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练习第3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砥砺奋进的中国精神①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②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
在中华民族绚烂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的精神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行;在这砥砺奋进的五年中,中华民族的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定会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③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思维导图创新演练1.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面临“弯道超车”的新趋势新机遇,我们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激发全民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凝聚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当今时代需要弘扬中国精神,因为它( )①是发展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内在要求②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④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因为它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
故②③入选。
①错误,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④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为人民服务。
选B。
答案:B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答案: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鼓舞和动员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今天,爱国主义更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同步习题: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下列对中华法系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②儒家思想为唐朝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③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④唐朝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月考)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源远流长,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关于中华法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②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③认为君主权威在法律之下④主张法治优于“君主之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最终都以“振动一时之人心,而卒归于消沉歇绝”为结局。
其根本原因是( )A.只注重实现形式上的法律近代化B.立法在某些方面脱离司法实践和社会实践C.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未注重利用中国本土资源,忽视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和实际题组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4.(2020山东枣庄一中高一期中)法律由统治阶级制定,必然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秩序,其制定、颁布和实行都经国家机器来完成,本质上为统治阶级服务。
这表明( )①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法律②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③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④法律和道德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2020辽宁省协作校高一期中)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
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有( )①任何国家的法律都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反映②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法是国家和个人共同制定的规则,并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④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题组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93公正司法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公正司法作业时限:30分钟作业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司法公开,司法机关通过新闻发布会、政务网站、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对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
司法公开( A )①有效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②有利于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③是提升司法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的重要途径和形式④能提高司法质量,杜绝司法腐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司法公开,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提高司法公信力,故①③正确;司法公开体现的是对司法机关的外部监督,而不是内部监督机制,②错误;④中“杜绝”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A。
2.“司法局喊你来当人民陪审员了!”2019年年底,某地不少市民收到了一条短信,告知已被随机抽选为人民陪审员的候选人。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颁布实施后,该地第二次从常住人口中随机抽选候选人,以确保群众参与的广泛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①从市民中抽选人民陪审员,满足了公众行使国家权力的诉求②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③让普通市民参加审判活动,目的在于提高法院的审判工作效率④这一举措可以促进公众直接接触、了解法律,推动法治社会建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法治社会建设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公众不同于人民,“公众行使国家权力”的说法错误,①不选;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可以实现对审判过程的有效监督,推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②入选;提高法院的审判工作效率主要需要优化审判工作程序,跟普通市民参加审判活动无直接关系,③不选;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可以促进公众直接接触、了解法律,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法律的普遍信仰,推进宪法和法律得到普遍遵守,从而推动法治社会建设,④入选。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课后习题:认识质量互变规律(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理解质量互变认识质量互变规律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
这样的做法违背了()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总是企图“立竿见影”。
这样的做法违背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要重视量的积累,没体现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和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排除B、D两项;量变与质变都重要,C项错误。
故选A项。
2.“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
”这是音乐大师贝多芬的名言。
这句话蕴含了()A.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
”这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项符合题意;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不是质变比量变更重要,A项错误;B、D两项均不合题意,排除。
3.“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量变与质变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B.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趋势C.没有渐进的量的变化,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D.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没有渐进的量的变化,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C项正确;材料中这句话没有说明量变与质变相互转化,A项不符合题意;坚持不懈地努力不一定能改变事物变化的趋势,B项说法错误;材料不是要强调质的性质,D项不符合题意。
4.中国在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上,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课后习题: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推动认识发展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孔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表明()A.辩证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抛弃B.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C.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D.辩证否定是对新事物的肯定,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但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A项错误,排除;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B项错误,排除;“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意思是指我们要选择他人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人的缺点,则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缺点,若有,就要一起加以改正,这表明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C项正确;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辩证否定不只是肯定新事物,D项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C项。
2.三肠涡虫是一种奇妙的动物,如果用刀子将其身体一切为二,它将生长成为两个三肠涡虫,三肠涡虫通过细胞增殖和使用遍布全身叫做新胚芽的未分化干细胞改造现有器官,从而实现器官组织再生的现象。
这说明()①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②否定是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彻底否定③辩证法思维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④辩证否定可以产生新的规定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①正确;辩证否定实现事物的质变,产生新的规定性,④正确;辩证否定包含肯定与否定,排除②;辩证思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排除③。
3.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创新求变》①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②彻底否定旧事物才能够实现创新③要抓住时机,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④要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①④正确;对事物的否定是一种辩证的否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而不是彻底的否定,②说法错误,故不选;③强调的是质变,材料未体现,故不选。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同步习题: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2020北京顺义一中高一期中)习近平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习近平强调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是( )①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③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④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月考)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
对于法治的理解,下列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B.法治历史悠久,在法律产生以后,人类就走上了法治的道路C.建设法治社会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D.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办事3.(2020山东潍坊五县市高一期中联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目标擘画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蓝图,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这一总目标要求我们( )①要全盘学习世界各国的法治文明成果②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③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④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20山东枣庄高一期末)2020年2月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这是因为(深度解析)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③依法防控是党依法治理、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高的体现④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优势可以转化为疫情防控的治理效能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题组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5.(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一期中,改编)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国依法治国第九课第4课时全民守法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3
第4课时全民守法一、选择题1.如下有关全民守法的相关认识表述正确的答案是( )A.全民守法仅指依法履行义务B.全民守法要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时可以不择手段C.全民守法意味着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D.法律有时也不顶用,遇事还是找领导靠谱答案 C解析全民守法是指全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A错误。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时应采取合法手段,B错误。
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办事,遇事找领导与依法治国的理念相悖,D说法错误。
C正确,入选。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覆盖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过程。
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①要崇尚宪法尊严,依宪治国②政府独立行使司法权③各级人大要科学立法、公正执法④公民应尊法信法守法用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B解析②说法错误,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排除。
③说法错误,各级人大要科学立法,但并不能公正执法,因为各级人大并不是执法机关,故排除。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崇尚宪法尊严,依宪治国,公民应遵法信法守法用法,①④正确。
选B。
3.“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人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这意味着在我国( )A.法律代表全民意志,全民应该执行法律B.法律代表公民意志,公民需要遵守法律C.法律表现人民意志,人民自觉维护法律D.法律维护人民利益,人民直接制定法律答案 C解析我国法律表现人民意志而不是公民或全民意志,全民也不是执法主体,A、B错误,C正确;法律维护人民利益,人民通过法定程序制定法律而不是直接制定法律,D错误;正确选项为C。
4.乘客挡车门阻拦高铁发车,乘警不敢强制将其带离,公安民警和辅警在正常执法执勤时遭遇暴力抗法,却不敢执法……基层执法人员依法执法为何会变得缩手缩脚?怕被人曝光过度解读,怕逾越模糊的执法权限边界,怕没有规X指导而犯法等,造成了一线执法人员“不敢管〞“有顾虑〞。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 )①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尊法守法的气氛②明确行政权力边界,保障公利的实现③执法机关保卫法律尊严,以法治方式解决基层治理问题④行政机关提供有效的利益协商渠道,构建和谐关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A解析材料中“乘客挡车门阻拦高铁发车,乘警不敢强制将其带离,公安民警和辅警在正常执法执勤时遭遇暴力抗法〞,说明了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尊法守法的气氛,①符合题意。
考试必备人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含答案及解析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含答案单元综合检测文化与生活一、单项选择题1.10年来,中国电影票房年均增长39%。
2013年国内电影票房为217.69亿元人民币,2014年1至6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了137.43亿元。
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
国内电影市场迅速扩大说明( )A.人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B.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崛起C.公益性文化事业迅速发展D.中华文化不断走向新的辉煌2.“吞米岭·藏艺文博园”文化产业园项目被确定为拉萨市“十二五”规划和《拉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重点项目。
在全部建设完成后,年接待游客量将达100万至300万人次,年均净利润达1.48亿元。
兴建文化产业园体现了( )A.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D.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3.“喜大普奔” “且行且珍惜” “MH370” 等新词是2014年以来的网络热词,这些热词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
这表明( )A.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如实反映B.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要求C.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4.央视公益广告《筷子篇》通过一双双筷子诉说着不同人生和情感: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了人情的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找到了彼此心灵的依靠……这则公益广告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由此可见,公益广告( )①集中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②已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③能够引领文明风尚,激发正能量④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课后习题:第三单元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制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使灾后重建规划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这说明() ①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并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②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也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③辩证思维是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的④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凡未经实践检验的东西,决不轻信和盲从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强调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体现了辩证思维的整体性、动态性和实践检验的重要性,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项。
2.我国古代思想家公孙龙牵马出关,把关人依照法令不许其带马出关。
公孙龙说:“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
”这就是“白马非马论”。
“白马非马论”的观点()①违背了整体性思维的要求②违背了动态性思维的要求③夸大了事物的个性,否定了事物的共性④从反面说明了坚持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必要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白马非马论”片面强调白马的个性,看不到其作为马的共性,违背了辩证思维的整体性特征,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选A项。
3.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也就是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在1990年时达到2.1的世代更替水平(实现人口稳定须达到的生育水平),随后开始逐渐下降。
从2000年至今,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5—1.6之间,属于严重少子化。
生育水平之所以下降得这么快,一部分原因是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但根本原因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妇女的劳动参与增加等。
材料中对我国生育水平下降问题的看法()①是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②运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③是单纯的分析,没有综合④运用共变法寻求事物的因果联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体现了分析基础上的综合,①符合题意;对生育率的数据变化的分析属于定量分析,“属于严重少子化”属于定性分析,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分析与综合是相辅相成的;共变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有某些变化,另一现象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④在材料中未体现。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同步习题: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单元达标检测(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
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上述材料中对法的描述说明 (易错)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法的本质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C.法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概括和总结D.法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成就集中表现为( )①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②形成了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④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下列表述符合法治精神的是( )①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②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③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④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法治兴则国家兴。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这表明( )①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②中国共产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③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④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动。
其中,法治建设的目标是( )A.法治政府B.法治社会C.法治国家D.全民守法6.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法治的堤坝被冲破了,权力的滥用就会像洪水一样成灾。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doc
单元检测试卷(三)(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用法治保障改革,改革就会乘风破浪。
”下列属于法治作用的是( )①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②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③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④法治是主要依靠道德感化来治国理政的方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A.建设独立的中华法文化,建设世界法治强国B.建设东方法治体系,建设法治德治并行的国家C.建设中华法系,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①是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②目的是纠正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③需要发挥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④旨在促进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4.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②坚持借鉴或照搬国外法治有益经验③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④坚持公民在立法和司法上一律平等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的法治建设新成果,以一系列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划时代改革,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切实推进了人权的法治保障。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同步习题: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专题强化练七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一、选择题1.(2020山东德州高一期末,)法的繁体字写作“灋”,最早见于西周金文。
其字形由“氵(水)”“廌(zhì)”“去”三部分组成,“水”代表法律、法度公平如水;“廌”就是獬豸,是古代传说中一种能明辨善恶是非的神兽;“去”是去除坏人的意思。
下面关于“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③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④自古法律就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20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一期末,)经济发展、社会有序、政治稳定与法治昌明,相互依存、相互支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能否在国家发展的全局中来布局法治,能否让法治适应国家发展的大局,绝不是浪漫主义的“随意选”,而只能是现实主义的“弹钢琴”。
这启示我们( )A.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才能建设法治国家B.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C.法治建设要与国情和社会制度相适应D.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才能提高立法质量3.(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月考,)文明的细节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体现。
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得了流感佩戴口罩……这些行为被写进《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这表明向不文明行为说“不”,可以( )A.协同各种社会力量,完善多方合力的道德教育体系B.由党履行社会建设职能,开展文明素质提升专项行动C.发挥法律对社会文明进步的促进作用D.坚持公正司法,建立不文明行为联合惩戒机制4.(2020山东济南济钢高中高一期中,改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法治中国建设成效卓著。
其中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①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②就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③必须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④是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国体决定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20山东济南历城二中高一月考,)《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练习第3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朱相远在《中华世纪坛序》中写道:“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
”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A.博大精深的特征B.源远流长的特征C.神秘莫测的特征D.求同存异的特征2.据报道,牛津大学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表示,“Tuhao”(土豪)、“Dama”(大妈)和“Hukou”(户口)等词语已经在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围。
如果这些词语的影响力持续的话,会考虑在2014年的更新中把它们加入词典之中。
这一现象表明①中文在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②英国人的文化自信心逐渐丧失③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3.地处东南沿海,自晋唐以来,南渐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等区域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A.人们需要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化B.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我国各民族文化各具独特的个性4.“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八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一些史书典籍的新品种或新版本,深入发掘了一些史书典籍的学术价值。
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确的是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5.2014年10月10日至13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举办。
各少数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博览会上的少数民族展厅别具特色,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
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一把剪刀绘生活,剪纸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
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第三单元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政府依法行政,党坚持依法执政,A、B不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依法治国首先做到依宪治国,是依宪治国不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D错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法治国,C正确。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法系。
据教材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传布法律;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①②说法正确。
中华法系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③说法错误。
中华法系是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④说法错误。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治的重要性。
题干的观点强调树立法律信仰,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表明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A、C不符合题意;B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D观点过于绝对化,错误。
4.【答案】D【解析】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我国的法属于社会主义法,故选D。
5.【答案】C【解析】本题注重法治的重要性,A、D两项与题意不符;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B项错误。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地处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①②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③④与题意不符。
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①②符合题意;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③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8.【答案】D【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以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执行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规范性文件在内,由宪法相关法、民商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法律规范组成的协调统一整体,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2024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9_1科学立法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科学立法作业时限:30分钟作业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一部良法的制定,不仅须要立法机关、相关政府部门的统筹协调,更须要广泛汇聚民意民智,这是因为( C )①公民在立法上的同等权应得到敬重②汇合民意民智有助于提高立法质量③我国法律应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④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当家作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公民在遵守法律和司法上是同等的,立法上不同等,①错误;题目中,一部良法的制定,不仅须要立法机关、相关政府部门的统筹协调,更须要广泛汇聚民意民智,这是因为我国法律应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汇合民意民智有助于提高立法质量,②③正确;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④错误。
故选C。
2.《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是我国首部慈善领域的基础性和综合性法律。
慈善法的制定,从提出立法建议到草案初步成型,从基层调研到反复修改,从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是中国开门立法、公众参加立法的一次典范之作。
这体现了( D )①人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行使提案权②人大立法必需从人民群众的意愿动身③人大立法活动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④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慈善法的制定,从提出立法建议到草案初步成型,从基层调研到反复修改,从两次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是中国开门立法、公众参加立法的一次典范之作。
这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说明人大立法活动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③④符合题意;人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①是错误的;人大立法必需依据宪法,从客观实际动身,而不是从人民群众的意愿动身,②说法错误。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3-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目前,在大大小小的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的传播,人们都使用随手一扔的一次性卫生筷。
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 )。
A.世界是物质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解析材料中疾病的传播和一次性卫生筷、一次性卫生筷和森林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说明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C正确。
答案 C2.《循环经济促进法》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些层面包括: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共生的企业生态网络;城市内部的资源循环利用;区域或整个社会的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系统。
这体现出世界是 ( )。
A.客观的物质性世界B.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C.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D.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事物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有机地联系起来”,材料中所列举的各个层面都是有机联系的,这体现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B正确。
答案 B3.生活中常有这样的说法:乌鸦叫丧,喜鹊报喜;彗星、地震预示国家兴衰;指纹、手相决定人的命运;8是吉利的数字,4是不祥的数字等。
其共同错误在于 ( )。
①没有认识到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②不懂得或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③没有认识到人们可以任意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④用幻想的、虚构的主观联系去代替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解析题干中的几个说法都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②④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为C。
答案 C4.犹太人有句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
卖豆子的农民如果没卖出豆子,可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如果豆苗卖不动,可以移植到花盆卖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动,那么就把它移植到泥土里,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豆子。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遭遇人生挫折是偶然的B.要积极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挫折C.把握人生机遇是必然的D.要正视社会环境的复杂性解析材料体现了遭遇挫折时的态度,即遭遇挫折时要积极面对,B符合题意。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必备知识基础练1.“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法治和德治是人类自我管理和规制的一对经典关系。
下列关于德治与法治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B.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劝导力C.法治重教化作用,德治重规范作用D.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促进,D项符合题意;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劝导力,A、B两项说法错误;法治重规范作用,德治重教化作用,C项的表述错误。
2.以下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意识要求的是()A.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B.国家通过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C.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D.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权利和自由,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B项属于经济建设方面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没有直接关系,符合题意要求,故选B项。
3.在网络空间,公民必须合理合法行使自己的表达权、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等权利。
因为任何权利都是有边界的,必须遵守一定的底线,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主要表明在我国()A.公民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B.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C.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D.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必须遵守一定的底线,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表明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C项正确;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而不是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A项错误;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政治义务,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D项不符合题意。
4.(2021·河北检测)马克思说:“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这说明()A.法是人类文明的重大发展B.法的内容最终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C.法只体现当时的经济关系,与阶级斗争无关D.法要不断完善以适应社会物质生活,可推知法是一定经济关系的反映,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B 项正确;A、D两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法与阶级斗争有密切关系,排除C项。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92严格执法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严格执法作业时限:30分钟作业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北京市公安局环境保护之队就是公众所说的“环保警察”,是专门打击环境犯罪行为的警察队伍,这一队伍的成立,能够让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互衔接、良性互动,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环保警察的设立( D )①彰显了政府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治理决心,是其治本之策②让行政执法与行政司法衔接,有利于提高环保执法力度③加大了环保部门的权限,有利于更好打击环境犯罪行为④践行了党的执政为民理念,是政府积极履行职能的体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①错误,“是其治本之策”夸大了环保警察的设立的作用;②正确,“让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互衔接、良性互动,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有利于提高环保执法力度;③错误,“加大了环保部门的权限”的说法错误;④正确,环境问题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环保警察的设立践行了党的执政为民理念,是政府积极履行职能的体现。
故选D。
2.某市人民广场的垃圾桶、宣传栏、指示牌等公共设施都贴上了二维码。
市民用智能手机扫一扫,不仅能了解设施的基本信息,还能在线反映公共设施存在的脏乱、破损等问题,并且短时间内就能收到反馈问题的处理结果。
这一举措( D )①能促使政府更好地履行文化建设职能②让市民更加便利地参与社区民主监督③用现代科技提升了该市的精细化管理④为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提供了新手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中的措施能促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社会建设职能,而不是文化建设职能,①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加强对公共设施问题的监督,不是社区民主监督,②错误。
“市民用智能手机扫一扫,不仅能了解设施的基本信息,还能在线反映公共设施存在的脏乱、破损等问题”,这一措施用现代科技提升了该市的精细化管理,同时也为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提供了新手段,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选D。
3.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朱相远在《中华世纪坛序》中写道:“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
”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A.博大精深的特征B.源远流长的特征C.神秘莫测的特征D.求同存异的特征2.据报道,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表示,“Tuhao”(土豪)、“Dama”(大妈)和“Hukou”(户口)等词语已经在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范围内。
如果这些词语的影响力持续的话,会考虑在2014年的更新中把它们加入词典之中。
这一现象表明①中文在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②英国人的文化自信心逐渐丧失③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3.福建地处东南沿海,自晋唐以来,南渐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等区域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A.人们需要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化B.福建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我国各民族文化各具独特的个性4.“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八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一些史书典籍的新品种或新版本,深入发掘了一些史书典籍的学术价值。
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是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5.2014年10月10日至13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举办。
各少数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博览会上的少数民族展厅别具特色,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
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一把剪刀绘生活,剪纸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
陕西、山东的风格豪放粗犷、浑厚纯朴;广东、福建的风格纤细秀丽、玲珑剔透;江苏、浙江的风格疏密流畅、精巧明快。
这些千姿百态的剪纸造型,洋溢着浓郁醇厚的乡土气息。
材料说明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B.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7.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中国元素”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8.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秦始皇统一中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B.隋唐时期,儒学便确立了其至尊地位C.宋元明延续了隋唐文化的辉煌,产生了宋明理学,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D.明清时代,西方近代文化思想传入中国9.我国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这一切说明了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我们的中华文化异彩纷呈10.云纹(如图所示)在华夏文明中有着千年的跨度,在我国的建筑、雕塑、器皿、家具中都有广泛应用。
而且云纹有着丰富文化内涵,传递着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和喜庆祥和的美好祝愿。
这说明①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博大精深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④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1.数千年来,汉字被视作艺术品,更被看作人格的标记,“横平竖直写汉字”与“堂堂正正做真人”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这启示我们,弘扬汉字文化①要把传承汉字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②要努力创新汉字文化的内涵和传播方式③要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合起来④应当与健康人格的培养结合起来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12.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载人航天精神”“载人潜水精神”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各族人民投身到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
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A.具有相对稳定性B.其内涵具有抽象性,不会改变C.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D.具有包容性14.“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自垮。
”下面对民族精神的理解错误..的是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B.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C.弘扬民族精神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D.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民族精神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15.下列选项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而不同”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④美美与共,天下大同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6.成语“天道酬勤”强调多一分耕耘便多一分收获,这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A.团结统一B.勤奋进取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17.央视推出特别调查“爱国让你想起什么”,先后对2000多名国人进行了采访。
受访者中,有的回答“爱国就是不造谣”,有的表示“爱国就是扶老奶奶过街”,民众表达的朴素爱国情怀让人尊敬。
这一材料主要表明A.千百年来,爱国主义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B.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C.爱国主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D.爱国主义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18.在不同情境下发展的中国海峡两岸文化,虽然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是都以同根同祖同文的亲情为纽带,存在着割舍不断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如两岸人民通用闽南语、共同供奉妈祖等。
这表明A.世界各国文化具有多样性B.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C.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19.端午节最早有辟邪消灾的意思,汉朝末年才加入纪念屈原的传统。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很多其他说法,如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等,但最终以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说法为主流。
这主要说明了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②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生命力之中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命运。
这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A.珍惜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B.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C.与时代精神相结合D.发挥“主心骨”作用21.中国的儒、释、道思想中都含有“和”。
“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与尊重;“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与互相包容;“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与和睦相处;“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
这表明A.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标志B.和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C.中华文化有着鲜明的民族性D.中华文化有着巨大的包容性22.战争年代驰骋战场、奋勇抗敌是爱国;和平时期捍卫领土完整、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爱国。
这说明A.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B.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D.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3.“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
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
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
”这表明中华民族是________的民族。
A.自强不息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团结统一24.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下列诗句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①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先锋②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③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③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春秋时期的晋国分成韩、赵、魏三国(为战国之始),故称之为三晋。
后世所用三晋文化的晋或三晋则指现在的山西省。
现在在山西省考古发现的西侯度文化、丁村文化、许家窑文化、崎峪文化,直到14000多年前的下丁川文化,成为中国旧石器时期原始文化发展的完整序列。
民族融合带来佛教在三晋的发展,它为山西留下云冈石窟与五台寺庙群,成为佛教建筑、石刻、雕塑上的艺术宝库。
山西的戏曲历史悠久,宋金的社戏、元的杂剧、明清梆子都是主要剧种,影响深远。
另外山西的醋、黄土窑洞、民间剪纸亦都表现了三晋文化的特色。
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三晋文化”的特征。
(12分)26.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 000年历史的积蕴,千万里山河的滋养,各民族智慧的创造,成就了中华“衣冠之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
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饰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纷繁的款式,精湛的工艺,多彩的民俗,不断丰富装点着各族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华大地一道亮丽而绵延流长的文化景观。
而蕴藏其间的各民族的生活情趣、审美观念、婚姻道德、宗教信仰以及工艺技术等服饰元素,体现了多民族的文化交融,成为认识东方文明独特形态的又一途径,是研究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内涵的宝贵资源。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
(12分)27.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拥有“神舟”“长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
公司通过独特的企业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运用并说明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2分)28.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材料一:经过了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
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作用。
(8分)材料二:中华民族精神,引领一个民族穿越“千年未有之变局”,战胜“千年未有之强敌”,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启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