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阶段测评4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阶段测评4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阶段测评4](https://img.taocdn.com/s3/m/1c6bba1810661ed9ad51f371.png)
正在加载试卷...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阶段测评41.单选题1.12.0以下不属于我国自然保护法律的是您没有作答a《野生动物保护法》b《海岛保护法》c《自然保护区条例》d《水污染防治法》1.2 2.0国际上第一个规范核损害民事责任的法律文件是()您没有作答a《核安全公约》b《核材料实质保护公约》c《核损害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d《核能领域第三方赔偿责任公约》国际上第一个规范核损害民事责任的法律文件是——《核能领域第三方赔偿责任公约》1.32.0甲环保部门和乙企业双方在污染物排放是否超标的问题上发生分歧,下列用来判断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选项是您没有作答a环境监测方法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企业排放标准d环境质量标准1.4 2.0提出可持续发展原则文件是您没有作答a《我们共同的未来》b《我们共同的家园》c《生物多样性公约》d《21世纪议程》1989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1.52.0《联合会海洋法公约》签定于()年您没有作答a1954b1972c1982d1992《联合会海洋法公约》签定于1982年。
1.62.0下列关于“破坏环境资源罪”的主观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是()您没有作答a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多为故意,而污染环境的行为多为过失b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多为过失,而污染环境的行为多为故意c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在主观方面都为故意d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在主观方面都为过失自然人多为破坏自然资源的犯罪,法人多为污染环境的犯罪。
一般来说,在污染环境而构成的犯罪中,行为人的行为多出于过失,在破坏环境与资源而构成的犯罪中,行为人的行为则多为故意。
1.7 2.0下列不属于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适用范围的是您没有作答a公海海域b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c大陆架和中国管辖的海域d中国管辖海域外造成中国管辖海域污染的1.8 2.0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您没有作答a1年b2年c3年d20年《环境保护法》关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污染损害时起算。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南师范大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南师范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68889c4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3.png)
绪论单元测试1.2014年修订《环境保护法》对环境定义改动不大, 只在列举的环境要素中增加了()。
A:湿地B:溶洞C:沙漠D:雅丹地貌答案:A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按照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对环境进行分类的。
A:错B:对答案:B3.我国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属于自然资源破坏问题。
A:对B:错答案:B4.以下关于环境破坏和环境污的说法, 错误的是:A:两者密切联系, 具有复合效应B: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有时不可逆转C:两者造成的危害后果不同D:噪声不属于环境污染答案:D5.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只针对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A:错B:对答案:A第一章测试1.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把过去规定的保护人体健康改为了保障()。
A:人民健康B:大众健康C:公民健康D:公众健康答案:D2.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法目的予以规定。
A:对答案:A3.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是指:A:《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D:2014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答案:D4.我国加入的国际环境保护条约中的环境保护规范也是环境保护法体系的组成部分。
A:对B:错答案:A2018年3月, 国务院机构改革, 分别组建()和()。
A:资源保护部B:生态环境部C:生态保护部D:自然资源部答案:BD第二章测试1.耳熟能详的”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在我国最早是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的。
A:错B:对答案:B2.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 综合利用, 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保护环境, 造福人民。
A:错B:对答案:B3.当下, ( )的原则已经成为各国环境法共同的原则。
A:预防为主B:共同协作C:先污染, 后治理D:高新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答案:A4.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是否重视和保护公众权利的一个重要标志。
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阶段测评1
![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阶段测评1](https://img.taocdn.com/s3/m/bfe3d764c850ad02de804174.png)
正在加载试卷...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阶段测评11.单选题1.12.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成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根本性原因是()您答对了a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具有特殊性和明确性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调整方法具有特殊性c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发展很快,环境与资源保护体系已经形成d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独立组成部分,其根本原因在于该法尤其特殊的产生背景与特定的调整对象。
1.22.0对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目的的理解错误的是()您答对了a采用了目的二元论b协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c法律规定的目的可以分解为三项任务d三项任务各自独立的从某一方面实现法律规定的目的,相互之间没有内在关联。
《环境保护法》第1条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这个规定包括三项任务:(1)合理地利用环境与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直接目的);(2)建设一个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民健康;(根本任务、立法的出发点和归宿);(3)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促进经济增长,是因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内在的相互制约和依存关系)两种目的(目的二元论):概括和比较分析世界各国环境法关于目的性的规定,可以从理论上把环境法的目的分为两种:一是基础的直接的目标,即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二是最终的发展目标,包括保护人群健康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1.32.0标志着美国环境政策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的法律文件是您答对了a《清洁空气法》b《污染预防法》c《国家环境政策法》d《国家能源法》1990年美国通过《污染预防法》对污染实行预防或者源消减,这标志着美国环境政策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
1.42.0某省会城市A市没有完成国家下达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根据2015年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可以采取的措施不包括您答对了a暂停审批新建A市某钢铁厂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b由某省环保厅约谈A市主管副市长c暂停审批新建A市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评价文件d直接撤职A市环保局局长2015年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条对超过国家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下达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约谈该地区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并暂停审批该地区新增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吉林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环境法》网课测试题答案卷4
![吉林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环境法》网课测试题答案卷4](https://img.taocdn.com/s3/m/cc1fd7e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6.png)
吉林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环境法》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世界环境日”是每年()。
A、6月3日B、6月5日C、6月10日D、6月14日2.简述环境问题及特点。
3.劣质农药是指()。
A、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的B、失去使用效能的C、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的D、所含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上注明的农药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不符的4.国际环境纲领性法律文件不包括()。
A、《内罗毕宣言》B、《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5.各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表现在()。
A、在污染控制战略上,由以往的“末端控制”向“源头控制”转移B、在环境保护内容上,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作为环境保护中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C、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上,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去D、坚持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并重的原则,改变以往重污染防治轻自然保护的做法6.简述环境法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独特性。
7.海洋石油钻井船、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的含油污水和油性混合物()。
A、必须予以回收B、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C、不得向海域排放D、未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向海域排放8.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民事责任方式包括()。
A、排除妨碍B、消除危险C、排除危害D、赔偿损失9.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的衔接主要表现为()。
A、国内环境法是实施国际环境法的重要保证B、国际环境法不能干预国家按照主权原则所制定的国内环境法C、国内环境法可以改变国际环境法中所规定的原则D、国际环境法与国内环境法地位不同10.《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海洋包括()。
A、生活在其中的生物B、海洋上空的大气C、海水水体D、环境海洋周围的海岸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1)污染面积广。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环境法》网课测试题答案4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环境法》网课测试题答案4](https://img.taocdn.com/s3/m/b36acc4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2.png)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环境法》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环境知情权正确答案:是指社会成员依法享有获取、知悉环境信息的权利,它是知情权在环境保护领域里的具体体现,更是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客观要求和基础环节。
2.我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讲的“三同时”制度的含义是什么?()A、同时规划B、同时设计C、同时施工D、同时投产使用3.行为违法是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
()A.错误B.正确4.生态保护法律的类型分为()。
A、规划制度B、区域保护制度C、自然资源权属制度D、有偿使用制度5.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是多长()A.1年B.2年C.3年D.4年6.李某居住在某工厂下游,该工厂排污不达标导致河水污染严重。
而李某从2006年9月13日感到身体不适,9月14日去医院检查,并无大碍。
2009年9月16日李某查出患有癌症,9月18日李某找到该工厂要求其赔偿。
该工厂以超过诉讼时效拒不赔偿,请问,何时超过诉讼时效。
()A.2009年9月13日B.2009年9月14日C.2012年9月16日D.2012年9月18日7.环境保护法中的行政制裁,分为()两大类。
A、行政处罚B、行政罚款C、行政调解D、行政处分8.下列不属于环境刑事诉讼的类型的是()A.污染型的环境刑事诉讼B.职务型环境刑事诉讼C.破坏型的环境刑事诉讼D.责任型环境刑事诉讼9.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对故意实施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一般都规定应当追究其行政责任,对过失行为,在一定条件则规定不予追究。
()A.错误B.正确10.行政处罚具有时效性,即指违法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1.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分为()等几种。
A.行政责任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D.行政处分12.矿产资源所有权具有绝对性和排他性。
()A.错误B.正确13.环境的性质包括()。
东北财经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网课测试题答案4
![东北财经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网课测试题答案4](https://img.taocdn.com/s3/m/f35e307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5.png)
东北财经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主观过错是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
()A.正确B.错误2.下列环境行政许可中,属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许可的是()。
A.林木采伐许可证B.废物进口许可证C.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D.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3.关于环境权的司法实践,总体而言,很多国家尽管立法上承认环境权,但在司法实践中却相当谨慎。
()A.正确B.错误4.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生产经营者和个人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A.正确B.错误5.从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我国环境侵权免责事由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A.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B.受害人过错C.战争D.第三人过错6.关于协调发展原则的论述正确的是()。
A.该原则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实质B.该原则体现了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客观要求C.该原则是对人类、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眼前、局部和长远、整体利益的综合考虑D.该原则正确反映了环境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7.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生产经营者和个人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T.对F.错8.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应当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的区域是()。
A.生态环境敏感区B.少数民族聚居区C.生态环境脆弱区D.重点生态功能区9.公众参与原则也被称为()。
A.环境权原则B.人民民主原则C.环境民主原则D.依靠群众保护环境原则10.我国即将开征的第一个绿色税种是()。
A.环境税B.环境保护税C.碳税D.生态税11.“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关系是()。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和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2b854177232f60ddcca157.png)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题姓名:一、名词解释(40分)环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环境退化:生态:环境规划:环境许可:环境监测:环境民事诉讼:二、简答题(30分)1.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环境法包含哪些基本制度?3.生态保护法的制度有哪些?4.环境监测法的主要制度有哪些?5环境刑事诉讼的特点是什么?三论述题(30分)1.简述环境损害的种类和特点2.简述生态保护中的许可制度3.简述环境信息法的基本原则一、名词解释(40分)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境保护:为了解决现实和潜在的环境损害,处理人类对环境的利用与维护、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同自然的固有秩序之间的关系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实施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可持续发展:寻求满足现代人的需要与欲望,而又不损坏后代人满足其需要和欲望的能力。
自然资源:存在与自然界中并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用于生产和生活或用来改善生产和生活状态的物质和能量。
环境退化:自然环境发生的那些由人为因素引起的不利于人类的缓慢的持续的变化。
生态: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和生物在其生化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
规划:人们通过思考事先安排其行为的过程,是一个以最优方式达到目标而制定未来行为的决策过程。
环境许可:国家为保护环境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施加必要干预的制度。
环境监测:特定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的程序要求,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间接或连续监测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物变化趋势、规律及其对环境应的全部过程。
环境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对平等主体之间有关环境权利义务的争议,按照门市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活动。
二、简答题(30分)1.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协调发展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公众参与原则。
2.环境法包含哪些基本制度?答:环境规划制度、环境预防制度、环境规制制度、环境经济制度、环境引导制度、环境救治制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05bfb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6.png)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A. 环境保护法和资源保护法B. 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C. 法律体系和法规制度D. 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2. 下列关于环境法律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环境法律制度是指法律、法规和文件等构成的环境法体系B. 环境法律制度只包括环境保护法律体系C. 环境法律制度是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D. 环境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刑法等各类法律体系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本任务是()A. 研究环境科学与法学的融合B. 研究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的解决C. 研究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D. 研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保障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特点之一是()A. 程序性B. 综合性C. 高度规范性D. 技术性5. 环境资源评价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础,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A. 环境影响评价和资源开发评价B. 环境风险评价和生态系统评价C. 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效益评价D. 环境可持续评价和资源利用评价二、简答题1. 解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环境保护法和资源保护法,旨在研究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的解决途径。
其基本任务是研究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建立与完善,以及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保障。
它既关注于环境科学与法学的融合,又注重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特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具有以下特点:- 程序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注重研究问题的解决程序和方法,旨在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 综合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法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
- 高度规范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的对象是法律规范,因此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指导性。
- 技术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需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等来解决实际问题。
西安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网课测试题答案4
![西安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网课测试题答案4](https://img.taocdn.com/s3/m/3e71194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9.png)
西安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关于环境民事纠纷的处理,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A.环境行政调解处理是解决环境民事纠纷的必经程序B.环境行政调解处理是解决环境民事纠纷的最终程序C.环境民事纠纷当事人对行政调解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2.环境污染防治立法中所称的大气污染都是指由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大气污染。
()A.正确B.错误3.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A.发达国家应当负有主要责任B.发展中国家负有主要责任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负有同样责任D.两者都不负责任4.根据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环境噪声是指一种令人感觉不愉快的声音。
()A.正确B.错误5.环境法中有关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的规定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
A.“物物相关”律B.“协调稳定”律C.“相生相克”律D.“负载定额”律6.我国首次明确规定“开展现行政政策和法律的全面评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突出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的规范性文件是()。
A.1986年的《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B.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C.1994年的《中国21世界议程》D.2000年的《立法法》7.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时期。
A.殷商B.唐朝C.明朝D.清朝8.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意义上的固体废物还包括被废弃的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
()A.正确B.错误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
A.物B.精神财富C.物和行为D.物、精神财富和行为10.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为2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计算。
()A.正确B.错误11.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和实验区予以保护。
()A.正确B.错误12.环境民事责任是指()。
A.环境违法行为民事责任B.环境损害民事责任C.环境侵权民事责任D.三者都不对13.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属于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内容。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阶段测评3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阶段测评3](https://img.taocdn.com/s3/m/786c6e71804d2b160b4ec076.png)
正在加载试卷...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阶段测评31.单选题1.12.0遵循生态平衡等自然规律,体现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是您答对了a社会性b政策性c科学技术性d综合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科学技术性是由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地位决定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制定必须遵循生态平衡等自然规律。
第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内容以环境科学、生态科学为基础。
第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实施必须依靠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等科技手段。
1.22.0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哪个部门批准执行()您没有作答a国务院b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c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d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定,经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国务院批准执行。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经同级计划主管部门综合平衡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1.32.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您答对了a自然保护区的内部未分区的,依照有关缓冲区和试验区的规定管理b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c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保护地带建设的项目,不得损害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质量d外国人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接待单位应当报经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的内部未分区的,依照本条例有关核心区和缓冲区的规定管理。
外国人进入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接待单位应当事先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接待单位应当报经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进入自然保护区的外国人,应当遵守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
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练习题(试卷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练习题(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282727dd36a32d7375819b.png)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标准练习题(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定.在立法目的上我国采用()A.“目的一元论”B.“目的二元论”C.“目的三元论”D.“目的多元论”2、世界上有名的公害案件大都发生于环境法的()A.孕育阶段B.产生阶段C.发展阶段D.完备阶段3、西周时期颁布了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如不令者,死无赦”。
()A.《王制》B.《盐铁论注》C.《伐崇令》D.《田律》4、城市的土地属于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的以外,由所有。
()A.国家国家B.国家个人C.集体个人D.国家集体5、《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制定主体是()A.全国人大B.国务院C.北京市人民政府D.国家环保总局6、在环境和资源保护法中之所以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学依据是()A.“物物相关”律B.“相生相克”律C.“能流物复”律D.“时空有宜”律7、狭义的环境管理是指()A.污染控制B.自然保护C.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D.水土保持8、村镇规划的关键是()A.搞好基础设施B.保护基本农田C.布局合理D.兼顾基本设施和农田9、环境影响评价属于()A.回顾评价B.现状评价C.预断评价D.以上皆不正确10、城镇居住用地的出让期限是()A.30年B.50年C.70年D.80年11、根据《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的规定,对于直接责任人员的罚款,最高不得超过本人月工资的()A.15%B.20%C.25%D.30%12、中国环境立法中的“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其本质含义可作解释。
()A.环境破坏B.公害C.环境污染D.与“公利”相对13.在我国国家大气环境标准体系中,其核心是()A.《环境空气质量标准》B.《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C.《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4.下列不适用《水污染防治法》的是()A.江河污染B.湖泊污染C.运河污染D.海洋污染15.城市污染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以及使用的具体方法,由规定。
《环境法学(6)》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
![《环境法学(6)》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83be6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0.png)
《环境法学(6)》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 环境法的定义是?(A)A. 调整人与自然环境中各种要素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B. 调整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C. 调整环境与资源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D. 调整人与资源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2. 以下哪个机构负责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B)A.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B. 生态环境部C.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D. 外交部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属于哪种制度?(A)A. 预防性制度B. 补救性制度C. 激励性制度D. 约束性制度4. 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D)A. 公民B. 法人C. 政府D. 银河系5. 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环境违法行为?(C)A. 非法倾倒危险废物B. 超标排放污染物C. 节约用水D. 非法开采矿产资源二、判断题(每题5分,共25分)1. 环境法是一种独立的法律部门。
(√)2. 环境法律关系是指环境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3. 环境法律规范只具有约束性,不具备激励性和预防性。
(×)4.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进行投诉和举报。
(√)5.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护原则、公平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护原则、公平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
保护原则要求国家对环境进行保护,确保生态平衡;公平原则要求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的平衡;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公众参与原则要求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决策过程中享有参与权。
2. 简述环境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环境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构成。
主体包括公民、法人和政府;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客体是指环境要素,如空气、水、土壤等。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章节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7001d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1.png)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章节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取得的最主要方式是(A)A.法定取得B.强制取得C.天然孽息D.自然添附2.河流入海口由于泥沙淤积而增加的土地的所有权取得方式为(D)A.法定取得B.开发利用取得C.天然孽息D.自然添附天然孳息:是指自然资源依自然规律产生出来的新的自然资源。
自然添附:是指自然资源在自然条件的作用下而使自然资源产生或增加的情况。
3.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基本的法律制度是(B)A.自然保护区制度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C.土地资源管理制度D.自然资源规划制度4.依照我国法律的规定,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个人连续多少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A)A.两年B.三年C.五年D.十年5.以下关于自然资源规划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C)A.自然资源规划的目的在于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资源B.我国现行自然资源法基本上都规定了自然资源规划制度C.自然资源规划要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实施D.自然资源规划一经法定程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6.以下关于自然资源调查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B)A.自然资源调查要由法定机构进行B.自然资源调查要以自然资源规划为基础C.自然资源调查必须依法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D.我国一些自然资源法规中已经规定了自然资源调查制度.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这种许可证的性质属于(C)A.资源开发许可证B.资源勘查许可证C.资源利用许可证D.资源进出口许可证8.我国目前的对矿产品的开采征收的是(B)A.开发税B.资源税C.管理费D.补偿费9.土地复垦费的性质属于(B)A.保护管理费B.补偿费C.开发利用费D.惩罚性收费10.森林公园门票的性质属于(A)A.保护管理费B.补偿费C.开发利用费D.惩罚性收费11.我国立法上称为“资源税”的是指(B)A.土地使用税B.矿产资源税C.耕地占用税D.水产品税12.为了弥补国家或有关单位为保护、管理自然资源所支出的费用是(A)A.保护管理费B.惩罚性收费C.补偿费D.开发使用费13.《森林法》规定的自然资源调查制度是(A)A.森林资源清查制度B.森林资源普查制度C.森林资源调查制度D.森林资源调查评价制度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只有自然资源占有权的权利人可以与所有权人相分离B.只有自然资源占有、使用权的权利人可以与所有权人相分离C.只有自然资源占有、使用、收益权的权利人可以与所有权人相分离D.自然资源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种全能的权利人都可以与所有权人相分离15.我国最早规定“矿藏、水流,由法律规定为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的法律是(A)A.1954年《宪法》B.1949年《共同纲领》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16.最早出现的环境质量标准是(B)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环境标准样品标准17.使用未经强制检定的环境监测仪器分析出的数据作为环境纠纷中的证据时(B)A.具有法律效力B.不具有法律效力C.法律效力待定D.需要由其他证据配合才能具有法律效力18.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需报哪个部门备案(D)A.同级人民代表大会B.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国家环保总局19.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B)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地方环保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D.地方环境基准20.判断排污者是否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依据是(B)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D.地方环境基准2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A.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B.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C.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D.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22.标志着在一定时期国家为控制污染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能达到的水平的环境标准是(A)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标准样品标准D.环境基础标准1、环境标准。
2022年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2022年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482fc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3.png)
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1分,共24分)1.对人类而言,诸多自然资源如土壤、阳光、水、森林等具有两重性:它们( A )A.既是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要素B.既是有限资源,又是无限资源C.既是已被运用资源,又是潜在资源D.既是可更新资源,又是不可更新资源诸多自然资源如土壤、阳光、水、草原、森林、野生动植物等具有两重性:它们既是自然环境要素,又是自然资源。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包括( C )A.污染防治法B.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C.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法D.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我国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人为提成污染防治法和自然资源法两大老式部分而各自单独立法,并且由不一样部门分权分别执行和管理。
3.新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旳时间为( C )A.1969年B.1972年C.1973年D.1989年1973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把环境保护提上了国家管理旳议事日程。
确定了《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旳若干规定(试行草案)》,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旳雏形。
4.环境法中旳总量控制旳规定重要符合旳生态规律是( C )A.“协调稳定”律B.“能流物复”律C.“负载定额”律D.“时空有宜”律“负载定额”律:即任何生态系统均有一种大体旳负载(承受)能力上限,包括一定旳生物生产能力、吸取消化污染物旳能力、忍受一定程度旳外部冲击旳能力。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必须首先使它供养旳生物旳数量不超过它旳生物生产能力,另首先,还需保证排入生态系统旳污染物量不超过它旳自净能力以及使冲击周期长于生态系统旳恢复周期。
以产(生物产量)定供(畜类或其他物种数量)旳规定;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包括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旳规定和有关限制冲击周期,如严禁春天砍树、除草、夏时打鱼捉鳖旳规定。
5.环境管理政策进入“综合防治”措施旳时期是( D )A.产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初B.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一、第一阶段,初期限制时期:从产业革命开始到本世纪初,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经历了初期旳工业化时期,同步也进入了公害发生期。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四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四](https://img.taocdn.com/s3/m/0b383ddd240c844769eaee69.png)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标准练习题(四)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宪法对人类环境的分类采用的分类方法的标准是()A.环境的形式B.环境的功能C.环境范围的大小D.环境的不同要素2.1973年国务院召开了,把环境保护提上了国家管理的议事日程。
()A.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B.第一次全国建设工作会议C.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D.第三次全国建设工作会议3.标志着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开始建立的是颁布()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B.《清洁生产促进法》C.《环境影响评价法》D.1954年《宪法》4.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个发展趋势是制定()A.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B.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C.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典D.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5.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对环境管理时期各国环境政策的核心是“防重于治”。
()A.早期限制B.治理C.综合防治D.目前6.贯彻原则,最重要的就是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
()A.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C.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D.公众参与7.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法律原则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里的运用()A.民事侵权B.民事合同C.行政法治D.行政合同8.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是()A.循环经济B.清洁生产C.限期治理D.突发事件应急预案9.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的突发环境事件为环境事件。
()A.特别重大B.重大C.较大D.一般10.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
()A.一年B.二年C.三年D.五年11.《森林法》规定,对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责令补种滥伐株数的树木。
()A.三倍B.五倍C.十倍D.十五倍12.滥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比照滥伐普通林区林木()A.可以从重处罚B.可以加重处罚C.应当从重处罚D.应当加重处罚13.中国环境立法中“环境污染与其他公害”其本质可以作解释。
2024年会计本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5带答案
![2024年会计本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5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95b77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09.png)
2024年会计本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环境法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包括()。
A.联合国环境规划署B.世界自然基金会C.国际绿色和平组织D.欧洲联盟E.《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2.第一个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
A.保护自然国际咨询委员会B.世界绿色和平组织C.世界自然保护同盟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3.根据2012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规定,对污染环境、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包括()。
A.公民个人B.有关组织C.法律规定的机关D.环境保护社会团体4.2014年10月,甲公司为完成订单,在环保设施发生故障、无法正常处理污染物的情况下仍然照常生产,所产生的污水直接排入近海,导致重大水污染事故。
甲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包括()。
A.清除污染的费用B.其它必要的合理费用C.生态服务功能损失D.修复受损生态以及由此产生的调查研究费用E.为确定生态损害的性质、程度而支出的监测、评估费用5.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
A.核心区B.禁猎区C.缓冲区D.实验区E.外围地带6.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同,一般将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
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何题C.第一环境问题D.生态环境问题7.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公约有()。
A.《生物多样性公约》B.《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联合国海洋法公约》D.《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E.《控制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8.中华环保联合会向法院起诉,属于何种类型的诉讼?(2分)法律依据是什么?(4分)9.第一部旨在防止海洋污染的国际公约是()。
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B.《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C.《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D.《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10.市环保局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11.某地常年干旱少雨,但用水量巨大,只能通过开采地下水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导致该地区地面沉降严重,威胁生产和生活的安全。
中国地质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环境资源保护法》网课测试题答案4
![中国地质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环境资源保护法》网课测试题答案4](https://img.taocdn.com/s3/m/50a9da8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f.png)
中国地质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环境资源保护法》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首要要求是()。
A.保护改善生态环境B.协调社会经济发展C.满足人民基本需要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2.“按自然法则处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关系,就可使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这一观点最早出现在我国()。
A.先秦思想家荀况的《王制》B.秦朝的《田律》C.《唐律》D.西周的《伐崇令》3.关于境外废弃物的管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境外的废弃物可以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B.境外的废弃物经审批后可以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C.禁止为了倾倒的目的,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运送废弃物D.经审批,为了倾倒的目的,可以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运送废弃物4.环境保护单行法不包括()A.污染防治法B.土地利用规划法C.自然资源保护法D.环境标准5.《刑法》第6章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中专门设立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一节,不包括()A.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B.非法处置或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C.非法捕捞水产品罪D.林业工作人员渎职罪6.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控制的主要温室气体是()。
A.一氧化碳B.氟利昂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7.对待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正确的看法是()A.解决环境问题只能放弃发展B.先发展后治理C.可持续发展D.无所作为8.某村庄的集体土地承包给农民张某,后来在土地下面发现有稀缺矿藏,享有该矿藏所有权的是()A.村集体所有B.张某所有C.国家所有D.三者都有份9.对于环境犯罪的危险犯而言,犯罪结果是指()A.犯罪造成的违法状态B.犯罪行为造成的危险状态C.对生态要素造成的损害D.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10.除法律规定免责的情形外,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行为人()A.若主观上没有过错,不承担赔偿责任B.若主观上没有过错,可以免除赔偿责任C.无论主观上是否具有过错,都应当承担赔偿责任D.只有从事了违法排污行为,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11.违反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建设项目中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应当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自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阶段测验试题汇总
![自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阶段测验试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53a588f3186bceb18e8bb5c.png)
章)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阶段测验一(1~一、单项选择题)的概念。
月,由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首次提出了与环境性质相似的( 1、2011年6 D.国有空间B.国家空间C.土地空间A.国土空间 A 【正确答案】:年联19722、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是)下的定义。
合国环境规划署给(社会环境自然资源C.环境资源D.A.自然环境B. 【正确答案】:B、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3 )。
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是指(生态圈C.生态平衡D.A.生态循环B.生态系统 B 【正确答案】:)以环境污染为突出表现的环境问题在主要工业国家发展到了顶峰。
4、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A.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B. D.二十一世纪初C.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B 【正确答案】:)思想和战略的出现。
年代以后,整合型的环境保护理念基本形成,这就是(、到20世纪805 可持续发展快速发展C.零速增长D.A.反环境污染B. 【正确答案】:D使用露天燃煤炉具的条例。
)(()在1306年颁布的禁止在、6现在欧洲有据可查的最早的环境法律是 B.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伦敦巴黎A.法国查尔斯六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伦敦 C.法国路易三世,巴黎0D. B 【正确答案】:)建立的。
、自然公园制度是( 7 英国 D.C.B.A.美国日本中国【正确答案】:B1 / 251 / 25)。
60年代以来至今,各国最活跃的立法活动当属( 8、20世纪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D.知识产权立法A.民法B.商法C. C 【正确答案】:)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最主要特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 9 D.综合性社会性B.政策性C.整体性A. A 【正确答案】:)。
、在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稳定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执法就比较( 10 动荡严格C.稳定D.B.A.宽松【正确答案】:B)被称为环境保护的耳目。
2022年《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2年《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模拟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1e100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69.png)
2022年《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颁布于(C)A.1993B.1994C.1995D.19962.建设项目中需要配套建设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未建成或者未经验收合格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C)A.1万元以下的罚款B.3万元以下的罚款C.10万元以下的罚款D.15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六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3.我国法律规定,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行为(B)A.实行审批制度B.加以禁止C.征收一定的费用D.进行监视4.实行固体废物减量化的根本措施是(A)A.实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B.抑制消费C.征收高额排污费D.增加商品的进口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规定,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应当(A)A.向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报告,并经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许可B.向固体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报告C.经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许可D.经固体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许可,并报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备案6.《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规定,违反该法规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由海关责令退运该危险废物,可以并处的罚款数额为(D)A.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B.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C.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D.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第七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由海关责令退运该危险废物,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您答对了
a1年b2年c3年d20年《环境保护法》关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污染损害时起算。
1.22 2.0
X公司违法排放污染物,行政机关对X进行按日连续处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您答对了
1.5 2.0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所要实现的效益中不包括
您答对了
a经济效益b社会效益c边际效益d环境效益1.6 2.0
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您答对了
a禁止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b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以人工繁育种群为主c禁止为食用非法购买野生动物及其制品d禁止运输、携带、寄递野生动物及其制品1.7 2.0
按照《环境保护法》第40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 )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
您答对了
a7日b10日c15日d30日按照《环境保护法》第40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
1.8 2.0
1.28 2.0
我国现行生效的环境基本法是
您答对了
a1979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法》b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c2015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d2017年修正的《海洋环境保护法》1.29 2.0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是在哪次会议之后同年成立的()
您答对了
a保护自然国际大会b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c内罗华人类环境特别会议d里约环境发展大会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通称《斯德哥尔摩宣言》)、《人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境行动计划》和其他若干建议和决议。197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建立一个新的专门专门环境事务的机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1982年5月,为了纪念同时也为了审议斯德哥尔摩会议成果,在内罗毕召开了人类环境特别会议,通过了《内罗毕宣言》。1992年6月,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其宗旨是要促进各国在可持续以及对环境无害的发展的前提下,制定各种战略和措施,扭转和终止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
1.14 2.0
下列不属于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适用范围的是
您答对了
a公海海域b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c大陆架和中国管辖的海域d中国管辖海域外造成中国管辖海域污染的1.15 2.0
国际环境法基本框架形成的阶段是()
您答对了
a19世纪中叶到1945年联合国成立b1945年联合国成立到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c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的里约会议。d1992年的里约会议以后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的里约会议。这一时段,国际环境法的发展较为活跃,一些重要的法律原则,规则开始细化,国际环境法的框架基本形成
您答对了
a环境监测方法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企业排放标准d环境质量标准1.24 2.0
至今仍然是唯一的调整和控制越境大气污染的主要的区域性条约是()。
您答对了
a《远程越境大气污染日内瓦公约》b《维也纳臭氧层保护公约》c《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自1975年欧洲各国就开始控讨如何合作控制越境大气污染,并于1979年制订了《远程越境大气污染日内瓦公约》。该公约至今仍然是唯一的调整和控制越境大气污染的主要的区域性条约。
1.12 2.0
提出可持续发展原则文件是
您答对了
a《我们共同的未来》b《我们共同的家园》c《生物多样性公约》d《21世纪议程》1989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1.13 2.0
《联合会海洋法公约》签定于()年
您答对了
a1954b1972c1982d1992《联合会海洋法公约》签定于1982年。
下列国际环境法的争端的解决方式中,错误的是
您答对了
a谈判协商b调査斡旋和解c战争d仲裁和司法解决1.9 2.0
()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您答对了
a《远程越境大气污染日内瓦公约》b《维也纳臭氧层保护公约》c《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关于草原征占用的规定,正确的是
您答对了
a征用和使用草原必须经县级以上草原主管部门审核同意b因建设征用、使用草原应缴纳草原植被恢复费c临时占用草原的期限不得超过1年d在草原上开展经营性旅游活动,须事先征得省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同意1.20 2.0
()缔约方可航行的权利扩展到非航行方面,流域国不得排斥其他流域国对河流的使用。
1.30 2.0
第一个旨在防止海洋污染的国际公约是()。
您答对了
a《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b《伦敦倾废公约》c《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d《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54年《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是第一个旨在防止海洋污染的国际公约。
1.31 2.0
关于国际环境保护条约在我国国内的效力,正确的说法是()
1.16 2.0
国际上第一个规范核损害民事责任的法律文件是()
您答对了
a《核安全公约》b《核材料实质保护公约》c《核损害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d《核能领域第三方赔偿责任公约》国际上第一个规范核损害民事责任的法律文件是——《核能领域第三方赔偿责任公约》
1.17 2.0
为贯彻《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而制定的议定书是()
您答对了
a1929年“奥德河国际委员会领土管辖案”b1957年“拉诺湖仲裁案”c1997年“布奇科沃——大毛罗斯计划案”d1999年“卡斯可里案”1929年“奥德河国际委员会领土管辖案”:对于共享的资源,一国不能剥夺其他国家享有的权利。否则不符合国际法的原则。1957年“拉诺湖仲裁案”强调法国对拉诺湖的开发利用计划需要法、西两国政府共同同意后方可实施。法国有义务通知西班牙政府该计划,并考虑下游国家的利益。1997年:“布奇科沃——大毛罗斯计划案”,对可持续发展和公平使用河流的淡水资源进行审查,重申了共同利用,共享淡水资源的理念。1999年,“卡斯可里案”把缔约方可航行的权利扩展到非航行方面,流域国不得排斥其他流域国对河流的使用。
1.10 2.0
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是()
您答对了
a过错推定责任原则b无过错责任原则c严格责任原则d危险责任原则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规则原则是无过错责任原则
1.11 2.0
国际环境法的萌芽时期是()
您答对了
a19世纪中叶到1945年联合国成立b1945年联合国成立到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c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的里约会议。d1992年的里约会议以后19世纪中叶到1945年联合国成立是国际环境法的萌芽时期
aX违法排放,按日连续处罚bX违法排污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按日连续处罚c进行按日连续处罚的行政机关是上级行政机关dX违法排污受到罚款处罚,责令改正而拒不改正的,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1.23 2.0
甲环保部门和乙企业双方在污染物排放是否超标的问题上发生分歧,下列用来判断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选项是
1.36 2.0
国际环境法最主要的渊源是()
您答对了
a国际条约b国际习惯c一般法律原则d软法国际环境法最主要的渊源是国际条约
1.37 2.0
下列关于“破坏环境资源罪”的主观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是()
您答对了
a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多为故意,而污染环境的行为多为过失b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多为过失,而污染环境的行为多为故意c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在主观方面都为故意d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在主观方面都为过失自然人多为破坏自然资源的犯罪,法人多为污染环境的犯罪。一般来说,在污染环境而构成的犯罪中,行为人的行为多出于过失,在破坏环境与资源而构成的犯罪中,行为人的行为则多为故意。
1.32 2.0
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件属于
A,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
您答对了
a突发环境污染事件b辐射环境污染事件c危害公共安全事件1.33 2.0
在环境行政处罚中使用最多的是()
您答对了
a警告b罚款c没收非法所得d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在环境行政处罚中使用最多的是罚款
正在加载试卷...
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阶段测评4
1.单选题
1.1 2.0
以下关于节能管理的选项中错误的是
您答对了
a节能标准和能效标识制度b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査制度c矿产资源有偿取得制度d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度1.2 2.0
下列不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的是
您答对了
a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b国家各类生态建设和保护规划c专项环境保护规划d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1.3 2.0
S村和T村分别位于龙潭溪的上下游,分属相邻的两市。两个村子多年来为争水量发生摩擦械斗,协商不成。以下处理此类水事纠纷的方式是
您答对了
a协商处理b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c由上一级政府裁决d申请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及其授权部门调解1.4 2.0
下列有关环境污染事故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您答对了
a单位可以成为该罪的主体b该罪主观方面为过失c如果造成了广泛的生态破坏,即使没有造成重大的公私财产的损失或人身伤亡也构成本罪d环境污染事故的最高刑期是7年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其他危险废物,造成环境污染,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