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细流,汇成大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涓涓细流,汇成大河

——谈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品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但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深入理解、体会,又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用笔进行思考的习惯,触发笔尖上的智慧。作为语文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专门的辅导,那就应立足于课堂,利用好手头的教材,带领学生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文思,体会各种各样表情达意的方式。所谓‚大河,乃涓涓细流也。‛

随文练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阅读内容的生发或语言表达形式的迁移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读练结合,以读引写,以写促读,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是作文教学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纵观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每每学完课文,也会引导学生进行练笔,但效果却不尽人意,有些教师就是摆摆‚花架子‛。有效的课堂小练笔需要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写什么?小练笔所设计的内容应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话题明确而集中,学生有话想写,有话可写,且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二是为什么写?每项小练笔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或为理解感悟,或为积累运用,或为迁移内化,或为想象延伸……且每次小练笔都应该体现学生在原有表达水平上的提高,而不是现有表达水平的简单复现。三是什么时候写?适时的小练笔应该抓住学生课堂中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学生写的空间。所谓‚兴奋点‛,我认为应该是文本中‚知能迁移处‛‚思维发散处‛‚情感喷薄处‛‚文本空白处‛等等。如此,笔下的文字才有质的提升。三个问题中最关键的是写什么,这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地解读和恰当地运用,以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选择切合学生的练笔内容。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潜心体会,经常采用如下练笔方式:

一、经典式练笔

所谓‚经典式练笔‛,就是以课文经典段落为练笔的突破点,不仅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中,更打通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通道,使两者和谐共生,相得益彰。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文中写到‚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样优美的文章,由于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学生读来琅琅上口,很感兴趣。此时,我引导学生写写其他的景物。一个学生很快写到了‚文化广场的喷泉‛——文化广场的喷泉真高啊,高得像冲天的柱子;文化广场的喷泉真美啊,像莲花、像雄鹰、像水门……颜色各异,形态万千;文化广场的喷泉真亮啊,晶莹剔透,美不胜收。瞧,孩子们经典的语言不就是真正感悟到了文本的经典吗?

二、仿写式练笔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有了精品文的引路,学生写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言之有物。教师因势利导,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通过探究性研读与文本产生共鸣,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融,开拓思路,继而进行练笔实践,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感、生活经验去挖掘文本的‚微言大意‛,立体地诠释文本内涵,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放飞生命的灵性。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文时,课文中写到‚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学完每一段,我都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仿说,如‚春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春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春天的雨,吹起了绿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春天来了……‛有了前面每一段的引路,结尾处让学生以《春天的雨》为题仿写课文,学生心中有物,当然言之有物;言之有物,当然写中有物。试问,这样的练笔,不是恰到好处吗,学生还会瞎编乱造吗?

三、想象式练笔

语言文字只是一种符号,但却能点燃人们心中想象的火炬,语言感受能力强的人往往一读到文字就会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画面,获得情感的体验。比如在教学《检阅》一文时,当儿童队员赞同队长的主意后,此时,我适时引导大家想象:大家一致推选队长告诉博莱克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队长会怎么说呢?博莱克会怎么想,会怎么说,会怎么做?一个学生写到‚队长接受了大家交给他的任务,连忙找到博莱克,高兴地对他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可以参加隆重的国庆检阅了,而且是站在队伍的第一排。’博莱克心情异常激动,心想:‘我能行吗?既然大家那么相信我,我一定要刻苦训练,绝不能给儿童团丢脸。’想到这里,他坚定地说:‘谢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我绝不会给儿童团丢脸!’从此,博莱克开始了艰苦的训练。他跌到了,爬起来;又跌到了,又爬起来……‛看到孩子的练笔,我想:‚正是孩子们受到了思想的洗礼,才会写出这样丰富的练笔。‛

四、延伸式练笔

文本的结尾处往往是学生的情感共鸣点,教师要点拨到位,捕捉情感的蓄积点,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深化与理解,又使学生有话可写,丰富人物形象。比如在教学《中彩那天》一文时,结尾处写到‚那天,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我引导学生向外延伸: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大家都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写到‚父亲显得异常高兴,说:‘今天是我最富有的时刻,今后,我一定更加努力工作,让你们坐上真正属于我们的奔驰汽车。’母亲说:‘亲爱的,我真的为你骄傲。’我上前搂住父亲的脖子,说:‘爸爸,我相信你,我也会和你一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因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瞧,在学生的练笔中,父亲的形象更加丰满了,更加高大了。可见,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五、感受式练笔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意义深刻的文章,这类文章,只要我们适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就能用心体会,用心感悟,悟出人生的真谛。比如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时,

学完了课文,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战争的看法。有的学生说:‚战争太可怕了,它让多少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有的说:‚战争就是人间地狱,人们一旦迈进去,就像进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有的说:‚我憎恨战争,比如现在的‘伊拉克战争’‘外国恐怖分子制造事端’等等,它让多少善良的人们深受其害,让多少孩子不能像我们一样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啊,多么富有正义感的孩子们,我相信我们的祖国有了新的希望……这样的练笔多么富有意义啊!

六、评价式练笔

一篇篇生动的课文,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无不影响着孩子们。如果我们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多去感悟人物,多去评价人物,多去欣赏人物,那些鲜活的、丰满的人物形象,一定会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不竭动力。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我让学生对文中的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等众多风云人物,加以评价,加以欣赏。学生们各抒己见,深受影响。通过这样的练笔,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小评论家,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真实的内心世界……学生在评价中、在欣赏中更加透彻地看待人物,更加透彻地看待人生。

在一次次练笔中,学生神思飞扬,浮想联翩。这样的练笔,不仅是一次习作练笔,更是对文本的一次‚再思考‛和‚深加工‛,使学生升华对文本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顿悟‛。

‚大河不拒涓流‛,作为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不管是只言片语,还是一点体会、一丝灵感,都是一次积累的过程。随文练笔,触发笔尖上的智慧。每一次的练笔,都是让学生有了一次心声的呐喊,都是让文字有了一个徜徉的舞台。让我们多给孩子们提供一些练笔的机会吧!让我们多给孩子们提供思想洗礼的机会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