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到底为什么—《学记》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3000字
心得体会 《学记》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
《学记》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学记》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学记》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记》读后感1“经典的力是他将穿越历史,指导未来”这是读完《学记》给我的最大感受。
读完《学记》,我陷入沉思,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是多么的贫乏!像这样的经典为什么不更早一点的去读?《学记》只有一千多字,可是他的每一句都值得我斟酌细思,因为他的每一句都包含了先人对教育认识的智慧、道理。
他不仅仅讲述了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而且这些方法还给了今天的我许多启发和教益!很早就知道“玉不琢,不成器”、“学,然后知不足”的说法,甚至将其应用到平日里。
但我从未真正探寻过他们的出处,直到读到《学记》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说法的根源在这里。
随着对《学记》阅读的深入,我的感触颇深,才发现以上仅是《学记》给予人的豹之一斑。
《学记》的开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学为先”,这让我明白了教育自古以来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真可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同时也让我们明确了文化和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所以,不论何时,我们都不可以停止学习,毕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一代代人付出努力。
“教学相长”、“学学半”这些经典的教育观点,至今人们都在学习和运用。
是呀,教与学要相互促进,只有相互促进,才能真进步,也才符合“学无止境”的道理。
就这样,我边读边感悟。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多思考的习惯,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要让学生学会悟与思。
读到这里,我想这应该和我们所提倡的个性阅读,以学生为主体所契合吧!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的我,对待国学,对待古文化还需要恶补,可是我也相信大道至简,所以在恶补之时,首要的是深入《学记》之中的精髓,学会与学生同成长。
《学记》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读<学记>有感》《学记》是中国古代一部教育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著作。
《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教师的作用、教育制度、教育目的等方面的论述。
关于教学方法,《学记》中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相互促进、相互学习。
这一观点在今天的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学生也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更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
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于教师的作用,《学记》中提出了“师严而后道尊”的观点,认为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这一观点在今天的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
关于教育制度,《学记》中提出了“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观点,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应该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和复习。
这一观点在今天的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因此,学生应该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和复习,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关于教育目的,《学记》中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观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这一观点在今天的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只有培养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才能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它的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记》读后感(优秀8篇)
《学记》读后感(优秀8篇)《学记》读后感篇一《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尤其是孔子和荀子重视教师问题的光荣传统,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师。
有了好的教师,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得到斧正,不科学的内容体系可以获得调整,不明确的教育目标可以被明确,被突出出来。
所以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关于教师的作用。
《学记》用“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来形象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由于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社会的进步亦离不开教师,所以《学记》提出了尊师的主张。
关于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是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觉悟,因为“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二是要有广博的知识。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只靠事先记诵,然后照本宣科,背诵现成的答案,是当不好老师的;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且精通自己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做到博大精深,能够随时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三是要懂得教育规律。
知道“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的道理,“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要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博喻”,即因材施教。
四是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意思是说,教师在讲解问题的时候,应该做到语言简明而透彻、含蓄而精妙,举例不多但却具有典型性,能够充分地说明问题。
关于教师如何进行自我提高的问题,《学记》在世界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学相长”的命题。
《学记》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的本意是指教师自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他教导别人的教育实践也是一种学习。
由于这两种学习活动的相互推动,才使得教师不断进步,因此,《学记》提倡教师一方面必须向书本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发现自己在知识积累上的缺陷和不足,使自己不断进步,这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就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还有给学生讲不明白的问题,即知困,才能促使自己自强不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学记》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
《学记》是一本我深深喜爱的书籍,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指
导手册,更是一本关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示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受到了作者的深刻思考和启发。
首先,我想谈谈《学记》给我带来的学习启示。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
案例和实用的建议,向读者传达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他强调了勤奋、坚持和思考的重要性,指导我们如何高效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和技巧,我深感到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我想谈谈《学记》给我带来的人生启示。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仅是传
授学习方法,更是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深刻的观察,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试和升学,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他强调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只有不断挑战自己,才能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在读完《学记》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人生的意义。
学习是一
种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愿我们都能够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学记》读后感三篇
《学记》读后感三篇导语:作为教育专业的我们,应该更早一点读这篇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先人的智慧,短小精悍,句句都值得我们斟酌,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等等,这些经典,穿越了历史,也将指明未来。
以下是的《学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能发现人的价值;教育能发挥人的力量;教育能发掘人的潜能;教育能发展人的个性。
《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
它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上学时,对于为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当自己真正选择站在三尺讲台上,才知道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素质教育遍地开花的今天。
评价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有很多,我想为师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
〈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作为一名教师,在知道自己责任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学记》里还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品质,里面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
如果还是满堂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情况,不因材施教,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就达不到目的。
作为教师,要按规律办事,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与他人交流,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
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是啊,这世间的知识学问自己又能知道多少呢?那么多的精神食粮 ___不去吸取?会不会有一天我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会不会有一天因为不学习根本跟不上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在我读完后一遍遍问自己。
《学记》读后感范文
《学记》读后感
《学记》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教育理论著作,它以其深刻的洞见和独到的见解,对人类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探讨,开启了一扇新的认识之门,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指导。
在阅读《学记》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教育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繁荣文明的基石,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者。
今天,我们面临着新的教育挑战和机遇,只有深入了解和把握教育的本质,才能致力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学记》强调教育是以人为本的,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守的信念。
我们的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才。
教育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成绩,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只有真正做到人文关怀和细致关注,才能打造高素质的人才。
此外,《学记》强调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这是适应多样化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今天的世界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立足于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
读完《学记》,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
教育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必需品,是新时代推进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知识,以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教育理论和实践,不断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在新时代的历史舞台上建造更美好的未来。
《学记》读后感(共5篇)
《学记》读后感(共5篇)第一篇:《学记》读后感《学记》读后感《学记》是收集在《礼记》中的一篇教育论文,也是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
虽然仅有1700余字,但是却包含许多内容。
它系统而又精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制度与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等各个方面。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能发现人的价值;教育能发挥人的力量;教育能发掘人的潜能;教育能发展人的个性。
教育的作用就是就是为国家社稷培养人才。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但是,教育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儿。
作为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
《学记》中提到的教学原则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长善救失等。
另外还包含了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启发诱导原则是《学记》中最基本的一个教学原则。
“君子之教,喻也”就说明教学要注重启发。
《学记》中认为教师教学的基本特点是要善于启发诱导,进一步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只有善于多方启发诱导的人才能当教师。
可见把启发性原则提到了很高的地位。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观而弗语、开而弗达”。
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经常要加以检查指点,启发诱导,但不要灌输,更不要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
《学记》中对于启发诱导原则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道而弗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二是“强而弗抑”,激励学生而不要压抑学生;三是“开而弗达”,指点学生而不要代替学生作出结论。
这三条就是对启发诱导原则的具体要求。
这些要求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就要善于指引,善于鼓舞,善于启发学生。
所以教学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多阶段的分析综合活动,使其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最新-《学记》读后感(优秀18篇)
《学记》读后感(优秀18篇)《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记》读后感1中国现代化教育,只会葬送了孩子。
——题记小明当时还是个孩子,他爸妈都是作家,他的语文特别好,尤其是作文。
他爸妈心一横,不上学前班了。
就去找萍城的夏莲,托她找个关系,把小明托进小学。
结果顺水推舟,就进了北门小学,而我和老公却因为还有一个书稿,要匆匆赶了回去,把小明交给了母亲。
读到这里,我觉得,把孩子置于一个陌生之地,真的可以吗?再说了,孩子只有五岁半,还没懂事,到了学校那正规的地方,闯祸的次数不也就多了吗?这也是我的顾虑。
第一个星期,还是比较心顺的,母亲说小明表现很好,心头的那块石头落地了,但是第二个星期,反馈出来的都是小明闯祸的事实,小明推倒了小龙,但是,母亲已经道过歉了,但小龙的妈妈还是不依不饶,直到听说到小明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时,才放了小明。
他们一直以为,萍城这条街一直是文明的,都是善解人意的,可是,突然蹦出了那么个泼妇,让他们感觉很不自然。
更糟糕的事接踵不断地来到——小明全身长满了天疱疮,许多泡都被他抓破了,流水、还流脓。
作为一个母亲,怎么能不担心呢?我惶恐不安,认为小明处在非常危险的地位。
就是这书能得诺贝尔奖,我也不写了,此时,我恨不得插翅飞回去。
于是,我放下手头的笔,订了车票,回去了。
母爱是最伟大的,但是,谁又能像这位母亲一样为了孩子能抛开一切呢?就是世界的最高荣誉,在母亲的眼里,也抵不过孩子的喜怒哀乐,可见母爱多么得伟大。
到了那,挪动矮柜,我一下子就看见了两寸厚的狗毛,赶紧喊来夏莲,夏莲说:这一定是小狗茜茜掉的毛,放在这里七八年了,脏死了!这时,突然传来一声惨叫,原来,小明拿着注射器,就对着小狗茜茜乱射,吓得小狗茜茜满屋乱窜,最后竟钻进了小明的床上。
在晚上,让小明睡觉时,我突然发现床上有一大片水渣,很难闻。
小明的裤子却是干的,猛地想起白天小狗钻被窝那一幕,这尿,不可否认只能是他的。
读《学记》感悟范文
读《学记》感悟范文《学记》是鲁迅先生的散文之一,也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
通过阅读《学记》,我受到了很多启发和反思,在此分享我的感悟。
《学记》以一种非常直白的方式展现了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作为一名当代学生,我深知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应该做出相应的和调整。
然而,现实情况却与这样的愿景相去甚远。
在这个文中,鲁迅先生揭示了知识的商业化,学校的选拔制度和功利主义导向等问题,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现实中的教育困境。
此外,功利主义导向也是《学记》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现代社会强调实用主义,追求权利和名利的满足,忽视了对于人性追求、知识本身的追寻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
这使得教育变得功利化,忽视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个人成长。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观念,而不仅仅是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
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让他们对人性和世界有更深入的思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学记》给我带来了对教育的深思和反省。
教育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非常重大,它是培养和造就未来社会的基石。
然而,现实中的教育却变得功利化、商业化,并且忽视了个体的差异和特长。
教育需要从根本上进行,回归其最本质的目标,即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学校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和道德品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掘自己的潜能和兴趣。
通过阅读《学记》,我意识到我作为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追寻自己的兴趣和激情,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高分和名利。
我要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和自身的改变,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推动教育的。
总结来说,《学记》是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它揭示了中国教育中的许多问题和弊端。
通过阅读《学记》,我认识到教育应该回归其最本质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
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学生,我应该积极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努力成为一个独立思考、有创新能力的人。
我相信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推动教育的,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4学记读后感
2024学记读后感《学记》是我国古代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一部系统论著,作为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深刻地阐述了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和方法,是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的总结和集大成者。
在阅读《学记》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学记》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它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即建立一个国家、治理民众,教育是首要的任务。
这是因为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人才、提高国民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为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则需要依靠教育的培养。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教育,将其置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
其次,《学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
它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即引导学生展现出内在的美好品德,培养其改造社会、增进人类福祉的能力,最终达到完美的境界。
这一思想强调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即通过教育使人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出既有知识技能又有人文素养的人才,对于当今社会倡导的素质教育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此外,《学记》还提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例如,“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即引导学生而不是强迫其接受,鼓励其独立思考而不是直接给予答案,这样既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又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这些教学原则和方法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依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和借鉴。
同时,《学记》也揭示了教育的一些内在规律。
例如,“盈科而后进”,即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前面的知识后,才能进一步学习更难的内容。
这一规律提醒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此外,“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即如果教学不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就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学习效果不佳。
学记 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学记》读后感。
《学记》是一部以教育为主题的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在学校中的成长经历,展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学习的价值。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启发,对教育和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他在学校里面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困难,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学习是一种需要坚持和努力的事情,没有人可以轻易获得成功,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取得成就。
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展现了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素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品德和人格方面却显得很空虚。
这就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了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因此,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素养,使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
通过阅读《学记》,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在社会中立足。
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地完善自己。
最后,通过阅读《学记》,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学习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和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通过阅读《学记》,我对教育和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学习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和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地完善自己。
学记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重要的教育论文,被誉为中国教育学的开山之作。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教育的原则、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育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学记》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对于教育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
文章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治理国家的关键所在。
同时,也指出了教育需要遵循的规律和方法,提出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重要的教育原则。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完美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虽然有美味的佳肴,但如果不品尝,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但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奥妙。
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水平的不足,通过教学实践,才会感到疑难困惑。
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便能督促自己努力学习;感到疑难困惑,才能不倦的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先观察而不要事先告诉他们什么,以便让他们独立思考;年纪小的学生只许旁听,却不许发问,为的是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以求循序渐进。
这句话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观察和引导,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进行教学安排。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
”德行最高的人不限于担任某一官职;普遍的真理不限于解释某一具体事物;最守信用的人不立约就能守信;最守时刻的人无须划一就能守时。
懂得了这四层道理,就懂得做学问要从根本着手了。
这句话强调了做学问要注重根本、抓住本质的道理,同时也揭示了德行、真理、信用和时间等概念的本质特征。
学记的读后感
学记的读后感
《学记》是一本关于学习方法和技巧的书籍,作者是中国著名
教育家吴冠中。
这本书以其简洁清晰的文字,深入浅出的解释和丰
富的实例,引导读者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学习的重要知识和技巧。
在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学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学到
了许多实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首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作者在书中指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
维方式。
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提高。
只
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不断地进步。
其次,这本书介绍了许多实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比如,作者
提出了“主动学习”的理念,强调学习者要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很多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比如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善于总结归纳等等。
这些方法
对我来说非常实用,让我在学习中更加高效和有条理。
最后,这本书还让我明白了学习的态度和心态对学习成败的影响。
作者在书中提到,学习者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
不断地克服挑战。
同时,还要保持一颗好奇心,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这些态度和心态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让我在学习中更加坚定和自信。
总的来说,读完《学记》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学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许多实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我一定会将这些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感谢吴冠中先生的《学记》,让我受益匪浅。
学记 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
《学记》是一部以教育为主题的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在求学过程中的坎坷和
成长,展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也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他在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的歧视下,艰
难地求学。
他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努力学习,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教育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命运。
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教育体制的
弊端。
主人公在求学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不公平的待遇和歧视。
这让我深感到,我们的教育体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我们应该给每个孩子一个公平的求学机会,让他们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通过阅读《学记》,我也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
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质。
只有在这样的教育下,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教育,用心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总的来说,读完《学记》让我受益匪浅。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
育的重要性和力量,也让我对中国的教育体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更加完善,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公平的教育,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教育到底为什么—《学记》读后感
教育到底为什么—《学记》读后感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学记》这篇古代教育文献,感觉受益匪浅。
虽然语言艰涩难懂,但仔细读来,平时教学中的疑惑顿觉释然。
《学记》不愧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经典精华,在我们二十世纪才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在《学记》中随处可见。
它如一位博学的长者,在谆谆教导我们教学就应如此来教,学习就应如此来学。
一、以学生为本,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弱而弗抑,上开而弗达,和易以思,堪称善喻矣”《学记》中的这句话教导我们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也就是以人为本。
根据学生自学的动态状况回去鼓励、严格执行、提升。
教学的关键就是必须并使学生懂、明白。
一、著重鼓励,但又不圆胖学生的鼻子走,师生关系才可以亲密;二要严格执行寄语,但又不强制性疏离,以学生为本学生就存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成功的展开教学;三要关上思路,但又不领略到非常简单答案,学生就可以独立思考,智能获得发展。
这点也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起的就是引路人的促进作用,引路人必须擅于助推而无法疏离学生,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努力做到“道”“弱”“上开”,就可以抵达“和”“极易”“思”的效果。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必须依据学生掌控的实际状况而的定。
二、以学生为本,循序渐进“时观而弗语,存有其心也。
幼者听到而弗反问,研习不躐等也”。
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教师时时观测学生,辨认出存有疑难时先不要讲给他听到,使学生多思索,年幼的学生只听课,不加问题,自学不回避进度。
这与人本主义倡导的须要论相一致。
人的须要存有七个层次,这几个层次存有必须的次序,只有满足用户了上层的须要就可以稳步下面的须要。
而《学记》所说的研习不躐等,就是按照人的生理发展顺序,设计教学资料。
自学的科学知识都存有一个系统性,教学不按部就班,就可以“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成”,陷于纷乱的境地。
前面的科学知识如果掌控比较不好,后面的科学知识就更不能较好的掌控。
因此教学无法回避进度。
三、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并使人无可奈何其荣,教导人不尽其材”“其胡之也悖,其谋之也佛”。
学记读后感3000字
学记读后感3000字《学记》读后感。
《学记》是一部由余华所著的小说,它以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村教师的生活和遭遇。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和人们的苦难生活。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于人性的探讨和对于历史的反思让我产生了很多感悟。
首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和内心世界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农村教师,他的生活并不如意,但是他依然坚守初心,尽心尽力地教育学生。
他的妻子也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她在家庭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对丈夫和孩子都充满了爱。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的生活和命运都在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生活。
其次,小说中对于人性的探讨让我深有感触。
在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们不得不在艰难的环境下生存。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本性和品格得到了严峻的考验。
有的人失去了人性,变得自私和冷漠,有的人则在逆境中展现出了坚韧和善良。
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充满善良和正直的人,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责任感。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性在逆境中的复杂和多样性。
最后,小说中对于历史的反思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那段历史给中国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损失。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那个时代的生活和人们的遭遇的描绘,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那段历史的残酷和荒谬。
同时,小说中也对那段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让人们对历史有了更加清醒和客观的认识。
通过这部小说,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对于人们生活和命运的影响,以及历史对于人性和社会的塑造作用。
总的来说,读完《学记》让我对人性和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对那个时代的生活和人们的遭遇的描绘,作者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性在逆境中的复杂和多样性,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对于人们生活和命运的影响。
学记读后感2
学记读后感2《学记》是一本以教育为主题的书籍,通过讲述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读者对教育进行思考和反思。
在阅读完《学记》后,我对书中的内容有了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书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它不仅关乎一个人的成长,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教育还可以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通过阅读《学记》,我更加明确了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自己受到的教育机会。
其次,书中介绍了一些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书中提到了一些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的方法,如通过游戏化教学、启发式教学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书中还提到了教师的角色和责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和理念,我对教育的方式和效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了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着不少的挑战和困难。
书中指出了一些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评价过于功利化等。
这些问题对于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出了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解决。
通过阅读《学记》,我对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如何改进教育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总的来说,阅读《学记》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关系到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学习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也能够为教育的改进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在未来的教育中,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教育到底为什么—《学记》读后感
教育到底为什么—《学记》读后感《学记》作为战国时代的教育论著,总结了夏、商、周官学和春秋战国时代私学的教育经验,从儒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点。
汉武帝奉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学记》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也深深影响了2000多年来的中国教育。
特别是《学记》中关于教育目的的阐述,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政策。
中国土生土长的儒家有着十分浓厚的“入世”思想,从孔夫起,儒士对虚无缥缈的怪力乱神采取回避的态度,所谓“不语怪力乱神”,倡导修齐治平,经世致用。
这种思想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在《学记》中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认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九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受教育者达到“大成”------达到“大成”与否就看能不能“化民成俗”,让“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因此,中国的教育活动带有十分强烈的世俗功利。
特别是隋唐以后,学得满腹经纶,售予帝王人家,成了中国士的人生目标。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前一句是知识分魂牵梦萦的追求,后一句是穷愁潦倒时的自我安慰。
纵使旷达如李白、苏东坡辈,受了深厚的老庄出世思想影响,也是以蹭足金銮殿为人生第一殊荣。
但《学记》把教育看作为是直接为社会政治服务,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中国知识分把从政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从垂髫发蒙时开始,就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一步一步、一年一年苦熬苦修,上焉者立志“致君尧舜上”,追求“青史留名”还是值得称道的。
知识分把出仕佐助君主治国平天下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
不管怎样,这一切,有助于统一知识分的思想,从而有助于统一全体人民的思想,有助于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到社会的主导地位。
中国的封建社会能够苟言残喘2000年,中国文明2000年间能薪火不断,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传统道德传承2000多年,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没有分崩离析,应该说封建教育制度功不可没。
学记读后感2
学记读后感2学记读后感《学记》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通过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思考,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和感悟。
在阅读《学记》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这本书对于教育的定义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书中提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格品质。
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成绩。
这让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目标和方法,意识到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而不仅仅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
其次,书中对于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
作者强调了教育要与时俱进,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他提出了一些教育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比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个性化教育等。
这些观点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另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成功的教育案例,这些案例让我深受启发。
通过这些案例,我看到了一些优秀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他们通过创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
这让我对于教育的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于自己作为一名教育者的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读完《学记》之后,我对于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关注教育,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一名教育者,我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不断创新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学记》是一本很有价值的教育读物,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和思考,让我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到底为什么—《学记》读后感学记读后感3000字《学记》作为战国时代的教育论著,总结了夏、商、周官学和春秋战国时代私学的教育经验,从儒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点。
汉武帝奉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学记》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也深深影响了2000多年来的中国教育。
特别是《学记》中关于教育目的的阐述,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政策。
中国土生土长的儒家有着十分浓厚的“入世”思想,从孔夫起,儒士对虚无缥缈的怪力乱神采取回避的态度,所谓“不语怪力乱神”,倡导修齐治平,经世致用。
这种思想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在《学记》中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认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九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受教育者达到“大成”------达到“大成”与否就看能不能“化民成俗”,让“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因此,中国的教育活动带有十分强烈的世俗功利。
特别是隋唐以后,学得满腹经纶,售予帝王人家,成了中国士的人生目标。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前一句是知识分魂牵梦萦的追求,后一句是穷愁潦倒时的自我安慰。
纵使旷达如李白、苏东坡辈,受了深厚的老庄出世思想影响,也是以蹭足金銮殿为人生第一殊荣。
但《学记》把教育看作为是直接为社会政治服务,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中国知识分把从政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从垂髫发蒙时开始,就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一步一步、一年一年苦熬苦修,上焉者立志“致君尧舜上”,追求“青史留名”还是值得称道的。
知识分把出仕佐助君主治国平天下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
不管怎样,这一切,有助于统一知识分的思想,从而有助于统一全体人民的思想,有助于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到社会的主导地位。
中国的封建社会能够苟言残喘2000年,中国文明2000年间能薪火不断,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传统道德传承2000多年,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没有分崩离析,应该说封建教育制度功不可没。
不过只是把教育的作用局限在直接为社会政治服务是十分片面的。
立足过去,是教育天生的一大特点;
面向未来,教育却很难做到。
教育总是比较保守的。
特别是儒家,素有“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传统,总喜欢“白发老章句”,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
特别是从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开始,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日益成为一个烂熟的桃,把教育的作用局限在直接为社会政治服务,往往就是为当前的社会政治服务,而不是为社会政治的发展服务,其消极意义就愈来愈突出。
教育应该有两大功能,一个是为社会政治服务,另一个是为人身的发展服务。
这两者之间,在现代社会,后者应该更重要,应该是通过教育培养出个性和谐发展的社会成员。
通过所培养的社会成员来服务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战国时期,士在诸侯争雄的社会格局中,可以自觉地选择自己的“主”,可以念叨着择主而事。
知识分可以独立研究,可以保有自己比较独立的人格,首先考虑的是创造新的学说,而不用考虑迎合某一特定的 ___,------反正 ___或大或小,多着呢------总是能找到买主的。
这时,人的发展和为政治服务是比较统一的。
因此,春秋战国时期有 ___。
而秦汉以后,为政治服务就变味了,变成了为皇帝一人服务,知识分往往放弃了自身发展的需求片面的去迎合社会政治的需求。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教育把教育的作用定位于直接为社会政治服务,客观上制约了中国封建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学》中虽然把“格物”定为教育的开始,但是此“格物”绝对不是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中所设的学科“格物”。
《大学》的“格物”并不研究自然界的日月星辰,花草虫鱼,“格物”的对象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关系,自然和人的“天人感应”,后来有一幅对联高度概括了封建教育的“格物”内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儒家所想格的“物”,无非是研习祖宗传下来的一些典籍,揣摩当今圣上的旨意,把人生的乐趣定格为“金榜题名时”,并不把独立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作为人生自我实现的途径。
这应该是中国2000年的封建社会中只有零星技术发明,缺乏纯理性的系统的科学研究的原因
之一,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然科学相对落后的原因。
孔夫不是骂想学“稼圃”的樊迟为“小人”吗?
教育过程中只“格” ___的“物”,只强调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把教育视为社会政治的附庸,忽视教育最主要的功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政治上一有风吹草动,教育上就是波浪滔天,教育成了社会的风向标。
任何一次社会变革,教育都受到冲击,受到破坏。
这样,一方面使中国知识分、中国人民关心政治,关心人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另一方面是中国知识分的个性普遍受到压抑,因循守旧多,标新立异少,唯上唯书多,这已经深入到国民思想的深处,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我们现在读《学记》,不仅要肯定其积极意义,更要认识其局限性。
夸耀祖宗是中 ___嗜好,我们已经夸耀了2000年。
我们现在要提倡“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肯定教育必须为社会服务。
但是,人的个性受到压抑,人人以关心政治为务的是绝对不能提倡的。
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并不一定就是把每一个社会成员培养成政治舞台上的“生、末、净、丑、旦”,每一个削尖脑袋往政治上钻,只能说明这个社会的政治已经有问题了。
教育首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个性和谐发展的社会成员,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到来的21世纪,我们搞素质教育更要倡导教育要张扬个性,发展个性。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