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就是这么简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就是这么简单

——合乎人性的本能教孩子

中国有句俗话,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句轻描淡写的俗语,却一语道破学习这回事的天机!前面说了教育就是这么简单,遵照人性发展做教育就可以了。现在要讲,学习就是这么简单,只要合乎人性的本能就可以了。教育何必是这么累, 要拼命地往孩子的脑子里塞知识,人性本能自发具有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求知欲,孩子完全是可以去自主学习的,这才是真正有效学习的唯一途径。

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但凡取得伟大成就的圣贤、大师,可以肯定地说没有生而知之者, 生而知之恐怕是超越了人类的范畴。孔夫子也说自己“好古,敏以求之者” ,就是学而知之,这个“求”字,我的理解就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个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概念, 当前教育主导的学习模式是,老师教,学生记,称之为接受学习,这种教育也称之为填鸭式教育。

填鸭式教育的作用只能是体现在考试成绩上, 因为学习方法决定了学习知识的程度只能停留在较浅的层面, 无法实现学习者对知识深层次的探究。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将知识转化成自身的智慧能量, 接受学习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直白地说, 接受学习只能是学个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学了基本不能运用,考完试多半也就忘记了 ,这是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

当然自主学习不是说让一个小学生在家里关起门来自学成才, 我

所强调的是, 我们教育的任务是要帮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不是老师有一桶水,舀一勺给学生,而是老师有一桶水,却要指给孩子江河湖海!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生字都是拎出来重点教的, 老师教一遍学生可能过十分钟就忘了; 如果让他们自己查字典, 过十分钟也可能还是忘了,那么再查一遍字典,两遍三遍下来基本上就能记一辈子了。而且同时他们还掌握了这个字的偏旁结构, 不仅知道怎么念, 还知道怎么写,知道什么意思,甚至知道这个字的运用。真的不需要老师

这么费劲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孩子自己完全可以学会、学好的,老师只要教孩子们怎么使用字典这类的工具书就可以了。这样的学习才是孔夫子所说的举一隅以三隅返, 这样的学习知识才会跟他一辈子, 这样的学习才是学出天才的路径。

再来说数学, 孩子遇到不会解的习题, 我们都知道不能直接告诉他答案,要告诉他解题的方法。孩子为什么不会解,不外乎是没有理解题目或是相关规律公式没掌握。怎么办, 这时候老师给他讲解解题方法思路, 甚至是把相关知识点给他补一课强化效果, 大家恐怕都会觉得这是很好的教学方法, 是非常负责任的老师。这真的是教育的本质吗?要是孩子下次还不会, 老师就得再这么来一遍, 一个班里十个孩子不会,一个一个跑来问老师,那老师不就得讲十遍。老师很累, 孩子倒也真的很无辜, 因为从上学开始就形成了不懂就去问老师的思维定势。

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和直接给学生答案几乎是一样的, 都是授

人以鱼。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方法论。

老师何必这么累, 我们只需要指给孩子一条路。老师只要告诉孩子现在不会没关系,先放下,过后再思考。过一段时间后再问他是否想明白了,督促孩子坚持思考。让孩子自己找出问题所在,是没有理解题目,还是忘记规律公式?让孩子明白真正的问题不是出在题目上,而是自身的问题。老师只要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就可以了。如果是题目不理解,就让他多读多想,早上想不明白下午想,下午想不明白晚上想,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 如果是忘记规律公式, 那就让孩子找出相关教程复习, 一个数学公式如此反复几遍下来, 学习的效果才可能达到通透。数学的特性就是要学通透, 就像搭积木房子一样, 每一块积木都稳固平衡才可能搭更高的房子。

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 以后遇到任何问题, 他就会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遇到困难第一反应是自己克服,而不是依赖别人帮助。这样学习的孩子我们还用担心他学习不好吗?家长、老师还要这么累吗?

我们的老师、家长越是矜矜业业、含辛茹苦,孩子的身心就越发倍受摧残, 因为在学习的道路上将有解不完的难题等着他, 这样的学习怎么可能让孩子产生学习兴趣,没有绝望那都是很坚强的孩子了。老师的好坏不在于教学水平, 在于思想的高度! 真正的教育是很简单的,老师家长们是可以很轻松的;真正有效的学习也是很简单的,孩

子们是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把知识学通透, 在自我肯定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至圣先师孔夫子教育的真谛就是引导学生“自学、自省” , “子曰, 不愤不启,不

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夫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可是我们读《论语》 ,丝毫感觉不到孔夫子是呕心沥血地做教育。中国人尊孔夫子为至圣先师, 可是我们既不学孔夫子语录,也不理会孔夫子的教育真谛。两千年后再叹一声, “吾

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