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动了第三次中东战争

合集下载

第三次中东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因于6月5日爆发,故又称“六·五战争”,它是指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约旦、叙利亚等国的战争。

1956年10月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后,整个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57年1月5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向美国国会提出了中东政策的特别咨文,要求国会授权他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为了维护中东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抵抗“共产主义侵略”,可向中东国家提供援助,并可随时使用美国武装部队;授权他对中东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以发展他们的经济。

这个“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被称为“艾森豪威尔主义”。

美国这时候出台这个计划的目的,是想利用英法在侵埃战争失败后中东出现的“力量真空”,进一步排挤英法势力,镇压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进而称霸中东地区。

美国的“军事援助与合作计划”遭到了埃及、叙利亚、约旦、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家的反对。

黎巴嫩人民于1958年5月掀起反对本国夏蒙政府接受“艾森豪威尔计划”的斗争。

美国出兵干涉。

但在人民群众的斗争下,夏蒙被迫下台,美国军队亦被迫撤出黎巴嫩领土。

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爱国军官卡塞姆领导自由军官发动起义,推翻了费萨尔王朝,并于1959年3月24日宣布退出“巴格达条约”组织,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体系。

1956年11月,约旦宣布废除1948年签订的英约同盟条约。

1956年,一些巴勒斯坦革命者组织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

1964年5月,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1965年1月1日,“法塔赫”开始进行反对以色列的武装斗争。

在中东地区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斗争的时候,前苏联势力进一步加紧渗透。

它于1964年向埃及提供价值5亿英镑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并与埃及达成第二个五年计划提供1亿英镑贷款的协议;在叙利亚取得了扩建铁路和开发石油的权利;同伊拉克缔结军援协定。

以色列不甘心自己在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失败,一直在疯狂进行扩军备战,公开进行战争叫嚣。

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起因是什么1967年6月5日清晨,以色列的空军袭击了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的25个军事基地,对阿拉伯国家的空军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第三次中东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原因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原因是以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国际关系为依托,虽然时间仅为6天,但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1958年初,黎巴嫩内部发生战争,因此黎巴嫩向美国政府作了紧急求援。

美国方面答应了黎巴嫩的要求,出兵黎巴嫩。

同时,约旦国内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但他们是向英国求援。

内战持续将近半年。

半年后,英美两国的军队撤出两国境内,但两国国内的形势依然不稳定。

1960年8月,约旦首相在安曼被炸死,约旦国王侯赛因认为这是埃及和叙利亚干的,因此派遣军队在叙利亚边境集结,打算对此进行报复。

叙利亚方面似乎为了澄清事实,和埃及解除了盟约。

1964年,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在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会议上他们达成共识,对进行制裁。

其中一项制裁手段为改变约旦河的上游流向,使之不被以色列利用。

而约旦河相当于以色列的母亲河,一旦断流,以色列将面临灭顶之灾。

因此以色列派遣空军,对约旦河上游进行了轰炸。

阿拉伯联合国方面认为此时进行反击,或许将导致战争,因此关于约旦河截流的事情,就暂时搁浅。

实际上,这也是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原因之一。

尽管如此,约旦和黎巴嫩依然不停地袭击以色列的边境。

因此以色列向联合国提出仲裁,但并无效果。

1966年11月3日,以色列军队开始进行了反击,他们袭击了位于了约旦的萨穆村游击队基地,造成约旦方面18人死亡,多人受伤。

但是这并不能制止叙利亚等国依旧对以色列边境的袭击,因此,以色列方面认为,除了向诉诸武力,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

1967年,埃及方面也作出了反应,他们派遣军队在以色列的边境集结。

以色列方面认为既然难免一战,就下定决心和阿拉伯国家开展。

由此,第三次中东战争拉开了序幕。

第三次中东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
, 。 ,“ ” 。 。 ,1 967
4
7

,
在 军 事 L 充分 保 卫 以 色歹 临 美阅 的 第 六 舰队 为 此进 行 紧 急调 动 一 场 新的 战 争到此 已难 以避 免

战争 的结局
_

6

5
日清 晨
,
以 色列 空
,
军 向 埃 及 发动 突 然 袭 击 的同 时 以 色 列 池面 邻 队 分 兵 及 西 奈半 岛

苏 伊士 运河 附 近 和 西 奈地 区 的 十
2
间 的不 和
,
从6 0 年 代 初期 起
,

架 以机 前 后 两 个多 小时 的 猛 袭下 埃及 空军
,

3好
0 架 飞 机中有 3
0
架被 炸毁

,
许 多机场 设 施 变成 一 片废 墟
,

以 机又 分 别 歼灭 了约 旦 和叙

利亚 的空 军
以色 列 发 动 战 争 的 背 景
8

3
路 入侵 埃

及 边境 地 区 局 部动 员 师 兵力 喀 巴湾 大嚷
。 。 。 ,

19

,
以色 列 下 令
缺乏 空 中掩 护 的 埃
R
向 西郊 前 线 集结 与 个 , 2 日 埃及 宣 布 封 锁 亚
美 国 和 以 色列 就 此大 叫

军 终 难 抵 挡于 主敌 军 的进 攻

,
J I
西 奈 平 岛 全部落 人以 色列
的战 术

,
会 主 动 挑 起对 以色 列 的战 争 。

2015年形势与政策 中东乱局及根源

2015年形势与政策  中东乱局及根源

据犹太传说,救世主来临后,死者 将最先在这里复活,因此,自15 世纪以来,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便将 橄榄山作为自己百年之后的长眠之 所。那些流散在外的犹太人,有的 年老时不远万里返回故土,以便葬 在橄榄山上,有的千方百计托人带 回一捧橄榄山的黄土,死后洒入墓 穴中,象征着自己与耶路撒冷靠得 很近,祈盼能够早日复活。
犹太教认为耶路撒冷是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是 宗教圣殿所在地。
基督教认为耶路撒冷是创始人耶稣诞生、传教、 牺牲、复活的城市。
伊斯兰教认为创始人穆罕默 德踩着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 寺的一块“圣石”升空的。
犹太人最为神圣的地方:耶路撒冷的哭墙
耶路撒冷橄榄山的南面和西面陡坡 上,是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坟茔。
埃胜
以占埃叙 领土
埃叙夺回 部分领土 以色列获

文化和宗教冲突引起的战争
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

探询第四个原因——无比稀缺的水资源
沙漠面积广大 气候炎热干燥 河流极其稀少
匮乏的水资源
. 中东石油资源十分丰富,但水资源却非常紧缺。
.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和地中海以东的沙漠覆 盖并威胁着大片地区。
. 中东地区雨量很少,离地中海215千米的开罗年平均 降水量仅为28毫米,而中东地区人口正以平均3%的 速度增长,进一步加速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非阿拉伯国家
土耳其
约旦 黎巴嫩 科威特 巴林 摩洛哥 苏丹
索马里 以色列
叙利亚 伊拉克 阿联酋 阿曼 突尼斯 埃及
科摩罗 伊朗
中叙 东利 主亚
土耳其 伊
要 的
黎巴嫩

拉 克
伊朗
家约
或旦
地 区
埃及
沙特阿拉伯
科威特

一场相互“吓”出来的大战——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预警问题分析

一场相互“吓”出来的大战——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预警问题分析

一场相互“吓”出来的大战—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预警问题分析石润峰1967年6月5日阿以之间爆发第三次中东战争。

经过六天的战斗,以色列以极快的速度、极小的代价一举击败了埃及、约旦和叙利亚,夺取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及东耶路撒冷的控制权,彻底改变了中东地区的格局,打破了该地区的力量平衡。

战前敌对双方各自的预警比表面更复杂,对战局走向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

被忽视的预警问题当以中东战争为历史背景谈到“预警”这一主题时,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都是1973年10月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

其原因也不难解释,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夕,攻防双方对比以及胜负都很明确。

此次战争在开始阶段完全是埃及和叙利亚单方面向以色列发动突袭,阿拉伯人完全可以看作是进攻的一方,而犹太人则并没有主动发动进攻的意愿,完全处于被进攻与实施预警的一方。

在开战初期,以色列在西奈半岛与戈兰高地的防线几乎全部被攻破。

从结果看,不论以色列人是否在战略或战术上得到了有关突袭的准确情报,他们都未能将因突袭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最后,即使是美国这样的域外大国对战争的预警也是失败的。

该事件也成为美国情报史上最严重的情报失误之一。

由此可见,对第四次中东战争进行事后定性相对而言要容易得多,至少在战争初期,这是一次阿拉伯人突袭的成功与犹太人预警的失败。

时间拨回6年前,1967年6月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使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以色列人闪电般炫目的胜利:压倒性的空战、装甲部队纵横DIMENSIONS的搏杀、激烈的巷战……人们大多会从纯军事或政治的角度剖析这场战争,而对于双方的预警与突袭却很少进行专门的分析研究。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这一问题被以色列国防军的大胜、阿拉伯军队的惨败,这些更具冲击力的场景所掩盖;另一方面是由于这场战争相较于第四次中东战争更难定性,直到战争开打的最后一刻,阿以双方都处于预警与突袭的临界点,任何一方都既可能成为处于进攻位置的突袭者,也可能成为处于防御位置的预警者,这一切都让战前情况变得更复杂。

五次中东战争概况:

五次中东战争概况:

五次中东战争概况: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

1948年5月15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家为扼杀刚建立的以色列国,出动4万军队(后增至6万人)从三面向以色列发起进攻。

战争初期,阿拉伯国家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以色列军队节节败退。

以军的将领惊呼,以色列军队无法抵挡阿拉伯国家军队的进攻,全军已处于崩溃边缘。

战争危急之时,几名驻欧美国空军犹太裔士兵冒着军法审判的危险,偷了3架重型轰炸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机场装满炸弹后,起飞轰炸开罗和大马士革。

为扭转战局,以色列总理急电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埃班说:“以色列急需几周的时间来重新组织和装备军队”,“以色列需要立即停火”。

6月11日,阿以双方同意停火四周。

停火给以色列啜息之机,它最大限度的利用四周停火,为尔后的战争作准备。

以军加紧扩编(几个月后增至10万人)、调整部署、统一指挥,财政上得到美国援助,并从捷克斯洛伐克转运西欧国家的武器,在停火结束后就转入反攻。

阿拉伯国家缺乏统一的作战指挥,武器装备和部队素质较差,结果战败。

阿方阵亡约1.5万人,以军阵亡约6000人。

1949年2~7月,埃、约、黎、叙分别同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

结果,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计2万多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

战争中有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1949年,本-古里安策划了“魔毯行动”,动用上百架次的飞机,把近5万名犹太人从也门接回以色列。

1950年的一次行动则将12万犹太人从伊拉克运回以色列。

建国初期的4年时间里,以色列的人口增加了一倍。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或英法以侵埃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

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企图重新控制运河,推翻埃及总统G.A.纳赛尔领导的民族进步政府,镇压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

五次中东战争概况:

五次中东战争概况:

五次中东战争概况:中东,是西方国家对地中海东部与南部的称呼。

“中东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中东战争是指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5次大规模战争。

几十年的斗争使双方意识到,战争解决不了阿以冲突。

从第四次中东战争后,中东地区开始了漫长曲折的和平发展道路。

1991年,中东和平会议终于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举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第一次共同坐到了谈判桌前。

1993年,巴以双方在华盛顿签署了巴勒斯坦首先在部分地区实现自治的原则宣言,中东地区的和平出现了曙光。

但是,不断发生的暴力冲突,时断时续的和谈,表明了中东和平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一次中东战争:由于巴勒斯坦土地极度不公平的分割,导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交战,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初期占优势,但是停火后以色列接受来自美国的大笔援助,以及阿拉伯军团的英国指挥官指挥部队撤离战场,导致阿拉伯国家战败。

第二次中东战争:埃及国内革命后国有化苏伊士运河引发利益冲突,最终英法以撤军。

第三次中东战争:戈兰高地的叙军向以色列定居点开火,由此爆发冲突。

以色列全面获胜。

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和叙利亚企图收复失地,对以色列发动进攻,阿拉伯国家先胜后败。

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因为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对黎巴嫩境内巴勒斯坦武装发起进攻,这次战争是巴勒斯坦问题的延续,以色列最终单方面撤军,第五次中东战争告终。

在五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能够取得四次胜利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民族意识、优秀的军事战略和指挥、先进的武器装备、高度的警惕性和机动性、强大的后备力量和民间支持、地理优势以及阿拉伯国家的战略失误等等,但在诸多因素中,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也可能才是最重要根本原因。

虽然美国的支持对以色列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能简单地将以色列的胜利完全归因于美国的支持。

以色列在战争中所展现出的决心、战略智慧和军事实力等因素也是其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与其他因素共同促成了以色列在五次中东战争中取得四次胜利。

第三次中东战争2

第三次中东战争2

第三次中东战争世界战争通鉴发布时间:2005-08-30第三次中东战争发生于:1967年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约旦、叙利亚等国发动突然袭击,至6月10日结束。

以色列军仅以5天的时间,便侵占了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等广大地区。

史称第3次中东战争,也称6天战争、“6·5”战争。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67年,爆发的一次最具典型意义的突然袭击战例。

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及动因第1、"2次中东战争的结果,不仅没有缓解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的矛盾,反而加剧阿以之间的对立,历史积怨日益加深。

加之,自第2次中东战争以后,美、苏日益加紧对中东地区的争夺,导致了中东地区的局势更趋复杂化。

1958年2月,埃及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邦共和国(后于1961年9月28日取消联合),以色列有受腹背威胁之虑。

1964年阿拉伯各国出现团结的局面,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在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及利用约旦河的问题上,达成一致的协议,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也极表赞成和支持。

阿拉伯国家要改变约旦河上游的流向,旨在不被以色列所利用。

阿方这一计划的实施和实现,是关系到以色列生存的重大问题。

为此,1964年11月,以色列出动空军轰炸了阿方工程计划的关键部位——约旦河上游。

阿方有鉴于以方的强硬态度,估计实施该项计划有可能引发一场战争,遂决定放弃该项计划。

1966年春季,约旦、黎巴嫩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同以色列多次发生武装冲突。

11月3日,以军袭击约旦的萨穆村游击队基地,致游击队伤亡70余人。

至1967年,叙以边境的袭击、炮击事件时有发生,形势日趋紧张。

4月7日,叙以双方爆发空战,叙机被以空军击落6架。

以军开始向叙利亚边境机动和集结;埃及为援助叙利亚的军事斗争,于5月进行动员,增派部队驻防西奈半岛;并于5月22日宣布封锁蒂朗海;5月30日,同约旦签订了共同防务条约。

爆发这场战争的外部根源则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中东地区的争夺。

四次中东战争的来龙去脉

四次中东战争的来龙去脉

四次中东战争与两次石油危机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的远祖希伯来人来到巴勒斯坦地区,创立了希伯来王国,定都耶路撒冷,但不久被灭亡。

公元前65年罗马帝国入侵该地后,曾三次镇压犹太人的大规模反抗运动,大批犹太人被屠杀,幸存者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

此后的一千多年间,该地区成为阿拉伯人的长期居住地。

19世纪末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得到英国的支持,英国企图借此加强对中东地区的控制。

一战后,巴勒斯坦成为英国托管地,大批犹太人涌向巴勒斯坦地区。

1922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将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东部叫外约旦(1946年5月,英国被迫承认外约旦独立),西部仍称巴勒斯坦。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想在这里建国,双方矛盾非常尖锐。

二战后英国的统治难以为继,因而被迫于1947年2月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讨论。

同年11月,在美苏控制下,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

该决议因分裂巴勒斯坦、偏袒犹太人而引起阿拉伯人强烈的不满。

l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建立。

次日,埃及、果,阿方失败,以色列乘机占领了巴勒斯坦 4/5的土地,比联合国分治决议中规定的要多4850平方公里。

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由约旦和埃及军队控制,上百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此后,以色列进一步靠拢美国,并不断侵犯阿拉伯国家,使阿以矛盾更加激化。

埃及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失败,国内政治、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引起人民、士兵和中下级军官对封建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1952年埃及爆发了由纳赛尔领导的“七月革命”,次年成立埃及共和国。

1956年 7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了关于苏伊士运河国有化的法令。

为了破坏这一行动,英法以三国首脑在伦敦制订了入侵埃及的计划。

1956年10月 29日晚,以色列出动4.5万人的兵力,向人民的谴责,美苏两大国也从各自的战略利益出发表示反对。

1956年联合国大会紧急会议通过决议,要求英、法、以军队撤出埃及,埃及终于实现了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

第三次中东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

战争评价
5
停火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
第三次中东战争 星期一早晨,开罗时间8点45分(以色列时间7点45分),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上空 云雾刚刚消失。埃及空军基地里,一切像往常一样,军官们正在上班途中,许多雷达值班室正在进行交接班。突 然,空中响声四起,以军飞机闪电般袭来,打得埃及空军措手不及,大批飞机还未起飞,就被摧毁在地面。
约旦版图 在对埃及进攻后不久,以色列又发动了对约旦河西岸的进攻。约旦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南北两个主 要地段设置了防御阵地,北部防区以纳布卢斯、图姆卡尔姆和杰宁等约旦河城为主要依托,南部防区沿丘陵的山 脊从腊马拉往南至耶路撒冷和希布伦一线布置。约军在以上阵地部署了8个步兵旅和2个装甲旅。以军向约旦河西 岸发动进攻的部队有9个旅兵力,其中有3个装甲旅。进攻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占领杰宁地区, 解除约旦炮火对以色列马特戴维居民点和空军基地的威胁,攻占拉特伦到腊马拉的公路,第二பைடு நூலகம்段目标是占领包 括耶路撒冷旧城在内的整个约旦河西岸。
为实施这次空袭,以色列进行了长时间的侦察、准备。基本上摸清了阿拉伯各国军队的情况,尤其对空军的 情况十分清楚,如空军基地的位置,跑道状况,雷达设施等,甚至连埃及军官的活动规律也了如指掌。
以色列飞机从特拉维夫和以色列中部机场起飞以后,保持四机编队,向西面地中海出航。以色列......
西奈半岛位置 1967年6月5日,在以色列实施空袭后的半小时,其地面部队5个师以坦克装甲车为前导,自 加沙、阿里什和阿布奥格拉大举进攻。当时,埃军在西奈半岛有5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共约12万人,分别据 守在各个战略要点上。而且埃及根据第二次中东战争的经验,将大量兵力部署在尼罗河三角洲一带,西奈半岛上 兵力空虚。以军在反复攻击后,占领了加沙地带,进入了西奈半岛的阿里什、阿布奥格拉等地。接着,以军兵分 三路,向苏伊士运河地区进犯:北路攻打坎塔腊,中路指向伊斯梅利亚,南路对准陶菲克港和苏伊士城。

中东战争史略(四)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 5页

中东战争史略(四)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  5页
中東
爭史

'
E
會會

叫‘-

'
Egyptian MiG wrecked by the Isreali air strike which dramatically opened the war. Almost all the Egyptian Air Force was caught on the grωnd.
第一架被毀的輩輩撞車米格機續續在地上。


海且在
司以色列空軍空軍區壤及絡發示意圈。 v4處及~突然空軍壘,損失慘重.lII a6 月 5 日攝於埃續土

室的一幅鳥圓圓圓 .M示地面受.蚱後彈!l暈暈,汽車或
做於公路一旁的情形,
Bombarded Arab territory , morning 5th June , 1967 •
飛行,躲開 f 坎皮的雷達網,從埃及的北部和內北部上空 開始侵人埃及。剎那間,幾百架以色列戰機已經來到了埃
及十﹒幾個機場上空。
埃及方面擁有兵力 240:000 人,坦克 1 , 200輛,戰機 500
架。故利亞擁街 5 萬兵力, 400 輛坦克和120 架戰機。約且
也擁有 5 萬兵力, 200 輛坦克和 40 架戰機。其他阿拉伯
以色列選擇進攻的時間是高它的道理的。 6 月 5 日這
JANUARY ,
1979 CONMILIT
59
一天是星期- .以色列 11# 間早上 7 1I!j45 分,的j I涓羅H拉開則
是早上 8 時45 分。那時,日出僅幾小時,普爾換崗鬆懈,
Ii:地1月1lii 仆,然、!是Hl ~!主輛運'!直至IJ *制作 ïi\lc: \'1'1 位。 形形式式的事 f: 釘裝,I;~ 'f!糕的 rfi f 、洗.f< 1r1i 啦 f 、

五次中东战争

五次中东战争

五次中东战争中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地缘政治和宗教矛盾的集中地,这些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五次中东战争。

以下是关于五次中东战争的详细介绍:第一次中东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巴勒斯坦战争,发生在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期间。

这次战争主要是由于阿拉伯国家反对犹太人建立以色列国的立场而引发的。

在战争中,以色列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国际支持,占领了包括阿拉伯加沙、耶路撒冷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在内的阿拉伯领土。

第二次中东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英伊战争或赎罪日战争,发生在1956年10月至1957年3月期间。

这次战争的起因是英国和法国支持以色列入侵埃及,以推翻埃及总统纳赛尔。

在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但最终在联合国的要求下撤退。

第三次中东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五战争或六日战争,发生在1967年6月至7月期间。

这次战争的起因是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先发制人的进攻,并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以及埃及的西奈半岛等地区。

这次战争导致了许多难民的流离失所,并对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次中东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发生在1973年10月至1974年2月期间。

这次战争是由于埃及和叙利亚试图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失去的土地而引发的。

在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发动了成功的进攻,但最终由于美国的干预和阿拉伯内部的矛盾而未能收复失地。

第五次中东战争第五次中东战争,又称黎巴嫩战争,发生在1982年6月至9月期间。

这次战争是由于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地进行的突袭而引发的。

在战争中,以色列对黎巴嫩进行了全面的入侵,并消灭了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黎巴嫩长枪党等抵抗势力。

五次中东战争的爆发都与地缘政治、宗教矛盾和领土争端等有关。

在这些战争中,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升级,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虽然阿拉伯国家在其中的一些战争中取得了局部胜利,但以色列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国际支持,始终能够保持其在中东地区的优势地位。

五次中东战争

五次中东战争
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10.6 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经过周密准备之后,向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开始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争”、“十月战争”、“斋月战争”。
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 : 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6—9): 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14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在黎的叙利亚军队交战。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

五次中东战争简介

五次中东战争简介

中东战争简介概述中东战争,或称阿以战争、以阿战争,是指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5次大规模战争(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

中东战争(The Arab–Israeli Conflict)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

“中东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

以色列是以犹太人为主体建立的国家。

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由来已久。

历史上,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位于地中海、死海、约旦河之间)建立过国家。

这个地方最早的居民不是迦南人,而是腓尼斯丁人,比迦南人更早公元前30世纪,原在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迁至巴勒斯坦沿海和平原地区定居。

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的祖先希伯莱人征服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国。

此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和土耳其等外来民族征服,犹太人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

经过三次大起义和三次大屠杀,犹太人死亡150多万人,幸存者几乎全部逃离和被驱逐出巴勒斯坦,从而结束了犹太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生存的历史。

直到20世纪初,犹太人在政治、经济上同巴勒斯坦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了。

此后的几千年,巴勒斯坦一直是由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居住,直到现在。

期间他们抗击十字军等侵略者,付出了大量的牺牲。

犹太人居留城市,并从事经商事业,大量敛聚财富。

犹太人有坚定的宗教信仰,愈流浪信仰弥笃,至今犹太正教仍是全世界最保守的宗教之一。

188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俄国人怒而屠杀犹太人,19世纪末,大批犹太人陆续移居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第一次向巴勒斯坦大量移民。

1897年,第一次全世界犹太人大会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由西奥多·赫茨尔(Herzl, Theodor)当选主席,开始从事锡安主义(又称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准备复国,建国的地点选定在犹太人的故乡巴勒斯坦。

五次中东战争的历史事件介绍

五次中东战争的历史事件介绍

五次中东战争的历史事件介绍自二战以来,中东陆续发生海湾战争、两伊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的大型战争,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得数五次中东战争,那么你了解五次中东战争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五次中东战争的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五次中东战争的简介说到国际格局的时候经常会说到中东战争,那么什么是中东战争?中东战争也可以称之为阿以战争,指的是以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埃及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之间进行的战争,至今共发生过五次。

第一次中东战争:被称为巴勒斯坦战争或独立战争,起因是犹太人驱赶巴勒斯坦原住民,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土地分割不公且剥夺巴勒斯坦人权感到不满,致使阿拉伯国家联盟与以色列宣战。

战争初期阿拉伯国家占优势,但是在以色列接受美国的援助以及阿拉伯军团的英国指挥官的错误指挥下,最终阿拉伯国家联盟战败,以色列险胜。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

起因是埃及国有化苏伊士运河后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为争夺通行权,以色列联合运河原持有人英法两国向埃及发起进攻,意图重新掌控运河。

在联合国斡旋下最终英法以三国撤军,以色列取得蒂朗海峡航行权。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

以色列为达到向外扩张并压制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的目的,以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为由对埃及发动突袭。

以军获胜,约、埃、叙先后被迫同意停火。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

阿拉伯国家为了收复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失地,对以色列发动的攻击。

阿拉伯国家先胜后败,直到联合国停火令生效这场战争才终止。

第五次中东战争:黎巴嫩战争。

以色列驻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为此以色列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发起攻击。

最终以色列单方面撤军结束战争。

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在1948年5月16日,阿拉伯国家联盟向以色列主动发起了侵略战争。

在这次战争中阿拉伯军队伤亡大约1.5万人,而以色列军队伤亡大约6000人,最后这第一次中东战争以以色列获胜。

那么凡事必有因果,中东战争的原因有那些呢?第一次是因为巴勒斯坦土地被不平等的分割了,和剥夺了巴勒斯坦人们的权利。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五次中东战争的概况(时间、作战双方和结果)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五次中东战争的概况(时间、作战双方和结果)

考点:五次中东战争的概况(时间、作战双方和结果)易错微析1948年,犹太人建立国家以色列,第二天就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例题1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在()A.1945年B.1946年C.1948年D.1967年答案:C解析: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在1948,答案C例题2二战后,巴勒斯坦地区发生多次中东战争。

中东战争是发生在()A.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B.美国和中东国家之间C.英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D.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答案:D解析:二战后,巴勒斯坦地区发生的多次中东战争,都发生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

答案D。

1. 围绕巴勒斯坦主权问题所发生的战争是()A.两伊战争B.海湾战争C.伊拉克战争D.中东战争2.中东地区吸引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A.世界三大宗教的诞生地B.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C.该地区长期处在战争状态D.该地区有著名的耶路撒冷城3. 下列关于1948年至1982年五次中东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阿拉伯国家最终收复了失地B.战争都是由以色列发动起来C.反映中东地区巴以冲突不断D.战争有助于中东问题的解决4.二战后的中东地区历史发展的特点是()A.战火频仍B.政局稳定C.民族和睦D.宗教和谐5.阿拉法特这段话的背景是()A.中东地区的矛盾和战争B.东欧剧变C.美国发动越南战争D.欧洲的联合1.【答案】D【解析】围绕巴勒斯坦主权问题,在巴勒斯坦地区发生的战争是中东战争,答案D。

2.【答案】C【解析】中东地区长期处在战争状态,使这一地区受到世界关注,答案C。

3.【答案】C【解析】五次中东战争,都是巴以冲突的表现,反映出中东地区巴以冲突不断。

答案C。

4.【答案】A【解析】二战后的中东地区出现了五次中东战争,所以这一地区的发展特点是战火频仍,答案A。

5.【答案】A【解析】阿拉法特致力于中东问题的解决,实现巴勒斯坦和平。

二战后,中东地区阿拉伯和以色列矛盾、冲突不断,出现了五次中东战争。

答案A。

第三次中东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央视国际(2003-01-13 18:33:26)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

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进行抵抗。

至十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

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

战争爆发的背景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美苏在中东的对抗更加激烈,以色列得到了美国的支持,而苏联则大力资助阿拉伯国家。

苏联向埃及、叙利亚等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以色列也从美国得到先进的武器装备。

1958年2月,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9月又取消联合),使以色列感到了来自南北夹击的威胁。

1964年,阿拉伯国家出现了团结合作的局面,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在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利用约旦河的问题上达成协议,并得到埃及等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阿方计划改变约旦河上游的流向,使之不被以色列利用。

1964年11月,以色列出动空军对约旦河上游的阿方工程进行轰炸,迫使阿方取消此次计划。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后,成为以色列的心腹之患。

1964年5月28日至6月4日,巴勒斯坦各界代表在阿拉伯联盟的支持下,在耶路撒冷东城区举行了第一次巴勒斯坦国民大会,确定组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建立了巴勒斯坦武装力量“法塔赫”。

从此,法塔赫为了把以色列赶出巴勒斯坦,可是不断的袭击以色列,这支力量在六.五战争前已初具规模,对以色列构成了威胁。

所以,削弱阿拉伯联盟的力量,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为以色列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的重要原因。

战争经过1、空中偷袭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

这是一个星期一早晨,当开罗时钟的指针指向8点45分的时候(以色列时间7点45分),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上空云雾刚刚消失。

埃及空军基地里,一切象往常一样,军官们正在上班途中,许多雷达值班室正在进行交接班。

五次中东战争的概况(时间、作战双方和结果)

五次中东战争的概况(时间、作战双方和结果)

考点:五次中东战争的概况(时间、作战双方和结果)战争时间作战双方结果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阿拉伯国家进攻以色列阿拉伯国家战败,以色列占领了联合国划给巴勒斯坦“阿拉伯国”的大片领土,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以色列进攻埃及: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以色列袭击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整个巴勒斯坦,叙利亚、埃及的一些地区。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埃及、叙利亚进攻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先胜后败,埃及、叙利亚收回的土地面积不大。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这一地区的基地被摧毁,武装主力也遭到重大损失。

易错微析1948年,犹太人建立国家以色列,第二天就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例题1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在()A.1945年B.1946年C.1948年D.1967年答案:C解析: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在1948,答案C例题2二战后,巴勒斯坦地区发生多次中东战争。

中东战争是发生在()A.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B.美国和中东国家之间C.英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D.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答案:D解析:二战后,巴勒斯坦地区发生的多次中东战争,都发生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

答案D 。

1. 围绕巴勒斯坦主权问题所发生的战争是( )A.两伊战争B.海湾战争C.伊拉克战争D.中东战争2.中东地区吸引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世界三大宗教的诞生地B.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C.该地区长期处在战争状态D.该地区有著名的耶路撒冷城3. 下列关于1948年至1982年五次中东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阿拉伯国家最终收复了失地B.战争都是由以色列发动起来C.反映中东地区巴以冲突不断D.战争有助于中东问题的解决4.二战后的中东地区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A.战火频仍B.政局稳定C.民族和睦D.宗教和谐5.阿拉法特这段话的背景是( )A.中东地区的矛盾和战争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7月第14卷第4期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 f Shanghai U niversit y (So cial Sciences)Jul.2007V ol.14 N o.4收稿日期:2006-07-06作者简介:杨 军(1970- ),男,河南驻马店人,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讲师。

谁发动了第三次中东战争?杨 军(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200444)摘要: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爆发是各种因素聚合在一起的结果。

无论阿拉伯国家还是以色列都不曾期待这场战争,尤其是叙利亚与埃及,虽然是它们的种种行动最终导致了战争。

关键词:第三次中东战争;阿以冲突;以色列;阿拉伯国家中图分类号:K 38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522(2007)02-0127-05第三次中东战争是以色列历史的一次转折点,从1967年6月5日早晨以色列对埃及空军的突然袭击开始,至6月10日以它对埃及、叙利亚、约旦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战争的结果改善了以色列的安全态势,极大地鼓舞了以色列人和全世界犹太人的士气;由于占领了大片阿拉伯领土,以色列的国家形象也发生了变化,其国防军开始扮演令阿拉伯人憎恨的占领军角色。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这是一场无人期望的战争。

在冲突的双方中,挑起战前危机的阿拉伯一方虽然将以色列一步步逼向战场,但它们的计划并不包括战争,而且始终将不打第一枪作为自己的原则;以色列虽然是首先发起攻击的一方,但它只是被迫对阿拉伯的进逼做出反应,并且只是在一切外交努力均告失败的情况下才发动战争的。

我们将导致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危机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以叙利亚、埃及和以色列为中心,三个时期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一、叙利亚的强硬态度就第三次中东战争而言,叙利亚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对法塔赫恐怖袭击的支持将自己置于与以色列发生直接冲突的危险境地,又通过埃叙间的共同防务协定和苏联的介入将埃及引向五月危机。

在五月危机前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叙利亚是对以色列态度最强硬的阿拉伯国家。

敌视以色列在阿拉伯国家中是普遍的,而叙利亚异乎寻常的激烈态度还有其国内政治方面的原因。

1966年2月,萨拉哈 贾迪德将军发动军事政变,接管了叙利亚的统治权。

在叙利亚,贾迪德将军和他的亲密同事空军司令阿萨德将军等担任要职的人员都属于少数阿拉维派,他们感到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应该表现得更加激进,更加民族主义化。

因而,叙利亚政府支持巴勒斯坦人的法塔赫组织对以色列发起一次又一次恐怖袭击,将对以色列的仇恨作为他们忠于阿拉伯人民事业的证据。

[1]这与埃及的谨慎立场大相径庭。

1966年7月,叙利亚政府将法塔赫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不仅在人员征召、武器装备、资金、训练等方面予以协助,而且亲自参与策划恐怖袭击。

7月以后,恐怖活动猛然加剧,多次造成以色列人员伤亡和生活及国家工程设施的毁坏,叙以关系一度极为紧张,以色列扬言对支持恐怖袭击的国家进行报复。

虽然叙利亚乐意显示对阿拉伯国家的敌人的仇恨和行动的决心,但它完全清楚自己远不足以对抗以色列的军事机器。

到了11月,以色列的忍耐似乎到了极限,各种迹象表明以色列准备对叙利亚的城市乃至首都实施报复性打击。

叙利亚人紧张起来,开始谋求埃及的援助。

虽然纳赛尔总统不赞成叙利亚人支持恐怖袭击的政策,他却无法拒绝他们的求援。

作为阿拉伯国家的盟主 当然有人对此提出挑战,但它的确是纳赛尔追求的目标 埃及不可能在阿以战争中置身事外。

无论纳赛尔是否响应叙利亚的求援,叙以间的战争肯定会把埃及也拖进来。

11月4日,埃叙缔结共同防务协定,规定在一方受到以色列攻击时,另一国家必须采取相应的军事行动以帮助对方。

[2]它并不意味着埃及开始赞同叙利亚的冒险,相反,纳赛尔希望借此能增加一些对叙利亚的约束力,他将放弃支持恐怖袭击的立场作为签约的条件,叙利亚不得不对此作出保证。

共同防务协定对叙利亚的约束力很值得怀疑。

1967年的春季,以色列北部边境地区多次发现来自叙利亚的人员埋设的地雷,并有人员、车辆因此受损。

一月,沿戈兰高地的边境冲突迅速升级,出现了坦克与大炮的交火。

整个春季一直持续着这种紧张的气氛。

[3]4月7日,叙利亚炮击在以色列一方耕作的拖拉机,以色列出动空军炸哑了叙方大炮,随之而来的空战中以色列击落六架叙利亚米格-21。

空战的结果仍不足以使叙利亚人改变主意,事实上,从4月下旬到5月下旬,越过边境的袭击事件反而增加了,无论是埃及人的请求还是苏联大使的警告都无济于事。

叙以边境局势日趋紧张,袭击事件引起以色列人一次比一次严厉的警告。

1964年以后,苏联开始向叙利亚提供援助,这虽然晚于对埃及的援助,但由于叙利亚在意识形态方面较埃及更接近于苏联,苏叙关系反而较苏埃关系更为深入。

1967年起,叙利亚的学校开设了俄语课,两国签定的文化协定还规定将苏联使用的某些课本译成阿拉伯语直接提供叙利亚学校使用。

在这种背景下,苏联将叙利亚的成功看作自己的成功、把叙利亚的失败看作自己的失败,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苏联了解叙利亚与以色列之间军事实力的差距,决不希望看到一场叙利亚必输无疑的战争,而这场战争似乎正在迫近。

苏联人双管齐下:一方面警告以色列不要发动战争,另一方面也试图让叙利亚人收敛一些。

如果能使叙利亚人相信以色列的进攻迫在眉睫,他们也许会放弃支持恐怖袭击的立场。

5月10日前后,苏联分别向叙利亚和埃及通报了所谓以色列部队在以叙边境集结、准备进攻叙利亚的情报。

这被后来的学者们称为 假情报 或 苏联谎言 。

以色列学者米歇尔 巴尔-佐阿尔认为苏联此举有两个目的:(1)敦促埃及采取行动,以帮助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另一个朋友;(2)服务于苏联的全球政策。

为抵制美国在越南的干涉, 制造多处紧张局势的策源地,让东西方之间摆出武力对抗的姿态 。

[4](P135)美国学者乔恩 金奇等则强调了恐吓叙利亚人的动机和借助埃及劝阻叙利亚采取恐怖战术的目的。

[5](P306)苏联希望中东出现紧张局势,其实不是从苏联谎言开始的,而且在苏联谎言出现之前,叙以局势已非常紧张,近乎一触即发。

考虑到密切的苏叙关系和叙以间军事实力的差距,苏联所期待的决不会是战争。

也许将苏联谎言看作试图缓和局势的一种迂回曲折的方式更为符合实际。

[6]无论苏联谎言的动机是什么,它一旦出现便直接促使埃及根据埃叙防务协定增兵西奈半岛,成为一步步升级的五月危机的第一推动力。

一旦埃及决定增兵,纳赛尔便跨出了走向战争的第一步。

从增兵西奈开始,到联合国紧急部队撤离,封锁蒂朗海峡,约旦宣布将军队置于埃及的控制之下,伊拉克军队进驻约旦,直到战争爆发,这些事件的发生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环扣一环,最终出现了苏联所不愿看到的结果:接受苏联援助、使用苏联武器的埃及和叙利亚惨败于以色列,使得苏联大丢脸面,在阿拉伯世界的威信受到沉重打击。

以苏联谎言的出现为中介,叙利亚将战前危机中的第一主角角色传给了埃及。

二、埃及的步步进逼随着危机的中心从叙利亚转到埃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另一个重要的转变,那就是埃及对阿以关系的立场。

此前,埃及不希望阿以间出现紧张局势;等到埃及开始根据苏联的情报和埃叙防务协定采取相应的行动时 这些行动与叙利亚所支持的法塔赫的小打小闹不在一个水平级上 它的立场也由竭力避免紧张局势转为主动寻求紧张局势,甚至期待着危机的出现和加深。

埃及在五月危机前关于阿以关系的立场建立在一个清醒的认识基础上:那就是阿拉伯国家(主要是埃及)与以色列在军事方面的差距。

在弥补这种差距之前,阿拉伯国家无力以军事手段改变以色列存在的事实,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而,阿拉伯国家不应该在阿以间制造紧张局势,相反,应努力避免这种局面出现。

[7](P149)第二次中东战争以来,这一直是纳赛尔总统奉行的政策。

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埃及不允许巴勒斯坦人从己方的边境出发,攻击以色列境内的目标,以免招致以色列对埃及的报复性打击。

1967年5月12日,苏联驻开罗大使向埃及传递以色列军队在北部边境集结,准备进攻叙利亚的假情报,并建议埃及采取必要的措施。

[4](P1)这以后,埃及抛弃了奉行多年的克制政策,走上了通向战争之路。

如果说苏联假情报是导火索,那么炸药则应到埃及内部去找。

事实上,纳赛尔并不深信所谓以色列集结军队的情报。

联合国停战委员会、埃及情报总署和埃军参谋长穆罕穆德 法齐所做的调查均否认此事。

[8]尽管如此,纳赛尔还是决定放弃他一直坚持的谨慎立场,增兵西奈半岛,以威胁以色列南翼的方式牵制它可能发动的对叙利亚的攻击。

第三次中东战争的根源仍在于阿以冲突,而埃及之所以迈出第一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当时埃及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国内人民的不满需要平息,而挑起阿以争端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办法;(2)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的宣传机构不断地嘲弄埃及躲在联合国紧急部队背后,强烈地刺激着以阿拉伯领袖自居的纳赛尔;(3)苏联情报不仅仅是向埃及传递一个信息,它还是一种委婉的压力。

由于接受了苏联大量的军援和经援,埃及难以拒绝苏联要其采取行动的请求。

[9]在这三个因素的基础上,苏联谎言成为 压断骆驼脊背的最后一根稻草 ,终于令纳赛尔改变了尽量避免紧张局势的立场,于5月14日向西奈半岛增兵两个师。

这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

从这里出发,局势的发展不仅完全违背了纳赛尔的意愿,而且还在五月危机的后期改变了纳赛尔一直保持的清醒判断,错误地以为自己已有能力与以色列进行一场战场上的较量。

当然,这种形势判断上的变化是逐渐进行的,从纳赛尔的行动中不仅可以找出改变的轨迹,而且能够觉察到直到最后他仍保留着的危机前所作判断的一丝残余。

从五月危机到战争爆发前夕,纳赛尔从来没有主动发起战争的想法,他至多不过是期待着以色列打第一枪,他设想的最好结局则是不战而胜。

[10]在推动埃及一步步地使五月危机升级的诸多因素中,约旦的敌对宣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埃叙防务协定签定以后,纳赛尔与叙利亚靠近,站到了阿拉伯 革命派 行列中,而沙特阿拉伯和约旦则被称为 反革命派 。

以色列是两派共同的敌人,但两派也相互为敌,互相攻击对方反以不力。

[7](P148)约旦显然认定纳赛尔不打算同以色列开战,它也清楚如埃及与以色列发生战争,约旦必将被拖入。

可悲的是,安曼电台的嘲弄的确对五月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埃及虽然增加了驻西奈的军队,但在埃及和以色列之间驻扎着一支联合国紧急部队。

躲在它后面算什么英雄?约旦电台仍未停止它的嘲弄。

[11]纳赛尔虽不想打仗,但他得作出准备战争的姿态。

5月16日,埃及通知联合国紧急部队,要求它从西奈半岛撤离。

到5月19日,埃军接管了包括蒂朗海峡的门户沙姆沙伊赫在内的所有联合国紧急部队哨所,埃及与以色列之间再无障碍,蒂朗海峡已处在埃及的控制之下。

就在这一天。

安曼电台声称: 逻辑、智慧和民族主义都认为埃及负有封锁蒂朗海峡的义务 [12]一旦埃及接管了沙姆沙伊赫,它又如何能够允许以色列船只在自己的眼皮下进进出出呢?纳赛尔的荣誉感决不允许他这样做,阿拉伯人也不会答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