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喜雨亭记》比较阅读答案附翻译

合集下载

《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一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感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0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节选)、注释、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节选)、注释、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节选)、注释、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原文】:喜雨亭记(节选)苏轼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②,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③虽欲优游④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也?”【注释】:①忭(biàn)欢乐②荐饥:连年饥荒③二三子:你们④优游:悠闲自得。

【翻译】: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

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个好年成。

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

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开酒宴于亭上,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

’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

’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歉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

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上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阅读训练】: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3分)①予至扶风之明年()②既而弥月不雨( )③以属客而告之(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是岁֮春,雨麦于岐山之阳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垄上C、忧者以乐,病者以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越三月,乙卯乃雨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喜雨亭记阅读及参考答案

喜雨亭记阅读及参考答案

喜雨亭记阅读及参考答案喜雨亭记阅读及参考答案喜雨亭记① 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

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②。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③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容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

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

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 (《古文观止》)[注解]①本文为嘉佑七年(1062)苏轼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作。

②这三个典故分别是:周成公得一异禾,便作《嘉禾》一篇;汉武帝在汾水得一宝鼎,于是改元为元鼎;叔孙领兵大胜北狄,俘秋君侨,即给儿子取名侨如。

③扶风:即凤翔府。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雨麦于岐山之阳雨:天上落下B.既而弥月不雨弥月:不足一月C.农夫相与忭于野忭:惊恐草一木D.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繁兴:繁荣兴旺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其占为有年B、①忧者以喜,病者以愈②其可得耶②始旱而赐之以雨C、①雨麦子峻山之阳D、①古者有喜,则以名物②属客而告之②五日不雨则无麦7.下列六句话,分编为四组,都体现作者关心百姓、与民共忧同乐思想的一组是①古者有喜,则以名物。

【高中课内阅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

【高中课内阅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

【高中课内阅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节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房舍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11.下列句中与“非常之观”的“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方其破荆州,下江陵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A.作者认为要到达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志”最重要。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喜雨亭记》阅读答案及译文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喜雨亭记》阅读答案及译文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喜雨亭记》阅读答案及译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喜雨亭记》阅读答案及译文〔一〕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二〕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

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

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①饥。

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

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

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

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注】①荐:频仍,屡次。

游褒禅山记答案

游褒禅山记答案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而卒.葬之(死)(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南面)(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拿着<火把>)(4)不出,火且.尽(将要,就要)(5)则或咎.其欲出者(责怪)(6)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尽情享受)(7)夫夷.以近(平坦)(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辅助,帮助)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另外三项的一项是:B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C.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3.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另外三项的一项是:DA.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 独其为文犹可识C.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D. 其孰能讥之乎4.下列句子在句式特点上不同于另外三项的一项是:AA.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B.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C. 此余之所得也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word文档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word文档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B.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C.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5、下列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的“得”这一项的是:()A.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C.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D.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6、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7、翻译下列句子。

(10分)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为不在也。

(5分)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分)答案:4.A5.A6. C7、翻译下列句子。

《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3分)()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尚足以明.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1、“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所得”的一项是(3分)()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3分)()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尚足以明.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1、“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所得”的一项是(3分)()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喜雨亭记(节选)》阅读及参考答案理解

《喜雨亭记(节选)》阅读及参考答案理解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 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② ,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③ 虽欲优游④ 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也?【注】①忭(bi a)欢乐②荐饥:连年饥荒③ 二三子:你们④ 优游:悠闲自得。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3 分)① 予至扶风之明年()②既而弥月不雨()③以属客而告之()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C、忧者以乐,病者以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越三月,乙卯乃雨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 分)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13、《喜雨亭记》一文表现了苏轼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与欧阳修在《》一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

(2 分)[答案]10、① 第二年② 下雨③ 通“嘱”,劝酒11、C12、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座亭子中悠闲自得地享乐,难道做得到么?13、关心民众疾苦或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醉翁亭记》4. 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予至xx之明年,始治官舍。

治:修建。

B. 亭以雨名,xx也。

名:命名。

C. xx于XXXX。

XX:山的南面。

D. 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狱:监狱5. 对文中划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喜雨亭记苏轼阅读答案

喜雨亭记苏轼阅读答案

喜雨亭记苏轼阅读答案喜雨亭记苏轼阅读答案《喜雨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喜雨亭记苏轼阅读答案,一起看看吧!亭以雨名,志①喜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④,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注释】①志:记。

②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苏轼此时任凤翔县判官。

③忭:喜乐,欢欣。

④荐饥:连年饥荒。

荐,重。

7.(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①予至扶风之明年()②是岁之春()③以属客而告之()④五日不雨则无麦()(2)下列句中的“以”与“亭以雨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固以怪之矣B.以啮人,无御之者C.不以物喜D.祭以尉首8.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

(2分)今天不遗斯民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0.这篇散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7.(1)第二年。

这。

同“嘱”,嘱托,劝酒。

(2)C8.今天不遗斯民9.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

像老鹰飞到天上追名逐利的人,看到这样的山峰,就会平息那颗追名逐利的心。

10.关心民众疾苦或与民同乐。

游褒禅山记阅读及答案

游褒禅山记阅读及答案

老师,能否归纳一下游褒禅山记的重点内容及翻译?答:为你归纳如下:《游褒禅山记》一、重点难点讲解[重点]1.体会本文以议论为主,记游为次,通过记游进行说理的特点。

2.体会本文先叙后议,严谨自然的结构特色。

3.学习文章凝练且富有逻辑性的语言特色。

[难点]领悟作者阐述的志、力、物三者的关系。

如何理解本文作为游记却不以写景状物为重点是本文的一大难点。

本文是一篇借事喻理的文章。

作者记山、记碑、记游洞,重点记半途而废的后洞之游,并非为了描绘“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是要从失败的游览中悟出发人深省的道理,阐发自己的真知灼见,即:①“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要达到这个境界,就必须有“志”,有“力”,有“物”相之,而“志”尤为重要,因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②由于“古书之不存”,学者治学必须“深思而慎取之”,不可以讹传讹。

由此可见,写景记游并不是文章的表达重点,只为后文明理作铺垫,写景状物,也就不可着墨太多。

如何理解“志”“物”“力”三者的关系,是本文的又一难点。

此问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

“志”就是意志,属主观的因素;“力”即体力,“物”即物质条件,为客观条件。

三者并不是并列的,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主观因素,因为只要有了“志”,就会克服一切困难,百折不挠;相反,如果意志薄弱,斗志松懈,小挫即回,即使“力”与“物”再充足,也难以达到目标,因而作者将“二、字词1、注音慧褒(bāo) 庐冢(zhǒng) 窈(yǎo)然春华 (huá)秋实咎(jiù)其欲出者仆(pū) 道深父(fǔ)2、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通"甫",古代男子的美称3、重点实词①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持,拿)②夫夷以近 (平坦)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xiàng帮助)④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感叹)⑤何可胜道也哉 (尽)4、一词多义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 (于是)④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才,副词)⑤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其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②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前"其",它的,代"有穴窈然"之"穴";后"其",那些;代"好游者")③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代,自己)道①有碑仆道 (道路,名词) ②何可胜道也哉 (说,动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苏轼《喜雨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苏轼《喜雨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11.(12分)喜雨亭记①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

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②。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③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容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

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

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注解】①本文为嘉佑七年(1062)苏轼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作。

②这三个典故分别是:周成公得一异禾,便作《嘉禾》一篇;汉武帝在汾水得一宝鼎,于是改元为元鼎;叔孙领兵大胜北狄,俘秋君侨,即给儿子取名侨如。

③扶风:即凤翔府。

(1)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雨麦于岐山之阳雨:天上落下B.既而弥月不雨弥月:不足一月C.农夫相与忭于野忭:惊恐D.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繁兴:繁荣兴旺(3)下列六句话,分编为四组,都体现作者关心百姓、与民共忧同乐思想的一组是①古者有喜,则以名物。

②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③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④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贸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⑤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⑥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A.①③④B.④⑤⑥C.②④⑤D.①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姓因久旱逢甘雨而欣喜,作者的心情也很高兴,故以“喜雨”名其亭,这与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表现作者在意的不是个人的悲欢离合,而是天下苍生的幸福安宁。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石钟山记》、《氓》、王羲之《兰亭集序》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石钟山记》、《氓》、王羲之《兰亭集序》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石钟山记》、《氓》、王羲之《兰亭集序》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乙)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丙)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丁)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及译文

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及译文

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及译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卒葬之卒:最终。

B. 有穴窈然窈:幽深。

C. 则其至又加少矣加:更加。

D. 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11. 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浮图”,对佛或佛教徒的称呼,也专指和尚。

后来又将佛教建筑中的高塔称为浮图。

B. “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C. “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

古代有山的南面谓之阳、水的北面谓之阳的说法。

D. “由山以上五六里”中的“五六”与“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中的“十一”用法相同,都表示约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代表作,在记游的基础上偏重说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记叙为议论服务。

B. “其文漫灭”一句,从字面上来看,是说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其实,也是为了突出其中尚可辨识的“花山”二字。

C. 文中所写华山、慧空禅院、仆碑和华山前洞,都不是重点,都一笔带过。

而它们的出现,又都是为写华山后洞、游华山后洞做铺垫的。

11游褒禅山记参考答案

11游褒禅山记参考答案

11游褒禅山记参考答案第一篇:11游褒禅山记参考答案11游褒禅山记参考答案【考题体验】1.①“其”也是代词,表示物主,他的②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③代词,那个2.副词,将要。

3.连词,和【知识梳理】一、1.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1.①动词,观察②名词,景观,景象2.①文字,名词②纹,名词③文章,名词④掩饰,动词3.①介词,在、从②连词,表并列,并且③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4.⑴代词,它的,代华山⑵代词,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⑶代词,那,代慧空禅院⑷代词,它,代华山洞⑸代词,它的,代仆碑⑹代词,它上面⑺代词,它的,代华山⑻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⑼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⑽ “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⑾代词,它的,代后洞⑿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⒀代词,那些,代游客⒁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⒂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⒃第一人称代词,自己⒄代词,他们⒅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⒆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三、1.十分之一2.不平常,不同寻常3.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4.“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四、1.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2.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3.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4.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5.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6.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7.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8.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9.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0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11.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12.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3.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苏轼《喜雨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喜雨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①;汉武得鼎,以名其年②;叔孙胜狄,以名其子③。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④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邪?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

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繄⑦谁之力?民曰太守。

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天子曰不,归之造物。

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注释)①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据《尚书·微子之命》记载,周成王的叔父唐叔得到异株而共穗的稻子,献给成王,成王命他给与周公,周公得禾后,作了《嘉禾》,宣扬天子之命。

②汉武得鼎,以名其年: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元狩七年夏六月,汾阴一个名叫锦的巫者得到宝鼎(古代常以鼎为传国的重器),奏闻朝廷,武帝命迎鼎至甘泉,并把年号改为元鼎。

③叔孙胜狄,以名其子:据《左传·文公十一年》记载,这年冬,狄人攻鲁,鲁文公使叔孙得臣击败狄军,获其首领侨如,为了庆祝这次战功,叔孙得臣便把自己的儿子宜伯取名为侨如。

④雨麦:天上像下雨似的落下麦子,当是附会的传闻。

一说是播种麦子。

⑤忭:喜乐。

⑥饥:谓连年灾歉。

⑦繄:句首语气词。

202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10课 游褒禅山记(解析版)

202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10课 游褒禅山记(解析版)

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褒.禅(bāo)仆.道(pū)音谬.(miù)鸡肋.(lèi)B.窈.然(yăo)引咎.(jiù)相.之(xiàng)内讧.(hòng)C.瑰.怪(guī)庐冢.(zhŏng)惊悚.(sŏng)字帖.(tiè)D.梵.语(fàn)深父.(fù)哂.笑(shĕn)愤懑.(mèn)【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D项,深父(fŭ),父:同“甫”,这是通假字。

2.下列句中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

【答案】C【解析】C项,观:值得观赏的景象。

3.对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③险以远,则至者少④由山以上五六里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B.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C.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答案】A5.加横线的字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也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仓皇东出B.逸豫可以亡身李牧连却之会盟而谋弱秦C.函梁君臣之首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满招损、谦受益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答案】D【解析】“逼”没有活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余之所得.也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盖.音谬也【答案】D【解析】A项,①命名,②说出本名;B项,①能够,②得到;C项,①观察,②景象;D项均为发语词,大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喜雨亭记》比较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2—6题
【选篇一】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选篇二】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

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①饥。

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

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

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

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荐:频仍,屡次。

2、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所以:……的原因。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
C、农夫相与忭于野忭:喜乐。

D、以属客而告之属:通“嘱”,叮嘱。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2)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B、(1)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2)竞周容以为度
C、(1)丁卯大雨,三日乃止(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1)而人之所罕至焉(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吾以名吾亭
B、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
C、商贾相与歌于市
D、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往往有得
5、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游褒禅山记》的选文部分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先写游山洞的心得,再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B、《游褒禅山记》选段中,作者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必须要有志向,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喜雨亭记》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

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全文结构谨严。

D、《喜雨亭记》第二段中所写的那场“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为此也特意建造了一个亭子,并命名为“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3分)
译文:
(2)是岁之春,雨麦于歧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2、D (属:劝酒。

《赤壁赋》:“举酒属客。

”)
3、C (两个“乃”都是“才”的意思,副词.A 组,连词介词。

B 组,觉得,认为把……作为。

D 组,助词动词)
4、A (A 是省略句,“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之”,其它三句是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


5、C (注意文中“而吾亭适成”几个字)
6 、(1)后代的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 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呀!(谬、名、胜各土岌)
(2)这一年的春天,在歧山的南面(空中)落下麦子,卦象认为是丰年之兆。

(雨、有年、句式各1分)
【参考译文】
这座亭子以雨命名,是为了表示喜庆。

古代逢到喜庆,便以此题名于事物,表示不忘。

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著作的篇名:汉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年号的名称;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以“侨如”作他儿子名字.喜庆虽有大小不同,表示不忘的用意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始营建官邸.在斤堂北面筑了一座亭子,而在南面凿了一口池塘。

引水种树,作为休息场所。

这年春天,在岐山之南空中落下麦子,占卜后早丰年之兆。

接着整月不下雨,百姓这才很着急。

过了三个月,到乙卯日(四月初二)才下雨,隔了九天的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却感到不满足。

丁卯那天是大雨,下了三天才停止.官吏一起在衙院庆贺,商人一起在市场歌唱,农民一起在田头喜乐.担忧的人为之高兴,患病的人为之痊愈,而我的亭子恰巧也在这时建成。

于是开酒宴于亭上,向客人劝酒,然后跟他们说:“如果五天不下雨,行么?”“五天不下雨,麦子就长不成了。

”“十天不下雨呢?”“十天不下雨稻子就长不成了。

”“无麦无稻,年成就要连年饥荒。

诉讼案件会增加,并且盗贼也会更加猖獗,这样,我跟诸位即使想在这座亭子里悠然自得地游乐,能够做到吗?如今上天不遗弃下民,刚旱不久便赐雨于人间,使我与诸位能够相互舒畅地欢乐于亭中,这都是雨的恩赐啊!怎么可以忘记呢?”
亭名既已题定,又进而作歌词道:“假使上天下的是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们当做棉衣;假使上天下的是玉石,挨饿的人不能把它们当做米饭。

如今一场雨连下了三天,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并没有此力量。

还是归功于天子,天子又说不对。

归功于造物主。

造物主不自以为有功。

归结到太空,太空渺茫,不可能为亭命名。

我就自己用来命名我的亭子。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