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

文化是生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经验,是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环境的体现。文化的本质是物质与意识的综合体现,文化的本质属性就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

文化具有多样性、区域性、时限性、流动性。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自身”认识周边的环境及生物,使“自身”更好的适应周边的环境,以及跟其它生物和谐的相处在一起。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跨国文化交际的重要意义在于学会跨文化交际,无疑会极大地拓展个人、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空间和综合竞争能力。对于在跨阶层、跨职业、跨性别、跨年龄的文化交际管理能力的培养,这将大大有助于学习者在职场上的全面提升和个人职业生涯、事业的发展;组织协调能力、沟通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高。

下面我就饮食文化方面谈一谈中西之间的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之间在饮食观念、餐具厨具、饮食氛围及宴会礼仪、菜名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同时也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形成著名的八大菜系,各有特点,但也有共同点:用料讲究,制作方法复杂,口味多变。西方同样历史悠久其主要特点为:主食以面粉为主,原料也较为丰富,制作方法较中国的简单,但也十分注重口味。由于中西方哲学思想、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

中国的饮食观念:在中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人追求“色、香、味、形、器”俱全,追求的这种境界如果具体化了就无味了。中国饮食对美的追求远远超过了理性,即使人们已经饱了,仍然会进食,这是由于抑制不了美食的诱惑,而尽情地进行嗅觉和味觉的享受盛宴。中国饮食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享受的是一种“天下大同”的意境。中国人在食物中会放入各种调料,各种调料相互配合,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境界,从而调出美好的滋味,对这种美味的享受不仅仅是嗅觉和味觉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一种不可言传的享受。这与中国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的哲学相吻合,中国饮食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追求的意境美的一大重要特性,这种特性在书画上的体现也极为明显,在中国文化中饮食文化与书画文化一样俨然已归为艺术这一类型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已经高度艺术化了,技艺已经十分成熟了,其可以不依赖于菜谱了,可以自由发挥,添加一些作料,自己改进烹饪技艺,具有随意性。

西方的饮食观念:西方人把饮食当做一种科学,他们用理性的眼光看待饮食。西方人认为饮食的功能是填饱肚皮、吸收营养,没有像东方一样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饮食。西方的饮食讲究搭配,其主要是营养上的搭配,忽略了色、香、味、形、器,讲究摄入了多少蛋白质、维生素、糖、脂肪等。在加入调料的过程中,大多是在餐盘中进行的,各种调料的味道都是单独的,并没有融合在一起,所以出自不同西方厨师手下的菜的味道几乎相同。

西方人比较中西饮食的特点时认为,他们的营养搭配较为合理,他们有比较发达的食品工业,而他们的罐头和快餐业的发展就是其典型代表。这与他们现代快节奏的学习工作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即使罐头和快餐的味道单一,但是能够让他们赶上快节奏的运作状态就可以接受了,而且其中的营养也并不缺乏。

(二)中西方在餐具厨具之间的差异

在餐具上,众所周知的,中国人用筷子而西方人用刀叉。能起到这些作用并且与西方厨

具差异较大的代表性的厨具应该属炒锅和马勺了。由于中国饮食文化的长期影响,人们需要能够在烹饪味道上得到满足的厨具。

西方的饮食就比较简单一些了,由于他们较少将各种食物混合在一起,所以他们不需要中式厨具,如他们不用炒锅和马勺等。西方讲究的是食物味道的单纯,因此,他们厨具不必要满足调和的功能,其厨具最大的特点就是烧煮功能。西方厨具大多是平底和圆桶,这样才能更方便加热烧煮食物。

(三)饮食氛围的差异

平常在餐馆中吃饭时,由于大家都是一起吃,不会实行AA制,通常是有一个人买单。在中国,在买单时通常会争先买单,这是自己对别人诚意的体现,也是告诉别人大家的情意不在乎这点儿,大家是一家人的意思。

而在西方饮食是分餐制,就是自己吃自己的,在西方餐馆里吃饭,一般都是实行AA制,即各自付个自的钱。由于他们的食物是个人一份的,也不会出现“由谁买单”这种争执。这与西方追求自由民主的思想有关,他们认为各自布菜、买单时不可以违背他人的意志,不能替别人做决定,要展示对别人的尊重。

(四)关于中西方宴会礼仪的差别

中西方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都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这符合中华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的影响。

在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仍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间的情感交流,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五)中西方在菜名之间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追求意境美的国家,这一特征在菜名上的体现也是十分显著的。取菜名除了要体现意境美,还要尽量显示吉祥的意味。例如鱿鱼炒鸡片被称作游龙戏凤,。即使是一盘汤也很有讲究的,可以取出许多不同的名字,都是十分优美的诗句词中的,例如海鲜花甲汤可以取多个名字:松翠明珠,这出自《春提湖上》的“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中国菜名多富于艺术性,大多是由神话经典、自然联想、诗词典故得来的。

西方注重实用性,从菜名就可以体现出其原料、烹饪方法以及味道形态,没有更深层次的寓意,简单明了。中国菜名的表情达意和西方菜名的一目了然,折射出了中国文化偏于感性思维,而西方文化偏于理性思维。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最大的差异在于中国的“和”、“感性”而西方则是“自由”、“理性”,因此中西饮食文化的冲突是存在的。跨文化交际中饮食文化的差异是可以通过交际方自身的调整与改进来减少摩擦的。首先,要吸收当地的饮食文化理念,使自身的文化内涵与当地的人文色彩相符合;其次,要加入了自身固有的特点,开发出更具有特色的新产品,产生一些好的经营理念,从而使两种文化更好的向前发展,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饮食这个方面出发,许多本来看似不可解决的问题便也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认真对待、处理和从新认识跨文化交际中的包括饮食在内的各种文化差异,饮食文化交际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差异不可能会被消除,但是在交际中人们会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