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课题计划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市场经济大潮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冲击,教育的功利性越来越突出,片面强调知识教育,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从而导致了一幕幕悲剧的发生,每年自杀的大中小学生达数千人之多。
21世纪的人类,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又出现人文素养的失落和危机,因此,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当前国民教育迫在眉睫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养教育,即人文教育是将人类优秀是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更说明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传唱不衰,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能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江泽民同志指出:“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因此,我们的人文素养教育应当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在小学生中开展经典诵读,让他们扎根于祖国的文化传统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研究理论依据和假说、
理论依据:
1、生理医学理论:德国医学博士林助雄他指出,儿童诵读古代经典诗词作品时,大多不求甚解,使左右脑动作得以同步,学习能力可增长2—5倍。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强调“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我们开展经典诵读研究,正是让学生在诵读、欣赏大量经典过程中激发灵感,增强原创力。同时,借助经典中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3、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儿童的记忆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水平的基础。可见,加强古诗文的背诵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进行古诗文的诵读将对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只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人本主义理论:我们面对的学生,他们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都蕴藏着独立的潜能。小学生古诗文诵读的研究,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理论假设:
1、经典诵读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需要。
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内涵,而目前我们的学生正缺少这种文化底蕴,所以我们依托经典诵读的研究,让学生从经典诗文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用古诗文的精华来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使民族文化世世代代都能散发浓郁的芬芳。
由此可见,诵读经典,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适应时代和学生的发展要求,很有研究的价值。
三、课题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本课题的研究以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开设校本课程,编写经典诵读教材,并辅以学校营造的有浓厚人文气氛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施以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熏陶,通过观察、调查、总结经典诵读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影响。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掌握有关经典诵读理论和案例。借助理论和经验,指导实验研究。)
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以经典诵读为主阵地,开设校本课程,并辅以学校营造的有浓厚人文气氛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施以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熏陶,通过观察、调查、总结经典诵读对人文精神的影响。在研究同时重点写好教育案例、教育随笔和教育论文。)
3、总结经验法(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定期进行经验交流,互相促进,提高教科研水平。)。
4、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教师、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案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以经典诵读为突破口,开发阅读资源,培养学生语言、记忆、等能力,积
淀学生的语文功底,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2、开展经典诵读阅读实践活动,引领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3、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探索引导学生开展经典诵读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诵读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正确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
4、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
程教学策略。
5、编写一套以中华古诗文经典为核心的校本教材,包括课本、教案、活动方案及其他文字材料等。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在大量诵读的基础上,摸索出积累、背诵古诗词及诵
读古诗文的方法。
2、研究如何把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内涵,升华为做人的行为,养成良好
的人文素养。
3、对诵读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方法进行积极探索,形成三种古诗文课堂教学模式:
基础传授课、拓展阅读课、自主创新课。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2008年5月-2009年8月)
成立课题组,理论研究,并请专家对课题体系进行指导。制定方案,分工落实。
a、学习经典诵读理论及有关文献资料。
b、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c、编写经典校本教材。
d、设立经典诵读实验班。开设经典诵读课程。
e、诵读时间安排:利用地方课程和课余时间。
2、研究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09年12月)
对实验内容进行具体研究论证并分阶段及时总结实验的阶段性成果。做出诵读
实验计划,摸索诵读要旨,修改诵读内容,总结研究内容,展示阶段成果。并
组织对其它语文教师培训,为推广做好准备。
a、开设经典诵读知识讲座。
b、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c组织经验交流活动。
d、积极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e、形成阶段成果,汇集成档。
3、研究总结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5月)
全面总结研究工作,搜集整理实验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编撰诵读教材,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全面推广。由经典诵读迁移到大视野阅读,全校师生中形成诵读
氛围,并对社会产生效应。
a、组员将研究成果进行整理。
b、分析总结研究成果,推广经验。
c、撰写研究报告,申请课题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可行性条件分析:
(一)、外部条件: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我们的教学设施齐全。学校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图书、报刊、杂志种类多,为教师的理论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学校是市陶研会会员单位,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倡导教学内容要与生活、社会发展密切结合,大力提倡
教师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体现大语文教学观。目前,我校新的
发展目标就是把我校打造成我区教育名校,这些都为教师从事课题研究工作打
下扎实的基础,提供了必要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