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应该利用数学知识的

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阐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激发兴趣;培养方式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教学成功的

关键。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应该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点滴体会。

一、设置悬念,创设最佳的学习心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设置适当的悬念,创设思维情景,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过程:(1)让学生任意报几个数,教师迅速说出能否被3整除,其他同学用笔算验证。当学生说出的数都被教师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时,学生露出了惊奇、佩服的表情,个个跃跃欲试。(2)学生的求知欲被激起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39、5739”这两个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迅速

说能被3整除。这两个数确实是能被3整除,但当老师问到为什么时,学生回答说:“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所以39、5739能被3整除。”学生这样回答,一是受到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根据个位数来判断的思维定式的影响,二是错误地认为教师之所以能迅速说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也是以此为依据的。学生的回答在教师的意料之中,因此对学生这样的回答,教师不马上予以纠正。(3)学生回答后,教师又出示了这样一组数:73、216、4729、843、2056、3059,并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个位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后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都是3、6、9。教师要求学生算一算,看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计算后发现,这些数中有的能被3整除,有的不能被3整除。于是不用教师说,学生自然对前面的结论产生了怀疑。(4)在学生困惑不解的时候,教师再出示另外一组数:12、430、2714、5001、7398、9687,并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个位是不是3、6、9,然后算一算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这些数的个位虽然都不是3、6、9,但其中的有些数却能被3整除。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疑窦丛生,百思不解,教师设置的悬念又深入了一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兴致盎然地探索,研究数学知识。

二、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有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得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调动学习兴趣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自备的三个硬纸三角形(锐角、

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四、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探究。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数学教师,我

们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做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