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高中文言文试题测试题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爱之深,恨之切。
B. 之乎者也,古之学者。
C.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D. 之江之滨,有女如云。
答案:C(C项中的“之”字用作代词,其余选项中的“之”字用作助词)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位作者?A. 李白B. 苏轼C. 杜甫D. 王安石答案:B(苏轼《赤壁赋》)3. 以下哪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D(王维《相思》)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果实吸引了人们。
B.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花朵吸引了人们。
C.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美丽吸引了人们。
D.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果实和花朵吸引了人们。
答案:A(比喻有德行的人,即使不自夸,也能受到人们的敬仰)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经典?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易经》答案:A(《诗经·周南·关雎》)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死亦为鬼雄。
”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答案:生当作人杰2. “________,天涯若比邻。
”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海内存知己3. “________,对影成三人。
”出自李白的《月下独酌》。
答案:举杯邀明月4. “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答案:落霞与孤鹜齐飞5. “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
”出自李商隐的《锦瑟》。
答案:此情无计可消除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共4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模考试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江西省2024届新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①之,其仆曰:“君何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②;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
”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于是文侯请相之,段干木不肯受。
则文侯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
于是国人皆喜,相与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
”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案兵,不攻之。
魏文侯可谓善用兵矣。
尝闻君子之用兵,莫见其形,而攻已成,其此之谓也。
野人之用兵也,鼓声则似雷,号呼则动地,尘气充天,流矢如雨,扶伤舆死,履肠涉血,无罪之民,其死者量③于泽矣,而国之存亡、主之死生,犹未可知也,其离仁义亦远矣!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
及见翟璜,踞于堂而与之言。
翟璜不悦。
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
今汝欲官则相至,欲禄则上卿至。
既受吾赏,又责吾礼,无乃难乎?”(节选自《吕氏春秋》)材料二:段干木者,晋人也。
少贫且贱,守道不仕。
魏文侯欲见,造其门,其逾墙而避。
文侯以客礼待之,出过其同而轼。
其仆问曰:“干木布衣也,君何轼?”文侯曰:“段干木,贤者也。
不移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
吾敢不轼乎?干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势;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
势不若德贵,财不若义高。
”又请为相,不肯。
夫文侯名过齐桓公者盖能尊段干木敬卜子夏友田子方故也。
(节选自皇甫谧《高士传》)【注】①轼:凭轼,古人乘车时表示敬意的动作。
②地:指地位、权势。
③量:满。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夫文侯A名B过C齐桓公者D盖能尊E段干木F敬G卜子夏H友I田子方J故也。
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试题30篇及答案
文言阅读训练30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
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
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
”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
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
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屯田。
”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上令都督府措置。
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
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
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从之。
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
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
明年致仕。
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 .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C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 .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吾尝求古仁人之心(名词,心志)B. 水击三千里(动词,打击)C. 而致千里(动词,到达)D. 而将归田里(名词,田地)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举匏樽以相属(动词,属于)B. 故不积跬步(动词,积累)C. 而致千里(动词,到达)D.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动词,出生)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现象最明显的一项是:A. 古者富贵而贫贱不能移,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移:改变)B. 水击三千里(击:打击)C.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得:获得)D. 鸿鹄将至,景翳若脱(景:影子)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然后能致其道(致:达到)B.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负:承担)C. 吾尝求古仁人之心(求:寻找)D.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得:获得)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其必曰“今日病矣”(病:病弱)B. 吾尝求古仁人之心(求:寻找)C.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难道)D. 水击三千里(击:打击)二、断句题(每小题2分,共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断句并翻译。
(甲)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乙)子路问曰:“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曰:“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问,则不对。
何也?”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三、翻译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 翻译下列句子:(1)吾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节选自《孙子兵法》)材料二: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
毅归赵,燕军共忿。
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燕人闻之,如其言。
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
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
燕皆呼“万岁”。
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
”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
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兵智部·田单》)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牛尾A炬B火光C炫耀D燕军E视之F皆龙文G所触H尽死伤。
语文高中古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中古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情表》节选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夙遭闵凶: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指病死等。
B. 逮奉圣朝:逮,及,到。
C. 猥以微贱:猥,鄙陋。
D. 愿陛下矜愍愚诚:矜,怜悯。
答案:C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而刘夙婴疾病而诏书切峻B. 臣以供养无主臣具以表闻C.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D. 且臣少仕伪朝且臣少仕伪朝答案:B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李密从小命运多舛,经历了许多磨难,但祖母刘氏的慈爱和抚养使他得以长大成人。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优质真题、模拟题专项(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附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优质真题、模拟题专项(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材料一 二月乙酉,(晋悼)公即位。
使吕宣子将下军,曰:“邲之役,吕锜佐智庄子于上军,获楚公子穀臣与连尹襄老,以免子羽。
鄢之役,亲射楚王而败,其子孙不可不崇也。
”使彘恭子将新军,曰:“武子之楚师,以定晋国而无后..季、文子之母弟也。
武子宣法以定晋国,至于今是用。
文子勤身以定诸侯,至于今是赖。
夫二子之德,其可忘乎!”故以彘季屏其宗。
使令狐文子佐之,曰:“昔克潞之役,秦来图败晋功魏颗以其身却退秦师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钟。
至于今不育,其子不可不兴也。
”君知士贞子之帅志博闻而宣惠于教也,使为太傅。
知栾纠之能御以和于。
政也,使为戎御。
知荀宾之有力而不暴也,使为戎右..栾伯请公族大夫,公曰:“荀家惇惠,荀会文敏,黡也果敢,无忌镇静,使兹四人者为之。
夫膏粱之性难正也,故使惇惠者教之,使文敏者导之,使果敢..者谂之,使镇静者修之。
惇惠者教之,则遍而不倦;文敏者导之,则婉而入;果敢者谂之,则过不隐;镇静者修之,则壹。
”使兹四人者为公族大夫。
公知祁奚之果而不淫.也,使为元尉。
知羊舌职之聪敏肃给也,使佐之。
知魏绛之勇而不乱也,使为元司马。
知张老之智而不诈也,使为元候。
知铎遏寇之恭敬而信强也,使为舆尉。
始合诸侯于虚朾以救宋,使张老延君誉于四方,且观道逆者。
吕宣子卒,公以赵文子为文也,而能恤大事,使佐新军。
五年,诸戎来请服,使魏庄子盟之,于是乎始复霸。
(节选自《国语ꞏ晋语七》)材料二 魏绛事晋悼公。
悼公三年,会诸侯。
悼公弟杨干乱行,魏绛僇辱杨干。
悼公怒曰:“合诸侯以为荣,今辱吾弟!”将诛魏绛。
或说悼公,悼公止。
卒任魏绛政,使和戎、翟。
戎、翟亲附。
悼公之十一年,曰:“自吾用魏绛,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戎、翟和,子之力也。
”赐之乐,三让,然后受之。
(节选自《史记ꞏ魏世家》)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高中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瑶池,抚绥四方,观行天下之民,信可乐也。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越明年,政通人和(越:到了)B. 增其旧制(制:制度)C.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嘱托)D.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嗟:叹词)答案:B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乃重修岳阳楼B.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C. 属予作文以记之D. 予观夫巴陵胜状答案:B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D.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答案:A4. 翻译下列句子。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1)政事顺利,人民和睦,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感到高兴或悲伤。
5. 范仲淹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政治理念?答案:范仲淹在文中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念,即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先考虑天下的忧患,后享个人的安乐。
二、文言文翻译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高中文言文试题库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试题库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昔有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 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哪部古典文学名著?(2分)A. 《诗经》B. 《左传》C. 《列子》D. 《庄子》2.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2分)A. 为了开垦土地B. 为了改善交通C. 为了建造房屋D. 为了种植庄稼3. 愚公的妻子提出了哪些疑问?(4分)(1)愚公是否有能力移山(2)移山后土石应该放在哪里4. 愚公移山的过程中,谁给予了帮助?(4分)A. 他的子孙B. 京城氏的孀妻C. 京城氏的孀妻的遗男D. 所有邻居5. 愚公移山的故事寓意是什么?(8分)(1)持之以恒,可以克服困难(2)团结协作,可以达成目标(3)面对挑战,不应轻易放弃(4)智慧与勇气,是成功的关键(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10题。
(20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 孔子在这段话中提到了哪三种快乐?(6分)(1)学习并不断复习(2)朋友来访(3)不被理解时不生气7. “学而时习之”中的“习”字是什么意思?(2分)A. 习惯B. 复习C. 习惯D. 练习8. “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字在古代是什么意思?(4分)A. 朋友B. 同学C. 同门D. 同乡9. “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字是什么意思?(4分)A. 愤怒B. 悲伤C. 忧虑D. 快乐10. 孔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理念?(4分)A. 重视学习与复习B. 重视友谊与交流C. 重视个人修养与心态D. 重视社会地位与名声二、文言文翻译(共20分)11.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答案:B(“知”在B项中为动词,意为“知道”;其余三项中“而”为连词,表修饰或递进)2.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是:A.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 吾属今为之虏矣。
答案:B(“见疑”、“被谤”均为被动用法)二、填空题1. 请根据《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填写下列空缺处:“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
答案:后天下之乐而乐2. 请填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
答案:秋水共长天一色三、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感到高兴,也不因个人的得失而感到悲伤。
2. 翻译《出师表》中的名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翻译:在军队失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接受命令。
四、简答题1. 《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渔人因为迷路而偶然发现了桃花源。
2. 《岳阳楼记》中,作者范仲淹是如何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的?答案:范仲淹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五、论述题1. 请结合《史记》中的内容,论述司马迁的史学观。
答案:司马迁在《史记》中展现了其深厚的史学观,他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史学家的任务是真实地记录历史,同时,他还强调了历史人物的品德和行为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高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左传·宣公十五年》节选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
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
我欲战矣,齐、鲁疾我也。
其若之何?”先縠曰:“使齐、鲁,疾不暇矣。
”公曰:“不可。
我丧败鲁师,鲁必惧,惧则必折而合于齐,齐、鲁同我爱之,能无疾乎?请击之。
”栾书曰:“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
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
训以若敖、蚡冒,砺其心。
诘之以大城,教之以强屈。
砺之以行师,教之以赏罚。
训之以畏主,教之以服政令。
唯荆之善之,明王道,其上下相恤,民臣辑睦,祸至不惧,福至不淫。
有若敖、蚡冒之训,无日不思。
其过必善,其善必赏,过赏不相掩,民性之至也。
商纣为不道,杀比干,矇荧箕子之明,以乱大邦。
皇天弗福也。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
” 绝:断绝关系。
B. “我丧败鲁师,鲁必惧,惧则必折而合于齐” 折:屈服。
C. “纣之百克,而卒无后” 卒:终于。
D. “皇天弗福也” 福:保佑。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我欲战矣,齐、鲁疾我也。
/ 其若之何?B. 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
/ 纣之百克,而卒无后。
C. 戒惧之不可以怠。
/ 砺之以行师,教之以赏罚。
D. 明王道,其上下相恤,民臣辑睦。
/ 有若敖、蚡冒之训,无日不思。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晋国公认为如果帮助宋国,齐国和鲁国会因为害怕而联合起来对抗晋国。
B. 先縠认为晋国应该立即出兵攻打楚国,因为齐国和鲁国没有时间来帮助楚国。
C. 栾书认为楚国自克庸以来,国君每天都在教育百姓和军队,使他们戒备不懈。
D. 栾书通过对比商纣和楚国的治国方式,强调了楚国的治国之道是明智的。
高三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材料一:凡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
令重则君尊,君尊则国安。
令轻则君卑,君卑则国危。
故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乎严罚。
罚严令行,则百吏皆恐。
罚不严,令不行,则百吏皆喜。
故明君察于治民之本,本莫要于令。
(摘自《管子·重令》,有删节)材料二: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
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此神农、黄帝之政也。
以德以义,则四海之大,江河之水,不能亢矣;太华之高、会稽之险,不能障矣;囵庐之教,孙、吴之兵,不能当矣。
故古之人,身隐而功著,形息而名彰、说通而化奋,利行乎天下而民不识,岂必以严罚厚赏哉?严罚厚赏,此衰世之政也。
墨者钜子孟胜,善荆之阳城君。
阳城君令守于国,毁璜以为符,约曰:“符合听之。
”荆王蕘,群臣攻吴起,兵于丧所。
阳城君与焉荆罪之阳城君走荆收其国。
孟胜曰:“受人之国,与之有符,今不见符,而力不能禁,不能死,不可。
”其弟子徐弱谏孟胜曰:“死而有益阳城君,死之可矣。
无益也,而绝墨者于世,不可。
”孟胜曰:“不然。
吾于阳城君也,非师则友也,非友则臣也,不死,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贤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
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
我将属钜子于宋之田襄子。
田襄子,贤者也,何患墨者之绝世也!”徐弱曰:“若夫子之言,弱请先死以除路。
”还殁头前于盂胜。
因使二人传钜子于田襄子。
孟胜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
二人以致令于田襄子,欲反死盂胜于荆。
田襄子止之曰:“孟子已传钜子于我矣,当听。
”遂反死之。
墨者以为不听钜子不察。
严罚厚赏,不足以致此。
今世之言治,多以严罚厚赏,此上世之苛察也。
(摘自《吕氏春秋·离俗览》,有删节)1.材料二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阳城君与A焉B荆C罪D之E阳城君F走G荆H收其国。
2.下列对材料中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指统治、治理,“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的“君”意思与此相同。
B.喜,通“嬉”,怠慢,与《赤壁赋》中“客喜而笑,洗盏更酌”的“喜”意思不C.劝,文中指努力向善,与《屈原列传》“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中的“劝”意思不同。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凝,字成庶,绛州人。
少孤,依其舅宰相郑肃,肃命儿与凝约为师友。
举明经、进士,皆中。
尝著《京城六岗铭》,为文士所称。
历台省,浸知名,擢累礼部侍郎。
不阿权近,权豪请托不行,因而衔之,出为商州刺史。
驿道所出,吏破产不能给,而州有冶赋羡银,可以优州之吏奉。
凝不取,则以市马,故无横扰,人皆慰悦。
僖宗立,召为兵部侍郎。
坐举非其人,以秘书监分司东都。
咸通中,凝两佐宣城使幕,备究人之利病,涤除积弊,民俗阜康。
王仙芝之党屠至德,势益张,凝遣牙将孟琢助池州守。
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遣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
诸将闻,皆股栗,以死缀贼,贼不能进。
时江南环境为盗区,凝以强弩据采石矶,张疑帜,遣别将马颖解和州之围。
明年,贼大至,都将王涓自永阳赴敌,凝大宴,谓涓曰:“贼席胜而骄,可持重待之,慎毋战。
”涓意锐,日趋四舍,至南陵,未食即阵,死焉。
监军收余卒数千,还走城,沮留无去意,卒又恣横不能禁。
凝让曰:“吏捕蝗者,不胜而仰食于民,则率暴以济灾也。
今兵不能捍敌,又恣之犯民生业,何以称朝廷待将军意?”监军词屈,趣亲吏入民舍夺马,凝乘门望见,麾左右捕取杀之,由是不敢留。
贼乘胜而来,守有备。
贼急攻数月,御备力殚。
会大星直寝庭坠,术家言宜上报疾不视事以辟祸,凝曰:“东南,国有所出,而宣州为大府,吾规脱祸可矣,顾一方何赖哉?誓与城相存亡!”吏民请曰:“贼之凶势不可当,愿尚书归款退之,惧覆尚书家族。
”王凝曰:“人皆有族,予岂独全?”既而贼退去。
未几,卒,年五十八,赠吏部尚书,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王凝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坐举非其人坐:因……而获罪B. 贼益兵来攻益:增加C. 凝斩以徇徇:徇私D. 未食即阵,死焉阵:上阵(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明经”意为“明于经术”,唐朝时指以经义所取之士,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2023高考语文四套试卷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2023高考语文四套试卷文言文练习附答案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尧卿,字子余。
其先汝阴人。
尧卿警悟强记,七岁善赋诗,弱冠以学行知名。
天圣二年登进士第,积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饶州。
卒,年五十三。
有文集二十卷,《诗》《春秋》说各三十卷。
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
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
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
其于昆弟,尤笃有爱。
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
或勉之以礼,曰:“《礼》‘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胜丧耳。
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负土。
有告之曰:“古之贫无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尧卿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
居官禄虽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
所至称治,民有去思。
尝知汀州宁化县,提点刑狱杨纭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纭就询其故。
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庆历间,范仲淹举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而卒。
尧卿之学,不惑传注,问辨思索,以通为期。
其学《诗》,以孔子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孟子所谓“说《诗》者,以意逆志,是谓得之”。
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曰:“毛之《传》欲简,或寡于义理,非‘一言以蔽之’者也。
《笺》欲详,或远于情性,非“以意逆志’者也。
是可以无去取乎?”其学《春秋》,曰:“左氏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
”至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邪?”欧阳修以文表其墓曰:“若周君者,事生尽孝,居丧尽哀,而以礼者也。
君学长于毛、郑《诗》,《左氏春秋》。
”(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圈出正确答案的标号,每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3 分)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 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时:时常)B. 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C. 不亦乐乎(乐:快乐)D. 知之为知之(知:知识)答案:D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吾日三省吾身B. 温故而知新C. 学而不厌D. 诲人不倦答案:A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B. 温故而知新C. 不亦乐乎D. 知之为知之答案:D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吾日三省吾身B. 温故而知新C. 学而不厌D. 诲人不倦答案:B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学而时习之B. 温故而知新C. 不亦乐乎D. 知之为知之答案:C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吾日三省吾身B. 温故而知新C. 学而不厌D. 诲人不倦答案:D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活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B. 温故而知新C. 不亦乐乎D. 知之为知之答案:D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吾日三省吾身B. 温故而知新C. 学而不厌D. 诲人不倦答案:B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学而时习之B. 温故而知新C. 不亦乐乎D. 知之为知之答案:C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活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日三省吾身B. 温故而知新C. 学而不厌D. 诲人不倦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 子曰:“学而时习之,________。
”答案:不亦说乎2.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答案:传不习乎3. 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
”答案:可以为师矣4. 子曰:“学而不厌,________。
”答案:诲人不倦5.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高三语文文言文常用试卷
高三语文文言文常用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共40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踮起脚跟)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清楚)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借助)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命)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吾尝终日而思矣。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蟹六跪而二螯。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7.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A.蟹六跪而二螯。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试卷 第2页 共7页C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8.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语文高考文言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B.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C.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D.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 邂逅相值,适遭流离B.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D. 尝益其所识,观干国者,其贤不及孔子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君子不齿B. 沉鱼落雁C. 独坐幽篁里D. 红颜薄命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 谨食之,时而献于献公C. 故有唐三藏西天取经D. 南陵尉果引孙策至,策请以久不相见为解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 士为知己者死B. 然后能出于其类C.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二、翻译题(每小题5分,共10分)6. 翻译下列句子:(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求者颇多。
7. 翻译下列句子:(1)山川之有神仙,犹草木之有蝡蛆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三、阅读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犯其上,民皆曰:‘得无厌乎?’曰:‘此为与吾得也。
’是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①有仁义而已矣②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2)翻译下列句子:①王何必曰利?②是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也。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苏武字子卿,杜陵人也。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中郎将。
奉使匈奴,后留匈奴中,十有九年,持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版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学而时习之B. 蚓无爪牙之利C. 吾欲之南海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意”的意思是()。
A. 意图B. 意义C. 意志D. 意见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
A. 圆规和直尺B. 法律和道德C. 标准和方法D. 圆规和画圆的工具4. “温故而知新”出自()。
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5.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的“锲”的意思是()。
A. 雕刻C. 放弃D. 放弃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蹊”指的是()。
A. 道路B. 河流C. 树木D. 果实7.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
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论语》8.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的“焉”的意思是()。
A. 哪里B. 怎么C. 什么D. 为什么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的意思是()。
A. 知识B. 知道C. 认识D. 了解10.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的“青”指的是()。
A. 绿色B. 蓝色D. 紫色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______,死而后已。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
2. “______,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
3. “______,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
4. “______,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学而》。
5. “______,小人喻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
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20分)1. 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将“君子不器。
”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丁元荐,字长孺,长兴人。
父应诏,江西佥事。
元荐举万历十四年进士。
丁父忧,请告归。
家居八年,始谒选为中书舍人。
甫期月上封事万言极陈时弊言今日事势可寒心者三饥民思乱也武备积弛也日本封贡也可浩叹者七:征敛苛急也,赏罚不明也,忠贤废锢也,辅臣妒嫉也,议论滋多也,士习败坏也,褒功恤忠未备也。
坐视而不可救药者二,则纪纲、人心也。
其所言专斥首辅王锡爵,元荐座主也。
二十七年京察。
元荐丁母忧家居,坐浮躁论调。
阅十有二年,起广东按察司经历,移礼部主事。
甫抵官,值京察事竣,尚书孙丕扬力清邪党,反为其党所攻。
副都御史许弘纲故共掌察,见群小横甚,畏之,累疏请竣察典,语颇示异。
群小借以攻丕扬。
察疏犹未下,人情杌陧,虑事中变,然无敢言者。
元荐乃上言弘纲持议不宜前却,并尽发诸人隐状。
党人恶之,交章论劾无虚日。
元荐复再疏辨晰,竟不安其身而去。
其后邪党愈炽,正人屏斥殆尽,至有以“《六经》乱天下”语入乡试策问者。
元荐家居不胜愤,复驰疏阙下,极诋乱政之叛高皇、邪说之叛孔子者。
疏虽不报,党人益恶之。
四十五年京察,遂复以不谨削籍。
天启初,大起遗佚。
元荐格于例,独不召。
至四年,延臣交讼其冤,起刑部检校,历尚宝少卿。
明年,朝事大变,复削其籍。
元荐初学于许孚远,已,从顾宪成游。
慷慨负气,遇事奋前,屡踬无少挫。
通籍四十年,前后服官不满一载。
同郡沈淮召入阁,邀一见,谢不往。
尝过高攀龙,请与交欢,辞曰:“吾老矣,不能涉嫌要津。
”遽别去。
天启五年去世,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甫期月/上封事万/言极陈时弊/言今日事势/可寒心者三/饥民思乱也/武备积弛也/日本封贡也/B. 甫期月/上封事万言/极陈时弊言/今日事势/可寒心者三/饥民思乱也/武备积弛也/日本封贡也/C. 甫期月/上封事万言/极陈时弊/言今日事势可/寒心者三/饥民思乱也/武备积弛也/日本封贡也/D. 甫期月/上封事万言/极陈时弊/言今日事势可寒心者三/饥民思乱也/武备积弛也/日本封贡也/(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座主,唐宋时进士称主试官为座主。
至明清,举人、进士亦称其本科主考官或总裁官为座主,或称师座。
B.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C. 京察,明代吏部考核京城和地方所有官员的一种制度。
明代一般六年举行一次,清代改为三年,以“四格”、“八法”为升降标准。
D. 通籍,指做官。
“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官员的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官门外,以备出入时查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丁元荐忠贞爱国,敢于痛陈时弊。
他初居官位,就以万言书上奏朝廷,抨击令人寒心之三事,叹息时政七事,以及不可救药之二事。
B. 丁元荐正直不阿,因而卷入党争。
当时朝臣结党营私,在京察中肆意妄为。
丁元荐上疏许弘纲应该坚持直议,于是遭众党憎恶。
C. 丁元荐孝顺敬亲,尽心为父母守孝。
父亲去世时,他尚未居官,但坚持为父守孝八年,之后又为母守孝十二年,为此主动中断仕途。
D. 丁元荐不慕名利,不愿结交权贵。
同郡人沈淮被召入内阁,邀请他相见,但他辞谢不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元荐家居不胜愤,复驰疏阙下,极诋乱政之叛高皇、邪说之叛孔子者。
②尝过高攀龙,请与交欢,辞曰:“吾老矣,不能涉嫌要津。
”【答案】(1)D(2)C(3)C(4)①丁元荐此时正闲居在家,非常恼怒,于是再次向京城上疏,极力指责混乱的政治叛离高皇、邪恶的学说叛离孔子。
②丁元荐曾拜访高攀龙,高攀龙请求与他结交,但丁元荐推辞说:“我老了,不能涉足朝中显要位置。
【解析】【分析】(1)本题中,“甫期月/上封事万言/极陈时弊/言今日事势可寒心者三/饥民思乱也/武备积弛也/日本封贡也/”,意思是“刚刚满一个月,就上了一封一万多字的奏章,极力陈述当时社会的弊端。
说如今的世事有三件令人寒心的:饥饿的百姓打算暴动,武器装备长期松懈,对日本实行册封和通贡互市”。
“上封事万言”“万言”是词组,万言书,不能断开,排除A项;“极陈时弊”“时弊”是“陈”的内容,之后断开,排除B;“言今日事势可寒心者三”“今日事势可寒心者三”是“言”的内容,之间不断开,排除C。
故选D。
(2)C项,“京察,明代吏部考核京城和地方所有官员的一种制度”错误,京察,明代吏部考核京城官员的一种制度。
故选C。
(3)C项,“坚持为父守孝八年,之后又为母守孝十二年,为此主动中断仕途”错误,丁元荐是因为发表浮躁的言论而获罪,过了十二年才被起用。
并非为了守孝而主动中断仕途。
故选C。
(4)本题,①“安其身”,保全自己;“去”,离职,辞官。
②中省略主语“丁元荐”,翻译时补齐;“尝”,曾经;“过”,拜访;“交欢”,指结交;“辞”,推辞;“要津”,指朝中显要位置;“不能涉嫌要津”,不能涉足朝中显要位置。
故答案为:⑴D;⑵C;⑶C;⑷①丁元荐此时正闲居在家,非常恼怒,于是再次向京城上疏,极力指责混乱的政治叛离高皇、邪恶的学说叛离孔子。
②丁元荐曾拜访高攀龙,高攀龙请求与他结交,但丁元荐推辞说:“我老了,不能涉足朝中显要位置。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识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断。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参考译文】丁元荐,字长孺,长兴人。
父亲接受皇帝的诏命,担任江西佥事。
丁元荐考中万历十四年的进士,遭遇丧父之痛,向朝廷请求回乡。
在家守孝八年,才被选拔为中书舍人。
刚刚满一个月,就上了一封一万多字的奏章,极力陈述当时社会的弊端。
说如今的世事有三件令人寒心的:饥饿的百姓打算暴动,武器装备长期松懈,对日本实行册封和通贡互市。
值得长叹的事情有七件:征收赋税太严苛急迫,赏赐和惩罚的区别不清晰,忠诚贤良之臣被削职禁锢,辅佐的大臣有嫉妒之心,朝中的各种言论滋生过多,士人的习气败坏,褒奖功臣抚恤忠良的制度不够完备。
旁观不理到了无法挽救地步的有两者,是纲纪和人心。
他的话其实是专门斥责当时担任首辅的王锡爵,王锡爵曾是丁元荐的主考官。
万历二十七年,适逢考核京官。
丁元荐遭遇母亲去世,闲居在家,因为发表浮躁的言论而获罪。
过了十二年,被起用为广东按察司经历,改任礼部主事。
刚刚到任,正值京察之事结束,尚书孙丕扬力清“邪党”(宣党、昆党、楚党、齐党、浙党等),但反而为众朋党集团所攻击。
时副都御史许弘纲因此与孙丕扬共同掌管京察事务,眼见小人横行,恐惧诸党威胁,数年间累上疏要求重新进行京察,言辞表现得很不平常。
朋党小人借此攻击孙丕扬。
有关京察奏疏的决议还未下发,人心动摇不安,人们都担心这件事会有变,然而没有敢上奏的人。
丁元荐却上疏许弘纲不应因恐惧诸党势力而不敢直议,并且全部揭发了各党派的罪状。
众党人憎恶他,交相上奏章弹劾他,没有一天不弹劾的。
丁元荐其后再次上疏,欲辨明事件,最终不能保全自身而离职。
在此之后党争愈加激烈,朝中正臣几乎被打垮尽了,以至于有把“《六经》乱天下”这样的话放进乡试策问的情况。
丁元荐此时正闲居在家,(闻党争互责互批之说)非常恼怒,于是再次向朝廷严词上疏,极力指斥乱政背叛高皇、邪说背叛孔子。
这份奏疏虽然没能上报,其他朋党成员更加憎恶他。
万历四十五年,丁巳京察,丁元荐又因为不恭敬被削籍革职。
天启初年,朝廷大肆起用之前被弃用的官员,但唯独丁元荐不合要求,没有获得召见。
天启四年(1624年),朝臣交相陈述丁元荐的冤情,丁元荐被起任刑部检校,历任尚宝司少卿。
第二年,朝中国事大变,被朝廷再次削籍革职。
丁元荐起初学于许孚远,学成后又与顾宪成同游。
慷慨激昂充满正气,遇到事情奋勇向前,多次受阻遇到不少挫折。
丁元荐进入朝廷满四十年之时,前后服官亦未达一载。
同郡人沈淮被召入内阁,邀请他相见,但他辞谢不去。
曾拜访高攀龙,高攀龙请求与他结交,但丁元荐推辞说:“我老了,不能涉足朝中显要位置。
”说完后匆忙而去。
丁元荐后于天启五年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樊莹,字廷璧,常山人。
天顺末,举进士,引疾归养。
久之,授行人,使蜀不受馈,土官作却金亭识之。
成化八年,擢御史。
山东盗起,奉命捕获其魁。
清军江北,所条奏多著为例。
改按云南,交阯诱边氓为寇,驰檄寝其谋。
出知松江府。
运夫苦耗折,莹革民夫,令粮长专运,而宽其纲,用以优之。
赋役循周忱旧法,稍为变通,民困大苏。
忧归,起知平阳。
弘治初,诏大臣举方面官。
侍郎黄孔昭以莹应,尚书王恕亦器之,擢河南按察使。
黄河为患,民多流移。
莹巡振,全活甚众。
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四年迁应天府尹。
守备中官蒋琮与言官讦奏,所蔓引多至罪黜。
莹承命推鞫,初若不为异者,琮大喜。
后奏其伤孝陵山脉事,琮遂下狱,充净军。
七年, 迁南京工部右侍郎,寻改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散余党,戮首恶十八人。
岁余,以疾乞休。
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
十六年,云南景东卫昼晦七日,宜良地震如雷,曲靖大火数发,贵州亦多灾异,命莹巡视。
至则劾镇巡官罪,黜文武不职者千七百人。
廉知景东之变,乃指挥吴勇侵官帑,图脱罪,因云雾晦冥虚张其事,劾罪之。
还进刑部尚书。
武宗践阼,致仕归。
刘瑾以会勘隆平侯争袭事,连及莹,削籍。
明年又坐减松江官布,罚米五百石输边。
莹素贫,至是益窘。
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五。
瑾败,复官,赠太子少保,谥清简。
莹性诚悫,农月坐篮舆戴笠,子孙舁行田间,曰:“非徒视稼,欲子孙习劳也。
”其后人率教,多愿朴力学者。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四》)(1)选出与文中例句“莹巡振,全活甚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A. 沛公军霸上。
B.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C. 项伯杀人,臣活之。
D. 素善留侯张良。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B. 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C. 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D. 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3)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