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辩论赛里的一些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流畅、逻辑比较、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浅谈辩论赛里的一些要素不是谦虚,真的只是浅谈,这个命题太复杂,深谈不来。
这个世界总有一些很巧的事,前几天刚在听汪一峰的辩论讲座,里面谈到一切辩题都是价值判断。尚自思索之际,就看到杨皓发的帖子与刘京京学长的回复。还在揣摩的时候,就看到一休发了一份表格,讲剑宗和气宗的区别。刚看完日志不久,一位辩手就发邮件来问我辩题中现实与价值到底如何权衡。还刚回复完邮件没半天,华语上就有人问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区别。两天之内这么集中的出现,看来这确实是一个困扰了不少辩手的问题。
不过我始终觉得,大家加入辩论队的初衷,以及外人看到辩手的第一反应,都是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如果一个辩手在大学打了几年辩论,出去之后说话还磕磕巴巴,或者讨论问题言不达意,那么就算他学到了一身打辩论赛的技巧,辩论队也算白参加了。我认为,任何一个辩论队最基础的训练都该是锻炼队员的语言表达。具体的方法是有很多的,比如陈词训练、讲故事训练、谈话等等。不过可惜,现在不少学校的新手刚进队,接受的就直接是功利化的战术教育。语言是辩论的基础,地基不牢,逻辑、事实和价值根本无法展开。
许多的大陆队伍以及评委,对辩论赛的理解尚停留在本世纪初,也就是“辩论赛是逻辑之辩”或者“辩论赛是论点的较量”。当然我从不否认这种理解在当时的意义,从以语言为标杆到以逻辑为标杆,本身是评判体系进步的体现(时代的局限性,呵呵)。在这种以逻辑框架和攻防为评判标准的指导思想下,电视辩论在04年和05年遭遇到了低谷。
分析原因,其实也是老生常谈,在大部分的辩论赛中,双方所持的立场都是“真理的一半”。因此在很多人眼中,辩论赛就是在辩论“斑马到底是黑的还是白的”。那个时代的辩论赛,辩手铭记的是“我们从头到脚都是对的,对手则从脚到头都是错的”。但可惜的是,由于辩题立场的片面性,这种论证根本无法做到。于是,在实质逻辑不可证的情况下,为了使立场在形式逻辑层面成立,必然要在前提或者定义上做一些偷换。于是,越来越多的辩论赛充斥了无聊的定义战和各种栽赃,辩论赛的收视率也因此一路下跌。
辩手们总是希望打破这种局面,我猜想,政策性辩论也是在“逻辑之辩”的魅力消退后,才被许多大陆辩手作为替代性方案进行推广的。不过实践证明,政策性辩论作为另一套辩论体系,始终无法和我们理解的传统辩论相融,在大陆的环境下也会许多限制。当然它作为另一种辩论赛的形式,已经大陆的一些地区生根发芽,我尊重并祝福致力于此的辩手的选择。
第一个动摇这种僵局的,是黄执中前辈。他的队伍敢于承认反例,敢于承认对方的观点,甚至敢于承认对方的立场(比如君和群英会那场),并且,他还总是能赢。世新大学这种纯价值打法的出现,让胡渐彪等老一代辩手都大呼匪夷所思。不过由于缺乏足够而严密的逻辑和充分的事实论据,世新大学当年的比赛总让人“感同身受却又像是空中阁楼”。
而正式打破这一僵局的,是07年的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那些固执的认为辩论赛就是比逻辑的观众,惊讶的发现一场场比赛的结果都不符合自己的认知。而理念已经走向成熟的各参赛队在事实层面和价值层面的广泛交锋,也让许多老一代的教练大感莫名。
时代在发展,辩论也在进步,认为辩论赛还只是逻辑之辩的,OUT了。
当然,逻辑永远是辩论赛不可或缺的要件,是比语言还重要的说服要素。任何一个队伍,任何一场比赛,任何一个立论,都必须建立在严密充分的逻辑之上。逻辑是辩论的基础,是一个辩手想要成长必须训练的能力,但它只是基础和基本功而已,不是辩论本身。辩论赛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说服第三方,逻辑也好举例也行煽情也罢,都只是说服所必须的手段而已。
说了这么多,开始今天的正题,看客放心,前奏很长,正题却很短。
在理念大发展之后,大陆各辩论队都开始注重对论点的论证和包装、对例证的运用、对价值的研究与升华。就如昨天刘京京学长所说,没有什么比赛是纯价值或者纯现实的,只是偏重不同而已。但偏偏是这个偏重不同,引发了偏重事实和偏重价值的两大流派的巨大分歧(当然台湾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争论过了,并且裂为气宗和剑宗两脉)。
至于什么叫事实判断什么叫价值判断,我贴一下我下午在华语回复的帖子。
“程登科是不是男生”,这是一个事实判断;
“程登科长的帅不帅”,这就是一个价值判断。
同样一件事情,如果事实不清晰,那么双方争议的焦点就应该在事实层面上。比如某一件杀人案,在事实不充分的情况下,大家更应该注重寻找新的证据,这个时候谁是凶手只能是事实判断。但如果所有的证据都找寻完毕,最后罪犯伏法。此时,在事实清晰充分的基础上,人们对于这个罪犯杀人的行为如何评价,就是一个价值判断了。
所以在我看来,事实层面如果有分歧,必然是因为信息不充分。而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事实是不需要辩论的,需要辩论的就是事实背后体现的价值。
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辩论赛中的信息不可能充分,因此大部分的比赛都需要在事实层面进行激烈的交锋。而且只有基于对资料和辩题背景的认真分析,以及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对于知识的积累,才可能带给大家一场有营养的比赛。但不可否认的是,一旦事实被扫清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决定比赛胜负的,就是其背后体现出的深邃的价值取向了。而在不同的价值取向下,同一的事实也可能会推出不同的结论。因此,价值是辩论赛最根本的分歧。
当然我前面已经强调过了,语言和逻辑是辩论的基础,很多人马步没扎牢就去练高阶武功纯粹是自寻死路。对于大陆大部分的辩论赛来说,由于双方基本功都不好,在语言和逻辑层面就会分出胜负。而有些队伍则是因为学识不够或者资料查的不充分,被对手的信息差战术压制到死。而对于那些比较职业的辩论队来说,在对资料严谨分析和对例证谨慎又大胆采用的基础之上,找准价值切入点包装后表达出来,就比什么都重要了。老辩手会发现,一切的辩题在骨子里,都是价值的分歧,即使是政策性辩论,其实最后体现的还是价值观的差异。
最后,为了加深大家对此文的理解,推荐一场比赛:07国辩初赛,新加坡国立大学VS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城市流浪猫狗可以/不应该进行扑杀。这是一场双方个人能力都非常出色,论点和逻辑都非常完善、列举的事实都比较充分,但价值严重不对等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