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试验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概要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概要

Q/KFKF X X X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KF·10L·CX701-2011代替Q/KF·10L703-2003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编制:校核:审定:标准化检查:复审:批准:2011-07-15发布2011-08-01实施XXX集团有限公司发布Q/KF·10L·CX701-2011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1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以下简称“六性”)的设计要求和实施方法。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六性”的设计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JB/Z 23-1991 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报告编写一般要求GJB/Z 57-1994 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手册GJB/Z 91-1997 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GJB/Z 768A-1998 故障树分析指南GJB 150A-2009 环境适应性GJB 190-1986 特性分类GJB 368B-2009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GJB 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GJB 451A-2005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GJB 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GJB 841-1990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GJB 899A-2009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GJB 900-1991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B 1032-1990 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方法GJB 1371-1992 装备保障性分析GJB 1391-1992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程序GJB 1407-1992 可靠性增长试验GJB 2072-1994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GJB 2547-1995 装备测试性大纲1Q/KF·10L·CX701-20112 GJB 3837-1999 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GJB 3872-1999 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GJB 4239-2001 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3 术语和定义3.1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军品可靠性鉴定试验通用程序

军品可靠性鉴定试验通用程序

军品可靠性鉴定试验通用程序1概述可靠性鉴定试验(Reliability Qualification Test ,RQT)是为验证产品的设计是否达到了规定的可靠性要求,由认购方认可的单位按选定的抽样方案,抽取有代表性的产品在规定条件下所进行的试验。

可靠性鉴定试验是产品可靠性的确认试验,也是研发产品进入量产前的一种验证试验。

可靠性鉴定试验是一种抽样检验。

由于抽样检验是通过检查样本的质量来判断整批产品质量状况的,所以可能会犯以下两类错误:①将合格产品批误判为不合格产品批,称为第1类错误;②将不合格产品批误判为合格产品批,称为第2类错误。

犯第1类错误时会使生产方受损失,所以称犯这类错误的概率为生产方风险,一般用a表示;犯第2类错误时会使使用方受损失,所以称犯这类错误的概率为使用方风险,一般用0表示。

理想的抽样检验方案要求a = B =0,但这样的试验方案不存在。

因为要使a =0即绝不可把合格批误判为不合格批,这只要把任一批产品都判为合格即可,但这样B增大;反之,要使B =0,就会导致a增大。

此外试验还受时间、经费、试验资源等条件约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是生产方和使用方共同协商和权衡来制定试验方案。

2编制产品可靠性鉴定试验大纲针对产品的具体特点及可靠性鉴定工作的需求,由承试单位负责,承制单位参加制订《产品可靠性鉴定试验大纲》。

该大纲作为该产品可靠性鉴定试验的总体规划技术文件,至少应包括下列各项内容:(a)试验目的;(b)适用范围:应明确本试验大纲适用于什么产品、哪种可靠性指标的验证;(c)引用标准和文件:应列出编写本试验大纲及本次试验应遵循和执行的所有标准和文件;(d)受试产品说明和要求:应说明受试产品的功能与用途、受试产品的组成、受试产品的技术状态和受试产品的数量;(e)统计试验方案:应说明本次试验所采用的统计试验方案及相关参数量值的确定;(f)试验条件:应说明试验时的标准大气条件要求、试验的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要求(试验剖面),包括电应力、温度应力、湿度应力、振动应力或其它工作应力的要求;(g)试验设备和测试仪表要求:应明确对用于此次试验的试验设备的能力及测试仪表的种类及精度要求及检定情况;(h)受试产品检测项目:应明确试验过程中的检测要求,包括检测内容、检测方式和检测时机、次数等;(i)故障判据、故障分类及统计原则:应明确该产品的关联责任故障判据,及故障的种类、分类原则和故障的统计原则;(k)试验前有关工作要求:应明确进行此次试验前,承试方和承制方及订购方应完成的工作项目,包括在此之前应完成的试验项目、应成立的组织机构、应编写的试验文件、试验设备能力调查、受试产品的安装和测试要求及准备工作评审要求等;(1)试验过程中的监测及记录要求:应明确试验过程中受试产品和试验设备的监测要求,同时应给出相应的记录表格;(m)故障的报告和处理:应明确在试验过程中发生故障后应按何种方式进行报告,应填写哪些记录以及故障的处理程序;(n)试验结束:应规定试验的结束方式、试验提前结束的条件以及试验结束后应完成的工作项目;(o)试验报告要求:应明确由谁编写试验报告、试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应提交的单位部门;(p)有关问题的说明:应对试验大纲中其它章节中尚不明确的事项进行规定,以保证试验大纲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可靠性测试管理程序(含表格)

可靠性测试管理程序(含表格)

可靠性测试管理程序(ISO9001:2015)1、目的:为使本公司之产品可靠性实验室测试结果准确可靠,规范测试过程及记录,特制订本程序。

2、范围:公司进料、在制品、成品检验及其它相关单位提供产品之可靠性测试均适用。

3、定义:4.1产品可靠性实验:公司产品进料、成品检验依行业标准及协会要求之测试。

4.2相关单位:品管部、业务部、工程部、生产单位、采购。

4、权责:3.1相关单位:负责可靠性实验室检测样品的提供、测试结果的追踪及记录。

3.2可靠性实验室:负责实验室之管理、实验操作及测试报告的提供。

5、流程图:(见附件)6、内容及要求:6.1可靠性实验室品质系统作业:6.1.1为确保试验室作业品质,应对试验过程所使用之设备做定期保养维护,实验室之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5±5℃ , 湿度应控制在40--70%RH。

6.1.2实验过程中对各项测试,依测试要求及《产品确认检验规定》处理.6.1.3实验过程中对各项条件需做记录.6.1.4测试后结果应明确记录各项数据,并建档保存.6.1.5测试过程中,当仪器设备有异常时应立即呈报部门主管,做相应处理.6.2测试送样作业及测试规定:6.2.1 品管部检验须进行可靠性测试:由检验员送样到实验室,将试验项目及需求完成时间与实验室人员注明清楚,由试验室安排检验。

6.2.2 其它单位物品检验须进行可靠性测试:由申请人员开立“测试委托单”,详细注明产品规格、试验项目及需求完成时间,经品管主管确认后送样到实验室。

6.2.3客户委托测试:客户提供样品,业务部需开立“测试委托单”经品管主管确认后委托实验室测试.6.2.4实验室人员接收样品及“测试委托单”后, ,依委托单位之要求及完成时间做测试.6.2.5测试依《产品确认检验规定》及客户要求进行,将测试过程之数据记录于“产品确认检验报告”、“尺寸检验报告”内以便追溯用。

(“测试报告”编号原则为:Q为品保品质记录,Q XX<年>XX<月>XX<日>XXX<序列号>).6.2.6若实验方法无规范可参考,则由委托送样单位提供.6.2.7测试完成后,需将测试结果记录于“产品确认检验报告”、“尺寸检验报告”,结果判定后经单位主管签核后提供给委托单位。

可靠性试验控制程序

可靠性试验控制程序

1.目的对公司新产品、量产产品以及来料原材料进行可靠性测试,确保能够满足我司可靠性测试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新产品,量产产品以及来料原材料。

3.职责各部门:各部门需要填写《可靠性测试送检单》和样品一起给到实验室,由可靠性试验实试验员进行登记签收。

实验室:根据各部门的试验需求进行测试,并提供《可靠性试验测试报告》。

4.工作流程4.1可靠性测试频次4.1.1 新产品:每款新产品在试产阶段必须全部做可靠性测试,可靠性测试项目依据《产品可靠性测试项目标准》。

4.1.2量产产品:每个季度要去做一次可靠性测试,测试项目按照《产品可靠性测试项目标准》来执行,根据客户提出特别需求或品质部为确保产品性能的达标,常规项可靠性测试可根据客户要求和品质主管提出品质需求来定义测试频次,4.1.3来料原材料:IQC根据对应的检验规范进行送检,在要求做可靠性的物料中,每个供应商每个半个月需要送检一次可靠性测试。

4.2试验过程4.2.1申请部门在填写好《可靠性测试送检单》和样品送到实验室待试验样放置区。

4.2.2实验员在收到《可靠性测试送检单》后,根据试验要求进行测试,根据实验结论完成《可靠性实验报告》。

4.2.3实验员按照试验设备操作指引以及根据《产品可靠性测试项目标准》对申请单上试验内容逐一进行测试。

4.3试验结束4.3.1试验完成后根据《产品可靠性测试项目标准》对试验结果作出判定,并做《可靠性试验测试报告》。

4.3.2《可靠性试验测试报告》经品质部主管级及以上审批后,实验员将实验报告发给相关申请部门,并将报告打印存档,由实验室存档。

4.3.3试验完成后,针对不合格项,申请部门要及时通知相关技术单位进行确认分析,以及后续改善的方案提供。

实验室将试验样品保留三个月。

4.3.4针对可靠性测试不合格开出不合格报告并对不良进行分析改善,改善后重新进行验证直到合格方可量产。

4.3.5可靠性试验应有老化测试。

4.4来料例行验证4.4.1由IQC填写《可靠性测试送检单》,和样品一起送至实验室待试验样放置区,并在《可靠性试验送检登记表》上登记。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

Q/KFKF X X X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KF·10L·CX701-2011代替Q/KF·10L703-2003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编制:校核:审定:标准化检查:复审:批准:2011-07-15发布2011-08-01实施XXX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更改记录Q/KF·10L·CX701-2011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1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以下简称“六性”)的设计要求和实施方法。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六性”的设计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JB/Z 23-1991 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报告编写一般要求GJB/Z 57-1994 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手册GJB/Z 91-1997 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GJB/Z 768A-1998 故障树分析指南GJB 150A-2009 环境适应性GJB 190-1986 特性分类GJB 368B-2009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GJB 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GJB 451A-2005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GJB 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GJB 841-1990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GJB 899A-2009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GJB 900-1991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B 1032-1990 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方法GJB 1371-1992 装备保障性分析GJB 1391-1992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程序GJB 1407-1992 可靠性增长试验GJB 2072-1994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GJB 2547-1995 装备测试性大纲13Q/KF·10L·CX701-201112 GJB 3837-1999 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GJB 3872-1999 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GJB 4239-2001 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3 术语和定义3.1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试验程序

可靠性试验程序

可靠性试验程序一、引言可靠性试验是评估产品在特定条件下的可靠性性能的一种方法。

本文旨在描述可靠性试验的标准程序,以确保试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试验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评估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性能,包括故障率、失效模式、寿命等指标。

通过试验结果,可以为产品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三、试验准备1. 确定试验对象:选择符合试验要求的产品作为试验对象。

2. 确定试验条件: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和预期工作条件,确定试验的温度、湿度、振动等条件。

3. 设计试验方案:根据试验目的和试验条件,设计试验方案,包括试验时间、样本数量、试验方法等。

4. 准备试验设备:根据试验方案,准备相应的试验设备,包括温度控制装置、振动台等。

5. 编制试验记录表:根据试验方案,编制试验记录表,用于记录试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四、试验过程1. 样本准备:根据试验方案确定的样本数量,从试验对象中选择合适的样本进行试验。

2. 试验前检查:在试验开始前,对试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并校准相关的测量仪器。

3. 试验执行:按照试验方案的要求,将样本放置在试验设备中,设置相应的试验条件,并记录试验开始时间。

4. 数据记录:在试验过程中,按照试验记录表的要求,记录样本的工作状态、故障情况等数据。

5. 试验观察:观察样本在试验过程中的工作状态和故障情况,记录相关的观察结果。

6. 试验结束:根据试验方案确定的试验时间,试验结束时住手试验设备,并记录试验结束时间。

五、数据分析1. 故障率计算:根据试验记录中的故障数据,计算样本的故障率,包括平均故障率和积累故障率。

2. 失效模式分析:根据试验观察结果和故障数据,分析样本的失效模式和失效原因。

3. 寿命评估:根据试验结束时样本的工作状态和故障情况,评估样本的寿命分布和可靠性指标。

六、试验报告根据试验过程和数据分析结果,编制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目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可靠度实验管理程序(含表格)

可靠度实验管理程序(含表格)

可靠度实验管理程序(ISO9001-2015)1.目的1.1 仿真特殊使用环境验证产品性能。

1.2 评估产品质量可靠度水平。

1.3 确认产品是否维持在设计可靠度水平之内1.4 满足客户的质量要求2.适应范围2.1 新产品试产阶段2.2 量产品评价阶段3.定义产品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能维持原有的各种功能.4.职责4.1 研发部:提供新产品作验证4.2 实验室:新产品可靠性试验由实验室负责执行,确认5.运作程序5.1. 试验区分:可靠度试验分四阶段实施(1)新产品开发阶段(EVT):零件配当、安全性及基本功能测试(2) 新产品试产阶段(MVT):产品寿命预估和包装运输、环境测试(3) 量产品阶段(ORT):量产品质量可靠度验证(4)追踪阶段:库存品达十万台可靠度验证5.2. 试验项目:方法及评价按照产品《可靠度试验标准表》进行,具体如下:5.3. 新产品开发阶段由工程部担当的工程师,依产品《可靠度试验标准表》在产品完成开发进入试产前,需要填写《测试申请表》和提供至少10PCS样品交于实验室进行测试,如有需要,项目工程师要协助测试并提供技术支持。

5.4. 新产品试产阶段由品质部委托实验室进行产品可靠度试验,填写《测试申请表》和试产的合格产品至少20PCS交实验室实验。

5.5. 试产阶段由实验室依《可靠度试验标准表》进行试验,在量产前提出试验报告交工程部担当工程师,进行设计改进。

5.6. 产品后期可靠度试验计划:5.6.1量产持续可靠度试验,每批量产,由IPQC进行首件6台进12H老化实验;量产追踪依下操作:1.由实验室根据FQC检验统计表统计数量发现每机种生产数量达5万台时,由品质部抽取6台并填写《测试申请表》送到实验室测试,实验室依《可靠度实验标准表》作可靠度试验。

2.当可靠试验继续进行时,所抽测代表当批制令之全部产品,不须留置等候判定,可依出货进度先行放行5.7. 出货量产可靠度试验(Out-going Reliability Test)5.7.1 FQA须针对每一批抽取生产批量的6台依《可靠性实验标准表》交予实验室检测其特性(测试结果见可靠度试验报告书),如OK无异常,则让其随货一起出,如有异常,则取下分析,根据其异常发生的严重性决定对此批货的处理方式。

可靠性测试控制程序

可靠性测试控制程序

可靠性测试控制程序1、引言可靠性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旨在评估系统在特定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个良好的可靠性测试控制程序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和修复系统存在的潜在问题,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可靠性测试控制程序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2、控制程序设计2.1 设定测试计划在设计可靠性测试控制程序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制定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应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环境、测试方法、测试用例等内容。

通过明确测试计划,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测试的范围和目的,为控制程序的设计提供基础。

2.2 开发可靠性测试用例可靠性测试用例是评估系统可靠性的重要工具。

在开发可靠性测试用例时,我们需要考虑系统的各种异常情况和边界条件,以覆盖所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问题。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自动化测试工具来大幅度提高可靠性测试的效率和准确性。

2.3 设计可靠性测试控制程序可靠性测试控制程序应能够自动化地执行测试用例,并记录测试结果。

其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测试执行:控制程序能够按照测试计划的要求执行测试用例,并记录测试的执行时间、结果和错误信息等。

错误处理:当测试用例执行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控制程序应能够及时捕获错误,并将错误信息记录下来,方便开发人员进行问题定位和修复。

结果分析:控制程序应能够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包括通过率、失败率、平均执行时间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2.4 实施可靠性测试控制程序在实施可靠性测试控制程序之前,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

通过模拟真实的测试环境和一系列典型的测试用例,我们可以评估控制程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控制程序使用指南3.1 安装和配置控制程序在开始使用可靠性测试控制程序之前,我们需要先进行安装和配置。

安装过程需要遵循相应的安装指南和步骤,配置过程需要设置相关的环境变量和参数。

3.2 运行测试一旦控制程序安装和配置完成,我们可以通过命令行或图形界面的方式,启动控制程序,并执行相应的测试。

可靠性试验控制程序

可靠性试验控制程序
似之国家标准(CNACL)认可; 5.5.5.3 测试完成后,实验室须附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和样品须存档 1 年以备查(详见可靠性测试计划表)。
小件产品,报告和样品放在一起,以便查阅。大件产品用封口胶袋装好后,标识好相关编号存在样 品存放区内。 5.5.6 受测样品于试验前,须先依据各产品之检验标准执行基本外观检验及功能测试,确认受测样品均符合规 格无影响后续之各项试验,方可进行; 5.5.7 试验之执行须确实依据各项测试作业指导书执行测试工作; 5.5.8 试验后亦须依据各产品之检验标准执行检验; 5.5.9 若有失效发生,在 24 小时内完成结果判定,立即通知委托单位及确认失效状态并发出【可靠性测试不 合格通知单】,【失效分析报告】。 5.6 报告 5.6.1 试验结束后,应填写【可靠度测试报告】,报告应有品保单位之制作者及审核者签名; 5.6.2 电子报告仅供参考,正式报告以书面报告为准; 5.6.3 若发现已发行之报告有误,应立即通知相关单位,同时重新制作正确之报告重新发行,并尽可能将原发 行有误之报告收回。 5.7 不符合测试的控制 当发现任何不符合预期的测试条件、测试程序或要求时,实验室应采取下述措施: 5.7.1 应对不符合的工作设定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当不符合的工作确定后, 应制定和采取措施(如暂停工作、 停发报告等); 5.7.2 应评估不符合工作所造成的影响; 5.7.3 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对不符合工作的可接受性作决定; 5.7.4 必要时,通知客户并撤消报告; 5.7.5 是否恢复工作由实验室最高主管决定。 5.8 信赖性测试失效处理 5.8.1 原物料验证:填写【可靠性测试不合格通知单】、【可靠度测试报告】签核至部门经理会签至委托部门 经理; 5.8.2 新产品验证:填写【可靠度测试报告】签核至部门经理会签至委托部门经理;

可靠性实验控制程序

可靠性实验控制程序

保证可靠性实验室进行的各项检验和实验明确、规范,对公司的产品和使用的关键物料进行相关实验和评估,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客户的质量要求。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新产品可靠性试验、例行性可靠性试验、重大质量问题验证和替代物料、工程设
计变更验证等需进行可靠性试验的产品。

3.0定义
可靠性:在给定的条件下,在某个给定的时间间隔,一个实体完成所要求的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试验:指对物料和成品进行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机械性能,环境性能及寿命试验。

4.0职责
测试工程师:负责可靠性试验计划的拟定,对新品可靠性、例行性试验和重大质量问题验证的执行、监测,参与问题分析,提供相关可靠性试验报告,并对问题点的改善追踪,
至问题关闭。

负责实验室日常维护、试验和校准工作。

质量工程师:提供所需进行可靠性试验的产品,同时根据可靠性试验需求参与试验,针对测试
5.0 程序
5.1
5.2
5.3
A、针对重大缺陷不合格,未彻底解决前不可出货。

B、针对轻微不合格问题,经部门领导签字批准后,可让步特采放行。

5.4 验证处理:
实验室对试产及量产阶段的问题点改善状况进行追踪测试确认,直至合格。

5.5试验项目:方法及标准按照产品《可靠性实验标准表》进行。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

Q/KF ·10L ·CX701-2022代替Q/KF · 10L703-2003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编制:校核:审定:标准化检查:复审:批准:2022-07-15 发布2022-08-01 实施XXX 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更改页号更改人日期更改状态标记(a、b、c……)更改单编号13本程序规定了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以下简称“六性”)的设计要求和实施方法。

本程序合用于产品“六性”的设计和管理。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合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

GJB/Z 23-1991 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报告编写普通要求 GJB/Z 57-1994 维修性分配与估计手册GJB/Z 91-1997 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GJB/Z 768A-1998 故障树分析指南GJB 150A-2022 环境适应性GJB 190-1986 特性分类GJB 368B-2022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GJB 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 GJB 451A-2005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GJB 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估计 GJB 841-1990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GJB 899A-2022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 GJB 900-1991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B 1032-1990 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方法 GJB 1371-1992 装备保障性分析GJB 1391-1992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程序 GJB 1407-1992 可靠性增长试验 GJB 2072-1994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 GJB 2547-1995 装备测试性大纲12GJB 3837-1999GJB 3872-1999GJB 4239-2001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

Q/KFKF X X X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KF·10L·CX701-2011代替Q/KF·10L703-2003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编制:校核:审定:标准化检查:复审:批准:2011-07-15发布2011-08-01实施XXX集团有限公司发布Q/KF·10L·CX701-2011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1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以下简称“六性”)的设计要求和实施方法。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六性”的设计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JB/Z 23-1991 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报告编写一般要求GJB/Z 57-1994 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手册GJB/Z 91-1997 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GJB/Z 768A-1998 故障树分析指南GJB 150A-2009 环境适应性GJB 190-1986 特性分类GJB 368B-2009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GJB 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GJB 451A-2005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GJB 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GJB 841-1990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GJB 899A-2009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GJB 900-1991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B 1032-1990 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方法GJB 1371-1992 装备保障性分析GJB 1391-1992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程序GJB 1407-1992 可靠性增长试验GJB 2072-1994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GJB 2547-1995 装备测试性大纲1Q/KF·10L·CX701-20112 GJB 3837-1999 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GJB 3872-1999 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GJB 4239-2001 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3 术语和定义3.1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定远汽车试验场可靠性试验规程

定远汽车试验场可靠性试验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中国定远汽车试验场汽车产品定型可靠性试验规程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产品在中国定远汽车试验场进行定型可靠性行驶试验的试验条件、试验里程、试验程序、行驶规范、试验记录及可靠性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轴荷不超过13吨的各类汽车。

2 引用标准GB/T1253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T12678 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QCn29008.4 可靠性统计计算方法及故障模式3 术语3.1客车A类M类,车辆长大于3.5m,主要总成专门设计或选用己定型的总成设计的客车或未定型的客车底盘。

3.2客车B类M类,车辆长大于3.5m,选用己定型的底盘设计的客车。

3.3微客M1类,车辆全长小于或等于3.5m的客车。

3.4轿车C类M1类,发动机排量大于1L的轿车。

3.5轿车D类M1类,发动机排量小于或等1L的轿车。

机械工业部机汽产[1995]164号文批准1995—9—19实施3.6微货N1类,总质量小于或等于1.8T的载货车辆。

3.7微型汽车微客和微货的总称。

3.8民用全轮驱动汽车专指为民用目的设计的全轮驱动的高通过性汽车。

3.9轻型货车ⅠN1类,总质量大于2.5T的轻型载货汽车。

3.10轻型货车ⅡN1类,总质量小于或等于2.5T的轻型载货汽车。

4 试验条件4.1 试验道路可靠性试验道路情况详见附录《中国定远汽车试验场可靠性试验道路》。

4.2试验样车试验样车数量及其试验实施条件应符合相应车型定型试验规程的规定,并按GB/T12534第4.1、4.2条规定进行试验车辆准备。

4.3装载质量4.3.1装载质量按GB/T12534第3.1条规定。

4.3.2轿车、微型汽车在凸凹不平坏路行驶的载荷。

4.3.2.1轿车1/3里程按最大总质量装载;1/3里程按前排座位两人(包括驾驶员)行李箱装20kg行李;1/3里程只有一名驾驶员。

4.3.2.2微型汽车1/2里程按最大总质量装载;1/2里程按半载装载。

可靠性验证试验规程

可靠性验证试验规程

可靠性验证试验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定可靠性验证试验的程序和规范,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试验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可靠性验证的产品。

2. 试验目的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产品在规定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

通过执行可靠性验证试验,我们可以确定产品的寿命、故障率和可靠性指标,从而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进行全面评估。

3. 试验范围本试验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可靠性验证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设备、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等。

4. 试验准备在进行可靠性验证试验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定义试验的使用条件和环境条件;- 制定试验方案,包括试验所需的设备、工具和材料;- 确定试验的时间安排;- 评估试验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5. 试验方法本试验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适应性试验,以确定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适应性;- 进行环境试验,包括温度、湿度、震动等环境因素对产品的影响;- 进行功能试验,以评估产品的功能性能;- 进行可靠性试验,包括寿命试验、故障率试验等。

6. 试验记录和结果分析在试验过程中,应记录试验参数、试验结果和观察到的异常情况。

试验结束后,应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并生成可靠性验证试验报告。

7. 试验验证和改进根据试验结果和报告,可以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改进。

需要根据试验结果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并进行再次验证。

8. 试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在进行可靠性验证试验时,应始终考虑试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确保试验过程中不会对人身安全和环境造成任何威胁。

9. 试验管理和责任分配试验的管理和责任分配应明确规定,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可靠性。

10. 附则本试验规程的具体细节和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以上为可靠性验证试验规程的简要内容,具体的试验细节和操作方法请参考详细试验方案和相应的技术标准。

ORT可靠性试验规范与控制指导培训

ORT可靠性试验规范与控制指导培训

在线可靠性试验规范(Ongoing Reliability Testing)拟制: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范化审查: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更改信息登记表规范名称: 在线可靠性试验(Ongoing Reliability Testing)规范规范编码:目录1.目的 (4)2.适用范围 (4)3.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 (4)4.定义 (4)5.规范内容 (4)5.1 在线可靠性试验程序 (4)5.2 失效分析 (7)附录一:在线可靠性试验周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二:可靠性计算报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目的本文规定了在生产中实施在线可靠性试验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以规范在线可靠性试验的开展。

本试验可以快速评估产品初期的可靠性,能及时发现在来料、加工等过程中引起产品批量缺陷的问题,促进及时地控制生产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S1、S2、S3、S4、S5、S6、S7等硬件产品,不适用于软件产品。

3.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NPS50154-500 S tandard Range PCB Mountable DC-DC ConvertersMIL-HDBK-338B 《Electronic Reliability Design Handbook》,1998.104.定义3.1 【在线可靠性试验】Ongoing Reliability Testing (ORT),也叫做Early Life Testing (ELT),是在生产过程中控制生产质量的一种可靠性试验手段。

可靠性试验控制程序

可靠性试验控制程序

可靠性试验控制程序编制:审核:批准:可靠性试验控制程序1. 目的为了规范可靠性试验,保证试验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来料、过程产品、最终产品及样品需要进行的可靠性试验。

3. 责权分工3.1质量部为可靠性试验的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操作试验,出试验报告,并将其归档管理。

3.2各部门根据需求按程序要求进行申请。

4. 作业内容4.1 试验申请4.1.1有如下情况,申请人填写《可靠性试验申请单》,写明试验项目、试验过程要求、测试项目、测试条件等,附上试验品。

部门主管审核,质量经理批准后,测试员按照要求进行可靠性试验。

4.1.2可靠性试验的种类包括:a新产品开发设计需进行可靠性试验。

b顾客要求对产品进行可靠性试验。

c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我,需对产品或物料进行可靠性试验。

d产品重要材料更改或重大工艺更改,需要进行可靠性试验。

e生产过程中,经工程部评审产品可靠性有潜在隐患时,需要进行可靠性试验。

f连续生产的产品,按质量计划进行可靠性试验。

g来料检验的部分按照产品标准进行可靠性试验。

4.1.3目前公司无能力进行的试验,由品质部负责联系第三方检测机构,经品质部经理确认后进行送外试验。

4.2试验过程4.2.1质量部测试员接到《可靠性试验申请单》,按其要求对试验品进行测试,填写《可靠性试验测试数据》。

4.2.2质量部测试员按照《可靠性试验申请单》中的试验项目,依试验《设备操作规程》《产品可靠性试验标准》逐项对试验品进行试验。

4.3试验结果4.3.1每项试验结束后,试验员按要求进行测试,填写相关记录报告。

4.3.2质量部检测员将《可靠性测试数据》和《可靠性试验报告》呈报测试经理批准后,将相关试验结果通知试验申请部门,并将记录报告归档保存。

4.3.3可靠性结果判定不合格的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单》,并附上不合格品样品,做出原因分析及拟定改善措施。

并制定下一次试验的日期。

相关的评审记录(原因分析、改善措施等)予以保存。

可靠性实验室管理之实验室管理控制程序

可靠性实验室管理之实验室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确保可靠性实验室测试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保证可靠性测试工作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提供满足客户更高要求的产品质量,特制定此管理规范。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产品及产品在研发工程验证阶段、小批量试产阶段、量产阶段的验证、材料承认、进料检验阶段以及外部或客户申请实验、裸机成品的可靠性测试验证以及整机成品的可靠性鉴定验证;实验室环境管理。

3.职责3.1 实验室:3.1.1 负责对实验室仪器设备、各项资源的申请和标准化测试平台搭建;使用、维护和调度;3.1.2 负责按相关部门申请的实验项目机型评估、确定,制定出有效的测试方案;实验测试项目的实施和相关测试报告的发布;产品分析改善的跟进验证;3.1.3 负责物理、环境、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产品可靠性、安全、管理流程等标准化文件的建立;3.1.4 负责实验项目成本资源评估,公司内部实验项目运行费用计入实验总成本,外部实验项目运行费用另外核算并汇总3.2 实验申请部门:3.2.1 根据实际需求提出实验申请,提供符合实验所需之样品、配件4.术语和定义4.1 EVT(Engineer Verification Test):工程样品验证测试4.2 DVT(Design Verification Test):评估产品在设计开发中的结构,性能,材料、工艺等符合规定之要求的实验4.3 PVT(Pilot-run Verification Test):小批量过程验证测试验证新机型的各功能实现状况并进行稳定性及可靠性测试4.4 ORT(Ongoing Reliability Test):量产中提交和保证产品可靠性的周期性的实验4.5 QAL(Quality Assurance Laboratory):可靠性实验室5.程序5.1 可靠性实验作业管控流程图5.2 实验验证类别5.2.1 实验送样: 新产品设计开发技术工程部验证过程;原材料验证过程(包括新产品开发中的原材料的送样承认,进料的材料检验);工艺更改后验证;如验证结果须通过实验后完成,则向实验室申请实验。

可靠性试验控制程序

可靠性试验控制程序

可靠性试验控制程序一、目的为规范可靠性试验流程,明确各部门在可靠性试验中的职责,使试验严格有序的运行,特编制该文件。

二、适用范围公司所有的成品、半成品及生产物料及辅料的可靠性验证。

三、职责3.1品质部负责该程序的制订及可靠性试验的具体执行,以及可靠性试验室的日常维护。

3.2工程部负责可靠性试验标准的制订以及可靠性试验夹具的制作。

3.3设备组负责可靠性试验设备的校准、维护及维修。

3.4各部门根据实验需求,按程序进行申请。

三、工作流程4.1试验申请4.1.1有如下情况的须做可靠性试验,并由申请人填写《可靠性试验申请单》,写明相关要素如:产品名称、试验目的、产品批号、工作令号以及试验条件等,交自己本部门长审核然后交品质部长批准。

a.新品开发,小批批试制。

b.产品设计变更。

c.产品重要物料变更。

d.重要物料、辅料新的供应商承认。

e.大的工艺变更f.重大工艺流程变更。

g.当产品出理质量问题或怀疑产品存在潜在的失效隐患时,需要对产品或物料做可靠性验证。

h.客户的特别要求。

i.商返品的分析验证。

J.停产时间超过3个月的产品,重新恢复生产。

4.1.2对于公司没有能力进行的试验,填写《送外试验申请单》经部门长批准后可以送外进行试验。

4.2试验过程4.2.1申请部门在填好申请单后,将试验样品或产品和申请单一起交与可靠性试验员。

4.2.2试验员在收到《可靠性试验申请单》后根据申请单填写《可靠性试验记录》。

4.2.3试验员按照试验设备的操作指引以及《可靠性试验标准》对申请单上的试验内容逐条进行。

4.2.4需要进行功能测试的产品,则由生产部门负责产品的功能测试,试验员跟进测试结果。

4.3试验结束4.3.1试验完成后,根据《可靠性试验标准》对试验结果做出判定,并填写《可靠性试验报告》。

4.3.2《可靠性试验报告》经品质部长和总工审批后,试验员将试验结果通知申请部门,并将报告存档。

4.3.3试验完成后,试验员将试验产品返回给申请部门,申请部门根据产品的状态做相应的处理;对于需要封样的试验品,由试验员填写报费申请单,经批准后将样品封样存档。

GJB9001C-2017装备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控制程序

GJB9001C-2017装备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控制程序

GJB9001C-2017装备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控制程序1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以下简称“六性”)的设计要求和实施方法。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六性”的设计和管理。

2 术语和定义2.1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2.2 可靠性工程为达到产品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有关设计、试验和生产等一系列工作。

2.3 寿命剖面产品从交付到寿命终结或退役使用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全部事件和环境的时序描述,它包含一个或几个任务剖面。

2.4 可靠性研制试验对样机施加一定的环境应力和(或)工作应力,以暴露样机设计和工艺缺陷的试验、分析和改进的过程。

2.5 可靠性增长试验为暴露产品的薄弱环节有计划、有目标的对产品施加模拟实际环境的综合应力和工作应力,以激发故障,分析故障改进设计与工艺,并验证改进措施有效性而进行的试验。

2.6 维修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2.7 维修级别根据产品维修时所处的场所或实施维修的机构所划分的等级,一般分为基层级、中继级和基地级。

2.8 保障性系统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能满足平时战备及战时使用要求的能力。

2.9 综合保障在装备寿命期内,综合考虑装备的保障问题,确定保障性要求,影响装备设计,规划保障并研制保障资源,进行保障性试验与评价,建立保障系统,以最低费用提供所需保障而反复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和技术活动。

2.10 测试性产品能及时并准确地确定其状态(可工作、不可工作或性能下降),并隔离其内部故障的能力。

2.11 机内测试(BIT)系统或设备内部提供的检测和隔离故障的自动测试能力。

2.12 安全性不导致人员伤亡、危害健康及环境,不给设备或财产造成破坏或损失的能力。

2.13 安全性大纲是包括系统安全性管理和系统安全性工程工作的文件,其目的是在系统寿命期内用几十、经济有效的方法满足系统安全性要求,提高其使用效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靠性试验控制程序
一、目的
为规范可靠性试验流程,明确各部门在可靠性试验中的职责,使试验严格有序的运行,特编制该文件。

二、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的成品、半成品及生产物料及辅料的可靠性验证。

三、职责
3.1品质部负责该程序的制订及可靠性试验的具体执行,以及可靠性试验室的日常维护。

3.2工程部负责可靠性试验标准的制订以及可靠性试验夹具的制作。

3.3设备组负责可靠性试验设备的校准、维护及维修。

3.4各部门根据实验需求,按程序进行申请。

三、工作流程
4.1试验申请
4.1.1有如下情况的须做可靠性试验,并由申请人填写《可靠性试验申请单》,写明相关
要素如:产品名称、试验目的、产品批号、工作令号以及试验条件等,交自己本部门长审核然后交品质部长批准。

a.新品开发,小批批试制。

b.产品设计变更。

c.产品重要物料变更。

d.重要物料、辅料新的供应商承认。

e.大的工艺变更
f.重大工艺流程变更。

g.当产品出理质量问题或怀疑产品存在潜在的失效隐患时,需要对产品或物料做可靠性验证。

h.客户的特别要求。

i.商返品的分析验证。

J.停产时间超过3个月的产品,重新恢复生产。

4.1.2对于公司没有能力进行的试验,填写《送外试验申请单》经部门长批准后可以送外进行试验。

4.2试验过程
4.2.1申请部门在填好申请单后,将试验样品或产品和申请单一起交与可靠性试验员。

4.2.2试验员在收到《可靠性试验申请单》后根据申请单填写《可靠性试验记录》。

4.2.3试验员按照试验设备的操作指引以及《可靠性试验标准》对申请单上的试验内容逐条进行。

4.2.4需要进行功能测试的产品,则由生产部门负责产品的功能测试,试验员跟进测试结果。

4.3试验结束
4.3.1试验完成后,根据《可靠性试验标准》对试验结果做出判定,并填写《可靠性试验报告》。

4.3.2《可靠性试验报告》经品质部长和总工审批后,试验员将试验结果通知申请部门,并将报告存档。

4.3.3试验完成后,试验员将试验产品返回给申请部门,申请部门根据产品的状态
做相应的处理;对于需要封样的试验品,由试验员填写报费申请单,经批准后将样品封样存档。

4.3.4判定试验结果不合格时,试验员应通知成品检验组将该批产品断为不合格品,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依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同时试验员通知品质技术员,由品质技术员开出《不合格品纠正、预防验证单》,由申请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临时措施,责任部门应在给出不合格原因结论后的当日内给出纠正措施,五日内给出预防措施,相关部门评定措施的有效性并给以验证。

4.4例行验证
4.4.1对于成熟、正常生产的产品,当每次批量投产≥10K时,需做一次例行可靠性验
证。

该例行验证由生产计划员根据生产计划填写《例行可靠性验证计划表》,生产部负责试验产品的准备。

4.4.2试验员根据《例行可靠性验证计划表》,按计划完成可靠性验证,试验过程依照
4.2.3-4.2.4,试验结果的处理按照4.3进行,其中4.3.3中的申请部门在该处为生产
部,4.3.4中的申请部门在该处为品质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