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贴近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1. 引言1.1 引言在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堂中,践行“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学习需求、贴近学生心理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德育课堂活起来,需要教师善于洞察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从而有效地引导他们。
只有真正贴近学生,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在德育教育中取得成功。
践行“三贴近”原则,意味着教师需要放下身段,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和他们建立起真诚的关系。
只有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让德育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方式,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案。
通过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的德育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道德教育,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
2. 正文2.1 践行“三贴近”原则的重要性践行“三贴近”原则是指在中职德育课堂中,教师要紧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这一原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亲近感,为德育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意味着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传达的价值观念。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德育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践行“三贴近”原则对于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教师真正贴近学生,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2.2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的重要一环。
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和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境。
德育课堂应该紧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寻找话题,引导他们思考和探讨。
护理工作三贴近
护理工作三贴近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2.“三贴近”原则的内涵
3.如何实现护理工作的“三贴近”
4.“三贴近”对护理工作的意义
正文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关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我国护理界提出了“三贴近”原则,即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这一原则为护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有助于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首先,护理工作要贴近患者。
这意味着护理人员应站在患者的角度,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全面的护理服务。
要实现这一目标,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起信任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
其次,护理工作要贴近临床。
这里的“临床”是指护理工作的实际操作,包括各种护理技术和方法。
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关注临床实践中的新动态、新理念,以便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再次,护理工作要贴近社会。
这意味着护理工作应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关注社会需求和人们的健康观念。
护理人员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播健康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同时,护理工作还应关注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遵守行业规范,为患者提供合法、合规的护理服务。
总之,实现护理工作的“三贴近”原则,对于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
满足患者需求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贴近新闻学名词解释
三贴近新闻学名词解释
"三贴近新闻"是中国新闻传媒行业的术语,指的是报道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是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的原则和要求。
具体解释如下:
1.贴近生活:即新闻报道要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关注他们
的所思所想所盼,关注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社会事件等。
通
过报道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人物故事,使新闻更具有亲和力和感
染力,让广大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贴近群众:即新闻报道要贴近广大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情感体验,
关注社会底层、弱势群体、普通劳动者等。
要关注社会各阶层
的声音和诉求,传递他们的心声和呼吁,唤起社会对弱势群体
的关注和关爱,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贴近实际:即新闻报道要贴近社会现实和发展变化,关注国家
政策、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新闻。
要关注国家重大决
策、重大改革、重大工程等,向读者传递最新的社会信息和政
治动态,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社会形势和国家发展。
"三贴近新闻"原则鼓励新闻媒体真实、客观、全面地报道社会各个领域的新闻事件,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知识需求,同时也是新闻从业者应遵循的职业准则。
三贴近原则的重要意义
三贴近原则的重要意义:
“三贴近”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
只有做到“三贴近”,新闻宣传工作才能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落到实处。
只有做到“三贴近”,我们才能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沃土和火热的现实生活,通过我们的媒体,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把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落到实处。
只有做到“三贴近”,新闻宣传工作才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
新闻如何做到“三个贴近”原则
教育 等方面。
立 体 、完整 地反 映 ,揭 示新 闻事 件 与 民
2 0 0 3年 3 月 ,辽 宁省 朝 阳电视 台创 众 之 间的关 系 。如朝 阳城 区居 民用水 涨 的特点 。生 活 中有很 多事 理 ,人 人 都感
办 了一档 以朝 阳市 民为 目标 受众 、以城 价 ,如果 仅 仅报 道事 实本 身是 不够 的,
近群众 ,而且 还有 效地 利用 和 开发 了社 观 众理 解 ,哪种形 式更 具 有贴 近性 ,就
选 择 哪种 报 道 形 式 进 行 报 道 。
贴 近”
关注人 民群众特别是普 通人 的生存 状态 ,
多用 群众 的语 言 ,多联 系群众 身边 的事 区的新 闻信息资源。
三 3 在 语言的选择 上实现 电视新 闻的 “ 三 例 ,多采用 群众 喜 闻乐 见 的形式 ,多报 2 在 形式 的选择 上实现 电视新 闻的 “
活中的种种矛盾 、困惑和问题进 行报道;
二要 抓住 与 观众 的思想 、情 绪 、利 益有 样 ,生动活泼 ,增强新闻宣传 的效果。
关 的问题 进行报道;三要抓住观众应知 、
为 了实 现新 闻 的贴 近性 ,辽 宁 省朝 在话筒前要通过语 言的再创造 , 使“ 出 口”
欲知 、感兴 趣 的各种 问题 进 行报 道。在 阳 电视 台的 《 朝 阳新 闻 》栏 目经 常运 用 的稿件充满情感 、亲切 自然 、优美动听 。
形 象 化 等 特点 , 是最 富有 感 染 力 , 条 新 闻 , 一 篇 报 道 ,能 否 吸 引 观 容 ,使 电视 具 有 吸 引 、感染 观众 的独 特 魅 通 俗 化 、
众, 最主要的是选题和内容 , 没有鲜活的 、 力 。但是 ,在 内容与形 式的关 系中,内容 最 符 合 电视 特 点 的语 言 。老 舍 说 过 : “ 世 吸引 人 的 内容 ,再好 的报 道形 式也 是没 始终是 占据主导地位并起决定作 用的 ,一 界 上最 好 的文 字 ,就 是最 亲切 的文字 。
三贴近原则的重要意义
三贴近原则的重要意义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三贴近原则概述二、三贴近原则的意义1.贴近实际2.贴近生活3.贴近群众三、三贴近原则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应用1.关注实际问题2.注重民生报道3.强化互动交流四、三贴近原则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1.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2.增强舆论引导的实效性3.提升舆论引导的公信力五、结论1.三贴近原则的重要价值2.对新闻宣传工作的启示正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普及,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摆在宣传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新闻宣传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同时,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需要回归宣传工作的本质,充分发挥三贴近原则的重要作用。
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这一原则要求新闻宣传工作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以此来提高新闻宣传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二、三贴近原则的意义1.贴近实际贴近实际,就是要真实反映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客观揭示社会矛盾,传播正能量。
新闻宣传工作要关注国家政策、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关注科技进步,将这些实际内容融入宣传报道中,使宣传内容更具现实意义。
2.贴近生活贴近生活,就是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点滴,传播有益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谐相处的新闻信息。
新闻宣传工作要注重民生报道,关注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以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故事展现生活百态,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3.贴近群众贴近群众,就是要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
新闻宣传工作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为人民群众代言,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三贴近原则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应用1.关注实际问题新闻宣传工作要关注实际问题,以此提高宣传报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护理工作三贴近
护理工作三贴近
1. 贴近患者:护理工作的核心是照顾和服务患者。
护士通过与患者建立紧密的联系,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关心,并提供适当的护理和支持。
护士应该了解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并与他们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关系,以便为他们提供最佳的护理。
2. 贴近医生:护士是医生的重要合作伙伴,在医疗团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士密切合作和沟通,以便了解医生的治疗计划和患者的病情,并确保正确地执行医嘱。
护士要能够有效地与医生合作,提供及时的信息和反馈,以便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3. 贴近科学和技术发展:护理工作需要与医学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保持紧密联系。
护士应该时刻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护士还要掌握和运用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以提高护理的效果和质量。
护士通过贴近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三贴近原则
三贴近原则:1、三贴近原则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答:三贴近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贴近实际,就是新闻工作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
贴近生活是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
贴近群众是新闻工作要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加亲切可信,深入人心。
2、按照“三贴近”原则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答:坚持三贴近原则,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提高引导水平和宣传艺术和可靠途径,是新闻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坚持三贴近原则,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一是对长期以来落伍的新闻观念,报道方式和活动模式进行突破改革;二是要以三贴近作为衡量舆论引导水平的根本标准,三要调动新闻全要素,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报道新闻,四要以新科技革命的手段,提升宣传力度、强度和高度,促进新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坚持三原则,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方法上创新;坚持三原则,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到在体制上创新。
3、论述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
答:(1)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
(2分)(2)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
(3)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展示美好前景,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
教师三贴近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理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自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始终坚持以“三贴近”为指导思想,努力将这一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以下是我对“三贴近”教育理念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贴近实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只有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为此,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关注时事,将时事热点融入课堂。
通过分析时事,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社会发展,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贴近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3.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我不断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贴近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三贴近”教育理念的核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课堂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如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贴近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的基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我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
2. 沟通顺畅,增进理解。
我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激发学生的潜能,挖掘他们的特长。
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发挥特长,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
总之,“三贴近”教育理念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工作三贴近
护理工作三贴近
摘要:
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二、贴近患者的需求
1.了解患者情况
2.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
三、贴近医疗团队
1.紧密协作
2.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四、贴近社会需求
1.培养专业护理人才
2.推动护理事业发展
正文:
护理工作在我国医疗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我们需要做到“三贴近”,即贴近患者的需求、贴近医疗团队和贴近社会需求。
首先,护理工作需要贴近患者的需求。
护理人员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和心理状况,从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只有了解患者的需求,才能制定出更加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护理工作需要贴近医疗团队。
护理人员要与医疗团队紧密协作,共
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患者的治疗进展,以便调整护理计划。
同时,护理人员还要积极参与病例讨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护理工作需要贴近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事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关注护理行业的发展动态,把握护理事业的未来趋势,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护理工作需要贴近患者的需求、贴近医疗团队和贴近社会需求。
护理工作三贴近
护理工作三贴近摘要:1.护理工作的重要性2.三贴近原则的内涵3.三贴近原则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4.三贴近原则的效果与意义正文: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护理工作已经从简单的医疗服务延伸到康复、预防、保健等多个领域,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贴近原则应运而生,成为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
三贴近原则是指护理工作要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这一原则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贴近患者意味着护理工作要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感受,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面的护理服务。
其次,贴近临床是指护理工作要与医疗工作紧密结合,积极参与临床诊疗,为医生提供有力的支持。
最后,贴近社会是指护理工作要关注社会需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高护理服务的社会效益。
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三贴近原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患者护理方面,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在临床护理方面,护理人员会与医生密切配合,确保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社会护理方面,护理人员会积极参与健康教育、社区服务等活动,提高护理服务的社会影响力。
实践证明,三贴近原则对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一原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进医患关系。
其次,这一原则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最后,这一原则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的社会效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总之,三贴近原则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它对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工作三贴近
护理工作三贴近摘要:一、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1.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2.热爱护理工作,有责任心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二、贴近患者1.了解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2.关注患者心理,给予关爱和支持3.维护患者尊严,保护患者隐私三、贴近临床1.严格遵循护理规范,确保护理质量2.积极参与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水平3.与医生密切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治疗方案四、贴近社会1.关注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需求和期望2.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和公益活动,提高公众健康意识3.顺应护理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正文:护理工作是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核心任务是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护理工作者需要做到“三贴近”,即贴近患者、贴近临床和贴近社会。
首先,护理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护理工作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针对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护理计划。
同时,护理工作者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变化。
其次,护理工作者要热爱护理工作,有责任心。
护理工作既需要高度的专业技能,又需要关爱和耐心。
护理工作者要关注患者的身心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和支持。
在日常工作中,护理工作者要严格遵守护理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此外,护理工作者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护理工作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护理工作者要与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工作者密切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治疗方案。
在日常工作中,护理工作者要善于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
贴近患者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护理工作者要关注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
同时,护理工作者还要关注患者心理,给予关爱和支持,维护患者尊严,保护患者隐私。
贴近临床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者要严格遵循护理规范,确保护理质量。
此外,护理工作者还要积极参与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水平,与医生密切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治疗方案。
护理工作三贴近
护理工作三贴近摘要:一、引言二、贴近患者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贴近临床的实践与要求四、贴近社会的责任与挑战五、应对策略与建议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护理工作在我国医疗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护理工作三贴近,即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是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一贯要求。
本文旨在探讨这三贴近原则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实践与应用,以期为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贴近患者的意义和重要性贴近患者是指护理工作要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贴近患者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1.提高患者满意度:回应患者需求,关注患者感受,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2.促进康复:了解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康复。
3.提升护理专业形象:贴近患者,关心患者,有助于树立护理专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贴近临床的实践与要求贴近临床是指护理工作要紧密围绕临床需求,提高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
实践中的贴近临床要求护理工作者做到以下几点:1.不断学习:护理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密切配合医生: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协同合作,提高诊疗效果。
3.注重护理质量:关注护理过程中的细节,提高护理质量。
四、贴近社会的责任与挑战贴近社会是指护理工作要关注社会大众的健康需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面临的社会挑战包括:1.人口老龄化:老龄化社会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需关注老年人健康问题,延缓失能、失智趋势。
2.慢性病防治: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护理工作需提前介入,做好预防和干预。
3.健康观念变革: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工作需不断创新,满足大众多元化需求。
五、应对策略与建议1.加强护理人才培养:提高护理教育质量,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和临床经验的护理人才。
2.提升护理服务内涵:注重护理服务的人性化和个性化,提升患者满意度。
3.拓展护理服务领域:积极探索护理服务的新模式,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
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三贴近”原则经验交流
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三贴近”原则经验交流
“三贴近”原则是宣传思想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指导原则,意为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贴近生活。
在交流经验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贴近实际:宣传思想工作要紧密结合实际情况,了解并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关切
和热点问题。
可以分享在具体工作中如何调研和了解实际需求,如何通过宣传工作解
决实际问题,并借助一些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2. 贴近群众:宣传思想工作的目标是服务群众,要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声音,真实
反映他们的呼声和诉求。
可以分享在工作中如何与群众进行互动和沟通,如何准确捕
捉他们的心声,并通过宣传活动或媒体渠道将其传递给相关部门。
3. 贴近生活:宣传思想工作要与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要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兴趣
爱好和社会热点问题,以更好地引导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可以分享如何从生活
中发现宣传的切入点,如何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宣传,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和参与。
此外,还可以分享在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的经验,
以及一些成功的案例和效果评估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论三贴近
论三贴近(一)一些朴素的语言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些看似平常的事要做好往往很难。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是这样。
宣传思想工作要在“三贴近”上取得新进展,这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
遵循这一要求,宣传思想战线把“三贴近”作为改进和加强自身工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三贴近”的重大意义。
“三贴近”,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与时代责任融为一体,既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性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又成为在坚持和发展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原则、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开创工作新局面的突破口。
(二)“三贴近”简洁明快,又具有丰富内涵。
贴近实际,就是坚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中心任务,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关注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使宣传思想工作充满生活色彩,富于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
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把握群众脉搏,了解群众愿望,说群众想说的话、想听的话,使宣传思想工作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三贴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实际,是社会生活的实际,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群众,是社会实践中的群众,实际生活中的群众。
实际是根基,生活是源泉,群众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三贴近”在实践中发挥着作用,在群众中产生了影响,成为十六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鲜明特点。
翻阅报纸,打开电视,步入书市,观看文艺演出,人们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三贴近”的浓郁气息。
理论工作关注着改革建设的实践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在推动解放思想的进程中统一着人们的思想,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着发展的实践。
新闻工作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切身利益,宣传党的重大决策、方针政策,激发着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第三节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 三贴近”的内涵
• 贴近群众,就是新闻工作深深扎根于群众 之中,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反映群众的 切身感受,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采用群 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体现群众意愿,满足 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的 话,讲群众能懂的话,为群众提供想看爱 看、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代 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新闻工作坚持“三贴近”的意 义
• “ 三贴近”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 新闻工作的必然要求。
• “ 三贴近”是新闻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 引力、感染力的根本途径。
• “ 三贴近”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党的新闻工作历史经验的 总结,也是新形势下遵循和运用新闻规律的理论 概括和实践提炼,更是发展壮大主流舆论极具现 实针对性的有效方法和具体途径。
“ 三贴近”的内涵
• 贴近生活,就是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到火热 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 把新闻报道的视点对准火热的生活,关注 朴素平凡的生活细节,聚集丰富多彩的生 活图景,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提 炼新鲜题材,展示美好生活前景,把握社 会主流,反映生活现实,使新闻工作更好 地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更加 富于生活气息。
三、新闻工作贯彻“三贴近”的基本要 求
•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会生活主流和本质; • 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 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
第三节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一、“三贴近”的内涵 二、新闻工作坚持“三贴近”的意义 三、新闻工作贯彻“三贴近”的要求
一、“三贴近”的内涵
• 贴近实际,就是新闻工作要立足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适应现阶段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 和要求,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 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实践,把反映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 大问题作为新闻工作的中心任务,从实际 出发部署新闻工作,按实际需要推进新闻 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新闻工作,使新闻 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
护理工作三贴近
护理工作三贴近引言护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职业,要求护士与患者密切接触并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护士需要始终贴近患者,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情感,并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本文将探讨护理工作三贴近的重要性,并介绍如何在实践中实现这一目标。
三贴近的含义护理工作三贴近是指护士在工作中要贴近患者、贴近实际和贴近科学。
具体来说,这意味着护士应该:1.贴近患者:了解患者的需求、关注患者的情感和体验,以便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2.贴近实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3.贴近科学: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和护理实践指南,提供符合标准和规范的护理服务。
贴近患者的重要性贴近患者是护理工作的核心要求之一。
护士需要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并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贴近患者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患者满意度贴近患者可以使护士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期望,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这可以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增强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感。
2. 提升护理效果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情感可以帮助护士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贴近患者可以使护士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提升护理效果。
3. 促进患者参与贴近患者可以促进患者的参与和合作,增强患者对自身健康的责任感。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教育,帮助患者理解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案,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过程。
4. 提高护士的职业满意度贴近患者可以使护士更加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护士的职业满意度。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互动和关怀,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对患者的积极影响,进而提高工作的动力和热情。
如何贴近患者要实现贴近患者的目标,护士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护士应该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护士可以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尊重患者的选择,并及时回应患者的问题和需求。
护理工作三贴近
护理工作三贴近摘要:一、引言二、护理工作贴近患者的重要性三、护理工作贴近临床的实际应用四、护理工作贴近社会的意义和挑战五、结论正文:护理工作三贴近,即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是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了护理工作应该紧密围绕患者需求、临床实际和社会期待,以提供更加高效、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一、引言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护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和社会的需求,护理工作必须实现三贴近。
二、护理工作贴近患者的重要性贴近患者,就是要求护理工作者始终关注患者的需求,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这需要护士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从而制定出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
三、护理工作贴近临床的实际应用贴近临床,是指护理工作要紧密围绕临床诊疗工作,与医疗团队密切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护理工作者需要关注临床诊疗新技术的发展,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临床护理实践,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
四、护理工作贴近社会的意义和挑战贴近社会,意味着护理工作要关注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拓展护理服务领域,提高护理服务的可及性和覆盖面。
这需要护理工作者跳出传统的护理框架,积极参与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将护理工作延伸到社区和家庭。
同时,护理工作还要关注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健康需求,如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五、结论护理工作三贴近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护理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教学反思要落实三贴近贴近社会贴近自然贴近
教学反思要落实三贴近贴近社会贴近自然贴近1“三贴近”的概念界定“三贴近”是我们为了研究和表述的方便,定义的一个概念。
简单地说,“三贴近”就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三贴近”就是要使我们的形势与政策教学无论从内容还是方法上都要尽可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
贴近实际就是要使形势与政策教学在我们党的大政方针指引下,贴近我们时下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贴近我们的国内国际实际情况,做到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贴近生活,就是要使我们的教学在内容选择上,尽量多考虑选取与现实生活贴近的内容,避免“高、大、空”;贴近学生,就是要让我们的教学反应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增长学生的知识,而且增强学生分析、判断形势与处理相应问题的能力。
我们课题组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要通过“三贴近”原则和方法,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使之真正发挥好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主渠道作用。
2“三贴近”的实施要解决的难点2.1领导重视难高职院校不少领导都认为必修的基础课和概论课程,再加上每学期学工处牵头的党课和团课以及政治辅导员日常管理中的教育,思想政治课程占用课时太多了,况且当今信息传播渠道广,不少领导也认为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主动获取有关形势与政策的信息,再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已是多余。
因此,16节的短课时形势与政策课程往往被有些高职学校压缩,课时不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2教学内容选取难形势与政策课程课时少,要讲的内容很多,在如此繁多的内容中要精挑细选,一要有基本原理,二要有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三要有关系到国家和学生个人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仅仅要达到这三个基本要求,每个要求要讲深讲透,就必将大大超过国家规定课时。
因此,在内容选取上,思政课领导和教师都感到非常头痛。
2.3形势与政策解析分寸把握难形势与政策课程虽然只开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只开8节课,一个月上完,但它绝不是一门好上的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生活之“火”燃能力之“灯”品德课教学“三贴近”原则解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是其四大特性。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这是《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的明确界定。
课程性质决定课程的内容目标和课程的实施要求,课程理念要与课程性质相适应。
由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贯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原则,则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内容目标的共同的必然要求。
通俗地讲,“贴近学生”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要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实施教学,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或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都不是我们所要求的,如对学生已经明白的知识、道理,教师再大讲特讲,同样是对学生的不尊重;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关切,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关心什么问题的解决,即要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真正满足学生生活、成长、发展的需求;还要求教师在情感上与学生相近、相通;等等“贴近生活”要求我们的教学要真正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包括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无论是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探讨话题的提出、问题解决的逻辑关系,还是结论的呈现,都应该是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
即,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是“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品德的养成回归生活。
没有生活的品德教育是无源之水,没有生活的思想品德课将会失去应有的生命活力。
“贴近实际”要求我们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品德规范的养成联系实际,不脱离实际,不回避社会生活实际现象和问题,并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社会生活现象,分析社会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回避现实,不敢直面热点、焦点、疑点问题的思想品德课,没有说服力,没有可信力。
思想品德课必须贯彻“三贴近”原则。
个中的道理,个中的意义和价值是,切实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才能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教学活动中贯彻“三贴近”原则,就要做到:情境的创设,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生活化;问题的提出,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所关注,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必要的知识提供和价值标准引导,要贯穿在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和合作探究、教学互动的活动中;课堂练习,走进生活,要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判断、选择,提升价值标准。
以上这些教学活动和过程的种种要求,都是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感悟教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增强思想品德课“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我省90%以上的学校使用《思想品德》教材(山东人民版)。
可以说,现行的思想品德教材已经较好地体现了“三贴近”原则,从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启发。
但是,每位教师所面对的班级不一样,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也都不同,教师要注意了解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尽可能地针对自己的学生选取生活和社会素材。
这就为教师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选取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素材,开展本土化教学和校本教学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思想品德课教学坚持“三贴近”原则不能是一句空话,应切实贯彻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去。
从目前的教学状况看,一些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实施不够,与理解有关,更与对这一原则重要性的认识有关。
我们理解了它,认识了它,并逐步实践它,就会把这一看似虚的理念性的要求转变为现实教育教学效果,就会把“三贴近”转变为学生收获情感、收获能力、收获知识的“三收获”,就会离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追求越来越近。
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因此教育首先必须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些理论为我们阐明了生活和教育的关系。
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这就给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
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其重要性是无须置疑的。
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益不高,最终可归结为“知”“行”的严重脱节。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行德育的“理想化”,过分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在”(即现实生活),从而使思想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进入困境。
怎样“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思想品德课中体现“生活化”的理念,提高课堂质量,满足学生对“各种生活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实施。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体验中回归生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 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情景,比如可置身社会生活,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教学情景,如到十字路口感受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到篮球场感受体育比赛中规则的重要性,体会社会生活需要规则。
也可图片展示生活,以图片展现某种特定生活情景也能让学生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平时我们更多地是通过在课堂中展示实例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深入探究,感悟生活。
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通过创设合理、科学的问题情景,诱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处于激情状态,集中注意力,诱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好知识的内在心理需要,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学情景的设置必须符合年龄特点和个性心理特征,来自实际生活即教学情景设置生活化。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有所感、有所发,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如九年级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时,展示改革开放以前发的各类票证、粮票、肉票等来说用心爱心专心2 明。
而现在初中学生都是九十年代后出生,对改革开放前后国家的变化缺乏感性的认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用城市建筑的老照片,与目前城市建筑照片进行比较。
还可以采用媒体营造生活,近来年,现代教学媒体:录音机、幻灯、报刊杂志等,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的重视,为进行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曲《春天的故事》,把我们拉进了改革开放的年代,一曲《走进新时代》,让我们看到了日新月异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又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诚实守信”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拒绝谎言,教师可给学生展示以下几个情景:情景一:班里数学测试成绩发下来了,老师让同学们把成绩告诉家长。
小虎只考了65 分,他想:“爸爸要是知道我只考了65 分,肯定会把我大骂一顿。
干脆告诉他我考了85 分,只要不给他看试卷就行了。
可如果他以后知道了呢?” 情景二:英语作业发下来了,小燕得了100 分,小惠才得到了70 分。
看到小燕得到老师的表扬,小惠的心里很不舒服,她想:“我看到小燕的作业是抄来的,我自己老老实实做的得不到表扬,回家还要被爸爸妈妈批评,真是太亏了!下次我也要抄。
可是抄别人作业这种事情我从来没做过。
我该不该做一回呢?” 情景三:小青在学校的文具店买东西,售货员多找给了她5 块钱。
她当时没吭声,出了店门却在想:“我要不要把钱退回去?” 你能给以上的主人公出什么主意?为什么?如此接近学生生活,甚至就来自学生生活的情境体验,学生当然乐于参与,并主动深入探究,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搭建心灵交流的平台,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心弦,激发学生参与体验。
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应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立足点,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去重演、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去掌握思想品德学科的思想方法,去发展思想品德学科的思维素质。
二、努力营造课堂氛围,让教学素材回归生活。
新课程的教学过程由以前的“灌输中心的教学”转变为“对话中心的教学”,新的教学方式是师生心与心交流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形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
有人通过调查知道学生和家长两代人在评论“未来社会最应该提倡的品行是哪些”这个问题时,两代人在“平等待人”一项的看法上差距最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平等的渴望。
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平等,可以把自己当作他们的朋友,学生才能从心理上接受教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创设出一种和谐、温馨、平等的课堂气氛。
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选择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也就显得非常自然了。
如在教学“平等待人”一课时(八年级上册),我设计了“来自民工子女的声音” 这个活动,其设计意图是:使学生明确做到平等待人,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的尊重,要用心爱心专心 3 有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
具体内容如下:民工子女:读书期间,青田当地的同学对他们本地的同学都很有礼貌,对老师也很尊重,可是每当与我们民工的孩子发生矛盾时,他们总会骂我们“乡巴佬”、“外地人”。
他们的父母也总是不让他们和我们一起玩,说我们外地民工的孩子都是坏孩子。
老师还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地宣布哪些同学是外地人,需要交借读费,哪些同学是本地人,不需要交钱。
讨论:请你根据上述材料谈谈青田当地的这些同学有没有形成人格平等的观念,为什么?请你对“外地民工的孩子都是坏孩子”这句话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果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位外地民工的孩子,你会怎样与他(她)相处?为什么?这样的素材回归学生生活,改单方面的说教为案例研讨,通过生活化的材料分析,让学生不知不觉得到教育。
此外,笔者认为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敢于放下“老师”的架子,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在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块内容时,课本一开头就例举了4 副不文明行为的漫画以及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不文明行为,然后提问:你是否遭遇过上述经历?当时的感受如何?学生发表了一些意见之后,我接着问:“大家想不想听听老师的经历?”同学们一下子很好奇,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了。
于是我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有关乘车让座的故事。
我是这样描述那天的情景:“我坐在一个位置上,但是离我三四步远的地方有一个老人家站着,他周围没有一个人给他让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