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醇酚醚答案

合集下载

第七章 醇酚醚(答案)

第七章 醇酚醚(答案)

CH3CH2CH
HBr
CH2
NaOH,乙醇
CH3CH
CHCH3
浓 H2SO4
9.(1) CH3CH2CH2OH
CH3CH
①O3
②Zn/H2O CH3CHO CH2 H2O/H+
K2Cr2O7 /H+
CH3CHCH3
CH3CCH3
OH
O
CH3CH2CHCH3 Br
(2)
OH + NaOH
ONa + CH3CH2Br
OCH3
N aO H/ H2O
浓 HI
OH
+ CH3I
AgNO3/C2H5OH
Ag I
11. A CH3CH2CH2CH2OH C CH3CH2CH CH2 E CH3CH2COOH
B CH3CH2CH2CH2Cl D CH3CH2CHClCH3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
CH3
OH
CH3
O
(5) CH3CH2CH2CH2 OH + SOCl2
CH3CH2CH2CH2 Cl + SO2 + HCl
(6) CH3
CH CH CH3 OH
CH3
浓 H2SO4 170℃
CH3 C CH CH3 CH3
KMnO4/H
CH3COOH + CH3COCH3
(7) CH3
OH + Br2
CH3CH2CCH3
OH
O
(3) CH3CH2CH2CH2OH 浓 H2SO4 CH3CH2CH
CH2
Br2 光
NaOH/ C2H5OH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汪小兰,第三版)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汪小兰,第三版)
答案:
4.14溴苯氯代后分离得到两个分子式为C6H4ClBr的异构体A和B,将A溴代得到几种分子式为C6H3ClBr2的产物,而B经溴代得到两种分子式为C6H3ClBr2的产物C和D。A溴代后所得产物之一与C相同,但没有任何一个与D相同。推测A,B,C,D的结构式,写出各步反应。
答案:
4.15将下列结构改写为键线式。
h. 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 i.3-氯-1-丙烯3-chloro-1-propene j. 1-氯-1-丙烯1-chloro-1-propene
6.4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或必要溶剂或试剂
答案:
6.5下列各对化合物按SN2历程进行反应,哪一个反应速率较快?
答案:
6.6将下列化合物按SN1历程反应的活性由大到小排列
第一章绪论
1.1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案:
离子键化合物
共价键化合物
熔沸点


溶解度
溶于强极性溶剂
溶于弱或非极性溶剂
硬度


1.2NaCl与KBr各1mol溶于水中所得的溶液与NaBr及KCl各1mol溶于水中所得溶液是否相同?如将CH4及CCl4各1mol混在一起,与CHCl3及CH3Cl各1mol的混合物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
2.5将下列化合物按沸点由高到低排列(不要查表)。
a. 3,3-二甲基戊烷b.正庚烷c.2-甲基庚烷d.正戊烷e. 2-甲基己烷
答案:
c > b > e > a > d
2.6写出2,2,4-三甲基戊烷进行氯代反应可能得到的一氯代产物的结构式。
答案:

有机化学习题答案第7章醇、酚、醚

有机化学习题答案第7章醇、酚、醚

第 7 章 醇、酚、醚一、问题参考答案问题7.1 命名下列化合物或根据名称写出结构式:H 2CCHCHCHCH 3OHCH 3CHH H 3CH 2CCH 2CH 2OH(4) 三苯甲醇 (5) 5-甲基-2,4-己二醇 (6) 2,2-二氯乙醇答:(1) 4-甲基-1-戊烯-3-醇 (2) 反-2-甲基-1-环己醇 (3) 顺-3-己烯-1-醇 或Z -3-己烯-1-醇(4) (5)(6)问题7.2 将下列化合物按沸点由高到低排列次序,并陈述作此排列的理由。

(1) 正丁醇 (2) 丙醇 (3) 丙烷答:沸点由高到低顺序为:正丁醇、丙醇、丙烷。

原因是醇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缔合,要将其变为气态,除了需要克服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外,还需要破坏氢键。

因此正丁醇和丙醇的沸点高于丙烷。

正丁醇比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因此沸点更高。

问题7.3 为什么丙醇易溶于水,而丙烷不溶于水?答:丙醇分子中的羟基与水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而丙烷分子则与水分子不能形成氢键缔合,因此丙醇易溶于水,而丙烷不溶于水。

问题7.4 将下列醇按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由快到慢排列次序。

(1) 正丁醇 (2) 乙醇 (3) 叔丁醇 (4) 仲丁醇 答: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问题7.5 用化学方法鉴别环己醇、叔丁醇和正丁醇。

答:问题7.6 写出下列醇发生分子内脱水反应后的主要产物名称。

(1) 2-甲基-3-己醇 (2) 1-甲基-1-环己醇(1)(2) (3)正丁醇 环己醇 叔丁醇Lucas 试剂无明显现象 数分钟后出现浑浊 立即出现浑浊C CH 3CHCH 2CHCHCH 3OHOHCH 3CHCH 2OHClCl答:(1) 2-甲基-2-己烯 (2) 1-甲基-1-环己烯 问题7.7 以溴代环己烷为原料,合成环己酮。

答:H 2O OH227Br+NaOC 2H 5 / C 2H 5OHO问题7.8 一种化合物被高碘酸氧化后,生成丙酮、乙醛和甲酸,试推断它的结构。

《有机化学》 醇酚醚 习题试题集

《有机化学》 醇酚醚 习题试题集

第七章醇、酚、醚一、选择题1.关于甲醇的说法错误的是()A.俗称木醇B.俗称木精C.做有机溶剂D.无毒2.临床上做外科消毒剂用的乙醇是()A.75%的乙醇B.50%的乙醇C.95%的乙醇D.90%的乙醇3.丙三醇的俗名是()A.甘醇B.甘油C.酚甘油D.碘甘油4.苯甲醇俗称苄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微溶于水B.易溶于水C.有微弱的麻醉作用D.易溶于乙醇5.和苯甲醇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A.环己醇B.间甲苯酚C.邻甲苯酚D.苯甲醚6.关于苯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俗名石碳酸B.水溶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易溶于有机溶剂D.酸性比碳酸强7.临床上用的消毒剂来苏尔的主要成分是()A.苯酚 B.苯二酚 C.甲苯酚D.苯三酚8.乙醚不具备的性质是()A.易挥发B.易燃烧C.易溶于水D.有麻醉作用9.下列各组物质,能用氢氧化铜鉴别的是()A.乙醇和乙醚B.乙醇和乙二醇C.乙二醇和丙三醇D.甲醇和乙醇10.下列试剂中可用于区分正丁醇和叔丁醇的是()A.氢氧化钠B.溴水C.高锰酸钾(酸性溶液)D.硝酸银溶液11.甘油和硝酸反应制取缓解心绞痛的药物硝酸甘油,这个反应是()A.氧化反应 B.加成反应 C.酯化反应D.卤代反应12.羟基直接与芳环相连的化合物属于()A.醇B.芳香醇C.酚D.醚13.在苯酚、碳酸、水和乙醇四种物质中,酸性最弱的是()A.苯酚B.乙醇C.水D.碳酸14.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A.苯酚B.邻甲基苯酚C.邻硝基苯酚D.2,4,6三硝基苯酚15.苯甲醚和邻甲基苯酚互为()A.碳链异构体 B.位置异构体 C.官能团异构体D.互变异构体16.下列醇与卢卡斯试剂反应时,速度最快的是.()A.叔丁醇B.异丙醇C.仲丁醇D.丙醇17.下列化合物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A.苯酚B.苯甲醇C.碳酸D.邻苯二酚18.鉴别苯甲醇和苯酚可以选用的试剂是()A.碳酸氢钠溶液B.溴水C.浓盐酸D.硝酸银溶液19.如果不小心手上沾上了苯酚,立即用哪种物质洗涤()A.酒精 B.水 C.热水D.甲醇20.乙醇分子间脱水的主要产物是()A.乙烯B.乙醚C.乙醇钠D.甲醚21.关于甘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和金属钠反应B.三元醇C.使高锰酸钾褪色D.不和硝酸反应22.不能使重铬酸钾变色的是()A.乙醇B.异丙醇C.叔丁醇D.正丁醇23.下列醚属于混醚的是()A.乙醚 B.苯甲醚 C.二苯醚D.二乙烯醚24.苯酚和下列哪种物质不反应()A.氢氧化钠溶液B.钠C.碳酸氢钠溶液D.氯化铁溶液25.乙醇催化氧化的产物是()A.乙醚B.乙醛C.乙烯D.丙醛26.过氧乙醚可以用哪种试剂鉴别()A.氢氧化钠B.硫酸亚铁C.碘化钾D.淀粉碘化钾溶液27.2-丁醇在酸催化下发生分子内脱水的主要产物是()A.1-丁烯 B.2-丁烯 C.异丁烯D.丁醚28.苯酚比苯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它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物发生反应生成的主要产物是()A.2,4,6三硝基苯酚B.2,4二硝基苯酚C.邻硝基苯酚D.间硝基苯酚29.异丙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A.丙醛B.丙酮C.丙酸D.乙酸30.鉴别乙醚和己烷可以用的试剂是()A.氢氧化钠B.浓盐酸C.高锰酸钾D.金属钠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羟基和烃基相连形成的有机物都是醇。

第七章醇酚醚

第七章醇酚醚

从上述反应可以看出,重排反应产物占了很大比例, 从上述反应可以看出,重排反应产物占了很大比例,这是因为叔碳正离子比仲碳正离 子稳定。上述反应进一步证明了反应是按单分子历程进行的。 子稳定。上述反应进一步证明了反应是按单分子历程进行的。 由上所述,醇的脱水反应与烯烃的水合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控制反应的条件, 由上所述,醇的脱水反应与烯烃的水合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控制反应的条件,可使 反应向某一方向进行。 反应向某一方向进行。
2:羟基的反应 : 醇与氢卤酸反应得到卤代烃和水 得到卤代烃和水。 醇与氢卤酸反应得到卤代烃和水。 ROH + HX——→RX + H2O 大多数的仲醇和叔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是按S 反应机制进行的 仲醇反应时, 反应机制进行的。 大多数的仲醇和叔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是按 N1反应机制进行的。仲醇反应时,由 于仲碳正离子不如叔碳正离子稳定,某些特殊结构的醇可能容易发生重排。 于仲碳正离子不如叔碳正离子稳定,某些特殊结构的醇可能容易发生重排。 CH3 | CH3C —CH CH3 | | CH3 Cl 次 伯醇主要按S 反应机制进行 反应机制进行, 伯醇主要按 N2反应机制进行, + 快 RCH2 —OH +HX————→RCH2—OH2 + X ¯ + RCH2—OH2 + X ¯ ———→X…CH2…OH2 ———→RCH2 X + H2O | R CH3 HCl | CH3C —CH CH3 ——→ | | CH3 OH CH3 CH3 | | CH3C —CH CH3 | Cl 主
第七章 醇、酚、醚
重点: 重点:醇、酚、醚的物理、化学性质
第七章 醇、酚、醚
醇、酚和醚都是烃的含氧衍生物,羟基与脂肪烃基直接相连的叫醇,羟基与 酚和醚都是烃的含氧衍生物,羟基与脂肪烃基直接相连的叫醇 芳香烃基直接相连的叫酚 两烃基与氧直接相连的叫醚 芳香烃基直接相连的叫酚,两烃基与氧直接相连的叫醚。例:

醇酚醚精选题及其解

醇酚醚精选题及其解

醇酚醚精选题及其解1.命名下列化合物:解 (1)3-甲基-3-戊烯-2-醇 (2)(3s,6E )-6-辛烯-3-醇 (3)4-硝基苯甲醚 (4)5-硝基-1-萘酚 (5)2,4,6-三硝基苯酚 (6)乙基仲丁基醚 2.解释下列现象:(1) 为什么乙二醇及其甲醚的沸点随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 (2)下列醇的氧化(A )比(B )快?(3) 在化合物(A )和(B )的椅式构象中,化合物(A )中的-OH 在e 键上,而化合物(B )中的-OH 却处在a 键上,为什么?解 (1)醇分子中的羟基是高度极化的,能在分子间形成氢键,这样的羟基越多,形成的氢键越多,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

甲醚的形成导致形成氢键的能力减弱,从而沸点降低。

(2)从产物看,反应(A )得到的是共轭体系的脂芳酮,而(B )没有这样的共轭体系。

另外,新制的MnO 2特别适于烯丙醇或苄醇氧化为醛酮,这可能与其机理和产物的稳定性有关。

OH CH 3CH 2CH 3HOH HOHNO 2OHNO 2NO 2O 2NO 2NOCH 3O(1).(2).(3).(4).(5).(6).OHOH22OO(A)(B)CH 2OH CH 2OHCH 2OCH 3CH 2OCH 3CH 2OCH 3CH 2OHb.p.197CC(A)OH(B)OOOH(3)分子(A )不能形成氢键,羟基处于平伏键最稳定。

分子(B )由于含氧原子,羟基可以采用形成氢键的构象使分子稳定,只有羟基在直立键上,羟基才可能与氧原子形成氢键。

3.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解OHO OOH(A)(B)(1).(CH 3)3CCH 2OHH SO (2).(CH 3)2CC(CH 3)2OH OH+(3).OH H SO(4).OHNaBr,H SO (5).OHHBr(6).OHCH 2Cl 2(7).CH 3C 2H 5HOH PBr (8).OCHCHCH 3(9).A(1)O 3(2)Zn,H 2OB (10).33125(2)H 3O33H IO (11).(12).(13).OH(CH)C CH 24(14).(15).(16).(17).OCH 3OHClCH 3OCH 2CH 2CH 3NaOH,H 2O(CH 3)2CCHCH 3(1).(2).(3).CH 3CC(CH 3)3O(4).CH 3(CH 2)3CH 2BrBr(5).(6).CH 3(CH 2)5CHOHBr CH 3C 2H 5(7).(8)5.3+antiomer4.解释实验中所遇到的下列问题:(1) 金属钠可用于去除苯中所含的痕量水,但不宜用于去除乙醇中所含的水? (2) 乙醇是制备乙醚的原料,常夹杂于产物乙醚中。

七章节醇酚醚

七章节醇酚醚

这是实验室制备烯烃常用的方法。
※ 当仲醇和叔醇脱水成烯有两种可能的取向时,也遵照查 依采夫规则进行脱水。
例2:
浓硫酸
CH3 CH CH CH3
CH3 CH CH CH3 + H2O
H OH
不同结构的醇其分子内脱水的难易不同。
例3:
CH3
CH3 20%硫酸
CH3 C OH 85~90℃ CH3
66%硫酸 CH2 CH CH3 100 ℃
OH NO2
pKa=10.2 9.95 8.11
因为:
OH
CH3
OH
7.17
NO2
0.38
O N
O
(2)、酯化反应
苯酚与酸反应较困难,常用反应活性强的酰基化试剂与其 反应。
O
O
OH +
NaOH
C Cl
OC
+ HCl
苯甲酰氯
(3)、成醚反应
苯甲酸苯酯
NaOH
OH + CH3I
O CH3 + HI
OH +
生明显的浑浊或分层现象,标志着反应的发生。C6以上的醇 类,因本身不溶于卢卡斯试剂,同样产生浑浊,以致无法判
别反应与否。利用伯、仲、叔醇的反应速率不同,可用该试
剂来鉴别三类醇。例如:
无水ZnCl2
R3C OH +
叔醇
HCl 浓 25 oC
R3C Cl + H2O
立即产生浑浊
R2CH OH +
仲醇
RCH2 OH +
浓硫酸

… HBr(浓) Δ
溴代烷

… HCl(浓) 无水ZnCl2 氯代烷

10 醇酚醚习题参考答案

10 醇酚醚习题参考答案

10 醇酚醚习题答案习题1OHOHOHOHHO OHOH名称依次为:1-戊醇(正戊醇)、2-戊醇、3-戊醇、2-甲基-1-丁醇(异戊醇)、2-甲基-2-丁醇(叔戊醇)、3-甲基-2-丁醇、3-甲基-1-丁醇、2, 2-二甲基-1-丙醇(新戊醇)。

习题2有两个红外吸收的应为顺式异构体,除了羟基的伸缩振动,另一个吸收是形成分子内氢键后的吸收。

只有一个吸收的应为反式异构体,它只有羟基的伸缩振动。

分子内的氢键不会随浓度变化。

习题 3(1) 正己醇 > 正戊醇 > 2-戊醇 > 2,2-二甲基丙醇 > 正戊烷 (2) 乙酸 >乙醇 > 乙醚 习题 4OH 2OH 2OH 2CH 3OH 2HH 3CH 2CH H H HCH 3CH 2OH CF 3CH 2OH >>>>>>>1.2.习题 5BrBrBr H 3CClCH 3CH 3(1)(2)(3)(4)(5)(6)Br Br+习题 6三溴化磷先和醇发生S N 2反应,得到构型翻转的溴化物;然后甲氧基负离子再次与溴化物发生S N 2反应,构型再次翻转,最终得到构型不变的产物。

对甲苯磺酰氯先和醇反应得到对甲苯磺酸酯,构型不变;然后然后甲氧基负离子与中间体发生S N 2反应,得到构型翻转的产物。

习题 7(1)(2) HBr,(3) SOCl 2(4)P, I2SOCl 2,N(5) PCl 5(6) PBr 3习题 8(1)CH 3CH 3(2)(3)(4)(5)(6)(7)(8)OO 中间体习题 9硅胶上吸附的氧化剂重铬酸盐,遇到司机酒精含量过高,将被还原为绿色的三价铬。

习题 10PhMgBr (1)(2)PhOEt (3)PhMgBr OO2MeMgI O+++(4)BzMgBr +O(5)HOEt O+MgBr (6)EtO OEt O+ 3PhMgBr 2习题 11(1)OH [O]CHO323222+(2)CH 3Cl, AlCl 3CH 31) HBr322MgBr2OH(3)+ H 2OHO[O]323222+OH(4)CHO 3222+OH1) NBSMgBr322323222+CHO OH[O]O2PhPhOH习题12顺式1,2-二醇更容易和高碘酸形成环状中间体。

医用有机化学案例版书后习题答案

医用有机化学案例版书后习题答案

医用有机化学案例版书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习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它有那些特性?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1、数目众多、结构复杂;2、易燃;3、熔沸点较低3、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4.反应慢、副反应多。

2.什么是σ键和π键?沿着轨道对称轴方向重叠形成的键叫σ键。

其特点为电子云可以达到最大程度的重叠,所以比较牢固。

另外σ键旋转时不会破坏电子云的重叠,所以σ键可以沿对称轴自由旋转。

P轨道“肩并肩”平行重叠形成的共价键叫π键,其特点为电子云重叠程度小,键能低;电子云分布呈块状分布于σ键所在平面的上下,受核的束缚小,易受极化;成键的两个原子不能沿键轴自由旋转。

3.指出下列化合物所含的官能团名称:(1)(2)(3)(4)(5)NO2CH3CH3H3CCCH2ClCH3CH3OH苯环、硝基苯环卤代烃酚环烯(6)(7)(8)(9)CHONH2OOH环酮环醛苯环、胺环、醇4.根据键能的数据,当乙烷分子受热裂解时,那一个共价键首先破裂?为什么?这个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乙烷分子受热裂解时,分子中的碳碳首先破裂,因为C—C键能为376KJ·mol-1,而C—H键能为439KJ·mol-1。

这个过程是吸热。

5.指出下列各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1)(2)(3)H3CCHCHCHOCH3CHCH2p3p2p2p2p3p2p2苯环上的碳原子是p2杂化环己烷上的碳原子是p3杂化(4)(5)(6)HCCCH2CHCH2H2CCCHCH3H3CCOOHppp3p2p2p2pp2p3p3p2第二章烷烃习题参考答案1.解:CH3CH2CHCH2CH2CH2CH3(1)CH2CH3CH3CH3CCH2CHCH3(2)CH3CH3CH3CH3CH2CH2CHCHCH2CH2CH3(3)CH2CH3H3CCH2CHCH2CH2CH33CH2CCHCHCH2CH2CH3(4)CH3CH(CH3)222.解:(1)2,3-二甲基辛烷(2)2,7-二甲基-4-乙基壬烷(3)3,6-二甲基壬烷3.解:CH3H3CCCH3CH3(1)CH3CH3CHCH2CH3(2)(3)CH3CH2CH2CH2CH34.解:CH3CH3CH2CHCHCH3CH3CH2CH2CH2CH(CH3)2(CH3)2CHCH2CH(CH3)2CH3(1),,,H3CHH3CCCCH3H3CCH3CH3CH2CHCH2CH3CH3CH2CH2CHCH3CH3CH3(2),H3CHH3CCCCH3H3CCH3(3)5.解:CH2CH2CH3CH2CH2CH3(1),C2H5(正戊烷绕C1-C2σ键旋转产生的交叉式和重叠式构象)C2H5H3CC2H5C2H5CH3(2),,CH3,CH3(正戊烷绕C2-C3σ键旋转产生的全重叠式、邻位交叉式、部分重叠式、对位交叉式构象)3C2H5C2H5(3)CH3,CH3(异戊烷绕C1-C2σ键旋转产生的交叉式和重叠式构象)(4)H3CCH3H3CCH3H3CCH3H3CCH3CH3CH3H3CCH3(异戊烷绕C2-C3σ键旋转产生的全重叠式、邻位交叉式、部分重叠式、对位交叉式构象)(5)CH(CH3)2CH(CH3)2(异戊烷绕C3-C4σ键旋转产生的交叉式和重叠式构象)(6)H3CH3CCH3H3CCH3CH3(新戊烷绕C1-C2σ键旋转产生的交叉式和重叠式构象)6.解:(3)>(2)>(4)>(1)7.解:1°H=12;2°H=0;3°H=08.解:FFFF49.解:CH310.解:链引发:Cl2hvCl·+Cl·链增长:Cl·+CH3CH3CH3CH2·+HClCl2+CH3CH2·Cl·+CH3CH2Cl链终止:Cl·+Cl·Cl2Cl·+CH3CH2·CH3CH2ClCH3CH2·+CH3CH2·CH3CH2CH2CH3第三章烯烃炔烃二烯烃习题参考答案1.(1)5–甲基–1–己烯(2)3–甲基–1–丁炔(3)4–甲基–1,3–戊二烯(4)2,7–二甲基–2,7–壬二烯(5)3–乙基–4–己烯–1–炔(6)5–甲基–1,3–环己二烯(7)(Z)–3–甲基–3–庚烯(8)顺,反–2,4–庚二烯(或(2Z,4E)–2,4–庚二烯)2.H3C(1)HCl(3)Br(5)CCCCCH(CH3)2H(2)HCl(4)H3CCCCH3CH(CH3)CH2CH3 CH2CH2CH3HHCCC(CH3)2CH2CH2CH3(6)H2CCHCHC2H5CCH3.5Br(1)CH3CCH2CH2CH3CH3COOC2H5(2)CH2ClCH2CF3(3)CH3CHCH3SO3HCH3CHCH3OHO(4)COOC2H5(5)CH3CH2CH2CH2Br(6)CH3CH2CHCCH3CH3(7)CH3CH2CH2COOH+CO2(8)CuCCCH34.答案不唯一,只要方法可行都可以。

8章醇酚醚习题答案

8章醇酚醚习题答案

第八章醇酚醚习题答案1、答案:1、顺-3-戊烯-1-醇2、(反、R)-6-辛烯-3-醇3、对硝基苯甲醚4、4-苯基-2-戊醇5、乙二醇二甲醚6、乙基仲丁基醚7、(1R, 2R)-2-甲基环已醇8、1,2-环氧丙烷9、5-硝基-1-萘酚2、答案:B,C,A3、答案:A>B>C 化合物结构中能形成氢键的羟基越多,b.p越高。

4、答案:(1)AgNO3/NH3.H2O,A有沉淀现象产生(2)FeCl3,B显色反应(3)AgNO3/乙醇,C有沉淀现象产生;Lucas 试剂,A立即有浑浊现象产生(4)Lucas 试剂,C立即有浑浊现象产生,A数分钟后有浑浊分层现象产生,B加热有浑浊分层现象产生5、答案:(仅供参考)(1) 、①饱和CaCl2洗(2)、①浓H2SO4/H2O ②AgNO3/NH3H2O ③HCl(3)、①浓H2SO4②H2O(4)、①NaOH ②CO26、答案:(1)、(CH 3)2CHCH 2CH 2Br (2)、(CH 3)2C=CHCH 3 (3) 、(4) 、Cl(5) 、CH 3I +ICH 2CH 2I(6) 、H 3COH BrBr(7) 、(CH 3)3CCOCH 3 7、答案:(1) 、① 浓硫酸 ② Br 2 ③ KOH/alc (2)OH2. H 2OHSOOH1.OHHBrBrTM(3)、① 浓硫酸 ② H 2O/H 2SO 48、答案:OH9、答案:A 、OCH 3B 、OHC 、CH 3IOCH 3OHCH 3I+ HI +OHONaH 2O+CH 3I + AgNO 3CH 3ONO 2AgI+C 2H 5OH10、答案:A 、OHB 、C 、OHD 、BrOHONa+ H 2+ H 2SO 4(浓)OH+ KMnO 4(冷)OHOHOH + HIO4CH3CHO + (CH3)2CO+ HBrBr Br稀碱。

第七章:醇酚醚

第七章:醇酚醚

天津商学院考试中心制作第七章:醇酚醚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本大题共122 小题)1、2、写出异丙醇的构造式。

3、写出异丁醇的构造式。

4、写出仲丁醇的构造式。

5、写出叔丁醇的构造式。

6、写出(CH3CH2CH2)3C—OH的系统名称。

7、写出异己醇的构造式。

8、写出新戊醇的构造式。

9、写出环己基甲醇的构造式。

10、写出三乙基甲醇的构造式。

11、写出异丁基仲丁基甲醇的构造式。

12、写出二乙基异丙基甲醇的构造式。

13、写出甲基乙基异丙基甲醇的构造式。

14、写出4-甲基-2-戊醇的构造式。

15、写出2-环戊基乙醇的构造式。

16、写出的名称。

17、写出的系统名称。

18、写出的系统名称。

19、写出的系统名称。

20、写出6-甲基-2, 5-庚二醇的构造式。

21、写出的衍生名称。

22、写出的衍生名称。

23、写出CH2==CH—CH2OH的系统名称。

24、写出CH2==CHCH2CH2CH2OH的系统名称。

25、写出的系统名称。

27、写出的系统名称。

28、写出HOCH2C≡CCH2OH的系统名称。

29、写出的系统名称。

30、写出1, 4-环己二醇的构造式。

31、写出2-甲基-4-戊烯-2-醇的构造式。

32、写出2, 3-二甲基-2-丁烯-1, 4-二醇的构造式。

33、写出的系统名称并转换成Fischer投影式。

34、写出的系统名称并写成Fischer投影式。

35、写出CH3CHClCHBrCH2OH的系统名称。

36、写出HC≡CCH(OH)CH2CHBrCH3的系统名称。

37、写出的系统名称。

38、写出的系统名称。

39、写出的系统名称。

40、写出2, 7-二甲基-3, 5-辛二炔-2, 7-二醇的构造式。

41、写出3-甲基-4-庚炔-3-醇的构造式。

42、写出(Z)-3-戊烯-2-醇的构型式。

43、写出的系统名称并转换成Fischer投影式。

44、用Fischer投影式表示(2R, 3S)-CH3CHOHCHOHCH3。

醇酚醚习题解答

醇酚醚习题解答

醇酚醚练习题一、填空1、伯醇仲醇和叔醇中,与卢卡斯试剂作用最快的是2、伯醇仲醇和叔醇中,最易发生分子内脱水的是3、叔醇与碱金属反应慢的原因是4、2,4,6-三硝基苯酚酸性强于间硝苯酚的原因是5、伯醇仲醇和叔醇中,与钠反应最快的是6、将丙三醇、丙醇、丙烷的沸点由高到低排列7、伯醇仲醇和叔醇中,最难与浓盐酸生成氯代烃的是8、将:A.苯磺酸 B.环己硫醇 C.环己醇 D.苯硫酚的酸性由大到小排列解:叔醇;叔醇;烷基+I 使O-H 键极性减小;三个硝基产生强吸电子作用使酚羟基O-H 键极性增强;伯醇;丙三醇>丙醇>丙烷;伯醇;A>D>B>C二、完成反应式1、CH 2CHCH 3解:CH=CHCH 32、CH 2OH NaOHHBrAB解A :CH 2BrB :CH 2OH三、鉴别1、醇,酚,醚,烷解:酚醇醚烷紫色(-)(-)(-)Na(-)(-)浓HCl 溶解分层32、正丙醇,异丙醇,叔丁醇,甘油解:丙醇异丙醇叔丁醇甘油Cu(OH)2(-)(-)(-)深蓝溶液2HCl(-)稍后分层立即分层3、苯甲醇,甲苯,乙醚解:苯甲醇甲苯乙醚Na(-)(-)+KMnO 4褪色(-)四、合成1、由乙烯和溴苯合成CH 2CH 2OH解:(1)产物与原料溴苯相比,为多了2C 的醇,故考虑通过格氏试剂与环氧乙烷反应制备; (2)环氧乙烷可由乙烯制得(氯醇法或催化氧化法);(3)格氏试剂可由溴苯制得,但溴苯活性较差,需要升温且改用THF 体系(一般格氏试剂的制备用无水乙醚)。

CH 2ClCH 2OH2OCH 2=CH 或:O 2OCH 2=CH 2BrMg MgBr/ THFCH 2CH 2OH2、由1-丁醇合成2-丁醇CH 3CH 2CH 2CH 2OHCH 3CH 2CHCH 3OH解:(1)产物羟基移位,考虑先脱去(醇高温脱水成烯)再加上(加成反应); (2)烯烃的酸水合因其副反应较多而实用性差,一般采用与卤化氢加成再碱水解制备醇。

《基础化学》第7章 醇、酚、醚---课程思政

《基础化学》第7章  醇、酚、醚---课程思政

命名实例
OH
OH
OH OH
邻苯二酚
α-萘酚
OH OH
间苯二酚
β-萘酚
HO
OH
对苯二酚
《基础化学》
第七章 醇酚醚
命名实例
OH
O2N
NO2
NO2
2, 4,6-三硝基苯酚
OH SO3H
邻羟基苯磺酸
《基础化学》
第七章 醇酚醚
7.2.3 酚的化学性质:
(一).结构与反应性
仲醇氧化生成酮,酮不易被继续氧化 .
H3C CH OH
[O] CH3
CH3 C CH3 O
《基础化学》
第七章 醇酚醚
K2Cr2O7 + H2SO4
O
RCH2OH
RCHO
RCOOH
CH3CH2OH + Cr2O72橙红
CH3CHO + Cr3+ 绿色
K2Cr2O7 CH3COOH
此反应可用于检查醇的含量,例如,检查司机是否
OH
CH3-CH-CH-CH2-CH-CH3
CH3
Cl
CH3-CH-CH2-CH=CH2
OH
2-甲基 -5- 氯 -3- 己醇 4 - 戊烯 -2- 醇
《基础化学》
第七章 醇酚醚

多元醇常用俗名.结构复杂的醇应选择包含多
个羟基在内的最长的数目.
(CH3)2CH OH
2 _ 甲基 _ 4 _异丙基_ 4 _ 己烯_ 3 _ 醇
CHCH=CH2
OH
1_ 苯基_ 2 _ 丙烯_ 1 _ 醇
CH 2CH 3
OH
2 _ 乙基_ 1 _ 环己醇
《基础化学》

有机化学课后题答案—醇 酚 醚

有机化学课后题答案—醇 酚 醚

第七章醇酚醚1.(1) 3-甲基-3-戊烯-1-醇(2) 2-甲基苯酚(3) 2,5-庚二醇(4) 4-苯基-2-戊醇(5) 2-溴-1-丙醇(6) 1-苯基乙醇(7) 2-硝基-1-萘酚(8) 3-甲氧基苯甲醇(9) 1,2-二乙氧基乙烷(乙二醇二乙醚)2.(1) (CH3)2C C(CH3)2(2,3-二甲基-2,3-丁二醇)(2) (3-氯-1,2-环氧丙烷)(3) O二(对甲苯)醚(4)(3,3-二甲基-1-环己醇)(5) (2,3-二甲基-3-甲氧基戊烷)(6)CH2OHCH33(2,4-二甲基苯甲醇)(7)OH2O2N(2,6-二硝基-1-萘酚)(8)CH3OCH2CH2OCH3(乙二醇二甲醚)(9)CH3CH CHCH2OH(2-丁烯-1-醇)(10)OOO O(苯并-12-冠-4)(11) OHCl(间氯苯酚)(12) OO O(二苯并-14-冠-4)3.CH 3CH CHCH 3(1) E1历程,重排 CH 3CH CHCH 3(2)(3) (CH 3)2C CH 2 (4) C 6H 5CH CHCH(CH 3)2 (5)4.(1) √ 分子间 (2) × (3) √ 分子间 (4) √ 分子内 (5) √ 分子内 (6) √ 分子内 (7) × (8) √ 分子间5.(CH 3)2C CHCH 3(1) Cl(2)O(3)OCH 2(4)(5)HOCH 2I + CH 3I(6) OH(7)(8)6.CH 3CH 2CH 2CH 2OHCH 3CH CHCH H 2O/H +CH 3CH 2CHCH 3T,POH(1)CH 3CH 2CH 2CH 2OHSOCl3CH 2CH CH 2Br 2/CCl 4CH 3CH 2CHCH 23CH 2CH 2CH 2ClKOH/醇Br BrKOH/醇CH 3CH 2C CH(2)(3)HOCH 2CH CHCH 2NaNaOCH 2CH CHCH 2Cl醇OH 2C CH 22CH 2H 2CO2H 5OCH 2CH 2CN (4)HCN 2CH 2CN SOCl 2ClCH 2CH 2CN C 2H 5ONaH 2O/H 2H 5O(CH 2)2COOH42H 5O(CH 2)2CH 2OHBrCH 2H 2CO MgMgBrCH 2CH 2OH(5)(6)7. (1)OHHCl , ZnCl 2(室温)CH 2OH CHCH 3C(CH 3)2OH(2)CH3OH OCH 3CH 2OHFeCl 3(3)干醚① ,干醚②H 2O/H +√ 立即出现浑浊√ 立即出现浑浊√ 5min 出现浑浊√ 紫色褪去 ×√ 显色 × × ×√ 紫色褪去CH 3(CH 2)4CH 2OHCH 3CH 2O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2Cl AgNO 3C 2H 5OH8.9.决b ,决速物质为10.OH(A)(B)O(C)Cl(D)11OCH 3(A)(B)OH(C) CH 3I√ 白色↓ ×√ 紫色褪去。

V708-有机化学-第7章习题参考答案

V708-有机化学-第7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7章 醇酚醚习题P173~175:1.(1)(2)(6)(8)2.(4)(5)(6) 5.(1)(3)(5)(9) 9.(3) 10. P332~334: 1.(2)(3)(4) 2.(1)(5)(7)3.(2) 6.补充题:1.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或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1) 2,3-二甲基-4-异丙基-2-庚醇; (2) 3-甲基-2,3-辛二醇(3) 2-甲基-5-庚烯-3-醇 (4)OH ClHO(5) CH 3CH(CH 3)2OH (6)CH 2OHCH 2CH 3H 3C2.比较下列化合物的性质,并按由强(大)到弱(小)的顺序排列 (1)乙醇(A )、异丙醇(B )、和叔丁醇(C )发生分子内脱水的反应活性 。

(2)苯甲醇(A )、环已醇(B )、叔丁醇(C )、丙醇(D )与HBr 反应的活性 。

(3)对-硝基苯酚(A )、碳酸(B )、甲醇(C )、苯酚(D )、对-甲基苯酚(E )的酸性 。

3.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主要产物(1)CHCH 2CH 2OHOHHCl ZnCl 2(2)(CH 3)2CHCHCH 2CH 3OH[O](3)CH 3CH=CHCH 2CHCH(CH 3)2OH 2(4)CH 3CH 2OHOH NaOHCO 2(5)CH OH [O]4.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 丙烯(A )、丙炔(B )、3-氯-1-丁烯(C )、正丙醇(D ) (2) 3-甲基-2-丁醇(A )、2-甲基-3-丁烯-1-醇(B )、2-甲基-2-丁烯-1-醇(C )、叔丁醇(D ) 5.两种醇A 和B 的分子式均为C5H12O ,他们氧化后均得到酸性产物。

A 和B 脱水后再氢化得到同一种烃。

A 的脱水产物用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得到一种羧酸和CO2。

B 的脱水产物用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得到一种酮和CO2。

试写出A 和B 的结构式。

Br (CH 3)2CH-OH (CH 3)2C=O②H 2O C-CH 3OH CH3C CH 2CH 3CH 3OHC CHCH 3CH3(CH 3)3CCH 2(CH 3)2CCH 2CH 3Br + H OCH 3OH + I -CH 3OH CrO 3/吡啶O CH 3CH 2-C=C-CH 2CH 3H 3C CH 3CH 3CH=CHCH 2CH 3CH 3H 2C=CCH3OH OCH 3CH 2-CH=CH 2COOH OH OH HO OH OCH 3+ CH 2=CHCH 2Br23CH 3COCH 3OCH 2CH=CH 2OCH3COOH OH COOH OC-CH 3O OH OH CH 3H 3C 2O O CH 3H 3C OH NO 2C 2H 5BrOC 2H 5NO 2②NaOH OC 2H 5NH 2(CH CO)O OC 2H 5NH-C-CH 3O第7章 醇酚醚习题参考答案P173~175:1.(1)4-甲基-2-戊醇 (2)3,5-二甲基-3-己醇(6)苯乙醚 (8)7-甲基-6-乙基-5-甲氧基-2-辛烯2.(4)(CH 3)2SO (5)O (6)O5.(1)(3)(5)(9)9.(3)10.(1) (2)(3) (4)P332~334:1.(2) (3) (4)3-乙基-4-硝基苯酚2.(1)(5) (7)3.(2)(B )>(E )>(C )>(F )>(D )>(A ) 6.(—)H 3C C CH 褪白—)CH 2=CHCH 3H 2C=CHCHCH ClCH 3CH 2CH 2OH白(CH 3)3C-OH(—)CH 3CH-CHCH 3白OH CH 3CH 2=CH-CHCH 2CH 3CH 3CH=CCH 2OHCH 3几分长时间白立即CH 3CH 2-CHCH 2OHCH 3HOCH 2CH 2-CHCH 3CH 3补充题1.(1) (2) (3)(4)4-氯-1,3-环己二醇 (5)3-甲基-2-异丙基苯酚 (6)5-甲基-2-乙基苄醇 2.(1)(C )>(B )>(A ) (2)(A )>(C )>(B )>(D ) (3)(B )>(A )>(D )>(E )>(C ) 3.4.(1)(2)5.A 、 B 、CH 3-C-CH-CH-CH 2CH 2CH 3CH 3OHCH 3CH(CH 3)2CH 3-CH-C-(CH 2)4CH 3OH OH CH 3CH 3-CH-CH-CH 2CH=CHCH 3CH 3OH。

有机化学复习题(含选择题答案)

有机化学复习题(含选择题答案)

有机化学习题课第二章烷烃一、1、+ ClCH4CCl4是(A )。

2A.自由基取代反应;B.亲电取代反应;C.亲核取代反应;D.消除反应2.化合物CH3CH2CH2CH3有( A )个一氯代产物。

A。

2个 B. 3个C。

4个 D. 5个3. 按次序规则,下列基团中最优先的是( A )。

A.—CH2Cl B。

—C(CH3)3 C. —CH2NH2 D. —CH2OCH34、下列化合物沸点最高的是(A )。

A.正己烷;B.2—甲基戊烷;C.2,3-二甲基丁烷;D.2—甲基丁烷5.根据次序规则,下列基团最优先的是( B ).A。

丙基 B. 异丙基 C. 甲基 D. H6、根据“顺序规则”,下列原子或基团中,优先的是(C )。

(A)–NO2;(B)–CHO;(C)-Br;(D)–CH=CH27、烷烃中的氢原子发生溴代反应时活性最大的是( C )。

(A)伯氢;(B)仲氢;(C)叔氢;(D)甲基氢8、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C ).(A)2—甲基己烷;(B)2,3—二甲基己烷; (C)癸烷;(D)3-甲基辛烷9、3,3—二甲基戊烷进行氯代反应可能得到的一氯化物的构造式有( C )。

(A)1个;(B)2个;(C)3个;(D)4个10、根据“顺序规则",下列基团优先的是( B )。

(A)丙基(B)异丙基(C) 甲基 (D)H11、根据“顺序规则",下列基团优先的是( D )。

(A)丙基 (B)异丙基(C)硝基(D)羟基12、下列化合物沸点最高的是(C )。

A.3,3—二甲基戊烷;B.正庚烷;C.2-甲基庚烷;D.2—甲基己烷二、写出符合以下条件的分子式为C6H14的烷烃的结构式,并按系统命名法命名。

1.含有两个三级碳原子的烷烃;2. 仅含一个异丙基的烷烃;3.含有一个四级碳原子以及一个二级碳原子的烷烃三、 写出符合以下条件的分子式为C 5H 12的烷烃的结构式,并按系统命名法命名。

4. 含有一个三级碳原子和一个二级碳原子的烷烃; 5. 仅含有一级碳原子和二级碳原子的烷烃; 6.含有一个四级碳原子的烷烃.第三章 不饱和烃一、选择题1、在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中,碳原子轨道杂化情况变化是( B ). A 、sp →sp 2;B 、sp 2→sp 3;C 、sp 2→sp ;D 、sp 3→sp 22、下列化合物有顺反异构体的是?( A )A .;B .4.CC O OH OOH;C .CH 3CH 2CH 2CH 3;D .C CCH 3CH3CH 2CH 2CH 3C 2H 53.丙烯与酸性KMnO 4反应得到( B )。

文档:问题与习题答案

文档:问题与习题答案

第七章 醇 酚 醚 问题与题库答案问题7-1 醇的分类为何没有“季醇”? 7-2 请给下列化合物分类并命名。

(1) (2) (3) (4)7-3 试解释甲醇、乙醇和丙醇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混溶的原因。

为什么甲醇的沸 点(64.7℃)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乙烷的沸点(―88.6℃)高得多? 7-4 试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醇与金属钠反应的活性。

(1)乙醇和丙三醇(2)环己基甲醇和1-甲基环己醇 (3)己醇和环己醇7-5 在实验室常用钠丝除去试剂中的少量醇性杂质。

解释其原理并讨论注意事项。

7-6 用化学方法鉴别正丁醇,2-丁醇和2-丁烯-1-醇。

7-7 以2-甲基环己醇为起始原料,合成1-甲基-1-溴环己烷。

7-8 由乙醇与硫酸共热制取乙烯气的关键是什么? 7-9 完成下列合成。

(1)CH 3CH CHCH 3OH CH 2CH 3CH 2CHCHCH 3OHOH CCH 2CHCH 3CH 3CH 3OHO(2)(3)7-10 试比较醇化合物氧化与脱氢的异同。

7-11 为什么苯酚的酸性比醇的酸性大? 7-12 如何从中草药提取液中分离酚性物质?7-13 苯酚的亲电取代反应比苯要容易得多,请解释原因。

7-14 解释乙醚的沸点(34.8℃)远低于正丁醇的沸点(117.8℃)的原因。

7-15 由甲基异丙基醚制备异丙基醚。

7-16 完成下列合成 (1) (2)7-17 在使用乙醚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问题答案7-1 答:羟基不可能和季碳原子相连。

7-2 (1)仲醇。

3-甲基-2-戊醇 (2)不饱和仲醇。

3-丁烯-2-醇 (3)不饱和仲醇。

3-环戊烯-1-醇 (4)芳香仲醇。

4-甲基-4-苯基-2-戊醇7-3 答:甲醇、乙醇和丙醇为低级醇的羟基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在水中的溶解性很好。

甲醇也可以通过羟基形成分子间氢键,增大了分子间的作用力, 需要提供更多的能量才能解除这种作用,与乙烷比较,甲醇表现出更高的 沸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醇酚醚答案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本大题共122 小题)1、SOCl2,HCl 各12、(CH3)2CHOH 13、(CH3)2CHCH2OH 14、 15、(CH3)3COH 16、4-丙基-4-庚醇 17、(CH3)2CH2CH2CH2CH2OH 18、(CH3)3CCH2OH 1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16、(S)-甲基苯基甲醇 117、2, 3-二甲基-2, 3-丁二醇 118、2-乙基-1, 3-丙二醇 119、2-异丙基-1, 3-丁二醇 120、 121、异丙基叔丁基甲醇 122、二甲基环丁基甲醇 123、2-丙烯-1-醇或烯丙醇 124、4-戊烯-1-醇 125、2-乙基-2-丁烯-1-醇 126、2-丙炔-1-醇 127、2-甲基-3-戊炔-2-醇 128、2-丁炔-1, 4-二醇 129、4-甲基-1, 6-庚二烯-3-醇 130、 131、 132、 133、1(S)-1-氘代乙醇 234、1(S)-3, 4-二甲基-1-戊烯-3-醇 235、3-氯-2-溴-1-丁醇 136、5-溴-1-己炔-3-醇 137、(2R, 3S)-3-甲基-3-氯-2-戊醇 238、3, 7-二甲基-2, 6-辛二烯-1-醇 139、(E)-2-丁烯-1, 4-二醇 140、 141、 142、 143、 1(2S, 5R)-2, 5-己二醇 244、 245、 246、(E)-2, 3-二甲基-4-溴-2-戊烯-1-醇 147、5-甲基-2-乙基-6-异丁基-4-异丙基-1-癸醇 148、(2R, 3R)-3-甲基-4-戊烯-2-醇 149、4-甲苯酚或对甲苯酚 150、4-叔丁基苯酚或对叔丁基苯酚 151、1, 3-苯二酚或间苯二酚 152、 153、2, 3-二甲苯酚 154、5-甲基-2-异丙基苯酚 155、1, 2, 3-苯三酚或连苯三酚 156、1, 2, 4-苯三酚或偏苯三酚 157、对乙烯基苯酚 158、对烯丙基苯酚 159、邻苯基苯酚 160、3-甲基-2, 4, 6-三溴苯酚 161、4-己基-1, 3-苯二酚 162、 163、5-甲基-1, 2, 3-苯三酚 164、2, 4, 4′, 6-联苯四酚 165、4, 4′-联苯二酚 166、4-(1-乙基-2-氯丙基)-2-氯苯酚 167、异丙醚 168、仲丁醚 169、CH3(CH2)3CH2OCH2(CH2)3CH3 170、乙基乙烯基醚 171、二环己基醚 172、甲基异丙基醚 173、乙基叔丁基醚 174、 175、CH3CH2OCH2C(CH3)3 176、CH3CH2OCH2C≡CH 1.577、CH2==CHCH2—O—CH==CH2 178、 179、 181、 182、 183、CH3OCH2CH2OCH2CH2OH 184、CH3CH2OCH2CH2CH2OH 185、1-甲氧基-2-丙醇 186、4-甲氧基-2-戊醇 187、3-甲氧基-1, 2-丙二醇 188、3, 7-二甲氧基-5-乙氧基癸烷 189、CH3OCH2CH2CH2OCH==CH2 190、 191、(CH3)3COCH2CH2CH2Br 192、 193、CH3OCH2CH2CH2OCH3 194、2-羟甲基-2-甲氧基-1, 3-丙二醇 195、2, 3-环氧-1-丙醇 196、一缩二乙二醇二甲醚 197、 198、(E)-5-甲氧基-3-戊烯-1-醇 199、环氧丙烷 1100、1, 2-环氧环己烷 1101、12-冠-4 1102、 1 103、 1104、十氢萘并-15-冠-5 1105、1, 2-环氧-1, 2, 3, 4-四氢萘 1106、二苯醚 1107、二(2-萘基)醚 1108、环戊基苯基醚 1 109、1-乙基-4-甲氧基苯 1110、 1112、 1113、十七烷基-2, 5-二甲氧基苯 1114、4-甲氧基-1-乙氧基苯 1115、甲基(4-丙烯基苯基)醚 1116、4′-硝基-2, 4-二氯二苯醚或4-硝基苯基(2, 4-二氯苯基)醚 1117、2-(二氯甲基)二苯醚或苯基(2-二氯甲基苯基)醚 1118、4, 4′-二苯氧基二苯醚或双(对苯氧基苯基)醚 1119、1-(乙氧基甲基)-4-甲氧基萘 1120、3, 4′, 5-三甲氧基二苯醚 1121、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 1122、2, 6-二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 1二.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

(本大题共126 小题)11、2、CH3CH2CH2CH2Cl 13、 14、PBr3 15、CH3CH2COCH2(CH3)2 16、 17、H2O/H+,△;CH3CH2COCH3各18、各19、各110、(CH3)3CCl,(CH3)3CMgCl 各111、 112、各113、 114、CH3CHO,CH3COC6H5各115、各116、各117、各118、80%H2SO4,50℃;H+,△;各119、H2/Lindlar催化剂,Al[OCH(CH3)2]3+CH3COCH3各120、HOCH2CH2I,ICH2CH2Cl 各121、各122、 123、Cl2/光或高温,各124、BrCH2CH2CH2CH3,O2NOCH2CH2CH2CH3,HOCH2CH2CH2CH3各125、各126、各127、各128、各129、OH-/H2O;浓H2SO4,△;各130、各131、Cl2,500℃(或hυ); CH2==CHCH2CH2CH2OH 2CH2=CH(CH2)3MgBr; CH2==CH(CH2)2CH2D 432、各133、各134、各135、各136、各137、 138、各139、Br2; NaOH/H2O; H2/Ni;H+,△各140、各141、各142、各143、 144、 2(外消旋)45、HCHO, HCOOH 各146、各147、各148、 149、各150、 151、各152、各153、各154、各155、各156、各157、各158、各159、各160、各161、162、各163、 164、[Fe(OC6H5)6]3- 165、 166、各167、 168、各169、各170、各171、各172、各173、各174、各175、各176、各177、各178、各179、各180、各181、Cl2/hυ或高温1 382、各183、 184、CH3CH2CH2OH+CH3I 185、CH3CH2OH,(CH3)3C—I 各186、各187、(CH3)2CHONa,CH3I(Br,Cl),(CH3)2CH—I,CH3I 各188、C2H5OCH2CH2OH 189、ICH2CH2CH2CH2I 190、各191、 192、 193、 194、 195、CH3CH2CH2OCH2CH2OH,CH3CH2CH2OCH2CH2OCH2CH2OH 各196、(CH3)2CHCH2MgBr,(CH3)2CHCH2CH2CH2OMgBr, 2(CH3)2CHCH2CH2CH2OH 397、 198、各199、各1100、各1101、各1102、各1103、各1 104、各1105、各1106、各1107、各1108、各1109、110、各1111、各1112、,,各1113、114、各1 115、 1116、各1117、各1118、各1 119、各1 120、各1121、各1122、123、各1124、各1125、各1 126、各1三.理化性质比较题(根据题目要求解答下列各题)。

(本大题共112 小题)1、(A)>(B) 12、(A)>(B)>(C)>(D) 23、(C)>(A)>(B) 24、(A)>(C)>(D)>(B) (2)5、(A)>(B)>(C) 26、(A)>(B)>(C) 27、(B)>(A)>(C) 28、(A)>(B)>(C) 29、(A)>(B)>(C) 210、(B ) 211、(B)>(C)>(A) 212、(A)>(B)>(C) 213、(B)>(C)>(A) 214、(C)>(B)>(A) 215、(B)>(A)>(C) 216、(D)>(A)>(B)>(C) 217、(C)>(B)>(D)>(A) 218、(D)>(B)>(A)>(C) 219、(B)>(A)>(C) 220、(C)>(A)>(B)>(D) 221、(D)>(C)>(A)>(B) 223、(C)>(B)>(A) 224、(D)>(A)>(B)>(C) 225、(B)>(C)>(A) 226、(B)>(C)>(D)>(A) 227、(B)>(C)>(A) 228、(C)>(A)>(B) 229、(A)>(B)>(C) 230、(A)>(B)>(C)>(D) 231、(A)>(B)>(C)>(D) 232、(B)>(A)>(C) 233、(A)>(C)>(D)>(B) 234、(A)>(C)>(B)>(D) 235、(B)>(D)>(C)>(A) 236、(D)>(A)>(B)>(C) 237、(A)>(B)>(C) 238、(B)>(C)>(D)>(A) 239、(B)>(A)>(C) 240、(B)>(A)>(C) 241、(B)>(A) 142、(C)>(D)>(B)>(A) 243、(A)>(B)>(C) 244、(A)>(D)>(C)>(B) 245、(A)>(B)>(C)>(D) 246、(D)>(C)>(A)>(B) 247、(A)>(B)>(C)>(D) 248、(A)>(B) 149、(C)>(B)>(D)>(A) 250、(B)>(C)>(D)>(A) 251、(C)>(D)>(A)>(B) 252、(A)>(B)>(C) 253、(B)>(A)>(C) 254、(A)>(B)>(C) 255、(C)>(A)>(B) 256、(C)>(A)>(B) 257、(A)>(C)>(B) 258、(B)>(A)>(D)>(C) 259、(A)>(C)>(B) 260、(A)>(B)>(C) 261、(C)>(A)>(B) 262、(B)>(C)>(A)>(D) 263、(A)>(C)>(B)>(D) 264、(A)>(B)>(D)>(C) 265、(C)>(B)>(A) 268、(D)>(C)>(A)>(B) 269、(B)>(A) 170、(A)>(D)>(B)>(C) 271、(A)>(B)>(C) 272、(B)>(A)>(C) 273、(C)>(A)>(B) 274、(B)>(A)>(C) 275、(B)>(A)>(D)>(C) 276、(B)>(C)>(A) 277、(A)>(D)>(C)>(B) 278、(A)>(B)>(C)>(D) 279、(B)>(A)>(C) 280、(A)>(C)>(B) 281、(A)>(C)>(B) 282、(A)>(D)>(B)>(C) 283、(C)>(D)>(A)>(B) 284、(C)>(B)>(D)>(A) 285、(D)>(A)>(B)>(C) 286、(A)>(C)>(B) 287、(B)>(C)>(D)>(A) 288、(B)>(D)>(C)>(A) 289、(D)>(C)>(B)>(A) 290、(C)>(D)>(A)>(B) 291、(A)>(B) 192、(D)>(B)>(C)>(A) 293、(D)>(C)>(B)>(A) 294、(B)>(A)>(C)>(D) 295、(A)>(B)>(C) 296、(B)>(C)>(D)>(A) 297、(A)>(B)>(C) 298、(B)>(C)>(A) 299、(A)>(C)>(B) 2100、(B)>(C)>(D)>(A) 2 101、(A)>(C)>(B) 2102、(C)>(B)>(A)>(D) 2 103、(D)>(A)>(B)>(C) 2104、(B)>(A)>(C) 2105、(A)>(C)>(B) 2106、(C)>(B)>(A) 2107、(C)>(A)>(B)>(D) 2108、(A)>(B)>(C) 2109、(B)>(A)>(C) 2112、(B)>(A)>(C)2四. 基本概念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