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川后现代文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主义景观

后现代主义已经来临, 这一事实谁也不可能否认。然而 , 面对后现代主义 , 人们感到过去所依持的价值态度和观念体系开始崩塌 , 精神走向发生偏移。于是 , 人们发出这样的疑问 : 后现代主义究竟是极端的现代圭义 , 还是否定的现代主义 ? 它同现代主义究竟具有一种什么关系 ? 它大体构成一种怎样的理论景观 ?

一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20 世纪 60 年代初 ,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 现代西方社会进入了后工业社会阶段 , 而现代西方文化也经历了一次次新的裂变 , 随之全面推进到后现代主义时期。这个时期 , 各种文化哲学理论都陷入偏激的争执和论战之中 , 各种理论群体和流派杂色纷呈 , 各种文化 ( 艺术、文学、美学、哲学等 ) 倾向更迭汰变。随着一次次理论撞击和兼容 , 后现代主义逐渐露出自己的头角 , 并迅速扬弃现代主义而成为风靡当代西方的 " 显学 " 。后现代主义的迅速崛起反映出西方文化流向的新变化 , 也标示出它对现代主义的 " 反动 " 和 " 承续 " 的逻辑必然性。因此 ,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成为 20 世纪文化发展和精神流向的内在轨迹。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这一发展轨迹中 ,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争成为整个文化逆转问题的焦点。这个问题又分为两个方面 , 一是后现代主义源起的时间及其分期 ; 二是后现代主义究竟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动 , 还是现代主义的继续 ?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精神究竟是什么 ?

现代主义在西方文化近半个世纪的激荡之后 , 使西方文化氛围和思维逻辑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 50 年代以后 , 现代主义内部诸多流派的松散组合的离心力以及自我发难和颠覆 , 加速了现代主义运动的解体。后现代主义从现代主义的母胎中发生发展起来 , 它一出现 , 立即表现出对现代主义的不同寻常的逆转和撕裂 , 引起哲人们的严重关注。

后现代主义绝非如有人所说的仅仅是一种文艺思潮。这种看法既不准确 , 又与后现代发展的事实相悖。后现代主义首先是一种文化倾向 , 是一个文化哲学和精神价谊取向的问题。由这个高度去看文艺思潮 , 才会有一种新的文化 " 语境 ", 才会使其内在精神逻辑呈现出来。

后现代主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人类知识的空前膨胀 , 电脑和数据库的广泛运用 , 科技高视阔步导致了合法化危机 ( 利奥塔德 ) 。这一状况反过来深刻地规范着人类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 , 导致一种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的极端倾向。生命的意义和本文的深度同时消失 , 消费意识的渗透使自然与人类意识这两个领域日益商品化。从此 , 后现代文化与美学浸渍了无所不在的商品意识 , 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对立在此归于失效 , 商品禀有

一种 " 新型 " 的审美特征 , 而文化则贴上 7 商品的标签。复制、消费和平面感成为后现代文化的代码。

在后现代兴起的时间上 , 理论家们各持己见 , 至今未达成理性 " 共识 " 。但撮其要 , 其主要说法有以下几种 : 美国后现代主义文艺美学家伊哈布·哈桑 (Ihab Hassan) 在《后现代转折》 (1987 年 ) 中认为 , 后现代主义一词的 " 源头 " 最早可以追溯到弗·奥尼斯(F- Onis), 他在其 1934 年出版的《西班牙暨美洲诗选》中 , 首先采用Postmodernism 一词。随后 , 费兹 (D.Fitts) 在 1942 年编辑出版的《当代拉美诗选》中再次使用此词。这个词同样也曾出现在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中。哈桑一直是 " 后现代主义 " 这一术语和概念的最坚决的捍卫者 , 他认为 , 后现代主义真正兴起的时间是以乔伊斯 (James Joyce) 的《芬内根的守灵》 (1939 年 ) 为其上限。而评论家奥康诺 (Frank O'Comer) 在《大学新才子和现代主义的终结》 (1963 年 ) 一书中 , 将英国 50 年代的 " 大学新才子 " 为中心的文学运动作为 " 后现代主义 " 的开端。理查德·沃森 (Richard Wasson) 在《论新感性》 (1969 年 ) 中 , 则把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品钦和 " 新小说 " 家阿兰·罗伯一格里耶 (Alain Robbe-Grillet) 看作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标志。德国当代文论家 M. 柯勒 (Michael kohler) 在《后现代主义 : 概念史的考察》中 , 更进一步地检讨了后现代主义一词的历史沿革 , 并提出了对 " 现代 " 、 " 后现代 " 、 " 当代 " 三个术语划分的严格标准。

当代重要思想家和理论家伽达默尔 (H.G.Gadarner) 、德里达 (Jacques Derrida) 、福科 (Michel Foucault ) 、罗兰·巴尔特 (Roland Barthes) 、丹尼尔·贝尔 (Daniel Bell) 、哈贝马斯 (Jiirgen Habermas) 、利奥塔德 (Jean-Francois Lyotard) 、杰姆逊 (Fredric Jameson) 、斯潘诺斯 (William Spanos) 也对分期问题提出各自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看法。伽达默尔和德里达都认为后现代主义产生于 60 年代 , 是伴随着现象学、分析哲学的式微和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的衰落 , 以新解释学和解构哲学的兴起为标志而登上现代思想舞台的 ; 贝尔认为后现代主义是随 T 后工业社会 " 的来临而兴起的 , 是社会形态在文化领域的反映 , 因此 ,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 60 年代 ; 哈贝马斯则认为后现代主义兴起于二战以后 , 是一股反现代性的思潮 , 必须加以反抗 ; 利奥塔德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知识状况的集中体现 , 因此 , 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对 " 元叙事 " 的怀疑和否定 , 所以 , 他把后现代的兴起看成是 60 年代中期的事 ; 杰姆逊则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症候, 标志着对资本主义深度模式的彻底反叛 , 其兴起时间是 50 年代 , 与消费的资本主义有 . 着内在逻辑一致性。当代美国思想家斯潘诺斯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本质是 " 复制 ", 其世界观是一种重偶然性、重历史呈现性的 " 机遇 ", 其兴起时间应追溯到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 的存在哲学。

在后现代主义兴起问题上 , 提出比较中肯切实意见的 , 是荷兰学者汉斯·伯斯顿(Harls Bertens) 。他在与佛克马合编的《走向后现代主义》 (1986 年 ) 一书中 , 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概念经历了四个衍化阶段。 1934-19 气 4 年是后现代主义这一术语开始应用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