
最坏纪录 。
有 文 盲 的 国 家 , 视 教 育 使 1本 在 短 期 内跻 身 于 世 界 发 达 国 重 3
家 之 列 。但 到 了 2 0世 纪 9 o年 代 , 识 经 济 兴 起 , 否拥 有 创 知 是
新 能力 成 为衡 量 一 个 民族 是 否 有 活 力 的 重 要 指 标 。 在 新 的
大批 能 扎 根 于 国 内 和 生 产 实 践 的 工 业 化 人 才 。但 创 新 精 神

日本经济奇迹:从废墟到繁荣的崛起

日本经济奇迹:从废墟到繁荣的崛起

日本经济奇迹:从废墟到繁荣的崛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中,日本从一片满目疮痍的景象中迅速崛起,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令人瞩目的“日本经济奇迹”。

这一奇迹不仅改变了日本的经济地位,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日本经济奇迹的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一、背景与起点1. 战后重建的挑战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导致无数生命的丧失和城市的毁灭。

战争的结束也标志着日本领土的缩减,军事力量的解散,以及盟军对其的占领管理。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面临着巨大的重建挑战,如何在废墟上重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成为了战后日本政府和人民的首要任务。

2. 美国的援助与改革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在欧洲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日本,美国也采取了类似的援助和改革措施。

美国通过向日本提供经济援助,帮助其恢复工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美国还推动了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如土地改革、工会发展和妇女选举权的扩大等。

这些改革为日本的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奇迹的实现1. 政府的积极干预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通过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日本政府大力支持汽车、电子、钢铁等关键产业的发展。

这些产业在全球市场中逐渐占据领先地位,成为推动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政府还通过扶持小企业、促进出口和技术创新等措施,增强了日本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2. 教育与技术创新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和技术创新。

战后,日本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能力。

同时,日本企业也加大了对科研和技术开发的投入。

以丰田、本田、索尼等为代表的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推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赢得了全球市场的青睐。

3. 劳动文化与企业制度日本的劳动文化和企业制度在经济奇迹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日本企业以“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为特点,形成了员工对企业的高度忠诚感。

日本经济发展的借鉴与警示

日本经济发展的借鉴与警示

日本经济发展的借鉴与警示近年来,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其借鉴之处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经济发展方向,同时也给其他国家敲响了警示的钟声。

首先,日本的经济发展借鉴之处在于其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

作为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日本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以技术和制造业为导向的产业成为其经济发展的关键。

日本发展了世界一流的汽车、电子、机械等制造业,并在技术和质量上占据了领先地位。

这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借鉴,即通过技术创新和制造业升级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其次,日本的经济发展借鉴之处在于其关注教育体制和人力资源培养。

日本一直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通过投资教育和人才培养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日本政府在教育投入上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了对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为日本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其他国家可以从中学习,加大对教育和人力资源培养的投入,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日本经济发展借鉴之处还在于其推动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

日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以其创新精神、高品质和高效率的运营模式而闻名。

日本企业家们能够敏锐抓住市场需求变化,勇于创新和冒险。

他们注重产品和服务质量,追求卓越。

这种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借鉴,即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然而,日本的经济发展也给其他国家敲响了警示的钟声。

首先是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问题。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长期面临经济增长停滞、通缩和负债累累等问题。

这与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就业市场僵化、企业过度保守等问题密切相关。

其他国家应警惕日本经济长期停滞所带来的危机和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其次是日本的负债问题。

日本国内的公共债务和企业债务都非常高,负债累累。

这给其他国家敲响了警示的钟声,即要高度警惕债务问题的发展,避免过度依赖借债来推动经济增长。

应加强财政管理,合理控制债务规模,注重债务的可持续性和还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战前积累的财富几乎丧失殆尽,但是却在短短几十年内,经济得到了告诉的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前列,这与它抓住时机、国内改革、注重发展人力资源、引进科技以及政府合理的宏观调控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字:日本战后改革科技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战前积累的财富几乎丧失殆尽,战后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人均年收入只有20美元。

战后初期的工业产量仅为战前1937年的20%,通货膨胀严重,粮食和能源奇缺,生产几乎陷入停顿,经济形势异常严峻。

经济的崩溃导致社会的动荡和混乱,战争失败的阴影笼罩在大多数国民的心中,人们昏昏沉沉茫茫然不知所措。

然而就是在这满目疮痍的一片废墟之上,日本抓住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转移的机遇及“冷战”背景下世界经济高涨、国际贸易激增、国际金融稳定、国际油价低迷等有利环境和条件,根据本国国情,掀起了工业化高潮。

1967~1968年又一举超过了英、法、德等三国,到1970年,其国民生产总值大约为197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6.5%,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1】。

70年代初,日本基本上完成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经济大国。

到了70年代末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它的黄金外汇储备、外贸出口额和对外直接投资分别跃居世界第二、三、四位,就经济实力而言,在资本主义世界里,出现了日本与美国、西欧三分天下的局面。

日本经济取得飞速的发展和辉煌的成就。

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传统的造船工业、汽车工业早已位列世界榜首。

高科技领域里,新技术和新材料不断取得巨大进展,大型电子计算机接连问世,小型电脑早已进入普通家庭,机器人也已在许多日本企业安家落户。

对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国家惊叹不已,称之为“奇迹”。

探讨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的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善于抓住机遇利用外部条件(一)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经济上、政治上的援助由于战败,不能再对侵略国进行各种资源的掠夺了,战后日本的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

这样,战前和战时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都失去了供应。

这时,为了援助日本的经济,美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性进口物资。

在日本整个进口总额中,1945年9月至1946年占63.2%,1947年占77.2%,1948年占了67.4%,1949年占了58.4%,1950年则为36.9%【2】。

这些物资主要包括小麦、食物、化肥、棉花等,对当时处于绝境的日本经济渡过难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另外,美国对日本的态度,因其全球化战略的需要不断转变。

刚开始,美国对日占领政策为打击日本,使其军国主义永远不能抬头。

但是,后来的朝鲜战争、北约与华约的两极对峙以及越南战争等,日本都成了美国国际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棋,所以,其对日的政策,也就变为了扶持和利用日本,在经济上、政治上、科技上、军事上等重要方面,都给予了非常重要的支持。

这对于日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朝鲜战争对日本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对于朝鲜和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场沉重的灾难,但是对于日本来说,却因其有利的地理、政治因素,借些大发战争财。

由于朝鲜战争,离战场最近的日本不仅成了美军大量军用物资的生产工基地和供应基地,而且还成了为美军提供各种服务的基地。

为了战争的需要,美国出钱直接向日本订购大量的物资和劳务服务。

据统计,从1950年到1953年战争和停止,美国对日本的特需订货一共为23.9亿美元,占日本总出口额的50.6%;其中1951年占总出口额的43.7%、1952年则为66.1%、1953年为63.5%。

【3】(三)和平而稳定的国际环境战后,特别是“冷战”背景下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给日本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虽然国际环境仍不太稳定,但是当时的冷战背景下,两国相互牵制,不会出现大的动荡,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对于日本战后经济复兴和高速增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对和平而稳定的世界政治形势是日本经济腾飞的外部保障,而广大亚非拉国家政治上的独立及其振兴本国经济的迫切要求,为日本获取廉价资源和广阔的国际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美日同盟、美国占领政策的改变及其对日本的大力扶植又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四)充分利用了资源能源供给充足的有利条件二战后,广大亚非拉国家政治上实现了独立。

但是这些国家普遍都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完善的国内国民经济体系,为了振兴其国内经济,这些国家只能发挥其比较优势,廉价向国际市场出售矿石、石油等资源。

这为日本获取廉价资源和广阔的国际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五)其它有利因素的影响,如奥林匹克运动会等,这些利好因素都大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善于抓住外部条件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外部因素,现今,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中国也可以抓住这个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经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路线不动摇。

二、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

为了消灭军国主义势力,保证日本不再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美占领当局在日本推行了一系列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

这次改革涉及的范围很大,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其中,修改宪法、农地改革、解散财阀以及劳动、教育改革,是战后日本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修改《大日本帝国宪法》首先,整肃军国主义,修改《大日本帝国宪法》。

这是战后日本在政治方面改革的核心内容,修改宪法是也是战后民主化改革的首要成果。

《大日本帝国宪法》是带有浓厚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色彩的“钦定宪法”,它不但彻底剥夺了人民的民主权利,而且更成为后来日本历史上发生一切罪恶的渊薮和祸根。

而在美国占领当局的压力和敦促下,日本天皇裕仁被迫发表了《人格宣言》,公开宣称自己是人,而不是神,其后在1946年11月推出了一部新的宪法,即战后的《日本国宪法》。

新宪法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的整体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在的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

”【4】这表明日本的政治制度由“明治维新”以后天皇独揽统治权的君主立宪制,改变为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议会内阁制,废除了封建制度,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辅佐天皇的枢密院、贵族院等特权机构同时被废除,天皇能行使公布宪法修正案、法令、政令及条约和召集国会、解散议会等权力,但须得到内阁的建议与承方可行使。

日本“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它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为此,解散全部军队(包括天皇专制主义的支柱军部),逮捕了140多名战犯;革除军国主义分子的公职;扩大公民的基本人权和政治自由及平等权利,鼓励民主组织与机构的建立。

并且把放弃战争明文列入宪法条款,这一非军事化条款可以说是日本新宪法的最大特色,它确立了日本走和平主义道路,使得战后日本军费开支在国民经济总值中所占比例极小,仅占政府财政收入的5%-7%,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20%-40%之间,这使日本能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二)农地改革作为日本战后在经济领域实行的最富有成效的农地改革,1946年10月,日本政府根据美国占领当局的指令,颁布《自耕农创设特别法案》和《农地调整法修改法案》进行改革,农地改革法规定:(1)由国家征购不在村地主的全部出租农地和在村地主按户计算超过1町步(北海道为4町步)的出租农地,以及经营不善的自耕农超过3町步(北海道为12町步)的农地,国家将征购来的土地以一定的代价卖给佃农和有能力的经营者;(2)成立由地主、自耕农、佃农组成的市町村农地委员会,来具体推行农地改革;(3)残存的出租地的地租改为货币地租,地租率水田不得超过25%,旱田不得超过15%【5】。

使明治维新后建立起来的寄生地主制改变为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使90%的耕地变为自耕地,这使日本农村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解散财阀解散财阀是战后日本政府在经济方面采取的又一重大改革措施。

有垄断资本集团之称的财阀,又不同于欧美各国的垄断资本,它是德川时期的封建特权商人,在明治维新后与明治政权相结合,以血缘和家族为基础而形成。

这些家族通过持有的股票,在总公司和子公司间建立起主从关系的金字塔型所有制形式,从而控制着日本的经济命脉,左右着日本的政治生活,他们大都直接从事与军事有关的生产,是支撑日本军国主义、扩张主义的经济基础。

因此,要想从心理上和制度上破坏日本的军事力量,就必须解散财阀。

美国占领当局先后公布了《解散财阀令》、《禁止垄断法》等命令,解散了“三菱、三井、住友和安田”等大财阀,并撤消十大财阀主要成员财阀家族的职位。

具体过程分两段进行:前一阶段,解散作为财阀总公司的控股公司,消除财阀家族对企业的控制。

对三井、三菱总公司等83家财阀公司与岩崎、住友等10大财阀的56个财阀家族,勒令其交出手中的股票,导致83家公司和56家财阀家族交出价值达75.71亿日圆的股票。

交出的股票全部上缴控股公司整理委员会,再由该委员会在社会上公开拍卖。

在拍卖大财阀股票的同时,勒令财阀家族和财阀所属公司领导人一律辞去公司的领导职务,并禁止他们在10年内重新任职。

此外,美国占领当局还勒令2500家战时的主要公司和银行领导人、大股东辞去职务。

后一阶段是分割大企业,禁止私人垄断,阻止被解散的财阀重新复活。

美国占领当局指令日本政府在1947年7月发布了《关于禁止垄断和保证公平交易的法律》,同年12月又发布了《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排除法》。

这两个法律的基本内容都是禁止用卡特尔协定之类的形式进行垄断,排除经济力量过度集中的企业,在这些公司中,最后被处理的有80家大公司,其中被分割划小的公司有28家。

(四)劳动立法劳动立法是战后日本经济的第三项民主改革。

日本过去长期父道主义的奉行把企业主和劳动者束缚在相互的义务体系之中,企业内部的关系建立在近乎封建式的忠诚和正直的观念基础之上,压抑了进取与创新。

在美国占领当局的压力下,日本花了三年时间制定了一个社会法,该法成为“世界最新型的社会法之一”。

在1946年至1947年间,采取了一个又一个措施,工人获得组织起来的权利,以便同他们的雇主进行集体谈判;工人的罢工权利也得到承认,一个为帮助解决劳工纠纷的全国仲裁委员会建立起来了。

新的立法还规定了劳动时间、加班时间的报酬、休假的权利和解雇的手续。

为此,1947年建立的劳工部负责贯彻这些规定。

(五)教育改革进行了打破天皇制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改革。

日本历史上继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之后的第二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教育改革,构成战后日本民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