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历史与文化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沿河县位于贵州省东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土家族是当地重要的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深受人们喜爱。
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传统舞蹈之一,经过长期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土家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传承土家族摆手舞,本文将对其传承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一、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和发展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舞蹈形式。
据传统记载,土家族摆手舞最早起源于土家先民在祭祀神灵和祈求风调雨顺时跳的一种舞蹈,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在节庆和婚礼等场合广泛流传的舞蹈形式。
土家族摆手舞的舞蹈动作多以手为主,舞姿轻盈、舒展大方,富有原始朴素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舞蹈表演中,舞者用手指、手臂和身体的摆动,表达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土家族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性格特征。
土家族摆手舞的舞曲多为悠扬动听的民歌,歌词多以生活中的情感和理想为主题,歌词朴实真挚,深受人们喜爱。
舞蹈和歌曲的结合,使土家族摆手舞成为了一种非常具有感染力和传达力的舞蹈表现形式。
二、土家族摆手舞传承的路径1. 口传心授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最早是口口相传,师傅传徒弟,母亲传女儿。
在社区中,老一辈的人们经常会在闲暇时刻教导年轻人跳舞,告诉他们关于舞蹈的技巧和精髓,让年轻人们能够熟练掌握土家族摆手舞的舞蹈技艺。
这种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使得土家族摆手舞的传统得以延续下来。
2. 学校教育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土家族摆手舞已经被纳入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中。
学校通过开展舞蹈培训班、舞蹈比赛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学习土家族摆手舞,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和教学,更好地掌握舞蹈技艺,增强对土家族摆手舞的热爱和认同感。
3. 社区传习在社区中,一些有志于传承土家族摆手舞的人们,组织了一些舞蹈培训班、舞蹈团体和表演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和参与舞蹈表演。
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土家族摆手舞传承的范围更加广泛,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这一传统文化。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地区北部、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
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目前航运能力300吨级,彭水电站建成后通航能力可提高到500吨级。
县城东风码头是乌江在贵州境内最大的码头,水上交通快速、便捷,上抵遵义余庆,下出涪陵直达重庆或江、浙、沪等地区。
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渝、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
2010年10月18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县处在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东北边缘斜坡,大娄山脉与武陵山脉交错地带,乌江由南至北纵贯全境,地势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低,由西北、东南向中部乌江河谷倾斜。
文化旅游产业沿河特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风光,旖旎迷人;以土家族为主体的民风民俗,浓郁古朴;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为主体的红色文化,独具魅力。
乌江流经沿河132千米,从南至北由夹石峡、黎芝峡、银童峡、土坨峡和王坨峡五个峡段,峡长89公里,峡岸奇峰对峙、流泉飞泻、怪石嵯峨、古树苍劲、景观独特、蔚为壮观。
名副其实的乌江百里画廊,除了神奇的自然风光,更有其神秘的古代乌江文明。
古镇洪渡、龚滩、思渠、淇滩、夹石等记载了乌江的历史沧桑;沿河县城东岸唐代思州古城见证了沿河曾经拥有的繁华;思渠荷叶坪古城遗址、麻竹溪古城遗址、石马古城遗址蕴藏着许多历史谜团;乌江古纤道记录了先民开发乌江流域的足迹;鸾塘书院是今贵州历史上最早的书院。
我的家乡--美丽沿河
麻 阳 河
古纤道
乌江纤道,始修于明朝 乌江古纤道,一条土家先民血汗凝结的长龙,它穿越岁月的时空,记载着乌江黄金水道的兴衰和船工的悲欢。 乌江古纤道,一部乌江航运史,刻在乌江岸边百丈悬崖上的丰碑,一条被称作土家人的丝绸之路。
乌江山峡百里画廊
文化遗址
肉莲花
肉莲花”又叫莲花十八响,曾流行于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一带。在晚清和民国 期间,由于战乱,民不聊生,就很少有人再跳。《肉莲花》是土家族先民———古代巴 人军事乐舞遗风的延续和演变,是土家人传统文化和性格特征的集中体现。舞蹈气势雄 壮,吼声震天,动作激烈威猛,刚柔相济,噼啪有声,极具民族性、体育性和观赏性。
沿河县城全景图
旅游、文化
沿河特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 多彩的旅游资源。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麻阳 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主体的自然风光;以土家族为主 体的名风名俗;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位主体的 红色文化,独具一格。
属级级 年麻 野重自 ,阳 生点然 河 动保保 国 物护护 年家 类野区 经级 型生, 国自 的动主 务然 自物要 院保 然黑保 批护 保叶护 准区 护猴对 晋始 区及象 升建 。其是 为于 栖国国 息家家 地一 , 2003 1987包Βιβλιοθήκη 谷 粑沿 河 小 吃
粽子
糯米包子
桑椹花生 以精选花生仁为主 要原料,配以特殊辅料,采 取先进工艺精制而成。其风 味独特,香脆可口,易嚼化 渣,曾获广交会最受消费者 欢迎奖。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 东北角,铜仁地区北部、地处 黔、渝、湘、鄂四省(市)边 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县城 东风码头是乌江在贵州境内最 大的码头,水上交通快速、便 捷,上抵遵义余庆,下出涪陵 直达重庆或江、浙、沪等地区。 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渝、 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素 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 之称。2010年10月18日,沿 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 国土家山歌之乡”。
中国土家山歌之乡——沿河
中国土家山歌之乡——沿河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地区北部、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
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目前航运能力300吨级,彭水电站建成后通航能力可提高到500吨级。
县城东风码头是乌江在贵州境内最大的码头,水上交通快速、便捷,上抵遵义余庆,下出涪陵直达重庆或江、浙、沪等地区。
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渝、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
2010年10月18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县处在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东北边缘斜坡,大娄山脉与武陵山脉交错地带,乌江由南至北纵贯全境,地势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低,由西北、东南向中部乌江河谷倾斜。
文化旅游产业沿河特定的地理位臵、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风光,旖旎迷人;以土家族为主体的民风民俗,浓郁古朴;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为主体的红色文化,独具魅力。
乌江流经沿河132千米,从南至北由夹石峡、黎芝峡、银童峡、土坨峡和王坨峡五个峡段,峡长89公里,峡岸奇峰对峙、流泉飞泻、怪石嵯峨、古树苍劲、景观独特、蔚为壮观。
名副其实的乌江百里画廊,除了神奇的自然风光,更有其神秘的古代乌江文明。
古镇洪渡、龚滩、思渠、淇滩、夹石等记载了乌江的历史沧桑;沿河县城东岸唐代思州古城见证了沿河曾经拥有的繁华;思渠荷叶坪古城遗址、麻竹溪古城遗址、石马古城遗址蕴藏着许多历史谜团;乌江古纤道记录了先民开发乌江流域的足迹;鸾塘书院是今贵州历史上最早的书院。
沿河乌江山峡不仅是千里乌江自然风光的精妙之笔,更是研究古代乌江文明的巨大宝藏,沿河也因此被誉为“乌江缩影古思州”。
“乌江缩影古思州”是沿河最具魅力的文化品牌,它可以与“武陵正源梵净山”、“天然盆景张家界”形成完美的互补优势和强强联合。
沿河文物古迹还有唐永佛寺、明天缘寺、西汉陶窑、汉砖、汉砖窑、汉墓群和清代乌江洪峰石刻、“蛮王洞”等。
我的家乡---沿河
沿 河 全 景
传统节庆:
沿河土家族有过赶年的习俗,在腊月二十九日(月小为二十八日)过 ,比汉族提前一天,叫过“赶年”。民国《沿河县志》载:“除夕祭祖先, 有二十八、九行者”。至今很多土家人仍保持过赶年的习俗。腊月二十四过 小年,这天要打扫杨尘,把室内和房前屋后打扫干净。腊月二十八要杀年猪 ,并将家里的一切器物洗涤干净。除夕,晚餐要备办酒肴,祭祀祖宗,全家 吃“团年饭”。除夕夜,要在火堂里烧大树疙蔸,谓之“烧猪脑壳”,男人 要在火堂边坐一通宵,谓之“守岁”。正月初一至十五为过年。正月初一黎 明要放鞭炮“开财门”,早餐吃汤粑(汤圆),谓之“吃元宝”。这天男女 老幼都身着盛装娱乐,到祖坟山扫墓“拜年”。初二至十五要给亲友拜年, 有“初一祭家神,初二拜丈人(岳父)”之说。正月十四,要将屋里屋外打 扫干净,还要“焰毛虫”、“爆疙蚤”。晚餐要备办酒肴,祭祀祖宗。晚上 要在房前屋后插香烛,谓之“向阳灯”,有“三十晚上的火,十四晚上的灯 ”之说。还要炒葵花、包谷花,谓之“炒瓦虱”,男女青年要下地“偷青( 葱蒜等)”互相拍打嬉戏,谓之“拍油烟”。正月十五,早餐要吃糯米包子 ,谓之“吃大元宝”,晚餐要备办酒肴祭祀祖宗,谓之打发老人。晚上闹完 灯(花灯、龙灯等)后,要送灯。除了过赶年还,还有牛王节、六月六、端 午节、七月半、中秋节、重阳节等。
6.沙陀电站
,主 水下 干沙 兼要 库游 流沱 顾水 总 规水 公 航工 库 平划电 运建 容里方开站 、筑 为公发位 防物 沿里的于 洪为 亿河,第贵 及二 立县上七州 灌级 方城游个省 溉建 米。 梯东 等筑 ,电 级北 任物 电站公,部 务。 站正里坝沿 。水 枢常为址河 电 纽蓄思控县 站 为水林制境 以 二位水流内 发 等 电域, 电 工米站面系 为 程,,积乌 主, 江 6.31 120.8 360
土家族传统服饰及其文化象征——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及周边地区为例
土家族传统服饰及其文化象征——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及周
边地区为例
李克相
【期刊名称】《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15)2
【摘要】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象,是民族无声语言的艺术传承,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之一.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土家族为表达民族的共同信仰与文化因素,创造了集绘画、扎染、刺绣、挑花、纺织等民族手工艺术为一体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特征的土家族服饰.通过土家族服饰的演变、内涵与文化象征三方面来研究土家族服饰,以期传承与开发土家族的服饰文化.
【总页数】5页(P13-17)
【作者】李克相
【作者单位】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史志办,贵州,铜仁,565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41.12
【相关文献】
1.贵州土家族民间文化走进课堂问题研究——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J], 张连桥;张洁
2.土家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进路与发展对策研究——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J], 李克相
3.土家族房屋花窗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美r——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J], 李克相
4.喀斯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r——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J],
5.浅谈体育课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影响和重要性——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为例 [J], 冉飞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沿河土家传统民居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探析
贵州沿河土家传统民居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探析摘要: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是土家族聚居地,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沿河土家人民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建造起了具有显著土家特色的民居建筑。
本文就沿河土家民居进行建筑特色和建筑文化分析,得出贵州沿河土家民居中蕴含的土家族人民朴实、勤劳等文化精神内涵,同时进一步品析土家民居投射出的浓郁民族风情。
关键词:土家族;传统民居;艺术风格;文化内涵Abstract: The Yanhe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is a Tujia settlement. During the long history of life, Tujia people along the river built their own residential buildings with prominent Tujia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ir labor and wisdom.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architectural culture of the Tujia folk houses along the river, and draws the cultural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s of the Tujia people's simplicity and hard work.Keywords: Tujia, traditional houses, artistic style, cultural connotation 土家族在全国的分布范围较广,集聚于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省份。
各地域的土家族文化的共同点是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和丰富性。
土家文化的独特性是中华文化群中不可多得的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
贵州沿河铜仁红色故事英雄事迹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是革命老区,是红军长征进入贵州的第一站,也是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红色文化底蕴深厚。
1934 年5 月,贺龙、关向应等率领红三军进入沿河,开辟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并成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
在这里,红三军与黔东人民并肩作战,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动人故事。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冉少波的英雄事迹。
他领导沿河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6 年2 月,冉少波在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8 岁。
这些英雄事迹和动人故事,不仅是沿河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土家族文化
一、土家族服饰
3、小孩服饰
突出在帽子上。按年龄、季节确定帽形: 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 “冬瓜圈”, 冬季戴“狗头帽”、“鱼尾帽”、“风帽” 等。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丝线绣“喜鹊闹 梅”、“凤穿牡丹”和“长命富贵”、“易 养成人”、“福禄寿禧”等花鸟和字外,还 在帽沿正面缝上“大八仙”、“小八仙”、 “十八罗汉”等银菩萨。
4、沿河土家八仙
五、沿河土家山歌
1、沿河土家山歌简介 土家山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 发展进程中,在特定的山地自然环境中形 成并传唱的,以传递土家族历史记忆、社 会发展、军事战争、宗教信仰、民族情感、 民风习俗、生产生活等信息为内容的歌曲 总称。
2、种类 沿河土家山歌曲调优美动听,旋律质朴无华, 情感真挚热烈,内容丰富,取材多样,构思精巧, 语言清新,几乎覆盖了当地生产、生活的所有内容。 生活气息浓郁,民族色彩独特。 按题材和劳作的方式分类,土家山歌有号子、 砍柴歌、翻山歌、打渔歌、田歌等,被统称为劳动 歌。歌者主要是为了消除孤独、疲劳与传递情感, 内容多为鼓劲、协调、调侃、逗趣,表现和传达劳 动的愉悦与节奏,传递美好的爱情。 土家山歌也体现了丰富多彩的社会风俗,土家 人在红白喜事、祭祀请神、修房建屋、男女谈情等 活动中,也要唱山歌。按风俗分类,有梯玛神歌、 跳丧歌、哭嫁歌、仪式歌等。 按唱腔分类,有高腔、平腔和低腔山歌。按歌 唱形式分,主要有独唱、对唱、组合唱、一领众合 唱等。
3、沿河“土家八仙”传说
龙清潭——麻阳河里的仙子——沿河旅游资 源未开发的处女地。 我们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下游西岸边,有 个叫天门槛的地方,沿着这道门,转过九十 九道弯,翻过九十九座山,跨过九十九条河, 爬过九十九根坎,就可以到达一个叫龙清潭 的地方。 龙清潭里有两个潭,潭的四周野草四季常青, 从没凋零之态,景色实在迷人。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概况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概况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离铜仁大兴机场180公里,距渝怀铁路重庆酉阳火车站60公里,326国道和411省道贯通县境。
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目前航运能力300吨级,彭水电站建成后通航能力可提高到500吨级。
县城东风码头是乌江在贵州境内最大的码头,水上交通快速、便捷,上抵遵义余庆,下出涪陵直达重庆或江、浙、沪等地区。
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渝、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总面积2468.8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总人口65.37万人,其中少数名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0.2%。
县城常住人口8万余人。
沿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生物、水能、矿产、旅游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仅生物资源就有1000多种。
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以水稻、玉米、黄豆、红苕、马铃薯、烤烟、油菜、花生为主;畜禽以猪、牛、羊、鸡、鸭为大宗;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有黑叶猴、小黄豹、黑熊、小灵猫、猕猴和银杏、黄杉、杜仲、香果树等37种。
其中沿河白山羊、油桐、乌桕、中蜂蜜历史上被誉为“沿河四宝”,名扬四方。
沿河白山羊是皮肉兼优的地方良种,长期放养于乌江沿岸及崇山峻岭中,肉质鲜嫩,膻味轻,谷氨酸含量高,营养丰富,素有山区“羊肉味精”之称。
山羊板皮纤维组织细密,厚薄均匀,富有弹性和柔性,抗拉力强,是制作高档革制品的上乘原料,被列为免检产品,远销浙江、福建、广东及港、澳地区,享誉海内外。
沿河沙子空心李、武陵富硒茶、塘坝香菌、金竹贡米、中药材、藤制品、菊芋、桑椹花生、苦荞酒等地方民族特产远近闻名。
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140万千瓦,120万千瓦的乌江沙坨电站已动工建设,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40亿千瓦时。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萤石、铅锌矿、重晶石、铁、铜、汞、方解石、石灰石、白云石等20多种,煤矿理论储量2亿吨,萤石保有储量250万吨,铅锌矿153万吨,铁矿871万吨。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杨氏家谱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杨氏家谱在八十年代,沿河县土家族自治县成立以張楊田冉为主体,我们楊姓族大人多分散各地方,所谓遍地楊,為了后人知我楊姓,前代起祖和堂胞字派,更知到世代宗族亲房,我拫据收集历史资料和甘溪埸先祖的录谱对正修理,從新建立谱序,也供后人阅之知。
创业维难,祖父偹嘗辛苦祖德流芳远,宗功世澤長原祖所遗排序自宋朝真宗時,所稱宗字派曰,再正通光昌胜秀,一国興民輔朝廷神主对联七字传宗来宋北八輪还祖派関西詩晝继世严三畏清白传家勵四知三膻層層楊祖德四知凜凜表宗功千古元戎传宋北一门学业畅関西黎光千百世人人黄卷国運億万年代代鸟纱宗派二十一八字曰;再正通光昌胜秀承先宋序顺天長世代常存宏祚遠文章华囯绍書香聖論八言以上正家规孝顺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弟,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毋恶欺弱,毋乱族规。
以上数条该族规,家规,倘若违者衆族攻之憑法治之。
字派再正通光昌胜秀,一囯明興輔佐朝,世代常宏長祚遠,文章华富绍書箱。
楊氏出自姫姓来源有两种,一,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封于【今湖北襄阳一带,】楊候,后来楊地戒于晋国,尚父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楊作为姓氏。
二,周成王的弟唐叔姫姓名虞字,子于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地封给他,并赏他怀姓九宗唐叔的儿子變继以后因地南有晋水就改称为晋候,这样唐叔就成周代晋囯的始祖唐叔的后裔有封楊者,【在山东省洪洞县東南】春秋时灭于晋国,成为晋囯大夫。
羊舌肝的封地,被封為楊地的后代,就用封地楊作为姓氏。
北宋名将楊继业公元986年,率軍与契丹兵作战,由于潘仁美的错指挥,孤陷于陈家谷口【今山西嗣县南】重伤被浮绝食死。
楊氏历代世系源流一世祖;楊候稽吾楊氏弘农商炎县,出姫姓,武王十一帝,尚宣王封於楊候【国名】禦边有功諸地酬镰之曰故弘农之称,后晋灭之。
二世祖;晋武王之子羊佰侨食采於羊舌【邑名】生一子舌聀。
三世祖;羊舌聀生四子,長子舌赤,次子舌盼,三子叔魚四子叔虎。
四世祖;羊舌盼字叔向。
晋公候大夫,为平公太府讳胖食采於羊舌因以為姓此祖更改為木昜之楊故当時出使秦,秦人称之曰楊胖大夫為人端謹守禮義列國咸服其贤而重之配申巫臣女生一子楊伯石。
我的家乡—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题目:《我的家乡—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班级:学生:指导教师:2012年5月26日摘要:沿河山川秀丽,区位优越,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是乌江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乌江水电开发,为沿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抢抓机遇,加快资源开发,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为外来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热情好客、诚实守信的土家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投资客商前来考察、观光、旅游,投资开发这块富饶的热土,和我们携手合作共创沿河美好明天。
关键词:自然地理、沿河经济、行政区划、优势产业、物产资源、沿河概况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北部、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
周边与贵州省内的德江、、松桃、和的、、等县毗邻。
离铜仁大兴机场180公里,距渝怀铁路重庆酉阳火车站60公里,326国道和411省道贯通县境。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总面积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2006年末总人口万人,其中占全县总人口的53%。
县城常住人口8万人。
县人民政府驻和平镇,邮编:565300。
代码:522228。
区号:0856中文名称: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中国铜仁下辖地区:和平镇、沙子镇、谯家镇政府驻地:和平镇电话区号:0856邮政区码:565300地理位置: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地区北部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2006年末)气候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摩崖石刻,金角罗夫墓,麻阳河,沿河乌江山峡机场:离铜仁大兴机场180公里火车站:距渝怀铁路重庆火车站60公里自然地理:塘坝金竹梯田地理位置沿河地跨东经108°03′49″~108°37′53″,北纬28°12′45″~29°05′23″。
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市西北部、乌江下游,距铜仁凤凰机场180公里,距渝怀铁路酉阳火车站60公里。
县北部、东部同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壤,东南部同松桃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相连,西南部同德江县交界,西北部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毗邻。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沿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土家族是当地的主要民族之一。
土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其民间文化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家族人民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传承了土家族古老的智慧和传统,承载了土家族人民的情感和文化。
对摆手舞传承路径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文化,更有利于了解土家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一、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发展土家族摆手舞起源于土家族古老的生活习俗。
它是土家族人民在生活、劳动和宴会等场合中跳跃的一种舞蹈形式,被誉为“土家族的舞蹈”。
土家族摆手舞不仅在当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当地乡村、家庭、节日等不同场合都有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土家族人民通过摆手舞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土家族摆手舞的舞姿独特、舞步轻盈、舞曲激昂,充分展示了土家族人民的豪爽、朴实和热情。
摆手舞主要以手臂的舞动为主,具有独特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让人在欢快的音乐中感受到土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土家族摆手舞还结合了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劳动和婚丧嫁娶等历史传统,充分展现了土家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土家族摆手舞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舞蹈表演形式,并在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传承和流传。
也在不断地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影响,积极推进摆手舞的艺术创新和传承发展。
摆手舞不仅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更是土家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生动体现。
二、摆手舞传承的路径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路径主要包括口传、师承、节日庆典和舞蹈团体等方式。
口传是土家族摆手舞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农村,老一辈人常常通过口述的方式,向年轻一辈传授摆手舞的舞姿和舞步。
在日常生活和重大节日中,人们通过跳摆手舞的方式来交流感情、传承文化。
通过口传,摆手舞得以在家庭和村落中流传,得以得以载誉而归。
师承是摆手舞传承的另一种方式。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舞蹈形式,是土家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摆手舞作为土家族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土家族人民的情感和生活记忆,是土家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载体。
一、摆手舞的历史渊源沿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土家族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摆手舞的记载。
摆手舞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土家族在祭祀中就有摆手舞的表演。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摆手舞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成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摆手舞的表演形式摆手舞是一种集体舞,通常由土家族的年轻人在节日或重大活动中表演。
摆手舞的舞台通常选在村寨广场或室外空旷的地方,有时候也会在室内进行表演。
在舞蹈表演中,舞者们手持彩绸,通过手部动作和身体的摆动,配合音乐节奏,展现出高超的舞技和优美的舞姿。
这种表演形式充分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摆手舞的传承与发展摆手舞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土家族人民的努力,同时也得到了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的支持。
在政策的引导下,沿河县积极开展摆手舞的传承工作,通过开展摆手舞比赛、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吸引青少年参与从而使摆手舞得以传承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沿河县还积极开展了摆手舞的保护工作,将摆手舞列入地方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青年人学习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通过这些努力,摆手舞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土家族文化宝库中展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四、摆手舞的研究与创新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摆手舞的表演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传统的摆手舞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仍然保持着传统风格。
一些文化研究机构也开始对摆手舞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摆手舞进行记录和整理,使得摆手舞得以传承和发展。
还有一些摆手舞的创新作品在文化市场上受到人们的欢迎,给广大观众带来了新的艺术享受。
在研究和创新的推动下,摆手舞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使得土家族的文化艺术传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贵州沿河土家族民间体育“肉莲花”起源探析
贵州沿河土家族民间体育“肉莲花”起源探析作者:杨秀芳陈晓梅杨跃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3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3摘要通过对贵州沿河土家族民间体育“肉莲花”的实地调查,深入土家族山寨,借助文献资料、访谈、口述史等方法,运用历史学、民俗学等理论,对沿河土家族“肉莲花”的起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沿河土家族民间体育“肉莲花”并非一人所创,是土家族人民长期生活劳作中产生,其雏形受巴渝舞和土家花灯戏的影响,是土家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再现。
沿河土家族民间体育“肉莲花”的起源笔者总结为以下三种:1.土著学说;2.劳动学说;3.历史学说。
关键词贵州沿河土家族民间体育肉莲花起源一、前言“肉莲花”又名“莲花十八响”,是沿河土家族民间体育的一支奇葩。
基本动作有“上九响”、“下九响”之分,固而被称为“莲花十八响”。
表演时,打赤膊穿裤衩进行,叉开五指用力拍打身上的每块肌肉和关节,一是表现体格健壮,二是用这种拍打肉体的清脆声音来抒发心中的喜悦之情。
舞蹈时不计人数多少和场地的限制,堂屋院坝、田间地头,都能自由自在地表演。
单独表演刚柔并济,噼啪有声,集体表演气势雄壮,吼声震天,有排山倒海之势。
是一项独特的群众性健身体育舞蹈。
沿河县是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地处湘、鄂、渝、黔三省一市毗邻的土家族聚居区,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地区北部,乌江下游,与重庆市交界,近邻湘鄂,为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1]。
复杂而特殊的地理环境练就了勤劳勇敢的土家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息繁衍,造就了土家族人民粗犷、豪放、彪悍、刚强与不屈不饶的性格。
在“特定时空”包括宗教仪式、祭祖祈神、年节聚会、生产劳动等各种民俗事象中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明与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创造了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民间体育项目。
“肉莲花”就起源于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山,吸大山之灵气,聚乌江之气势,与土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土家人民历史生活在今天的再现,是贵州沿河活的历史,在贵州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沿河土家族的民族习俗与服饰变迁考察——以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沿河资料
县情简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市西北部,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乌江中下游,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
全县国土面积2468.8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429个村、13个居委会、6个社区,总人口66万人,其中以土家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4.7%,是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贵州省唯一的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
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被省政府任命为“革命老区县”。
沿河交通便捷。
县城距铜仁凤凰机场180公里,距渝怀铁路秀山火车站90公里,326国道和540县道在县城与乌江航线交汇形成通达县内各地和周边地区的水路交通网络。
沿河至德江、沿河至酉阳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有望年底通车。
乌江流域流经县内132公里,高速船从县城出发7小时可达涪陵入长江,到达江浙沪及沿海地区。
正积极争取立项建设昭通至黔江和兴义至黔江铁路沿河段,沿河即将成为公、铁、水一体化的交通枢纽城市。
沿河文化厚重。
置县1400多年,是贵州历史文化先行区。
乌江文化、土家文化、红色文化、荆楚文化交相辉映,独具特色。
勤劳智慧的土家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积淀了深厚的土家文化底蕴。
其中,红色文化底蕴厚重,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云贵高原上唯一的红色革命根据地。
沿河资源富庶。
境内旅游、水能、矿产、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水利风景区乌江山峡山高谷深、奇峰对峙,被誉为“顶级旅游资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麻阳河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叶猴群种分布地,被誉为“动植物天然宝库”;生态茶产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果蔬已初具规模,地方优良品种沿河白山羊系国家免检产品,“沙子空心李”远销省内外。
沿河蓄势待发。
近年来,我们抢抓机遇,加速发展,奋力赶超,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2014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72.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财政总收入7.12亿元。
沿河县土家族风俗习惯
作者: 田用三
出版物刊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95-97页
主题词: 土家族;沿河县;风俗习惯;排列长;糯米甜酒;甑子;堂屋;蓝布;头绳;黔东北
摘要: <正> 长期居住在乌江流域和武陵山、娄山山区的黔东北沿河县土家族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现择要概述如下: 居住 土家族多以同姓聚族而居,除个别深山老林有单家独户外,一般喜聚居在一村一寨。
最先是同姓同宗为一寨,以姓氏作寨名。
后来,有的山寨有亲朋异族或外地人迁来杂居,就出现有的以地名为寨名。
土家人习惯于一家住一栋房子。
从房子的结构来看,在土司制度时,一般经济困难的人家多是草木结构,即是用木做房梁草做房壁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历史与文化
沿河历史
沿河地,春秋时属巴国南疆一部分。
战国属楚,一度入秦。
秦代属黔中郡。
西汉先属酉阳县,后属涪陵县,东汉分属涪陵县和永宁县。
蜀汉在县地置汉复县,沿河县分属汉复县和万宁县。
晋太康元年(280年)涪陵郡治所移往汉复(今沿河洪渡),咸和三年(328年),涪陵郡“地殁蛮僚”。
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涪陵蛮帅田思鹤以地附周。
宣政元年(578年),沿河地置费州。
沿河在北周分属黔州和费州。
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蛰僚奉诏置务川县,治地在今沿河县城东岸。
唐《元和郡县志》载:“内江水,一名涪陵水(乌江),在县西四十步,因川为名,曰务川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黔州招慰使冉安昌以务川县当牂牁要道,请置郡抚之,武德四年(621年),于县地置务川郡,旋改为务州,领务川、扶阳、涪川三县,以冉安昌为刺史。
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为思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思州为宁夷郡,领务川、思王、思邛三县。
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思州。
唐思州治地一说在今沿河县城东岸,与务川县城同城,二说在今沿河县城北城子上。
宋初沿唐制,把不能派流官统治的经制州列为化外州,设置羁縻州委任土官管理。
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派都虞侯赵延浦任思州刺史,土着田氏族人不宾附,朝廷将思州等列为化外思,改经制州为羁縻州,委派土着首领管理。
大观元年(公元
1107年),田佑恭请求内附,愿为王民。
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朝廷以其地置思州,领务川、邛水、安夷三县。
将思州、务川县治徙于北部荷叶坪,后又移到原都濡县治所,州、县同城。
务川县治沿河历519年,思州治沿河历497年。
在南宋、元、明、清时期沿河县城均为土司驻地。
元置沿河佑溪长官司,治今沿河县城西岸,沿河司直到民国三年才改为沿河县。
1986年,改沿河县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于沿河北部置洪杜县,隶属于黔州,以境内洪杜山得名,宋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废洪杜县,洪杜县从置至废历444年。
民国3年于县北置后坪县,民国30年(公元1941年),撤销后坪县,以金竹山以东并入沿河县,以西并入务川县。
沿河行政区划,在隋务川县设乡,时设归义、楠木2乡。
宋代设城、堡、镇。
元设图甲。
沿河佑溪长官司原辖三图,即水东图、卜龟图和甫南图。
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甫南图拨属酉阳州,沿河佑溪长官司只辖水东图和卜龟图2图20甲。
道光《思南府续志》载:“水东图:一甲舟门、草坝、黑巷子、席家坡、田家坡;二甲大茶坪、吴家寨;三甲黑踏堡、龙井、黑水场;四甲木杨岭、斑竹屯、居园;五甲天井、沿河司;六甲水田坝、汪家沟、黄竹山、东流口;七甲沿河司、崔家村、沙子场;八甲土陀坝、坝头、米溪、瑰岩;九甲虎狼溪、鸾塘、白泥、板场坝;十甲兼花甲何家沟、东流口、跳金磊、楠木园。
卜龟图:一甲官州、白马岭、吴家湾、大士塘;二甲练溪;三甲丫溪、新射头、泉口寺、斑鸠溪、羊岩底、土城;四甲木杨岭、细
草池、钱家岩;五甲鹿溪、摩坨底、斑竹坝、大丛、土城坝、苦竹坝、鸾塘、干溪;六甲后溪、叶家寨、黑虎寨;七甲木子岭、斑乍岭、萧家沟、沙坝;八甲官庄、蔡家沟、金竹园、水田坝;九甲下坝、大界头、野猫塘、三角塘、菖蒲塘;十甲兼庄甲泉口寺、石坟坨、金竹山、骡子岩、南客寨、中辽、十二盘、马蜡溪、银子溪、大宅头、大水溪、官州、侯家山、张家坝。
”
民国5年(1916年)废图甲为区保,县下设区、保、甲;民国20年(1931年)改保为乡镇,县下设区、乡镇、闾邻;民国27年(193 8年)改乡镇为联保,县下设区、联保、保、甲;民国30年(1941年)省后坪县,其东部并入沿河县后,全县区划为6个区,24联保;民国3 1年(1942年)减区,复改联保为乡镇,全县区划为1个区,24个乡镇。
民国32年(1943年),施行新县制,全县划分为4个区,辖25个乡镇。
直辖区署驻县城,辖沙子、隘口、黑獭、黑水4个乡和和平1个镇;上坝区署驻上坝,辖淇滩、甘溪、晓景、中界、谯家、铅厂、夹石7个乡;官舟区署驻官舟场,辖妙坝、永祥、官庄、板场、七格、思渠、黄土、毛渡8个乡;洪渡区署驻洪渡,辖隘门、客天、后坪、王坨、塘坝5个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改保为村,改甲为组,县下设区、乡镇、村、组,全县区划为10个区,25个乡镇;1953年调整为10个区,112个乡镇;1956年调整为9个区,68个乡镇。
1958年组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县下设区、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全县区划为9个区,64个社镇;1959年改区为公社,改公社为管理区;1961年复改公社为
区,改管理区为公社,全县调整为9个区,35个社镇;1963年调整为9个区,62个社镇。
1984年政社分设,改公社为乡镇,改生产大队为村,改生产队为村民组,全县区划为10个区镇,61个乡镇。
沿河红色文化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谯家镇土地湾。
距县城56公里。
1934年5月14日由贺龙、夏曦、关向应等率领的红三军从彭水县城西渡乌江跨入黔东沿河,随后以沿河土地湾为中心,建立了黔云贵高原上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
孕育了红二方面军的诞生。
至1934年11月28日红二、六军团黔东独立师撤离,红军足迹踏遍沿河县各乡镇。
贺龙元帅在回忆中说:“如果没有这块根据地,六军团没有目标可找,也找不到部队,结果是不可想象的。
可以说,没有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就很难有后来的红二方面军,也就很难有后来的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
在乡区苏维埃政权逐步建立扩大,群众广泛发动组织起来的基础上,1934年7月21日至22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边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沿河县(今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第四区铅厂坝(今谯家镇铅厂)的张家祠堂召开黔东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沿河、德江、印江等县选出的代表和红军代表135人,其中雇农及手艺工人55人,贫农25人,中农8人,士兵4人,其他7人,小商4人,红军32人。
大会首先选举出由孙秀亮、秦育青等人组成的大会主席团。
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湘鄂川黔边特区革
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夏曦主持。
红三军代表钟子廷向大会致词。
红三军军长贺龙在大会上介绍了黔东特区目前的形势,赞扬了黔东革命斗争的已有成就。
夏曦在会上作了讲话,提出目前要立刻进行三件大事:
(一)实行土地革命,要把地主豪绅的土地拿来,彻底由贫农、中农平均分配;
(二)组织雇农工会、贫农团和苏维埃代表会议,坚决同地主、富农作斗争,并要同一切破坏苏维埃革命之反革命分子作斗争;
(三)工农群众武装起来,组织3万人的自卫队,1万人的游击队,3千人参加红军。
这样我们就有了革命的武力,可以压倒一切!我们大胆地照着苏维埃革命的道路上前进,紧紧地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我们一定可以争取黔东苏维埃的首先胜利!"
大会要求,"为巩固和发展黔东苏区而斗争,集中一切力量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
"在酝酿代表成分统计和讨论夏曦的报告后,通过了《没收土地和分配土地条例以《关于工农武装问题决议》几农村工人保护条例》、《优待红军及其家属条例》、《关于肃反问题决议以《关于苗族问题决议》等六项决议。
7月22日,大会选举出由宁国学、冉云(即冉少波)、刘本玉、罗亨举、夏国安、黎光富、汤福林、邓吉星、夏曦、贺龙、关向应、卢冬生、李佛如、朱绍田、钟炳然等80人组成的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罗亨举、孙秀亮、符公高、秦育青、陈正国、张均望、胡昌进、黎光
富、汤福林等32人为常务委员。
推选孙秀亮为主席,秦育青(红军干部)、陈正因为副主席,田兴才、王顺帮为土地部部长,汤福林、张均望为军事部部长,孙永臣为劳工部部长,李芝兰为经济部部长,罗亨举、黎光富为政治保卫局局长。
选举结束后,各委员宣布就职。
黔东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加快了根据地政权建设和革命武装建设工作。
7月底,红三军基本控制了黔东大部分地区,加强了地方武装,苏区扩展了二分之一,党和红军的领导人进行了分工。
黔东苏区的革命斗争极大地影响扩大到毗邻地区外的其它县。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是代表黔东特区各族人民利益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工农民主联合性质的革命政权。
标志着黔东各族人民开天辟地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政权,工农大众获得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成为社会的主人。
同时也标志着纵横200余里的黔东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黔东特区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