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两相交公路的交通量虽未达到上述程度, 但由于有相当数量的行人和非机动车穿越 交叉而引起交通延误,甚至阻塞以及交通 事故时,应设置信号。
4) 环形交叉的某些入口因交通量大而会出现 过多的交通延误时,应设置信号。
七、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平面交叉按其构造组成分为渠化交叉和非 渠化交叉 。 渠化交通:在行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带和 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 速度的车辆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
下述交叉应采用信号交叉
1) 两条交通量均大且等级或功能地位相同的公 路相交的交叉,难以用“主路优先”的规则管 理时,应设置信号。
2) 两相交公路虽有主次之别,但交通量均大(如 主要公路双向交通量为600辆/h,次要公路一 向交通量为200辆/h)时,采用“主路优先”规 则管理会出现较频繁的交通事故和过分的交通 延误,则应设置信号。
2. 按交织段长度的要求: 所谓交织就是两条车流汇合交换位置后又 分离的过程。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 道行驶时相互交织,交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 驶的距离,称为交织长度。
四、环道的宽度:3条车道为为宜,中心岛半径为2040m时,环道机动车道宽为15-16m。
五、交织角: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
分流点=合流点=n(n - 2) n (n - 1)(n - 2) 冲突点= 6
2
分析:直行与直行、左转与左转、直行与 左转之间产生的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 车的安全影响最大。 交叉口设计时,尤其要减少或消灭冲突 点。
二、交叉口的形式
三、平面交叉设计的原则
1 平面交叉位置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公路网现 状和规划、地形和地物等因素。 2 平面交叉的型式应根据相交公路的功能、 交通量、交通管理方式、地形、用地条件 和工程造价等因素而确定。
≤15 15
20 15~ 20
25 20~ 30
30 30
40 45
50 60
60 75
70 90
最小超高
最大超高
(%)
(%)
2
2
2
2
3
4
5
6
一般值:6,
绝对值:8
线形:
简单的非渠化交叉中,在半挂车比 例很小(小于10%)的情况下,可在相交的 路面边缘设一半径为15m的圆曲线或在 圆弧两端设缓和曲线。 以鞍式列车控制设计时,相交路面的 边缘应采用复曲线。 渠化分隔的右转弯曲线车道,其路面 内缘一般应采用三心圆复曲线。
(一)、 非渠化平面交叉:设计速度较 低,交通量较小的双车道公路相交,可采 用非渠化交叉。
1、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60km/h,或设计速度为 80km/h,但交通量较小,次要公路为县乡公路或四级公 路的T形交叉,当转弯交通量较小时可采用图a所示的非 加宽T形交叉。
a、非加宽T形交叉
2 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为80km/h,次要公路为县乡公 路 或四级公路的T形交叉,当转弯交通量较大而会导致直行 车辆的过分减速时,应采用加宽式T形交叉。主要公路右 转弯交通量较大者,采用图b的型式;左转弯交通量较大 者,采用c的型式。
无优先交叉:相交两条公路的等级均低且 交通量较小时,应采用无优先交叉。能保 证通视三角区的岔路上均实行“减速让行” 管理;条件受限而只能保证安全交叉停车 视距的岔路上,实行“停车让行”管理。
主路优先: 公路等级和交通量有明显差别 的两条公路相交,或交通量较大的T形交 叉,应采用主路优先交叉。次要公路上采 用让行管理。
只设分隔岛的渠化T形交叉
分道转弯式示意图
2、主要公路为四车道公路, 或设计速度≥60km/h且 有相 当比例转弯交通量的二级 公路,或是与互通式立交 直接沟通的双车道公路的T 形交叉应采用图2所示的设 置导流岛的渠化T形交叉。
3、渠化的十字交叉
(三)、环型交叉
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 岛,用环道组织渠化交 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 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 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 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
7 平面交叉的间距应尽量地大。
8 平面交叉设计应以预测的交通量为基本依据。 设计所采用的交通量应为设计小时交通量。当 缺乏交通量预测资料(特别是与次要公路有关 部分)时,其交通量可参考附近类似功能的交 叉的交通量进行推算。
四、平面交叉口设计的内容 (1)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组成部分的 几何尺寸; (2)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 (3)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 (4)交叉口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和排水管道。
b、加宽式T形交 叉 (增辟减速车道)
c、加宽式T形交叉 (增辟左转减速车道)
3、县乡公路或三、四级公路相交的十字交叉,可采用 图d所示的非加宽十字交叉。
d、非加宽十字交叉
4、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为80km/h,次要公路为县乡公 路 或三、四级公路且转弯交通量不大的十字交叉,可采用 图e所示的加宽十字交叉。
八、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设计速度
1、平面交叉范围内相交公路的设计速度,原则上 与路段设计速度相同。
2、两相交公路等级相同或交通量相近时,平交范 围内的直行行车道的设计速度可适当降低,但不 得低于路段的70%。 3、转弯车道的速度应根据公路的设计速度、交通 量、交叉类型、交通管理方式和用地情况等因素 合理确定。
2. 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均维
持不变,而将次要道路双坡横断面,逐渐过渡到与主要道路纵 坡相一致的单坡横断面,以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
3. 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以利于排 水。如遇特殊地形,所有道路纵坡方向都向着交叉口时,必 须在交叉口内设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以保证排水要求。 4. 交叉口范围布置雨水口时,一条道路的雨水不应流过交叉口 的人行横道,或流入另一条道路,也不能使交叉口内产生积 水。所以,雨水口应设在人行横道之前或低洼处。 5. 交叉口范围内横坡要平缓些,一般不大于路段横坡,以利于 行车。纵坡度宜不大于2%,困难情况下应不大于3%。 6. 交叉口立面设计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协调一致。
二、交叉口立面设置的基本类型 (1)处于凸形地形上,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均背离交叉口。 (2)处于凹形地形上,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都指向交叉口。 (3)处于分水线地形上,有三条道路纵坡方向背离而一条指向 交叉口。 (4)处于谷线地形上,有三条道路纵坡方向指向交叉口而一条 背离。 (5)处于斜坡地形上,相邻两条道路纵坡指向交叉口而另两条 背离。 (6)处于马鞍形地形上,相对两条道路纵坡指向交叉口而另两 条背离。
e、加宽式十字交 叉
(二)、渠化平面交叉:相交公路等级较 高或交通量较大的平面交叉,应采用由分 隔岛、导流岛来指定各向车流行迳的渠化 交叉。
交通岛的类型
a)分隔岛: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快车与慢车、对向车 b)安全岛:确保行人横穿安全 c)中心岛:组织左转车辆和分隔对向车流 d)导流岛
1 主要公路为二级公路的T形交叉,当直行交通 量不大,而与次要公路间的转弯交通量占相当 比例时,可采用图a所示的只在次要公路上设 分隔岛的渠化T形交叉。当主要公路的直行交 通量较大时,则采用图b所示的在主要公路和 次要公路上均设分隔岛的渠化T形交叉。
第二节 交叉口的视距与转弯设计
一、交叉口的视距
1、视距三角形
停 车 视 距 停车视距
通视三角区
视距三角区
2、识别距离
识别距离:驾驶员应在交叉口之前的一定 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 通标志,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1)、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 可采用停车视距 (2)、有信号控制的交叉口
二、交叉口的转弯设计
三、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一)收集资料
1. 测量资料:交叉口的控制标高和控制坐标;收集或实测1: 5000或1:200地形图,详细标注附的地坪及建筑物标高。 2. 道路资料:相交道路的等级、宽度、半径、纵坡、横坡等 平纵横设计或规划资料。
3. 交通资料:交通量及交通组成。
4. 排水资料:区域排水方式,已建或拟建地下、地上排水管 渠的位置和尺寸。
第三节 交叉口的拓宽设计
拓宽车道:右转车道和左转车道 拓宽的车道数:一至两条
右转车道的设置方法:
左转车道的设置方法
a)压缩宽中间带
b)原车道外移
c)进口道扩宽
第四节
环形交叉口设计
一、环形交叉口的组成
二、中心岛的形状 圆、椭圆、复合曲线
有利于主要道路方向车辆。
三、中心岛的半径 1. 按设计速度的要求:
弯速度不宜低于设计速度的50%。
公路设计车辆外廓尺寸
车辆类 型 总长 总宽 总高 前悬 轴距 后悬
小客车
载重汽 车 鞍式列 车
6
12
1.8
2.5
2
4
0.8
1.5
3.8
6.5
1.4
4
16
2.5
4
1.2
4+8.8
2
2、转弯路面内缘的最小曲线半径和线形
路面内缘的最小半径
转弯速度 。 (km/h) 最小半径 (m)
3 平面交叉选型和设计中,应优先保证主 要公路或主要交通流的畅通,尽量减少 冲突点,缩小冲突区,并分散和分隔冲 突区。
4 平面交叉的几何设计应结合交通管理方 式及其有关设施一并考虑。
5 平面交叉及其引道上,应保证安全所需 的各种视距。
6 相交公路在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路段宜采用直 线。当采用曲线时,宜采用不设超高的曲线半 径。纵面应力求平缓,并设置符合交叉处立面 所需的纵坡。
五、交叉口的冲突点分析
1. 无交通管制的交叉口,都存在各种交错点。 2. 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
3、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 实行交通管制 采用渠化交通 修建立体交叉
六、交叉口的交通管理 平面交叉应根据相交公路的等级、相对功 能地位、交通量等的不同而采用信号交 叉、主路优先和无优先交叉三种不同方式 的交通管理。
迹的平均相交角度。 它以距右转机动车道的外缘1.5m和中心岛边缘1.5m 的 两条切线交角来表示。环道宽度越窄、交织段长 度越大, 交织角就越小,越安全。但交织段长,中心 岛半径增加。 交织角一般在20°~30°之间为宜。
第五节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
一、交叉口立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1. 相同等级道路相交时,一般维持各自的纵坡不变,而改变 它们的横坡度。通常是改变纵坡较小道路的横断面形状,将路 脊线(路拱顶点的连线)逐渐向纵坡较大道路的车行道边线移 动,使其横断面的横坡度与纵坡较大道路的纵坡一致。
1、转弯曲线设计中所采用的设计车型及行驶速 度 设计车型:以16m总长的鞍式列车
左转弯曲线:采用5~15km/h的行驶速度;
右转弯曲线:公路等级低、交通量不大的情况下,右转弯不 设专门的行车道,其速度可与左转弯的相同或略高一些。设 置分隔的右转弯行车道的情况下,转弯速度不宜大于 40km/h;当主要公路设计速度较低(如≤60km/h)时,右转
九、平面交叉的间距
平面交叉的最小间距
公路等级 一 级 公 路 干线公路 公路功能 间距 (m) 二 级 公 路 集散公 干线公 集散公 路 路 路 500 500 300
一般值
2000
最小值
1000
十、平面交叉的岔数及交角
1 平面交叉岔路不得多于四条。 2 采用环形交叉时,岔路不宜多于五条。 3 平面交叉的交角宜为直角。斜交时,其 锐角应不小于70°。当受地形条件及其 它特殊情况限制时,应不小于60°。
交叉口:两条或两条以上道路的相交处。车 辆、行人汇集、转向和疏散的必经之地,为 交通的咽喉。 交叉口设计:正确设计道路交叉口,合理组 织、管理交叉口交通,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和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方面。 道路交叉口分类: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
平面交叉口:是道路在同一个平面上相交 形成的交叉口 。 立体交叉口:是道路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相 交形成的立体交叉。它将互相冲突的车流 分别安排在不同高程的道路上,既保证了 交通的通畅,也保障了交通安全 。
(二)绘制交叉口平面图 (三)确定交叉口的设计范围 (四)确定立面设计图式或等高距 (五)勾绘设计等高线 1. 路段设计等高线的计算和画法 2. 交叉口上设计等高线的计算和画法 (1)选定路脊线和控制标高 ①方格网法 ②圆心法 ③等分法 ④平行线法 (3)计算标高计算线上的设计标高 3. 勾绘和调整等高线 (六)计算施工高度
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第一节 平面交叉设计概述
一、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车辆与车辆之间的交错点: 分流点: 合流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wk.baidu.com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十字交叉冲突示意图
无交通管制的交叉口交错点数量
交错点类型 3 分流点 合流点 冲突点 合计 3 3 3 9 相交道路条数 4 8 8 16 32 5 15 15 50 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