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古诗翻译和解释
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必背古诗
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必背古诗1.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作者:范成大(宋)内容: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乡村四月农忙时的景象,男女老少都忙碌于农活,连小孩子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田园风光。
2. 《稚子弄冰》作者:杨万里(宋)内容: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解析:诗人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他们在冬日里玩冰的欢乐场景,充满了童趣和天真。
3. 《村晚》作者:雷震(宋)内容: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傍晚景象,牧童横坐在牛背上,随口吹着短笛,充满了悠闲和自在。
4. 《游子吟》作者:孟郊(唐)内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和赞美,通过慈母为游子缝衣的细节,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5. 《鸟鸣涧》(部分,可能作为课外拓展)作者:王维(唐)内容: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夜山谷的静谧和美丽,通过桂花飘落、山鸟惊鸣等细节,展现了自然的宁静和生机。
6. 《从军行七首·其四》作者:王昌龄(唐)内容: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和坚韧,他们身经百战,誓死保卫边疆,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7.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唐)内容: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通过清晨的细雨、青青的客舍和柳色等细节,展现了离别的哀愁和对友人的不舍。
8.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作者:陆游(宋)内容: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带注释及译文)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带注释及译文)1、夏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注释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2、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注释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3、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寒漪(yī):水上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归去:回去。
⑨池塘:堤岸。
4、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报得:报答。
11、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五年级下册全部古诗意思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注释及诗意(一)夏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诗歌大意】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二)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诗歌大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三)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寒漪(yī):水上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归去:回去。
⑨池塘:堤岸。
【诗歌大意】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四)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报得:报答。
11、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全册古诗+译文汇总
注释:
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
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 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鬻:卖。
誉:赞誉,夸耀。
曰:说,讲。
吾:我。
陷:穿透。
或:有人。
以:使用;用。
子:您,对人的尊称其:助词。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村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 陂(bēi):池塘。 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漪(yī):水中的波纹。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归去:回去。 池塘:堤岸。 译文: 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日积月累(第 38 页)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注释: 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 的一种。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 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第 15 课 自相矛盾(第 84 页)
yù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
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fú
fú
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五年级下册全部古诗和日积月累
五年级下册全部古诗和日积月累一、古诗部分。
- 原文: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解析:- 白天出去在田里锄草,晚上回来还要搓麻线,农村里的男男女女啊,可都是各自有自己的活计呢。
你看那些大人们,白天黑夜都忙个不停。
“昼出耘田夜绩麻”这一句就把农民们忙碌的一天给概括出来了,耘田是在地里干活,绩麻是在家里的手工活。
- 再看“村庄儿女各当家”,这里的“儿女”可不是光指儿子和女儿哦,是指村里的男男女女。
他们都能承担起家庭里的一份责任。
- 那些小孩子呢,还不懂怎么耕田织布,但是他们也很可爱呀,在桑树的阴凉下面学着种瓜呢。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一句特别有画面感,小孩子们有样学样的样子就像我们小时候模仿大人干活一样,充满了童趣。
- 原文: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 解析:- 早晨,小孩子把铜盆里结的冰取出来,你能想象那个画面吗?就像从盆里脱模一样,然后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把冰当作银钲(一种乐器)。
这小孩可真会玩啊,他把平平无奇的冰变成了自己的小乐器。
- “敲成玉磬穿林响”,他敲着这个冰做的“银钲”,声音清脆得就像玉磬(一种古代乐器)穿过树林一样,在树林里回荡。
可是呢,好景不长,“忽作玻璃碎地声”,突然冰就碎了一地,就像玻璃碎了一样。
这时候小孩子可能会一脸懵,我们读着也觉得很有趣,前一秒还在享受美妙的“音乐”,下一秒就“乐器”碎了,充满了戏剧性。
- 原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 解析:- 你看那池塘里啊,水草长得满满的,水也都快满到池塘的岸堤了。
“草满池塘水满陂”,这就是乡村傍晚池塘的景象,满满的都是生机。
- 远处的山像是把落日含在嘴里一样,落日的倒影浸在寒冷的水波里。
“山衔落日浸寒漪”这一句描写得超级美,就像一幅画一样。
- 然后有个小牧童,他骑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上,手里拿着短笛,也不管吹得有没有曲调,就随口吹着。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全册古诗+译文,帮助孩子更好掌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全册古诗+译文,帮助孩子更好掌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1、诗名意思:秋天夜里,天快要亮了,走出篱笆门不禁感到迎面吹来的凉风十分伤感。
2、将晓:天将要亮了。
3、篱门:篱笆的门。
4、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5、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6、河:指黄河。
7、“五千仞”形容它的高。
仞(rèn):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8、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
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9、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
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10、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11、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12、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
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13、南望:远眺南方。
14、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译文:三万里长的大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华山高耸接青天。
北宋的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满怀希望地望着江南,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如此又一年。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1、楚人:楚国人。
2、鬻(yù):出售。
3、誉之:夸耀(他的)盾。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吾:我。
5、坚:坚硬。
6、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7、利:锋利。
8、无不:没有。
9、或:有人。
10、以:用。
11、弗:不。
12、应:回答。
13、夫:句首发语词,那14、子:你的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五年级必背古诗词及译文
五年级必背古诗词及译文五年级必背古诗词及译文诗是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五年级必背古诗词及译文,欢迎阅读。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入夜一城花灯好象是春风吹开花儿,挂满千枝万树,又象是被轻风吹落星,星点犹如下雨。
驱赶宝马拉着华丽车子香风飘满一路。
风箫的声音悠扬激动,玉壶的灯光流转,整夜的鱼龙角抵的游戏到处飞舞美人的头上插满蛾儿,戴着雪柳,飘着金黄的丝缕,一路上说说笑笑袅娜轻盈地朝人群走去。
在众芳里寻找她千次百度;突然一回首,那个人却孤零零地站在、灯火稀稀落落之处。
菩萨蛮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今日是何朝,看余渡石桥。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解释:在这首词里,上阕的“闲”字统摄了下阕的内容。
下阕中的“新月、黄鹂”这些事物都表现了这个字的意境。
全词表现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但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
这就是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南宋·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译文:南楚碧天千里辽阔,一派凄清的秋色,长江水随着碧天远去,秋色无边无际。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必背必考知识点整理汇总
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必考知识点一、古诗文言文☆《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zhòu出耘yún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gòng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①[昼]白天[耘田]在田间锄草。
②[绩麻]把麻搓成线。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
⑤[傍]靠近。
⑥[阴]树荫。
[译文]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稚zhì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zhēng。
敲成玉磬qìng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④[磐}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⑤[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译文]儿童早晨起来,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提着银锣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陂]池岸。
②[漪]水中的波纹。
③[腔]曲调。
④[归去]回去。
[信口]随口。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①游子:指诗人自己。
吟:诗体名称。
②临:将要。
③意恐:担心。
④归:回来,回家。
⑤谁言:言:说。
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心:子女的心意。
⑥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⑦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11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11首1、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陂(bēi):池塘的岸。
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寒漪(yī):水上波纹。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归去:回去。
池塘:堤岸。
【简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1、写景的艺术特色:《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
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
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2、诗歌的意境的创造: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带注释及译文)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1、夏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注释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2、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注释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3、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寒漪(yī):水上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归去:回去。
⑨池塘:堤岸。
4、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报得:报答。
11、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课文梳理(古诗文附译文)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课文梳理(古诗文附译文)1、夏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注释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2、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注释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3、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翻译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寒漪(yī):水上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归去:回去。
⑨池塘:堤岸。
4、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报得:报答。
11、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五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 诗意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诗意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白天出去在田里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庄里的男男女女都各自承担着家庭的事务。
小孩子还不懂得从事耕田织布这些农活,但是也在桑树的阴影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呢。
解析:你看啊,这诗就像一幅田园生活的画儿。
大人们白天晚上都忙个不停,男的去田里干活儿,女的在家搓麻线,大家都有自己的事儿干,都在为家庭出份力。
那些小娃娃们呢,虽然还不懂大人们干的那些耕地织布有多辛苦,可他们也闲不住,看到大人种瓜,就跑到桑树底下有样学样地种瓜,多可爱呀,感觉整个村庄都充满了生机和忙碌的氛围呢。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诗意:清晨,小孩子从铜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钲(一种乐器)来敲打。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过树林,突然冰碎了,发出像玻璃破碎一样的声音。
解析:这诗里的小娃娃可太有趣了。
早上起来,他看到盆里的冰,就动起了小脑筋,把冰弄出来用彩线穿上,当成乐器敲着玩。
那声音在树林里传得可好听了,就像玉磬敲出来的声音一样清脆。
可是呢,好景不长,冰突然碎了一地,那“哗啦”一声,就像玻璃碎了,本来好好的玩乐突然就结束了,这小娃娃估计又得想别的玩法咯。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意:池塘边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满满的快要溢出来了。
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倒映在冰冷的水波里。
小牧童横坐在牛背上回家去,随口吹着不成曲调的短笛。
解析:你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啊,池塘边的草长得可茂盛了,水也满满的。
太阳快落山了,山就像把太阳衔在嘴里一样,太阳的倒影在水波里晃悠。
这时候,小牧童优哉游哉地横坐在牛背上往家走,他也不管吹的笛子有没有曲调,就那么随口吹着,感觉特别自在,好像整个世界都很悠闲,没有什么烦恼似的呢。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三首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中的古诗三首通常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1. 原文与翻译。
- 原文:“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翻译过来就是白天出去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的事,也在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呢。
2. 赏析。
- 你看啊,范成大这首诗就像一幅乡村生活的画卷。
开头“昼出耘田夜绩麻”,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忙碌的乡村。
白天种地,晚上搓麻,这就是当时农民的日常啊。
这里的“耘田”和“绩麻”都是很具体的劳动场景,就像我们现在说的上班打卡干具体的活儿一样。
- “村庄儿女各当家”,这里的“儿女”可不是光指儿子和女儿,是说村子里的男男女女。
大家都有自己的任务,各司其职,就像一个大家庭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儿干。
- 最有趣的是后面两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那些小娃娃们啊,还不懂什么是耕田织布呢,但是看着大人们干活,就跑到桑树底下学着种瓜。
你想啊,那些小屁孩,拿着小铲子,在桑树的阴凉下面,有模有样地种瓜,多可爱的画面啊。
这也体现了乡村生活的那种传承,虽然小娃娃不懂,但是已经开始模仿大人的劳动了,就像我们小时候看着大人做饭,自己也拿着小锅铲在那假装炒菜一样。
1. 原文与翻译。
- 原文:“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 翻译是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2. 赏析。
- 杨万里写的这个小娃娃可太调皮了。
“稚子金盆脱晓冰”,你能想象吗?早上起来,小娃娃从铜盆里把冰弄出来。
那时候的孩子可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玩具,冰就是他们的宝贝。
然后“彩丝穿取当银钲”,用彩色的丝线把冰穿起来,当成钲(一种乐器)来敲。
这小娃娃可真有创意,就像我们现在拿个空瓶子当鼓敲一样。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古诗译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古诗译文1 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2 渡荆门送别李白(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3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4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5春望杜甫(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翻译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翻译古诗词蕴藏着中国悠久灿烂文化历史,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的文字,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包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牧童 / 令牧童答钟弱翁(唐代:吕岩)【原文】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注释】⑴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⑵铺:铺开。
⑶横野:辽阔的原野。
⑷弄:逗弄,玩弄。
⑸饱饭:吃饱了饭。
⑹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
⑺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赏析】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
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
”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末句“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
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包括两首唐诗和一首宋诗。
下边按教材顺序整理分享这三首诗歌的原文及译文。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
三万里黄河向东奔流直到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如云上接青天。
敌人铁蹄下的遗民欲哭已无泪,瞩目南望盼望官军收失地,失望了一年又一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闻传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忽然间从剑门外传来朝廷收复蓟北的好消息,我刚听到这个喜讯的时候激动难耐,热泪就洒满了衣裳。
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忧伤,我胡乱的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应当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方舟从巴峡动下,穿越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就径直奔向洛阳。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意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意思
1、《牧童》
原文: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
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2、《舟过安仁》
原文: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
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
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3、《清平乐·村居》
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五年级下册第1课和第9课的翻译语文
五年级下册第1课和第9课的翻译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第2-3页)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注释:也傍桑阴学种瓜。
耘田:在田间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征。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稚子:幼小的孩子。
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征: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磬(qi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译文: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征。
提着银锣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陵(bei):池塘。
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漪(yT):水中的波纹。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归去:回去。
池塘:堤岸。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第9课古诗三首(第54-55页)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成守。
长云:层层浓云。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孤城:即玉门关。
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汉时西域国名,即部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善县东南一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五年级下册古诗文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耘田:除草.
2、绩麻:把麻搓成线。
3、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4、未解:不懂.
5、供:从事,参加.
6、傍:靠近。
7、阴:树荫.
译文
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磐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
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剂冰.
3、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4、磐(ql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5、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译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村晚
I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
1、陂(bei): 池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