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文献综述
年轻女性群体的汽车消费心理行为研究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年轻女性群体的汽车消费心理行为研究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1.女性自我概念本文对年轻女性汽车消费心理进行分析时是基于女性自我概念来展开的,因此,本文也重点对女性自我概念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1.1女性自我概念结构自我概念第一次出现是在《心理学原理中》,它是由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
詹姆斯强调自我概念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经验自我,另一个是纯粹自我。
经验自我有分为三种,它们分别为精神自我、社会自我和物质自我。
三者中,社会自我最高,组织自我次之,最后为精神自我。
结合Hassan等(2015)、孙颖(2013)、梁丽君(2016)等对女性自我概念的描述,本文认为女性自我概念的结构应该包括家庭自我、表现自我、情感自我、发展自我和心灵自我五部分。
(1)家庭自我自父系社会至今,社会对女性的期望是她们可以在家庭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甚至是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这样就导致了女性往往把家庭需要放在第一位,甚至是为了家庭需要牺牲个人需要和事业需要,所以在日常消费中,家庭消费就成了最重要的消费,女性的消费则显得无关紧要。
她们日常生活的重点是丈夫和孩子,自我常常被忽视。
(2)表现自我女性较与男性来说更爱美,她们爱欣赏美,更爱表现美。
她们表现美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外表,也可以通过被社会所接受的与众不同的气质。
现在的年轻女孩大多数都喜欢时尚的东西,所以商家往往会提高各类时尚的物品供女性消费。
(3)情感自我相对于男性,女性的情感比较丰富,所以其情感的角色也是比较突出的,生活中很多形容情感的词语也与女性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比如“多情”这个词有时候甚至可以与“女性”一词划等号。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女性的情感比较丰富,情感的自我会使她在日常的消费中带走比较明显的感性特征。
(4)发展自我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成就,进而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越来越多的女生让生活的关注点放在自我提升上,比如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参加各类证书的考试培训、出国留学等等,这类提升自我的消费项目在其日常消费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消费者行为学文献综述
消费者行为学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目前消费者行为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得出从总体上,对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研究焦点逐步集中于消费者本身;更强调理论的应用;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研究对象的延伸和转移,即对于新兴市场的研究,特别是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模型在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中, 对目标消费者行为的认识和理解是营销活动的基础。
西方国家的商学院里, 消费者行为学已成为重要的核心课程。
在营销实践中, 对目标市场中的消费者行为的深刻理解也已成为构建竞争优势的前提条件。
以中国市场为例, 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 例如, 雀巢、达能、可口可乐等公司对中国消费者的理解十分深刻, 在设计营销策略时, 充分考虑到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特征, 这不仅使它们在中国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也使它们成为中国消费者喜欢的品牌。
一、引言(一)如何解释消费者行为解释复杂的消费者行为时,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重心,有不尽相同的研究方法。
M.所罗门认为,消费者行为的不同学科研究展现出从微观(个体)到宏观(群体环境)的视角。
J.C莫文认为,有3种切入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角度:基于消费决策的观点;基于消费体验的观点和基于影响消费行为的观点。
从文献分布量来看,“决策观点”的消费者行为学文献比重量大,后两种的比重和研究较少也较新,而其中第三种正是营销学所倾向和主张的1。
卢泰宏认为,消费者行为1《消费者行为学—中国消费者透视》卢泰宏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学可归纳为3种学科视角,即心理学背景角度、社会学背景角度和营销管理学背景角度,对于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应侧重于营销管理学的角度。
M.所罗门将消费者行为学定义为:它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需要与欲望而挑选、购买、使用或者处置产品、服务所涉及的过程2。
(二)消费者行为领域的发展有些研究者给消费者行为理论注入了新的血液,比如因特网采购和因特网帮助下的相关决策制定,还阐述了形成社会各阶层的消费者角色,他们带来了市场经济,这已经成为时下诸多出版社的热门主题之一。
消费者“意愿–行为”差距影响因素研究 文献综述
Modern Marketing 现代市场营销, 2018, 8(4), 37-44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8 in Hans. /journal/momhttps:///10.12677/mom.2018.84006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the Consumer’s Intention-Behaviour GapYu Yin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Received: Oct. 19th, 2018; accepted: Nov. 1st, 2018; published: Nov. 8th, 2018AbstractWith the form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consumers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consumer ethics in the process of consumption. This leads to “speaking a set and making a set”, that is, the situation in which the willingness to consume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purchase behavior. This study combs the relevant results of the con-sumer’s “willing-behavior” gap research, explores the main possibl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sorts out the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that may be involved in the latest re-search.KeywordsIntention, Actual Behavior, Gap, Reference Group消费者“意愿–行为”差距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殷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北京收稿日期:2018年10月19日;录用日期:2018年11月1日;发布日期:2018年11月8日摘要随着可持续消费理念的形成和传播,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越来越多关注消费伦理问题。
《消费者行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300字
消费者行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1 国外研究综述1、消费者行为的含义消费者行为研究萌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学家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出了炫耀性消费及其社会涵义,20世纪60年代正式开始了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并给出了不同版本的定义,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丰富消费者行为的定义。
Wood(1981)将狭义的消费者行为定义为人们为了得到需要的东西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包括商品的选购、比较、购买以及使用和评价等活动。
Schiffman,Kanuk(1987)对消费者行为的定义是消费者在寻找、购买、使用以及评价与处理希望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商品或服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全部行为。
恩格尔(1996)将消费者行为定义为人们为了获取自己需要的消费品并且对该种消费品进行使用与处置,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及决定这些行动的决定过程。
各学者对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存在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争议,产生的原因在于研究范式与判断角度不同。
2、消费者行为的特点Barry(1990)认为消费者行为是非常复杂的概念,并且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非理性以及不可预测性、可诱导性等特点,不能够简单的通过性别、社会阶层、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简单的说明。
消费者行为的多样性表现在受到消费者个体差异的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偏好、需求和产品选择方式各有侧重;复杂性表现在消费者的同一种消费动机能够导致不同的消费行为,同一种消费行为可能来源于不同的消费动机。
但是,同一时期统一社会中的消费者,受到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消费行为上常常表现出一些共性的特点,例如消费者都希望用最少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回报,消费者行为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具有一致性,同一个消费者也存在多种多样的消费行为;不可预测性表现在消费者除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需求外,其他层面的需求均具有可替代性,即属于非刚性需求,因此消费行为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具有多边形,难以预测;可诱导性指消费者并不能够对自己的消费需求有客观、理性的认知,企业可以通过适当的营销措施来诱导消费者需求,刺激消费者行为。
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关系的文献综述
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关系的研究综述张磊(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B091105班南京210003)[摘要]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关系的研究,对于企业设计与执行顾客保留策略,降低顾客流失率具有意义。
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以前学者的研究结果,讨论顾客满意、顾客忠诚的内涵、两者间的关系,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是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弄清楚顾客满意、顾客忠诚与顾客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企业设计与执行顾客保留策略,从而降低顾客流失率。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顾客满意顾客忠诚在过去20多年时间内, 顾客满意一直是许多企业的战略要素。
20世纪80年代,追求较高的顾客满意度是企业的一种经营目标。
90年代,人们已经广泛形成共识,即顾客满意能够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尽管顾客满意的管理方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顾客满意对顾客保持的作用机制在市场营销实践领域却受到很少的关注,有关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仍然很缺乏。
在未来的研究中,顾客满意向顾客忠诚的转换机理将成为关系营销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1、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1.1顾客满意不同的学者对于顾客满意概念的界定基本是一致的。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顾客满意“是指一个人通过对一个产品的可感知效果(结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
”亨利·阿塞尔也认为,当商品的实际消费效果达到消费者的预期时,就导致了满意,否则,则会导致顾客不满意。
Oliver 也曾经使用“比率模型”(ratio model) 来描述顾客满意感的产生,在这一模型中,顾客满意感的强弱取决于消费后感知实绩与消费前期望之间的比值,比值越大,说明顾客的期望得到了越高程度的满足,因此,顾客就越满意, 反之就越不满意。
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顾客满意是一种期望(预期)与可感知效果比较的结果,它是一种顾客心理反应,而不是一种行为。
论文数据分析法开题报告(3篇)
第1篇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挖掘和利用海量数据,成为企业和研究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
消费者行为分析作为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制定精准的营销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旨在探讨基于大数据的消费者行为分析方法,并分析其对营销策略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1. 消费者行为分析研究现状近年来,消费者行为分析已成为市场营销领域的研究热点。
学者们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角度对消费者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Kotler和Armstrong (2010)在《市场营销管理》中提出,消费者行为分析应从需求、动机、购买过程、使用与满足、影响五个方面展开。
2. 大数据在消费者行为分析中的应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兴起,学者们开始将大数据应用于消费者行为分析。
例如,Brynjolfsson和Smith(2013)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出,大数据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消费者行为,从而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
3. 消费者行为分析与营销策略消费者行为分析对于营销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Kumar等(2016)在《市场营销学杂志》中提出,通过分析消费者行为,企业可以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从而调整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理论框架:从需求、动机、购买过程、使用与满足、影响等方面构建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理论框架。
(2)大数据在消费者行为分析中的应用:探讨大数据技术如何应用于消费者行为分析,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方面。
(3)消费者行为分析与营销策略: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对营销策略的影响,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
2. 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消费者行为分析、大数据技术和营销策略的研究现状。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案例,分析其消费者行为分析方法和营销策略。
消费者行为学教学资料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演进与发展(一)[编辑:陆卫平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183 更新时间:2006-7-1 文章录入:oson2000 ]编者按:整个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文献综述由06春博士高杰友情支持,再次感<谢高杰>博士的支持,我想对于消费者行为起源以及演进到目前的研究方向,大家可以关注我们的连续文章,这有助于您了解整个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进展和各个方向的轮廓。
由于最早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并不是营销学者,而是经济学家,所以,这里是从“与营销有关”的消费者行为研究开始溯源的。
“与营销有关”的提法取自于《消费者行为》(R·W·劳森(R.W. Lawson))。
对于“与营销有关”的认识,我们可以用菲利普•科特勒的定义来解释:所谓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是指“研究个人、集团和组织究竟怎样选择、购买、使用和处置商品、服务创意或经验,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和愿望”(《营销管理》第10版)。
关于是谁最早开始关注消费者以及消费者行为,据考证,T.维伯伦1899年就有研究消费心理的个别论著(见卢泰宏《消费者行为学:中国消费者透视》前言)。
消费者行为研究开始兴起并引起营销学者的普遍关注是在20世纪50年代,而消费者行为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John C. Owen and M. S. Minor, Consumer Beh avior: A Framework. 4TH ed.)。
现有的资料普遍认为是在营销理论研究中开始运用“消费者导向的研究方法”开始的。
在郭国庆所著的《市场营销理论》一书中(第94页)有这样的阐述:“首先打破陈规,放弃传统模式,编写出与众不同的教材的人是查尔斯•菲利普斯,他的《市场营销学》于1938年出版。
其成功之处在于以消费者为导向,加进了消费者权益的内容。
大多数作者对消费者表示关注,而菲利普斯不只是对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影响消费者的条件感兴趣,对于指导消费者明智购买、节约消费等问题,也倾注了一定的心血。
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
.山东工商学院题目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浅析学院公管管理学院专业劳动关系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李亚军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浅析一、引言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由第10位上升到第2位。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0美元上升至568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上等收入国家,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向全面小康迈进。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他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悉,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1分别由57.5%和67.7%下降到36.2%和39.3%[1],人们的消费观由过去自然经济模式下自给自足的消费观念及重积累倡节约的保守型消费着渐向以量入为出、注重消费效益,强调消费带来的精神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过渡。
从1998年大学教育体制改革至今,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增长速度,由过去的340多万增长至今天的2468万。
当然,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大学生人数的增长,他们的消费环境由过去的校园内部单一消费着渐向校园内部消费、校园外部消费和网络消费等多种环境相互组合的方向发展;他们的消费内容由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主导的单一模式着渐向学习、生活、交际、文化娱乐等共同主导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他们的消费来源由过去的家庭支持单一渠道着渐向以家庭支持为主,奖学金及助学金和勤工俭学以及自主创业为辅的多来源渠道发展。
同时由这些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攀比消费和盲目消费日益严重,消费中的享乐主义倾向严重,人际交往消费高昂,消费方式和成才目标相脱离等也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焦点。
消费观念(Consumption Concept))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
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西方消费理论文献综述
西方消费理论——文献综述一、前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强调了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后来从凯恩斯开始,许多经济学家都为之付出了努力,使现代消费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得出的线性消费函数(C =a +bYd )在短期内得到现实的验证。
但是,在1942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针对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对1869-1938年的资料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消费函数表达式应为C =bYd ,即在长期内,自发性消费为零;任何收入水平上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相等。
并指出,凯恩斯理论和统计数据相矛盾:在美国尽管个人收入有很大增长,但国民收入中的储蓄份额并无长期上升现象。
这种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表现出来的差异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或“凯恩斯-库兹涅茨悖论”。
消费之谜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学者对消费函数的理论研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消费函数理论。
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派和观点。
二、综述正文(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消费量的决定因素有很多。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指数、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以及消费者偏好、风俗习惯等。
在众多因素中,凯恩斯认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家户收入。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定律: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
则,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其主要理论观点是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是由其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决定的。
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y C C =其中,C 代表消费,y 代表收入。
短期分析中Cy C C 0+=C0为自发消费,不取决于收入,是人们为维持日常生活必须的消费数量cY 为引致消费,是消费中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发生变动的部分。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摘要: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进,大学生成为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备受关注。
一些城市通过兴建大学城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消费者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推出为大学生量身定做的各种营销策略,吸引大学生消费。
作为大学生,一方面有很强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自身没有经济来源,因此往往满足不了消费心理而易引发各种问题,引人思考。
本文从消费本身的含义入手,分析大学生消费现状,力图寻求解决当前困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消费,大学生,时尚,心理,社会阶层一、消费与消费者1、消费的内涵古鹏(2008)指出,消费是一种集经济、心理、文化和社会现象于一身的综合性现象。
消费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 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和沟通的渠道。
闫缨(2004)认为,当人们消费商品的时候,社会关系也就显露出来。
因此消费过程既体现着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过程,也体现着商品的社会生命和文化生命的形成、运动、转换和消解的过程。
所以消费在物理意义上消解客体的同时,也在社会和文化的意义上塑造着主体。
2、消费者的含义符国群(2010)认为消费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狭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与住户。
他编著的《消费者行为学》一书正是从狭义的角度出发,展开研究。
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不仅是全体人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并对未来消费文化的构成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大学生的消费观反映出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的教育管理。
二、现状吴素双(2011)从消费观的误区、消费行为偏差和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三方面分析了消费社会下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现状。
他指出,消费社会下,大学生作为思想最为活跃和敏感的社会群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侵染,消费行为出现了过度消费和攀比消费的状态,消费过程中有了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消费价值观也受到拜金主义和消费主义影响,出现消费的奢侈化、消费的情感化的趋势。
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
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社会消费力量的一股新生力量,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生活品质和学习发展,也直接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
因此,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分析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趋势。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我们将全面解析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以及消费决策过程,揭示其消费行为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个人因素等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以期为社会各界提供有针对性的消费引导和建议。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将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在数据分析上,我们将借助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特征和规律。
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为相关产业提供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建议,同时也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实现理性消费和可持续发展。
二、文献综述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一直是市场营销、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
特别是在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中,其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对于理解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趋势、指导市场营销策略以及优化产品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决策过程,强调理性消费的重要性。
例如,经济学家通过构建消费决策模型,分析大学生在有限预算下如何权衡价格、品质、品牌等因素,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情感、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在消费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研究者开始关注大学生的自我认同、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因素如何影响其消费行为。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文献综述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文献综述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 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心理特征。
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 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 以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
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 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在校时合理使用有限的经济收人, 进行科学消费。
更重要的是未来他们将是具有稳定且较高的经济收人者, 将是文化水平较高而事业有成的消费者, 将是公司企业的生产经营者, 还可能是生产或消费政策的制定者。
因而他们的消费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他们的消费观念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或政策制定事关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消费问题, 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事关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前途。
因此, 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帮助大学生树立起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 规范他们的消费行为, 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顾客自我概念一致性文献综述
顾客自我概念一致性文献综述经过一系列中外文献浏览和研读,发现顾客自我概念一致性研究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的作用理论在品牌忠诚和顾客满意方面的具体运用,或者说顾客自我概念一致性是用自我概念和自我概念的作用理论对顾客满意和品牌忠诚的解释。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自我概念(Self-Concept),指一个人对自己这个客体的全部看法和感觉,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
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
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
在消费者行为学文献中,自我概念包括:实际自我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实际形象的看法;理想自我概念,指一个人希望自己有什么形象;社交自我概念,指一个人觉得他人对自己有什么看法;理想社交自我概念,指一个人希望他人对自己有什么看法;预期的自我概念,指介于实际自我概念和理想自我概念之间的某种自我形象;表现性自我概念,指理想自我概念或社交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的作用有:自我引导作用即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个人需要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行动。
积极的自我概念引导人们去做出积极行为,而消极的自我概念下人们则会做出放纵或者放弃自己的行为)、自我解释作用即经验解释系统的作用(一定的经验对于个人具有怎样的意义,是由个人的自我概念决定的,每一种经验对于特定个人的意义也是特定的)、决定自我期望即自我期望作用(期望是在自我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后继行为也决定于自我概念的性质)、自我归因作用。
综合起来就是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引导下,人们会采取积极行为,反之则反;在人们产生行为时总会结合自我认识对后果产生期望,自我概念积极的人往往有较高期望;如果行为达成或者没有达到期望,人们又会在自我概念的作用下对此做出解释,从而得出成败归因结论;这个结论反过来又会对自我概念起到加强作用。
“Z世代”群体观念及消费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Z世代”群体观念及消费研究一个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Z世代”群体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全球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他们出生于21世纪,成长在信息爆炸、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因此,他们的观念、行为和消费模式都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本文旨在对“Z世代”群体的观念及消费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并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述,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为企业、政府和学术界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和建议。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界定“Z世代”群体的范围和特点,明确研究对象。
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Z世代”观念及消费行为的研究文献,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些角度包括但不限于:价值观、生活方式、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社交媒体影响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总结“Z世代”群体的主要观念特征和消费趋势,并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本文将提出对“Z世代”群体观念及消费行为的未来展望和建议,以期为企业、政府和学术界在应对“Z世代”市场挑战时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对“Z世代”群体观念及消费行为的系统研究,本文旨在加深对该群体的理解,为企业制定更加精准的市场策略、政府制定更加符合时代特点的政策法规、学术界开展更加有针对性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也期望能够激发更多的学者和实践者关注“Z世代”群体,共同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二、“Z世代”群体观念研究“Z世代”通常指的是在1995年至2010年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而成长,并形成了独特的群体观念。
这些观念对他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对“Z世代”群体观念的研究至关重要。
“Z世代”强烈追求自我表达和个性化。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能够反映自己独特性格和价值观的产品或服务。
例如,在服装和配饰方面,他们更偏爱独特的设计和定制化的选项,而不是大众化的商品。
这种追求个性化的趋势在社交媒体上也得到了体现,他们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选择来展示自己的个性。
大学生消费文献综述
大学生消费文献综述第一篇:大学生消费文献综述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内容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有着独特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本身心理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大学生中,既存在着合理、理性的消费行为;也存在着不良的消费行为。
对其进行分析,以提出合理的、有益的建议,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消费意识,指导他们确立合理的消费期望,引导大学生做有经济头脑的消费者,教育他们讲究消费道德,大学生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消费群体,对其进行消费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心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他们已成为引导消费潮流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一、情感与符号之间——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据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A)的定义: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
[1]在大学校园里情感丰富的学子们的消费行为必然有其诸多的表现:(一)抑制不住的情感消费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阶层,其消费行为体现出追求新潮、时尚、情趣的特点,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则带有更多的情感因素。
因为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
一般来说,大学生更愿意购买能使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商品,他们的消费行为更注重感官的满足。
他们凭着自己敏锐的感官来感知、认识世界,而人的感觉包括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同样一件商品,只因为颜色稍有差异或包装稍有不同,大学生消费者可能一眼看中,进而购买,也可能一瞥过后,再不理会。
文献综述例子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屈臣氏会员卡制度背后的消费心理研究(前言部分)前言百年屈臣氏在被李嘉诚名下和记黄埔收购后迅速占领包括亚洲四小龙在内的十大最繁荣的亚洲市场以及两个欧洲市场,扩张的速度不容小觑。
在各大超市商场站稳脚跟的今天,零售业可谓发展势头稳进、市场日趋成熟,如何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生存并发展壮大是很多零售巨头正在研究的问题。
屈臣氏是如何实践这一点的呢,笔者认为优秀的营销整合系统是其中的关键,其中尤以客户关系管理中情感营销为亮点。
笔者借阅了《市场营销新视点》、《消费者行为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精细化管理全案》、《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实务》、《情感营销》、《会员制营销》、《市场营销案例》等书,综合了部分新闻及博文的相关内容,旨在对屈臣氏会员卡制度背后的消费心理有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正文部分)参考文献评述1、《市场营销新视点》梁东、刘建堤(2007)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营销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观点。
本书借鉴国内外市场营销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当前营销理论和实践发展动态及为市场营销学界所关注的包括直复营销、概念营销、合作营销、关系营销、网络营销、情感营销、整合营销、体验营销、事件营销、城市营销、体育营销等多项热点问题展开理论指导与研究。
本书对《屈臣氏会员卡制度背后的消费心理》的借鉴意义:论文将以情感营销为突破口,论述屈臣氏会员卡以情动人带给顾客极大的惠顾心理并实现顾客的终身价值。
2、《消费者行为学》荣晓华(2006)充分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消费者行为研究及营销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最新成果,博采中外众家之长并加以发展和创新。
本书循着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和消费者决策过程的主线展开,逻辑清晰地论述了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发展过程、研究意义、若干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消费者行为学的特点和研究途径,论述了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因素、消费者的态度、外在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过程等,可谓理论介绍全面概括,案例部分生动、启发性强。
大学生消费对家庭经济影响文献综述
大学生消费对家庭经济影响文献综述历史发展大学生消费对家庭经济的影响一直是社会学、经济学和消费行为学领域关注的重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观念的变革,大学生的消费模式和行为也在不断变化,对家庭经济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张倩(2012)指出,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意识、方式和观念已经显露出与已有经济收入的新富群体靠近的趋势,这种超越学生身份的消费现象和观念值得关注和深思[1]。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大学生的消费渠道和消费方式也日益多样化,进一步加剧了其对家庭经济的影响[2]。
现状分析1. 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及其经济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高消费的特点。
他们追求时尚、个性和品质,倾向于购买品牌商品和服务,这导致他们的消费水平往往超过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张倩(2012)通过对S大学学生消费行为的现状分析,发现大学生在服装、娱乐、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支出较高,给家庭经济带来了较大压力[1]。
网络直播带货等新兴消费模式的兴起,更是进一步刺激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2]。
2. 家庭经济能力与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关联家庭经济能力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形成和消费行为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秦艺瑗(2018)的研究表明,家庭经济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具有更为开放和积极的消费观念,倾向于追求高品质和高档次的商品和服务[6]。
相反,家庭经济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消费行为相对保守。
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家庭经济能力对消费观念的影响,也揭示了不同经济背景下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多样性。
3. 大学生消费对家庭经济的长期影响大学生消费对家庭经济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短期内,更可能产生长期的经济后果。
过度的消费可能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影响家庭的整体经济状况和未来发展规划。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习惯也可能对其未来的经济行为和财务状况产生深远影响。
关注大学生消费对家庭经济的影响,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也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和理财习惯,为未来的经济独立和财务稳定打下基础。
消费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消费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消费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心理学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消费心理学在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一、消费者决策过程消费者决策过程是消费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决策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
例如,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和“滞后者”等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揭示了消费者在接受新产品或新理念时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另外,消费者的决策过程还受到个体心理特征、社会文化因素、市场营销策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家们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揭示了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存在的认知偏差、情绪因素和社会影响等问题,为市场营销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品牌效应与消费者行为品牌效应是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往往会受到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品牌口碑等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揭示了品牌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机制,探讨了品牌忠诚度、品牌认知、品牌情感等概念在消费者心理中的作用。
此外,消费者行为还受到广告、促销活动、口碑传播等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家们通过对广告心理学、促销心理学和口碑传播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这些因素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潜在影响机制,为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消费心理学与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心理学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往往表现出与线下购物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心理学家们通过对网购心理学、社交媒体营销心理学和移动支付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消费者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心理特点,为企业开展线上营销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消费者在互联网时代还面临着信息过载、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新问题。
关于生活方式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理论文献综述
关于生活方式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理论文献综述作者:杨宇琳来源:《商场现代化》2015年第11期摘要:当今社会,如何使你的产品品牌能够打动众多消费者已经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之一。
从营销视角来看,了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从而进行市场细分无疑是个十分有效的方式。
本篇文献综述正是就近十年来国内有关生活方式与消费者行为的文献进行分类并归纳总结有关结论。
关键词:生活方式;消费者行为;文献综述什么是“生活方式”?简单来说,生活方式其实就是一种消费者的行为模式,是指消费者在社会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对自身所需生活进行满足的所有活动的形式,它主要是反映了消费者如何使用时间和金钱。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同时导致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改变。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生活方式和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为企业进行市场细分与制定营销策略提供参考意见。
目前,在学术界,学者们对生活方式的众多研究仍然处于社会学的范围内,然而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角度对生活方式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可谓是凤毛麟角。
因此,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角度研究生活方式就有着较大的理论意义。
一、历史沿革1.生活方式的定义。
生活方式是由马克思·韦伯首创的术语,它通常指的是不同的个人、群体或全体社会成员在社会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下,对自身所需生活各方面进行满足的所有活动的形式。
著名的个体心理学创始人Adler在1927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时率先提出,生活方式是指一个人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空间下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的行为。
之后,在1963年,著名学者William Lazer首次将生活方式这个概念应用在了营销领域内,而且逐步得到营销学界的认可和关注。
2.基于消费者行为角度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历史。
Plummer(1974)定义生活方式帮助企业更加有效地了解消费者。
著名的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Engel和他的同事在1982年率先提出了E.K.B模式,此模式主要强调了生活方式对于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方面的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者行为学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目前消费者行为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得出从总体上,对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研究焦点逐步集中于消费者本身;更强调理论的应用;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研究对象的延伸和转移,即对于新兴市场的研究,特别是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模型在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中, 对目标消费者行为的认识和理解是营销活动的基础。
西方国家的商学院里, 消费者行为学已成为重要的核心课程。
在营销实践中, 对目标市场中的消费者行为的深刻理解也已成为构建竞争优势的前提条件。
以中国市场为例, 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 例如, 雀巢、达能、可口可乐等公司对中国消费者的理解十分深刻, 在设计营销策略时, 充分考虑到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特征, 这不仅使它们在中国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也使它们成为中国消费者喜欢的品牌。
一、引言(一)如何解释消费者行为解释复杂的消费者行为时,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重心,有不尽相同的研究方法。
M.所罗门认为,消费者行为的不同学科研究展现出从微观(个体)到宏观(群体环境)的视角。
J.C莫文认为,有3种切入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角度:基于消费决策的观点;基于消费体验的观点和基于影响消费行为的观点。
从文献分布量来看,“决策观点”的消费者行为学文献比重量大,后两种的比重和研究较少也较新,而其中第三种正是营销学所倾向和主张的1。
卢泰宏认为,消费者行为1《消费者行为学—中国消费者透视》卢泰宏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学可归纳为3种学科视角,即心理学背景角度、社会学背景角度和营销管理学背景角度,对于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应侧重于营销管理学的角度。
M.所罗门将消费者行为学定义为:它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需要与欲望而挑选、购买、使用或者处置产品、服务所涉及的过程2。
(二)消费者行为领域的发展有些研究者给消费者行为理论注入了新的血液,比如因特网采购和因特网帮助下的相关决策制定,还阐述了形成社会各阶层的消费者角色,他们带来了市场经济,这已经成为时下诸多出版社的热门主题之一。
现在,还有很多与消费者行为有关的新兴领域,包括消费者行为的遗传或基因决定因素,美国政府斥资30多亿美元用于人类基因组计划,这类或其他科学研究很可能导致消费者行为研究不断发展演变。
二、消费者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国外学者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方面的理论大致分为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理论;消费者需求、动机与价值理论;自我概念与生活形态理论;消费者信息处理及决策理论以及终端购物行为理论。
(一)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理论1.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两因素、三因素以及四层面理论。
两因素理论将影响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存在于消费者内部,一类存在于消费者外部。
两因素理论有不同的表述,有称为“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或称为“个人因素/环境因素”。
三因素论则将“营销”视为影响消费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而单独分离出来从三方面(内在、环境和营销)分析消费者行为受到的全面影响。
四层面理论由P.科特勒提出了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四个层面: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
2.消费者行为总体解释模型,包括:消费者行为综合模型(CTM)、消费者行为黑箱模型、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CDP)和消费者信息处2《消费者行为学》(美)迈克尔.R.所罗门卢泰宏杨晓燕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理模型(CIP)。
其中,消费者行为综合模型由霍金斯模型、阿塞尔模型、所罗门模型以及彼得模型构成。
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分为5阶段、7阶段、一般模型。
3.消费文化的生成和扩散方面分别有滴渗理论和向上渗透理论。
在时尚系统的推进中,关于创新如何转为时尚流行,有两种理论解释。
第1种理论由C西梅尔1904年首次提出,称为“向下滴渗理论”(trickle-down theory),是解释时尚的最有影响力的方法之一。
该理论声称,主导性风格起源于社会中的居高阶层,并滴漏渗透到低的阶层。
有两种冲突的力量推动时尚变化。
当从属阶层试图开始沿着社会阶梯向上爬时,他们会尽力采用高于自己阶层地位的象征。
而高阶层的反应总是采纳更新的时尚,面对下层阶级的模仿意图,以确保自己在“阶梯”上不被模仿。
该理论对应的模式常被称为“法国宫廷模式”。
第2种理论相反,认为创新来源于社会下层,发源于街头创意,称为“向上渗透理论”(trickle-up theory)。
最典型的是,生活中的革新往往来自在主导性文化中缺乏声望的基层无名之辈(如黑人摇滚、乡村音乐、牛仔裤、嬉皮、各种“酷”、KUS0、刀郎等)。
时尚的推动力在于下层或低层既贴近大众的感受?又并不怎么在意保持现状,因此能够自由地创新和冒险。
恰如当代音乐市场上大众歌星取代专业歌星的现象,由此认为,精英时尚(elite fashion)很大程度上己被大众时尚(mass fashion)所替代。
该理论对应的模式常被称为“意大利模式”。
(二)消费者需求、动机与价值理论1.动机的理论分别有:本能论、驱力理论、诱因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本能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士和麦独孤,他们都对本能进行了分类并列出了本能的细目单,把人类复杂的行为归结为几种或几十种本能形式。
这种区分往往存在循环定义的缺陷,如看到人类具有爱心,就把它归结为慈爱的本能等,然后再用这种本能概念(慈爱本能)去解释人类的这种行为。
驱力理论是如果人处于一种需要状态,就有一种紧张的状态驱使消费者试图减轻或消灭这种需要。
人们认为减轻紧张状态是支配人类行为的一个基本机制。
消费者当前的状态和理想的状态目标(goal)之间总是存在差距的,这种差距造成某种紧张的状态,紧张的轻重程度决定了消费者缓解紧张的迫切程度,这就激发起一种驱力(drive),推动或驱使其为寻求能满足需要的东西而采取行动。
诱因理论又称为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该理论认为,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诱因的期望牵引,而不是受内在因素推动的。
2.关于消费者需求分类有后天习得理论一些心理学家将需要区分为:原始需要(primary needs/innate needs)和后天(习得)性需要(secondary needs/acquired needs)。
习得性需要不同于生理需要,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从环境中学习而得,包括心理需要,如权利需要、交往需要、亲和需要、合群需要、独特性需要;功利需要,如成就需要、地位需要:享乐需要,如奢侈需要、旅游需要。
3.关于消费者价值有消费价值模型Sheth-Newman-Gross消费价值模型是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用来解释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原因的模型,与其他复杂的模型相比,该模型的组成部分较少,并且强调——系列特殊的测量方法,以确保在测试和应用模型中必要输入的变量。
因此,Sheth-Newman-Gross消费价值模型与理解和细分市场相关。
该模型着重于评估与消费相关的价值以解释为什么买或不买某一特定的产品,为什么选中某种类型的产品而不是其他类型,为什么选择某一品牌而不是其他品牌。
Sheth-Newman-Gross消费价值模型列出了5种核心的消费价值,即:功能价值、社会价值、情感价值、认知价值和条件价值。
(三)自我概念和生活形态理论自我形象∕产品形象一致理论:20世纪80年代,M.J.Sirgy提出自我形象/产品形象一致理论,该理论认为包含形象意义的产品通常会激发包含同样形象的自我概念,消费者的自我概念或门我形象一致是影响购买动机的重要因素,自我形象/产品形象一致理论奠定厂消费者研究中自我概念理论的应用基础。
自我形象一致模型(self—image congruence models)认为当产品的属性与自我的某些方面相符合的时候就会被选择。
这些模型假定了一个产品属性和消费者白我形象间的认知匹配过程。
(四)消费者信息处理及决策理论1.类别购买决策理论:FCB方格原理2.消费者态度理论:态度ABC要素模型、多属性态度模型、中心路径和边缘路径理论(五)终端购物行为理论1.终端购物行为的基本模型2.关于购物情境与冲动性购买行为有商场氛围影响模型3.关于购后行为有购后过程模型三、国内外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就研究层次而言,西方消费者研究通常是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进行。
在宏观层面上,消费者行为与消费生活方式概念相联系,通常是对消费群人口统计特征及消费行为特征的描述,这类研究更多的是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
目前针对中国消费者行为所进行调查,多数也属于生活方式调查,方法是测量恩格尔等人提出的生活方式的四个维度,即态度(attitude)、活动(activity)、观点(opinion)、入口统计特征(demographic)来描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根据四个维度的表现,消费者被从总体上分为若干类型;其中,美国SRI 国际公司开发的VALS2就是一个著名的生活方式测量工具,但是,这种工具的有用性也受到诠释主义的质疑,研究发现,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并不能区分出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差异,不仅如此,这种方法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应用也很少。
在微观层面上,消费者行为则通常与消费者认知、态度、购买意愿以及决策过程等具体购买行为相联系,倾向于对消费者在具体的信息沟通、购买决策、产品使用、品牌态度等方面的行为进行解释和说明,多属于解释性研究(interpretive research)。
对于营销者而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更容易直接观察,因此,在营销者眼里的消费行为更多的是指消费者在广告认知、信息沟通、购买决策等方面表现出的消费行为。
在日益开放的社会和市场环境中,中国消费者行为在不断发生变化。
从20 世纪90年代起,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学者的关注,特别是香港和台湾的学者,他们对中国消费者行为特征已经进行了一些研究,其中包括对消费者生活方式的研究,也包括对中国消费者研究方法的研究等(杨中芳, 1997)。
这些学者中,对大陆、香港及台湾三个地区消费者的比较研究更为关注,此外,中国消费者的本土化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其核心是摆脱西方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套路,寻求适合于中国消费者社会和文化心理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中国消费者特有的行为模式。
在国内,卢泰宏教授从1999 年起,开始招收第一批“消费者行为与中国营销”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并致力于采用本土化的方法研究中国消费者行为。
目前,已有三位博士毕业生,他们分别就中国青年一代生活方式、消费者气质行为模式、中国女性消费者自我概念等方面进入了深入研究;同时,分别于2001 年和2002年出版了《营销在中国》和《营销在中国II》。
这两本书不仅在国内销售上万册,在台湾和日本也深受欢迎。
这表明,对于打算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公司而言,中国消费者行为特征是他们十分关心的信息。
可见,对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刚刚起步,在许多领域都存在着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