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审计期望差作用因素思索
审计期望差距的成因及校正路径的探讨
一
、
引 言
律 责任 , 使其 免 受 不 合 理 的指 控 , 强 对 注 册会 加 计 师及 行业 的保 护 ; 一 方 面 , 另 能使 注 册 会 计 师 认 清社会 对 审 计 的真 实 需 求 , 明确 发 展 方 向 , 加
强 其执 业能 力 , 审计 结 果 向公 众 的期 望 靠 近 。 将 缩 小 审计期 望差 距是 审 计行业 的 目标 , 它关 系 到 社 会公 众利 益 和 整 个 注 册 会 计 师 行 业 的 定 位 和
探 讨 , 后 针 对 成 因 分 析 了 校 正 审 计 期 望 差 的 最
路径。
二 、文 献 回顾
期望 差 的存在 加 大 了审计 人员 的法律 责 任 , 审 使
计人 员 陷入诉 讼漩 涡 之 中 , 响 了社 会 公众 对 审 影 计行 业 的信 任 ; 一 方 面 , 另 由于 审 计 期 望 差 距 的
论界还是 实务界 , 都十分重视 审计期 望差 问题的研 究。文章在 回顾 国 内外理论 界对 审计期 望差研 究成果 的 基础上 , 构建 了审计期 望差 的构成框 架 , 并依据 此框 架分析 了审计 期望差 的成 因, 最后 针对期 望差 的成 因探
索 了 缩 小 审 计 期 望 差 的 路 径 , 成 审 计 期 望 差 缩 小路 径 分析 框 架 。 形 关键词 : 审计 期 望 差 ; 成 框 架 ; 因 ; 小路 径 构 成 缩 中 图分 类 号 :2 9 1 F3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0 9 2 1 )4— 04—0 l7 64 (0 1 0 0 8 8
存在 , 审计 职业 界不 断做 出相 应 改进 和努 力 , 推
审计的期望差距
关于审计期望差距的讨论班级:2011级会计一班老师:***组号:第6组组员分工:王莹影201108020416(组长)张晓岚201106080129(PPT制作)赵思瑶201108030131吴晓曦201108010313左佳冰209031100112摘要审计起源于对对经管行为的检验,由于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的出现,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用者和经营者产生了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问题,则需要独立的第三方来通过对经管行为进行检验解除经营者的经管责任。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审计人员的诉讼案件不断发生,形成“诉讼爆炸”局面。
随着大量公司破产,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被纷纷告上法庭,公众将大部分责任呢归咎于注册会计师能力不足,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当赔偿损失。
但是在这些案件中也存在一些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现存准则进行审计但仍受到牵连的案例。
这正是由于“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
审计期望差距是指公众对审计的需求与公众对审计执业的认识之间存在的差距。
①研究审计期望差距,主要有三个构成要素:审计师、社会公众、审计准则。
弄清楚三要素的关系,以及形成期望差距的原因,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认识审计期望差距带来的影响,分析审计期望的构成因素,从而探讨减少审计期望差距的措施。
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审计期望差距以来审计期望差距被认为是当前审计执业界和监管机构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②通过对审计期望差距的研究,可以更加明确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免受不合理的指控,加强对他们的保护;同时能促使审计人员加强其执业能力,缩小期望差距。
关键词:审计人员,审计准则,合理期望差距①麦克唐纳委员会研究报告定义② Humphrey et al.1992目录摘要......................................................................................................................................... - 1 - 前言......................................................................................................................................... - 2 - 第1章审计期望差距的含义................................................................................................... - 4 -1.1 审计期望差距的含义................................................................................................. - 4 -1.2 审计期望差距的表现................................................................................................. - 5 - 第2章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原因........................................................................................... - 7 -2.1审计师方面的原因...................................................................................................... - 7 -2.2社会公众方面的原因.................................................................................................. - 8 -2.2.2公众对于审计工作存在误解.......................................................................... - 9 -2.2.3“深口袋理论”造成过高的公众期望........................................................... - 9 -2.3审计准则方面的原因.................................................................................................. - 9 -2.3.1审计准则产生过程存在欠缺.......................................................................... - 9 -2.3.2审计准则制定机构存在欠缺........................................................................ - 10 -2.3.3部分准则条款规定不明确............................................................................ - 10 - 第3章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心理学分析........................................................................... - 11 -3.1审计期望差距的心理学结构.................................................................................... - 11 -3.2审计期望差距的认知心理学成因............................................................................ - 11 - 第4章审计期望差距的构成要素....................................................................................... - 14 -4.1审计期望差距的构成要素........................................................................................ - 14 -4.2审计期望差距的分类................................................................................................ - 15 - 第5章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对策......................................................................................... - 15 - 结论....................................................................................................................................... - 18 - 文献综述................................................................................................................................... - 19 -前言期望差距一词最早出现在1974年的Liggio(The Expectations Gap:The Accountant’s Legal Waterloo),this gap by Liggio(p.29)stated that ‘this expectation is aided and abetted by profession’(这种期望依靠专业的辅助和支持)。
对审计期望差成因的经济学分析
( )审计 的供 需 分析 一 1审计 的需 求 分析 。 . ( )政 府部 门 。我 国的经济 体制 尚处 于转型 过 1 程 ,许多上 市公 司都是 从计 划经 济时代 的国有企 业 蜕变 而来 ,特别 是一 些生 产公用 产 品 、提 供公用 劳 务 的上市公 司 ,国有 股 占据显著 位置 。作 为 国家所 有 者 ,政 府部 门 为了评价 国有 资产运 作效 率 ,在借
助 国家 审 计 的 同时 也 有 着对 注册 会 计 师 审计 的需
期 望差 距 的形 成 过程 。本 文根据 审计需 求 的分类划 分 审计 市 场 ,从 而 对 原 有 的审 计 供 求 模 型 进 行 改 进 ,力求更 好地 揭示 审计期 望差距 形 成 的原 因。
二 、审计期 望差 距 的 内涵 ( )合理性 差距 一 合理 l 生差距 是指 社会 期望 审计 能够达 到 的程度
求 。另 外 ,工 商 、税务 等部 门为 了监督 企业 财经法 纪的执 行情 况 ,同样需 要注册 会计 师 审计 提供 的信 息。 ( )企 业所 有者 。可 以说 ,最广泛 的 审计 需求 2 方是上 市公 司股 东和债 权人 ,因为他们 了解 公 司财 务信 息真 实性 的主要 途径 就是 审计报告 ,他 们是 企 业广 义 的所有者 。应该 说 明 的是 ,企业 所 有者 的信 息需 求通 过股 东大会 和董 事会实 现 。另外 ,企 业潜 在 的投 资者也是 审计 市场 的需求 方 。 ()企业 管理 当局 。随着 我 国资本 市场 的 日趋 3 健全 ,上市公 司提 供财 务信息 逐渐 趋 向 自觉 。财 务 报 告具 有很强 的信 号作用 ,经 过审 计并 发表 无保 留
执行 差距 存在 于 审计人 员被合 理期 望 的行 为和
谈审计期望差
谈审计期望差一、公众的期望是审计生存的基础审计活动是一种提供特殊公共服务的活动,其提供的最终“产品”是一种审计信息。
投资者、债权人、管理人员等审计信息使用者,会从各自对审计信息的价值取向对审计工作质量做出不同的评价,如果审计人员不承担满足社会公众的期望的职责,审计就不能够存在。
审计的产生和,无一不是以与被审计单位有各种利益关系的第三方的期望和期望的变动为轴心的,面对社会公众新的期望和需求,审计界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固执己见。
审计界应以满足社会公众的期望作为唯一的和最高的目标,充分认识社会公众的利益需求是审计界生存的基础,以积极的职业姿态最大限度地、及时地满足这些期望。
审计界只有迎合这些期望,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提供符合社会公众所需的高质量的服务,才能提供审计界生存的基础,才能有效履行自身的职责,才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从而实现"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
若不迎合这种期望,审计界要么继续生存但面临大量的指控,要么失去服务对象,被淘汰出社会结构。
二、社会公众的期望是审计目标演变的根本原因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将要达到的预定结果或理想境地,是审计界对审计活动预定的方向,它反映了社会需求和审计自身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的有机统一。
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原有的审计目标已不能完全满足新的环境需求,审计目标与社会公众的需求会变得不统一,即产生了审计期望差。
这种差异的存在无论是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还是审计界都是无益的。
实际上,自审计产生至今,审计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始终在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努力,但也始终无法达到完全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
这是因为,当旧的需求满足了,新的需求又产生了。
审计界只有将社会公众的期望作为审计质量衡量标准,及时缩小审计期望差,才能使审计目标与社会公众的期望相统一,这可以从审计目标的演变中得到证实。
根据社会公众对审计责任的理解以及审计责任与审计目标的关系分类,审计目标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1.以揭弊查错为审计目标。
浅析审计期望差距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
浅析审计期望差距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徐珊摘要:本文从审计期望差距的影响要素入手,论证了差距形成的成因,探讨了差距的弥合途径,以促进审计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审计;期望差距;审计质量2013 年度新大地、天能科技、万福生科、绿大地四起IPO 及上市审计失败案对企业、社会和公众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让人们更加意识到审计质量与审计期望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使人们对审计期望差距的关注有增无减。
审计期望差距是指社会公众对审计结果的预期与其实际使用结果之间的偏差,是公众期望与业界期望的差距,由社会公众和审计人员双方的问题共同导致。
1978 年科恩报告在经过大量的研究之后首次提出审计期望差距,指出期望差距的存在并非是审计人员推卸其责任引起的,而是审计职业界未能对环境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所导致的。
在“诉讼爆炸”局面形成之后,审计期望差距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英国、加拿大等国的会计组织都对期望差距进行了深入研究:AICPA 下属的审计准则委员会提出了著名的“ 期望差”准则;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成立了麦克唐纳委员会,主要用于调查公众对于审计的期望,以缩小期望差距。
1995年国际会计师组织联合会通过调查发现,审计期望差距是造成诉讼泛滥的重要因素。
在大量公司破产倒闭的同时,许多会计师事务所也不可避免的被卷入法律诉讼中,使用者的损失确实有一些由审计人员的过失行为导致,但多数案件的起诉是因为利益受损的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未能正确认识审计功能,希望从审计人员处获取额外的赔偿以减少其损失,而不管审计人员在审计中是否遵循了公认审计准则。
因此减小审计期望差距是审计人员避免审计诉讼的有力措施。
一、审计期望差距的构成要素Liggio在文献中首先提出审计期望差距,指出期望差距是审计人员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审计质量的期望水平不同造成的差异。
汉弗莱指出,期望差距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审计供需双方由于认识不同产生分歧而造成的差距。
科恩委员会认为,期望差距是公众的期望与审计人员实际业绩之间存在的差距。
谈审计期望差
谈审计期望差一、社会公众的期望是审计生存的基础审计活动是一种提供特殊公共服务的活动,其提供的最终“产品”是一种审计信息。
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人员等审计信息使用者,会从各自对审计信息的价值取向对审计工作质量做出不同的评价,如果审计人员不承担满足社会公众的期望的职责,审计就不能够存在。
现代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无一不是以与被审计单位有各种利益关系的第三方的期望和期望的变动为轴心的,面对社会公众新的期望和需求,审计界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固执己见。
审计界应以满足社会公众的期望作为唯一的和最高的目标,充分认识社会公众的利益需求是审计界生存的基础,以积极的职业姿态最大限度地、及时地满足这些期望。
审计界只有迎合这些期望,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提供符合社会公众所需的高质量的服务,才能提供审计界生存的基础,才能有效履行自身的职责,才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从而实现"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
若不迎合这种期望,审计界要么继续生存但面临大量的指控,要么失去服务对象,被淘汰出社会经济结构。
二、社会公众的期望是审计目标演变的根本原因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将要达到的预定结果或理想境地,是审计界对审计活动预定的方向,它反映了社会需求和审计自身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的有机统一。
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原有的审计目标已不能完全满足新的环境需求,审计目标与社会公众的需求会变得不统一,即产生了审计期望差。
这种差异的存在无论是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还是审计界都是无益的。
实际上,自审计产生至今,审计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始终在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努力,但也始终无法达到完全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
这是因为,当旧的需求满足了,新的需求又产生了。
审计界只有将社会公众的期望作为审计质量衡量标准,及时缩小审计期望差,才能使审计目标与社会公众的期望相统一,这可以从审计目标的历史演变中得到证实。
根据社会公众对审计责任的理解以及审计责任与审计目标的关系分类,审计目标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1.以揭弊查错为审计目标。
浅议审计期望差距.docx
浅议审计期望差距—、形成审计期望误差的原因审计期望差距起源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任危机”,最早提出审计期望差距概念的是是Liggio(1974),将审计期望差距定义为,独立审计师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审计业绩期望水平的差异。
此后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对审计期望差距进行了研究,我国为广大民众所接受的审计期望差距指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公众期望)和审计师实际业绩的公众看法(业界期望)之间的差距。
其主要表为三个方面:1.职业人员现行职业能力与审计准则之间的差距,这部分也叫合理审计期望差。
2.现行审计准则和可能比较完善的审计准则之间的差距。
3.民众的期望与比较完善的准则之间的差距。
综合来看,这差距之中关键决定因素有三个: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态度,审计准则的要求和民众对审计工作的期望。
形成审计期望误差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结合我国国情来说,体现在三点: (一)财务报告使用人不合理的期望,使用人以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对待审计师的业务都表现为风险爱好的倾向,他们都希望能够完全信任审计师披露的财务信息以此来进行诸多投资活动。
但是由于职业人员所处行业环境和成本与效益的限制,往往达不到社会公众的期望。
也就是说,民众往往无限放大了注册会计师的职责。
(二)由于审计师本身职业能力达不到或者执业态度不能完全遵守相关准则所造成的审计结果的不准确或者不真实。
以此造成的对于民众的误解,使审计期望误差越来越大。
(三)审计行业的相关准则和相关流程不能有效保证审计师查错防弊的效率。
特别是我国现行的审计准则和相关国情造成若管理层和治理层故意舞弊,注册会计师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产生审计期望差距的原因包括经济,心里和社会原因。
二、控制期望差距的方法期望差距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公众和审计人员同时怨声载道和诉讼爆炸。
公众指责审计人员没有履行职责,提供了虚假的审计信息,误导了投资者等众多利益相关者,因此需要承担责任。
但是审计人员同时也抱怨公众高估了审计的作用,即使他们严格遵守审计准则,审计质量达到甚至超过了准则规定的标准,.他们还是面临着被起诉的威胁。
审计期望差形成原因分析
审计期望差形成原因分析提要审计期望差是指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的期望与审计人员自身执业水平和业绩的差异。
本文从审计期望差的涵义入手分析其形成原因,以便采取有效途径来提高审计的质量,缩小审计期望差。
一、什么是审计期望差审计期望差,是指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的期望与审计人员对自身执业水平和业绩的差异。
根据M.D.固依和J.D.萨利温的解释,期望差就是公众和财务报表使用者认为审计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在舞弊和违法行为的发现和报告方面应该更负有责任;2、提高审计效率,即在不实报告的发现方面谋求改善;3、在审计的性质和结果方面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出更有用的信息;4、与可信财务报表负有责任的董事会中的审计委员会加强沟通,以便提出更明了的信息。
二、审计期望差产生的原因审计期望差是一种普遍和历史的现象。
从审计产生的那一天起,审计期望差距就已经存在了,且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处在一种不断弥合、又不断扩大的状态。
审计期望差距的产生涉及社会公众、执业注册会计师和审计执业规范体系等方面。
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一) 经济学成因1、非对称信息的存在。
按照契约理论的解释,委托人和代理人是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他们之间的利益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冲突,从而形成了契约双方信息的不对称。
在现实中,审计人员被期望作为信息风险的减少者和保险人的双重身份出现:一方面审计人员被雇佣来对财务报表的公允表达进行确认和查错揭弊,以减少财务报表隐含的错误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另一方面委托人和代理人通过审计费用的支付将审计风险转嫁给审计人员。
由于信息不对称大前提的存在,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又不一致,客观上期望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承担信息风险的减少者和保险者的角色,以协调他们的利益冲突,这就是审计需求产生的经济学动因之一。
因此,契约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是形成审计期望差距的一个原因。
2、审计的有效供给不足。
经济学上的审计有效供给指的是在现有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下,根据审计需求而实际能够提供的审计服务量。
浅析审计期望差距
浅析审计期望差距内容摘要:注册会计师的“诚信问题〞使得行业面临空前的信誉危机和法律困境,其中不乏因审计期望差距带来的不合理诉讼。
本文着重分析了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原因以及减少审计期望差距的措施,以期减少审计期望差距带来的危害,为注册会计师防止不合理的诉讼提供参考。
关键词:审计期望差距审计准那么措施一.审计期望差距的涵义及表现〔一〕审计期望差距的涵义审计期望差距是指为社会公众的审计需求与目前审计职业界对审计目标认识之间的差距,它既包括了由于审计能力缺乏而形成的差距,也包括公众对审计执业的错误认识而形成的差距。
〔二〕审计期望差距的表现既然期望差距是一种认识上的差异,其涉及的相关主体从外表上看主要关于审计期望差距的假设干问题分析有两方,即社会公众和审计师。
因此,不妨先从这两者的关系入手来进行分析。
具体地说,审计期望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审计师实际业绩存在期望差距审计师在现实执业过程中,由于个人素质、审计任务、职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离准那么要求的情况,从而产生执业缺陷。
而审计准那么却明确规定,审计师在执业中应烙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原那么,独立、客观、公正是审计职业道德的精髓。
但由于审计师自身及客观环境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审计职业道德的这一精髓有时不能得到很好表达,甚至出现严重违反审计职业道德的情况。
当前出现在世界范围内的涉及审计师的“诚信危机〞问题,便是审计师严重违反审计职业道德的结果,进一步的后果就是审计实际业绩的缺陷。
因此,在审计实际业绩存在缺陷而公众按照审计准那么对审计师的工作进行评价时,必定就要产生期望差距。
这种期望差距从总体上将随着审计师职业道德和执业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缩小;但在某一特定阶段,由于新的审计手段和技术的出现以及审计准那么的修订将造成审计师的不适应,这种期望差距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加大的情况。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一层的审计期望差距属于“现在的执业〞与“现在的准那么〞的偏离形成的“实际执业的缺陷〞。
审计期望差形成原因分析_0
审计期望差形成原因分析提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与规模的扩大,审计的责任与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正确认识审计的期望差对我国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审计期望差的内涵以及构成要素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的审计公众期望研究委员会认为,审计期望差距包括准则差距和业绩差距两部分。
汉弗莱等人认为,尽管审计期望差的概念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审计期望差的出现是由于审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和态度同有关工作规则、密切关注审计活动的利益相关者的愿望相左而引起的。
因此,审计期望差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审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和对审计的态度、审计准则要求和社会公众愿望。
波特建议把审计期望差划分为两个部分:合理性差距和执行差距。
合理性差距是指社会期望审计能够达到的程度与审计本身所能达到的程度之间的差距,即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超出了审计实际所能做到的内容。
执行差距存在于审计人员被合理期望的行为和他们认为应当执行的行为之间。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下设的麦克唐纳委员会提出了有关审计期望差构成要素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认为,审计期望差是公众对审计的需求与公众对目前审计执业的认识之间存在的差距。
审计期望差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可能的准则与现在的准则之间的差距、现在的准则与现在的执业之间的差距、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与可能的准则之间的差距以及现在的执业与公众对执业认识之间的差距。
前两部分注册会计师通过执业水平的提高是可以改进的,而后两部分则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内部所不能解决的,需要注册会计师与社会公众良好的沟通。
Grav和Manson使用了汉弗莱对审计期望差距的认识,进一步引用波特的结构分析法分析了审计期望差,指出审计期望差是描述那些依赖审计人员报告的人对审计的期望与审计人员认为所应当执行的行为标准之间的差。
它由合理差距和执行差距构成,执行差距又分为标准不足差距和执行不足差距两部分。
就此分析,审计期望差构成因素包括审计人员认为所应当执行的行为(具体包含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认识、工作方式)和依赖审计报告的人对审计的期望(社会公众或利益相关者对审计的期望)两部分。
关于审计期望差距的若干问题分析的开题报告
关于审计期望差距的若干问题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审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能够帮助投资者、管理层和监管机构等多方面去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审计师和被审计方之间可能会存在审计期望差距,这种差距会对审计工作的实施和结果产生影响,甚至影响到了公司的发展和长远规划,因此如何在实际工作中避免审计期望差距,掌握好审计诉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研究审计期望差距的若干问题,来探讨如何加强审计工作的管理和控制。
二、研究目的1.探究审计师和被审计单位间审计期望差距的具体表现和原因。
2.分析审计师与被审计方之间审计期望差距对审计工作结果和质量的影响。
3.寻找解决审计期望差距问题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搜集有关审计期望差距的文献,了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的形式,向审计师和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在审计工作中的期望和理解差距。
3.实证研究法:通过案例实证、模拟调查等方法,研究审计期望差距的具体产生和影响。
四、研究内容1.审计期望差距的定义和概念。
2.审计期望差距的类型和表现形式。
3.造成审计期望差距的原因和影响。
4.加强审计诉求管理和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五、研究意义1.帮助审计师和被审计方加强沟通,减少审计期望差距的产生。
2.优化审计工作流程,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为相关机构制定审计规范和标准提供借鉴。
六、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审计期望差距的具体表现和产生原因,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加强审计师和被审计方的沟通,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范围,有助于优化审计工作流程,提高审计机构及其相关部门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不合理审计期望差距原因及对策分析
不合理审计期望差距原因及对策的分析[摘要]审计期望差可分为合理审计期望差和不合理审计期望差。
合理的审计期望差是一个动态的自我弥合过程,而对于不合理的审计期望差则需要审计职业届和公众共同努力。
本文从不合理审计期望差原因入手,分析了解决不合理审计期望差距的对策,得出重点在完善审计报告在连接审计师和社会大众之间的桥梁作用。
[关键词]不合理审计期望差审计报告有效沟通审计期望差距一直是审计职业界面临的一个难题。
审计期望不合理差距的有效解决对于审计职业界是一大福音,对于社会公众也是一大利好消息,审计期望差距是源于报告使用人对审计业务的期望与审计师实际执业之间的差异。
1998年麦克唐纳委员会有关审计期望差构成要素的研究报告认为,审计期望差是指公众对审计的需求与公众对目前审计执业的认识之间存在的差距,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可能的准则与现在的准则之间的差距;现在的准则与现在的执业之间的差距;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与可能的准则之间的差距;现在的执业与公众对执业认识之间的差距。
其中,前两个差距被认为是合理的期望差,后两个差距被认为是不合理的期望差。
对于合理的期望差距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审计师职业水平的提高,审计技术的完善,审计实务对审计准则反馈作用而不断缩小的。
故审计界需要考虑的主要是缩小不合理的审计期望差距。
一.不合理审计期望差距的原因1.公众的误解:对审计职能期望过高。
随着俩全分离,经营者和所有者权责越来越清晰,股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企业经营业务量剧增,会计处理的环境有趋向复杂的变化,审计的主要目标由差错防弊转向了对外部提供财务心心的鉴证。
公众认为只要是审计师发表了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绝对保证故当这些企业财务出现问题首先想到的责任人就是审计师,其一重要原因在于公众对审计职能的高度预期,同时也存在大众专业知识水平与审计师之间的巨大差距。
2.审计师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审计存在着过度需求。
从供求角度看审计师存在着供需的买方市场,审计行业被大众神秘化。
审计期望差距问题探讨
审计期望差距问题探讨作者:王国峰来源:《中国经贸》2010年第16期摘要: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审计需求和审计供给,剖析审计期望差距的成因,认为合理的审计期望差则源于审计的有效供给不足,不合理的审计期望差源于信息不对称前提下公众对审计的过度需求。
审计期望差距是一种无法完全消除、客观存在的认识差别。
为了尽量缩小审计期望差距,应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并完善审计准则,广泛地调查公众的信息需求并加强审计职业界与公众的沟通,加强审计准则制定工作和审计职业队伍建设。
关键词:期望差;合理的期望差距;不合理的期望差一、审计期望差距的涵义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审计期望差距曾做过解释。
审计期望差距最早见于科思报告。
1978年,科恩委员会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后认为“期望差距确实存在,造成这种期望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审计职业界随美国商业环境的迅速变化没有做出及时的反应,没有与这种变化保持同步发展”。
科恩的这一观点,表明了期望差距的存在,并非审计职业界推卸其应对社会承担的责任而造成的,而是在相关环境变化以后,在审计功能与作用的认识上,审计职业界未能跟上社会公众的反应而导致的。
英国审计事务委员会认为:“期望差距主要与公众对以下三个方面的误解有关:财务报表性质,审计人员所从事工作的范围和类型,以及审计的保证水平。
我国的胡继荣(2001年)提出,审计期望差是指社会公众对审计需求与公众对目前审计执业的认识之间形成差距,它既包括了由于审计能力不足而形成的差距,也包括公众对审计执业的错误认识而形成的差距。
审计期望差距的涵义概括为社会公众的审计需求与目前审计职业界对审计目标认识之间的差距,它既包括审计师能力不足而形成的差距,又包括公众对审计目的的认识偏差而形成的差距。
二、审计期望差距成因的经济学分析1.均衡状态下审计供求关系分析根据微观经济学对需求和供给的定义,我们可以将审计利益集团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价格下对审计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称为需求;审计师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价格下对审计服务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数量称为供给。
最新-内部审计期望差距成因及对策 精品
内部审计期望差距成因及对策一、引言内部审计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2003年国家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其他经济组织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可见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初衷是揭露和反映国有企业资产、负债和盈亏的真实情况,查处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服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但内部审计工作业绩始终与社会公众的期望相差甚远,只有了解了期望差距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缩小审计期望差距,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
二、内部审计期望差距的形成原因一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多样内部审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其实施审计的过程及审计结果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公众对它的期望差距较大。
目前社会公众对内部审计期望是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揭露差错舞弊,监督和控制企业经济活动来帮助企业进行价值增值,与社会审计中公众要求审计独立公正的评价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有所不同,这种期望更多地体现为管理层及所有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期望。
所有者期望内部审计能够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增加组织价值的同时能揭示管理层的差错舞弊情况,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这与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期望有所不同,管理者希望内部审计能够帮助监督或检查组织内部的某一部门、某一制度或某一项具体的经济业务或活动,查找组织内部各部门履行受托责任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提出适当建议,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增加组织价值,并不希望内部审计揭示自己的受托责任情况甚至某些舞弊行为。
管理层与所有者期望的差异使得内部审计处于尴尬的位置,内部审计组织形式的选择,会影响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态度。
2023年审计期望差论文:审计期望差作用因素思索
2023年审计期望差论文:审计期望差作用因素思索引言:审计期望差(audit expectation gap)指的是客户与审计师之间对于审计任务的期望值之间的不一致性。
审计期望差的存在导致社会公众对于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产生怀疑,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审计的公信力。
例如,股市的波动和经济危机可能与审计期望差有关。
因此,目前学者和从事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士广泛关注审计期望差并探寻其根本原因。
一、立法与监管理念落后导致的审计期望差在许多国家,审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法和监管理念还相对落后。
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管缺失、对审计机构进行监督的不足、对造假行为的惩罚不严等。
这些缺陷导致了财务报告中的错误和造假行为较难被发现。
审计师不能依靠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公正性,这使得社会公众对审计师的能力产生怀疑。
审计机构面对的挑战变得越来越复杂,因为审计标准不断的改变可以使政策制定者难以跟上审计需求的步伐。
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师在完成其工作时可能会采取不完全或者不恰当的审计措施,从而使审计期望差增加。
二、审计师的职责和责任审计师的职责和责任必须与他们执行的工作相一致,但是公众对于审计师的期望有时高于他们实际的能力。
审计师虽然被视为全面保证公司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正性提出合理的保证。
因此,有时候公众的期望不能与审计师的任务相匹配。
例如,在满足公众对于公司财务状况的期望时,审计师有时可能也需要考虑其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和合同义务,这可能会导致审计期望差的出现。
三、公众和股东的期望公众和股东通常希望审计师能够为其提供超越财务报告本身的保证。
许多人认为审计师可以检测出不符合法规或道德标准的行为,或者揭示公司财务状况的任何不利或污点。
这种期望使得公众、投资者、股东对于审计的要求更高,审计员在对待客户时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当审计期望无法满足时,这些人可能会对审计工作持怀疑态度,从而增加了审计期望差的发生率。
论审计期望差距的动因与控制
论审计期望差距的动因与控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加强审计人员与审计使用者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是当前审计市场探讨的热门话题。
审计期望值的大小与审计工作者自身素质和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密切相关,本文以审计期望差距的现状作为出发点,分析了审计期望差距的外因以及内因,并从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监控、完善审计委托模式以及加强审计报告使用者之间的交流等方面探讨了审计期望差距控制的途径,以期为广大审计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审计期望差距;现状;动因;途径审计期望差距作为上市公司审计供给对用户需求的偏离的一种形式,审计期望差距的有效控制是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水平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对治理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期望差距进行探讨,力求有效的控制审计期望差距,建立和谐的资本市场秩序,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制度。
一、审计期望差距的现状(一)审计期望差距的概念审计报告差距是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上市公司存在的一种普遍行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产品供给方(上市公司或者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方(客户)而存在的一种供给关系或者产品功能不满足审计市场的一种行为。
亦或者说审计差距产生的动因是因为上市公司或者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人员提供的审计报告与审计客户预期值之间的差距偏离过大,从而产生了审计期望差距相关概念。
(二)审计期望差距的构成目前,我国的审计期望差距主要包含产品功能差距和产品质量差距两方面。
就产品质量差距而言,审计市场现有的审计报告不能够满足审计要求方的期望估计值是审计产品质量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站在不同的市场需求方评价审计产品质量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比如站在上市公司股东的角度,审计产品质量存在两种外在表现形式:一是上市公司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人员由于自身因素导致审计报告出错,有些注册会计师在出审计报告的过程中,会因为工作疏忽从而向审计使用者提供了一些品质低劣的产品或者服务,最终导致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程序制度和审计准则的缺陷;二是指非理性差距因素导致上市公司股东的错误观念,从而造成不切实际的审计期望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审计期望差作用因素思索
缺乏职业胜任能力,是产生审计期望差距的首要因素
审计人员的职责主要包括在审计报告中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提出质疑,并在审计报告当中指出公司财务报表中的错误。
但实际情况是,大量的日常审计工作是由相对来说缺乏实践专业能力和资格不够的人员完成的。
汉弗莱等人指出:“有关审计成本的问题会导致审计时间变少,从而成为产生审计期望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起审计人员忽视自己的职责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今的经济活动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
汉弗莱等人指出“:商业活动复杂程度的增加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审计技术发展的速度。
”一些公司由于它的经济活动实质相当复杂,以至于它的财务活动复杂至极,这种复杂性表现为公司高层的欺诈行为,主管人员同时身兼数职以及组织内部的复杂关系……其中组织内部关系的复杂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些组织内部关系人都有不同的利益和目标。
所以,这就是审计人员很难决定管理当局的声明书是否有效,或者很难断定有关管理当局在财务报表当中的认定是否真实的原因。
为了达到减少或者消除期望差距的目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还要求其能经济有效地完成被审计单位委托的业务。
因此,实践中可以通过各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及之后的继续教育制度,来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较理想地满足对执业的知识、技能的需求。
对审计人员的经验、审计效率的要求,则需要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通过经验的积累而得以实现,这需要一个过程。
经验的积累会促进效率的提升,但在经验缺乏条件下对效率的追求有可能增加执业差距。
审计人员作为一个人,不可能对审计准则的执行永远正确。
审计人员可能对审计准则的理解存在偏差或对经济活动的实质把握不准确,同时大量职业判断的应用也都使偏差出现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导致执业差距的存在。
缺乏职业独立性,是产生审计期望差距的重要因素
美国着名的审计学家莫茨和夏拉夫在《审计哲学》一书中指出“:对于从业人员个体来说,他从职业的角度必须避免出现缺乏独立性的情况。
但不幸的是,现代审计正在遭受被称为‘内在的反独立性特点’的侵扰。
审计已不具有确保其诚实和独立的内在特点。
”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市场发展迅速,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审计人员为了生存、发展,竞相在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审计效率方面寻求价值的扩大,但审计行业有一个特殊性,那就是审计产品的无差别性。
“新上市公司的首次发行价格不会因为审计团体的良好声誉而提高,银行也不会因为审计团体的不同而对被审计单位收取差别利率”。
由此,在审计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就容易出现审计行业的逆向选择,审计团体为招揽业务而以牺牲审计质量为代价来降低审计收费。
另一方面,就是审计人员为了扩大收入,大量承接非审计业务,且在饱和的审计市场中,审计团体的审计服务市场发展空间已稳定,各事务所就在非审计服务市场中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非审计服务虽说可以增加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对减少审计服务的风险有积极的作用,但随着非审计服务比重的提升,各审计团体对非审计服务收费的依赖性增加,从而对其审计的独立性产生威胁,且在形式上看来也容易引起审计需求方的误解,容易造成形式上的不独立,这也影响着执业差距的产生。
逃避重大舞弊责任,是产生审计期望差距的“合理保证”
审计职业界之所以从采取强硬立场推卸在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审计责任,演变为以积极态度承担应负的适当审计责任,是因为报表经审计后重大舞弊案件仍然频繁发生,政府及公众强烈不满。
在诉讼爆炸时代,审计团体必须承担舞弊审计责任的压力及风险,并思考有效应对诉讼爆炸,缩小合理的审计期望差距。
国际审计准则指出,审计人员有责任计划和实施审计,合理保证财务报告中不存在重大错报。
这里我们要注意审计的责任是“合理保证”的概念,即各国在审计准则中规定,审计人员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合理保证财务报告中不存在重大错报,不管这种错报是错误还是舞弊造成的。
也就是说审计人员不是财务报表正确性的担保人或保证人。
对于这一点,投资者将“合理保证”解读为审计人员有义务发现所有的舞弊行为,所以他们往往把会计信息失真责任全部推给审计人员,甚至将经营失败归咎于审计失败,而事实上,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成本效益上这种要求都是不可能的。
由于审计人员采用的审计技术和测试程序的内在局限性,以及管理层为了隐藏舞弊所采取的欺骗、串通和其他方法,也因为审计的目的是对财务报表发表专业审计意见,而非专门查错防弊,所以,发现舞弊行为对审计人员而言是很困难的。
而且,当出现由于审计报告所涵盖的重大舞弊和差错所引起的财务报表的重大误报时,这本身并不能说明审计人员没有遵守基本准则和重要的审计程序。
从社会公众的角度而言,人们普遍期望审计人员应该能够发现财务报表中那些足以影响到真实性和公正性的重大舞弊。
且这种期望是合理的,应该得到承认,审计人员也应该承担起这一职责。
审计人员逃避发现重大舞弊的责任,是近些年来不断出现审计期望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忽视持续经营假设,是产生审计期望差距的可能因素
大多数的财务报告是基于持续经营的假设,报表使用者以此来判断公司在短期之内能够经营下去。
换句话说,使用者会想当然地认为,在年度报告中,无
论是董事会还是审计人员都没有相反的论断,公司能够存活下去。
如果接下来公司经营失败了,那么这些报表使用者就会问,为什么他们事先没有被告知公司可能存在经营失败。
当该公司破产,而在公司管理层的年度报告和审计人员的审计报告中都没有提及任何公司在持续经营方面存在问题时,审计人员往往会受到广泛的批评。
该批评主要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审计人员没有主动寻找公司能够持续经营证据的责任,而仅仅是需要在公司的持续经营假设不再适用时予以关注。
虽说审计人员在公司持续经营问题上消极了些,但需要明确的是,管理当局的职责之一就是判断一个公司是否是持续经营的,这样,管理当局对在持续经营的假设基础上所编制的财务报告的合理性是负有主要责任的。
而审计人员的责任是,使他们自己认为公司持续经营的假设是合理的,并且这种假设已经在财务报告中得到合理充分的体现。
对于持续经营问题,审计人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1.评价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评估固有风险时,审计人员应了解该公司的基本情况、主要产品、主要供应商、竞争对手以及它经营的外部环境;评价控制风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它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决定在何种程度上相信公司的历史和预算财务信息。
2.分析性复核程序。
使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对审计人员在利用现在的盈利能力和财务强度等指标进行持续经营评估时,给出了重要的信息。
评估持续经营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求审计人员要预测未来的情况。
但未来是不确定的,因此审计人员关于未来所作出的判断有可能是错误的。
评估持续经营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审计人员不能盲目接受管理当局提供的反映预计销售、成本和产品的预计报表,而是要检查他们与自己对公司的了解是否一致。
审计人员的社会作用不明确,将导致审计期望差距的产生
波弗莱等人指出,社会公众应该能够区分审计人员社会作用差距和审计质量上的差距。
审计质量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和要求他们遵守的审计准则。
就审计人员的社会作用而言,到底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检查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还是应该关注更广泛的责任,包括管理的效率和公司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审计人员主要是确认受托工作的次序,还是为了增加财务信息的可信性?审计人员不审计和报告公司的现金、盈利预测或者公司违反税法的行为是否合理?审计期望差距可能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缺乏对审计人员社会作用的清晰定义。
我们知道,法律必须保护小投资者的利益。
审计人员的责任应该扩大到潜在的股东、现在的和潜在的债权人。
尽管他们没有特别提到弱势集团,如小规模私人投资者、小规模下游客户和供应商等这些概念,但是笔者认为,也应该考虑到这些人的特殊地位,他们不仅没有影响公司管理层行为的权力,而且缺乏审计和会计知
识。
如果审计人员的社会作用要扩展到为弱势集团提供支持,那么这将有助于减小审计的期望差距。
社会公众的认识不足,是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直接因素
无论如何,不断增强的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认识,很可能使审计的期望差距合理缩小,因为公众会意识到有些期望本身是不现实的。
比如现在社会公众希望审计人员能够发现所有的错误和舞弊,无论其是否重要。
20XX年执行的审计准则解释了审计的性质以及管理层和审计人员各自对财务报表的责任,这也许有助于提高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认识。
目前,审计需求方在“风险偏好”假象的掩盖下,缺乏市场意识和职业风险理念,审计目标则定位于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公允性,导致审计准则在目标定位上便与审计需求产生了偏离,在根源上决定了合理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必然性。
审计职业界应及时调整审计目标,加强审计理论和技术水平的完善,以期在较强的审计技术支持下实现审计时间和成本的节约,遏制相对不合理的审计期望差距的扩大。
并根据不同情况恰当选用审计模式,提升审计执业的专业胜任能力和道德水平,争取在合理审计期望差距暴露前实现合理审计期望差距的缩小。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我国审计期望必会呈现逐步高涨的发展态势。
而随着规模的扩大和经营的复杂,会计审计的固有局限性和审计因时间、成本的考虑而对审计供给水平的降低,势必导致不合理审计期望差距呈现先小后大,再随审计理论、技术的改进而再小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