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诊疗指南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头晕眩晕是指人体感到头部晕眩、眼前发花、走路摇晃等症状。

这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内耳疾病、血液循环问题、中耳炎、颈椎病等。

下面为您介绍头晕眩晕的诊疗指南。

一、诊断1.面诊: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精神状态、步态等。

2.详细询问病史: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头晕眩晕的发作时间、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等。

3.神经系统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听力、平衡和共济运动功能。

二、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可以检查血常规、电解质、凝血功能等。

2.内分泌检查:甲状腺功能、垂体功能等。

3.耳部检查:包括听力测试、前庭功能检查、眼震检查等。

三、影像学检查1.头颅CT:可以检查是否有颅脑肿瘤、脑出血等病变。

2.颈椎CT或MRI:可以检查颈椎是否有病变。

3.颅内血管超声:可以检查颈动脉、椎动脉是否有狭窄或堵塞。

四、诊断与治疗1.内耳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以通过特定的头部动作来恢复耳石的位置,从而缓解症状。

对于慢性内耳炎或耳聋者,可以考虑内耳手术治疗。

2.血液循环问题:如果头晕是由于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引起的,可以采取调整体位、增加水分摄入、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

3.中耳炎:对于中耳炎引起的头晕,通常会给予抗生素治疗,并配合口服或局部使用激素药物。

4.颈椎病:如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可以采取颈椎牵引、理疗、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同时可以配合使用消炎镇痛药物。

5.其他病因治疗:对于其他引起头晕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应积极控制其基础疾病,并配合病因相关的治疗。

五、预防与康复1.预防:注意休息、避免暴饮暴食、不过度疲劳、避免一直保持一个姿势坐或站立。

2.康复:采取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

总结:头晕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会通过面诊、病史询问、神经系统检查等方法来进行诊断,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眩晕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课件

眩晕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课件

处理方法总结及效果评价
01
02
03
04
跌倒处理
一旦发生跌倒,应立即评估患 者伤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并及时就医。
焦虑、抑郁处理
对于焦虑、抑郁症状严重的患 者,可给予药物治疗或心理治
疗。
听力下降处理
针对听力下降的原因进行治疗 ,如使用助听器、人工耳蜗等
辅助设备。
脑血管意外处理
立即启动急救流程,进行溶栓 、取栓等血管再通治疗,降低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03
如上述检查发现异常,可辅助诊断。
03 鉴别诊断
前庭系统性眩晕
梅尼埃病
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和耳 鸣为典型症状,严重时常伴有恶 心、呕吐、面色苍白等自主神经
症状。
前庭神经元炎
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表现为 突发眩晕、恶心、呕吐,但无耳鸣 及听力下降,持续数天至数周后可 逐渐恢复。
非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临床表现多样, 除眩晕外,还可有原发病的其他表现。
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在部分前庭系统 性眩晕患者中可见。
常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 血压下降等自主神经症状。
眼球震颤为常见体征,多为水平性眼震 或旋转性眼震。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
包括眩晕发作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 状等。
04 治疗方法与措施
一般治疗原则
明确病因
首先明确眩晕的病因,针 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控制 血压、改善脑供血等。
对症治疗
针对眩晕症状进行治疗, 如使用止晕药物、改善内 耳循环等。
生活方式调整
改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情绪稳定等。
药物选择及应用注意事项

头晕眩晕基础诊疗指南(2023年)

头晕眩晕基础诊疗指南(2023年)

头晕眩晕基础诊疗指南(2023年)头晕眩晕基础诊疗指南(2023年完整版)介绍头晕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头部不适、头晕或旋转感以及失衡感。

本文档旨在提供基础诊疗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处理头晕眩晕患者。

病因与分类头晕眩晕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内耳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等;2.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颅脑外伤、颅内肿瘤等;3. 全身性疾病:如低血压、中耳炎、贫血等;4. 药物副作用或中毒:如某些抗生素、镇静剂和抗抑郁药物。

诊断要点以下是头晕眩晕的常规诊断要点:1. 详细病史采集:包括发作频率、程度、时长、伴随症状等;2. 头颈检查:检查颈动脉搏动、神经系统功能等;3. 前庭功能评估:如病理性眼震检查、头位试验等;4.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5. 影像学检查:如颅脑CT或MRI等。

治疗与护理头晕眩晕的治疗与护理应针对病因进行:1. 内耳疾病:可采用前庭功能训练、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2.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抗凝治疗、手术切除等;3. 全身性疾病:治疗原发疾病,如调节血压、抗感染等;4. 药物副作用或中毒:停用或更换相关药物,注意解毒治疗。

预防措施与建议为降低头晕眩晕的发生和复发风险,可考虑以下预防措施和建议:1. 注意安全:保持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安全,避免摔倒及其他安全事故;2. 合理用药: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或误用药物;3. 规律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4. 保持健康: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定期体检,并治疗慢性疾病;5. 患教指导:向患者提供头晕眩晕的相关知识,提醒其遵医嘱治疗和注意事项。

结论头晕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需要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进行准确诊断。

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加强预防意识,可以有效管理和预防头晕眩晕的发生。

眩晕的诊疗指南2

眩晕的诊疗指南2
第二十页,共八十一页。
自主神经症状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常有恶心、呕吐、心动过缓、血压低下、
肠蠕动亢进、便意感频繁等自主神经症状,
重症病例甚至可出现低血糖和休克等,系
因前庭迷走神经反射亢进所致。
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一页。
眩晕病史的采集
采集方法 病史的可靠性 主要内容
眩晕的现病史 与眩晕相伴的其它症状和体征 既往史、家族史和既往的诊治史
临床主要表现感觉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 多呈发作性,可持续数小时到数天。 常伴有较多的神经官能性症状和主诉,无神经
系统器质性体征。
第五十三页,共八十一页。
眩晕诊断中的注意事项
眼球震颤的方向、分级和类型
●眼球震颤的方向 依其快相而定。 ●眼球震颤的分级 I°、II°、III° ●眼球震颤的类型: 水平型 多见于耳性、前庭神经性和核性病变,
持续时间较短。 垂直型或旋转型 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长期存在。
第十九页,共八十一页。
倾倒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倾倒系因眩晕和眼球震颤导致病人对外 物和自身体位(向眼震快相侧)倾倒的幻 觉,大脑受此幻觉影响所引起的体位向眼震 慢相侧倾斜或倾倒的错误矫正所致。
第十一页,共八十一页。
眩晕的解剖学基础
周围前庭系
包括内耳前庭及前庭神经。内耳前庭感受器系 指三个半规管的壶腹嵴和前庭的球囊斑和椭圆 囊斑。
第十二页,共八十一页。
眩晕的解剖学基础
周围前庭系
➢ 壶腹嵴和囊斑均有前庭神经终末支进入。前庭 神经各终末支是由位于内耳道底部前庭神经节 的周围突所组成,其中枢突出内耳孔直达小脑 脑桥角, 进入脑桥到达前庭核。
内耳道
内耳孔
脑桥尾端进入脑桥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2019)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2019)

病史问诊
(5)伴随症状:伴随症状对于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④心血管症状:心悸、胸闷、胸痛、面色苍白、晕厥提示心脏病变可能,如
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律失常、肺栓塞。 ⑤精神情绪症状:紧张、担心、坐立不安、情绪低落、恐惧、睡眠障碍(如
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等提示可能合并或并发焦虑、抑郁状态,或PPPD。 ⑥眼部症状:双眼复视提示脑干、眼动神经、眼外肌或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④姿势性症状(postural symptoms):指发生在直立体位(如站位)时,与维持姿势稳定相关 的平衡症状,可表现为不稳感和摔倒感。姿势症状发生在直立体位(坐、站、行),但不 包括改变体位时与重力有关的一系列症状(如“站起来”这一动作)。
病史问诊
(3)持续时间: ①数秒钟:常见于BPPV 、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晚期、前庭阵发症、外淋
诊断
2.体格检查:在头晕/眩晕的临床诊断思路中,需要优先除外脑干小脑病变所 致恶性中枢性眩晕疾病,因此需要注意提示中枢病变的体征,当出现神经系 统阳性体征时转诊神经科就诊。 ✓头晕/眩晕患者一定注意检查听力,如发现急性听力下降,请耳鼻喉科会诊。 ✓除提示中枢病变的典型体征外,还应注意神经-耳科专项检查,尤其注意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与 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的
鉴别点
概述 发病机制 诊断、鉴别诊断
治疗
发病机制
✓人体平衡的维持主要依靠由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和本体感觉系统组成的平衡 三联,其中前庭系统是维持平衡、感知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最重要器 官。
✓大部分头晕/眩晕疾病主要由该系统通路病变损坏或受刺激后导致。
球位置、眼球运动、眼球震颤的检查。 ✓对于急性发作的头晕/眩晕患者,为了快速识别恶性眩晕,应注意重点查体。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说明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说明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说明眩晕是指人体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摇晃、颠簸或不稳定的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心悸等症状。

中医认为,眩晕是由于人体阳气虚衰、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等原因导致的一种病症。

针对眩晕,中医有一套诊断和治疗方案。

一、中医诊断眩晕的方法:1.望诊:观察病人面色苍白、面红或有其他异常表现。

2.闻诊:闻气味有没有病气。

3.问诊:询问病人有没有口渴、排便正常、睡眠好不好等问题。

4.切诊:通过取脉及体察脏腑功能来判断阴阳盛衰、气血虚实等。

二、中医治疗眩晕的方案:1.祛风降浊法:以祛风除湿、宽中理气的方法治疗。

可用白芍、柴胡、苍术等祛风降浊的药物或方剂,如荆防败毒散、柴胡炖薏苡仁等。

2.调和气血法:以补益气血为主的方法治疗。

可用黄芪、当归、白术等调和气血的药物或方剂,如八珍汤、四君子汤等。

3.疏肝理气法:以舒缓肝气、调理脏腑为主的方法治疗。

可用柴胡、香附、青皮等疏肝理气的药物或方剂,如逍遥散、柴胡汤等。

4.活血化瘀法: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为主的方法治疗。

可用川芎、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的药物或方剂,如桃红四物汤、活络丸等。

5.健脾益肾法:以健脾益肾、固摄精气为主的方法治疗。

可用党参、山药、枸杞子等健脾益肾的药物或方剂,如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等。

三、配合其他治疗方法:1.中药外治法:可用中药熏洗、贴敷、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2.针灸治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缓解眩晕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太阳、足三里、合谷等。

3.推拿按摩法:通过推、拿、揉、捶等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舒展筋骨,调和气血,缓解眩晕症状。

4.饮食调理法:根据中医理论,合理调理饮食,避免食用生冷寒凉、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补充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改善眩晕症状。

总之,中医诊疗眩晕的方案包括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通过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等方法,调理脏腑、平衡阴阳,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眩晕症状。

眩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流程建议培训讲学

眩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流程建议培训讲学

疗法、放松训练等。
0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对眩晕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选择百会、风池、神门等
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03
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可改善内耳缺氧缺血状态,对缓解眩晕症状有一定的帮助

05
眩晕的预防措施
改善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熬夜。
饮食调整
饮食要均衡,避免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 食物。
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
药物治疗
பைடு நூலகம்
概述
药物治疗是眩晕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使用药物调节神经 传导和免疫系统功能,改善眩晕症状。
常用药物
包括抗组胺药物、抗胆碱能药物、激素类药物等,根据患者病因 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
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宜长期使用,并注意观察不良 反应。
手术治疗
概述
美尼尔病
眩晕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伴有 耳鸣、耳闷胀感,多次发作后
听力减退。
前庭神经炎
突然出现的眩晕,伴恶心、呕 吐,发病前有上呼吸道病毒感
染史。
颈性眩晕
眩晕症状与颈部转动有关,伴 有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
03
眩晕的诊断流程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眩晕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诱发 因素、伴随症状等。
眩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流 程建议培训讲学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眩晕概述 • 眩晕的临床表现 • 眩晕的诊断流程 • 眩晕的治疗流程 • 眩晕的预防措施 • 眩晕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眩晕概述
眩晕的定义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一、头晕眩晕的定义和分类头晕是一种广义的概念,通常指头部昏沉、不清醒的感觉。

眩晕则是指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摇晃或移动的错觉。

头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头昏:头脑不清晰,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与精神压力、睡眠不足、贫血等有关。

2、失衡感:站立或行走时感觉不稳,可能与耳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下肢关节问题有关。

眩晕又可进一步分为:1、周围性眩晕:多由内耳疾病引起,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梅尼埃病等。

特点是发作突然,持续时间短,常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

2、中枢性眩晕:由脑部疾病导致,如脑血管疾病、脑部肿瘤等。

症状相对较持续,通常不伴有耳部症状。

二、头晕眩晕的常见原因1、耳部疾病内耳是维持平衡的重要器官。

耳石症是常见的周围性眩晕原因,当头位改变时可突然发作。

梅尼埃病则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和耳闷胀感。

2、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硬化、脑梗死、脑出血等,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导致眩晕。

3、颈椎病颈椎病变可能压迫椎动脉,影响脑部供血,引起头晕。

4、低血压或高血压血压异常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过度灌注,引发头晕眩晕。

5、贫血血红蛋白不足,导致氧气输送减少,引起头晕。

6、精神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可能导致躯体症状,包括头晕眩晕。

7、眼部疾病如屈光不正、眼肌麻痹等,影响视觉平衡,导致头晕。

8、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可能引起头晕眩晕。

三、头晕眩晕的诊断方法1、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症状的发作特点、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等,以及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家族史等。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耳部、眼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

进行平衡功能测试、眼球震颤检查、听力测试等。

3、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糖、血脂、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以排除贫血、低血糖、高血脂等全身性疾病。

4、影像学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可能会进行头颅 CT、MRI、脑血管造影等检查,以排除脑部病变。

头晕与眩晕基层诊疗指南

头晕与眩晕基层诊疗指南
眩晕
指自身或周围物体的旋转、倾斜 的运动幻觉,常伴恶心、呕吐、 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
发病原因及机制

前庭系统性眩晕
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引起,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等。
非前庭系统性眩晕
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如高血压、贫血、眼部疾病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头晕患者常表现为头重脚轻、站立不 稳等;眩晕患者则表现为明显的旋转 感、倾倒感等。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长期使用
某些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影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因此在使用前应 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副作用增加或 产生耐药性,因此应尽量避免长期使用同 一种药物。
药物副作用和禁忌症
前庭抑制剂
可能引起嗜睡、口干、 视力模糊等副作用;禁 用于青光眼、前列腺肥
大等患者。
抗胆碱能药物
可能引起口干、眼干、 便秘等副作用;禁用于 重症肌无力、青光眼等
患者。
钙离子拮抗剂
可能引起头痛、面部潮 红、心悸等副作用;禁 用于严重低血压、心动
过缓等患者。
银杏叶提取物
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 皮疹等副作用;禁用于 对银杏叶过敏的患者。
06
非药物治疗方法推荐及操作指南
前庭康复训练方法介绍
通过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抑制前庭神经核的兴奋性,从 而缓解眩晕。常用的抗胆碱能药物有东莨菪碱、山莨菪碱 等。
银杏叶提取物
具有改善内耳微循环、促进前庭代偿功能恢复的作用,可 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眩晕。
药物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个体化治疗
按需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药物敏感性,选择 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眩晕发作期间,根据需要使用药物以缓 解症状;在非发作期,可逐渐减少药物剂 量或停药。

眩晕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眩晕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眩晕眩是眼花,晕是头晕,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神经官能症、内耳迷路病、颈椎病以及脑部肿瘤等疾病。

起病原因,与素质不强、病后体虚、忧思郁怒及饮食辛辣肥甘等有关。

病理表现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证为心脾气血不足或肝肾阴精亏损,不能上荣于脑;实证为风阳上扰,或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所致。

【诊断】1.详询病史,有无晕船晕车现象、发作情况及既往病史等;检查有无耳病、颈椎病、心血管疾病或眼球震颤等,并测量血压,化验血常规,颈椎X线摄片及耳科检查,以鉴别眩晕的原因。

2 .头晕无外物及自身旋转感,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神经官能症、贫血等病引起。

3 .眩晕呈阵发性,有外物或自身旋转感,伴恶心呕吐,或眼球震颤,多为内耳迷路、颈椎病或脑部疾病。

【治疗】一、辨证论治辨证当分标本虚实。

本虚属肝肾阴精亏损者,宜滋养阴精;属心脾气血不足的,宜补益气血。

标实属风阳上亢的,治予熄风潜阳;属痰浊中阻的,宜化痰和中。

如虚实错杂,当标本兼顾。

1.气血不足头晕目花,突然坐起时眩晕加重,平卧低头较缓,耳鸣,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或萎黄,气短自汗,体倦无力,苔薄质淡,脉细软。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举例:归脾汤加减。

党参或太子参IOg,黄黄10g,当归10g,白芍10g,川尊3g,熟地15g,炒枣仁12g,夜交藤15g,柏子仁10g。

加减:食少,大便澹,去熟地黄,加炒白术10g,砂仁壳3g。

妇女崩漏失血引起,去川苜,加制首乌12g,阿胶IOgo4 .肝肾亏损眩晕,午后入晚加重,烦劳思虑则剧,精神委靡,记忆力减退,腰酸,膝软,遗精,耳鸣,五心烦热,睡眠不安,形体消瘦,苔少,舌质红,脉细弦。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举例:杞菊地黄丸加减。

地黄12g,制首乌12g,山萸肉IOg,五味子5g,怀山药12g,茯苓10g,枸杞子12g,菊花6g,潼蓑藜10g。

加减:头晕痛,耳鸣,虚阳上亢者,酌加牡蛎、磁石各30g,龟甲15g。

5 .风阳上亢眩晕如坐舟车,耳鸣,头胀疼或抽掣痛,性情急躁,常因恼怒而晕痛加重,烦热面赤,失眠多梦,四肢麻木,口苦,苔黄,舌质红,脉弦数。

眩晕诊治流程ppt课件

眩晕诊治流程ppt课件
(急性脑干、小脑卒中)、初次发作的偏头痛性眩晕及初 次发作的梅尼尔病。
复发性或发作性眩晕:偏头痛性眩晕、梅尼埃氏
病、前庭阵发症、良性反复发作性眩晕、VB-TIA。
慢性不稳感或头晕感:不稳感可由双侧前庭功能
缺损引起,但更多时候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如小脑性共 济失调、帕金森综合症、脊髓病、周围神经病等;非特异 性头晕常见病因:内科系统疾病、心因性疾病。
50步。向一侧偏移,大于30度为异常。 6、 Tandem行走:先睁后闭,两脚前后成一线走 7、行走转头检查:向前行走过程中,边走边向左
右转头。
17
位置试验
1、Dix-Hallpike试验 2、Roll试验
18
Dix-Hallpike检查法
19
Roll test(头高于床面300 )
20
6
病史-持续时间
每次眩晕发作持续时间:秒?分?小时?天?
数秒:良位(BPPV)、前庭阵发症(VP)、上半规管裂 (SSCD)、外淋巴瘘。
数分钟:后循环缺血(TIA)、前庭阵发症(VP) 数十分钟至数小时:Meniere病(MD) 数天至数周:前庭神经元炎(VN)、迷路炎、MS、突聋。 偏头痛性眩晕(MV):可变,数秒至天。 持续性:头晕,常为精神源性。
9
病史-发作次数
是首次发作还是反复发作? 首次发作呈持续性(超过24小时),常考
虑VN、PCI、突聋。 反复发作的疾病主要考虑:BPPV、MV、
MD、VP。 掌握字母表示的6个疾病,再加上精神源性
头晕,大概可以解次临床85%的头晕性疾 病。
10
发作类型
单发性急性眩晕发作:前庭神经炎、血管性原因
22
六、前庭康复训练
23
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眩晕临床诊断的书写
临诊中可有4种类型的诊断 1、症状型, 2、定位型, 3、定性型, 4、疾病型。
眩晕的分类
周围性眩晕:前庭感受器至前庭神经颅 外段(未出内听道)病变引起。
中枢性眩晕:前庭神经颅内段(出内听 道)、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 束、小脑和皮层前庭代表区病变引起。
周围性
中枢性
眩晕的解剖学基础
周围前庭系 ➢ 包括内耳前庭及前庭神经。内耳前庭感
受器系指三个半规管的壶腹嵴和前庭的 球囊斑和椭圆囊斑。
眩晕的解剖学基础
周围前庭系
➢ 壶腹嵴和囊斑均有前庭神经终末支进入。 前庭神经各终末支是由位于内耳道底部前 庭神经节的周围突所组成,其中枢突出内 耳孔直达小脑脑桥角, 进入脑桥到达前庭 核。
耳性眩晕 前庭神经性眩晕 脑性眩晕
①前庭神经核性眩晕 ②脑干性眩晕 ③大脑性眩晕 ④小脑性眩晕
颈性眩晕
眩晕病变的定性诊断
常见病因的分类: 1、感染 2、血管性 3、外伤 4、中毒 5、肿物 6、代谢障碍 7、脱髓鞘 8、先天性 9、其它
眩晕病变的定性诊断
不同病变部位的常见病因: 以美尼尔病、壶腹嵴顶结石病、内 耳迷路缺血、感染和药毒性眩晕等较 为多见。
功能
冷热水试验正常
伴随 症状
听力障碍
脑干、小脑和颞、顶叶体征
病因与临床表现
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 1. 梅尼埃病 2. 迷路炎 3. 内耳药物中毒 4. 前庭神经元炎 5. 位置性眩晕 6. 晕动症
病因与临床表现
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 1. 颅内血管性疾病 2. 颅内占位性病变 3. 颅内感染性疾病 4. 颅内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疾病 5. 癫痫
突然发作,性质剧烈,持续时间短, 性质较周围性轻,持续时间长,
眩晕
头部或体位改变眩晕加剧。
头部或体位改变眩晕加剧不明显。
发作与眩晕相平行,方向多水平或水
眼震
平加旋转,决无垂直向。
持续时间长,方向为水平、垂直 和旋转。垂直性眼震为前庭神经 核损害。
植物
严重的恶心、呕吐、出汗
神经
植物神经症状不明显
前庭
冷热水试验无反应或反应弱
眩晕的临床诊断流程指南
起草小组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粟秀初 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 孔繁元 中山大学医学院附一院 黄如训
眩晕病变的定位诊断
一般原则: 1、抓住眩晕分类的各自临床特点, 2、用一个病灶解释全部病情, 3、定位与定性诊断相互参照进行, 4、临床定位诊断与实验室检查相互验证。
眩晕病变的定位诊断
病因与临床表现
其他原因的眩晕 1. 心血管疾病 2. 血液病 3. 中毒性 4. 眼源性 5. 头部或颈椎损伤后 6. 神经症
易与眩晕相混淆的概念
头晕
常表现以间歇性或持续性的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 感为主症,多于行立起坐中或用眼时加重。不伴有 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症状。 常见而重要的有: 1、眼性头晕, 2、深感觉性头晕, 3、小脑性头晕, 4、耳石性头晕。
易与眩晕相混淆的概念
眩晕
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 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 衡障碍。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
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长期存在。
倾倒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倾倒系因眩晕和眼球震颤导致病人对外 物和自身体位(向眼震快相侧)倾倒的幻 觉,大脑受此幻觉影响所引起的体位向眼 震慢相侧倾斜或倾倒的错误矫正所致。
自主神经症状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常有恶心、呕吐、心动过缓、血压低 下、肠蠕动亢进、便意感频繁等自主 神经症状,重症病例甚至可出现低血 糖和休克等,系因前庭迷走神经反射 亢进所致。
眼球震颤的解剖和生理学基础
然后急速返回 (快相),系由 大脑皮质继发于 眼球慢相的一种 反射性运动。
眼球震颤的方向、分级和类型
●眼球震颤的方向 依其快相而定。
●眼球震颤的分级 I°、II°、III° ●眼球震颤的类型: 水平型 多见于耳性、前庭神经性和核性病变,
持续时间较短。 垂直型或旋转型 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眩晕的解剖学基础
中枢前庭系
➢ 包括前庭核与中枢。前庭核分上、内、外和降核 四核,前庭上核内核接受来自半规管壶腹的传入 纤维,外核降核接受来自囊斑的纤维。
眩晕的解剖学基础
前庭神经传导通路
三个班规管壶腹嵴、椭圆囊和球囊
内耳前庭神经节双极细胞1
前庭神经核与蜗神经一起
内耳道
内耳孔
脑桥尾端进入脑桥
前庭神经核的上核、 内侧核、外侧核、下核
小脑
参与内侧纵束
眩晕的分级
O级,无眩晕发作或发作已停止; Ⅰ级,发作中、后的日常生活均能自理; Ⅱ级,发作中的日常生活受影响,过后很快完全自理; Ⅲ级,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 Ⅳ级,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Ⅴ级,过后全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且需人帮助。
眼球震颤的解剖和生理学基础
眼球震颤是一种不自 主的节律性眼球颤 动,先向一侧慢慢 转动(慢相),系 因前庭系统受刺激 引起的一种反射性 运动;
眩晕病史的采集
采集方法 病史的可靠性 主要内容
眩晕的现病史 与眩晕相伴的其它症状和体征 既往史、家族史和既往的诊治史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一般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及有关专科检查 •实验室检查:据情选用 (1)血液 (2)影像学 (3)电生理 (4)脑脊液及
维持正常的空间位象有赖于视觉、深 感觉和前庭系统,这三部分称“平衡 三联”:
眩晕的解剖基础—平衡三联
视觉:提供周围物体的方位和机体与 周围物体的关系。
深感觉:传导肢体关节与体位姿势的 感觉。
前庭系统:传导辨认机体的方位和运 动速度
眩晕的解剖基础—平衡三联
虽然视觉和深感觉参与维持正常的空 间位象,但是它们的病变很少主诉眩 晕。前庭病变是引起病理性眩晕的主 要病因。
眩晕的临床诊疗流程 指南
眩晕
定义 解剖基础 诊断流程 分类及临床特点 治疗流程
眩晕的定义
眩晕是一种运动幻觉或空间位象体 会错误,病人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物 旋转、摆动、升降及倾斜。
易与眩晕相混淆的概念
• 头昏
常表现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感为 主症,多伴有头重、头闷、头胀、健忘、 乏力和其它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症状, 劳累时加重。不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 颤等症状。系由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 等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