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生明廉生威新时期领导干部法治理念共33页文档
做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团干部
做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团干部对年轻干部的成长,我主要谈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关于品格修炼问题;二是关于能力提升问题;三是关于作风养成问题;四是关于成就人生问题。
一、品格修炼:立志、立德、立信思想有多远,境界就有多高,作为就有多大。
古人云:“成大事者必有大境界。
”当前,各级党委对青年工作高度重视,党员干部对共青团干部充满期待,人民群众对年轻干部高度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年轻干部必须高度重视思想修养,加强品格修炼。
第一,立志以求远。
立志,就是要树立远大志向。
“人之为事,必先立志以为本。
志不立,则不能为得事。
”没有远大的志向,就如黑暗中没有明灯一样,永远找不到方向。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古往今来,凡是有所造就的人,大多胸有大志,如著名诗人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周总理的“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主席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有句名言:“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邓小平同志在“文革”复出后第一次讲话中也讲:“共产党员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这是有志之士实现人生价值的座右铭。
对年轻干部而言,立志是一种觉悟、一种境界。
认清真理,坚持真理,去实现真理,这才叫真正的立志,叫做立大志。
在当前,人们看一个年轻干部的志向如何,就是看他是否能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把个人的工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连在一起,用远大的志向引领自己的上进心,用伟大的事业激发自己的责任心,立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
作为共青团干部,一定要有点“理想主义”,树立远大的理想,“居上而不骄、处下而不忧,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
第二,立德以求尊。
做人要讲道德,做官要讲官德,道德是立身之本,政德是从政之基。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全党同志的谆谆教导。
高尚的道德情操,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一种不威而严、不令而行的人格魅力,一种宽宏大度、虚怀若谷的胸襟,一种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诚信。
李选良当好领导干部的“八字诀”
李选良/当好领导干部的“八字诀”领导干部网 2011/12/17日15:51 作者:李选良【放大缩小】中共丹凤县委书记李选良领导干部受人民养育之深恩,负党和国家之重托,其立身、为官之正与不正、贤与不肖,关系一方祸福,关系党运国运,关系着全县的工作大局和全县人民的切身利益。
面对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面对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对深刻变化的社会环境,领导干部应该怎么做?我以为,领导干部应该自觉从八个方面加强自身修养,严守“八字诀”。
第一,当领导要“廉”公生明,廉生威。
廉洁自律,是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是干好工作的人生底线。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领导干部只有严于律己,在廉政上作出表率,才能把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好风气树立起来。
首先要自己“廉”。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正其身。
身为官,要清廉,不义财,切莫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诱惑无孔不入,一个人稍微放松警惕,就有可能受到腐蚀拉拢。
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讲:“家有黄金数吨,一日不过三顿。
”钱不在多,够花就行,权不在重,能干事就行。
领导干部一定要为官清廉,视名利淡如水;执政为民,看事业重如山。
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了一定的公共权力,支配了一定的公共资源,要特别注意修身养德,洁身自好,树立自己良好的公众形象。
其次要班子“廉”。
作为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和单位的“领头雁”,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管好班子、带好队伍,把保持清正廉洁作为加强班子廉政建设、提高班子成员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按照《廉政准则》“八个方面禁止、52个不准”的要求,经常教育大家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干干净净的人、公道正派的人,树立领导干部的廉洁形象。
第三要家“廉”。
人常说,“贪”字近乎“贫”,“婪”字近乎“焚”。
俭为百福之根,奢为万祸之源。
为人自私私尽名衰,做官贪财财多身亡。
2024年新提任科级干部法律知识任职培训题库及答案
2024年新提任科级干部法律知识任职培训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A.自然环境B.生态环境C.生态平衡D.生存环境标准答案:B2.关于宪法在立法中的作用,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OA.宪法确立了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目标B.宪法确立了立法的统一基础C.宪法规定了具体立法体制和立法规划D.宪法规定了解决法律体系内部冲突的基本机制标准答案:C3.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是()。
A.国有经济B.私有经济C.共有经济D.民营经济标准答案:A4.宪法效力是指宪法作为法律规范所具有的约束力与强制性。
关于我国宪法效力,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OA.侨居国外的华侨受中国宪法保护B.宪法的效力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领域C.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首先源于宪法的正当性D.宪法对法院的审判活动没有约束力标准答案:D5.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O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A.民主选举B.人民代表大会C.人大常委会D.党内选举标准答案:B6.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O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国务院标准答案:A7.我国《宪法》规定,O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A.人民民主专政8.生产资料公有制C.社会主义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准答案:C8.下列关于宪法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8.宪法是一切组织、机构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D.在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三分之二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始得启动修宪程序标准答案:D9.下列不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公务员的义务的是()。
A.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B.保守工作秘密C.保持“政治中立”D.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标准答案:C10.公务员职务和身份保障权是指()。
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法治兴则国兴,法治是国家和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法制健全,到以诉讼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司法体制改革,到司法人员素质提升,严格执法为民,再到法治成为全民信仰,依法治国就会从“应然”走向“实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风气之先,首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宣示了我们党高扬法治旗帜、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格局的坚定信念,展示了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依靠法治为改革保驾护航的坚实步伐。
从科学立法做起,到严格执法,到公正司法,再到全民守法,依法治国,法治兴国之路越走越宽敞。
坚持司法公正,树立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灵魂,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这就要求人民法院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切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确保司法公正,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积极投身法治建设伟大实践,真正肩负起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者、实践者的重任。
一、坚持党的领导,确保人民法院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道路前进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一位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的保证,也是我国司法体制的政治优势和重要特征。
当前,人民法院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任务艰巨,没有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人民法院工作就会举步维艰。
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是人民法院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征程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司法方向的关键,也是人民法院工作顺利开展和不断向前发展的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正确政治方向。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需要顶层设计,也学要末端治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至关重要。
领导干部严以用权方面存在的问题讲话稿
领导干部严以用权方面存在的问题讲话稿拍脑袋决策,家长制领导,一言堂做主,强烈的表现欲、权威欲、发展欲、政绩欲,都是对权力的滥用。
出发点未必不正当,雄心勃勃,急于在短期内获得成功,实现大变样,结果与愿望差之千里,人走政息,折腾到最后,面貌依旧,民生如故。
后任要么收拾摊子填平补齐,要么重起炉灶进入新一轮的循环。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领导干部严以用权方面存在的问题讲话稿,欢迎大家阅读。
领导干部严以用权方面存在的问题讲话稿一:各位同志们:大家好!"三严三实",体现的是作风,彰显的是境界,是检验党性原则的一把尺子、立身做人的一面镜子。
其抓住了做人从政的根本,切中了干事创业的要害,划定了为官律己的红线,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更是新时期加强作风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障。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 "管干部的干部",尤其要在"严以用权"上做出表率,从严、慎重用权,让别人无可指责。
"三严三实"中"严以用权"既是人民法官实现"为民公正清廉"的思想路径、工作方法,更是一条要始终坚守的为人之道。
干部从严用权,要慎"畏"。
对于干部来说,肩负着为党选拔培养干部、人才的重任,身份特殊、责任重大,要讲规矩,存有敬畏之心。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只有心中常怀一个"畏"字,畏权力、畏法纪、畏群众,必须时刻牢记规矩,一身正气,清楚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什么饭能吃什么饭不能吃、什么人能交往什么人不能交往、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抱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党性意识,自觉做党的理论的忠实实践者、方针路线的坚决执行者、政策原则的坚定维护者,真正做到不以公权谋取私利,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
依法治国经典语录
依法治国经典语录◆公正司法“公生明,廉生威。
”要坚守职业良知、执法为民,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树立惩恶扬善、执法如山的浩然正气。
要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铁面无私,秉公执法。
要靠制度来保障,在执法办案各个环节都设置隔离墙、通上高压线,谁违反制度就要给予最严厉的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
——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月7日) ◆法外无权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月22日)法治与国际事务◆天下准绳“法者,天下之准绳也。
”在国际社会中,法律应该是共同的准绳,没有只适用他人、不适用自己的法律,也没有只适用自己、不适用他人的法律。
适用法律不能有双重标准。
我们应该共同维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各国都应该依法行使权利,反对歪曲国际法,反对以“法治”之名行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和平稳定之实。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6月28日)◆和平共处60年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集中体现了主权、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
党员干部学习法律心得
党员干部集体学习法律心得通过培训,使我自己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
加强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意识并不是党员个人的私事,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面子工程”。
它是直接关系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
事实已经证明,没有党员干部坚强的党性修养、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就无从谈起,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受到动摇。
党员于部的修养水平、作风状况和纪律意识提高一分,我们党的整体素质就提高一分。
党的党员水平和执政能力也就增强一分。
通过学习加强了本人的党性修养和法律、法规的了解。
以前,对法律条文只是从表面理解,现在能够领悟到法律的深层次内涵,有了质的转变。
谈到法律,总会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
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
培训结束后,我静下心来,对照笔记,联系交通系统执法工作实际,觉得在法制建设方面,交通系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问题仍较普遍存在,乱扣滥罚、重费轻管、以权谋私等问题也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行政机关的形象,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交通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法律作为约束国家公民的工具,需要我们大家认真学习。
法律是一种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它与我们每一个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的保护神。
当前,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实行,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各种利益、诱惑在浸蚀着人们的心灵,社会上各种隗陋的现象也死灰复燃,贪污腐败也时有发生。
那些轻视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没有真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廉洁从政小论文:干部要力戒“歪脑筋”多做“正经事”
廉洁从政小论文:干部要力戒“歪脑筋”多做“正经事”干部,干部,那是要干事的。
反观时下,少数党员干部,包括某些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新常态下,在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强大反腐态势下,显得有点不自在、不适应,有的成天盘算着自己工资该涨了、级别该提了,而对老百姓的需求诉求不上心、不用心;有的习惯于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能实实在在把工作当事业做;有的见到有利可图的事情争着上、抢着要,而当遇到问题和矛盾时,能推则推、能躲则躲,将责任抛在脑后,使权力跑偏。
凡此种种“歪脑筋”,暴露出干部队伍身上存在着严重与身份不符的突出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和党政官员的足够警醒。
养民心以淡官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为的指引。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无论是哪一层级的官员,都必须心中始终装着百姓,以百姓之心为心,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将心交给百姓,将权力交给百姓,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只有让民本思想、民生事业装满内心,才能从根本上淡化官念,自觉抵制官本位思想。
反之,一旦成天惦记着“权力所带来的享受”、习惯于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也就必然会不拿党和人民的事业当回事,更不用说心甘情愿地替党分忧、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了,只会才不正用、力不正使,甚至可能走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
因此,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正心洗心,不让心灵沾染一丝灰尘,不让官念占据内心深处,从而干正事、行正道。
张正义以驱邪气。
风正好扬帆,正人先正己。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更是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必须始终保持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坚守公平正义,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坚决同一切错误思想和腐朽观念作斗争,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态度坚决、头脑清醒、旗帜鲜明,敢于发声、伸张正义,不能也不允许态度暧昧甚至对歪风邪气推波助澜、助纣为虐。
大力培育领导干部的尊法理念
大力培育领导干部的尊法理念作者:吴卫东来源:《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第6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将“尊法”置于“学法守法用法”之前,抓住了提高领导干部法治素养的关键。
尊法有尊重法治、崇尚法治、敬畏法治之义。
尊法理念,彰显人们对法治尊严的大力维护、法治权威的极大尊重,奏响宪法法律至上的新时代法治强音,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新飞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大力培育领导干部的尊法理念,促进尊法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对于提高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树立法治权威是培育领导干部尊法理念的重要条件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富民强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厉行法治,树立法治权威尤为重要。
树立法治权威,意味着法治在治国理政、国家治理中具有崇高地位,对国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拥有广泛影响力和不可质疑的支配力,全社会拥护法治、尊崇法治、服从法治的氛围形成。
法治权威树立贯穿我国法治建设的全过程,法治权威树立得越坚实越牢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推进就越深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成效就越好。
树立法治权威与培育领导干部尊法理念,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
一方面,树立法治权威对于培育领导干部尊法理念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我国有着数千年人治传统,受“权大于法”“人情大于法”等观念和习惯影响很深。
社会上,轻视法治、漠视法治、规避法治的现象短时间内难以根除。
极少数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
树立法治权威,特别是公权力受到法治的强力规范,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尊法理念的形成。
另一方面,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依法守规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能够更好地促进全社会树立法治权威、服从法治权威、维护法治权威。
领导干部立威“八法”
领导干部立威“八法”作者:颜清阳来源:《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1年第05期领导威信是指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它是使被领导者信任和服从领导者的一种精神感召力,是领导者一言一行引起群众共鸣的综合反映。
人们常常把领导者的威信视为“无言的号召,无声的命令”。
现代领导者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有效地实现领导目标,不但要有权力,而且要有威信。
领导者的威信如何,对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
那么领导者应如何“立威”呢?一是要以“德”立威。
“德”是人的灵魂,高尚的品格是领导威信的灵魂。
品行不端,心术不正,就没有领导资格。
我国人民自古就崇尚有德之人,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正己而后可正物,自治而后可治人”。
这都充分说明了领导者具有优秀品格的重要性。
好的品格会使人产生敬爱感,并引导人们加以模仿和自觉认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理就在于此。
人们常说: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
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
“德之不端,其谋拙出,其本损焉”,部属和群众对于在德行和操守上有问题的领导者从来都是鄙视的。
作为领导者,第一要求就是要堂堂正正做人。
下级对领导人缺乏能力、知识、经验等某些素质还可以谅解,但如果领导人缺乏良好的品格,则是不可原谅的。
俗话说:“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
可以说,一切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切失败都是做人的失败。
高尚的品格是一个人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
领导干部以“德”立威,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利益观,不断增强“德”的观念,加强“德”的锻炼,注重“德”的修养,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具有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
二是以“才”增威。
荀子主张“无能不官”,可见才能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说是何等重要。
如果说领导者的“德”是决定领导者威信的根本原因,那么领导者的“才”则可以影响威信的高低。
一个才疏学浅、平庸无为之人,是很难树立领导威信的。
一个领导干部没有一流的人品作基础,是胜任不了领导工作的。
浅析公生明廉生威
浅析公生明廉生威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浅析“公生明,廉生威”“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公生明,廉生威。
”这句话的意思是:下属不怕我严格,而是怕我廉洁;广大民众并不佩服我的能力,而是佩服我公平公正。
因为公正,所以民众服从、不感怠慢;因为廉洁,所以下属尊重、不敢欺骗。
只有公正,公平才能使人明辩是非,只有廉洁才能使人不为权势左右,树立威严的形象。
这句话是明朝嘉靖年间,河北无极知县郭久礼总结为官经验,被后人称为“官箴”,也被世代很多高官奉为做官、做人的座右铭。
那么,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如何真正理解和做到“公生明,廉生威”呢第一,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所谓“公生明”就是指行政过程应当公开透明、合理均衡,努力追求程序正义,保证当事人在程序上的平等对待,反对歧视与特权。
只有做到行政程序上的公平与正义,才能产生良性的行政结果,才能形成开明的政治局面。
在我们的管理工作中,大到涉及公共利益的听政会,小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公示,都无不体现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持续健康地做下去,否则,稍有偏颇就会有失公允,造成民众的不满,产生不和谐的因素,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
第二,从法治与德治的角度来看,所谓“廉生威”就是指行政官员应当为政以廉,以德服众。
首先应当明法守法,严于律己,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大事讲立场,小事讲原则,拒绝腐败的侵袭。
然后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求别人作到的,自己先要正其身,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下属的尊敬与服从,如论语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作为领导干部,树立权威形象是干好工作的前提。
“权”是组织在任命职务时就赋予的,而“威”则需要领导干部在日常言行中,靠自身的行为规范、人格魅力来树立。
民航近几年出现的几大腐败案件,都说明了廉洁和威严的因果逻辑关系:李培英案、黄登科案、宇仁录案等等。
党员干部要守住“四条底线”
党员干部要守住“四条底线”作者:黄梦其来源:《党政干部论坛》 2020年第2期黄梦其所谓底线,是人们对人、对事、对物所能普遍接受的最低限度、最低要求,是“门槛”,一旦越过这个“门槛”,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因此,底线是事物质变的分界线、待人处事不可逾越的警戒线。
就党员干部而言,底线是立身之本,也是处事之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守底线。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他进一步提出:“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
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和明确要求,值得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和全面准确把握。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始终守住这“四条底线”。
一、清白正直,守住“做人”底线一是老实做人。
对党员干部而言,对党忠诚是首要的、第一位的,既关系党的事业和人民福祉,也关系个人政治生命和前途命运。
也就是说,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对党、对组织、对同志、对群众忠诚老实、光明磊落、襟怀坦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决不搞“两面派”、做“两面人”,言行不一、欺上瞒下。
二是清白做人。
“勤奋做事尽公仆之责,清白做人守党员之本。
”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做人也好、为官也罢,处事也好、用权也罢,都要深刻理解、时刻牢记明代诗人于谦的名句“要留清白在人间”。
带头践行党的宗旨、严守纪律规矩,加强党性修养、强化自律意识,真正把自己的言行置于组织纪律监督之下,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要知道,只有清清白白做人的人生,才是高尚纯洁的人生和洁白无瑕的人生;只有干干净净做事的人生,才是光明磊落的人生和坦荡无悔的人生。
三是正直做人。
堂堂正正、公公正正,才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基。
论领导干部的廉洁与自律
论领导干部的廉洁与自律李志华(2009年8月)“官箴”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吏不畏吾严而是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这是明嘉靖年间无极县令郭允礼所书,并将其刻成石碑镶嵌在县衙大堂的墙壁上,作为警示自已的居官座右铭。
郭允礼,字节之,山东曲阜人。
正德十六年(1521年)任无极知县。
岁月流逝, 郭公已去,但“公生明,廉生威”这句警世名言却流传至今。
这位当年的七品芝麻官道出了为官之本莫过于两点:一是公、二是廉。
一个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四百多年前,有如此的感悟,实属难能可贵。
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在不同场合、不同层次的会议上,都强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有些干部、党员在考验面前就已经打了败仗,有的革命意志衰退了,有的走到邪路上去了,有的甚至堕落成为社会的蛀虫和罪犯。
读史可以明智。
看过郭公的“官箴”,联想当代反腐倡廉工作,我认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思想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乃至社会主义大业的兴衰成败,廉洁自律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党对领导干部的政治要求。
对于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宗旨的共产党人,更应保持无私无畏、公正廉明的浩然正气,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世界观的改造。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管理、德治与法制必须双管齐下。
教育抓好了,德治加强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提高了,就可以有力地防范和减少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这就告诉我们,立足教育和管理,着眼防范,必须促进廉洁自律,切实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强防线;切实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的问题。
领导干部应自觉遵纪守法,累于进德,勤于为民。
其重点解决思想观念问题,进而促进行为廉洁。
然而,现实中由于个别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和内修的火候不足,缺德行为仍屡屡发生。
公生明 廉生威
公生明廉生威作者:李义龙来源:《商情》2013年第27期【摘要】独立性是国家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基石,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国家审计的根本保障,审计职业化是国家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手段。
只有审计职业化,才会确保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才会建立国家审计的独立,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
【关键词】国家审计独立性专业化国家治理明代郭允礼曰:“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只有公正、公平才能使人明辨是非,只有清政、廉洁才能使人不畏权势,平生威严。
“公生明,廉生威”成为后人为官之道,没有公正公平、清正廉洁,怎能使百姓信服?习近平等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治国方略,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作为经济监督的国家审计机关如何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
首先我们“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其次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狠抓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增强审计独立性,才能“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最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良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不仅要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更要严肃查处铺张浪费,揭示舌尖上的的浪费行为,查处腐败问题,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独立性是国家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基石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也是国家审计的立身之本。
只有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审计客观、公正的社会形象。
国家审计的独立性体现在机构独立、经济独立和人员独立。
(一)宪法确立了审计机关的独立性。
领导干部必备的法治思维
领导干部必备的法治思维对于现任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年龄较大的领导干部来说,要让其掌握太多的法律知识,从而成为法律专家,既没有必要也不现实。
必要且可行的要求是让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思维,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稳定与法治的关系,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民商经济法教研室主任?刘?锐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观念为基础,运用法律规范、原则对有关事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理性认识过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那么,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具备法治思维,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法治思维呢?一、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具备法治思维(一)领导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在中央全会的层面上首次专门讨论了依法治国,就法治中国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被前所未有地在各个领域实实在在地大力推进。
既然法治被确定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作为治国理政的主要担当者,领导干部理应遵从党中央的要求,尽快转变思维方式,即从以前的人治思维、统治思维、特权思维转向重法治的法治思维。
(二)领导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法治化进程,老百姓的法治意识普遍提高,遇事找法、依法“要说法”、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老上访户、拆迁钉子户等更是“久病成医”,对法律的了解、运用水平已经远超部分公务员,甚至领导干部。
实践中如果公职人员、领导干部不依法“说事”、办事,老百姓是不答应的,是不能容忍的。
强权命令、长官意志等简单粗暴的老套路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老百姓对法治的渴求倒逼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必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争做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的好干部。
文章名:争做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的好干部。
文章内容: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期优秀干部标准—“五好干部”,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作为一名年轻组工干部,我认为争做五好干部,首先要有五种认识。
好干部就要既廉政又勤政,既干净又要干事,这是对各级党员干部最起码的要求,“堂堂正正做人”是对一个为官者而最起码的要求。
而“勤勤恳恳做事”,对每位党员干部来说,是服务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和途径,也只有这二者都具备了,才算是一名合格的、称职的党员干部。
廉政与勤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不廉而贪,会导致一个人,甚至一个组织的堕落衰败;不勤而懒,在其位不谋其事,这样的干部对事业发展也是一种危害。
清正廉洁是干事的根本。
“公生明,廉生威。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只有做到清正廉洁,才会营造“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的浓厚氛围,才能让党和人民放心,干干净净办事、清清白白为官,才能创造合力干事的大好环境。
只有始终将清正廉洁作为干事根本,时常警钟长鸣,干部才能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办成事,群众才会拥护,才能更有利的助推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只有认识到清正廉洁这一根本,始终保持公道、正派、廉洁、为民,这样的干部才是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勤政务实是干事的途径。
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
”作为一名干部,无论在哪个位臵,哪个地方,每走一步都是党和人民培育的结果,决不能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期盼。
因此,我们必须将勤政务实始终作为自身干事创业的重要途径,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多深入群众,多深入一线,充分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为群众勤勤恳恳干好事,老老实实做服务;要有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时刻要以群众满意度来不断检讨自己的办事能力、办事成绩和办事效率,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提升自己的干事本领。
只有勤政务实,干部才能办成群众满意的事。
公生明,廉生威
公生明,廉生威邓小平文选里有句话写得非常好,“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现如今,时代变革,物欲横流,大多数领导干部或许已经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最初的本性,最初的为官目的。
身处形形色色“潜规则”和亲情、友情、人情的重重包围之中,如果不能坚忍贪欲、坚守清廉,就会被拉下水,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见到利益,人人都想得到,而且得到的越多越好,这是人们的共同心理。
但党员干部爱财应取之有道。
应当牢记“廉”的本义,它是指堂屋的侧边,因为侧边都是直角,看起来方方正正,就引申出方正、棱角和锋利的意思,用来比喻人,就是说人的方正,再引申为品质上的正直、不苟取,与“贪”相对。
贪欲者,众恶之源。
人一旦过分贪婪,就会方寸大乱。
贪欲多,心术就不正,就会离开事物本来之理去行事,就会导致将事做坏做绝,大祸也就临头了。
因而要避免祸端,必须学会坚忍贪欲。
坚忍贪欲就是一种等待,是一个从容、和缓而值得憧憬的漫长过程。
人生就是在忍受与等待中前行,只有抵制现实生活中诸多“潜规则”的围攻,忍受现实中种种诱惑,才能安然地走完人生。
刚强牢固为坚,也可以动态地理解为锐意进取,挺而不软弱,勇毅强挺为忍,持之以恒,能屈能伸,不计屈辱为忍之内涵。
党员干部坚忍贪欲,就是要保持威重,心执坚忍,克制自己,反省自身,即使遇到千折百阻,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做一个坚贞自信的人。
作为一名基层的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经常面临形形色色的诱惑,这时如果位置没摆正就非常容易“下水”,坚忍贪欲是一种积蓄力量、待机而发的战略战术。
人有贪心,则心有私欲,做事就不能坚持公道,会因私废公。
有些党员干部眼里识得破,却肚里忍不过,在贪欲的支配下,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2010年溶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以及三大水库开工建设,很多人盯着这块“肥肉”,想趁机捞一笔,作为领导干部正是要在这种环境中才更能体现出正直与清廉,有些忍不住手的人就因此前途尽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